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915-2013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规范

  • GB50915-2013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0.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8-28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18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为采矿活动而开凿的铅垂井筒,一般为圆形断面。包括明竖 井和盲竖井。

    incline/slope

    试验、检测与鉴定为采矿活动而开凿的直线式倾斜巷道。包括明斜并和盲 斜井。

    ramp/decline

    通行无轨自行设备或无轨车辆的公路式倾斜巷道,其形式有 直线式、折返式和螺旋式。

    稳定基岩层以上至地面,支护加强段井筒的通称(包括锁口), 常为钢筋混凝土支护。

    在井筒围岩表面构筑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维护井筒稳定 和安全的支护体,一般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现浇而成。

    竖并提升容器运行的导向设施,分刚性罐道和柔性链道

    wedged guide

    提升机发生过卷或过放时,减缓提升容器冲击挡罐梁或托罐 梁的带有一段楔形的罐道,一般为木材质。其设于竖井井底进出 车水平或装载水平以下、井上进出车水平或卸载水平以上

    guide girder

    固定于井壁或井筒围岩上用以支承罐道和楔形罐道的钢梁

    采用工字钢、槽钢和H型钢等型钢加工而成

    用以排出全矿、一个水平或几个水平坑内水的泵房

    3.1基础资料 3.1.1井巷工程应根据矿区地质变化规律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 设计,对竖升、斜井和其他重要工程设计,尚应取得工程地质和水 文地质勘察资料。 3.1.2竖井、斜并施L图设计应有工程地质勘察钻孔资料,对于 已有勘探资料表明地质条件简单和不通过含水冲积层的并简,符 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打工程地质勘察钻孔: 1在竖井并简周围25m范围内有期探钻孔,并有符合勘察 钻孔要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2矿区已有生产矿井,掌握新设计井筒穿过岩层的物理力学 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共其变化规律,并经专业评审和业主确认: 3.1.3竖并工程地质勘察钻孔布置及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在筒中心或距井简中心10m1~ 25m范围内布置·个勘察钻孔;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勘察钻孔 的位置和数量应依据具体条件确定。 2两条竖并相距不大于50m时,可在两井筒中间布置勘察 钻孔。 3专为探测溶洞或施工特殊要求的勘察钻孔,可布置在井筒 圆周范用内 4在任何情况下.察钻孔不应布置在并底车场巷道的 1方。

    3.1.1开巷工程应根据矿区地质变化规律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 设计,对竖升、斜井和其他重要工程设计,尚应取得工程地质和水 文地质勘察资料

    1在竖井并简周25m范围内有勘探钻孔,并有符合勘察 钻孔要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2矿区已有生产矿并,掌握新设计井筒穿过岩层的物理力学 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规律,并经专业评审利业主确认

    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在井筒中心或距井简中心10m1~ 25m范围内布置·个勘察钻孔;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勘察钻孔 的位置和数量应依据具体条件确定。 2两条竖并相距不大于50m时,可在两井筒中间布置勘察 钻孔。 3专为探测溶洞或施工特殊要求的勘察钻孔,可布置在井筒 圆周范用内 4在任何情况下.勘察钻孔不应布置在井底车场巷道的 上方。

    3.1.4斜井工程地质勘察钻孔布置及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3.1.4斜井工程地质勘察钻孔布置及整

    1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斜井工程应开展工程地质勘察 工作,勘察钻孔应沿斜井轴线方向布置,其数量不宜少干3个。

    2距离不天于50tm的两条平行斜并,期察钻孔应布置在两 条并中间的平行线上;当只有一条斜并时,勘察孔应布置在距井 中心线10m~20m的平行线上。

    3.1.5工程地质勘察钻孔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象钻孔深度应大于设计并深(斜并底板以下)3m5m: 有延深要求的竖开期察孔应一次打到底;终孔直径不宜小 91mm,采用金刚石钻机钻进时,其终孔直径不应小75mm。 2勘察钻孔偏斜率应控制在1.5%以内。 3工程地质勘察钻孔应采用全取芯,其君芯采取率在冲积 层与岩层中不宜小于75%,在破碎带及软弱夹层中不宜小丁 60%

