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PSTC 21-2019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物联网(IOT)技术应用规程.pdf

  • T/CSPSTC 21-2019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物联网(IOT)技术应用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3-1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除以上模块外,BIM和IOT平台还可有文档管理,成本管理等模块。宜根据不同项目有不同 ,合理地增加或减少相应的模块

    7BIM模型构建与数据标准

    7.1BIM和IOT平台,应构建建筑物和内部相关设备的BIM模型。 7.2应由建设单位组织BIM模型构建,宜委托专业BIM咨询公司构建BIM模型;或由各参与单位负 责构建各自分项工程的BIM模型,但需要指定一个BIM总包单位,进行整体BIM模型的整合和更新 等管理工作,直至交付系统平台。 7.3BIM和IOT平台系统BIM数据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各参与单位负责自身承担的峻工模型信息的录人,录人的上游数据信息必须为按接收方需求 筛选、检验过的信息,不宜包含穴余的信息。 b) 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BIM和IOT平台等相关单位根据平台需求对峻工模型的正确 性、协调性、一致性进行协同检查,对峻工模型设备、材料中包含的数据信息进行核查, 7.4BIM模型的深度应满足BIM和IOT平台要求,在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其深度应符合附录A要 求。且BIM数据标准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应编制建筑设备编码规则,将所有的建筑设备在平台内形成唯一的访问码。 b) BIM模型编码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延性、兼容性及综合实用性的原则,且应满足唯 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明性、适用性和规范性的要求

    7.1BIM和IOT平台,应构建建筑物和内部相关设备的BIM模型。 7.2应由建设单位组织BIM模型构建,宜委托专业BIM咨询公司构建BIM模型;或由各参与单位负 贵构建各自分项工程的BIM模型,但需要指定一个BIM总包单位,进行整体BIM模型的整合和更新 等管理工作,直至交付系统平台 7.3BIM和IOT平台系统BIM数据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各参与单位负责自身承担的竣工模型信息的录人建筑安全管理,录人的上游数据信息必须为按接收方需求

    求。且BIM数据标准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c)BIM与GIS融合,使BIM数据变成可通过互联网访问的三维地图服务数据。 d)BIM模型融合BA(楼宇自控)中的重要信息; e)BIM模型应融合三维扫描和射频识别(RFID)等外部设备采集的数据。 7.5构建BIM模型数据操作流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竣工模型,并确保竣工模型的可靠性 b 应根据管理平台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数据格式,将竣工模型转化为管理平台模型 C 在此过程中,应保证BIM模型的轻量化

    8IOT监测系统及监测仪器安装

    3.1.1应根据BIM和1OT平台的要求,进行10OT监测系统的技术设计,1OT智能化子系统建设、集 成和要求应符合GB50314一2015中智能化集成系统的要求。 8.1.2IOT监测系统宜考虑各类各个阶段不同需求,分析各个阶段对监测信息需求的共同点和不同 点,形成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信息监测内容,完成1监测系统的综合设计。 8.1.31OT监测系统应接入建筑设备类监测、环境质量类监测、安全防范类监测、人员和设备定位等多 中数据。上述数据应为数字化数据,不得使用模拟信号类数据接人。 8.1.4各子系统应根据BIM和IOT平台的需要,提供相应的设备信息和子系统接口

    3.2IOT监测仪器安装

    8.2.2建设单位应委托专业公司,结合建筑物及甲方需求进行施工图设计;IOT深化施工图宜用BIM 技术设计,并形成二维施工图。且应由专业公司技术或设计负责人签字并经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签学 认可。 8.2.3涉及IOT设备仪器应根据认可的施工图安装施工,施工工艺和标准应符合规范GB50606中相 关条款要求。 8.2.4建筑设备在具体施工当中,应预留BIM和IOT平台系统接人的接口,并开放各自系统的通信 协议。 8.2.5环境感知仪器部署应符合以下原则:开放空间内,每2000m不少于1套。非开放空间,在主要 要素房间、重要部位按监测需求部署

    3.2.2建设单位应委托专业公司,结合建筑物及甲方需求进行施工图设计;IOT深化施工图宜用BIMI 支术设计,并形成二维施工图。且应由专业公司技术或设计负责人签字并经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签学 人可。 8.2.3涉及10T设备仪器应根据认可的施工图安装施工,施工工艺和标准应符合规范GB50606中相 关条款要求。 8.2.4建筑设备在具体施工当中,应预留BIM和IOT平台系统接人的接口,并开放各自系统的通信 办议。 8.2.5环境感知仪器部署应符合以下原则:开放空间内,每2000m不少于1套。非开放空间,在主要 要素房间、重要部位按监测需求部署

