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

  • 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9-02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18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3.1.1引下线的布置一般采用明敷、暗敷或利用建筑物内主钢筋或其他金属构件敷设。专设引下线 可沿建筑物最易受雷击的屋角外墙明敷,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 牛宜作为引下线的一部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例如,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螺钉或螺栓 连接。 注,各金属构件可被置有绝缘材料

    5.3.1.2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5.3的规定。 5.3.1.3明敷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5.2.6的规定 5.3.1.4各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平均间距应符合表2的规定。

    白砂糖标准5.3.1.2引T下线的材料规格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5.3的规定。

    表2各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

    5.3.1.5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接闪杆的杆塔、架空接闪线的端部和架空接闪网的各支柱处应至少 没一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 5.3.1.6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闪电感应时,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m~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m~ 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5.3.1.7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勾对称布 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应天于18m。当建筑物的跨度较天,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跨距两端 没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 注或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 5.3.1.8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 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应大于25m。当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时,应在跨距两 瑞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天于25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 钢柱或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

    5.3.1.10防接触电压措施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4.5.6的规定。 5.3.1.11明敷引下线与电气和电子线路敷设的最小距离,平行敷设时不宜小于1.0m,交叉敷设时宜 不小于0.3m。 5.3.1.12引下线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应大于0.1m,当小于0.1m时,引下线的横截面 应不小于100mm

    GB/T 21431—2015

    5.3.2.1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记录。 5.3.2.2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补刷的防锈漆是否 完整,专设引下线截面是否腐蚀1/3以上。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正顺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 引下线固定支架间距均匀,是否符合水平或垂直直线部分0.5m~1.0m,弯曲部分0.3m~0.5m的要 求,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检查专设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 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 5.3.2.3首次检测时,应用卷尺测量每相邻两根专设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专设引下线布置的总根 数,每根专设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 5.3.2.4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专设引下线的规格尺寸。 5.3.2.5检测每根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的电气连接性能,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Q。 5.3.2.6检查专设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电气和电子线路。测量专设引下线与附近电气和电子线路的距 离是否符合GB50057—2010中4.3.8的规定。 5.3.2.7检查专设引下线的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GB50057一2010中5.3.6的规定。测量接地电阻 时,每年至少应断开断接卡一次。专设引下线与环形接地体相连,测量接地电阻时,可不断开断接卡。 5.3.2.8检查专设弓1下线近地面处易受机械损伤处的保护是否符合GB50057一2010中5.3.7的规定。 5.3.2.9采用仪器测量专设引下线接地端与接地体的电气连接性能,其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2Q。 5.3.2.10检查防接触电

    5.4.1.1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网)的接地装置有独立接地要求外,其他建筑 物应利用建筑物内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低压配电系统 的保护线(PE)等与外部防雷装置连接构成共用接地系统。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 缆连通时,宜将其接地装置互相连接 5.4.1.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物及与其有 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4.2.1第5款的规定。 5.4.1.3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时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4.3.5、4.4.5和4.4.6的 规定。 5.4.1.4各类防雷建筑物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值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第4章

    表3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允许值

    注1:加油加气站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当采用共用接地装 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2 注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宜将交流工作接地(要求≤4Q)、交流保护接地(要求≤4Q)、直流工作接地(按计算机 系统其体要求确定接地电阻值)、防雷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 注3:雷达站共用接地装置在土壤电阻率小于100Q·m时,宜≤1Q;土壤电阻率为100Q·m~300Q·m时 宜≤2Q;土壤电阻率为300Q·m~1000Q·m时,宜≤4Q;当土壤电阻率>10002·m时,可适当放宽 要求

    5.4.1.5人工接地体的材料、埋设深度和间距等要求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5.4.1~5.4.7的规定。 5.4.1.6对土壤电阻率的测量符合附录B的规定。 5.4.1.7根据GB50057一2010中4.2.4、4.3.6和4.4.6的规定,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在 定的土壤电阻率条件下,其地网等效半径大于规定值时,可不增设人工接地体,此时可不计及冲击接 地电阻值。 5.4.1.8防跨步电压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4.5.6的规定。 5.4.1.9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在防雷电高电位反击时,间隔距离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 4.3.8和4.4.7的机宝

    5.4.1.8防跨步电压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4.5.6的规定。 5.4.1.9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在防雷电高电位反击时,间隔距离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 4.3.8和4.4.7的规定

    5.4.2.1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型式和安装位置;校核每根专设引下 线接地体的接地有效面积;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防 腐处理;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5.4的规定

