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448-2018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JGJ/T 448-2018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5.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5-2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JGJ/T 448-2018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依据建筑信息模型承载的信息提取的工程空间、构配件、材 料和产品的数量集合。

    将建筑信息模型在某个空间方向上向投影面投射时所形成的 投影,简称模型视图。

    建筑信息模型在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投射所形成 的视图

    建筑信息模型在平面镜中的反射投射时所形成的正投影 视图。

    技术标准由规定的符号、文字和图线组成的示意性的图

    2. 0. 13 轴测图

    axonometricprojection

    将建筑信息模型连同其参考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 标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形成的 视图

    用中心投影法将建筑信息模型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 视图。

    2.0. 15标高投影图indexed projection

    在建筑信息模型的水平投影上,加注其某些特征面、 控制点的高程数值的正投影视图

    过扫描得到的海量的点集合

    3.1.1建筑信息模型的制图表达应满足工程项目各阶段

    3.1.2建筑信息模型应能够通过命名和颜色快速识别模型单元 所表达的工程对象。 3.1.3模型单元应以儿何信息和属性信息表达工程对象设计内 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表达工程对象在设计各阶段中的全部设计内容: 2 应能满足设计或应用所需的数据精度和格式要求: 3应能根据各设计阶段或应用的需求进行动态补充、迭代 或删除信息。 3.1.4 建筑信息模型交付物的表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利用多种表达方式体现模型信息; 2 各类表达方式应与信息模型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3.1.3模型单元应以

    1 应能表达工程对象在设计各阶段中的全部设计内容: 2 应能满足设计或应用所需的数据精度和格式要求: 应能根据各设计阶段或应用的需求进行动态补充、选 删除信息。

    1.4建筑信息模型交付物的表达应符合下列规定

    3.1.4建筑信息模型交付物的表达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能利用多种表达方式体现模型信息; 2 各类表达方式应与信息模型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3.1.5当全部或部分采用自定义的制图表达方法时,应在建筑 信息模型执行计划中注明,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的编制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的有 关规定

    信息模型执行计划中注明,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的编制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的有 关规定

    3.2模型单元命名规则

    3.2.1 模型单元应根据项自、工程对象特征命名,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应简明且易于辨识;

    2同一项自中,表达相同工程对象的模型单元命名 一致性。

    3.2.2项目级模型单元命名应由项目编号、项目位置

    称、设计阶段和描述字段依次组成,其间宜以下划线“”隔 开。必要时,字段内部的词组宜以连字符“一”隔开,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项目编号应采用数字编码,当无项目编码时,宜以 “000”替代; 2项自位置应采用市级或县级行政区划名称或数字码,行 政区划名称和数字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划代码》GB/T2260的规定: 3项目名称应采用中文简称或英文字母缩写:应由项目管 理者统一制定; 4设计阶段应划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深化设计等阶段;

    3.2.3功能级模型单元命名宜由项目名称、模型单元名称

    阶段和描述字段依次组成,其间宜以下划线“”隔开。必要时 段内部的词组宜以连字符:一”隔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项自名称应继承项自级模型单元项自信息,通用的模型 单元可省略此字段; 2模型单元名称应采用工程对象的名称。描述系统的模型 单元应采用系统分类的名称,系统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的有关规定:

    3描述字段可自定义,也可省略。

    .2.4构件级模型单儿命名且由坝日名标、系统分尖、位直、 模型单元名称、设计阶段、描述字段依次组成,其间宜以下划线 一”隔开。必要时,字段内部的词组宜以连字符“一”隔开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项目名称应继承项目级模型单元项目信息,通用的模型

    单元可省略此字段: 2系统分类应继承功能级模型单元系统分类信息,同时属 于多个系统的,应全部列出,并应以连字符“一”隔开,通用 的模型单元可省略此字段; 3位置应采用工程对象所处的楼层或房间名称,此字段口 省略; 4模型单元名称应采用工程对象的名称,当需要为多个同 类型模型单元进行编号时,可在此字段内增加序号,序号应依 照正整数依次编排: 5描述字段可自定义,也可省略。 3.2.5零件级模型单元命名宜由模型单元名称和描述字段依次 组成,其间宜以下划线“”隔开。必要时,字段内部的词组宜 以连字符“一”隔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单元名称应采用工程对象的名称,当需要为多个同 类型模型单元进行编号时,可在此字段内增加序号,序号应依 照正整数依次编排; 2描述字段可自定义,也可省略。

