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BEE 005-2021 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居住建筑技术指南.pdf

  • TCABEE 005-2021 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居住建筑技术指南.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4.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0-12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0.6太阳得热系数

    2.0.6太阳得热系数solar heat gain coefficient

    通过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的太阳辐射室内得 与投射到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外表面上的太阳车 量的比值。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包括太阳辐射通过辐射透射白 热量和太阳辐射被构件吸收再传入室内的得热量两部分,

    显热回收装置在对应风量下,新风进、出口温差与新风 排风进口温差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全热回收装置在对应风量下,新风进、出口恰差与新风进 口、排风进口烩差之比螺栓标准,以百分数表示。

    通过对建筑物能源系统及与其联动控制的建筑构件、中控系 统进行调试、性能验证、验收和季节性工况验证等工作实施全过 程管理,以确保建筑的用能系统实现设计意图并满足用户实际使 用要求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2. 0. 11 子气候区

    基于不同城市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照量等气象参数,根 据供暖度日数和供冷度日数,将夏热冬冷地区气候区分为多个建 筑供暖、供冷需求特征相似的子气候区。

    3.0.1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居住建筑技术指标应分为约束性指标 和推荐性指标两类。约束性指标应包括室内环境参数及建筑供暖 空调通风能耗指标,推荐性指标应包括围护结构、能源设备和系 统等技术性能指标。

    表3.0.2夏热冬冷地区的子气候区

    注:CDD26一以26℃为基准的空调度日数;HDD18一以18℃为基准的供暖度 日数。

    3.0.3被动式建筑的能耗指标计算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3.0.4被动式建筑应通过被动式技术降低建筑用能需求,通过 主动式能源设备和系统的能效提升降低建筑供暖通风空调能耗。 3.0.5被动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及运行应以能耗指标为约束目 标,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精细化施工方法和智能化运行模式。 3.0.6被动式建筑应进行全装修,且不得降低建筑围护结构性 能设计要求。

    动式建筑室内环境参数应按表

    表4.0.1被动式建筑室内环境参数指标

    0.2被动式建筑单位面积供暖空调通风能耗指标应符合表4.0.1 规定。能耗指标计算方法应参考本标准附录A执行。

    表4.0.2能耗指标

    注:1生活热水能耗不做分项限值要

    2指标中的m为套内使用面积,扣减不需要进行供暖空调的地下室面积

    4.0.3照明功率密度值应与建筑设计要求一致,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 4.0.4建筑气密性的测试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建 筑整体气密性指标用室内外压差50Pa下的换气次数来表征,气 密性的取值可根据表4.0.4选取。

    表4.0.4建筑气密性指标

    5.1.1应借助性能化设计手段,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和环境可 持续发展的场地规划、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5.1.2性能化设计中,应统筹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 暖通空调、强电、弱电、室内设计和景观各专业目标,宜采用 BIM技术。

    件,结合人居习惯习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冬、夏季室内热平衡应综合考虑温度、湿度、太阳辐射 空气质量等因素: 2宜对住区进行风、光微环境分析和优化 3应合理选取能源形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5.2.1宜明确被动区的范围与气密层的位置,可在建筑图纸中 予以标识或说明。

    2.2宜采用较小的体形系数。集合住宅的体形系数可根据 5.2.2 确定。

    表 5.2.2不同高度建筑的体形系数推荐

    5.2.3不同朝向的窗墙比宜在满足现行节能设计规范的前提下 通过建筑能耗的性能化计算进行优化。 54定利用白然通风

    2.5阳台宜设置在被动区之外

    .3.1不同子气候区的外墙构造、屋面构造与非供暖地下室 反构造的平均传热系数可分别参照表5.3.1确定。

    表5.3.1各子气候区的外墙、屋面和非供暖地下室顶板构造的 平均传热系数「W/(m·K)]

    5.3.2非透明外围护结构热惰性(D)不宜低于2.5。

    5.3.2非透明外围护结构热情性(D)不宜低于2.5。 5.3.3外墙及屋面的外饰面层太阳辐射吸收系数p不宜高于0.50。 5.3.4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5.3.4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耐腐蚀、吸水率低、抗冲击性能佳、满足荷载强度、 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 2地下室外墙外保温层的内侧和外侧宜分别设置一道防水 层,外侧宜设置挡土墙; 3装饰性构件宜采用EPS预制线条制作: 4外墙饰面构造应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较低的水蒸气扩散 阻力和吸水性。