    腐处理;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5.4的规定 5.4.2.2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 5.4.2.3 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 5.4.2.4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相邻接地体在未进行等电位连接时的地中距离, 5.4.2.5 检查独立接闪杆的杆塔、架空接闪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及其有联系的 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否符合5.4.1.2的规定。 5.4.2.6检查防跨步电压措施是否符合GB50057一2010中4.5.6的规定。 5.4.2.7用毫欧表测量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贯通情况,判定两相邻接地装置是否达到5.4.1.1规定的 供用接地系统要求或5.4.1.2规定的独立接地要求。检测时应使用最小电流为0.2A的毫欧表对两相 邻接地装置进行测量,如测得阻值不大于1Q,判定为电气贯通,如测得阻值大于1Q,判定各自为独立 接地。 注:接地网完整性测试可参见GB/T17949.1一2000的8.3, 5.4.2.8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测量常用三极法和接地电阻表法,其测得的值为工频接地电阻值 当需要冲击接地电阻值时,应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换算或使用专用仪器测量。三极法测量接地电阻的 方法见附录D。 5.4.2.9每次接地电阻测量宜固定在同一位置,采用同一型号仪器,采用同一种方法测量。测量中的常 见问题处理方法参见附录E

    5.4.2.2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

    GB/T214312015

    5.4.2.10测量天型接地地网(如变 5.4.2.11使用接地电阻表(仪)进行 安选用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

    防雷区的划分应按照GB50057一2010中6.2.1的规定将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环境划分为 PZ0A、LPZ0B、LPZ1.·LPZn十1区,各防雷区定义见GB50057—2010中6.2.1。在进行防雷区的划 分后,应检查防雷工程设计中LPZ的划分是否符合标准

    5.6雷击电磁脉冲屏蔽

    5.6.1.1建筑物的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大尺寸金属件等应等 电位连接在一起,并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5.6.1.2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应两端接地,并宜在各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与防雷接地装置 相连。如要求一端接地的情况下,应采取两层屏蔽,外屏蔽层应两端接地, 5.6.1.3建筑物之间用于敷设非屏蔽电缆的金属管道、金属格栅或钢筋成格栅形的混凝土管道,两端应 电气贯通,且两端应与各自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连接, 5.6.1.4屏蔽材料宜选用钢材或铜材。选用板材时,其厚度宜为0.3mm~0.5mm间

    5.6.2.1用毫欧表检查屏蔽网格、金属管(槽)、防静电地板支撑金属网格、大尺寸金属件、房间屋顶金属 龙骨、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金属门窗、金属格栅和电缆屏蔽层的电气连接,过渡电阻值不宜大 于0.2Q。首次检测时,用游标卡尺测量屏蔽材料规格尺寸是否符合5.6.1.4的规定 5.6.2.2计算建筑物利用钢筋或专门设置的屏蔽网的屏蔽效能,计算方法见GB50057一2010中6.3.2 的规定。 5.6.2.3用仪器检测电磁屏蔽效能的方法参见附录F。 5.6.2.4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按图施工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7.1.1各类防雷建筑物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4.1.2的要求。 5.7.1.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4.2.2和4.2.3的要求。 5.7.1.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4.3.4、4.3.5、4.3.7和4.3.8的 要求。 5.7.1.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4.4.4的要求。 5.7.1.5电子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6.3.1和6.3.4的要求。 2010中表5.1.2.中的要求

    5.7.1.1各类防雷建筑物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4.1.2的要求。 5.7.1.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4.2.2和4.2.3的要求。 5.7.1.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4.3.4、4.3.5、4.3.7和4.3.8的 要求。 5.7.1.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4.4.4的要求。 5.7.1.5电子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6.3.1和6.3.4的要求。 5.7.1.6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表5.1.2中的要求,

    7.2.1尺寸金属物的连接检测,应检查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钢骨架、钢窗、放散管、吊车、 板、电梯轨道、栏杆等大尺寸金属物与共用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提 ,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GB/T 21431—2015

    平行或交叉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规定要求值时的金属线跨接情 况,如已实现跨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5.7.2.3对于第一类和处在爆炸危险环境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等连接物的检 测,应测量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当过渡电阻大于0.03Q时,检查是否有 跨接的金属线,并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5.7.2.4总等电位连接带的检测,应检查由LPZ0区到LPZ1区的总等电位连接状况,如其已实现与防 雷接地装置的两处以上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5.7.2.5低压配电线路引入和连接的检测,应检查低压配电线路是否全线穿金属管埋地或敷设在架空 金属线槽内引入。如全线采用铠装电缆穿金属管埋地引入有困难,检测电缆理地长度,电缆金属外皮、 钢管及绝缘子铁脚等接地连接性能,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埋地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安装的电涌保护 器性能指标和安装工艺。 5.7.2.6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架空金属管道的检测,应检查架空金属管道进人建筑物前是否每隔25m 接地一次,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5.7.2.7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检测,应检查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 物与建筑物内钢筋就近不少于两处的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 尺寸。 5.7.2.8进人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连接的检测,应检查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是否在LPZ0区 与LPZ1区界面处与总等电位连接带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 尺寸。 5.7.2.9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连接的检测,应检查所有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是 否在界面处与建筑物内的钢筋或等电位连接预留板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 体的材料和尺寸。 5.7.2.10电子设备等电位连接的检测,应检查电子设备与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应检查连接的 基本形式是否符合GB50057一2010中6.3.4第5、6、7款的规定,并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 材料和尺寸。测量以下部位与等电位连接带(或等电位端子板)之间的电气连接情况: 配电柜(盘)内部的PE排及外露金属导体; UPS及电池柜金属外壳; 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 设备机架、金属操作台; 一机房内消防设施、其他配套设施金属外壳; 一线缆的金属屏蔽层; 一光缆屏蔽层和金属加强筋; 一金属线槽; 配线架; 防静电地板支架; 金属门、窗、隔断等, 5.7.2.11等电位连接的过渡电阻的测试采用空载电压4V~24V,最小电流为0.2A的测试仪器进行

