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742-2012 炼钢机械设备安装规范

  • GB50742-2012 炼钢机械设备安装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9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6-11
  • 发 布 人: 18781875029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15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0.1为适应炼钢工业的发展,促进技术进步,保证炼钢机机 工程安装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 0.2本规范适用于转炉、电弧炉、炉外精炼、连续铸钢和炼 机械设备的安装。

    备工程安装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炼钢机械设备工程安装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工程施工资质, 安装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并应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殊工种应持 证上岗。

    2.0.2炼钢机械设备工程安装中施焊的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行业分类标准,开

    2.0.4设备安装使用的计量器具应为经计量检定校准合格的计

    2.0.5安装中不得损伤设备,应做好半成品及成品保护。 2.0.6设备安装前,施工现场应有施1设计图纸,并应进行图 纸自审和会审;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应经项目技 术负责人审批;应进行技术交底;施工现场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 标准。 2.0.7·设备安装前,现场应有水源、电源,应有作业平面和作业空 间运输道路应畅通

    2.0.7:设备安装前,现场应有水源、电源,应有作业平面和作 间,运输道路应畅通。

    .0.8设备安装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母道工序元成后,应进们 检、专检和监理检验,并应形成记录。上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 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与相关专业之间应进行交接检查,并应 形成记录,

    炼钢设备中通氧的委部件及管路厂票活有油脂,安装应

    2.0.10设备脱脂应按下列要求操作

    1应除去零部件表面和管路内的污物。

    应除去零部件表面和管路内的污物

    应无脱脂剂气味。 2 应用清洁干燥的白色滤纸擦抹,纸上应无油脂痕迹和污 物。 3应用紫外线灯照射无紫蓝色荧光,

    不应低于5℃,低于5℃应采取防冻措施,水温应保持高于 点的温度。

    2.0.14水压试验应缓慢升压,试验用压力表应已校验,其

    不应低于1.5级,表的满度值应为试验压力的1.5倍~2倍 表不应少于 2 块。

    2.0.15吊装设备应根据设备重量、吊装高度和现场环境

    的起重机械和吊点。需特殊措施吊装时,应编制专项作业方 容应有吊装方法、载荷分配、自制辅助吊具的强度计算、操作 、安全措施等。

    蔽并形成记录。二次灌浆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设计未注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 B50231的有关规定执行。

    2.0.17设备组对时与母材焊接的工装卡具材质宜与母材相同或

    2.0.18炼钢机械设备工程安装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

    划分及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炼钢机械设备工程安装验收 》GB50403的有关规定执行。

    3.1设备基础交接验收

    3.1.1设备安装前基础应进行交接和验收,未经交接验收的设备 基础,不得进行设备安装,设备基础交接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查交接资料应完整,应有工程质量检查部门和工程监理 部门的签证。 2应检查基础混凝土试块试验记录,基础强度应符合设计技 术文件的规定。 3检测基础坐标位置、标高和尺寸,检测地脚螺栓的平面位 置和标高,检测预留孔的位置、大小、深度和垂直度,均应符合设计 技术文件或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 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 4基础表面和地脚螺栓预留孔中的浮浆、油污、碎石、泥土 积水等,应已清除干净。 5预埋地脚螺栓应无损伤,螺纹部分应清洁并已涂适当油 脂。 3.1.2设计技术文件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作沉降观测的设 备基础,应交接沉降观测记录和观测点,并应在设备安装过程中继 续进行沉隆观测

    .2设备安装基准线和基准点

    3.2.1设备就位前应设置设备安装的基准线和基准点,并应符合 下列要求: 1应依据设计施工图和测量控制网绘制基准线和基准点布 置图,确定中心标板和基准点位置。

    2应按布置图设置中心标板和基准点。 3应向测量人员下达测量任务书。 4测量人员应提交测量成果报告书,并应在现场与安装施工 人员交接基准线和基准点。 3.2.2主体设备(转炉、电弧炉、精炼炉等)和连续生产线(连铸生 产线等),应设立永久性基准线和基准点,中心标板和基准点宜采 用铜材或不锈钢材。

