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19—2020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基准站.pdf

  • DBT 19—2020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基准站.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1-04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b) 易发生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强烈的地点,如采矿区、油气开采区、地下水开采 面沉降漏斗区、回填土区、沼泽地等; 易受滑坡、泥石流、水淹影响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 d) 距铁路200m,距主干公路50m以内; 短期内将因建设而可能毁坏观测墩或阻碍观测的地点; f) 距35kV及以上电压的高压输电线或变压器200m以内

    DB/T192020

    构筑物等),环视高度角可放宽至25°,但遮挡水平视角范围累计应不超过60°,观测墩距离环视高度角 超过15°的永久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50m。高山峡谷等特殊地貌地区,环视高度角可放宽至40°,但环 现高度角大于25°小于40°的遮挡水平视角范围累计应不超过45° 4.1.5新选站址宜取当地乡(镇)以上的国家标准地名为站名

    4h。应在现场进行GNSS观测数据质量检查,卫星系统主要载波频率信号多路径误差MP应小于 0.5m,平原地区观测数据有效率应不少于90%,多山地区观测数据有效率应不少于80%, 4.2.2实地测试观测数据质量不符合4.2.1的要求时,在检查确认接收机和天线均正常后,应再进行不 少于48h的连续观测。数据质量仍不符合4.2.1的要求时,应放弃该站址,另选新址。 4.2.3非基岩站址,宜按GB50021一2001规定的岩土工程勘察一级工程的要求开展站址岩土工程勘 察,查明站址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2.4实地勘选确定基准站站址后,勘选人员应与土地权属单位或个人协商一致,并到当地土地管理 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4.2.5勘选人员应现场进行基准站建设场地规划,主要内容应包括。 a 观测墩的具体位置,观测墩类型和建造方式。对于基岩观测墩,应确定基岩表面覆盖层的 厚度。 b 新建观测室和工作室的位置,站址范围,在地面作出标记, 场地平整的土石方量估算消防标准规范范本,围墙长度估算。 d) 道路修建或改造工程量估算。 e) 供电与通信线路最近接人地点,接人路线长度和费用估算。 建筑材料运输里程,是否需要二次搬运 )绘制基其准站建设规划草图

    5.1.1观测墩结构要求如下

    a)GNSS观测墩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强度等级应不低于GB50010一2010规定的C25等 级,应现场整体浇筑; b 观测墩墩基应与地基牢固结合,观测墩的整体重心应位于地面以下; 观测墩地面以上部分宜采用直圆柱体结构,高度以2m~3.5m为宜,应不大于5m;按直径尺 寸分为中心线重合的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直径应不小于500mm,高度应不小于观测墩总高度 的2/3,上部分直径为380mm; d 观测墩垂直度偏差应小于0.5%; e 基岩观测墩设计与施工应符合附录A中的A.1的要求; 非基岩观测墩,若按4.2.3的要求开展了岩土工程勘察或已有前期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应根据 站址岩土工程勘察结果,按照GB50007一2011规定的地基基础设计甲级等级设计观测墩基 础,地面及以上部分应按A,2的要求设计与施工;未开展站址岩土工程勘察的土层观测墩,观 测墩基底深度应大于20m,设计与施工应符合A.2的要求。

    DB/T192020

    总高度2.5m~3.5m为宜。建在室外的钢筋混凝土观测墩地面以上总高度2m~3m为宜,出露地面 部分应设保温层,保温系数应符合当地民用建筑规范要求, 5.1.3GNSS观测墩地面四周应有宽度为40mm~60mm的隔振槽,隔振槽深度应穿透地面的混凝土 浇灌层,内填粗沙。 5.1.4位于室内的GNSS观测墩顶面应高于观测室顶面350mm以上,观测墩与观测室屋顶应有 50mm~60mm的空隙,空隙应有防雨防尘密封措施,不应采用硬连接。观测墩与观测室顶面的位置 关系和观测墩空隙防雨罩设计加工及安装应符合A.3的要求。 5.1.5GNSS观测墩应有强制归心盘,材质与结构尺寸应符合A.4的要求。强制归心盘应在观测墩浇 筑至顶部时安置于顶部中央,与观测墩整体固结,安置时应使用水准器辅助置平;强制归心盘中心与观 则墩面几何中心的偏差应小于10mm;强制归心盘顶面与观测墩面保持同一水平面为宜,应不低于观 测墩面,高出观测墩面应小于1mm;强制归心盘的水平倾斜度应小于8°;应用地质罗盘或满足定向精 度要求的其他仪器,确定正北方向,定向误差不超过土5°,并在观测墩顶面北侧刻注指北线。应在点之 记备注栏中注明归心孔的深度、孔径。 5.1.6当站址为完整的出露基岩时,室外观测墩可采用锚标观测墩。锚标观测墩的结构设计与埋设应 符合A.8的要求,

