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640-2019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技术规程

  • T/CECS 640-2019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1.9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8-1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1.9人模温度the temperature of mixture placing to mol

    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入模时的温度。 2.1.10绝热温升adiabatic temperaturerise 混凝土浇筑体处王绝执状杰,内部的最高温升值

    2.1.10 绝热温升

    混凝土浇筑体处于绝热状态,内部的最高温升值

    勘探标准2.2.1温度及材料性能

    一混凝土弹性模量; α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H(t,t) 在龄期为t时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的应力松弛 系数; p 钢筋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T 互相约束结构的综合降温差: Ti 水化热温差; T2 气温差; T3 收缩当量温差。

    2.2.2数量几何参数

    LLJ 一平均伸缩缝间距; H 混凝土浇筑体的厚度,即底板厚度或板墙高度

    2.2.3计算参数及其他

    β—结构计算综合系数; Cx 地基或基础水平阻力系数; 混凝土的龄期。 T

    .0.1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采用跳仓法技术,应根据本规 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材料,控 温度变化和收缩引起的裂缝,减少和取消伸缩缝及后浇带

    .0.2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采用跳仓法技术,应根据结构 降发展规律控制差异沉降,包括绝对沉降和相对沉降,有条件 不设沉降后浇带

    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及混凝土搅拌生产工艺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25C40,地下工程大体积混 凝土底板、墙体应采用标准养护条件60d或90d龄期的强度指 标,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评定及工程验收的 依据; 2混凝土结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承载力和设计构造要求外: 还应结合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的技术方法,加强构造设计,配置小 直径小间距的抗裂构造钢筋; 3设计中宜采取减少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外部约束的技 术措施; 4非桩基的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设置在坚硬地基或 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隔离层。 3.0.5其础底板地下结构墙体地下结构楼板均可平用靴合

    3.0.5基础底板、地下结构墙体、地下结构楼板均

    施工,分仓可不在同一垂直位置,基础底板和楼板分仓位置可在 跨间的任何位置。基础底板、地下结构墙体、地下结构楼板应分 别绘制分仓布置图。

    施工,分仓可不在向一垂直位置,基础底板和楼板分仓位置可在 跨间的任何位置。基础底板、地下结构墙体、地下结构楼板应分 别绘制分仓布置图。 3.0.6跳仓施工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不应掺加膨胀剂和膨 胀剂类外加剂,不应掺加纤维,不应预埋冷却水管。 3.0.7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前,应对施工阶段大 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计算,并确 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 率等控制指标,制定相应温度、湿度控制技术措施。 3.0.8第一主拉应力计算值不应大于混凝土标准抗拉强度的 85%,第一主拉应力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计算。 3.0.9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中,应根据现场条件、 周围环境做好跳仓法施工组织管理,并应有雨期、高温、气温骤

    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计算,并确 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 率等控制指标,制定相应温度、湿度控制技术措施

    85%,第一主拉应力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计算。 3.0.9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中,应根据现场条件、 周围环境做好跳仓法施工组织管理,并应有雨期、高温、气温骤 降等特殊或异常条件下的应急预案。

    周围环境做好跳仓法施工组织管理,并应有雨期、高温、气温骤 降等特殊或异常条件下的应急预案。

    3.0.10施工单位宜对建筑物沉降进行长期观测

    4.1.1地下结构采用跳仓法施工时,可不再设置永久性变形缝 和施工后浇带

    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差异沉降,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当主楼 与裙房或地下车库相邻跨的柱或墙基础满足下列规定之一时,可 不设置沉降后浇带: 1主楼、裙房或地下车库的基础均采用桩基,经计算相邻 跨的柱或墙基础不均匀沉降值小于L/500,或绝对差异沉降小 于30mm; 2主楼、裙房或地下车库均为天然地基,经计算相邻跨的 柱或墙基础不均匀沉降值小于L/500,或绝对差异沉降小 于30mm; 3主楼基础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裙房或地下车库采用役 形基础的天然地基,经计算相邻跨的柱或墙基础不均匀沉降值小 于L/500,或绝对差异沉降小于30mm; 4主楼基础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裙房或地下车库天然地 基采用独立柱基防水板,经计算相邻跨的柱或墙基础不均匀沉降 直小于L/500,或绝对差异沉降小于30mm。 L为主楼与裙房或地下车库相邻跨的柱或墙基础的中心 距离。