    设置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3.3.3构件级模型单元的颜色缺省值应与所属的系统颜

    表3.3.2颜色设置颜色设置值颜色设置值一级系统红绿蓝二级系统红绿蓝(R)(G)(B)(R)(G)(B)给水系统0191255排水系统0205给水排水0255中水系统135206235系统循环水系统0128消防系统25500供暖系统1242520通风系统02050暖通空调2550防排烟系统19200系统空气调节系统013969除尘与有害气体净化系统180238180供配电系统16032240应急电源系统218112214电气系统2550255照明系统238130238防雷与接地系统20832144信息化应用系统2552150智能化集成系统238221130信息设施系统255246143公共安全系统智能化(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2551650255255系统联动控制系统除外)公共安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23800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机房工程139105207

    续表3.3.2颜色设置值颜色设置值一级系统红绿蓝二级系统红绿蓝(R)(G)(B)(R)(G)(B)热力系统139139139燃气系统2059292油系统193205193动力系统燃煤系统224238238气体系统105105105真空系统190190190注:当不需要区分二级系统时,可采用一级系统颜色设置值;否则采用二级系统的颜色设置值。3.3.4本标准中未作要求的模型颜色可由项目参与方自定义,并应在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中说明定义的方法。3.3.5属于两个及以上系统的模型单元,其颜色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项目应用需求可由项目参与方自定义,并宜在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中说明定义的方法:2与消防有关的模型单元,宜采用所归属消防类系统的颜色设置。8

    立、空间占位和儿何表达精度 4.1.2模型单元的空间定位应准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项目级和功能级模型单元的模型坐标应与项目工程坐标 致,并应注明所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2有安装要求的构件级模型单元应标明定位基点,其中的 个定位基点应采用安装交接面的特征点,定位基点应便于儿何测量 3相同类型的模型单元,定位基点的相对位置应相同。 4.1.3模型单元的空间占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项目级和功能级模型单元的空间占位应符合设计意图; 2构件级模型单元的空间占位应满足工程对象的形变、公 差和操作空间要求; 3不同材质的模型单元应各自表达,不应相互重叠或剪切。

    混凝土强度相同的模型单元优先

    注:1优先级1为最高级,2次之,依此类推。

    2结构梁与结构墙的模型单元优先级尚应符合项目所在地现行的有关工程 计算规则

    4.1.8几何表达精度为G2、G3、G4级的模型单元,无论采用

    4.1.8几何表达精度为G2、G3、G4级的模型单元,无论采用 何种模型容差,均不应超过自身的空间占位范围

    4.2.1建筑信息模型的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达应包含表 和信息深度

    和信息保度 4.2.2属性信息表达样式应按照属性信息表编制,字段包含属 性组、代号、属性名称、属性值和计量单位,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4.2.2属性信息表达样式应按照属性信息表编制,字段包含属

    1属性组和代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 交付标准》GB/T51301的有关规定; 2属性名称应根据模型单元的种类、工程对象特征、应用 需求逐一列举;

    3属性信息表中属性值应从建筑信息模型中提取,尚不具 备的属性值可空缺; 4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无单位的唇 性值,计量单位应填写符号“一”或汉字“无”或英文“N/A” 当属性值可计量时,本字段不得空缺

    质代 性凡日族 J1 备的属性值可空缺: 4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无单位的属 性值,计量单位应填写符号“一”或汉字“无”或英文“N/A”。 当属性值可计量时,本字段不得空缺。 4.2.3当编制项目级、功能级和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时 项目级模型单元的属性信息表样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功能级模型单元的属性信息表样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构件级模型单元的属性信息表样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 规定。

    自级模型单元的属性信息表样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 能级模型单元的属性信息表样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 件级模型单元的属性信息表样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 定。

