GB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 GB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9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6-09
  • 发 布 人: 18781875029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15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正常情况下,模板内充许有一一个混凝土浇灌层处于无混凝 状态,但施工中有时需要将模板提升高度加大,使模板内只存 量混凝士或无混凝土,这种情况称为部分空滑或空滑

    2. 1. 11回降量

    滑模干斤项在工作时,上、下卡头交替锁固于支承杆上路桥设计、计算,由子 荷载作用,处于锁紧状态的卡头在支承杆上存在下滑过程,从而号 起千丘顶的肥升行程损失,该行程根失量通常称为回降量。

    指结构的楼板、挑檐、阳台、洞口四周的混凝土边框及腰线等 横向凸出混凝土表面的结构构件或装饰线。

    initial setting

    大面积或大重量横向结构(网架、整体桁架、井学梁等)的支 沟采用滑模施工时,可在地面组装好,利用滑模施工的提升能力 其随滑模施工托带到设计标高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

    2.1.16滑架提模施工

    利用滑模施工装置对脱模后的模板整体提升就位的一种施工 方法。应用于双曲线冷却塔、圆锥形或变截面筒壁结构施工时,在 提升架之间增加铰链式剪刀撑,调整剪刀撑的夹角,变动提升架之 间的距离来收缩或放大筒体模板结构半径,实现竖向有较大曲率 变化的筒壁结构的成型。

    3.1.1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可按设计需要确定。但在竖

    3.1.3平面面积较小而高度较高的结构物,宜按滑模施工

    .1.4竖尚结构型式存在较天变异的结构物,可择其适合滑楼 的区段按滑模施工要求进行设计。其他区段宜配合其他施工 去设计。

    3.1.5施工单位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确定横向结构构件的施工程

    1 钢筋混凝土墙体的厚度不应小于140mm; 2 圆形变截面简体结构的简壁厚度不应小于160mm; 3 轻骨料混凝土墙体厚度不应小于180mm; 4 钢筋混凝士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 5 钢筋混凝士矩形柱短边不应小于300mm,长边不应小于 400mm。 注:当采用滑框倒模等工艺时,可不受本条各款限制。

    3.1.7采用滑模施工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 定:

    1普通混凝土不应低于C20; 2轻骨料混凝土不应低于C15; 3同一个滑升区段内的承重构件,在同一标高范围宜采用同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3.1.8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从主筋的外缘算起)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墙体不应小于20mm; 2连续变截面筒壁不应小于30mm; 3梁、柱不应小于30mm。 3.1.9沿模板滑动方向,结构的截面尺寸应减少变化,宜采取变 换混凝土强度等级或配筋量来满足结构承载力的要求。 3.1.10结构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种长度、形状的钢筋,应能在提升架横梁以下的净空内 绑扎; 2施工设计时,对交汇于节点处的各种钢筋应做详细排 列; 3对兼作结构钢筋的支承杆,其设计强度宜降低10%~ 25%,并根据支承杆的位置进行钢筋代换,其接头的连接质量应与 钢筋等强。 4预留与横向结构连接的连接筋,应采用圆钢,直径不宜大 于8mm,连接筋的外露部分不应先设弯钩,埋人部分宜为U形。 当连接筋直径大于10mm时,应采取专门措施。 3.1.11滑模施工工程宜采用后锚固装置代替预埋件。当需要用 预埋件时,其形状和尺寸应易于安装、固定,且与构件表面持平,不 得凸出混凝士表面。 .1.12各层预埋件或预留洞的位置宜沿垂直或水平方向规律排 列。 .1.13对二软施工的构件,其预留孔洞的尺寸应比构件的截面

    3.1.12各层预埋件或预留洞的位置宜沿垂直或水平方向

    1.13对二次施工的构件,其预留孔洞的尺寸应比构件的截 边适当增大。

    设计成若干个独立的贮仓组。

    3.2.2贮仓筒壁截面宜上下一致。当壁厚需要改变时,宜在筒壁

    2.5结构复杂的贮仓,底板以下的结构宜支模浇筑。在生产 许可时,可将底板、漏斗设计成与简壁分离式,分离部分采用 支模浇筑

    3.2.5结构复杂的贮仓,底板以下的结构宜支模筑。在

    3.2.6赔仓的顶板结构应根据施工条件,选择预制装配或

    3.2.7并塔类结构的筒壁,宜设计成带肋壁板,沿竖向保持壁板

    3.2.7并塔类结构的筒壁,宜设计成带肋壁板,沿竖向保持壁板 厚度不变,必要时可变更壁柱截面的长边尺寸。壁柱与壁板或壁 板与壁板连接处的阴角宜设置斜角。

    3.2.8井塔内楼层结构的二次施工设计宜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仅塔身筒壁结构一次滑模施工,楼层结构(包括主梁、次梁 及楼板)均为二次浇筑。应沿竖向全高度内保持壁柱的完整,由设 计做出主梁与壁柱连接大样。 2楼层的主梁与筒壁结构同为一次滑模施工,仪次梁和楼板 为二次浇筑。主梁上预留次梁二次施工的槽口宜为锯齿状,槽口 深度的选择,应满足主梁在次梁未浇筑前受弯压状态的强度;主梁 端部上方负弯矩区,应配置双层负弯矩钢筋,其下层负弯矩钢筋应 设置在楼板厚度线以下,