    4.2.1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采用跳仓法施工,大然地基、复 合地基和桩基的基础底板可采用平板式或梁板式筏形基础。

    4.2.3基础平板筏基的厚度可根据多数柱或桩的冲切承载力确

    定,少量轴力大的柱,为满足冲切承载力需要,筏板可设上反柱 帽或下反柱帽(图4.2.3)。桩顶锚入筏板或承台时,应采取有 效防水措施。

    图4.2.3基础筏板剖面

    图4.2.3基础筏板剖面 基础筱板;2一架空层或填层;3一柱;4一底板板面

    图4.2.3基础筏板剖面

    1一基础筱板;2一架空层或填层;3一柱;4一底板板面

    4.2.4当设有地下室时,柱下条形基础和筏形基础可不采用抗 震构造,基础结构构件可不验算混凝土裂缝宽度

    4.2.4当设有地下室时,柱下条形基础和筏形基础可不采

    应小于250mm。 4.3.2地下结构外墙承载力计算简图应根据工程具体支撑条件 确定。当地下室层高不大,沿水平方向多数不是混凝土墙体支撑 时,地下结构外墙承载力计算可按竖向单向板,在楼板处按铰支

    座与基础底板按固接。底板上下钢筋可伸至外墙外侧边,端部可 不设弯钩,外墙外侧竖向钢筋在基础底板弯成直段,其长度按搭 接长度与底板钢筋相连接(图4.3.2)。外墙裂缝应按偏心受压 构件计算。

    图4.3.2外墙竖向钢筋与底板连接构造 基础底板上部钢筋;2一基础底板下部钢筋;3一外侧竖向分布钢筋; 4一内侧竖向分布钢筋;5一水平分布钢筋;6一拉接钢筋;7一外墙: 8一基础底板

    4.3.3地下结构外墙的竖向和水平钢筋除按计算确定

    4.3.3地下结构外墙的竖向和水平钢筋除按计算确定外,竖向 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3%,外墙厚度不大于600mm时 水平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宜为0.4%~0.5%,钢筋直径宜为 6mm8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且应在竖向钢筋的外侧, 内外侧水平钢筋拉筋直径可为6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梅花 形布置,人防外墙时拉筋间距不应大于500mm。 4.3.4无地上房屋的地下车库,外墙不宜设扶壁柱。外墙设有 扶壁柱时,当扶壁柱作为外墙的挡土受力支座,其两侧墙体水平

    壁柱时,当扶壁柱作为外墙的挡土受力支座,其两侧墙体水平

    钢筋应按计算确定;当水平钢筋为构造钢筋,在扶壁柱处沿竖向 原有水平分布钢筋间距之间增加直径为8mm、长度为柱每边伸 出800mm的附加钢筋(图4.3.4)

    图4.3.4外墙扶壁柱旁附加钢筋 附加水平分布钢筋;2一外墙:3一扶壁柱

    .3.5地下结构外墙与基础底板交界处可不设置基础梁或暗梁 余上部为剪力墙外,地下室仅有一层时的外墙顶部宜配置两根 圣不小于20mm的通长构造钢筋

    4.3.5地下结构外墙与基础底板交界处可不设置基础梁或

    4.3.5地下结构外墙与基础底板交界处可不设置基础

    5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

    5.1.1用于跳仓施工的混凝土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 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的要求,并应符 合经济合理、绿色环保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水泥和胶凝材料用 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要求。 5.1.2跳仓施工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应根据预拌混凝土运输 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变化、气象环境等调整预拌混 凝土的有关参数。

    5.1.2跳仓施工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应根据预拌混凝土运输 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变化、气象环境等调整预拌混 凝土的有关参数。

    5.1.2跳仓施工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应根据预拌混凝土运输

    5.2.T跳仓施工的混凝土宜使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 用水泥的质量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大于350m/kg,P.O42.5普通硅 酸盐水泥3d抗压强度宜小于27MPa,28d抗压强度的富余系数 宜大于1.16; 2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应大于8%;水泥3d水化热 宜小于250kJ/kg,7d的水化热宜小于280kJ/kg; 3所用水泥在拌制混凝土时的温度不宜大于60℃; 4水泥进场时应检查水泥品种、代号、强度等级、包装或 散装编号、出厂日期等,并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 等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的有关规定。

