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050-2006 重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df

  • DBJ50-050-2006 重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1-11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18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围护结构出现保温材料缺失、保温材料受潮或存者 部位称为热工缺陷。

    在被测物体表面测得的用来标定红外热像仪的物体表面温 度。

    透过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见光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 面上的可见光光通量之比。

    y 太阳辐射透射系数 solar energy transmitta 透过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太阳辐射能,与投身 约总太阳辐射能之比消防标准规范范本

    透过窗玻璃的实际太阳辐射得热,与透过3m 的太阳辐射得热之比。

    某表面对投射到该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的吸收部分,与投身 在其表面上的总太阳辐射能之比。

    在型钢或钢筋混凝土梁(圈梁)、柱、窗口梁、窗台板、楼板等 与外围护结构的结合部位,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出现局部热流 密集的现象。在室内采暖情况下,该部位内表面温度较其它主体 部位低,而在室内空调降温情况下,该部位内表面温度又较其它 主体部位高。具有这种特征的部位称为热桥

    3.1.1建筑材料的节能性能检测是针对建筑材料 实验室检测。

    机科的来温生能 实验室检测。 3.1.2建筑构件的节能性能检测是针对建筑门窗和墙体、屋顶 楼板等构件的保温性能以及门窗气密性能的实验室检测。 3.1.3建筑物的节能检测是针对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效果 的现场检测。

    建筑材料节能性能检测项目是导热系数。 建筑构件节能性能检测应包括下列项目: 建筑构件热阳或传热系数: 外窗、透明幕墙气密性。 建筑物节能检测应包括下列项目: 围护结构热工缺陷;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或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建筑物外窗窗口整体密封性能: 屋顶和西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 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外窗遮阳设施

    3.3. 1 检测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3. 2 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

    3.3.2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

    4.1.1建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检测是针对单一匀质材料,用于 导热系数检测样品的规格尺寸及其平整度应满足检测要求。 4.1.2 导热系数检测应采用具有自动记录功能的设备。 4.1.3 检测前,应将样品在检测室存放不少于4h。 4.1.4 建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检测结果应不大于设计要求。 4.1.5 建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检测按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4.1.1建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检测是针对单一习质材料,用

    4.2建筑构件热阻或传热系数

    4.2.1墙体、屋顶、楼板等建筑构件的热阻或传热系数应用标定

    .2.1墙体、屋顶、楼板等建筑构件的热阻或传热系数应用标定 成防护热箱法进行检测。 1检测装置见《建筑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的测定一标定和 方护热箱法》GB/113475,主要部分见图1和图2。

    2检测步骤 根据对试件的检查和分析,应初步估计出试件热工性能的可 能范围值,并评价可能获得的准确度。 1)试件的状态调节 为减少试件中热流受到所含水分的影响,试件在测量前宜调 节到气干状态。 2)试件的选择与安装 测量试件应选择或做成有代表性的。 对于非均质试件应作如下考虑: (a)防护热箱法中,如有可能应将热桥对称地布置在 计量面积和防护面积的分界线上,这样,热桥面积的一半在计量 箱内,另一半在防护箱内。 如果试件是有模数的,计量箱的周边应同模数线外型重合或 在模数线的中间。 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可将计量箱放在不同位置做儿次试 验,并且要非常谨慎地考虑这些结果,必要时,辅以温度、热流的 测量和计算。 (b)标定热箱法中,应考虑试件边缘的热桥对侧面过 回传热的影响。 试件安装时周边应密封,不让空气或水气从边缘进入试件 也不从热的一侧传到冷的一侧,反之亦然。 试件有边缘应绝热,使在试件边界处平行试件的周边热损Q 咸小到符合准确度的要求。 (c)在防护热箱法中,试件中连续的空腔可用绝热性 能良好的隔板将其分成防护空腔和计量空腔,试件表面为高导热 生的饰面时,可在计量箱周边将饰面切断。 如果试件表面不平整,可用砂浆、嵌缝材料或其他适当的材 料将同计量箱周边密封接触的面积填平。 如果试件尺寸小于计量箱所要求的试件尺寸,将试件镶嵌在