    .门顶儿地脚练性 1预留孔应清理干净。 2应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油污和氧化铁皮。 3地脚螺栓安装应垂直,任何部分离孔壁应大于15mm,且 不应碰孔底。设备初步找正调平后,地脚螺栓与设备螺栓孔周围 宜有间隙。 4应按设计技术文件或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 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浇灌预留孔。 5应在预留孔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75%后,设备再 进行精密调整和紧固地脚螺栓。 3.3.2锚板地脚螺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锚板地脚螺栓应按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配套使用。 2预埋锚板应由土建施工,活动锚板安装时应处理锚板与基 础的接触面,锚板与基础接触应均匀、紧密。 3地脚螺栓光杆部分和锚板应按设计技术文件涂装,设计未 规定时,应涂刷防锈漆。 4地脚螺栓安装应垂直。双头螺纹型地脚螺栓,螺母与锚板 接触应均匀紧密;T形头地脚螺栓应依据标记将矩形头正确嵌人 矩形槽内。 5二次灌浆前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在套管内填塞填充物,并

    1锚板地脚螺栓应按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配套使用。 2预埋锚板应由土建施工,活动锚板安装时应处理锚板与基 础的接触面,锚板与基础接触应均匀、紧密。 3地脚螺栓光杆部分和锚板应按设计技术文件涂装,设计未 规定时,应涂刷防锈漆。 4地脚螺栓安装应垂直。双头螺纹型地脚螺栓,螺母与锚板 接触应均匀紧密;T形头地脚螺栓应依据标记将矩形头正确嵌人 矩形槽内。 5二次灌浆前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在套管内填塞填充物,并

    1开箱检验应有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制造商(或供应商)、施 工等单位参加。 2开箱检验的场地应清洁,并应采取有防雨、防尘等措施。 3应按装箱单清点设备数量,并应按设计技术文件核对设备 的型号、规格。 检查设备表面质量应无缺损、无变形、无锈蚀 5 设备应有质量证明文件,进口设备应有商检合格证。 6 应清点登记随箱文件、备品备件、专用工具。 开箱检验应形成记录,并应办理设备交接手续

    4.2.1材料进场应编制材料计划,并应按工程进度组织材料进场。

    1应检查原材料、标准件等的质量证明文件,其品种、规格、 性能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及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应抽检原材料、标准件等的实物质量,每类应抽查1%,耳 不少于5件。设计技术文件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有复验规定时, 应按规定进行复验。 3不合格的材料、标准件等应标识,并应及时清退出现场,不 得使用。

    4.2.3原材料、标准件等进场后应妥善保管、分类存放,不

    5.1.1耳轴轴承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耳轴轴承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装配轴承座和轴承支座,轴承座、轴承 斗楔之间的局部间隙应用塞尺检查,不应大于0.05mm。 固定端轴承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 为1.0mm; 2)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允许偏差为土5.0mm; 3应调整纵向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充许偏差为 0.10/1000; 4)应调整横向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充许偏差为 0.20/1000,偏差方向宜靠炉体侧低。 移动端轴承座安装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官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 为1.0mm,偏差方向应与固定端轴承座中心线偏差方向 致; 2)应调整与固定端轴承座高低差,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允许 偏差为1.0mm; 3)应调整两轴承座中心距,宜采用盘尺在定衡力状态下检 查,允许偏差为土1.0mm; 4)应调整两轴承座对角线相对差,宜采用盘尺在定衡力状 态下检查,允许偏差为4.0mm; 5)应调整纵向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充许偏差为 0.10/1000;