    3.1.6工程地质察钻孔应提供下列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1有关岩石力学和地表建筑物、构筑物的技术参数 2对主要含水层提出岩层的渗透系数、涌水量及水质分机等 水文地质资料, 3岩芯RQD傅的质量指标。 4勘祭钻孔地质柱状图。 5垂直深度超过800m的井筒.应提供地温、原岩应力资料租 岩爆倾问的说明;特殊地形、地温和特殊工程地质条件时,井筒深度 未超过800m时,应提供地温、原岩应力和岩爆倾向说明等资料。 6按序编排、有标高标识的全部岩心照片。

    1可行性研究阶段,应配合地质勘察工作,对工程作出岩石 力学的可行性论证。 2初步设计阶段.应通过实地工程地质测绘和岩体稳定性分 析、评价,为并巷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提出补充勘察工作内容。 3施工图设计阶段,对矿山的关键工程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工作,并应提出合理的岩石力学参数、支护计算模型,建议的支护 形式。 4在建设期间,岩石力学工作应着重研究巷道开挖后的围岩 变形、失稳及其地压显现规律

    开卷.程岩体分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

    3.2.4并巷工程设计所需的岩石基本参数,应有抗压、抗拉、抗

    近.并应避开应力畸变区和干扰源。量测深度应穿过井卷工程的 松动圈,宜为已施工指掘进半径的3~5倍

    确地选择计算剖面,确定计算模型和岩体力学参数·选择单元类 及网格细度等。计算结果应为并巷支护设计提供围岩的位移失 图和应力分布图

    3.2.8重要工程的复杂特殊地段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错打喷

    3.3.1主要井巷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 3. 1 玉要并巷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3并巷工程布置与支护原则

    1竖井、斜井、主要斜坡道及平碉均应布置在设计的矿床开 采移动范围以外;当条件所限,布置在矿床开采最终移动范围以内 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2竖井、斜升和主要斜坡道应避开冲积层、流砂层、断层、富 含水层等不良岩层: 3并口或碉口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应受地表滑坡、滚石、雪 崩、山洪和泥石流的危害.并应符合保护带要求:保护带宽度应按 其等级确定,1级应为20m,ll级应为15m,Ⅲl级应为10m:并口 或桐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等级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色 金属采矿设计规范》GB50771的有关规定。 4井口、碉口的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1m以上。 5井口、碱口场地应满足施上和牛产的需要。 3.3.2 并口位置的选择应称合下列规定: 1具有进风功能的井筒或巷道人口应避开有害物质污染区, 并应布置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正风侧。 2回风井并口位置应远离居民区和生产区·并应选择在当地 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测, 3.3.3主要巷道、重要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体结构复杂、埋深大时,道、硼究的轴线方向宜与矿区 最天主应力方间平行或成小角度相交。 2节理发育的岩体中,巷道、碱室的轴线宜与落在的不连续 面的交线走向成直角。 3高应力区中巷道、确室应选择合适的断面形式。 3.3.4巷工程支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护设计成以工程类比法为·必要别应进行理论验算。 2支护设计应充分利用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断 面形式。 3支护设计宜采用喷锚支护,喷铺支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铺杆喷射混凝上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的有关规定,

    1竖井、斜井、主要斜坡道及平码均应布置在设计的矿床开 采移动范围以外;当条件所限,布置在矿床开采最终移动范围以内 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2竖井、斜开和主要斜坡道应避开冲积层、流砂层、断层、富 含水层等不良岩层: 3并口或碉口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应受地表滑坡、滚石、雪 崩、山洪和泥石流的危害.并应符合保护带要求:保护带宽度应按 其等级确定,1级应为20m,ll级应为15m,Ⅲ级应为10m:并口 或桐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等级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色 金属采矿设计规范》GB50771的有关规定。

    3.3.2并口位置的选择应合下列规定:

    1支护设计成以工程类比法为正·必要时应进行理论验算。 2支护设计应充分利用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断 面形式。 3支护设计宜采用喷锚支护,喷铺支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铺杆喷射混凝上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的有关规定,

    4应不用或少用木材支护。 5在软岩或破碎岩体中,应采用先临时后永久的两次支护方 法,必要时应采用监控量测的手段进行设计。 6受动压影响严重,并能引起围岩较大变形时,宜采用摩擦 型锚杆、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可拉伸锚杆、锚索、可缩性钢架或多种 支护形式组合支护等,并应采用监控量测手段调整支护形式和 参数。