    堵辅助墙板的中间。这种情况下,辅助墙板与试件之间的边界 范围内的热流将不是一维的,辅助墙板的热阻和厚度应与试件相 同。 测量试件表面温度的传感器应该尽量均匀分布在试件表面 上,数量至少为每平方米2支,并且不得少于9支。 (d)对于非均质试件,上述所要求的温度传感器数目 将不能保证得到可靠的平均表面温度。对于中等非均质试件,每 个温度变化区域应该放置辅助温度传感器。试件的表面平均 温度是每个区域的表面平均温度的面积加权平均值。 上述情况不能用于极为不均质的试件。在此情况下,不能测 量试件的热阻R,只能根据试件两侧的环境温度差确定传热系数 K。 当试件不均匀性弓起的表面温度的局部差值超过试件两侧 表面平均温差的20%时,可认为是不均质的。 3)测量条件 测量条件的选择应考虑最终的使用条件和对准确度的影响。 热箱与冷箱的最小温度差为20℃。根据试件要求调节热、冷侧的 空气速度,调节防护箱的温度使Q2和Q3尽可能接近零。 4)测量的持续时间 接近达到稳态后,两个至少为3h测量周期内功率和温度测 量值及其计算的R或K平均值偏差小于1%,并每1h的数值 不是单方向变化时,才能结束测量。对于高热阻或高热容量的试 件,此要求是不够的,必须延长试验持续时间。 3结果处理 1)稳态的传热性质按照下列关系式用第2款4项最后 两个至少为3h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C入 构件热导率,W/(m·K); T 热侧的表面温度,K; T一冷侧的表面温度,K; Tn一热侧的环境温度,K; Tn一冷侧的环境温度,K。 R=R,十R十R。其中R为结构热阻。 2)均质试件或不均匀度小于20%的试件,可根据表面温 度计算热阻R,根据环境温度计算传热系数K和表面换热系数 2。如超出上面所述的均匀性或者试件有特殊的儿何形状,仅能 根据环境温度计算传热系数K。 3)结果评价 试验结果应同初步估计值进行比较。按本标准进行测试其 准确度应在5%之内。存在明显差异时,应仔细检查试件,找出 它与技术要求的差异,然后根据检查结果重新评价。如果仍存在 有不可解释的差异,可能是计算过程过于简单或试验的误差,应 找出其根源,并消除之

    1.2.2建筑外窗传热系数

    1外窗保温性能按外窗传热系数K值分为十级,其分级 标见表 4. 2. 2 。

    2. 2 外窗保温性能分级 W/(

    分级 分级指标值 5.5≤K 5.0≤ K<5.54.5≤ K<5.04. 0≤ K<4.53.5≤ K<4. 0 分级 6 7 8 9 10 分级指标值 3.0≤ K<3.52.5≤ K<3. 02.0≤ K<2.51.5≤ K<2. 0 K<1.5 2检测 1) 检测装置见《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484 2) 检测步骤 (a) 检查热电偶是否完好。 启动检测装置,设定冷、热箱和环境空气温度。 当冷、热箱和环境空气温度达到设定值后,监控各 控点温度,使冷、热箱和环境空气温度维持稳定。4h之后,如果逐 时测量得到热箱和冷箱的空气平均温度t和t。每小时变化的绝 对值分别不大于0.1℃和0.3℃;表面加权温度差△1和△02每小 时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不大于0.1K和0.3K,且上述温度和温差的 变化不是单向变化,则表示传热过程已经稳定。 (d)传热过程稳定之后,每隔 30min 测量一次参数th c、△01、△2、△03、Q,共测六次。 (e) 测量结束之后,记录热箱空气相对湿度,试件热侧 表面及玻璃夹层结露、结霜状况。 3) 结果处理 (a) 各参数取六次测量的平均值。 (b) 试件传热系数K值W/(m·K应按下式计算:

    1)检测装置见《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 484

    式中:Q 电暖气加热功率,W; Mi——由标定试验确定的热箱外壁热流系数,W/K; M2 由标定试验确定的试件框热流系数,W/K;

    △1 热箱外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K; △2 试件框热侧冷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K; S 填充板的面积,m; G 填充板的热导率,W/(m·K); △3 填充板两表面的平均温差,K; A 试件面积,m;按试件外缘尺寸计算,如试件为采 罩,其面积按采光罩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 热箱空气平均温度t与冷箱空气平均温度t之差,H

    △,一热箱空气平均温度th与冷箱空气平均温度t。之差,K。 如果试件面积小于试件洞口面积时,式中分子S·G·△项为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填充板的热损失。 (c)试件传热系数K值取两位有效数字。

