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188-2019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扫描、清晰无水印)

  • T/CECS 188-2019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扫描、清晰无水印) 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1.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0-1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T/CECS 188-2019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扫描、清晰无水印) 

    2.2.2材料力学性能

    E 弹性模量;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a、fa 钢材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f 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y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h、fyw 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 抗拉强度设计值; fw 钢管混凝土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G 剪切变形模量: B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水电标准规范范本h 计算楼层层高; he 叠合柱截面高度; hco 叠合柱截面有效高度; hw 剪力墙截面高度; hwo 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 I 截面惯性矩; lo 叠合柱计算长度; S 箍筋间距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m 钢管混凝土剪力墙配置的钢管数量,对于T形、I 形和L形截面剪力墙,不包括翼缘配置的钢管; n 叠合柱轴压比; nw 钢管混凝土剪力墙轴压比; 入 剪跨比; 入 配箍特征值; 0 钢管混凝土套箍指标;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Pa 叠合柱钢管含管率; 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层,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有关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的 规定; 6叠合柱与钢筋混凝土柱之间宜设置1层~2层的过渡层 过渡层可采用在截面中部附加芯柱的钢筋混凝土柱; 7结构底部采用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时,钢管混凝土剪力墙 高度不应小于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加以上1层

    表3.1.3 叠合柱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 分):

    3.1.4叠合柱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其抗震设防类别、烈 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确定,并应符合本规程规定的相应计算 和构造措施要求,本规程未作规定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规定。叠合柱结构标准设防类房屋 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4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梁、钢支撑的抗震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50011有关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的规定,当某 个部位各构件的承载力均满足2倍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内力要求 时,7度、8度、9度钢梁、钢支撑的抗震等级充许按降低1度 确定; 2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建筑应按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 度确定其抗震等级,当建筑高度超过本规程表3.1.3规定的上界 时,应采取更严格的抗震构造措施; 3确定叠合柱结构房屋抗震等级的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有关现浇钢筋混凝土 房屋的规定

    3.1.5框支柱为叠合柱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A.E. A.E. +A.E.+A.E. +A.E.

    式中: Na一钢管承担的轴力设计值(N); N一叠合柱的轴力设计值(N); Aa、As、Aco、Aci 钢管、竖向钢筋(包括叠合柱竖向钢筋和 钢筋笼竖向钢筋)、钢管外混凝土、钢管 内混凝土截面面积(mm) E、Es、Eco、Eci 钢管钢材、竖向钢筋、钢管外混凝土、钢 管内混凝土弹性模量(N/mm)。 5地面以上框支层的层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不宜超 过4层,7度时不宜超过6层,6度时不宜超过8层;底部加强 部位及以上1层采用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时,地面以上框支层的层 数可适当增加。 3.1.6结构底部的叠合柱及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应至少延伸至地 下一层的底板,也可延伸至基础顶面,并宜按本规程第6.3节的 规定设置柱脚。 3.1.7叠合柱及钢管混凝土剪力墙的耐火极限可分别与钢筋混 凝土柱及钢筋混凝士剪力墙的耐火极限相同。 3.1.8利用叠合柱及钢管混凝土剪力墙的钢管进行主体结构地 下部分逆作施工时,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剪力墙逆作时,应根据整体结构受力及逆作施工完成前 上部结构的荷载、逆作部分剪力墙的平面尺寸及节点构造确定墙 中所需钢管混凝土柱的数量及平面位置,钢管宜沿墙肢均匀 布置; 2钢管下的基础形式应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整体结构 受力及施工条件确定; 3向下逆作的第一层地下室楼盖应与基坑支护周边相关结 构构件有可靠连接;作为地下室基坑水平内支撑的地下室楼盖结 构必须满足承载力和刚度要求;

    钢管承担的轴力设计值(N); 叠合柱的轴力设计值(N); 钢管、竖向钢筋(包括叠合柱竖向钢筋和 钢筋笼竖向钢筋)、钢管外混凝土、钢管 内混凝土截面面积(mm); 钢管钢材、竖向钢筋、钢管外混凝土、钢 管内混凝土弹性模量(N/mm)

    5地面以上框支层的层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不宜超 1层,7度时不宜超过6层,6度时不宜超过8层;底部加强 立及以上1层采用钢管混凝士剪力墙时,地面以上框支层的层 可适当增加