    5.8电涌保护器(SPD)

    GB/T214312015

    户器取决于系统特征所要求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量

    指低压系统相线对中性线的标称电压,即相电压220V

    5.8.1.5电源SPD的有效电压保护水平Ug/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Uw,Uw值可参 见表5。其中,Up/f=U,+△U,△U=L 1 为SPD两端引线上产生的电压,户外线进人建筑物处可按 dt 1kV/m计算(8/20μs、20kA时)。

    V/380V三相系统各种设备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

    注:1类一 需要将瞬态过电压限制到特定水平的设备,如含有电子电路的设备,计算机及含有计算机程序的用 电设备: ⅡI类 一 如家用电器(不含计算机及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家用电器)、手提工具、不间断电源设备(UPS)、整流 器和类似负荷; Ⅲ类 如配电盘、断路器、包括电缆、母线、分线盒、开关、插座等的布线系统,以及应用于工业的设备和永 久接至固定装置的固定安装的电动机等的一些其他设备; IV类 如电气计量仪表、一次线过流保护设备、波纹控制设备。

    5.8.1.6当被保护设备的Uw与Up/的关系满足5.8.1.5时,被保护设备前端可只加一级SPD,否则应增 加第二级SPD乃至第三级SPD,其U/值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6.4.7的规定。 5.8.1.7选择电子系统信号电涌保护器,U。值一般应高于系统运行时信号线上的最高工作电压的 1.2倍,表6提供了常见电子系统的参考值

    GB/T 21431—2015

    子系统工作电压与SPD额定工作电压的对应关

    5.8.1.8SPD两端的连线应符合5.7.1.6中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要求,SPD两端的引线长度之和宜不大 于0.5m,SPD应安装牢固。连接导线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2Q

    2电源SPD的布置要求

    5.8.2.1在LPZ0A与LPZ1区交界处,在从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的SPD应选用符合I级试验的电 涌保护器,每一相线和中性线对PE之间SPD的冲击电流Iimp值宜不小于12.5kA;采用3十1形式时, 中性线与PE线间宜不小于50kA(10/350μs)。对多极SPD,总放电电流ITotal宜不小于50kA (10/350us)。当进线完全在LPZ0g或雷击建筑物和雷击与建筑物连接的电力线或通信线上的失效风 险可以忽略时,宜采用Ⅱ级试验的SPD。 5.8.2.2当雷击架空线路且架空线使用金属材料杆(含钢筋混凝土杆)并采取接地措施或雷击线路附近 时,SPD1可选用II级和Ⅲ级试验的产品。 5.8.2.3在LPZ1区与LPZ2区交界处,分配电盘处或UPS前端宜安装第二级SPD,其标称放电电流 I,不应小于5kA(8/20us)。 5.8.2.4在重要的终端设备或精密敏感设备处,宜安装第三级SPD,其标称放电电流1。值不宜小于 3kA(8/20us)。无论是安装一级或二级,乃至三或四级SPD,均应符合5.8.1.1和5.8.1.2的规定。 5.8.2.5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 若小于10m应加装退耦元件。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若小于5m应加装退耦元 牛。当SPD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 5.8.2.6安装在电路上的SPD,其前端宜有后备保护装置。后备保护装置如使用熔断器,其值应与主电 路上的熔断器电流值相配合,宜根据SPD制造商推荐的过电流保护器的最大额定值选择,或应符合设 计要求。如果额定值大于或等于主电路中的过电流保护器时,则可省去。 5.8.2.7SPD如有通过声、光报警或遥信功能的状态指示器,应检查SPD的运行状态和指示器的功能。 5.8.2.8连接导体应符合相线采用黄、绿、红色,中性线用浅蓝色,保护线用绿/黄双色线的要求,其截面 积规格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表5.1.2的规定

    和信号网络SPD的布置

    GB/T 21431—2015

    5.8.3.2在LPZ0A区或LPZ0g区与LPZ1区交界处应选用Imp值为0.5kA~2.5kA(10/350μs或 10/250μs)的SPD或4kV(10/700μs)的SPD;在LPZ1区与LPZ2区交界处应选用U值为 0.5kV~10kV(1.2/50μs)的SPD或0.25kA~5kA(8/20μs)的SPD;在LPZ2区与LPZ3区交界处 应选用0.5kV~1kV(1.2/50μs)的SPD或0.25kA~0.5kA(8/20μs)的SPD。电信和信号网络SPD 性能指标和试验波形见附录G。 5.8.3.3网络入口处通信系统的SPD应满足通信系统传输特性。 5.8.3.45.8.1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电信和信号网络的SPD。 5.8.3.5信号电涌保护器(SPD)应设置在金属线缆进出建筑物(机房)的防雷区界面处,但由于工艺要 求或其他原因,受保护设备的安装位置不会正好设在防雷区界面处,在这种情况下,当线路能承受所发 生的电涌电压时,也可将信号电涌保护器(SPD)安装在保护设备端口处。信号电涌保护器(SPD)与被 保护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导体的长度应不大于0.5m,以减少电感电压降对有效电压保护水平的影响 连接导线的过渡电阻应不天于022