    5.2.2粗细骨料的选用,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

    5.2.2粗细骨料的选用,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 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和《建设用砂》GB/T 14684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用天然砂或机制砂,级配良好,其细度模数在2.3~ 3.0的中粗砂,含泥量(重量比)不应大于3%。 2选用质地坚硬,连续级配,不含杂质的非碱活性碎石。 地下结构底板、内外墙、地下结构梁板石子粒径宜选用5mm~ 31.5mm;石子含泥量不应大于1%,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 8%;碎石级配后的空隙率不应大于40%,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 1500kg/m3。 3不应选用吸水率较高的粗骨料。 5.2.3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的选用,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和《用于水泥、 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 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粉煤灰宜采用F类I级或Ⅱ级粉煤灰,对进场的粉煤灰 应按规定进行复检。 2跳仓法施工的混凝土宜掺粉煤灰为主,矿粉宜少掺或不 掺。掺合料的总量占胶凝材料总量的30%~50%。 3矿粉宜选用S95级,其比表面积宜不大于420m/kg,矿 粉占胶凝材料总量的15%以内。 5.2.4外加剂的选用,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 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材料试验确定; 2跳仓施工混凝土应优选减缩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3抗冻性能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 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

    5.2.5拌合用水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

    JGJ63的有关规定。

    批凝士,其主要参数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胶比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的有关规定计算,并根据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进 行适当调整,宜为0.4~0.45,拌合水用量不宜大于170kg/m3, 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大于350kg/m3,水泥用量不应大于240 kg/m3。 2跳仓施工的混凝土中,浆体体积不应大于32%,骨料体 积不应小于68%。 3粗骨料空隙率不宜大于42%,粗骨料用量不宜低于 1050kg/m3。 4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8%~42%。 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具体取 值与所使用的水泥品种、工程结构类型及对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所处环境、施工季节、水胶比大小等因素相关。其具体掺量应符 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和《矿 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的有关规定。 6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时入模落度宜控制在120mm~ 160mm,最大不得超过180mm,在满足施工和泵送要求的前提 下宜采用较小的落度。

    7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 5.3.3混凝土制备前,宜进行绝热温升、泌水率、可泵性等对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有影响的技术参数的试验,混凝土配合比 可通过试泵送进行验证。 5.3.4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 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合用水等 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严格控制原材 料的质量,特别是骨料不得混进杂质

    7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 3.3混凝土制备前,宜进行绝热温升、泌水率、可泵性等双 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有影响的技术参数的试验,混凝土配合比 通过试泵送进行验证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有影响的技术参数的试验,混淡 可通过试泵送进行验证

    5.3.4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于

    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合用水等 材料及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严格控制原 的质量,特别是骨料不得混进杂质

    5.4.1由多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同时供应混凝土的同一个工 程部位,所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材料计量等级,以及制备工 艺和质量检验水平应基本相同。

    5.4.2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其

    一 1运输车应具有防风、防晒、防雨、防寒设施及卫星定位 监控系统; 2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罐内的积水应排除干净; 3搅拌运输车单程运送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 混凝土》GB/T14902的有关规定。 5.4.3混凝土拌合物送达工地后,当珊落度损失较大或离析严 重,需要补充外加剂调整拌合物性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进行调整时,搅拌 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120s。经补充外加 剂并快速搅拌已无法恢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艺性能时,不得浇筑 入模。 2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应通过向拌合物中加水的方式调 整其性能。

    5.4.3混凝土拌合物送达工地后,当落度损失较大或离

    重,需要补充外加剂调整拌合物性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进行调整时,搅拌 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120s。经补充外加 剂并快速搅拌已无法恢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艺性能时,不得浇筑 入模。 2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应通过向拌合物中加水的方式调 整其性能。

    化,与设计单位协调,进而确定跳仓法施工的分仓位置。 5.1.2基础筏板采用跳仓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仓块划分以有利于应力释放和易于流水作业为原则,根 据基础筏板面积大小沿纵向和横向分仓,仓格间距不宜大于 40m,跳仓平面采用间隔式跳仓(图6.1.2a)或棋盘式跳仓(图 6.1.2b)方式布置。底板、楼板(顶板)及墙体的施工缝位置 可以错开