    下一层的底板,也可延伸至基础顶面,并宜按本规程第6.3 规定设置柱脚

    3.1.8利用叠合柱及钢管混凝土剪力墙的钢管进行主体结

    1剪力墙逆作时,应根据整体结构受力及逆作施工完成前 上部结构的荷载、逆作部分剪力墙的平面尺寸及节点构造确定墙 中所需钢管混凝土柱的数量及平面位置,钢管宜沿墙肢均匀 布置; 2钢管下的基础形式应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整体结构 受力及施工条件确定; 3向下逆作的第一层地下室楼盖应与基坑支护周边相关结 沟构件有可靠连接;作为地下室基坑水平内支撑的地下室楼盖结 构必须满足承载力和刚度要求; 4应考虑逆作段钢管垂直度偏差引起的初始弯矩及其对承 载力的影响;

    5确定逆作段钢管的计算长度时,应考虑施工过程钢管周 边及底部的约束情况; 6地下逆作部分竖向构件完成前,应验算施工期间钢管混 凝土柱的承载力;验算时,除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外,尚应 计入10年一遇的风荷载,可不考虑地震作用

    3.2.1叠合柱结构钢材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 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 3.2.2叠合柱结构钢材的强度指标、焊缝的强度指标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取值。

    1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 于0.85; 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2.4叠合柱结构的焊接材料应根据焊接方法选用。焊接材料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手工焊接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合金钢及细 晶粒钢焊条》GB/T5117、《热强钢焊条》GB/T5118的有关规 定。选择的焊条型号应与被焊钢材性能相适应; 2自动或半自动焊接用的焊丝和焊剂应与被焊钢材性能相 适应,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的 有关规定; 3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用的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的有关 规定; 4两种强度级别的钢材焊接时,宜采用与强度较低钢材相 适应的焊条或焊丝

    3.2.5叠合柱结构的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2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宜选用不低于HRB400级热轧钢筋,箍筋也可选用HPB3OO级热轧钢筋:3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3.2.6叠合柱钢管内及钢管混凝土剪力墙钢管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钢管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钢管内采用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时,钢管宜采用强度等级高的钢材。3.2.7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80时,其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k、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和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应按表3.2.7采用;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80时,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可按表3.2.7采用,也可根据试验确定。表3.2.7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N/mm)混凝土强度等级强度种类30C8529285.41.547.50.253.055.958.61.5标准值ftk2.5053.113.1629fe21.37.9设计值ft3.2.8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80时,其弹性模量E.应按表3.2.8采用;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80时,其弹性模量可按表3.2.8采用,也可根据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剪切变形模量G.可按混凝土弹性模量的40%采用。.12:

    表3.2.8混凝土弹性模量(X10

    2.8混凝土弹性模量(X10N/mm

    3.3.2叠合柱结构在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 力和位移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5001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有关钢筋混 土结构的规定

    3.3.3叠合柱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建筑混 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规定执行 3.3.4叠合柱结构的荷载效应组合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关广

    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建筑 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I3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规定执行

    3.3.4叠合柱结构的荷载效应组合应按国家现行标准《

    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 3的有关规定执行。

    3.3.5叠合柱结构弹性内力和位移计算时,叠合柱和钢

    土剪力墙的截面刚度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叠合柱截面刚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EA=EAc+EciAci+EaAa El=EIco+EiIci+EIa GA = GA. +GiAi +G,A.

    式中:EA、EI、GA 叠合柱截面的轴向刚度(I 度(N·mm)和抗剪刚度

    叠合柱截面的轴向刚度(N)、抗弯刚 度(N·mm)和抗剪刚度(N);

    Eco、Eci、Ea 钢管外混凝土、钢管内混凝土和钢管钢 材的弹性模量(N/mm); Gco、Gci、Ga 钢管外混凝土、钢管内混凝土和钢管钢 材的剪切变形模量(N/mm); Aco、Aci、Aa 钢管外混凝土、钢管内混凝土和钢管的 截面面积(mm); Ico、Ici、Ia 钢管外混凝土、钢管内混凝土和钢管截 面在所计算方向对柱截面形心轴的惯性 矩(mm)。

    EA=EcAc+EcAci+EaAa

    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截面的轴向刚度(N); 钢管外混凝土、钢管内混凝土和钢管的弹性模 量(N/mm); 钢管外混凝土、钢管内混凝土和钢管的截面面 积 (mm)。

    量(N/mm); Aco、Aci、Aa一钢管外混凝土、钢管内混凝土和钢管的截面面 积(mm)。 3一字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剪力墙,钢管可按钢管外混凝土 强度等级折算为等效混凝土面积计入墙截面计算其抗弯刚度和抗 剪刚度。 4有端柱或有翼墙的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可按带翼缘剪力 墙计算其抗弯刚度和抗剪刚度,端柱内钢管及翼墙有效长度内钢 管可折算为等效混凝土面积计人翼缘,腹板内钢管可折算为等效 混凝土面积计入腹板,墙的抗剪刚度可不计入端柱内钢管及翼墙 有效长度内钢管作用。 3.3.6叠合柱结构弹性内力和位移计算时,楼面梁的抗弯刚度