    5.3.5外墙内保温系统设计应满足

    1保温层应设置在外墙内侧及与公区隔墙内表面; 2 宜选用燃烧性能等级B1级或A级、烟毒性低的保温材料

    5.3.6有机保温材料应采用不含六溴环十二烷(HBCD)阻燃 剂的环保材料。

    3.8在子气候区A区和B区,宣设置通风屋面,东、西立面 采用干挂背通风幕墙。

    3.9楼板上宜铺装隔声垫或者保温隔声板。 3.10采用户式系统时,各内围护构造的平均传热系数可参照 5.3.10 确定。

    5.3.10采用户式系统时,各内围护构造的平均传热系数可参照

    各内围护构造的平均传热系数「W

    3.11室内排水主管外侧宜加装隔声棉及保护外壳,接缝及 处用套管转接。宜采用同层排水系统, 3.12户间相邻的墙壁开关宜错位设计。

    5.4.1不同子气候区的外窗(包括阳台门)整窗传热系数可参 照表5.4.1 确定。

    5.4.2不同子气候区的窗玻g值可参照表5.4.2

    5.4.2不同子气候区的窗玻g值可参照表5.4.2确定。

    表5.4. 2各子气候区的窗玻g值

    窗、幕墙中透光部分的太阳辐射总透身

    5.4.3外窗(不含阳台门)气密性不宜低于7级,抗风压性不 宜低于4级,开窗宜采用内平开或内开内倒窗型。阳台门气密性 不宜低于6级,抗风压性不宜低于4级。 5.4.4外窗(含阳台门)水密性不应低于5级,计权隔声量不 宜低于35dB。

    5.4.3外窗(不含阳台门)气密性不宜低于7级,抗风压性不 宜低于4级,开窗宜采用内平开或内开内倒窗型。阳台门气密性 不宜低于6级,抗风压性不宜低于4级。 5.4.4外窗(含阳台门)水密性不应低于5级,计权隔声量不 宜低于35dB。 5.4.5外窗(含阳台门)宜采用框外皮与结构外边缘平齐的安 装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保温包覆窗框不宜少于10mm,不应遮挡窗下口型材 排水孔; 2应注意防水处理,可安装防水透汽膜。 5.4.6外窗应采用满足功能、性能和质量要求及耐久性良好的 密封材料,宜采用多道密封构造,宜使用复合型三元乙丙胶条。 5.4.7大型窗扇应配置转角传动器、合页中间锁与延长杆。高 度超过1m的平开窗扇应增加中间合页。宽度超过1m的平开窗 扇应在宽度方向适当增加锁点。两个锁点(包括合页)之间的距 离不应超过700mm,距窗框拐角点的100mm以内应有锁点。五 金配件应能保证外窗反复启闭不少于1万次。 5.4.8外窗下口应设置窗台板,窗台板应设置滴水线。窗台板 与窗框之间应有结构性连接,窗台板与保温系统交接处应进行防 水密封处理。

    5.4.8外窗下口应设置窗台板,窗台板应设置滴水线。窗台 与窗框之间应有结构性连接,窗台板与保温系统交接处应进行 水密封处理。

    电元门的保温性能宜与外窗一致,气密性不宜低于6级, 宜低于5级,抗风压性不宜低于4级,隔声性不宜低于

    水密性不宜低于5级,抗风压性不宜低于4级,隔声性不宜低

    3级。五金配件能保证单元门反复启闭不少于10万

    级。五金配件能保证单元门反复启闭不少于10万次。 4.10本气候区的单元门宜采用外平齐的安装方式。 4.11单元门宜设置门斗和闭门器

    5.4.10本气候区的单元门宜采用外平齐的安装方式。

    5.4.10本气候区的单元门宜采用外平齐的安装方

    5.5.1外遮阳的设计应与建筑立面设计、外窗设计结合考虑。 宜考虑阳台板、设备平台等出挑构件作为固定式水平外遮阳。 5.5.2不同子气候区的外窗综合太阳得热系数(SHGC)值可 参照表5.5.2.确定。