    3.3.5开工程支护材料的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井、主斜并及提升机确室、地下破碎桐室、装卸矿碉室、 主平碱口等重要工程,当采用混凝十或钢筋混凝土支护时,其强度 等级不应小于C25。 2其他斜井、平巷等井巷工程,当采用混凝土支护时,其强度 等级不应小于(C20;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时,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5。 3在并巷工程中。当采用喷锚或喷射混凝十支护时,应符合 本规范第11.4.1条的规定;当采用石材支护时,其强度等级不应 小于MU40当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支护时.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5

    3.3.6竖并位于冲积层厚度大、有可能产生降的地层中时

    分析地层沉降对竖井井筒的影响。必要时可采用适应冲积地层沉

    3.3.7竖并并简支护形式应根据并筒穿过地层的工程地质和水 文地质资料及施工方法确定,宜采用浇筑混凝上或钢筋混凝土 支护。

    3.3.8在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地区,竖井、斜井、斜坡道

    平等井巷出口的支护设计应进行抗震验算

    4, 1. 1主、副并之间布量

    4.1.2并简断面为圆形时,净直径宜按0.5m进级:当并简净直 径大于5.0m或井深超过600m时,可按0.1m进级。矩形井筒应 按0.1m进级

    器中心线与并简中心线的间距,在竖并及马头门的平面图上应分 别标出方位角。

    4.1.4箕斗并不应兼作进风并。混合并作进风并时:应采取保证

    4.1.7装备一套罐笼提升、有人员上下的竖并,应设置

    4.2. 1 断面设计应根据提升容器种类、数量、最大外形尺寸,升简

    装备类型、规格,提升容器之间、容器与井壁和井筒装备之间的安 全间隙,以及井筒延深方式及通风等要求确定。

    类型、规格,提升容器之间、容器与井壁和井筒装备之间的安 隙,以及井筒延深方式及通风等要求确定。 2竖并提升容器之间以及提升容器与井壁或罐道梁之间的 人间隙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4.2.2竖井提升容器之间以及提升容器与井壁或罐道梁之间的 最小间隙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竖并提升容器之间以及提升容器与井壁

    4.2.3井筒存在变形可能时,容器与井壁和井梁之间的间隙应加 大,加大值应根据变形预测确定,不宜小于100mm~150mm。 4.2.4竖井深度、提升终端荷载、提升速度大的井筒,采用钢丝绳 罐道的安全间隙应适当加大。 4.2.5专用风井的风速不应大于15m/s。兼作通风的竖井断面 应进行风速验算,其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4.2.3并简存在变形可能时,容器与井壁和并梁之间的间隙应加

    4.3.1刚性罐道可选用方形冷弯空心型钢罐道、玻璃钢复合罐 道、钢木复合罐道或木罐道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刚性罐道应根据提升容器要求、终端荷载、提升速度及结 构布置等计算确定,并应验算强度、刚度等。 2方形冷弯空心型钢罐道技术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结 构用冷弯空心型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6728的有 关规定。 3玻璃钢复合罐道应采用内衬厚度不小于6mm钢芯、外包 厚度不小于4mm的玻璃钢经模压热固化处理而成。玻璃钢性能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矿井下用玻璃钢制品安全性能检验规范》 GB16413的有关规定。 4钢木复合罐道应采用型钢和木材为基材由粘结剂和内螺 栓复合而成,应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 5木罐道宜采用木质致密、强度高的组松制作,并应进行防 腐处理。当采用其他木材时,其顺纹、横纹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东 北红松,收缩率不应大于东北红松 6罐道荷裁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4.3.11) (4.3.1.2) (4.3. 1 3)

    式中: Q一一 提升绳端荷重(包括容器自重、滚动罐耳、百 绳悬挂装置、尾绳悬挂装置及载重之和)标准 值(MV); Pr、P×.k、P.k 罐道与罐道梁正面水平力、侧面水平力、垂直 力标准值(MN)。 7钢道的强度、刚度宜按下列公式验算:

    表4.3.1罐道断面尺寸(型号)