    能下降、失效等故障,因此需定期进行检查。如测试结果表明SPD劣化,或状态指示指出SPD失效,应 及时更换。

    5.8.5电源SPD的测试

    .8.5.1压敏电压Um白

    压敏电压U1mA的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a)测试仅适用于以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为限压元件且无串并联其他元件的SPD; b)可使用防雷元件测试仪或压敏电压测试表对SPD的压敏电压U1mA进行测量; C 首先应将后备保护装置断开并确认已断开电源后,直接用防雷元件测试仪或其他适用的仪表 测量对应的模块,或者取下可插拨式SPD的模块或将SPD从线路上拆下进行测量,SPD应推

    GB/T21431—2015图1所示连接逐一进行测试;d)合格判定:首次测量压敏电压U1mA时,实测值应在表7中SPD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对应的压敏电压U1mA的区间范围内。如表7中无对应U。值时,交流SPD的压敏电压U1mA值与U。的比值不小于1.5,直流SPD的压敏电压U1mA值与U。的比值不小于1.15;e)后续测量压敏电压U1mA时,除需满足上述要求外,实测值还应不小于首次测量值的90%表7压敏电压和最大持续工作电压的对应关系表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标称压敏电压Un/VV交流(r.m.s)直流82506510060851207510015095125180115150200130170220140180240150200275 1752253001952503302102703602303003902503204302753504703003855103204105603504506203855056804205607504606158205106709105507451 0006258251 1006808951 2007501 060注:压敏电压的允许公差土10%。14

    5.8.5.2泄漏电流的测试

    GB/T214312015

    泄漏电流的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测试仅适用于以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为限压元件且无其他串并联元件的SPD; b)可使用防雷元件测试仪或泄漏电流测试表对SPD的泄漏电流I值进行测量; C 首先应将后备保护装置断开并确认已断开电源后,直接用仪表测量对应的模块,或者取下可插 拔式SPD的模块或将SPD从线路上拆下进行测量,SPD应按图1所示连接逐一进行测试; d) 合格判定依据:首次测量I1mA时,单片MOV构成的SPD,其泄漏电流I的实测值应不超过生 产厂标称的I:最天值;如生产厂未声称泄漏电流I时,实测值应不大于20A。多片MOV 并联的SPD,其泄漏电流I实测值不应超过生产厂标称的I最大值;如生产厂未声称泄漏电 流Ii时,实测值应不大于20μA乘以MOV阀片的数量。不能确定阀片数量时,SPD的实测 值不大于20MA; 后续测量I1mA时,单片MOV和多片MOV构成的SPD,其泄漏电流I的实测值应不大于首 次测量值的1倍。

    .8.5.3SPD绝缘电阻的

    图1SPD测试示意图

    SPD的绝缘电阻测试仅对SPD所有接线端与SPD壳体间进行测量。先将后备保护装置断开并确 人已断开电源后,再用不小于500V绝缘电阻测试仪正负极性各测试一次,测量指针应在稳定之后或施 加电压1min后读取。合格判定标准为不小于50MQ

    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建筑物检测间隔时间为6个月,其他防雷建筑物检测间 12个月

    7.1检测前应对使用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进行检查,保证其在计量认证有效期内和能正常使用。 7.2首次检测应按4.2中的全部检测项目实施检测。 7.3对受检单位的定期检测,应查阅上次检测的记录,并现场勘查受检单位防雷装置有无变化。在受 单位防雷装置无较大变化时,可不进行4.2中a)、b)中的接闪器保护范围、e)和f)项的检测。 7.4现场检测时宜按先检测外部防雷装置,后检测内部防雷装置的顺序进行,将检测结果填人防雷装 置检测原始记录表。部分检测业务表格式样参见附录I。 7.5对受检单位出具检测报告和整改意见书,

    1在现场将各项检测结果如实记入原始记录表,原始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现场负 名。原始记录表应作为用户档案保存两年 2首次检测时.应绘制建筑物防雷装置平面示意图,定期检测时应进行补充或修改

    检测报告接8.1和8.2的内容填写,检测员和校核员签字后,经技术负责人签发,应加盖检测 测专用章。 2检测报告不少于两份,一份送受检单位,一份由检测单位存档。存档应有纸质和计算机存档 彩式。