    3塔体壁板与楼板二次浇筑的连接。在壁板内侧应预留与 楼板连接的槽口,当采取预留“胡子筋”时,其埋人部分不得为直线 单根钢筋。

    3.2.9电梯井道单独采用滑模施工时,宜使并道平面的

    尺寸比安装尺寸每边放大30mm以上。

    3.2.11筒体结构的配筋宜采用热扎带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3.3.1 框架结构布直应衬合下列规定: 1 各层梁的竖向投影应重合,宽度宜相等; 2 同一一滑升区段内宜避免错层横梁; 3 柱宽宜比梁宽每边大50mm以上; 4 柱的截面尺寸应减少变化,当需要改变时,边柱宜在同 厕变动,中柱按轴线对称变动。 3.3.2大型构筑物的框架结构选型,可设计成异形截面柱,以增 大层间高度,减少横梁数量。 3.3.3当框架的楼层结构(包括次梁及楼板)采用在主梁上预留 板厚及次梁梁窝做二次浇筑施工时,设计可按整体计算。 3.3.4柱上无梁侧的牛腿宽度宜与柱同宽,有梁侧的牛腿与梁同 宽。当需加宽牛腿支承面时,加宽部分可采取二次浇筑。

    3.3.5框架梁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楼板为二次浇筑时,在梁支座负弯矩区段,应配置承受 施工阶段负弯矩的钢筋。

    2梁内不宜设弯起筋,宜根据计算加强箍筋。当有弯起筋 时,弯起筋的高度应小于提升架横梁下缘距模板上口的净空尺寸。 3箍筋的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可采用不等距排列。 4纵向筋端部伸人柱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弯折,当需要时可朝 上弯折。 5当主梁上预留次梁梁窝时,应根据验算需要对梁窝截面采 取加强措施。 3.3.6当框架梁采用自承重的劲性骨架或柔性配筋的焊接骨架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骨架的承载能力应大于梁体混凝土自重的1.2倍以上; 2骨架的挠度值不应大于跨度的1/500; 3骨架的端腹杆宜采用下斜式; 4当骨架的高度大于提升架横梁下的净空高度时,骨架上弦 托的端部节间可采取二次拼接

    1骨架的承载能力应大于梁体混凝土自重的1.2倍以 2 骨架的度值不应大于跨度的1/500; 3骨架的端腹杆宜采用下斜式; 4当骨架的高度大于提升架横梁下的净空高度时,骨势 杆的端部节间可采取二次拼接,

    3.3.7柱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筋宜选配粗直径钢筋以减少根数,千斤顶底座及 提升架横梁宽度所占据的竖尚投影位置应避开纵尚受力筋; 2纵向受力筋宜采用热轧带钢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16mm; 3当各层柱的配筋量有变化时,宜保持钢筋根数不变而调整 钢筋直径; 4箍筋形式应便于从侧面套人柱内。当采用组合式箍筋时, 相邻两个箍筋的拼接点位置应交替错开。 3.3.8二次浇筑的次梁与主梁的连接构造,应满足施工期及使用 期的受力要求。 3.3.9双肢柱及工字形柱采用滑模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双肢柱宜设计成平腹杆,腹杆觉度宜与肢杆等宽,腹杆的 间距宜相等; 2工字形柱的腹板加劲肋宜与翼缘等宽。

    3.4.1墙板结构各层平面布置在竖向的投影应重合

    、4.1墙板结构各层平面布置在竖向的投影应重合。

    3.4.3同一滑升区段内楼层标高宜一致。

    3.4.5当墙板结构含暗框架时,暗框架柱的配筋率宜取 暗柱的配筋还应符合本规范第3.3.7条的要求。 3.4.6当墙体开设大洞口时,其梁的配筋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的要求。

    ,4.7各种洞口周边的加强钢筋配置,不宜在洞口角部设45 码筋,宜加强其竖向和水平钢筋。当各楼层门窗洞口位置一一致日 其侧边的竖向加强钢筋宜连续配置。

    墙体厚度。当不能满足钢筋的锚固长度时,可用焊接的方法接长。 3.4.9支承在墙体上的梁,其钢筋伸人墙体内的锚固段宜向上 弯。当梁为二次施工时,梁端钢筋的形式及尺寸应适应二次施工 的要求。