    6)应调整横向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非铰接式结 构充许偏差为0.20/1000,铰接式结构充许偏差为 0.10/1000,偏差方向宜靠炉体侧低。 耳轴轴承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托圈分体供货时,耳轴轴承应在托圈组装完成后装配。 宜采用温差法装配耳轴轴承,并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轴承和耳轴清洗干净,检查轴承应无损伤、无锈蚀、转 动灵活、无异常声响;检查耳轴表面应光滑,并涂抹润 滑油; 2)测量耳轴与轴承的装配尺寸,宜在耳轴轴向内、中、外三 处沿圆周按8~12等分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耳轴外径,在 轴承两端和中部三处沿圆周按8~12等分用内径千分尺 测量轴承内径,取平均值计算装配过盈值,并与设计比对 应在公差范围内; 3宜按实测过盈值加装配所需间隙计算轴承加热温度,轴 承膨胀量应保证轴承与耳轴顺利装配;膨胀量宜同时采 用两种方法控制,用温度监控仪测量加热温度,用样杆控 制膨胀量;样杆长度为轴承内径实测平均值加所需膨胀 量; 4)宜以电加热片包裹油槽加热机油和轴承,或以热空气加 热轴承;达到加热温度后,应持续适当时间,保证轴承均 匀受热; 5)轴承装配前,轴承内侧的零部件应已装人; 6轴承加热符合要求后与耳轴装配,定位后应有防冷却过 程中与轴肩产生间隙的措施; 7)轴承装配冷却后,应检查轴承转动灵活、无缺陷。

    现场代表的书面技术指导。无设计技术文件或供货商现场代表的 书面技术指导时,应按本规范第5.2.2条~第5.2.5条的规定执 行。

    5.2.2托圈组装应在平台上进行,组装平台应牢固,应能承受设

    ,2托圈组装应在平台上进行,组装平台应牢固,应能承受让 直量和组装中的冲击。托圈组装的最终调整和检测宜在平台江 电稳定后进行。

    5.2.3对接焊接托圈组装应符合下列

    1应调整两耳轴的同轴度,焊接前不宜大于0.7mm,水平方 可宜采用精密水准仪检测,垂直方向宜采用挂线、千分尺测量,并 应按设计图检查有关尺寸。 2组对检查合格后,对口宜用定位板刚性固定,同一对口处 的定位板宜同时对称焊接。焊接过程应监控同轴度变化。 3对口焊接前应有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 告制定焊接作业指导书,焊接过程应严格执行指导书的要求。 4两对口焊缝应同时对称施焊,左右立板及上下盖板(箱形 结构)的内外侧焊缝焊接顺序应合理排列,并应根据变形监测数据 及时作适当调整。 5焊接过程对焊接变形的跟踪监控除应采用本条第1款的 舰定外,还宜在长、短耳轴的端口和根部的0部位(测垂真方向), 90°部位(测水平方向)各装置一块百分表(共8块),随时测耳轴同 轴度变化。 6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炼钢机械设备工程安 装验收规范》GB50403的有关规定。 7焊缝内部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炼钢机械设备工程安 装验收规范》GB50403的有关规定。 8组对焊缝焊后热处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炼钢机械设备工

    程安装验收规范》GB50403的有关规定执行。

    1应除去法兰结合面、键、键槽的毛刺、油漆及污物,并应清 洗干净。 2应组对托圈,应调整两耳轴同轴度,并应按设计图检查各 有关尺寸。 3应装配并应紧固法兰连接螺栓,紧固应对称、交叉、均匀有 序进行,紧固力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紧固过程应对两耳轴 同轴度进行监控。 4应按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装配定位工形键。 5应检测法兰结合面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05mm。 6应检测两耳轴同轴度,允许偏差为1.5mm。 5.2.5托圈水冷系统应做水压试验和通水试验,试验应符合设计 技术文件的规定,设计技术文件未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25倍,应在试验压力下稳 压10min,再降至工作压力,停压30min,以压力不降,无渗漏为 合格。 2通水试验进出水应畅通无阻,莲续通水时间不应少于 24h,应无渗漏。

    5.3.1炉壳现场组装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或供货商现场 代表的书面指导,无设计技术文件或供货商现场代表的书面指导 时,应按本规范第5.3.2条~第5.3.13条的规定执行。 5.3.2炉体组装和安装宜采用台车法”或“滑移法”,并应制定方 案。

    1台车上设置的组装台架应经强度验算,应能承受组装设备 重量及组装时产生的冲击。 2支承炉壳和托圈的于斤顶应检验合格,升降应同步平稳。 5.3.4“滑移法”应在两根滑移梁上将托圈、炉壳和倾动装置组成 整体,并应滑移到轴承支座上进行安装,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滑移梁应根据炉体重量和现场条件设计制作,应有足够的 强度和刚度。 2滑移梁应设置在加料跨炉前平台的主梁上,平台结构应核 验,可作适当加固。滑移梁设置的坐标位置及标高应适合炉体滑 移和安装要求。 3组装过程应设置可靠的防托圈倾翻设施,并应严防托圈倾 翻。