    8.3.2检测报告不少于两份,一份送受检单位,一份由检测单位存档。存档应有纸质和计算机存档两 种形式。

    GB/T21431—2015附录A(规范性附录)爆炸危险环境分区和防雷分类A.1爆炸危险环境分区表A.1列举了0区、1区、2区、20区、21区和22区共6种爆炸危险环境分区的定义和示例,用于按GB50057一2010中第3章的规定对建筑物进行防雷分类。表A.1:爆炸危险环境分区的定义和示例定义0区应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石油库:储存易燃油品的地上固定顶油罐内未充惰性气体的油品表面以上空间;储存易燃油品的地上卧式油罐内未充情性气体的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易燃油品灌桶间中油桶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易燃油品灌桶棚或露天灌桶场所中油桶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铁路、汽车油罐车灌装易燃油品时油罐0区车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铁路、汽车油罐车密闭灌装易燃油品时油罐车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易燃油品人工洞石油库油罐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有盖板的易燃油品隔油池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含易燃油品的污水浮选罐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易燃油品覆土油罐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汽车加油加气站:埋地卧式汽油储罐内部油品表面以上的空间;地面油罐和油罐车内部的油品表面以上空间定义1区应为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氢气站:制氢间、氢气纯化间、氢气压缩机间、氢气灌瓶间等爆炸危险间乙炔站:发生器间、乙炔压缩机间、灌瓶间、电石渣坑、丙酮库、乙炔汇流排间、空瓶间、实瓶间、贮罐间、电石库、中间电石库、电石渣泵间、乙炔瓶库、露天设置的罐、电石渣处理间、净化器间加氢站:加氢机内部空间;室外或罩棚内储氢罐或氢气储气瓶组;氢气压缩机间的房间内的空间;撬装式氢气压缩机组的设备内石油库:易燃油品设施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以下的坑、沟:储存易燃油品的地上固定顶油罐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储存易燃油品的内浮顶油罐浮盘上部空间及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范围内的球形空间:储存易燃油品的浮顶油罐浮盘上部至罐壁顶部空间:储存易燃油品的地上1 区示例卧式油罐以通气口燃油品泵房、阀室易燃油品泵房和阀室内部空1.5m的球形半径为3m的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和以通中罐室和阀室内部及为1.5m的球形空间;油罐外壁与护体之间的空间、通道口门(盖板)以内的空间;距阀易燃油品阀门井内壁1.5m、高1.5m的柱形空间:有盖板的易燃油品管沟内部空间17

    GB/T 21431—2015

    车加油加气站:汽油、LPG和LNG设施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以下的坑或沟;埋地卧式汽油储罐人 孔(阀)井内部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1.5m(0.7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 轻为0.5m的球形空间;汽油的地面油罐、油罐车和密闭卸油口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 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形空间;汽油加油机壳体内部空间;LPG加气机内部空 同;埋地LPG储罐人孔(阀)井内部空间和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1m的球形空间;地上LPG储罐以 车口为中心,半径为1m的球形空间:LPG压缩机、泵、法兰、阀门或类似附件的房间的内部空间 CNG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房间的内部空间;存放CNG储气瓶组的房间的内部空间;CNC 和LNG加气机的内部空间:LNG卸气柱的以密闭式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空间

    义 2区应为正常运行时不太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 体混合物的环境

    堤,其高度为堤顶高的范围内;易燃油 日距释放 .5m以内的室外空 天灌桶场所的以灌桶口为中心、半径为4.51 油晶重桶库房的建筑物内空间及有孔取 易燃油品重桶堆放棚的内部空间;铁路、汽 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和以密间 地面算起高为 7.5m、半径为15m的圆柱形空间;铁路、汽车油罐 工洞石油库的洞内主巷道、支巷道、油泵房、阀室及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7.5m的球形空间、人工洞 口外3m范围内空间;距隔易燃油品的油池内壁4.5m、高出池顶3m至地坪范围以内的空间;距含 燃油品的污水浮选罐外壁和顶部3m以内的范围;以易燃油品覆土油罐的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4.5r 的球形空间、以通道口的门(盖板)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及以油罐通气口为中 心、半径为15m、高0.6m的圆柱形空间;距易燃油品阀门井内壁1.5m、高1.5m的柱形空间;无盖板 的易燃油品管沟内部空间

    汽车加油加气站:理地卧式汽油储罐距人孔(阀)井外边缘1.5m以内,自地面算起1m高的圆柱形空 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2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 延至地面的空间;汽油的地面油罐、油罐车和密闭卸油口的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 地面的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以加油机中心线为中心 线,以半径为4.5m(3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油机顶部以上0.15m半径为3m(1.5m)的平面头 顶面的圆台形空间