    3.4.10墙板结构的配筋,应符合 3.2.11条的要求

    4.0.1滑模施工的准备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技术保障措施周全 现场用料充足:施工设备可靠:人员职责明确:施工组织严密高效。 4.0.2滑模施工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及滑模工艺的要求对设计 进行全面细化,提出对工程设计的局部修故意见,确定不宜滑模施 工部位的处理方法以及划分滑模作业的区段等。 4.0.3滑模施工必须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及现场的施工条件编 制滑模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施工总平面布置(包含操作平台平面布置); 2 滑模施工技术设计; 施工程序和施工进度计划(包含针对季节性气象条件的安排): 4 施工安全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5 现场施工管理机构、劳动组织及人员培训; 6 材料、半成品、预埋件、机具和设备等供应保障计划; 特殊部位滑模施工方案。 4.0.4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减少施工用地和缩短地面水平运输 距离。 2在施工建筑物的周围应设立危险警戒区。警戒线至建筑 物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高度的1/10,且不应小于10m。对于烟卤 类变截面结构,警戒线距离应增大至其高度的1/5,且不小于 25m。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临时建筑物及材料堆放场地等均应设在警戒区以外,当需 要在馨戒区内堆放材料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通过警戒区 的人行道或运输通道,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 4材料堆放场地应靠近垂直运输机械,堆放数量应满足施工

    速度的需要。 5根据现场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供应方式,当设置自备搅拌 站时,宜靠近施工地点,其供应量必须满足混凝士连续浇灌的需要。 6现场运输、布料设备的数量必须满足滑升速度的需要。 7供水、供电必须满足滑模连续施工的要求。施工工期较 长,且有断电可能时,应有双路供电或自备电源。操作平台的供水 系统,当水压不够时,应设加压水泵。 8确保测量施工工程垂直度和标高的观测站、点不遭损坏 不受振动干扰。 4.0.5滑模施工技术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滑模装置的设计; 2确定垂直与水平运输方式及能力,选配相适应的运输设备; 3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浇灌顺序、浇灌速度、入模时 限,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应满足单位时间所需混凝土量的1.3~~1.5倍; 4确定施工精度的控制方案,选配观测仪器及设置可靠的观 测点; 5制定初滑程序,滑升制度、滑升速度和停滑措施; 6制定滑模施工过程中结构物和施工操作平台稳定及纠偏 纠扭等技术措施; 7制定滑模装置的组装与拆除方案及有关安全技术播措施; 8制定施工工程某些特殊部位的处理方法和安全措施,以及 特殊气候(低温、雷雨、大风、高温等)条件下施工的技术施; 9绘制所有预留扎洞及预埋件在结构物上的位置和标高的 展开图; 10确定滑模平台与地面管理点、混凝士等材料供应点及垂直 运输设备操纵室之间的通讯联络方式和设备,并应有多重系统保障; 11制定滑模设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更换、保养与检验制度; 12烟卤、水塔、竖井等滑模施工,采用柔性滑道、罐笼及其他设 备器材、人员上下时,应按现行相关标准做详细的安全及防坠落设计,

    5滑模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5.1.1滑模装置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围圈、提升架、滑轨及倾斜度调节装 置等; 2操作平台系统:包括操作平台、料台、吊脚手架、随升垂直 运输设施的支承结构等; 3提升系统:包括液压控制台、油路、调平控制器、千斤顶、支 承杆及电动提升机、手动提升器等; 4施工精度控制系统:包括建筑物轴线、标高、结构垂直度等 的观测与控制设施等; 5水、电配套系统:包括动力、照明、信号、广播、通讯、电视监 控以及水泵、管路设施、地下通风等。 5.1.2滑模装置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标推的规 定,并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绘制滑模初滑结构平面图及中间结构变化平面图; 2确定模板、围圈、提升架及操作乎台的布置,进行各类部件 和节点设计,提出规格和数量;当采用滑框倒模时,应专门进行模 板与滑轨的构造设计; 3确定液压片顶、油路及液压控制台的布置或电动、手动 等提升设备的布置,提出规格和数量: 4制定施工精度控制猎施,提出设备仪器的规格和数量; 5进行特殊部位处理及特殊设施(包括与滑模装置相关的垂 直和水平运输装置等)布置与设计; 6绘制滑模装置的组装图,提出材料、设备、构件一览表。

    5.1.3滑模装置设计计算必须包括下列荷载: 1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的自重(按实际重量计算); 2操作平台上的施工荷载,包括操作平台上的机械设备及特 殊设施等的自重(按实际重量计算),操作平台上施工人员、工真和 堆放材料等; 3操作平台上设量的垂直运翰设备运转时的额定附加荷载, 包括垂直运输设备的起重量及柔性滑道的张紧力等(按实际荷载 计算);垂直运输设备刹车时的制动力; 4御料对操作平台的冲击力,以及向模板内倾倒混凝土时混 凝士对模板的冲击力: 5混凝士对模板的侧压力; 6模板滑动时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当来用滑框倒模 施工时,为滑轨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