    表 5.5.2各子气候区的外窗综合 SHGC值

    1 南向可设置水平式外遮阳; 2东偏南、西偏南向可设置水平式加单侧垂直式的综合外 遮阳; 3正东、正西向可设置挡板式外遮阳; 4东偏北、西偏北向可设置单侧垂直式外遮阳。 5.5.4 活动式外遮阳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建筑体形、建筑高度以及

    所在区域的地貌特征和风荷载,并论证外遮阳装置的抗风性能

    5.5.5活动式外遮阳卷帘宜采用电力驱动,管线穿墙应

    热桥处理应以防止外围护结构表面结露为首要目标。 外墙保温构造的热桥处理应采用以下做法:

    5.6.1热桥处理应以防止外围护结构表面结露为首要目标

    5.6.2外墙保温构造的热桥处理应采用以下做法:

    1外墙保温避免保温材料间出现通缝,宜采用单层锁扣方 式连接; 2确定单位面积保温层锚栓数量时,宜做热桥验算及抗风 压验算; 3带有固定导轨、龙骨、支架等可能导致热桥装饰支撑结 构的外墙宜设置断热桥的预埋锚固件; 4管道穿外墙部位应预埋套管,并预留足够的间隙以供保 温填实。 5.6.3针对外墙内保温系统在窗洞口、楼板、分户墙及阳台等

    6.4屋面构造的热桥处理应采

    1在外墙采用外保温系统的情况下,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 的保温层连续; 2屋面保温层靠室外一侧宜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宜延续到 女儿墙顶部盖板内;屋面结构层上,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屋 面隔汽层设计及排汽构造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 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 3凸出屋面结构的保温层宜与屋面、墙面保温层连续,厚 度宜与屋面、墙面的保温层厚度一致;女儿墙也可采用泡沫玻璃 砖等专用断热构件: 4女儿墙、风道出风口等薄弱环节宜设置金属盖板,金属 盖板与结构连接的部位应采取断热桥措施; 5屋面宜采用外排水; 6管道贯穿屋面部位的预留洞口直径应大于管道外径,并 满足相应的保温厚度要求;伸出屋面外的管道应设置保护套管; 套管与管道间应设置保温层。

    5.6.5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其非供暖地下室顶板的

    温宜铺设于顶板下方,地下室外墙应从散水区上沿(室外地面 上至少30cm)向下铺设约1m的均质连续的保温材料。保温

    料应选择低吸水率的材料。

    5.6.6外门窗安装的热桥处理应采用以下做注

    封严实; 4外门门槛应采用断热桥的构件。 5.6.7玻璃幕墙的热桥处理应采用以下做法: 1龙骨式玻璃幕墙的盖板与龙骨之间应做断热处理; 2玻璃与盖板、龙骨之间的缝隙应采用耐久性良好的密封 材料密封严密。 5.6.8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其活动式外遮阳卷帘或百 叶安装的热桥处理应采用以下做法: 1卷帘罩壳内侧与外墙之间留有不低于30mm的空间用于 填充保温材料,并且保温与建筑整体保温连续: 2卷帘罩壳通过导轨固定在断热垫块上,断热垫块固定在 实墙上; 3金属卷帘罩壳可采用成品硬质EPS罩壳。 5.6.9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其悬挑阳台、设备平台、雨 蓬等挑出结构与主体结构连接处的保温层应与屋面、墙面保温层 连续。连接处应使用断热桥设计或保温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悬挑阳台板可用挑梁或直接采用专用断热构件与主体结 构连接,该做法条件不具备时可用2cm~3cm厚的保温板包裹 覆盖; 2多层居住建筑的阳台可采用自承重框架式阳台,阳台框 架与建筑主体外墙的连接宜采用断热桥产品; 3设备平台可用通过断热预埋件固定在主体结构上的角钢 代替,也可通过专用断热构件与主体结构相连,还可用2cm~ 3cm厚的保温板包裹覆盖,