    8.3IOT设备仪器模型构建

    BIM和IOT平台的IOT设备仪器应构建信息翔实的BIM模型,各项系统联动应能在模 标示。

    1BIM和IOT平台应根据需要,制定详细的基础数据收集要求和程序,并下发给相关人员 。 2每个模块需要的基础数据应由责任部门会同专业系统开发公司提出,宜由BIM和IOT平台 单位统一组织。

    9.1.1BIM和IOT平台应根据需要,制定详细的基础数据收集要求和程序,并下发给相关 部门。 9.1.2每个模块需要的基础数据应由责任部门会同专业系统开发公司提出,宜由BIM和IO 设单位统一组织。

    T/CSPSTC212019

    9.2.1应根据运维管理模块需要,将维护工作进行分解为具体操作步骤,并根据具体步骤创建相应的 运维工单,并将工单任务分配给具体人员处理, 9.2.2应为重要管线设备定义定期的运维,根据预先设定的运维程序自动创建运维工单。 9.2.3应将信息消防通道,消防区域,易燃易爆等重要区域信息存放在BIM和IOT平台系统中,在运 维过程中,即时查询这些重要信息

    过程中,即时查询这些重要信息。 2.4运维管理需要收集的基础数据主要如下: a)收集定期维护工作列表,以及各项维护程序步骤,需要的工种,工具和零件等信息 b 收集各类设备需要进行维护的工序和流程。 收集物业管理维护人员信息清单,工种,以及分组情况, d)收集维护操作申请审批流程。 e)收集建筑物应急消防通道,消防喷酒区域,敏感危险区域分布

    9.2.4运维管理需要收集的基础数据主要如下:

    9.3.1通过BIM和IOT管理系统,应可视化图形界面实时直观查看到当前项目各楼层、各部 空间占用情况,以及对应的使用单位。直观为展示项目各业态占用比例。 9.3.2空间管理需要收集的基础数据主要如下

    空间占用情况,以及对应的使用单位。直观为展示项目各业态占用比例

    a 收集项目各空间或各层平面图中电梯井、大堂、走廊、卫生间、电气间等公共区域的分布, b 收集每个楼层面积使用情况,分区面积以及对应的使用部门,以及项目入驻的公司单位信息 项目工作人员信息以及对应的办公位。 收集经营区域和非经营区域的分布,以及相关面积情况

    0.1为确保BIM和IOT平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挥价值,应每年或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 0.2BIM和IOT平台维护应包括:系统软件本身的维护升级,数据的更新维护管理。 0.3BIM和IOT平台的维护宜由软件供应商或者平台开发团队提供。 0.4BIM和IOT平台维护计划宜在运维系统实施完毕交付之前由业主运维部门审核通过。 10.5BIM和IPOT平台维护包括下列内容: a) 数据安全管理:运维数据的安全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模式、定期备份、定期检查等工作。 b) 模型维护管理:由于项目维修或改建等原因,运维管理系统的模型数据需要及时更新。 C 数据维护管理:平台管理的数据维护工作包括:项目的空间、资产、设备等静态属性的变更引起 的维护,也包括在运维过程中采集到的动态数据的维护和管理, 10.6管理系统的版本升级和功能升级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原有BIM模型、原有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