    D的规定。未列出的属性名称可自定义,并宜根据表中属 扩展,在本表所列属性名称之后逐一列举

    4.2.5模型单元信息深度应划分为N1、N2、N3和N4

    级,等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 准》GB/T51301的规定。

    4.3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表达

    4.3.1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表达可包括预制的混凝土、钢结 构、木结构部品部件等内容,除应符合本标准第4.1节和4.2节 规定外,还应增加集成关联等方面的内容,应体现专业集成设计 因素,表达部品部件之间的连接或组装关系,

    4.3.2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模型单元的系统分类除应符

    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的有关规 定外,尚应补充装配式建筑系统分类信息

    4.3.3模型单元的空间定位、空间占位应符合模数和模

    4.3.4模型单元的几何表达精度宜采用G3级或G4级,用于加

    4.3.4模型单元的几何表达精度宜采用G3级或G4级,用于加

    工制造的模型单元应采用G4级。采用生产成品时,可采用G2 级或G3级

    3.5混凝士部品部件的关联单元

    4.3.6钢结构部品部件的关联单

    .3.7木结构部品部件的关联单元

    工程图纸、项目需求书、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建筑指标表和 模型工程量清单等,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 交付标准》GB/T51301的规定。

    5.1.2交付物表达方式应根据设计阶段和应用需求所要求的交

    5.2.1模型单元几何信息及必要尺寸和注释应采用模型

    2.1模型单元儿何信息及必要尺寸和注释应采用模型视图

    5.2.1模型单元儿何信息 木 视衣 达。模型单元属性信息应采用表格表达。叙述性说明内容应采用 文档表达。

    2.2模型视图及其可表达的图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5.2.2模型视图及其可表达的图应符合表5.2.2的

    表5.2.2模型视图分类

    注:1A类、B类和C类模型视图应由三维模型直接生成; 2D类模型视图可独立绘制,并应与模型单元关联关系一一对应; 3详图宜在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基础上绘制或独立绘制而成,并应与所 表达的模型单元双向访问。

    A类、B类和C类模型视图应由三维模型直接生成; D类模型视图可独立绘制,并应与模型单元关联关系一一对应; 详图宜在平面图、立面图、部面图基础上绘制或独立绘制而成,并应与所 表达的模型单元双向访问。

    重叠关系时,宜补充局部模型视图。

    重叠关系时,宜补充局部模型视图

    5.2.4采用表格方式可表达属性信息表、建筑指标表、

    程量清单,表格所表达的内容应基于模型单元属性信息导出,并 应与模型单元一一对应。

    划、标准规范、图集、报告、设计说明、产品规格书、安装说明 等内容

    设计效果、产品外观等内容可采用图像表达: 激光扫描成果可采用点云表达 3 设计演示、操作演示等内容可采用多媒体表达: 参考信息可采用网页表达。

    7图像宜内嵌在模型视图或表格中表达。点云、多媒体

    5.3.4功能级模型单元应采用本标准表5.2.2中的A类和B类

    视图表达空间组合关系,采用D类视图表达设计原理、系统架 构和系统组成关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包含的构件级模型单元的儿何表达精度可为G1级或 G2级; 2需进一步表达的模型单元,应索引相应的构件级模型单 元视图;

    3采用三维视图表达多个系统管线综合状况时,颜色设置 应符合本标准第3.3.2条的规定。 5.3.5构件级模型单元应采用本标准表5.2.2中的A类、B类 表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构件级模型单元应各自独立表达;连续的线性模型单元 可采用局部视图表示重复部分: 2同一类型的模型单元可合并表达: 3局部构造和交接构造宜采用A类视图中的详图表达 5.3.6零件级模型单元应在其所属的构件级模型单元视图中表 沃,宜采用本标准表522中的B米视图表达装配关系

    3采用三维视图表达多个系统管线综合状况时,颜色让 符合本标准第3.3.2条的规定

    1构件级模型单元应各自独立表达:连续的线性模型单元 可采用局部视图表示重复部分: 2同一类型的模型单元可合并表达; 3局部构造和交接构造宜采用A类视图中的详图表达。

