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582-2019 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技术规程

  • T/CECS 582-2019  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2.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8-1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采用钻机在桩位处钻孔或搅拌、旋喷成桩后,将板桩植入其 的施工方法,

    2. 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港口水运施工组织设计作用在锚锭墙的主动土压力; Epx 作用在锚锭墙的被动土压力; E 主动和被动土压力作用下对N点以上墙体求矩至N 点合力矩为零时的合力; G 锚墙前基面以上填料的重力; RA 钢拉杆拉力;

    5。 桩身有效预压应力

    2.2.2材料性能和系数:

    α 拉杆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一拉杆直径的年锈蚀量; △ 一无锚板桩式挡土墙顶水平变位; 板桩式挡土墙入土点的水平变位。

    形、地质、水流等条件以及所属水工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功能、特 点、运用要求等确定,做到紧合理、协调美观,

    3.0.4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的抗渗稳定应符合现行

    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的有关规定;整体稳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的有关规定 亢倾覆稳定、锚墙抗滑稳定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挡土 设计规范》SL379的有关规定。挡土墙结构应采取防止墙后土 人墙体接缝中流失的措施

    3.0.5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的使用年限和耐久性应符合现

    全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及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 程安全监测设计规范》SL725的有关规定。

    1采用离心法工艺生产的板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 于C80; 2采用浇筑法工艺生产的板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 于C60。

    4.1.2预制混凝土板桩宜采用常压蒸汽养护,当要求板桩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低于C80时,宜在常压蒸汽养护后再进行高压蒸汽养 护。

    4.2.1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 强度标准值确定。 4.2.2腐蚀、冻融环境下的板桩,桩身混凝土耐久性检测结果应 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 范》SL654的相关规定。

    4.2.1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件的 强度标准值确定。

    4.2.2腐蚀、冻融环境下的板桩,桩身混凝土耐久性检测

    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书 》SL654的相关规定。

    4.3.1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质量应个 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5223.3中对低机 旋槽钢棒的规定。

    槽钢摔的规足。 4.3.2非预应力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 的有关规定。

    4.3.2非预应力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

    4.3.3预制混凝土板桩的箍筋宜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混凝土

    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其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低碳钢热 轧圆盘条》GB/T701、《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JC/T540的 有关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箍筋宜采用HPB300、HRB400 及以上级别的钢筋。

    4.3.4预制混凝土板桩的端板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材料应采用Q235B,端板制造不得采用铸造工艺,端板厚 度不得有负偏差; 2端板表面应平整,除设计及构造要求的预留孔洞外,不得 开槽和打孔; 3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先张 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JC/T947和《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 心方桩用端板》JC/T2239的有关规定; 4端板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表4.3.4端板最小厚度(mm)

    4.3.5制作钢拉杆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拉杆》 20934的有关规定。

    4.3.6锚杆杆体用钢绞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 钢绞线》GB/T5224的有关规定。 4.3.7钢筋锚杆的杆体宜选用预应力螺纹钢筋、HRB400、 HRB500螺纹钢筋。 4.3.8其他结构钢质预埋件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

    4.3.7钢筋锚杆的杆体宜选用预应力螺纹钢筋、HRB400、 HRB500螺纹钢筋

    制混凝土板桩宜按表4.4.1的

    表4.4.1预制混凝土板特征及适用条件生产混凝土截面形式单节最大是否桩型适用土层沉桩方法工艺强度等级及尺寸桩长(m)可接桩截面为外方内圆的空心护壁不低于离心法桩,边长≤18桩C80400mm~黏性土、粉方锤击法、振800mm土、砂土、动法、静压可形碎石土、强桩截面为正方形法、植桩法风化岩不低于的实心桩,边方桩浇筑法≤15C60长300mm~600mm截面为矩形的实心桩,宽锤击法、平板不低于度为600mm,浇筑法≤11振动法、桩C60高度为200mm~植桩法300mm平截面为矩形黏性土、板空心的空心桩,不低于粉土、否形平板宽度为≤14C80砂土桩桩600mm~锤击法、1300mm离心法振动法、截面为带翼植桩法不低于边的矩形空翼边心桩,宽度为≤14板桩C80600mm~1300mm截面为U形的异形桩,凹形宽度为≤18板桩异400mm~锤击法、不低于黏性土、粉形离心法1000mm振动法、否C80土、砂土桩截面为半圆植桩法波浪环形的桩,高≤15桩度250mm~600mm截面为圆环黏性土、粉锤击法、圆混合不低于形的桩,直径土、砂土、碎振动法、形配筋离心法≤23可C80为400mm~石土、强风静压法、桩管桩800mm化岩植桩法4.4.2预制混凝土板桩的桩身构造、配筋及力学性能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8:

    方法,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的有关规定

    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654、《水 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GB/T50662的有关要求

    5.2.1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的结构形式选用应符合表

    5.2.1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的结构形式选用应符合 5. 2. 1 的规定。

    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结构形式及

    5.2.2用于岸墙的板桩式挡土墙宜采用直线式或直线与圆弧(椭 圆弧)组合式布置。用于翼墙的板桩式挡土墙宜采用圆弧(椭圆 弧)式、直线与圆弧(椭圆弧)组合式、曲线式、折线式等型式, 5.2.3对于有景观要求的板桩式挡土墙,宜设置与景观协调的颜 色、造型或图案。

    和特殊荷载,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基本荷载宜包括下列内容: 1)挡土墙墙后车辆、人群等附加荷载: 2)正常挡水位、设计洪水位或墙后地下水位情况下的土压 力; 3正常挡水位、设计洪水位或墙后地下水位情况下的静水 压力和扬压力; 4)淤沙压力; 5)正常挡水位、设计洪水位情况下的风浪压力; 6)冰压力; 7)土的冻胀力。 2特殊荷载宜包括下列内容: 1)校核洪水位或墙后地下高水位情况下的土压力;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744的有关 规定。

    .3.3作用在预制混凝土板桩上的水土侧压力宜按水土分算 原则进行计算。

    图5.3.4剩余水压力分布示意图

    1一墙后底面:2一板桩:3一墙前泥面:4一剩余水压力

    析板桩式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时,作用在板桩墙后的土 主动土压力计算,墙前土压力应按被动土压力计算。

    5.3.5分析板桩式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时,作用在板

    5.4.1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的稳定计算单元应根

    5.4.1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的稳定计算单元应根据平

    置型式确定,可取1延米或一个锚锭区段作为一个稳定计算单元, 圆弧段板桩式挡土墙可按其整体进行计算。

    5.4.3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的整体稳定可采用瑞典圆

    进行计算,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 中的有关规定。

    5.4.4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锚锭墙抗滑

    及锚旋墙到板桩墙的最小水平距离的相关计算应符合本规程附 B的规定,其安全系数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挡土墙设计 范》SL379中的相关规定

    5.5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

    5.5.2有锚板桩式挡土墙应按施工顺序分阶段计算。

    构未受力前应按插入地基的悬臂结构计算;锚拉结构受力后, 有锚结构计算

    5.5.3板桩式挡土墙的结构内力和变形宜采用竖向弹性地

    1墙前内力和变位可采用杆系有限元法求解(图5.5.4)。 入土段墙后的主动土压力应由墙后泥面以上地面荷载与土体重产 生的土压力两部分组成。 2弹性杆的弹性系数应由水平地基反力系数乘以杆间距确 定。计算点处的水平地基反力系数可由该处土的水平地基反力系

    图5.5.4竖向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图式 1一拉杆:2一板桩:3一波浪力:4一主动土压力;5一弹性杆

    数的比例系数m值乘以该处自墙前泥面以下计算深度确定或采用 其他方法确定。土的水平地基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可通过水 平荷载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5.5.4的规定选用

    .4土的水平地基反力系数的比例

    注:1板桩墙在计算墙前泥面的水平变位大于10mm时,m值可采取分层选取的 方法,泥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值取表中下限值。 2表中的砂土,当密实度为松散时取表中下限值,密实度为密实时取上限值。 3I. 为土的液性指数。

    板桩墙在计算墙前泥面的水平变位大于10mm时,m值可采取分层选取的 方法,泥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层的m值取表中下限值。 2表中的砂土,当密实度为松散时取表中下限值,密实度为密实时取上限值。 3I. 为士的液性指数。