    4.2.3建筑外门传热系数

    1外门保温性能按传热系数K值分为V级,其分级指标见 表 4. 2. 3 。

    表 4. 2. 3 外门保温性能分级

    1)检测装置见《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T16729。 2) 检测步骤 (a) 启动检测装置,按照要求控制热室、冷室和外环境 空气温度。 (b) 当冷热室空气温度达到规定要求,并且电暖气加 热功率稳定不变4h之后,开始测量各个参数,逐时测得的热室空 气温度th和热室外壁内、外表面之间的平均温差△の每小时变化

    式中:K Q m1 m2 △01 △02 △t A (b)

    4.3外窗、透明幕墙气密性

    4.3.I外窗气密性米用标准状态10Pa压力差下的单位缝长空 气渗透量Q1或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进行评价。透明幕墙开启 部分和固定部分的气密性采用标准状态10Pa压力差下的单位缝 长空气渗透量93、94进行评价

    4.3.2外窗气密性分级及其分级指标见表4.3

    表 4. 3. 2建筑外窗气密性分级及其分级指标

    4.3.3透明幕墙气密性分级及其分级指标见表

    表4.3.3透明幕墙气密性分级及其分级指标m/(m·h

    表 4.3.3透明幕墙气密性分级及其分级指标 m3

    1 检测装置 图3为检测装置示意图

    压力箱;b一空气流量计;c一测压系统;d一供压系统;e一压

    1)压力箱 压力箱应有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密封性能,箱体一侧开口部 位可安装试件。 2)压力计 压力计的误差不应大于1Pa。 3)空气流量计 当空气流量不大于3.5m/h时,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0%;当 空气流量大于3.5m/h时,测量误差不应大于5%。 2外窗试件 1) 同一窗型、规格尺寸的三樟试件为一组: 2) 试件应为生产厂家提供的合格产品或研制的样窗; 3) 试件组合、装配、镶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保持清 洁、十燥;不得附有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取特殊的组装工艺: 4) 试件应安装在镶嵌框上,并与镶嵌框连接牢固。安装 好的试件要求垂直,下框要求水平,不充许因安装而出现变形: 5)试件安装口与试件之间的接缝应采取密封措施。 3检测步骤 试件安装完毕后,应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然后关紧: 待全部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进行检测。检测压差顺序

    再用(4.3.4一2)式将9t换成标准状态下的渗透量

    293 D 101.3

    王qi ± q1 = 4.65 土( q2 ± q2 4.65

    式中:q1 10Pa作用压力下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值,m/(m·h) 92 10Pa 作用压力下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值,m/(m·h);

    q1 100Pa作用压力下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值,m/(m·h); q一一100Pa 作用压力下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值,m/(m·h)。 取三槿试件的土91值或土92值各自的平均值,对照表4.3.2 角定按照缝长和按面积各自所属等级,最后取两者中的不利级别 为该组试件所属等级,正、负压测量值分别定级。

    4.3.5透明幕墙气密性能检测

    工检测装直 检测装置应具有安装试件所需足够大的开口部位,其原理和 要求与4.3.4相同。 2幕墙试件 1)试件应为生产厂家提供的合格产品或组件; 2)试件组合、装配、镶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保持清 洁、十燥,不得附有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取特殊的组装工艺; 3)试件宽度最少应包括一个承受设计负荷的垂直承力 构件。试件高度最少包括一个层高,并在垂直方向上要有二处或 二处以上和承重结构相连接。试件的安装和受力状态应尽可能 与实际相符; 4)试件应安装在镶嵌框上,并与镶嵌框连接牢固。安装 好的试件要求垂直,下框要求水平,不允许因安装而出现变形; 5)试件必须包括典型的垂直接缝和水平接缝。试件安 装口与试件之间的接缝应采取密封措施。 3检测步骤 试件安装完毕后,应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关数次,然后关紧。 待全部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进行检测。 1)预备加压 用250Pa的压力差对试件预备加压,稳定作用时间为5m1n 然后使压力差降为0,待试件挠度消除后即可开始检测。 2)总渗透量的测定 按表4.3.5中规定的各级压力差值依次加压,每级压力作用

    时间不得少于10s。记录各级空气渗透量测量值,以100Pa作用 下的测量值作为总渗透量α(m"/h)