    5.3.5炉壳焊接,炉壳与托圈连接装置焊接应有焊接工艺评

    并应根据工艺评定报告制定焊接作业指导书,焊接过程应产

    5.3.6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炼钢机械设备工程安

    5.3.9炉壳组装应符合下列享

    1直径允许偏差为士10.0mm,且最天直径与最小直径允许 偏差为3D/1000,D为炉壳设计直径。 2高度允许偏差为3H/1000,H为炉壳设计高度。 3炉壳垂直度(炉口平面、炉底平面对炉壳轴线的垂直度)允 许偏差为1.0/1000。 5.3.10炉壳安装的充许偏差项自应在托圈处于0”位时检测,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整炉口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充许偏 差为 2. 0mm。 2应调整炉口平面至耳轴轴线距离,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充 许偏差为一2.0mm~1.0mm。 3应调整炉壳轴线对托圈支承面的垂直度,宜采用吊线尺量 检查,允许偏差为1.0/1000。 4应调整炉口水冷装置中心与炉口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宜采用吊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5.0mm。 5.3.11炉体与托圈连接装置安装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5.3.12水冷炉口必须按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水压试验和通 水试验,设计技术文件未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再降至工作压力,停压30min,以压力不降、无渗漏为合 格。 2通水试验进出水应畅通无阻,连续通水时间不应少于 24h,应无渗漏。

    5.4.1二次减速机大齿轮装配宜采用冷装法,并应符合下列要 求: 1大齿轮、耳轴及键应清洗干净、无污物和毛刺。 2天齿轮与耳轴装配,天齿轮轴孔和耳轴为圆柱形时,大齿 轮端面与耳轴轴肩应紧密接触,应用塞尺检测,局部间隙不应大于 0.05mm;大齿轮轴孔和耳轴为圆锥形时,轴的定位挡圈与大齿轮 端面及耳轴沟槽端面应紧密接触,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05mm。 3检测键槽和键的实际尺寸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4键的配合斜面及键与键槽工作面的接触面积应大于 70%,研磨接触面时不应改变键的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 5键的装配深度应根据键槽和键的实际测量尺寸,键的设计

    公盈值计算确定,并应在键上做好装配深度的标记。键应编号挂 牌。 6应再次清洗键槽和键。 7键应放入冷却槽内,冷却介质宜用液氮,应缓慢注入冷却 介质,并应浸没键,保温冷却符合装配要求后,应同步装配两对键 至标记深度。 8键在恢复室温过程中,应采取防位移措施,且不应进行倾 动装置的其他安装工作。恢复室温后,应检查键装配符合设计技 术文件的规定。 9操作人员应有防冻伤保护。 5.4.2安装二次减速机小齿轮和机壳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小齿轮应以大齿轮为基准安装定位,调整齿轮啮合间隙及 接触面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设计技术文件未规定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2机壳安装应以耳轴为基准调整定位,在剖分面上检测水平 度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部分面应抹耐热耐油密封胶装配: 不应允许泄漏。 5.4.3一次减速机应以二次减速机为基准进行定位。与机壳间 的轴封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5.4.4安装润滑装置时,管道及元件应清洗干净,并应按设计图 装配。 5.4.5 安装扭力杆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扭力杆支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公盈值计算确定,并应在键上做好装配深度的标记。键应编号挂 牌。 6应再次清洗键槽和键。 7键应放入冷却槽内,冷却介质宜用液氮,应缓慢注入冷却 介质,并应浸没键,保温冷却符合装配要求后,应同步装配两对键 至标记深度。 8键在恢复室温过程中,应采取防位移措施,且不应进行倾 动装置的其他安装工作。恢复室温后,应检查键装配符合设计技 术文件的规定。