    5.2水准点和重力观测墩建设要求

    5.2.1基准站应理设联测用水准点和重力观测墩, 5.2.2钢筋混凝土GNSS观测墩浇筑时应在墩体地面部分均匀分布埋设四个水准标志,宜分别位于 东、西、南、北方向。水准点的埋设应符合A.6的要求。 5.2.3重力观测墩应满足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的观测要求。重力观测墩的规格与建设应符合A.7的 要求。

    5.3点之记和委托保管书

    5.3.1观测墩建设完成后,应按附录B中B.1的要求填绘点之记 5.3.2观测墩建设完成后,应向当地政府或基准站所在单位办理测量标志委托保管手续。委托保管书 的格式应符合B.2的要求,

    6.1基准站宜建观测室和工作室,观测室与工作室宜一体化建设,建筑面积应满足GNSS观测墩、重力 现测墩建设以及观测设备布置的需求,宜大于16m";工作室面积可根据场地条件和使用需求综合设 计。观测室的室内净空高度应便于在水准点上垂直立放2m长度的水准尺,宜大于2.2m。基准站已 有可长期利用的房屋安放观测设备时,可改造利用,应新建室外GNSS观测墩, 6.2新建观测室和工作室的抗震设防应按GB50011一2010乙类建筑要求建设,比当地地震设防烈度 高1度;建筑承重框架宜延伸至屋顶,以利于屋顶观测墩建设。 5.3新建观测室和工作室应按照当地建筑标准采取保温措施。 5.4观测室和工作室、供电系统、信号线路的防雷设施,应符合DB/T68一2017的要求,室外避雷针顶 和GNSS天线的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应大于45° 6.5观测室和工作室应采取防盗、防破坏措施,并应有防火、防水、防漏、防鼠害、防锈蚀、防风沙及屋顶 隔热等设施

    7.1GNSS 接收机

    DB/T192020

    7.1.1GNSS接收机主机基本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GNSS基准站气象观测应采用数字气象仪实时测量温度、湿度和气压三个气象参数。气象探测传 感器应安置在GNSS天线附近10m范围内,安置高度与GNSS天线高度差应不超土0.2m。数字气象 仪基本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a)温度测量范围一45℃~65℃,测量准确度士0.2℃; b) 湿度测量范围0%~100%,测量准确度士5%; c)气压测量范围53329Pa~106658Pa,测量准确度士50Pa; d) 温度、湿度和气压自动测量记录采样率应不小于0.2Hz; e)具备与GNSS接收机连接自动传输数据功能,

    GNSS基准站使用的外部存储设备为可选设备,其性能宜满足下列要求: a)存储容量应不小于1TB; b)具有支持网络唤醒的以太网卡; c)具有四个以上串口; d)适应在一30℃~55℃温度范围和相对湿度0%~100%的环境中长期连续正常工作。

    基准站数据传输信道应保证 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宜采用通信数据专线,可

    4UPS电源应具有自动稳压、输人输出过压保护、电池欠压保护、过流保护、突波保护、防电磁 开机自动检测、防雷击保护功能

    基准站应对GNSS接收机、气象设备和电源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宜配置监控数据采集器,温度传 感器、湿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对基准站运行状态的远 程监控。监控设备配置应符合DB/T62一2015的要求

    7.7.1GNSS天线安装应采用天线连接器将天线与强制归心盘牢固连接,天线指北标志应指向正北方 向,偏差应不大于士5°。天线连接器的材质与结构尺寸应符合A.5的要求。 7.7.2基准站设备应采用一体化机柜合理集成布置,蓄电池可另配专用电池柜,机柜与电池柜应用螺 全固定于地面 7.7.3基准站设备安装与集成过程中,应按附录C的要求填写基准站设备安装记录