    .7叠合柱结构的阻尼比,多遇地震作用下,采用钢筋混凝

    3.3.7叠合柱结构的阻尼比,多遇地震作用下,采用

    土梁和型钢混凝土梁时可取为0.05,采用钢梁时可取为0.045; 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时可采用与多遇地 震作用下相同的阻尼比,推覆分析或等效弹性分析时,可分别取 为0.05~0.06和0.06~0.07,也可根据结构构件屈服情况 确定。

    3.3.8叠合柱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应按表3.3.8 采用。

    3.8叠合柱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

    3.3.9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叠合柱结构按弹

    3.3.9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叠合柱结构

    3.3.9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叠合柱结构按弹性 方法计算的楼层内最大层间水平位移应满足下式要求:

    Aue < L0e Jh

    度不大于150m叠合柱结构弹性层间位

    及钢管混凝土剪力墙端柱内的钢管对管内混凝土的约束作用。 3.11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叠合柱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应满 下式要求:

    Au,

    (3. 3. 11)

    武中:up 弹塑性层间位移(mm); [] 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可按表3.3.11采用; 对框架结构,当轴压比小于0.40时,可提高 10%;当柱全高的箍筋构造采用比本规程中框架

    柱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大30%时,可提高20%, 但累计不超过25%

    11叠合柱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

    表3.3.12叠合柱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aim

    3.3.13叠合柱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可根据填充墙的刚度和 量予以折减。

    M. ≥ ne Mbua

    式中:ZM 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 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N· mm),可按弹性分析的节点上、下柱端弯矩之比 分配; ZMbua 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实配的正 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之和(N· mm),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计入梁受压筋和相关楼 板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 强柱系数,框架结构及框支层框架不应小于 1.2,其他结构不应小于1.1

    者及与支撑斜杆相连的节点外,叠合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 合下列规定: 1等截面梁与柱连接时:

    ZM≥nsZfybWpb

    2梁端加强型连接或骨式连接的端部变截面梁与柱连 时.

    ZM.≥E(nsfybWpbl +M,) M. = Vh : 1

    式中:Wpb 梁的塑性截面模量(mm); Wpbl 梁塑性铰所在截面的梁塑性截面模量(mm): fyb 梁的钢材屈服强度(N/mm?); 强柱系数,框架结构不应小于1.2,其他结构不 应小于1.1; M. 梁塑性铰剪力对梁端产生的附加弯矩(N·mm); Vpb 梁塑性铰剪力(N); 塑性铰至柱面的距离(mm),塑性铰可取梁端部 变截面翼缘的最小处,梁端加强型连接可取加强 板的长度加四分之一梁高,骨式连接取(0.5~ 0.75)b十(0.3~0.45)hb,b.和hb分别为梁翼缘宽 度和梁截面高度,有试验依据时,也可按试验 取值。 4.1.3叠合柱框架结构底层柱的下端,其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 乘以增大系数,一、二、三、四级增大系数分别不应小于1.7、 1.5、1.3和1.2;底层柱纵向钢筋应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4.1.4框支层顶层叠合柱上端和底层叠合柱下端,其组合的弯 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和1.25,框支层中间节点叠 合柱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满足本规程第4.1.1条的规定。 4.1.5叠合柱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50011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组合的剪力设计值的 规定。 4.1.6对于角部叠合柱,经本规程第4.1.1条~第4.1.5条调 整后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尚应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 系数。 47对工钢 主振加非沥驰热而组的前士

    梁的塑性截面模量(mm): 梁塑性铰所在截面的梁塑性截面模量(mm3); 梁的钢材屈服强度(N/mm): 强柱系数,框架结构不应小于1.2,其他结构不 应小于1.1; 梁塑性铰剪力对梁端产生的附加弯矩(N·mm); 梁塑性铰剪力(N); 塑性铰至柱面的距离(mm),塑性铰可取梁端部 变截面翼缘的最小处,梁端加强型连接可取加强 板的长度加四分之一梁高,骨式连接取(0.5~ 0.75)b十(0.3~0.45)hb,b和hb分别为梁翼缘宽 度和梁截面高度,有试验依据时,也可按试验 取值。 框架结构底层柱的下端,其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 、二、三、四级增大系数分别不应小于1.7、 2;底层柱纵向钢筋应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飛以增大系数, 三、四级增大系数分别不应小于1.7 5、1.3和1.2;底层柱纵向钢筋应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1.4框支层顶层叠合柱上端和底层叠合柱下端,其组合的弯 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和1.25,框支层中间节点叠 合柱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满足本规程第4.1.1条的规定。