    5.1.4设计滑模装置时,荷载标准值应按本规范附录A联

    5.1.4设计滑模装置时,荷载标准值应按本规范附录A取值。

    1.5液压提升系统所需手片顶和支承杆的最小数量可按 5. 1. 5)确定:

    (5. 1. 5)确定:

    式中N 总垂直荷载(kN),应取本规范第5.1.3条中所有竖 向荷载之和; P。 单个千斤顶或支承杆的允许承载力(kN),支承杆的 充许承载力应按本规范附录B确定,干斤顶的充询 承载力为于斤预额定提升能力的1/2,两者中取其 较小者。

    S.1.6千斤顶的布置应使于斤顶受力均衡,布置方式应符

    5.1.6干斤顶的布置应使于斤顶受力均衡,布置方式应符合下列

    规定: 简体结构宜沿筒壁均匀布置或成组等间距布置。 2 框架结构宜集中布置在柱子上。当成串布置干斤顶或在

    1简体结构宜沿筒壁均匀布置或成组等间距布置。 2框架结构宜集中布置在柱子上。当成串布置千丘顶或

    梁上布置千斤顶时,必须对其支承杆进行加固。当选用大吨位干 斤顶时,支承杆也可布置在柱、梁的体外,但应对支承杆进行加固 3墙板结构宜沿墙体布置,并应避升门、窗洞口;洞口部位必 须布置千厅顶时,支承杆应进行加固。 4平台上设有固定的较大荷载时,应按实际荷载增加千斤顶 数量。 5.1.7 采用电动、手动的提升设备应进行专门的设计和布置。 5.1.8 提升架的布置应与千厅顶的位置相适应,其间距应根据结 构部位的实际情况、千片顶和支承杆充许承载能力以及模板和围 圈的刚度确定。

    5.1.9操作平台结构必须保证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1连续变截面筒体结构可采用辐射梁、内外坏梁以及下拉坏 和拉杆(或随升井架和斜撑)等组成的操作平台; 2等截面筒体结构可采用架(平行或井学形布置)、梁和支 掌等组成操作平台,或采用挑三角架、中心环、拉杆及支撑等组成 的环形操作平台,也可只用挑三角架组成的内外悬挑环形平台; 3框架、墙板结构可采用桁架、梁和支撑组成的固定式操作 平台,或采用桁架和带边框的活动平台板组成可拆装的围梁式活 动操作平台; 4柱子或排架结构,可将若十个柱子的围圈、柱间桁架组成 整体式操作平台

    5.2.1滑动模板应真有通用性、耐磨性、拼缝紧密、装拆方便和足 够的刚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高度宜采用9001200mm,对筒体结构宜采用1200 ~1500mm;滑框倒模的滑轨高度宜为1200~~1500mm,单块模板 宽度宜为300mm。

    2框架、墙板结构宜采用围模合一大钢模,标谁模板宽度为 900~~2400mm;对筒体结构宜采用小型组合钢模板,模板宽度宜 为100~500mm,也可以采用弧形带肋定形模板。 3异形模板,如转角模板、收分模板、抽拔模板等,应根据结 构截面的形状和施工要求设计。 4围模合一大钢模的板面采用4~~5mm厚的钢板,边框为 5~7mm厚扁钢,竖肋为4~6mm厚、60mm宽扁钢,水平加强肋宜 为[8槽钢,直接与提升架相连,模板连接孔为18mm、间距 300mm;模板焊接除节点外,均为间断焊;小型组合钢模板的面板 厚度宜采用2.5~~3mm;角钢肋条不宜小于L40×4,也可采用定 型小钢模板。 5模板制作必须板面平整,无卷边、翘曲、孔洞及毛刺等;阴 阳角模的单面倾斜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滑框倒模施工所使用的模板宜选用组合钢模板。当混凝 土外表面为直面时,组合钢模板应横向组装;若为弧面时,宜选用 长300600mm的模板竖向组装,

    2.2围圈承受的荷载包括下列

    1垂直荷载应包括模板的重量和模板滑动时的摩阻力;当操 作平台直接支承在围圈上时,并应包括操作平台的自重和操作平 台上的施工荷载。 2水平荷载应包括混凝土的侧压力;当操作平台直接支承在 围圈上时,还应包括操作平台的重量和操作平台上的施工荷载所 产生的水平分力。

    1围圈截面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上、下围圈的间距一般为 450~750mm,上围圈距模板上口的距离不宜大于250mm; 2当提升架间距大于2.5m或操作平台的承重骨架直接支 承在围圈上时,围圈宜设计成桁架式; 3围圈在转角处应设计成刚性节点;