    4.3.2采用钢丝绳罐道时,应含下列规定

    .3.3罐道接头位置应符合下列去

    4.3.4罐道梁可采用T字钢、槽钢、H型钢等、设让应符合下列

    4.3.4罐道梁可采用T字钢、槽钢、II型钢等,设计应符合下列

    1罐道梁的层间距,木罐道不宜大于2.5m,型钢罐道机复合 罐道宜为·lm~6m。 2采用悬臂梁时,梁的长度不宜超过600mm。 3罐道梁的截面选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的有关规定设计,并应对罐道梁的强度和刚度进行 验算。 4罐道梁的总挠度与跨度之比不应人于1/400。 4.3.5井壁为竖向可压缩结构时,井筒内竖向安装的罐道、管路 等应采用适应井壁沉降的结构

    4.3.6共笛中钢梁不宜设接头;管路支承大梁、模形罐道挡梁、挡

    罐梁、箕斗装矿点大梁、起吊梁等受力较人的梁不得有接头,当钢 梁必须设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根梁应只允许1个接头,接头应设在弯矩较小的地方。 2上下两层梁的接头应错开布置,并不得设在罐道连接处。 3两段钢梁宜采用夹板焊接或螺栓连接,连接处的强度不应 小干钢梁的强度

    梯子间上下两层平台间距不应大于8m;梯子倾用不7

    于80°;梯子宽度不应小于0.4m;梯子瞪间距不应大于0.3m;梯 子上端应高出平台1m,梯子下端距并壁不应小于0.6m;上下相邻 平台梯子孔应错开布置,平台梯子孔的尺寸不应小于0.6m× 0.7m; 2梯子间与提升间、管子间、电缆间之间应设置安全隔网,安 全网可用玻璃钢复合材料或金属材料制作。 3梯子平台板应防滑。 4管道布置应便于安装、检修与更换。 5竖井内电缆悬挂点的间距不应大于6m 4.3.8井筒中各种钢梁与井壁的连接宜采用锚杆托架(板)、预埋 钢板或梁窝固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杆规格和托架(板)强度应计算确定。锚杆应采用快硬 水泥卷铺固或树脂错固方式,锚杆的锚固长度应满足铺固力要求: 2错杆的锚固长度,树脂锚杆在单层井壁中不应超过并壁厚 度的3/5,双层井壁中不应超过内层并壁厚度的4/5;其他锚杆在 双层井壁中,也不宜超过内层井壁厚度的4/5. 3井筒内淋水大于6m/h或存在集中出水的位置.应在处 理淋水后再用锚杆方式连接。 4在不稳定的含水冲积层内设置梁窝时,应预先进行防水 处理。 5管路支承大梁和次梁、马头门的托罐梁、井底装矿点钢梁、 契形罐道挡梁、挡罐梁、设备安装和检修起吊梁等应采用梁窝埋人 式固定。钢梁理入并壁的深度不应小于并壁厚度的2/3,且不应 小于梁的高度

    4.4.1马头门高度应根据用途、提升容器、上下材料长度、通风 求等内素确定。

    4.4.2马头门宽度应满足并口机械化、人件设各下放试

    4.4.6双侧马头门在井简旁应设人行绕道,其宽度不应

    4.5.1并颈的厚度应根据地层情况,凿并方法,并口附近的建筑 物、构筑物、设备及其他荷载施加的垂直力和水平力,以及井颈围 岩产生的侧压力等计算确定

    4.5.1并颈的厚度应根据地层情况,凿井方法,并口附

    4.5.2并塔基础直接作用于井颈上时,基础下的并颈可视为深理

    4.5.4并颈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并颈上开扎边长大

    4.5.6并筒支护厚度应根据围岩条件、并筒直径和深度、支护材

    4.5.7基岩段井筒混凝土并壁厚度,当井深小于600m时,可按

    表4.5.7确定;当深度大于600m时,宜加天壁厚度或提高混 土强度等级

    表 4.5.7 基岩段井壁厚度经验值

    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平(25:

    4.5.8采用冻结法凿井,并筒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4.6并简底部结构与并底水窝