    图6.1.2跳仓平面布置方式 1一施工缝

    6质量、安全及应急措施; 1)主要抗裂构造措施; 2)特殊部位和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3)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措施。 7 附件包括计算书、图等

    3)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措施。 7附件包括计算书、图等。 6.1.6超长结构采用跳仓法施工时,施工缝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承压水位以下的底板与底板、底板与外墙、外墙与外墙以及 有回填土的地下结构顶板施工缝应采取钢板止水带「图6.1.6 (a)、(b)1、底板施工缝处采用d6或8双向方格(80mmX80mm)

    承压水位以下的底板与底板、底板与外墙、外墙与外墙以及 有回填土的地下结构顶板施工缝应采取钢板止水带[图6.1.6 (a)、(b)、底板施工缝处采用d6或8双向方格(80mm×80mm)

    (a)底板与外墙施工缝

    已腋角时导墙高度300mm,有腋角时导墙高

    (b)基础底板施工缝 图6.1.6施工缝示意

    1一止水钢板;2—已浇筑混凝土;3—$6或$8钢筋骨架, 先浇侧绑扎20且钢丝网

    架,用20目钢丝网封堵混凝土[图6.1.6(b)]。设止水钢机 骨架及钢板网上、下断开,保持止水钢板的连续贯通

    6.2.1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 提出施工阶段的综合抗裂措施,制定关键部位的施工作业指导 书,对预拌混凝土厂家提出技术要求,并进行专项技术交底

    书,对预拌混凝土厂家提出技术要求,并进行专项技术交底。 6.2.2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施工,应在混凝土的模板和 支架、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 凝土施工。

    支架、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 凝土施工。

    标明地泵或布料车位置,场区内道路应坚实平坦通畅,并制定场 外交通临时疏导方案。

    当有断电可能时,应有双路供电或自备电源等措施

    6.2.5跳仓施工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应满足连续浇筑的需要

    定防止出现“冷缝”的措施。

    6.2.6用于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施工的设备,在浇筑混

    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试运转,其性能和数量应满足大体积 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

    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试运转,其性能和数量应满足大

    6.2.7混凝土的测温监控设备宜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配置和布

    2.7混凝土的测温监控设备宜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配置和布 ,标定调试应正常,保温用材料应齐备,并应派专人负责测温 业管理。

    6.2.8超长大体积混凝士结构跳仓施工前,应对工人进行

    训,并应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应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利 接班制度。

    6.3.1在每区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受力

    3.1在每区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受力钢筋、定

    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的

    位肋、预理件等移位和变形的措施。 6.3.2每区块水平结构预埋管线的密集部位,宜在预埋管 上层面布置8mm~Φ12mm钢筋间隔200mm~300mm,或 600mm~800mm的钢筋网片带作为抗裂构造措施

    位肋、预理件等移位和变形的措施。 6.3.2每区块水平结构预埋管线的密集部位,宜在预埋管线的 上层面布置Φ8mm~Φ12mm钢筋间隔200mm~300mm,或宽度 600mm~800mm的钢筋网片带作为抗裂构造措施。 6.3.3区块相邻垂直于施工缝方向的钢筋连接宜采用搭接方式。 6.3.4当区块基础底板厚度大于500mm时,应根据承担的荷 载对上排钢筋的支撑架进行验算,进而确定支架横梁和支架立柱 的截面选型。 6.3.5地下结构墙体水平钢筋应放在竖筋的外侧位置,当设计

    6.3.5地下结构墙体水平钢筋应放在竖筋的外侧位置,当设计 对水平钢筋放置有其他要求时除外

    6.3.5地下结构墙体水平钢筋应放在竖筋的外侧位置,当设计

    6.4.1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构 件强度和刚度应满足可靠度要求,支架系统在安装、使用和拆除 过程中,应采取防倒塌防倾覆的措施,保证整体的稳定性。 6.4.2模板及支架的变形验算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αfG ≤ α. lim

    式中:αfG 按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的构件变形值: αf.lim 构件变形限值。按照结构部位和构件种类对构件 变形限值分别规定如下: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 其挠度限值宜取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结构 表面隐蔽的模板,其挠度限值宜取模板构件计算 跨度的1/250;支架轴向压缩变形限值或侧向挠度 限值,宜取计算高度或计算跨度的1/1000