    3锚旋点位移应由拉杆受力变形、锚结构位移及其他因素 产生的位移组成。

    产生的位移组成。 5.5.5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应验算桩顶的水平位移,人土点 的桩身水平变位值不宜大于10mm。

    的桩身水平变位值不宜大于10mm。

    5.6.1挡土墙墙前无水墙后有水或墙后水位高于墙前水位时,可 在墙身(板桩)预留排水孔,排水孔可沿高度方向分排布置,排水孔 间距不宜大于3.0m,排水孔的直径宜为50mm~80mm,排水孔 后应设置反滤层及集、排水设施

    5.6.2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的墙后填土面应设置地表

    5.6.3挡土墙墙前的泥面宜采取护底措施。

    5.6.7预计拉杆下填土沉降较大时,宜在拉杆下设支承桩或

    上安设防压罩。支承桩间距可为4.0m~6.0m,桩尖宜打入低 缩性土层内。防压罩与拉杆之间应预留间隙

    5.6.8采用锚杆的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时,预应力锚杆

    长度不应小于5.0m,且应超过潜在滑裂面并进入稳定土层不 于1.5m,杆体的自由段应设置隔离套管。土层中的锚杆锚固 长度不宜小于6. 0m。

    5.6.9锚旋墙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或预制钢筋混

    王墙后设置连续导梁。锚旋墙可采用矩形、梯形或L形截面。 .6.10锚旋板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锚锭板截面可采用 反、双向梯形板或T形板。

    5.6.11锚旋墙、锚旋板的高度宜为1.0m~3.5m,厚度不宜小于 150mm。

    5.6.12锚旋墙、锚锭板应预留拉杆孔,其位置宜与作用在锚硕

    1 导梁可单独设置在墙后或利用锚桩墙的帽梁作为导梁 2 单设的导梁,钢筋混凝土锚旋桩墙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梁 3 帽梁和导梁分段长度及变形缝的位置应与前墙相对应。

    5.6.14有锚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应设导梁和帽梁,

    冒梁可合为胸墙。无锚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可只设帽梁。 或胸墙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胸墙的截面形式可采用先 形、梯形、L形或I形

    5.6.15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前墙的导梁可采用现浇

    5.6.18帽梁、导梁和胸墙的变形缝间距宜为15.0m~30.0m。 在结构形式变化处、水深变化处、地基土质变化处和新旧结构衔接 处,应设置变形缝

    5.6.19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mm~30mm,变形缝应采用弹性 材料填充

    5.6.19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mm~30mm,变形缝应采用弹性

    6.1.1板桩的沉桩方法选用应符合表6.1.1的规定

    表6.1.1板桩施工方法及适用岩土

    1收集施工图纸、地勘报告等相关资料; 2调查现场的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情况; 3调查场地及毗邻区域内的地下及地上管线、建筑物及障碍 物对沉桩施工影响; 4 处理或清除施工区域内影响沉桩的高空及地下障碍物; 5满足施工设备操作空间或施工船舶的吃水要求; 6在不受施工影响的位置设置坐标、高程控制点及轴线定位 点; 7制订工艺试验方案、施工方案; 8供电、供水、排水、道路、照明、通信、临设工房等的安设。 6.1.3当板桩施工影响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时,应调整施工工艺或沉桩施工顺序,并宜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辅 助措施: 1控制沉桩速率、优化沉桩流程: 2对被保护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

    时,应调整施工工艺或沉桩施工顺序,并宜采用下列一种或参 助措施: 1控制沉桩速率、优化沉桩流程; 2对被保护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

    3在施工场地与被保护对象间开挖缓冲沟并根据挤土情况 可反复在缓冲沟内取土; 4采用植桩、引孔等施工方法。 6.1.4施工时应对先期沉入的桩顶部进行位移、倾斜监测,发现 浮桩应实施复打或复压。 6.1.5 应采用导桩、导梁和导架等定位导向装置辅助施工。 6.1.6 同一施工段内的板桩宜采用单根依次插入的方法施工。 6.1.7 沉桩时,当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限值应进行纠正,不得采 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