    4固定式围圈接头应用等刚度型钢连接,连接螺栓每边不得 少于2个; 5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两个提升架之间围圈的垂直与水平方 向的变形不应大于跨度的1/500; 6连续变截面筒体结构的围圈宜采用分段伸缩式; 7设计滑框倒模的围圈时,应在围圈内挂竖向滑轨,滑轨的 断面尺寸及安放间距应与模板的刚度相适应; 8高笃烟窗筒壁结构上、下直径变化较大时,应接优化原则 配置多套不同曲率的围圈。 5.2.4提升架宜设计成适用于多种结构施工的型式。对于结构 的特殊部位,可设计专用的提升架;对多次重复使用或通用的提升 架,宜设计成装配式。提升架的横梁、立柱和连接支腿应具有可调 性。 5.2.5提升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设计时应按实际的受力荷载验 算,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提升架宜用钢材制作,可采用单横梁“Ⅱ”形架、双横梁的 “开形架或单立柱的T”形架。横梁与立柱必须刚性连接,两者 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立柱下端的侧向变 形应不大于2mm。 2模板上口至提升架横梁底部的净高度:采用$25圆钢支承 杆时宜为400~~500mm,采用48×3.5钢管支承杆时宜为500~ 900mm。 3提升架立柱上应设有调整内外模板间距和倾斜度的调节 装置。 4当采用工具式支承杆设在结构体内时,应在提升架横梁下 设置内径比支承杆直径大2~~5mm的套管,其长度应达到模板下 缘。 5当采用工具式支承杆设在结构体外时,提升架横梁相应加 长,支承杆中心线距模板距离应大于50mm。

    4固定式围圈接头应用等刚度型钢连接,连接螺栓每边不得 少于2个; 5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两个提升架之间围圈的垂直与水平方 可的变形不应大于跨度的1/500; 6连续变截面筒体结构的围圈宜采用分段伸缩式; 7设计滑框倒模的围圈时,应在围圈内挂竖向滑轨,滑轨的 新面尺寸及安放间距应与模板的刚度相适应; 8高箕烟窗筒壁结构上、下直径变化较大时,应按优化原则 配置多套不同曲率的围圈, 5.2.4提升架宜设计成适用于多种结构施工的型式。对于结构 的特殊部位,可设计专用的提升架;对多次重复使用或通用的提升

    2.4提升架宜设计成适用于多种结构施工的型式。对于结 特殊部位,可设计专用的提升架:对多次重复使用或通用的提 ,宜设计成装配式。提升架的横梁、立柱和连接支腿应具有可

    算,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提升架宜用钢材制作,可采用单横梁“Ⅱ”形架、双横梁的 “开形架或单立柱的*”形架。横梁与立柱必须刚性连接,两者 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立柱下端的侧向变 形应不大于2mm。 2模板上口至提升架横梁底部的净高度:采用$25圆钢支承 杆时宜为400~~500mm,采用48×3.5钢管支承杆时宜为500~ 900mm。 3提升架立柱上应设有调整内外模板间距和倾斜度的调节 装置。 4当采用工具式支承杆设在结构体内时,应在提升架横梁下 设置内径比支承杆直径大2~~5mm的套管,其长度应达到模板下 缘。 5当采用工具式支承杆设在结构体外时,提升架横梁相应加 长,支承杆中心线距模板距离应大于50mm。

    5.2.6操作平台、料台和吊脚手架的结构形式应按所施工

    结构类型和受力确定,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平台由桁架或梁、三角架及铺板等主要构件组成,与 提升架或围圈应连成整体。当桁架的跨度较大时,桁架间应设置 水平和垂直支撑;当利用操作平台作为现浇混凝土顶盖、楼板的模 板或模板支承结构时,应根据实际荷载对操作平台进行验算和加 固,并应考虑与提升架脱离的措施。 2当操作平台的架或梁支承于围圈上时,必须在支承处设 置支托或支架。 3外挑脚手架或操作平台的外挑宽度不宜大于800mm,并 应在其外侧设安全防护栏杆及安全网。 4吊脚手架铺板的宽度宜为500~800mm,钢吊杆的直径不 应小于16mm,吊杆螺栓必须采用双螺帽。吊脚手架的双侧必须 设安全防护栏杆及挡脚板,并应满挂安全网。 5.2.7滑模装置各种构件的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和《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 50214的规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7的规定。其构件表面,

    2.7滑模装置各种构件的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

    5.2.7滑模装置各种构件的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和《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 50214的规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7的规定。其构件表面, 除支承杆及接触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外,均应刷防锈涂料,