    A.1BIM模型精度要求

    A.1.1建筑专业各阶段LOD精度要求

    建筑专业各阶段LOD精度要求见表A.1

    表A.1建筑专业各阶段LOD精度要求

    A.1.2结构专业各阶段LOD精度要求

    结构专业各阶段LOD精度要求见表A.2

    表A.2结构专业各阶段LOD精度要求

    A.1.3给排水专业各阶段LOD精度要求

    给排水专业各阶段LOD精度要求见表A.3

    排水专业各阶段LOD精

    A.1.4暖通专业各阶段LOD精度要求

    暖通专业各阶段LOD精度要求见表A.4

    表A.4暖通专业各阶段LOD精度要求

    A.2BIM模型精度标准

    筑专业BIM模型精度标

    建筑专业BIM模型精度标准见表A.6。

    表A.6建筑专业BIM模型精度标准

    结构专业BIM模型精度

    结构专业BIM模型精度标准见表A.7。

    表A.7结构专业BIM模型精度标准

    A.2.3给排水专业BIM模型精度标准

    给排水专业BIM模型精度标准见表A.8

    表A.8给排水专业BIM模型精度标准

    A.2.4暖通专业BIM模型精度标准

    表A.9暖通专业BIM模型精度标准

    A.2.5电气专业BIM模型精度标准

    电气专业BIM模型精度标准见表A.10

    表A.10电气专业BIM模型精度标准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无论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还是在轨道交通中,在道路桥 梁、市政公用设施等建设项目中,都可以见到这些技术的应用。因此,本标准确定适用范围为包括不限 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轨道交通、道路桥梁、市政公用等,在这些工程项目中,物联网结合三位可视化和参 数化的BIM技术,可使平面表达的各种信息,变成三维表达并贯穿到工程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极大地 提高了项目使用效率和质量

    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h)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由外部有线电视信息引人建筑物,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 或其组合实现建筑物内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前端信号并按需 要可包括卫星电视信息前端接收装置。 i) 公共广播系统:为公共广播覆盖区服务的集公共广播设备、设施及公共广播覆盖区的声学环境 所形成的电子系统。 j 会议系统:集音频、通信、控制、多媒体等技术的整合实现会议应用功能的电子系统。 k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应用网络实现远程多点分布式信息播放和集中管理控制的系统。 1) 时钟系统:应用网络实现以设定基准值的时钟,为纳入同一范围内智能化系统的统一基准时间 同步的电子系统。 3.7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公共安全系统应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和应急响应 系统。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宜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访 客对讲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各系统在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分别具有的应用意义解析如下: a)入侵报警系统:应用传感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人设防区域 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 b)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用视频探测技术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 c) 出入口控制系统:应用自定义符识别或/和模式识别技术对出入口目标进行识别并控制出人入口 执行机构启闭的电子系统。 d 电子巡查系统:对保安巡查人员的巡查路线、方式及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电子系统。 e) 访客对讲系统:应用网络实现建筑内用户与外部来访者间互为通话和互为可视功能的电子 系统。 f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对车库(场)的车辆通行道口实施出人控制、监视、行车信号指示、停车计 费及汽车防盗报警等综合管理的电子系统

    4.1基于BIM与IOT的技术应用,前面说过,建筑信息模型的本质是信息,核心是数字化表达各种建 筑物和建筑设备,而IOT的本质是电信号,经过建筑设备的转化后,也成为数字信息。因此两种信息如 可进行交融使用,必须通过一定的数字化的智能系统平台表达。通过智能系统平台实现各项功能和要 求,使各方的人员对建筑、设备、信息传感设备的数字化数据,提取与提交、应用都能保持及时性和一致 性。这种基于BIM与IOT的智能化系统管理平台,也是BIM和IOT技术应用的核心。 4.2在GB50314一2015中第4.3节,对智能化系统的功能、构建、通信互联、系统配置等做了详细的规 定。此处可按照该标准执行。见如下条文。本规程主要针对的是BIM技术与IOT技术的结合应用, 因此不在正文叙述

    4.2.1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以实现绿色建筑为目标,应满足建筑的业务功能、物业运营及管理模式的应用需求; b) 应采用智能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运行的架构形式; c)应具有实用、规范和高效的监管功能; d)宜适应信息化综合应用功能的延伸及增强

    4.2.2智能化集成系统构建应符合下列规定

    系统应包括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与集成信息应用系统; 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宜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集成系统平台应用程序、各纳入集成管

    理的智能化设施系统与集成互为关联的各类信息通信接口等; C) 集成信息应用系统宜由通用业务基础功能模块和专业业务运营功能模块等组成; d 宜具有虚拟化、分布式应用、统一安全管理等整体平台的支撑能力; 宜顺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信息交互多元化和新应用的发展。 4.2.3 智能化集成系统通信互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具有标准化通信方式和信息交互的支持能力; b) 应符合国际通用的接口、协议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2.4 智能化集成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适应标准化信息集成平台的技术发展方向; b) 应形成对智能化相关信息采集、数据通信、分析处理等支持能力; 宜满足对智能化实时信息及历史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现的要求; d) 宜满足远程及移动应用的扩展需要; 应符合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和专业化的业务运行程序; f 应具有安全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3 BIM和IOT平台的使用,最大的成效就是能有效帮助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建筑设 资产,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所以增加管理的直观性,空间性和集成度,就是提升管理效 进经济效益的具体体现