    9操作人员应有防冻伤保护

    5.4.2安装二次减速机小齿轮和机壳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小齿轮应以大齿轮为基准安装定位,调整齿轮啮合间隙及 接触面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设计技术文件未规定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2机壳安装应以耳轴为基准调整定位,在剖分面上检测水平 度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部分面应抹耐热耐油密封胶装配: 不应充许泄漏。 5.4.3一次减速机应以二次减速机为基准进行定位。与机壳间

    扭力杆支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整扭力杆支座纵向中心线距耳轴轴线距离,宜采用 挂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士1.0mm; 2)应调整横向中心线距固定端轴承座中心线距离,宜采用 挂线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士0.5mm; 3)应调整扭力杆支座轴孔中心距耳轴轴线距离,宜采用挂

    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1.0mm; 4)应调整扭力杆支座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充许偏差 为0.2/1000。 2止动支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整止动支座纵向中心线距耳轴轴线距离,宜采用尺 量检查,允许偏差为2.0mm; 2)应调整横向中心线距固定端轴承座中心线距离,宜采用 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士2.0mm; 3)调整正止动支座顶面距二次减速机壳底部间隙应符合设计文 件规定,宜采用尺量或塞尺检查,允许偏差为土1.0mm; 4)应调整止动支座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充许偏差为 0.2/1000。 3应连接机壳、拉(压)杆、扭转臂和扭力杆,并应调整扭力杆 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充许偏差为1.0/1000。

    5.5.1活动挡板下部轨道和上部导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 10.0mm。 2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充许偏差为土10.0mm。 5.5.2吊装活动挡板时,应调整垂直度,宜采用吊线检查,充许偏 差为1.0/1000

    5.5.3活动挡板驱动装置应按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安装。

    1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 10.0mm。 2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允许偏差为土10.0mm。 3应调整垂直度,宜采用吊线检查,充许偏差为1.0/1000 偏差方向宜与活动挡板相应项目偏差方向一致。

    ·I换柜装直女装应付合下列安求 1横移小车轨道直接安装在钢结构梁上时,安装前应检查钢 淘梁的水平度,并应符合轨道安装精度要求。 2安装单轨式横移小车轨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整纵向中心线,宜采用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1.0mm; 2)应调整纵向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充许偏差为 0.5/1000; 3)应调整标高,充许偏差为士1.0mm;应调整单轨与导 轨垂直方向定位尺寸,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充许偏差 为±2. 0mm; 4)应调整单轨与导轨水平方向定位尺寸,宜采用吊线尺量 检查,允许偏差为士1.0mm。 3安装双轨式横移小车轨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整纵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 2.0mm; 2)应调整纵向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允许偏差为 0.5/1000; 3)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充允许偏差为士1.0mm 同一截面两轨道高低充许偏差为2.0mm; 4)应调整轨距,宜采用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2.0mm; 5)应调整接头间隙,宜采用尺量、塞尺检查,充许偏差为 1.0mm;

    6)应调整接头错位,宜采用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0.5mm。 4安装横移小车应检查其运行机构,并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 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应进行处理

    1)安装前检查直线度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2)固定导轨安装应以转炉中心为基准定位,纵、横向中心线 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1.0mm; 3)应调整垂直度,宜采用吊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0.5/1000,且全长允许偏差为3.0mm; 4)应调整接头错位,宜采用平尺或塞尺检查,充许偏差为 0.5mm; 5)应调整接头间隙,宜采用尺量或塞尺检查,充许偏差为 1. 0mm。 2活动导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活动导轨安装应以固定导轨为基准,横移小车应处于工 作位置,将活动导轨与固定导轨对齐,宜采用尺量检查 允许偏差为0.5mm; 2)应调整活动导轨与固定导轨间隙,宜采用塞尺检查,充许 偏差为1.0mm; 3)应调整活动导轨垂直度,宜采用吊线尺量检查,充许偏差 为0.5/1000,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 3检查升降小车卷扬机构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设计 术文件未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 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不符合规定的项自应进 调整处理。 4升降小车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调整上、下夹持器轴线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宜采用吊线尺 量检查,允许偏差为0.5mm;

    2)应调整夹持器中心与转炉炉口对中,宜采用吊线尺量检 查,允许偏差为3.0mm; 3)应调整导轮与导轨间隙,宜采用塞尺检查,充许偏差为 1.omm。 5应调整升降小车断绳(松绳)安全装置的卡爪或摩擦楔块 与导轨之间的间隙,并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旋转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要