    汽车加油加气站:LPG加 气机的以加 为底面 和以加 机顶部以上0.15m半径为3m的平面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埋地LPG储罐距人孔(阀)井外边缘3m 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 m的球形空间、距储罐外壁3m范围内并延全地面的空 、防护堤内与防护堤等高的空目和以卸车口 件的距释放源壳体外缘半径为3m范围内的空间和 高的空间:IPG 洞或墙体开口边缘 3m范围内与房目等高的空间:室外成棚内 瓶组(包括站内储气瓶组、固定储气井、车载储气 瓶以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 空间;露大(潮设直的(N压缩机、阀、法兰或类似附件的距压缩机、阀、法兰或类似附件完体 7.5m以内并延至地面的空间;距CNG和LNG加气机的外壁四周4.5m,自地面高度为5.5m的范围内 是内时,设备或装置外壁至防护堤,高度为堤顶高度的范围内;当露天设置的水浴式LNG气化器设置 于防护堤内时,设备外壁至防护堤,高度为堤顶高度的范围内;以LNG卸气柱的密闭式注送口为中心, 半径为4.5m的空间以及至地坪以上的范围内

    GB/T21431—2015表A.1(续)发生炉煤气站:煤气发生炉的加煤机与贮煤斗连接,贮煤层为封闭建筑的主厂房;煤气排送机间及煤气净化设备区;煤气管道的排水器室乙炔站:气瓶修理间、干渣堆场加氢站:以加氢机外轮廊线为界面,以4.5m为半径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氢机顶部以上4.5m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室外或罩棚内储氢罐或氢气储气瓶组的以设备外轮廓线为界面以4.5m为半径的地面区域、顶部空间区域:设备的放空管集中设置时,从氢气放空管管口计算,半径为4.5m的空间和顶部之区示例以上7.5m的空间区域;氢气压缩机间的以房间的门窗边沿计算,半径为4.5m的地面、空间区域;氢气压缩机间的从氢气放空管管口计算,半径4.5m的区域和顶部以上7.5m的空间区域;以撬装式氢气压缩机组的外轮廓线为界面,以4.5m为半径的地面区域、顶部空间氢气站:从制氢间、氢气纯化间、氢气压缩机间、氢气灌瓶间等爆炸危险间的门窗边沿计算,半径为4.5m的地面、空间区域;从氢气排放口计算,半径为4.5m的空间和顶部距离为7.5m的区域;从室外制氢设备、氢气罐的边沿计算,距离为4.5m,顶部距离为7.5m的空间区域;从室外制氢设备、氢气罐的氢气排放口计算,半径为4.5m的空间和顶部距离为7.5m的区域定义20区应为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持续地或长期地或频繁地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20 区粉尘云连续生成的管道、生产和处理设备的内部区域:持续存在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粉尘容器外部示例贮料槽、简仓等;旋风集尘器和过滤器;除皮带和链式运输机的某些部分外的粉尘传送系统等;搅拌器、粉碎机、干燥机、装料设备等定义21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含有一级释放源的粉尘处理设备的内部;由一级释放源形成的设备外部场所,在考虑21区的范围时,通常按照释放源周围1m的距离确定当粉尘容器内部出现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时,为了操作而频繁移动或打开最邻近进出门的粉尘容器外部场所;当未采取防止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形成的措施时,在最接近装料和卸料点、送料皮带、21区取样点、卡车卸载站、皮带卸载点等的粉尘容器外部场所;如果粉尘堆积且由于工艺操作,粉尘层可能小例被扰动而形成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时,粉尘容器外部场所;可能出现爆炸性粉尘云(当时既不持续:也不长时间,又不经常)的粉尘容器内部场所,例如自清扫时间间隔较长的筒仓内部(如果仅偶尔装料和/或出料)和过滤器的积淀侧发生炉煤气站:焦油泵房和焦油库22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粉尘云一般不可能出现于爆炸性粉尘环境中的区域,即使出现,定义持续时间也是短暂的由二级释放源形成的场所,22区的范围应按超出21区3m及二级释放源周围3m的距离确定来自集尘袋式过滤器通风孔的排气口,如果一旦出现故障,可能逸散出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很少时间打开的设备附近场所,或根据经验由于高于环境压力粉尘喷出而易形成泄漏的设备附近场所,如气动设备或挠性连接可能会损坏等的附近场所;装有很多粉状产品的储存袋,在操作期间,包装袋可能破损,引起粉尘扩散;通常被划分为21区的场所,当采取措施时,包括排气通风,防止爆炸性粉尘环境形22区成时,可以降为22区场所,这些措施应该在下列点附近执行:装袋料和倒空点、送料皮带、取样点、卡车示例卸载站、皮带卸载点等;形成的可控制(清理)的粉尘层有可能被扰动而产生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发生炉煤气站:受煤斗室、输碳皮带走廊、破碎筛分间、运煤栈桥燃气制气车间:制气车间室内的粉碎机、胶带通廊、转运站、配煤室、煤库和贮焦间燃气制气车间:直立炉的室内煤仓、焦仓和操作层燃气制气车间:水煤气车间内煤斗室、破碎筛分间和运煤胶带通廊露天煤场注:表A.1中内容选自GB50058—2014,GB50031—1991、GB50028—2006,GB50156—2012、GB50074—2014GB50195—2013,GB50516—2010、GB50177—2005及GB12476.3—2007等标准19