    表 5. 2.7 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

    注,L为支承杆加工长度,

    1液压控制台内,油泵的额定压力不应小于12MPa,其流量 可根据所带动的于斤顶数量、每只千斤顶油缸内容积及一次给油 时间确定。大面积滑模施工时可多个控制台并联使用。 2液压控制台内,换向阀和溢流阀的流量及额定压力均应等 于或大于油泵的流量和液压系统最大工作压力,阀的公称内径不 应小于10mm,宜采用通流能力大、动作速度快、密封性能好、工作 可靠的三通逻辑换向阀。 3液压控制台的油箱应易散热、排污,并应有油液过滤的装 置,油箱的有效容量应为油泵排油量的2倍以上。 4液压控制台供电方式应采用三五线制,电气控制系统应 保证电动机、换向阀等按滑模干斤顶爬升的要求正常工作,并应加 设多个备用插座。 5液压控制台应设有油压表、漏电保护装置、电压及电流表 工作信号灯和控制加压、回油、停滑报警,滑升次数时间继电器等

    输油管应采用高压耐油胶管或金属管,其耐压力不

    25MPa。主油管内径不得小于16mm,二级分油管内径宜为10~~ 16mm,连接干斤顶的油管内径宜为6~~10mm。 2油管接头、针形阀的耐压力和通径应与输油管相适应。 3液压油应定期进行过滤,并应有良好的润滑性和稳定性 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2.10滑模于斤项应逐个编号经过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于斤顶在液压系统额定压力为8MPa时的额定提升能力, 分别为30kN、60kN、90kN等; 2千斤顶空载启动压力不得高于0.3MPa; 3千斤顶最大工作油压为额定压力的1.25倍时,卡头应锁 固牢靠、放松灵活,升降过程应连续平稳; 4千斤顶的试验压力为额定油压的1.5倍时,保压5min,各 密封处必须无渗漏: 5出厂前于片顶在额定压力提升荷载时,下卡头锁固时的 降量对滚珠式干片顶应不大于5mm,对锲块式或滚楔混合式干片 顶应不大于3mm; 6同一批组装的千斤顶应调整其行程,使其行程差不大于 1mm。 5.2.11支承杆的选用与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承杆的制作材料为HPB235级圆钢、HRB335级钢筋或 外径及壁厚精度较高的低硬度焊接钢管,对热轧退火的钢管,其表 面不得有冷硬加工层。 2支承杆直径应与干斤顶的要求相适应,长度宜为3~~6m。 3采用工具式支承杆时应用螺纹连接。圆钢5支承杆连 接螺纹宜为M18,螺纹长度不宜小于20mm;钢管48支承杆连接 螺纹宜为M30,螺纹长度不宜小于40mm。任何连接螺纹接头中 心位置处公差均为土0.15mm;支承杆借助连接螺纹对接后,支承 杆轴线偏斜度允许偏差为(2/1000)L(L为单根支承杆长度)。

    25MPa。主油管内径不得小于16mm,二级分油管内径宜为10~ 16mm,连接干斤顶的油管内径宜为6~~10mm。 2油管接头、针形阀的耐压力和通径应与输油管相适应。 3液压油应定期进行过滤,并应有良好的润滑性和稳定性 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2.11支承杆的选用与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承杆的制作材料为HPB235级圆钢、HRB335级钢筋或 外径及壁厚精度较高的低硬度焊接钢管,对热轧退火的钢管,其表 面不得有冷硬加工层。 2支承杆直径应与干斤顶的要求相适应,长度宜为3~~6m。 3采用工具式支承杆时应用螺纹连接。圆钢5支承杆连 接螺纹宜为M18,螺纹长度不宜小于20mm;钢管48支承杆连接 螺纹宜为M30,螺纹长度不宜小于40mm。任何连接螺纹接头中 心位置处公差均为土0.15mm;支承杆借助连接螺纹对接后,支承 杆轴线偏斜度允许偏差为(2/1000)L(L为单根支承杆长度)。 4HPB235级圆钢和HRB335级钢筋支承杆采用冷拉调直

    时,其延伸率不得大于3%;支承杆表面不得有油漆和铁锈。 5工具式支承杆的套管与提升架之间的连接构造,宜做成可 使套管转动并能有50mm以上的上下移动量的方式。 6对兼作结构钢筋的支承杆,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推的规定 进行抽样检验。

    1千斤顶同步控制装置,可采用限位卡档、激光水平扫描仪、 水杯自动控制装置、计算机同步整体提升控制装置等; 2垂直度观测设备可采用激光铅直仪、自动安平激光铅直 仪、全站仪、经纬仪和线锤等,其精度不应低于1/10000; 3测量靶标及观测站的设置必须稳定可靠,便于测量操作, 拍控

    5.2.13水、电系统的选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动力及照明用电、通讯与信号的设置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2电源线的选用规格应根据平台上全部电器设备总功率计 算确定,其长度应大于从地面起滑开始至滑模终止所需的高度再 增加10m; 3平台上的总配电箱、分区配电箱均应设置漏电保护器,配 电箱中的插座规格、数量应能满足施工设备的需要; 4平台上的照明应满足夜间施工所需的照度要求,吊脚手架 上及便携式的照明灯具,其电压不应高子36V; 5通讯联络设施应保证声光信号推确、统一、清楚,不扰民: 6电视监控应能监视全面、局部和关键部位; 7向操作平台上供水的水泵和管路,其扬程和供水量应能满 足滑模施工高度、施工用水及施工消防的需要