    3在施工场地与被保护对象间开挖缓冲沟开根据挤土情况 可反复在缓冲沟内取土; 4采用植桩、引孔等施工方法。 6.1.4施工时应对先期沉入的桩顶部进行位移、倾斜监测,发现 浮桩应实施复打或复压。 6.1.5应采用导桩、导梁和导架等定位导向装置辅助施工。 6.1.6 同一施工段内的板桩宜采用单根依次插入的方法施工。 6.1.7 沉桩时,当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限值应进行纠正,不得采 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 6.1.8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沉桩作业,并分析原因,采取 相应措施: 1 实际地层情况与勘察报告中的土层性质不符; 2 桩难以穿越密实土层,且没有达到设计桩长或嵌固深度; 3 出现异常响声,沉桩机械工作状态出现异常; 桩身出现纵向裂缝和桩头混凝土出现剥落等异常现象; 5 沉桩突然加速、桩身倾斜脱样、移位等异常现象; 6 桩身夹持机具打滑; 7 沉桩机械下陷不能保证桩身垂直度。 6.1.9 板桩沉桩的终止标准应为设计标高或设计嵌固深度。 6.1.10 板桩的样槽及预留的竖向空腔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当无设计要求时,应采用模袋混凝土或砂浆填塞,混凝土和砂浆的 强度不宜低于20MPa。填塞前应清理空腔中的泥土和杂物。 6.1.11板桩不宜截桩,当必须截桩时,应经设计单位复核确认。 截桩应采用锯桩器,截余部分板桩不应作为挡土结构使用。 6.1.12当进行接桩时,接桩位置应避开计算弯矩及剪力最大的 部位且处于入土点以下,接桩部位强度不应小于桩身强度。

    截桩应采用锯桩器,截余部分板桩不应作为挡土结构使用。

    2.1板桩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6.2起吊、搬运和堆放

    1板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采取排水措施。 2长度不大于15.0m的板桩,最下层宜采用两支点法堆放 (图6.2.1);长度大于15.0m的板桩及拼接桩,最下层应采用多垫 木堆放,垫木应均匀放置且在同一水平面上。

    图6.2. 1 两支点法位置

    波浪桩端板;2一凹形板桩端板;3一钢制连接卡板:4一螺栓

    4长度大于30.0m的板桩或拼接桩,应采用多点起吊。 5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士200mm。除两 端钩吊外,吊索应与板桩纵轴线垂直。

    4长度大于30.0m的板桩或拼接桩,应采用多点起带。 5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士200mm。除两 端钩吊外,吊索应与板桩纵轴线垂直。 6.2.3板桩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板桩在运输过程中的支承应符合本规程第6.2.1条的规 定,各层间应设置垫木,垫木应上下对齐、材质一致,同层垫木应保 持同一平面; 2板桩运输过程中应采用防滑、防滚等安全措施。 6.2.4施工现场板桩的吊运及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板桩不宜在施工现场多次吊运; 2 叠层堆放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拉移桩; 3板桩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

    6.2.4施工现场板桩的吊运及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板桩不宜在施工现场多次吊运; 2 叠层堆放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拉移桩 3板桩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

    3.1静力压桩机应满足下列要

    1压桩机的最大压力不宜小于板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的2.4倍; 2应选用满足场地道路及施工要求的压桩机; 3 压桩机的接地压强值应小于场地表层土承载力特征值。 6.3.2 静压法施工工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桩位复核无误后,按照规定的打桩顺序就位桩机。 2用吊车将桩送至桩机处,并摆放平顺。喂桩前应检查所使 用桩的质量、型号。喂桩过程中应安全、平稳。 3桩起吊就位插入入土点时,应采用测量仪器监测桩体的垂 直度,并在压桩过程中持续监测,直到沉桩工序终结。 4压桩过程中应记录压桩时间、桩位编号、桩身质量、入土深 度和对应的压力读数。 6.3.3静压板桩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且 相邻板桩之间样槽间隙不应超过15mm。 6.3.4静压送桩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 2送桩应采用专制钢质送桩器; 3送桩器与桩顶的接触面应平整,并与送桩器中心轴线垂