    4.6.1开简底部结构深度应根据并筒用途、提升设备、提升方式、 罐道类型、井底水窝排水及清理方式确定。井筒最下部阶段至井 底应设梯子或爬梯,

    4.6.2竖井井底应设置1%斜度的整体式楔形罐道,其位置应 发生过放时,下行提升容器应比上行提升容器先进人楔形罐道 形段长度应小于或等于过卷高度

    4.6.3楔形罐道的下端应设置底座梁,其截面应经计算选取。

    4.6.5提升容器有平衡尾绳时.应在托罐梁下设本挡或

    4.6.5提升容器有平衡尾绳时,应在托罐梁下设木挡梁或全

    梁隔离装置。当采用钢丝绳罐道时,罐道绳与尾绳间尚应设隔离 装置。

    4.6.6并底应设排水设施;当有并底清理巷追时,可将水浆 (房)布置在清理巷道附近。水窝较浅、涌水量小时,可用自溢 排水。

    形。球面矢高宜为开简净卓径的1/10,

    4.6.8箕斗并的积水宜在井底粉矿回收水平设置水仓及沉

    4.7箕斗矿仓、装矿酮室及粉矿回收

    要求确定。装矿闸门两侧应留小小」0.8m宽的操作空间.并应 设置1.2m高的安全栏杆。箕斗装矿水平到卸矿水平或破碎水平 应有联络通道、混合井应在胶带装矿水半设停罐点。

    4.7.4装矿确室与并筒之间应设安全隔离网,且应在隔网顶部的

    4.了.5粉矿吨及时清理。粉矿仓的谷积不小 的撤矿量·提升能力大于或等于500万t/a的竖并可适当减少。 撒矿量宜按底卸式箕斗装矿量的3%或翻转式箕斗装矿量的15为 确定。

    4.7.6混含并或其他有人行格的并筒,其粉矿仓与提升间,

    格之间应隔开。粉矿漏斗底板坡角应大于50°,延深的主并,其 粉矿漏斗可用钢材制作.不延深的主并可用井筒本身作为粉矿仓。

    天轮平合板可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天轮平合板可用化

    4.8.2提升机落地式布置时,天轮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8.2提升机落地式布置时,天轮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天轮染宜选用H型钢或焊接工字形钢梁制作,应采用理 入式固定,钢梁理入混凝土壁的深度应天于400mm,直不宜小于 梁高的2/3。 2梁的设计应按简支梁计算,其荷载应包括钢丝绳的所有钢 丝破断力总和、天轮总重量及关轮梁自車等;多绳提升时,钢丝绳 的破断力应按全部提升钢丝绳计算。 3天轮梁的度,天轮直径小于2.0m时,不应超过天轮梁 跨度的1/600,真径大于2.5m时,不应超过天轮梁跨度的1/750。 4天轮梁等金属构件应进行防腐蚀处理, 4.8.3大轮确室断面形状可为拱形或矩形,其平面尺寸应满足检 修场地和人员进出通道的要求。确室内应设起重梁或起吊镭环。 4.8.4盲竖并头部应设置防过卷设施及挡罐梁。盲竖并的最上 一个阶段至天轮平台宜设置人行梯子。 4.8.5上部挡罐梁位置应使下放端容器先落在并下挡罐染上,而 上升端容器顶部还未碰到并上挡罐梁。其所受荷载应为提升钢丝 绳所有钢丝的破断力总和。 4.8.6上部楔形罐道的总长度和过卷高度应相同,楔形罐道的斜 度应为1%,其材质宜为东北红松。楔形罐道挡梁应做强度计算, 单绳提升荷载应按钢丝绳所有钢丝破断力总和计算;多绳提升时 应按全部钢丝绳所有钢丝破断力总和计算。 4.8.7塔式布置的多绳提升机确室应有与阶段平巷相通的大件 道,并应兼作安全出口。大件道至卷扬机碱室内应铺设轨道。 4.8.8塔式多绳提升机室的提升机层、导轮层链消绵拉紧

    4.8.6上部楔形罐道的总长度和过卷高度应相同,楔形罐道的斜 度应为1%,其材质宜为东北红松。楔形罐道挡梁应做强度计算, 单绳提升荷载应按钢丝绳所有钢丝破断力总和计算;多绳提升时 应按全部钢丝绳所有钢丝破断力总和计算