    6. 1 滑模装置的组装

    6.1.1滑模装置组装前,应做好各组装部件编号、操作平 标记,弹出组装线,做好墙与柱钢筋保护层标推垫块及有关 铁件等工作。

    6.1.2滑模装置的组装宜按下列程序进行,并根裙现场实

    1安装提升架,应使所有提升架的标高满足操作平台水平度 的要求,对带有辐射梁或辐射桁架的操作平台应同时安装辐射梁 或辐射柠架及其环梁; 2安装内外围圈,调整其位置,使其满足模板倾斜度的要 求; 3绑扎竖向钢筋和提升架横梁以下钢筋,安设预埋件及预留 孔洞的胎模,对体内工具式支承杆套管下端进行包扎; 4当采用滑框倒模工艺时,安装框架式滑轨,并调整倾斜度: 5安装模板,宜先安装角模后再安装其他模板; 6安装操作平台的桁架、支撑和平台铺板; 7 安装外操作平台的支架、铺板和安全栏杆等: 8安装液压提升系统,垂直运输系统及水、电,通讯、信号精 度控制和观测装置,并分别进行编号、检查和试验; 9在液压系统试验合格后,插人支承杆; 10安装内外吊脚手架及挂安全网,当在地面或横向结构面 上组装滑模装置时,应待模板滑至适当高度后,再安装内外吊脚手 架,挂安全网。

    1安装好的模板应上口小、下口大,单面倾斜度宜为模板高 变的0.1%~0.3%;对带坡度的筒体结构如烟等,其模板倾斜 度应根据结构坡度情况适当调整; 2模板上口以下2/3模板高度处的净间距应与结构设计截 面等宽: 3圆形连续变截面结构的收分模板必须沿圆周对称布置,每 对模板的收分方向应相反,收分模板的搭接处不得漏浆。 6.1.4滑模装置组装的允许偏差应满足表 6. 1. 4 的规定

    表6.1.4模装置组装的允许您差

    6.1.5液压系统组装完毕,应在插人支承杆前进行试验和检查, 并符合下列规定: 1对千斤顶逐一进行排气,并做到排气彻底; 2液压系统在试验油压下持压5min,不得渗油和漏油, 3空载、持压、往复次数、排气等整体试验指标应调整适宜 记录准确。 6.1.6液压系统试验合格后方可插入支承杆,支承杆轴线应与于

    6.2.1钢筋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向钢筋的长度不宜大于7m; 2竖向钢筋的直径小于或等于12mm时,其长度不宜大于 m;若滑模施工操作平台设计为双层并有钢筋固定架时,则竖向 钢筋的长度不受上述限制。 6.2.2钢筋绑扎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准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浇灌层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在混凝王表面以上至少应 有一道绑扎好的横向钢筋; 2竖向钢筋绑扎后,其上端应用限位支架等临时固定; 3双层配筋的墙或筒壁,其立筋应成对排列,钢筋网片间应 用V字型拉结筋或用焊接钢筋骨架定位; 4门窗等洞口上下两侧横向钢筋端头应绑扎平直、整齐,有 足够钢筋保护层,下口横筋宜与竖钢筋焊接; 5钢筋弯钩均应背向模板面; 6必须有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措施; 7当滑模施工的结构有预应力钢筋时,对预应力筋的留孔位 置应有相应的成型固定措施; 8顶部的钢筋如挂有砂浆等污染物,在滑升前应及时清除。 6.2.3 梁的配筋采用自承重骨架时,其起拱值应满足下列规定: 当梁跨度小于或等于6m时,应为跨度的2%~3%; 当梁跨度太于6m时,应由计算确定

    6.3.1支承杆的直径、规格应与所使用的干斤顶相适应,第一批

    6.3.1支承杆的直径、规格应与所使用的干斤顶相适应,第一批 插入于斤顶的支承杆其长度不得少于4种,两相邻接头高差不应 小于1m,同一高度上支承杆接头数不应大于总量的1/4。 当采用钢管支承杆且设置在混凝土体外时,对支承杆的调直,

    6.3.2支承杆上如有油污应及时清除干净,对兼作结构钢

    承杆其表面不得有油污。

    6.3.3对采用平头对接、椎接或螺纹接头的非工具式支承杆,当

    6.3.4采用钢管做支承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立即进行加固处理。对兼作受力钢筋使用的支承杆,加固时 足受力钢筋的要求。当支承杆穿过较高洞口或模板滑空时 土支承杆进行加固