    .3.3静压板桩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1测量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 2送桩应采用专制钢质送桩器; 3送桩器与桩顶的接触面应平整,并与送桩器中心轴线垂 直。送桩器与桩顶的接触面间应加衬垫。送桩器与桩顶接触面应 密贴。

    1可选择陆上打桩机、打桩船或打桩平台; 2打桩机或打桩船应具备平稳、运转灵活、能够精确调整插入 角度的功能,打桩机的底盘和桩架的型号应与打桩锤、桩型相匹配;

    3常用锤型和施工参数应根据地质条件、板桩外形、贯入度 等按表6.4.1的规定选用。工程桩使用的桩锤应与试桩使用的桩 锤型号一致。

    表6.4.1常用锤型和施工参数

    6.4.2桩帽及锤垫、桩垫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帽应与板桩截面相匹配; 2桩帽的上部与桩锤之间应设置锤垫,锤垫宜选用橡胶垫 布轮、棕绳等弹性较好的材料,厚度宜为150mm200mm。锤垫 应均匀平整,弹性锤垫上、下钢压板的厚度不宜小于40mm,锤垫 失去弹性、钢压板发生倾斜或呈锅底形时应更换; 3桩帽与桩头之间应设置外形与桩帽套筒形状相同的桩头 垫,其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20mm。 6.4.3施工时最大锤击压应力不应超过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设计值,最大锤击拉应力不应超过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6.4.4送桩器与桩头垫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送桩器宜选用Q235或Q355钢材制作,其两端面焊接钢 板厚度不应小于30mm; 2送桩器截面应和板桩截面相匹配,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要 求; 3送桩器下端的套筒内边长或内径宜比板桩截面直径大 20mm~25mm,套筒深宜为200mm~300mm; 4送桩时送桩器与桩头间应设置桩头垫,其厚度不应小于 50mm; 5送桩器应上下端面应平整,且应与送桩器中轴线垂直。

    1送桩器宜选用Q235或Q355钢材制作,其两端面焊接钢 板厚度不应小于30mm: 2送桩器截面应和板桩截面相匹配,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要 求; 3送桩器下端的套筒内边长或内径宜比板桩截面直径大 20mm~25mm,套筒深宜为200mm~300mm; 4送桩时送桩器与桩头间应设置桩头垫,其厚度不应小于 50mm; 5送桩器应上下端面应平整,且应与送桩器中轴线垂直。

    6.4.5 打桩过程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板桩起吊点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采用钢丝绳在地面拖拉; 2 板桩沉桩施工时,桩锤上下运动轨迹应与桩身中心线重合; 3 锤击沉桩应连续作业时,宜避免桩端在硬土或密砂夹层中 停留; 4锤击沉桩法施工宜采用重锤轻击。应根据桩的规格性能 以及使用的锤型控制锤击数。

    ,5.1植桩法施工应先采用搅拌桩机或旋喷桩机在设计桩位 范工搅拌桩或旋喷桩,后采用压桩机或振动锤将板桩沉入预先 二的桩孔内(图 6. 5. 1)。

    图6.5.1植桩法施工工序

    6.5.2采用植桩法沉桩时,施工前应进行试沉桩试验

    采用植桩法沉桩时,施工前应进行试沉桩试验,对于有竖

    6.5.3冬季施工时宜在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施工后6h内完成 植桩;夏季施工时宜在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施工后4h内完成植 桩。

    6.5.3冬季施工时宜在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施工后6h!

    1揽拌桩或旋喷桩的成孔直径宜比板桩厚度(直径)天 30mm~100mm; 2对于密排的板桩式挡土墙,搅拌桩或旋喷桩应连续搭接施 工成槽,搭接处最小宽度应大于板桩桩身厚度(直径): 3搅拌桩或旋喷桩的成孔深度宜比板桩嵌固深度深0.5m~ 1.0m; 4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的地下障碍物进行探查,如有障碍物 应对其清理并回填素土,分层夯实; 5搅拌桩或旋喷桩应连续施工,对于超过24h未植桩的桩 孔,应进行复搅或复喷; 6植入板桩前应将桩孔附近返浆处理干净; 7宜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及水灰比应根 据地基土的性质和地下水情况现场试配确定。