    4.8.7塔式布置的多绳提升机确室应有与阶段平巷相通的大件

    层或悬挂装置层之间应设钢梯。梯子孔周围应设高度1.2m的

    4.8.9塔式多绳提升机确室的提升机层应设置提升最大件的

    装孔,并应留有400mm~500mm的安全间隙。吊装孔周

    4.8.10落地提升机绳道底板倾角应与卷筒下部钢绳出绳仰角一

    危险的矿并,还应设防火门。防火门全部散开时,不应妨碍运输最 大部件的通过。

    4.8.15与提升机配套的配电碱室应靠近提升机确室布置,配

    酮室地面应高出提升机室地面0.3m。配电碱室底板应向道 等标高较低的方向设坡度2%~3%c的下坡

    4.9.1风井作为安全出口时应设梯子间;井深超过300m时,应 结合马头门,每隔200m左右设一休息室。休息室应避开破 碎的不稳定岩层和含水层

    4.9.1风井作为安全出口时应设梯子间;并深超过300m时,应

    4.9.2装有扇风机的风并井口应封闭。

    9.2装有扇风机的风并并口应封

    角应为40°~50°风道应减少转角

    4.9.4风井井底与井底巷道连接时宜做成圆孤形.其曲线半径应 为6m~8m.圆心角宜为35°~45°,连接处长度不应小3.5m;连 接处应用非燃烧材料砌筑.并应设栅栏门。

    4.9.5专作风并的井底可不留井底水窝;需延深的风井井底应留

    1风井的安全出口应布置在梯子间·侧,与风道宜成90° 采用暗风道时,出口应位于风道以上不小于2m处,风道内应设 置风门,采用明风道时,应用栏杆把梯子出口及行人通道与风道 箱开,栏杆高度不成小于1.5m;通向外面的出!1应设置向外开启 的密闭门。 2安全出门与风井连接处应有m~m的一段平巷,平巷 标高与风井内梯了平台标高应相适应。 3安全出口应采用非可燃性材料砌筑,山口宽不应小于 1.2m,高不应小于2m。通到地表的斜道部分应设人行踏步 4无提升设备的巨风井井口,当不作为安全出口时、可在风 道口以上采用永久性密封盖

    4.9.7通风机直接设置在风井口上时,其风机基础梁可坐于并颈

    4.10.1电梯并设计应符合下列判

    4.10电梯井、设备井及管缆井

    电梯井内应设梯了间及管缆间.并应与各水平相通。 2电梯并的提升机室不应漏水和渗水: 3电梯井提升机碉室内应设置起重设施,确室底板应设有吊 装孔,在孔口处应安装活动盖板或活动栏杆, 电梯开内的金属部件应做防腐处理。 5 电梯井井底应理设固定缓冲器的钢板。 6 电梯井井底积水应做导出处理。

    4.10.2设备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井断面大小应由设备的最大外形尺寸、梯子间、管线 布置等因素确定。 2设备井内应设置2根稳绳,在有梯子闻时.应将稳绳布置 在梯子间一侧。 3设备井为多水平服务时,各水平均应设置联系信号,马头 设计应使设备大件进出方便。 设备井的提升机室可设在并简的最上部.亦放在底 马头门内。 4.10.3管缆井内应设人行梯子间。管缆并的断前布置成满足管

    LYT标准规范范本4.10.3管缆井内应设人行梯子间。管缆并的断而布置成满是管

    4.11.1竖开延深工提设计应根据矿竖开厂程地质条件和矿

    1竖非延深工程施工期间应确保竖并持续牛产和安全施工 2竖非延深工程应预留保扩岩耗或构筑人T工保护盘等安全 保护措施

    4.11.3竖并延漆方法成符合下列规定:

    给排水造价、定额、预算11.3竖并延深方法符合下列

    1利用梯了间作提外格时,应按提升与卸载方式对梯子间逊 行改造。 2利用箕斗延深竖并时,应采取防止箕斗撒矿的措施, 3在竖并延深地段内有可利用的誉道时.可采用从下向上的 延深方法。

    ....
  • 有色金属标准
  • 相关专题:
专题: 技术交底 |钢结构计算、软件 |港口水运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建设标准 |竣工资料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