    A.2烟花爆竹工厂的危险场所类别和防雷类别

    工、研制危险品的工作间(或建筑物)危险场所分头

    GB/T 21431—2015

    见表A.3和表A.4

    表A.3生产、加工、研制危险品的工作间(或建筑物)电气危险场所分类及防雷类别

    GB/T21431—2015表A.3(续)危险场所序号危险品名称工作间(或建筑物)名称防雷分类类别工业炸药梯恩梯粉碎、炸药熔药、混药、凉药、包装F17浆状炸药一硝酸铵粉碎F2二制粉、装药、包装F1一粉状乳化、乳胶基质冷却F2一乳化硝酸铵粉碎、硝酸钠粉碎F28炸药乳化、乳胶基质冷却、乳胶基质贮存、敏化、敏化后的保温(凉药)、贮存、F2胶状装药、包装硝酸铵粉碎、硝酸钠粉碎F2二黑梯药柱9熔药、装药、凉药、检验、包装F1一(注装)梯恩梯药柱压制F1一10(压制)检验、包装F1一11太乳炸药制片、干燥、检验、包装F1一工业雷管黑索今或太安的造粒、干燥、筛选、包装F1一火雷管干燥、烘干F1继爆管的装配、包装F1一二硝基重氮酚制造(中和、还原、重氮、过滤)F1二硝基重氮酚的干燥、凉药、筛选、黑索今或太安的造粒、干燥、筛选F1火雷管、火雷管装药、压药F1一电雷管、12电雷管、导爆管雷管装配、雷管编码F1导爆管雷管继爆管雷管检验、包装、装箱F1一雷管试验站F1引火药头用和延期药用的引火药剂制造F1引火元件制造F1一延期药混合、造粒、干燥、筛选、装药、延期元件制造F1一二硝基重氮酚废水处理F2二工业索类火工品黑火药三成分混药、干燥、凉药、筛选、包装FO导火索制造中的黑火药准备F2二13导火索导火索制造、盘索、烘干、普检、包装F2二硝酸钾干燥、粉碎F1一22

    GB/T21431—2015表A.3(续)危险场所序号危险品名称工作间(或建筑物)名称防雷分类类别工业索类火工品炸药的筛选、混合、干燥F1导爆索包塑、涂索、烘索、盘索、普检、组批、包装F1一14 导爆索炸药的筛选、混合、干燥F1一导爆索制索F1一炸药的粉碎、干燥、筛选、混合F1一15塑料导爆管塑料导爆管制造F2二爆裂管的切索、包装F1一16爆裂管爆裂管炸药F1一油气井用起爆器材炸药准备(筛选、烘干等)F1一射孔弹、炸药暂存、保温、压药F1一17穿孔弹装配、包装F1一试验室F1一地震勘探用起爆器材高爆速炸药准备、熔混药、装药、压药、凉药、装配、检验、装箱F1炸药准备、震源药柱检验、装箱F1震一源装药、压药F1一18中爆速药钻孔F1一柱装传爆药柱F1一低爆速炸药准备、装药、装传爆药柱、检验、装箱F1一黑火药、19理化试验室F2二炸药、起爆药注1:表A.3选自GB500892007。注2:危险品性能试验塔(罐)工作间的危险作业场所分类应按本表确定,防雷分类宜为三类,表A.4贮存危险品的中转库和危险品总仓库危险场所(或建筑物)分类及防雷类别危险场所序号危险品仓库(含中转库)名称分类防雷类别黑索今、太安、奥克托金、梯恩梯、苦味酸、黑梯药柱、梯恩梯药柱、太乳炸药、黑火药铵梯(油)类炸药、粉状铵油炸药、铵送蜡炸药、铵沥蜡炸药、多孔粒状铵油炸药、膨化FO硝铵炸药、粒状黏性炸药、水胶炸药、浆状炸药、粉状乳化炸药2起爆药FO23

    GB/T 21431—2015

    GB/T 21431—2015附录B(规范性附录)土壤电阻率的测量B.1总则B.1.1测量目的为解决本标准中涉及土壤电阻率β的相关规定和计算公式中的要求,附录B引用了GB/T17949.1—2000的相关内容。B.1.22一般原则B.1.2.1土壤电阻率是土壤的一种基本物理特性,是土壤在单位体积内的正方体相对两面间在一定电场作用下,对电流的导电性能。一般取每边长为10mm的正方体的电阻值为该土壤电阻率β,单位为B.1.2.2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因子有:土壤类型、含水量、含盐量、温度、土壤的紧密程度等化学和物理性质,同时土壤电阻率随深度变化较横向变化要大很多。因此,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应进行相关的校正。本标准只对接地装置所在的上层(几米以内)土壤层进行测量,不考虑土壤电阻率的深层变化。B.1.2.3在进行土壤电阻率测量之前,宜先了解土壤的地质期和地质构造,并参见表B.1,对所在地土壤电阻率进行估算。表B.1地质期和地质构造与土壤电阻率白垩纪石炭纪寒武纪寒武纪前土壤电阻率/Q·m第四纪第三纪奥陶纪第四纪三叠纪泥盒纪和寒武纪1(海水)10(特低)砂质黏土30(甚低)黏土100(低)白垩白垩300(中)暗色岩1000(高)辉绿岩3000(甚高)页岩石灰石页岩砂岩石灰石砂岩砂岩大理石石英岩板石岩花岗岩10000(特高)表层为砂砾和石片麻岩子的土壤25