    整后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尚应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 系数。

    设计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钢 筋混凝土框架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的规定

    1.8叠合柱受剪截面应符合下

    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1)剪跨比大于2的柱

    2)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及框支

    V≤< 0. 25βco fcbh co 8入1

    V。≤一(0. 2β fc.bh co

    V. (0.15βeofcbh co) YRE 1+a =V faAa 8入1 YRE

    I:V 验算叠合柱受剪截面时采用的剪力设计值(N); V一 叠合柱组合的剪力设计值(N); βco 钢管外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超过C50时,βe取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时,βc.取0.8,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钢管外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6 叠合柱截面宽度(mm) hco 叠合柱计算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mm); a 钢管内、外直径的比值: 计算钢管对叠合柱受剪承载力贡献时采用的叠合 柱剪跨比,入i三M/(Vh。),M为未经本规程第 4.1.1条~第4.1.4条和第4.1.6条调整的柱端截 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可取柱上、下端的较大值 V为与M对应的组合剪力计算值;入,<0.5时,入 =0.5,入>2时,入,=2

    管外混凝土强度等级可相同,也可不同,可同期浇筑,也可不同 期浇筑。

    管外混凝主强度等级可相向,也可不向,可向期浇筑,也可不向 期浇筑。 4.2.2钢管内、外混凝土不同期浇筑的叠合柱浇筑钢管内混凝 前,施工阶段荷载作用下的钢管应力比不宜大于钢管钢材抗压 强度设计值的60%,并应满足稳定性要求 4.2.3钢管内、外混凝土不同期浇筑的叠合柱,其叠合比不宜 大于0.6。叠合比可按下式计算:

    强度设计值的60%,并应满足稳定性要求 4.2.3钢管内、外混凝土不同期浇筑的叠合柱,其叠合比不宜 大于0.6。叠合比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u一 叠合比; N一 叠合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 N: 浇筑钢管外混凝土前钢管混凝土柱组合的轴压力设 计值(N),该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由施工期的结构 自重和施工荷载产生,施工荷载的大小可根据实际 情况确定。

    4.2.4叠合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N 叠合柱轴心压力设计值(N);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可按表4.2.4 采用; f 纵向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Aco 钢管外混凝土截面面积(mm): As 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mm); N。 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可 按本规程第4.2.5条计算; 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按本规程表3.3.8采用

    表4.2.4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注:lo为构件的计算长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对钢筋混凝土柱的规定取用;6为方形截面边长或矩形截面短边尺寸;d为圆 形截面的直径

    注:lo为构件的计算长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 对钢筋混凝土柱的规定取用;6为方形截面边长或矩形截面短边尺寸;d为 形截面的直径

    4.2.5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可按下列公 计算: 1 当1/ (α一1)时:

    当1/(α1)2时:

    N。=0.9f.Ac(1+α0)

    N。=0.9fcAci(1+V0+0)

    式中:fi 钢管内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Aci 钢管内混凝土截面面积(mm); 钢管混凝土套箍指标,e=faAa/(fciAci); α 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的系数,可按表4.2 采用。

    4.2.6矩形截面偏心受压叠合柱止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可采用管外钢筋混凝土的轴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管 外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钢筋混凝土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公式进行计算。 2管外钢筋混凝土的轴力设计值N和弯矩设计值Mc可 采用下列2种组合,叠合柱纵向钢筋面积的计算值可取2种组合

    所得纵向钢筋面积的较小值: 1) 组合 1:

    N=N M.. = M

    偏心受压叠合柱组合的弯矩设计值(N·mm) 和轴力设计值(N); 管外钢筋混凝土组合的弯矩设计值(N·mm) 和轴力设计值(N); 钢管混凝土柱组合的轴力设计值(N); 钢管混凝土柱受弯承载力(N·mm): 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N),可按 本规程第4.2.5条的规定计算: 钢管内混凝土半径(mm)。

    3对于组合1,应采用全截面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承载力计 算;对于组合2,方形及矩形截面叠合柱可采用等效工字形截面 钢筋混凝土柱(图4.2.6)进行承载力计算,圆形截面叠合柱可 采用扣除钢管混凝土的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承载力计算

    图4.2.6叠合柱管外钢筋混凝土等效工字形截面 注:6=/3元D/6电力标准,h=/3D/2

    4.2.8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包括双向偏心受拉)叠合

    4.2.9矩形截面偏心受压叠合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 规定:

    4.2.9矩形截面偏心受压叠合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

    纺织标准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faA+0.07N 入2十 8入

    ....
  • 钢管标准
  • 相关专题: 叠合柱  

相关下载

专题: 认证标准 |体检标准 |钢结构设计图纸 |别墅图纸 |混凝土结构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