    6.2.5建筑设备管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和IOT的管理平台记录(如更新、损坏、老化、替换、保修等)、成本数据、厂商数据和设备功能等其他数 据。在工程施工期间,可以对项目中的监控设备、PM2.5环境监控设备、温度监控设备以及其他安全、 质量管理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并读取和应用其中的信息、数据。 记录设备的维护信息,建立维护机制.以合理管理备品、备件.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在BIM和IOT平台中,利用BIM技术能准确地了解建筑物空间情况,空间管理模块可以帮助 间的利用率和评估空间相关收支。空间管理产生的分析报表可以显示每平方米的空间分配情况利 的空间占用明细。从而为相关部门生成精确可靠的空间分配和占用报表。通过空间管理,运营管 能机构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规划当前和将来的空间

    不动产是指实物形态的不动产土地和附着于土地上的改良物,包括附着于地面或位于地上和地下 的附属物。不动产不一定是实物形态的,如探矿权和采矿权。如建筑物及土地上生长的植物。依自然 生质或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土地、土地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 土地并且不能分离的其他物。包括物质实体和依托于物质实体上的权益, 不动产资产是市场价值最高的资产,所以了解它的变化周期和趋势对管理和决策有重要参考意义, 当需要进行租赁,回收和新建等战略决策时,快速地捕获精确的资产信息数据作为决策依据是至关重要 的。通过BIM十GIS十IOT的手段,可以无障碍地对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乃至全国、全球的资产进行管 理,资产管理功能可以管理和分析详细 信息,为高效、准确决策提供依据。

    6.5运营维护管理模块

    当前在进行物业管理经营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是资产的主要构 成项目,是项目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劳动资料。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真实及其权益不受侵害,不断 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监督并促进固定资产的要善保管和合理使用,是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 BIM和IOT平台可实现可视化、智能化、系统化管理,在结合建设单位相关工作流程下,自动安排, 督促各项运营维护工作

    能源管理不管是在建筑运营当中,还是在基础设施运营当中,都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在管理系统中 集成能耗监测及量化管理模块,应有通过能耗数据监测采集、能耗管理指标(节电考核指标、设备能效指 标、节能效果评价指标)量化管理和综合分析应用三大体系的建设,对项目的基站、机房、办公场所、运营 场所(车站、商场、应急管理用房)等各类用电部门中的不同设备(含主设备、电源系统、空调系统、监控设 备、配套系统等)的能耗相关数据(有功无功电量、电压/电流谐波畸变率,电压/电流谐波分量)、环境参 数(湿度、温度等)进行实时采集监测,建立起适合项目的各类能效评估指标和管理流程和适合不同企业 的各个节能项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依赖于上述数据和指标对企业的具体能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应 用,为进一步开展节能措施提供数据、标准的依据 GB50314一2015中,对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里面,有能效监管系统的要求,本规程内不再就建筑设 备管理能效监管做出其他规定,主要就结合BIM模型做出其他要求

    目前平台多的模块可达到20多个,因此还是要根据不同的需求,确定不同的模块。总的原则都是 实现对建筑设备、空间、不动产等各项管理提升和优化,达到节能环保、管理高效、成本降低等目的。其 次,社会的发展,也要求不断地提升建筑物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节省人工,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等等。