    1旋转架(旋转平台)组装应按制造广预装配标记和设计技 术文件的规定进行,连接螺栓紧固应使用扭矩扳手,紧固力应符合 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2旋转架安装应以旋转轴为基准,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 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1.0mm;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 仪检查,允许偏差为士2.0mm;应调整水平度或垂直度,宜采用水 平仪检查,充许偏差为0.10/1000。 3旋转传动机构应按设计技术文件或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 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进行清洗 和装配。

    6.2.3升降小车导轨下部锁定装置及旋转架锁定装置安装,坐标

    6.3.1安装前应检查氮封圈喷孔,氮封圈喷孔应畅通。 6.3.2安装氮封圈时,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 查,允许偏差为 5. 0mm。

    6.3.2安装氮封圈时,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

    查,允许偏差为5.0mm

    6.4.1检查设备,有下列情况时应拆卸、清洗、重新装配: 1 已涂抹防锈油脂。 2涂抹的润滑油脂已过期或变质或有污物。 3转动不灵活,有卡阻现象。 6.4.2拆卸前宜做好标记,清洗应十净,装配应符合设计技术文 件的规定或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 范》GB 50231 的有关规定。

    6.4.3安装时,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充 许偏差为1.0mm;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充许偏差为土 1.0mm;应调整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充许偏差为0.10 1000

    7.1.1裙罩宜在转炉安装前吊装就位

    7.1.2安装裙罩升降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升降装置应以转炉中心为基准定位,调整纵、横向中心线 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3.0mm。 2液压式升降机构安装应调整4个液压缸相对标高差,宜采 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上部铰轴中心部位,充许偏差为3.0mm;应 调整液压缸垂直度,宜采用吊线尺量上、下铰轴中心在同一垂直线 上,允许偏差为2.0mm。 3机械卷扬式升降机构安装应调整卷筒传动轴水平度,宜采 用水平仪检查,充许偏差为0.15/1000;传动联轴器装配,宜采用 百分表、塞尺、钢尺检查,充许偏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 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执行。

    1.1.3裙罩安装应符合下列要

    1应以转炉中心为基准定位,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 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3.0mm。 2应调整标高,宜采用尺量或水准仪检查,允许偏差为 土5.0mm。 3应调整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或水准仪在裙罩上沿检查 允许偏差为1.0/1000。 4应调整导轮与导柱间隙,宜采用塞尺检查,允许偏差为 2. 0mm。 7.1.4安装时,应检查并调整密封装置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

    7.1.5安装时,应检查水冷却系统,并应按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进行水压试验。

    1应调整纵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2.0mm。 2应调整纵向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或水准仪检查,允许偏 差为1.0/1000。 3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允许偏差为土2.0mm。 4 应调整同一截面两轨面高低差,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充许 偏差为1.0mm。 5 应调整轨距,宜采用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2.0mm。

    1应检查设备,油脂已过保质期或变质污染,转动不灵活有 卡阻现象时,应拆卸清洗,拆卸前宜做好标记,清洗装配应符合设 计技术文件的规定或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 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 2应调整走行机构跨度,宜采用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土2.0mm;应调整对角线,宜采用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 5.0mm;应调整同一侧梁下车轮同位差,宜采用挂线尺量检 查,允许偏差为2.0mm。

    1安装移动烟罩时,横移小车应在工作位置: 2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 3.0mm;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充许偏差为土5.0mm; 应调整下口段垂直度,宜采用吊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1.0/1000。 3检查与下烟罩间密封应符合设计要求

    4应与上部烟道连接,调整接口法兰同心度和平行度,宜采 用尺量、塞尺检查,同心度允许偏差为2.0mm;平行度允许偏差为 1.5/1000,全长允许偏差为3.0mm。