    4。1各类表达方式应在单元化表达的基础之上,根据工租 出版要求进行图纸化表达

    5.4.2工程图纸应由模型视图、表格或图像组合而成,

    纸电子文件可索引文档、多媒体或网页,但应建立可 关系。

    5.4.3工程图纸命名宜由专业代码、图纸编号、图纸名

    述等字段依次组成,以下划线“”隔开,字段内部的词组以连 字符“一”隔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专业代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 标准》GB/T51301的有关规定; 2图纸编号宜符合表5.4.3的规定:

    表5.4.3图纸编号

    注:图纸编号可根据实际需求扩充,并在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中说明。

    3图纸名称应简要表达模型单元特征; 4描述字段可自定义,也可省略

    附录A常用构件级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

    A.0.1场地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表A.0

    场地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表A.0.1的规定

    表A.0.1 场地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

    续表A.0.1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几何表达精度要求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宽度、坡度、走向等·应建模表示大致的尺寸,形状、位置和G2方向·应建模表示精确尺寸与位置道路G3·表达路面、路基、沿街设施、排水、照明及绿化设施·应建模表示实际尺寸与位置·表达路面、路基、沿街设施、排水、支G4挡、防护、照明及绿化设施·模型表面宜有可正确识别的材质·宜以二维图形表示高度、体型、位置、朝G1向等·应建模表示大致的尺寸、形状、位置和G2桥梁方向G3·应建模表示精确尺寸与位置·应建模表示实际尺寸与位置G4·模型表面宜有可正确识别的材质·宜以二维图形表示高度、体型、位置、朝G1向等·应建模表示大致的尺寸、形状、位置和G2隧道方向G3·应建模表示精确尺寸与位置·应建模表示实际尺寸与位置G4·模型表面宜有可正确识别的材质·宜以二维图形表示高度、体型、位置、朝G1向等G2·应建模表示大致的尺寸、形状、位置和方向水处理工程G3·应建模表示精确尺寸与位置·应建模表示实际尺寸与位置G4·模型表面宜有可正确识别的材质A.0.23建筑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表A.0.2的规定。21

    表A.0.2建筑构件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几何表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宜表示核心层和外饰面材质G2·外墙定位基线宜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如有保温层,宜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安装构件·应表示各构造层的材质G3·外墙定位基线应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层外墙的外墙体,定位基线应与墙体内表面重合,有保温层的外墙体定位基线应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安装构件·应表示各构造层的材质·外墙定位基线应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层G4的外墙体,定位基线应与墙体内表面重合,有保温层的外墙体定位基线应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当砌体垂直灰缝大于30mm采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实时,应区分砌体与细石混凝土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宜表示核心层和外饰面材质G2·内墙定位基线宜与墙体核心层表面重合,如有隔声层,宜与隔声层外表面重合·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安装构件·宜表示各构造层的材质G3内墙·内墙定位基线应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层的外墙体,定位基线应与墙体内表面重合,有隔声的内墙体定位基线应与隔声层外表面重合·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安装构件·应表示各构造层的材质G4·内墙定位基线应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层的内墙体定位基线应与墙体内表面重合,有隔声层的外墙体定位基线应与隔声层外表面重合22

    续表A.0.2几何表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宜表示核心层和外饰面材质G2·建筑柱定位基线宜与柱核心层表面重合,如有保温层,宜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安装构件·宜表示各构造层的材质G3·建筑柱定位基线应与柱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建筑柱层的建筑柱,定位基线应与建筑柱内表面重合,有保温的建筑柱定位基线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安装构件·应表示各构造层的材质·建筑柱定位基线应与柱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G4层的建筑柱,定位基线应与建筑柱内表面重合,有保温的建筑柱定位基线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构造柱构件的轮廓表达应与实际相符,即包括嵌接墙体部分(马牙槎)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应表示框材、嵌板G2·门窗洞口尺寸应准确·应表示框材、嵌板、主要安装构件门窗G3·内嵌板的门窗应表示·门窗、百叶框材和断面模型容差应为30mm应表示框材、嵌板、主要安装构件、密封材料G4·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内嵌的门窗和百叶23