    1地下结构多层间连续支模的底层支架拆除时间,应根据 连续支模的楼层间荷载分配和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确定; 2采用跳仓法施工不得将预埋件及电开关盒固定在模板上; 3安装模板前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王净、涂刷隔离剂,

    6.5.1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基础底板、墙体、楼板混凝土的 浇筑顺序应分仓进行,相邻仓的浇筑间隔时间不应少于7d。 6.5.2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施工的浇筑工艺应符合下列 规定:

    5.4 浇筑面应及时进行多次抹压处理,楼板表面严禁掸才 毛。

    6.6.1跳仓施工的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底板浇筑 完毕,初凝喷雾养护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布)覆盖;地下结 构外墙的混凝土养护,宜采用墙顶铺长管随时浇水或喷雾等 措施。

    6.6.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士

    温控技猎施的要求进行养护,开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专人负责养护工作,并应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操作,

    同时应做好测试记录; 2带模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3d,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 少于14d; 3保温覆盖层的去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 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方可全部去除。 6.6.3在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 率进行现场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调整 养护措施。

    6.7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

    6.7.1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施工遇炎热、冬期、大风或 者雨雪天气时,必须采用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措施。 6.7.2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遮盖、洒水、拌冰屑等 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人模温度宜控制在30℃ 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保湿养护,宜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 凝土。

    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 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保湿养护,宜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 凝土。 6.7.3冬期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混凝 土浇筑后,应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6.7.4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并增 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应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 6.7.5雨雪天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施工时,应采取确保 混凝土质量的措施。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在结 构合理部位留置施工缝,并应尽快中止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终凝 益店进仁要羊

    土浇筑后,应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7.4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并 口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应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

    混凝土质量的措施。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在结 构合理部位留置施工缝,并应尽快中止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终凝 前应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7施工过程中的温度监测及控制

    7.0.2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 度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夜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 测量,每台班不应少于2次;当结构温度等于或小于环境温度 时,可停止测温。 7.0.3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温度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覆盖养护或带模养护阶段,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温度 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结束覆盖养护或 拆模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50mm位置处的温度与环境温 度差值不应大于20℃; 2混凝土浇筑体内相邻两测温点的温度差值不应大 于25℃; 3混凝土内部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7.0.4混凝土测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根据每个测温点被混凝土初次覆盖时的温度确定各测 点部位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2浇筑体周边表面以内测温点、浇筑体表面测温点、环境 测温点的测温,应与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同步进行; 3应按测温频率要求及时提供测温报告,测温报告应包含 各测温点的温度数据、温差数据、代表点位的温度变化曲线、温 度变化趋势分析等内容; 4混凝土结构表面以内5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 值小于20℃时,可停止测温。 7.0.5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

    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 度,可按下列方式布置: 1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 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景观标准规范范本,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2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浇筑体 内温度场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 3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4处,应根据结 构的几何尺寸布置; 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一般布置外表面、底面和中 心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基础 底板厚度小于1.5m时可分外表面和中心两层设置测温点; 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 确定; 6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 处的温度; 7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 50mm处的温度。 7.0.6混凝土测温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1天至第4天,每4h不应少于一次; 2第5天至第7天,每8h不应少于一次; 3第7天至测温结束,每12h不应少于1次。 7.0.7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 温度分布曲线。 7.0.8发现温控数值异常应及时报警,并应按照预案采取加强

    附录 A跳仓仓格长度的计算

    .1.1依据温度及收缩应力确定跳仓仓格长度的简化计算 式:

    式中:。 第一主拉应力; E 混凝土弹性模量; α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β一 ( H一一底板厚度或板墙高度; Cx一一地基或基础水平阻力系数; T一互相约束结构的综合降温差,包括水化热温差T、气 温差T2、收缩当量温差T3,即T=Ti十T2十T3; Ti一 水化热温差(壁厚大于或等于500mm时考虑); T2 气温差; T3 收缩当量温差; L 伸缩缝间距; H(t, t) 在龄期为时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的应力松 弛系数。

    暖通空调图纸、图集A.1.2采用极限变形概念研究推导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止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 相关专题: 跳仓法  
专题: 包装标准 |edi标准 |闸阀标准 |粉煤灰标准 |毕业设计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