    6.5.5植桩法沉桩时应采取监控措施

    6.6.1振动锤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振动锤的激振力应大于被振沉构件与土的侧摩阻力; 2 振动锤系统的总重量应大于被振沉构件的端阻力; 3 振动锤系统的工作振幅应大于被振沉构件到要求深度所 需的最小振幅; 4振动锤系统的起吊能力应大于被振沉构件的自重; 5 工程场地应满足振动锤系统行走及施工的相关要求。 6.6.2振动锤夹具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夹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 2 夹嘴应具有足够的夹持力; 3 夹具外形应与板桩外形紧密贴合; 设置相关的缓冲措施,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对桩头造成破坏。 6.6.3 打桩过程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得采用振动锤拖拉板桩就位; 2 板桩振动沉桩前,桩身中心线应与振动锤中心线重合,防 止偏心振动; 3振动沉桩应连续作业; 应采用定位导向装置进行辅助沉桩; 当在密实的土层中板桩无法下沉时,可采其他辅助措施。

    6.7胸墙、帽梁和导梁施工

    6.7.1板桩嵌人胸墙或帽梁的深度和钢筋伸入长度应满足设计 要求。 6.7.2月 胸墙和帽梁的分段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6.7.3在受水位影响条件下施工时,应在低水位施工,并应保持 混凝土的浇筑面在混凝土初凝前不被水淹没。 6.7.4胸墙、帽梁和导梁的施工基槽边坡应稳定安全

    6.8.1钢拉杆在吊运和堆存过程中应避免碰伤螺杆丝扣或使拉 汗产生变形。 6.8.24 钢拉杆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拉杆应在前墙后的回填施工前进行安装。 2钢拉杆安装应顺直。陆地安装时,钢拉杆宜采用垫块支 垫,垫块间距宜为3.0m5.0m。水上或陆上架空安装时,应按设 计要求支垫。 3张紧拉杆应在锚锭板或锚锭墙前的回填完成,且在前墙、

    胸墙、导梁和锚旋结构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 4拉杆宜采用旋紧螺母或张紧器初步调整拉杆长度后,再用 扭力扳手施加设计预拉力建筑工程标准规范范本,使全部拉杆逐步拉紧。 5当前墙后的回填高程接近拉杆设计高程时,应采用扭力扳 手再次对拉杆的拉力进行调整,各拉杆受力应均匀并满足设计要 求的预拉力。 6拉杆螺母最终紧固后,拉杆的螺纹应至少外漏2个~3个 丝扣。 6.8.3拉杆的外敷包裹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拉杆杆体的包裹层应在安装前施工; 2包裹层所用材料和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包裹应紧密、连 续,涂料应浸透,不得有空鼓现象; 3拉杆安装后,应对连接铰、张紧器和螺母等安装前未作防 腐处理的部位及施工过程中的损坏部位进行防腐处理

    1拉杆杆体的包裹层应在安装前施工; 2包裹层所用材料和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包裹应紧 续,涂料应浸透,不得有空鼓现象; 3拉杆安装后,应对连接铰、张紧器和螺母等安装前未 腐处理的部位及施工过程中的损坏部位进行防腐处理

    6.9.1板桩式挡土墙后方回填的时间、顺序和速率应满足设计要 求,并宜按先回填锚结构前土体,再回填前墙后土体,最后进行 上部大面积回填的顺序进行施工。 6.9.2墙后回填土控制含水量与土料最优含水量的允许偏差宜 为士3%。填土应分层碾压或压实,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0mm,压 实度应与所属水工建筑物的等级、所在部位相协调。 豆透

    顶序和速率应满足设计要 求,并宜按先回填锚锭结构前土体,再回填前墙后土体,最后进行 上部大面积回填的顺序进行施工 #

    9.3锚旋结构前的回填范围和技术要求应满足设计要求。

    1墙后的回填应与拉杆的安装和张紧度施工相协调。 2水下回填前玩具标准,应对回填区进行检查。回填区内的回淤沉积 物超过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清理。 3沿轴线方向的回填应均匀,并应按照从前墙纵轴线向后方 呈扇形推进的原则进行。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设备安装规范 |土地标准 |无缝钢管标准 |市政工艺、技术 |给排水管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