    续表A.0.2几何表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G2·除非设计要求,无坡度楼板顶面与设计标高应重合,有坡度楼板根据设计意图建模·应输入楼板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G3。楼板的核心层和其他构造层可按独立楼板类型分别楼面建模·主要的无坡度楼板建筑完成面应与标高线重合·在“类型”属性中区分建筑楼板和结构楼板。应输入楼板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G4·楼板的核心层和其他构造层可按独立楼板类型分别建模·无坡度楼板建筑完成面应与标高线重合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G2。地面完成面与地面标高线宜重合·应输人地面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地面的核心层和其他构造层可按独立楼板类型分别G3建模·建模应符合地面坡度变化地面·平地面完成面与地面标高线宜重合·应输人地面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地面的核心层和其他构造层可按独立楼板类型分别建模G4·建模应符合地面坡度变化。平地面完成面与地面标高线宜重合·如视觉表达需要,屋面各层构造、构件宜赋予可识别的材质信息25

    A.0.3 结构的模型单元儿何表达精度应符合表A0.3的规定

    表A.0.3结构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几何表单元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安装构件·应区分带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桩承台基础、设备基础G3有肋式带形基础的肋与基础部分宜独立建模,基础部分按基础类型建模,肋按墙或其他类型建模,并对肋高信息进行表达地基、箱式满堂基础和框架式设备基础应区分柱、梁、墙、底板、顶板基础·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各构造层的材质·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安装构件·应区分带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桩承台基础、G4设备基础·有肋式带形基础的肋与基础部分应独立建模,基础部分应按基础类型建模,肋应按墙或其他类型建模,并应对助高信息进行表达·箱式满堂基础和框架式设备基础应区分柱、梁、墙、底板、顶板G1·宜以二维图形或图例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各构造层的材质·应表示安装构件·应区分直形墙、弧形墙、短肢剪力墙(墙肢截面的最G3大长度与厚度之比小于或等于6倍的剪力墙)·应区分矩形柱、异形柱、暗柱结构墙柱·依附于柱上的牛腿和升板的柱帽应按被依附的柱类型建模.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各构造层的材质·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安装构件。应区分直形墙、弧形墙、短肢剪力墙(墙肢截面的最G4大长度与厚度之比小于或等于6倍的剪力墙)·应区分矩形柱、异形柱、暗柱·依附于柱上的牛腿和升板的柱帽应按被依附的柱类型建模30

    续表A.0.3几何表单元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各构造层的材质·应表示安装构件G3·应区分基础梁、矩形梁、异形梁、圈梁、过梁·有梁板(包括主、次梁与板)中的梁应区别于其他结梁构梁·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钢结构设计图纸,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各构造层的材质·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安装构件G4·应建模,区分基础梁、矩形梁、异形梁、圈梁、过梁·有梁板(包括主、次梁与板)中的梁应区别于其他结构梁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各构造层的材质G3·应表示安装构件板。应区分有梁板、无梁板、平板、拱板·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各构造层的材质G4·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安装构件应区分有梁板、无梁板、平板、拱板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主要结构筋、构造筋应建模配筋G3主要结构筋、构造筋、箍筋应建模G4·各类配筋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31

    续表A.0.3儿何表单元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主要受力构件钢结构·主要受力构件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G3·主要安装构件应建模G4·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A.0.4给水排水系统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表A.0.4的规定。表A.0.4给水排水系统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几何表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主体空间占位设备、·应建模表示设备尺寸及位置水池、·应粗略表示主要设备内部构造G3水箱·宜表达其连接管道、阀门、管件、附属设备或基座等安装构件G4·宜按照产品的实际尺寸建模或采用高精度扫描模型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管道空间占位·应按照管线实际规格尺寸及材质建模,管线支线应建模G3。有坡度的管道宜按照实际坡度建模水管、·有保温管道宜按照实际保温材质及厚度建模水管管件·应建模表示管道支架的尺寸·应按照管线实际规格尺寸及材质建模,管线支线应建模·有坡度的管道宜按照实际坡度建模G1·有保温管道宜按照实际保温材质及厚度建模·管件宜按照其规格尺寸和材质建模·应建模表示管道支架的尺寸和材质32