    4应与上部烟道连接,调整接口法兰同心度和平行度,宜采 用尺量、塞尺检查,同心度允许偏差为2.0mm;平行度允许偏差为 1.5/1000,全长允许偏差为3.0mm。

    o.1.1 施工单位应其有相应等级的锅炉安装资质。 8.1.2烟道、锅筒、蓄热器、除氧箱等设备吊装应制定方案。 8.1.3锅炉安装完成后必须按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系统水 压试验,设计技术文件未规定时,试验压力应按工作压力的1,25 倍,在试验压力下稳压20min,再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检查应 无漏水或异常现象,压力应保持不变,水压试验后,应无残余变形。 水压试验应在保温前进行。

    8.2.1烟道的中心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点应在安装烟道的各层平 台上测量投放,并应控制各分段及整体安装精度。 8.2.2安装前检查烟道鳍片管应有制造厂通球合格证明文件,并 检查联箱内应无杂物,管口应无堵塞,鳍片应无焊接裂纹。 一一一

    1检查每根水冷管应无杂物、无堵塞。 2坡口及两侧表面不小于10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毛 刺等应清除干净。 3对正各水冷管口,内壁错边量宜小于壁厚的10%,间隙应 符合焊接工艺要求。 4接口应采用氩孤焊焊接。焊接前,应有焊接工艺评定,应 根据焊接评定报告制定作业指导书,焊接过程应严格执行作业指 导书的要求。 5宜先焊接间隙小的对口,并应对称焊接。

    6焊缝质量和检查方法及检查数量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规 定,设计技术文件未注明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锅炉安装的规定执 行。

    8.2.4烟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

    1宜先安装与移动烟罩相连接的下部烟道,然后自下而上逐 段安装。 2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5.0mm。 3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允许偏差为士5.0mm。 4应调整垂直度,宜采用吊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1.0/1000。 5应调整法兰接口同心度,宜采用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2. 0mm。 6应调整法兰接口平行度,宜采用尺量或塞尺检查,充许偏 差为1.5/1000,且全长允许偏差为3.0mm。 8.2.5烟道的支吊架结构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支座和吊 架宜在烟道吊装前就位,待烟道安装完成后应按设计位置调整定 位。安装应牢固,应与烟道接触紧密;滑动支座及吊架应在设计规 定的方尚滑移无卡阻弹簧支质及吊型应按设计要求预压

    8.3.1支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充许偏差 2.0mm。 2 应调整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充许偏差为1.0/1000。 3 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充许偏差为土3.0mm。 8.3.2 锅简与支座接触应均匀紧密,滑动端支座应按设计规定预 留热膨胀移动量,并应检查滑动无障碍。

    电力标准规范范本8.3.3安装时,应调整锅简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终

    查,充许偏差为5.0mm;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允 差为土5.0mm;应调整纵向水平度,宜采用水准仪检查,允许 全长不应大于 2. 0mm。

    全长不应大于2.0mm。 8.3.4检查锅简内部装置应齐全,并应清洁无杂物。 8.3.5安装人孔门,法兰垫应涂黑铅粉类润滑剂,连接螺栓丝扣 也应涂黑铅粉类润滑剂,螺栓应对称均匀紧固,密封应严密无漏 洲

    8.3.4检查锅简内部装置应齐全,并应清洁无杂物,

    也应涂黑铅粉类润滑剂,螺栓应对称均匀紧固,密封应严密无漏 泄。

    8.4.1管道支吊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支吊架的结构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 定。 2支吊架安装应牢固,应与管子接触紧密。 3无热位移的管道,吊杆应垂直安装。 4有热位移的管道,吊点应在位移的相反方向,位移值应符 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5固定支架应在补偿器预拉伸前固定。 6导向支架或滑动支架的滑动面应清洁于净,不得有歪斜和 卡阻现象,偏移量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7弹簧支、吊架的弹簧应按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预压,弹簧 高度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

    8.4.2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2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整对接口平直度,应在距离接口中心200mm处尺量 检查,管材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00mm时,允许偏差为2.0mm, 公称直径小于100mm时,允许偏差为1.0mm。 2应调整管道对口内壁错边量教育标准,不宜大于壁厚的10%,且不 宜大于2.0mm。 3检查管内应无杂物,对口两侧不小于20mm范围内应无 油、漆等污物。

    ....
  • 机械标准 设备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气象标准 |布线标准 | 安全生产标准 |船舶标准 |公路工程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