    8.1资料归档应以纸介质和电子介质两种方式提供,纸质资料宜按DA/T31一2017的要求数字化。 8.2资料归档应包括下列内容

    b) 勘选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 基准站地理位置及所在行政区; 基准站周围自然地理、地震地质概况; 3) 已有基准站和其他站点利用情况; 4) 实地测试过程与计算结果(包括数据和报告); 5) 观测场地现场规划情况; 6) 对建站工作建议; 7) 勘选过程中收集的其他有关资料。 C 设计报告,包括观测墩、观测室、电气、防雷施工图及其设计说明 d)施工(竣工)报告,监理报告

    DB/T192020

    建站工作技术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 1 要说明建站工作情况,建站中的特殊问题及对观测运行工作的建议等; 2) 基准站施工过程中关键环节现场施工照片,每个环节至少1张; 3) 基准站设备安装记录表和安装完成后的照片; 4) 点之记, 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及批准使用土地文件。 g)上报文件及批复文件

    DB/T19—2020井,不应采用模板浇注再进行回填土的方式。单位为毫米60 380 60标志预埋件面18↓16,$6×200钢筋0018$16,$6X200钢筋C25砼22隔振槽内C25砼。填粗砂5000~250000091水准标志0~250水准标志50室内地面>50115022、隔报槽内填细砂5(0~000000

    DB/T19—2020单位为毫米R195防雨罩顶视图115,8080,11510防雨罩0100屋面255195195255观测墩380观测墩500450450防雨罩侧视图防雨罩安装示意图图A.5防雨罩形状与安装示意图A.4强制归心盘基准站GNSS观测墩强制归心盘结构尺寸见图A.6。强制归心盘应采用不锈钢或同等强度及以上的不易锈蚀材料加工。12

    DB/T19—2020单位为毫米6038060标志预埋件0~2505000~250816,$6×200钢筋水准标志50 室内地面C25砼隔振槽内填粗砂000水准标志隔振槽内填粗砂>5050>760图A.9地面水准标志埋设示意图A.6.22墙上水准标志当GNSS观测墩地下部分直径小于760mm时,应在GNSS观测墩体侧面埋设墙上水准标志。墙上水准标志结构尺寸见图A.10。墙上水准标志应采用不锈钢或同等强度及以上的不易锈蚀材料加工,埋设方式见图A.11。对建在观测室内的GNSS观测墩,墙上水准标志应高于观测室地平但不大于100mm,突出观测墩侧面不小于50mm,埋入墩体部分的长度不小于100mm。对建在观测室外的GNSS观测墩,墙上水准标志应低于观测墩地平100mm以上,突出观测墩侧面50mm,埋人墩体部分的长度不小于100mm。15

    DB/T19—202050 mm可调平的强制对中装置120°焊接到位是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关键的细节北面120水平线120°与水平线夹角35°中心杆的高度控制在与中心杆1. 0 m~1.35 m三爪金属镭标埋设的顶视图夹角杆锚标的其中一爪须指向北中心杆必须垂直于地面(误差控制在2°内)埋设金属镭标的地坪图A.13锚标观测墩示意图A.9基准站施工过程中的照片记录要求基准站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拍摄照片,表A.1列出建站过程的16个环节需要拍摄照片的要求,每个环节至少1张。18

    DB/T192020

    A.1基准站施工过程中需拍摄的照片及拍摄要

    DB/T19—2020附录B(规范性)基准站点之记和委托保管书B.1基准站点之记GNSS基准站点之记格式见表B.1,应采用A4纸张双面打印。基准站点之记记录要求如下:a)测站概略纬度、经度、高程:记录站址勘选时GNSS接收机输出的结果,记录格式为度(°)、分(")、秒("),经纬度精确至0.1",高程精确至m;站址位置略图:按1:10000比例尺绘制,标注站址周边道路、明显地物及其位置关系;c)地形地质构造略图:复制比例尺大于1:200000的区域地质构造图;d)地质概要、构造背景:根据站址勘选结果以及收集的相关资料简要描述站址周边地质概要和构造背景;e)交通情况和交通路线图:简要描述站址最近的地市级以上城市至站址的交通情况及路线图;f)点位环视图:应用地质罗盘或其他测量设备在观测墩顶部位置测量四周所有障碍物遮挡高度角,并详细记录绘制;实埋观测墩剖面图:观测墩实际施工设计图;h)应在备注栏注明归心孔的深度、孔径,以及基准站设备安装和运行维护需要的辅助工具。B.2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见表B.2,应采用A4纸张打印表B.1GNSS基准站点之记点名编号网类别网名所在图幅(1:100000):磁偏角:站址位置略图概略纬度概略经度概略高程站址所在地最近水源最近住所供电系统邮电通讯石子来源20