    T/CSPSTC212019

    医院标准规范范本7BIM模型构建与数据标准

    7.1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是管理平台系统数据搭建的关键性工作。BIM应以竣工BIM为基础,整合设 计、构件制作与运输、施工等信息,形成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型。提供项目结构构件(墙体、梁、板、柱、屋顶 等)和建筑、装饰、建筑设备信息,通过IOT技术充分发挥BIM空间定位和数据融合的优势,对设备和 建筑的适用状态做出准确判断,以提高项目性能,降低能耗和维修费用。 管理平台模型来源于峻工模型,如果峻工模型为峻工图纸模型,并经过现场复核后进一步调整,形 成经现场复核的竣工模型。 7.2建设单位可委托专业的BIM咨询单位实施BIM构建工作,也可以由设计院或总包单位来组织实 施。但因为设计院很难参与到具体工程施工当中去,因此大部分都是委托专业BIM咨询公司从设计开 始,一直到竣工结束,形成全面、完整的峻工BIM模型。专业BIM咨询公司也可是BIM和IOT平台的 实施单位,这样其中涉及的数据转换,可由同一家单位完成,效率更高,准确性更好, 7.3.2BIM模型编码原则: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延性、兼容性及综合实用性等分类原则的基础 上,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编码,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唯一性:在一个分类编码标准中,每个编码对象仅对应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唯一代表一个编码 对象。 合理性:代码结构应与分类体系相适应 可扩充性:代码应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便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简明性:代码结构应尽量简单,长度尽量短,以便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差错率, 适用性:代码应尽可能反映编码对象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相关应用领域,支持系统集成 规范性:在一个编码标准中,代码类型,代码的结构以及代码的编写格式应当统一。 7.4.2BIM模型过程中数据的转换,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7.4.3模型轻量化工作包括:优化、合并、精简可视化模型;导出并转存与可视化模型无关的数据;充分 利用图形平台性能和图形算法提升模型显示效率;管理平台系统所需模型,应准确表达构件的外表几何 言息、管理平台信息等。对平台无指导意义的内容,应进行轻量化处理,不宜过度建模、或过度集成

    7.4.3模型轻量化工作包括:优化、合并、精简可视化模型;导出并转存与可视化模型无关的数据;充分 利用图形平台性能和图形算法提升模型显示效率;管理平台系统所需模型,应准确表达构件的外表何 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等。对平台无指导意义的内容,应进行轻量化处理,不宜过度建模、或过度集成 数据。

    8IOT系统及设备仪器安装

    8.110T监测系统是管理平台系统项目的10T触角,主要针对监测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完成环境、建 筑设备、人员安全、人员和设备定位等信息的实时监测。IOT监测系统有多种,不同设备仪器应集成人 个系统平台内,共同协作。 8.1.3IOT仪器类主要包括环境质量类(温湿度、二氧化碳、氧气、气压、压差、水质、液位)、有毒有害气 本类(一氧化碳、甲烷)、安全防范类(人流统计、人侵报警、渗漏水、视频监控)、人员和设备定位(包括位 置、速度、高度、海拔)等。 建筑设备类主要包括智能化控制设备(包括通风、配电、照明、空调、机车组等)等,系统建设主要接 人已建照明智能控制、通风智能监测控制、供配电系统、智能监测、能源监测等系统的相关数据 8.2.3照明智能控制要求现场提供接口,新风机组智能控制要求现场设备支持智能化控制,供配电系 统、智能监测要求配电系统提供监控接口。同时每个系统接入也都有不同要求: a)环境感知系统接人:环境感知系统是基于IOT和BIM技术监管系统的前端触角,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系统设计,完成内部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需要在各主要通道,各要素房间部署101 环境感知设备。主要监测内容包含温度、湿度、气压、压差、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渗

    方法,所以在平台系统开发前期,大量翔实、和企业工作流程相吻合的数据,能使平台运行简单、快捷,且 易上手和原有工作高度吻合,让平台的管理发挥最大成效 本规程仅举几个例子,具有大量的模块,并没有细说,需要平台建设单位和平台专业开发单位具体 对接后,形成需要的基础数据清单,下发给相应的部门执行。 9.2运维管理: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对建筑物、建筑设备等相关设施进行维护,包括:强电系统、弱电系 统、通风和给排水管道维护,以及消防系统维护等等。保证这些资产正常运作对企业顺利开展各项活动 具其有积极的作用。在收集相关基础数据的基础上,运维管理模块可以帮助高效地完成这些日常运维管 理工作。 9.3空间管理:BIM和IOT平台空间管理模块,可以帮助项目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和评估空间相关收 支。空间管理产生的分析报表可以显示每平方米的空间分配情况和精确的空间占用明细。从而为相关 部门生成精确可靠的项目空间分配和占用报表。通过空间管理基础数据收集,BIM和IOT平台可以更 好地分析和规划当前和将来的空间利用,保值增值

    监理标准规范范本1」《关于印发2011一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11167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 3 《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建质函【2015】159号) 4 悉地国际CCDI《项目BIM导则》 51 《福建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指南》

    ....
  • 相关专题: 物联网  
专题: 航天标准 |设备设计图纸 |电器标准 |锅炉标准 | 取样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