    GB/T 21431—2015

    3.1.2.4土壤电阻率的测量方法有:土壤试样法、三点法(深度变化法)、两点法(西坡Shepard土壤电阻 率测定法)、四点法等,本标准主要介绍四点法。 3.1.2.5在采用四点法测量土壤电阻率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a)试验电级应选用钢接地棒,且不应使用螺纹杆。在多岩石的土壤地带,宜将接地棒按与铅垂方 向成一定角度斜行打人,倾斜的接地棒应躲开石头的顶部; b)试验引线应选用挠性引线,以适用多次卷绕。在确实引线的长度时,要考虑到现场的温度。引 线的绝缘应不因低温而冻硬或皱裂。引线的阻抗应较低; C 对于一般的土壤,因需把钢接地棒打入较深的土壤,宜选用质量为2kg~4kg的手锤 d 为避免地下埋设的金属物对测量造成的干扰,在了解地下金属物位置的情况下,可将接地棒排 列方向与地下金属物(管道)走向呈垂直状态 e) 在测量变电站和避雷器接地极的时候,应使用绝缘鞋、绝缘手套、绝缘垫及其他防护手段,要采 取措施使避雷器放电电流减至最小时,才可测试其接地极; f 不要在雨后土壤较湿时进行测量,

    B.2测量方法(四点法)

    B.2.1等距法或温纳(Wenner)法

    将小电极理人彼测土装卓 四个小洞中,埋入深度均为b,直线间隔均为α。测试电流I 流人外侧两电极,而内侧两电极间的电位差V可用电位差计或高阻电压表测量,如图B.1所示。设a 为两邻近电极间距,则电阻率。按式(B.1)计算

    图B.1电极均匀布置

    当测试电极人地深度b不超过0.1a,可假定b=0,则计算公式可简化为式(B.2): =2元aR

    B.2.2非等距法或施伦贝格一巴莫(Schlumberger一Palmer)法

    主要用于当电极间距增天到40m以上,采用非等距法,其布置方式见图B.2。此时电位极布置 的电流极附近,如此可升高所测的电位差值。 这种布置,当电极的埋地深度6与其距离d和c相比较甚小时,则所测得电阻率可按式(B.3)计算 p=元c(c+d)R/d ·B.3

    式中: —一土壤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Q·m); 电流极与电位极间距,单位为米(m); R ——所测电阻,单位为欧姆(Q); d——电位极距.单位为米(m)。

    GB/T214312015

    图B.2电极非均匀布置

    式中: Po———所测土壤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2·m); 山季节修正系数.见表B.2

    表B.2根据土壤性质决定的季节修正系数表

    a)带电流表和高阻电压表的电源; b)比率欧姆表; c)双平衡电桥; d)单平衡变压器; e)感应极化发送器和接收器

    GB/T214312015

    (规范性附录) 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试验、检测与鉴定.....................C.

    式中: R~——接地装置各支线的长度取值小于或等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l。或者有支线大于1。而取其等 于{。时的工频接地电阻,单位为欧姆(Q); A 换算系数,其数值宜按图C.1确定; R 所要求的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单位为欧姆(Q)

    接地装置各支线的长度取值小于或等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1。或者有支线大于1。而取其等 于I。时的工频接地电阻,单位为欧姆(Q); 换算系数,其数值宜按图C.1确定; 所要求的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单位为欧姆(Q)

    注:1为接地体最长支线的实际长度,其计量与1。类同。当它大于1。时,取其等于1。 C.2接地体的有效长度按式(C.2)确定:

    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应按图C.2计量,单位为米(m); β一一敷设接地体处的土壤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α·m)。 3环绕建筑物的环形接地体应按以下方法确定冲击接地电阻: a)当环形接地体周长的一半大于或等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1。时,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

    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应按图C.2计量,单位为米(m); β一一敷设接地体处的土壤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α·m)。 3环绕建筑物的环形接地体应按以下方法确定冲击接地电阻: a)当环形接地体周长的一半大于或等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时,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

    GB/T 214312015

    与该引下线的连接点起沿两侧接地体 1频接地电阻(换异系数A等于)。 b)当环形接地体周长的一半1小于。时外墙标准规范范本,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以接地体的实际长度算出 工频接地电阻再除以A值。 C.4与引下线连接的基础接地体,当其钢筋从与引下线的连接点量起大于20m时,其冲击接地电阻应 为以换算系数A等于1和以该连接点为圆心、20m为半径的半球体范围内的钢筋体的工频接地电阻。

    D)末端接垂直接地体的单根水平接地体

    ....
  •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防雷装置  

相关下载

专题: 镀锌板标准 |螺栓标准 |蝶阀标准 |园林工艺、表格 |出口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