    施工安全资料DB/T 19—2020表B.1(续)沙子来源地形地质构造略图冻土深度解冻深度地形地貌站址岩性地质概要、构造背景交通交通情况路线图点位环视图标石类型实埋观测墩剖面图单位:mm有关点位环视图的必要说明:原有高等级大地、形变、重力点位利用情况:便于联测的水准点点名、点号、等级及联测里程:便于联测的重力点点名、点号、等级及联测里程:21

    DB/T19—2020表B.1(续)选点人建站人单位建站单位选点地质员者建站时间者单位委托保管人选点时间委托保管单位及详细地址:对埋石工作的建议:备注表B.2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基准站名:标石种类:标志质料:完整情况:托管日期:详细地址:点位略图测量标志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设施,必须长期保存。当地各级党政机构应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认真负责保护测量标志,不得拆除和移动,并严防破坏。现由代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将上述测量标志委托保管,并负责保护托管单位:(盖公章)代表:地址:邮编:保管单位:(盖公章)代表:地址:邮编:此保管书共三份,一份随成果上交,一份由测量机关呈交地方测绘管理机关,一份交委托保管单位,22

    DB/T192020

    GNSS基准站设备安装集成过程中,应逐项填写基准站安装记录,表C.1给出了《GNSS基准站设 装记录表》。基准站安装记录要求如下: a)《GNSS基准站安装记录表》应采用A4幅面,要求记录电子文档和纸制文档,电子文档和纸制 文档内容应一致。 b) 按该基准站设备实际配置和现场实测数据逐项填写《GNSS基准站安装记录表》,表中该基准 站未配置设备项不填,该基准站配置在表中未列出的项,可在序号2.1“其他”栏中添加。 C) 序号2.6“接收机配置文件存储”栏填写以基准站编码命名的配置文件名称,应提供配置文件的 电子格式。 d) 安装技术总结:简要描述设备安装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运行建议等。 e)安装过程中应拍摄照片记录,拍摄要求: 照片1:GNSS天线安装完成后的照片,照片中应包含天线连接器、天线指北、天线罩指北: 一照片2:GNSS大线线缆及护管照片; 一照片3:气象仪室外照片,照片中应包含室外气象传感器支架、防辐射罩、线缆及护管; 一照片4: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完成后整体照片; 一照片5:直流不间断电源电池组,照片中应包含电池与连接线; 照片6:直流不间断电源主机后部,照片中应包含输人输出端口连接线及防雷空开; 照片7:交流不间断电源电池组,照片中应包含电池与连接线 照片8:交流不间断电源主机后部,照片中应包含输人输出端口连接线: 照片9:路由器后部; 一照片10:NAS后部; 一照片11:安装完成后的GNSS接收机、三要素气象仪后部; 一照片12:安装完成后的防浪涌插座及机柜电源插座; 一照片13:安装完成后的机柜后部整体照片; 照片14:安装完成后的机柜前部整体照片; 照片15:安装完成后的观测室整体照片,照片中应包含观测墩墩和集成设备; 照片16:安装完成后的基准站正面整体照片,照片中应包含安装在室外的设备。 f)安装过程照片统一规格尺寸,嵌入《GNSS基准站安装记录表》中对应位置,每张照片下方顺序 编号,并标注拍摄位置

    地质灾害标准规范范本表C.1GNSS基准站设备安装记录表

    DB/T19—2020表C.1(续)序号项目型号与配置安装与测试数据备注责任人零地电压/V1.2接地地线接地电阻/2设备集成2.1机柜尺寸/mm:宽:深:高:型号:序列号(S/N):直流不间断输出电压(市电正常)2.2电源输出电压(市电断开3min)输出电压(市电断开8h)型号:序列号(S/N):交流不间断输出电压(市电正常)2.3电源输出电压(市电断开3min)输出电压(市电断开8h)型号:序列号(S/N):IP地址路由器/广域网(WAN)口子网掩码2.4交换机网关IP地址局域网(LAN)口子网掩码型号:序列号(S/N):IP地址子网掩码2.5NAS存储器网关配置FTP用户名FTP密码远程目录名天线型号:天线序列号:天线天线指北天线高度/mm2.6GNSS接收机天线罩指北接收机型号接收机序列号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24

    ....
  • 相关专题: 地震  

相关下载

专题: 建筑施工图集 |技术交底 |新闻出版标准 |医院建设标准 |钢丝绳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