    表4.3.5幕墙试件加压顺序

    试件上的可开后部分的缝隙充分密封,然后按2)的 ,记录各级空气渗透量测量值,以100Pa作用下的 加渗透量 q4 (m / h)。

    293 q:p qo3 101.3 T 4.65 293 q4: p 1 qo4 X X 101.3 T 4.65

    式中: qo3 10Pa压力下标准状态开启部分的空气渗透量值,m/h; q04 10Pa压力下标准状态固定部分的空气渗透量值,m/h P 试验室气压值,kPa; T 试验室空气温度,K

    q03 q3 = l1 qo4 94 = L2

    武中: q3 开启部分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m/(m·h); q4 固定部分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m/(m·h); 11 试件开启部分缝长度,m; 12 试件固定部分缝长度,m。 5分别以93和q4作为幕墙开启部分和固定部分空气渗透性 能的分级指标。

    5.1.1在建筑物节能检测中,宜优先进行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 测。 5.1.2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主要分为外表面热工缺 陷、内表面热桥和内表面热工缺陷检测。 5.1.3围护结构热工缺陷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检测,且宜按照 附录D所示流程进行。

    1 红外热像仪的性能和规格型号 2 建筑围护结构特征 3 面层材料的辐射性能 4 气候因素 5 测试的可能性 6 环境影响 7 其他重要因素 5. 1. 6 检测应在房间供热或供冷系统稳定运行后进行,且环境 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格泪年上二工十

    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外空气温度,检测前至少24h内的日平均温度与升始 检测时相比,变化不应超过土10℃,检测期间的平均温度与开始 捡测时相比,变化不应超过士5℃。 2室内空气温度逐时值,检测期间与开始检测时相比,变化

    不应超过士2℃。 3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的逐时值,检测前至少24h内利 捡测期间,均不宜低于10℃。 4室外风速急剧变化时不宜进行检测。 5进行外围护结构内表面热工缺陷检测时,要避免灯光直 射,至少检测开始前12h,被检测的围护表面不应受到太阳直接车 射。

    5.1.7检测时应首先对围护结构进行普测,然后对异常部位送 行详细检测。

    出参照温度,以此调整红外热像仪的发射率,使红外热像仪的测 量结果等于参照温度;应在与自标距离相等的不同方向扫描同 个部位,检查邻近物体是否对被测的围护结构表面造成影响,必 要时可采取遮挡措施或者关团室内辐射源

    果所拍摄的红外热谱图中主体区域过小,应单独拍摄2张以上主 本部位热谱图。所检测部位的热谱图,应用草图说明其所在位 置,并应附上可见光照片。红外热谱图上应标明参照温度的位置 和数据。

    分布进行比较确定,实测热谱图中出现的异常,如果不是围护 构设计或热(冷)源、测试方法等原因造成,则可认为是缺陷

    Z△T; AT= n △T;= Tii—T2i

    > 山 n X100% p Aoi

    Zot Ot n X100%

    式中:t、otj 分别为相对温差及第i张热谱图的相对温差(%); Ti 第i张热谱图的围护结构主体区域平均温度(℃);

    T2i 第i张热谱图的围护结构缺陷区域最高(最低)温度(℃) T。 环境参照温度; 执谱图数量:

    及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通过与参考热像图的对比进行判 断,必要时可采用内窥镜、取样等方法进行认定

    5.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或经国家或 重庆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鉴定会认定的其他方法。 5. 2.2 热流计及其标定应符合《建筑用热流计》JG/T3016的规 定

    5.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或经国家可

    5.2.3温度传感器用于表面温度测量时,测量不确定度应小 .5℃;用一对温度传感器直接测量表面温度时,测量不确定度 小于2%;用两个温度值相减求取温差时,测量不确定度应小 0.2℃。

    5.2.4热流和温度测量应采用自动数据采集记录

    近冷、热桥以及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应避免受加热、风扇设 备气流和辐射的直接影响

    5.2.6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认证标准,且应与待 测结构表面完全接触

    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热流计相 应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连同至少0.1m长弓线应与被测表口 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辐射系数应与被测表面基本相同

    行,冬李检测宜选在最冷月且应避开雨雪大气和气温剧烈变化的 天气,夏季检测宜选在最热月且室外平均温度及温度波动幅度基 本稳定的大气,检测持续时间应不少于96h。检测期间室内空气 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被检测的围护结构外表面宜不受阳光直 射。

    5.2.9检测期间应逐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数据 采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二分之一。 5.2.10应按下式计算围护结构热阻,并符合下列规定:

    5.2.9检测期间应逐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数

    Z(0;j :—Ej) R=

    地基标准规范范本(5. 2. 10)

    ....
  •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节能  
专题: 探伤标准 |灌溉水质标准 |pvc标准 |抽样标准 |文化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