    6.3.8工具式支承杆可在滑模施工结束后一次拨出,也可

    享歇时拔出。分批拔出时应按实际荷载确定每批拔出的数量 得超过总数的1/4。对于$25圆钢支承杆,其套管的外径不 于$36;对于壁厚小于200mm的结构,其支承杆不宜抽拔。 拔出的工具式支承杆应经检查合格后再使用。

    6.4.1用于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应事先做好混凝土配比的试配工 作,其性能除应满足设计所规定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以及季节 性施工等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 1混凝土卓期强度的增长速度,必须满足模板滑升速度的要求: 2混凝土宜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 3混凝土人模时的落度,应符合表6.4.1的规定;

    表6.4.1混凝土入模时的落度

    注:采用人工捣实时,非泵送混凝土的落度可适当增大。

    4在混凝土中掺人的外加剂或掺合料,其品种和掺量应通过 试验确定。

    5预留孔洞、门窗口,烟道口、变形缝及通风管道等两侧的混 凝土应对称均衡灌。 注:当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时,可不受本条第2款的限制。 6.4.3当采用布料机布送混凝土时应进行专项设计,并符合下列 规定: 1 布料机的活动半径宜能覆盖全部待浇混凝土的部位; 2布料机的活动高度应能满足模板系统和钢筋的高度; 3布料机不宜直接支承在滑模平台上,当必须支承在平台上 时,支承系统必须专门设计,并有大于2.0的安全储备; 4布料机和泵送系统之间应有可靠的通讯联系,混凝土宜先 布料在操作平台上,再送人模板,并应严格控制每一区域的布料数 量; 5平台上的混凝土残渣应及时清出,严禁铲人模板内或掺入 新混凝士中使用; 6夜间作业时应有足够的照明。

    6.4.3当采用布料机布送混凝土时应进行专项设计,并符合

    2振捣器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内,但深度不应超过50mm。 6.4.5 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士出模后应及时进行检查修整,耳应及时进行养护; 2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士表面湿润,除冬施外,养护时间不 少于7d;

    6.5.1预理件安装应位置准确,固定牢靠,不得突出模板表面。 预理件出模板后应及时清理使其外露,其位置偏差应满足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 6.5.2预留孔洞的胎模应有足够的刚度,其厚度应比模板上口尺 寸小5~10mm,并与结构钢筋固定牵靠。胎模出模后,应及时校 对位置,适时拆除胎模,预留孔洞中心线的偏差不应大于15mm。 当门、窗框采用预先安装时:门、窗和衬框(或衬模)的总宽度 应比模板上口尺寸小5~10mm。安装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偏差 应满足表 6. 5. 2 的规定

    表 6.5.2门、窗框安装的允许偏差

    滑升过程是滑模施工的主导工序输电线路标准规范范本,其他各工序作业均应安

    排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不宜以停滑或减缓滑升速度来迁就其他 作业。 注:当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时,可不受本条的限制

    6.6.2在确定滑升程序或平均滑升速度时,除应考虑

    强度要求外,还应考虑下列相关因素: 1气温条件; 2 混凝土原材料及强度等级: 3 结构特点,包括结构形状、构件截面尺寸及配筋情况; 4 模板条件,包括模板表面状况及清理维护情况等。 6.6.3初滑时,宜将混凝土分层交圈浇筑至500~~700mm(或模 板高度的1/2~~2/3)高度,待第一层混凝土强度达到0.20.4 MPa或混凝土贯入阻力值达到0.30~1.05kN/cm时,应进行1 ~2个于斤顶行程的提升,并对滑模装置和混凝土凝结状态进行 全面检查,确定正常后,方可转为正常滑升。 混凝土贯人阻力值测定方法见本规范附录C。 6.6.4正常滑升过程中,相邻两次提升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 0.5h。 注:当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时,可不受本条的限制,

    6.6.5滑升过程中,应使所有的于片顶充分进油、排油。当出现

    6.6.8在滑升过程中,应检查和记录结构垂直度、水平度、扭转及

    6.6.11在滑升过程中,应及时清理粘结在模板上的砂浆禾 模板、收分模板与活动模板之间的灰浆,不得将已硬结的灰 新浇的混凝土中。

    6.6.13因施工需要或其他原因不能连续滑升时,应有准备地来 取下列停滑措施: 1混凝土应浇灌至同一标高。 2模板应每隔一定时间提升1~2个于斤顶行程,直至模板 与混凝土不再粘结为止。对滑空部位的支承杆,应采取适当的加 固措施。 3采用工具式支承杆时,在模板滑升前应先转动并适当托起 套管,使之与混凝土脱离,以免将混凝士拉裂。 4继续施工时学士标准规范范本,应对模板与压系统进行检查。 注,当彩用框密模施工时可不受未条管款的限制

    ....
  • 相关专题: 滑动模板  

相关下载

专题: 数据标准 |锅炉标准 |邮政标准 |钢结构设计图纸 |止回阀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