    续表A.0.4几何表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管道附件G3·应建模表示构件的实际尺寸及材质·应建模表示构件的实际尺寸、材质、连接方式、安装G4附件等A.0.5暖通空调系统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表A.0.5的规定。表A.0.5暖通空调系统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几何表单元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主体空间占位·应建模表示设备尺寸及位置设备·应粗略表示主要设备内部构造G3·宜表达其连接管道、阀门、管件、附属设备或基座等安装构件G4·宜按照产品的实际尺寸建模或采用高精度扫描模型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管道空间占位·应建模表示管线实际规格尺寸及材质·应建模表示风管支管和末端百叶的实际尺寸、位置G3。有保温的管道宜按照实际保温材质及厚度建模风管和·应建模表示管道支架的尺寸管件·应按照管线实际规格尺寸及材质建模应建模表示风管支管和末端百叶的实际尺寸、位置·有保温管道宜按照实际保温材质及厚度建模G4·宜按照管道实际安装尺寸进行分段或分节·管件宜按照其规格尺寸和材质建模·应建模表示管道支架的尺寸和材质33

    A.0.6电气系统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表A.0.6的 规定。

    0.6电气系统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表A.0.6

    表A.0.6电气系统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几何表单元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主体空间占位·应建模表示设备尺寸及位置设备G3·宜建模表示其连接电缆桥架、母线、附属设备或基座等安装位置及尺寸·宜按照产品的实际尺寸建模或采用高精度扫G4描模型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主体空间占位·应按照桥架的实际规格尺寸及材质建模·应建模表示管道支架的尺寸G3·有防火包裹的宜按照实际包裹材质及厚度建模电缆桥架·应按照桥架实际规格尺寸及材质建模应建模表示管道支架的尺寸·有防火包裹的应按照实际包裹材质及厚度G4建模·宜按照桥架实际安装尺寸进行分段或分节·宜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安装构件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管径不小于70mm的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主体空间占位电气线路敷设配线管G3·应建模表示构件尺寸及位置(电线、电缆配线管)G4·应按照产品的实际尺寸、构造信息建模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主体空间占位接闪带、接地G3·应建模表示构件的几何特征测试点等·宜按照产品的实际尺寸、构造信息建模或采G4用高精度扫描模型35

    A.0.7智能化系统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表A.0.7的规定。表A.0.7智能化系统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几何表单元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主体空间占位·应建模表示设备尺寸及位置设备G3·宜建模表示其连接电缆桥架、母线、附属设备或基座等安装位置及尺寸·宜按照产品的实际尺寸建模或采用高精度扫G4描模型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主体空间占位·应按照桥架的实际规格尺寸及材质建模·应建模表示管道支架的尺寸G3·有防火包裹的宜按照实际包裹材质及厚度建模电缆桥架·应按照桥架实际规格尺寸及材质建模·应建模表示管道支架的尺寸·有防火包裹的应按照实际包裹材质及厚度G4建模·宜按照桥架实际安装尺寸进行分段或分节·宜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安装构件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管径不小于70mm的智能化线路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主体空间占位敷设配线管G3·应建模表示构件尺寸及位置(电线、电缆配线管)G4·应按照产品的实际尺寸、构造信息建模A.0.8动力系统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表A.0.8的规定。36

    绿色建筑标准规范范本表A.0.8动力系统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几何表单元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主体空间占位·宜表达设备详细的尺寸及位置、粗略表达其内部构设备G3造:宜表达其连接管道、阀门、管件、附属设备或基座等安装位置及尺寸详图G4·宜按照产品的实际尺寸建模或采用高精度扫描模型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管道空间占位G2·直径不小于200mm的管线应建模·应按照管线实际规格尺寸及材质建模·有坡度的管道宜按照实际坡度建模G3管道及。有保温管道宜按照实际保温材质及厚度建模管件?直径不小于100mm的管线应建模·应按照管线实际规格尺寸及材质建模·有坡度的管道宜按照实际坡度建模G4·有保温管道宜按照实际保温材质及厚度建模·管件宜按照其规格尺寸及材质建模直径不小于50mm的管线应建模GI·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管道附件G3·应按照构件的实际规格尺寸及材质建模·应按照构件的材质、细部构造、规格尺寸、连接方G4式、安装附件等建模37

    表B项目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
  • 相关专题: 信息模型  
专题: 建筑标准 |玩具标准 |煤炭标准 |公差标准 |止回阀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