    1龙骨式玻璃幕墙的盖板与龙骨之间应做断热处理 2玻璃与盖板、龙骨之间的缝隙应采用耐久性良好的 材料密封严密。

    5.6.10屋面太阳能热水器、光伏的支架安装的热桥处理宜采用 以下做法: 1混凝土墩支架采用2cm~3cm厚的保温材料包裹,同时 故热桥计算,优化混凝土墩的高度与截面面积: 2金属支架下方做断热处理。

    5.7.1围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气密性专项设计,并对 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5.7.2砌块墙体宜采用不低于20mm厚的抗裂找平砂浆处理,

    述办法保障外窗安装洞口的气密性: 1外窗下口处及侧边150mm高度以内,附框与墙体间采用 防水砂浆塞缝,填塞应密实;外窗型材与室内找平砂浆间打硅酮 密封胶,密封胶深度不低于6mm; 2外窗侧边150mm高度以上及窗上口处,附框与墙体间采 用发泡聚氨酯填塞密实;型材与室内找平砂浆间打硅酮密封胶 密封胶深度不低于6mm; 3当建筑的气密性指标为1级时,宜在窗洞口内侧设置防 水隔气膜。 5.7.4外围护结构洞口、电线盒与管线贯穿处等部位的气密性 节点设计应配合产品和安装方式完成。穿墙管道与墙体间隙应 采用聚氨酯发泡胶或防火岩棉填塞密实,填塞深度距内墙表面 20mm,填塞缝应采用柔性防火泥封堵密实。当建筑的气密性指 标为1级时,宜设置防水隔气膜或密封套环。

    .8.1供暖、供冷与通风系统设计应首先考虑整体的系统方案

    主要包括冷热源形式、室内末端形式与新风系统形式。 5.8.2对室内环境舒适度要求较高的被动式居住建筑可采用温 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5.8.3针对多末端系统,应进行舒适性与节能性的权衡分析, 制定运行策略。

    或手动调节,宜设计不同场景、季节的设备控制措施。户式 暖、空调系统应满足使用时间分室可控、室内温度分室可调的 要求。

    5.8.5空调冷热源宜选用热泵类设备,可采用多联式空调(热 泵)机组、风冷热泵型冷热水机组等类型产品;如果场地的地理 环境条件适合,可考虑采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系统。

    设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COP

    系数「IPLV(C)I与全年性能系数(APF)

    5.8.7辐射空调末端的夏季供水温度宜在18℃左右,同时应保 证供冷表面温度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至少1K,并应设置防结 露控制措施;冬季供水温度宜在35℃~45℃之间。

    5.8.8辐射空调未端的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1辐射系统宣与新风系统联动,夏李时新风系统劳通工况 下不得启动辐射系统: 2应设置室内露点监测装置,制冷除湿工况应先启动新风 除湿系统,并监测室内露点温度,当监测到辐射系统表面温度降 至室内露点温度以上0.5K时,系统应启动保护机制。 5.8.9对流空调末端连接主机的制冷工况宜采用变蒸发温度运 行模式。 5.8.10户内地面活动频率高的区域可设置电地暖,提高冬季室 内人体的舒适性。

    5.8.11被动式居住建筑应采用带有热回收功能的双向

    11被动式居住建筑应采用带有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流新风系统。

    5.8.12采用户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建筑,可采用冷凝热回 收除湿新风机。 5.8.13每人所需的最小新风量应按30m/h计算。新风系统的

    5.8.12采用户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建筑,可采用冷凝热回 收除湿新风机。 5.8.13每人所需的最小新风量应按30m/h计算。新风系统的 送风量宜多档可调。 5.8.14新、排风热回收装置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应小于0.45W/(m/h) 5.8.15新风机组应利用高效热回收装置降低负荷,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在不同的子气候区,采用能量交换芯体的新风装置的热

    1在不同的子气候区,采用能量交换芯体的新风装置的热 收显热效率或者热回收全热效率可参照表5.8.15的规定:

    表5.8.15各子气候区的新风热回收效率

    2冷凝热回收除湿新风机应计算或测定等效的热回收效率, 并检验其应用是否能够满足本标准的能耗指标。 5.8.16新风系统宜包含旁通设计,并具有相应的运行模式。 5.8.17新风系统应在新风入口处设置低阻且高效率的空气净化 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对大于或等于0.5um细颗粒物的一次通过计 数效率宜高于80%,且不应低于60%。 5.8.18在子气候区B区、D区的大部分地区,宜在新风系统 内配置加湿功能段。可采用湿膜加湿。 5.8.19应合理设计新风系统的气流组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风气流应从起居室、卧室和书房等主要活动区(送风 区)流向餐厅、卫生间和厨房等功能区(排风区); 2排风与新风比宜控制在0.8~0.9; 3各房间的内门宜设置消声通风槽; 4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中的新风系统可采用下送风、上回 风的气流组织。

    5.8.20户式新风机组的位置应远离卧室,应做好消声

    理,新风送风口与回风口处宣设消声装置,风机与风管连接处应 采用软连接

    应符合现行团体标准《地道风建筑降温技术规程》CECS340的 相关要求。

    5.9.1夜 被动式建筑项目宜应用可再生能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项目采用集中式系统并且场地条件适合时,宜配置地 源热泵; 2当项目采用户式系统时,宜配置户式空气源热泵: 3当建筑及场地条件合适时,宜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可再生能源转换的热量解决生活热水需求: 4当建筑及场地条件合适时,宜铺设光伏系统。 5.9.2建筑设计宜采用建筑光伏构件化系统,如光伏遮阳构件 化、光伏瓦屋顶、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等。

    5.10.1 照明灯具的选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 准》GB50034对功率密度的要求。 5.10.2照明光源宜采用LED节能光源, 5.10.3地下车库、建筑顶层内区等需要日间照明的空间可采用 自然光导光系统或其他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的创新设计。 5.10.4照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照明控制应结合建筑使用情况及天然采光情况分区、分 组控制; 2楼梯间、门厅、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应采用集中开关 控制或就地感应控制; 3户内照度控制宜与遮阳装置联动; 4 采用自然光的导光装置宜具备照度调节功能; 5 客厅、卧室、餐厅等主要居住空间应设置就地控制装置: 室内玄关宜设置自动感应灯; 7 起夜灯宜为自动感应灯。 5.10.5 电气设备选型时应采用节能、高效及环保的电气设备。 5.10.6 集合住宅宜选用节能型电梯,如变频调速驱动或带能量 反馈的电梯,并且宜采用并联或群控等节能控制措施。

    6.1.1被动式建筑施工前,应完成下述主要工作:

    6.1.1被动式建筑施工前,应完成下述主要工作: 1建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明确机构内管理人员的责 任划分; 2 组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熟悉掌握项目基本情况: 3完成包括建筑、结构、机电及室内装修等专业的施工图 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预算: 4编制施工方案并完成技术交底 5确定所有与被动式建筑相关的材料及设备的技术参数 性能指标及施工工法; 6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7编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1.2施工前应向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及各专业分包单 位的施工一线人员针对被动式建筑的性能原理、施工工艺及验收 标准实施全面的培训。 6.1.3应提供详细的被动式建筑施工节点大样图指导施工。 6.1.4施工和质量控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及行业、地方标准 和规范的要求以及其他相关标准要求。 6.1.5应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保证每个施工工序达到被动式建 筑相关的施工标准。

    6.2.1屋面施工对基层、出屋面管道及屋面设备的要求应符合

    6.2.1屋面施工对基层、出屋面管道及屋面设备的要求应符合 下列规定:

    2出屋面管道根部与结构层应提前做好保温、防水及隔汽 处理; 3屋面设备及女儿墙的热桥处理已按断热桥做法施工完毕 并验收合格。

    6.2.2屋面保温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体基面尺寸偏差应满足表6.2.3的要求:

    表6.2.3墙体基面尺寸偏差要求

    2墙面基层应保持清洁及干燥,保温施工前应清除墙面基 层表面浮灰、油污、隔离剂、空鼓及风化物等影响粘结强度的附 着物,对表面不平整附着灰浆的部位进行剔凿; 3外门窗安装、气密层施工、预埋件、穿墙管道及管线气 密封堵等应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 4砌筑墙体应保证砌筑块体间灰浆饱满,小型空心砖的灰 缝宜为8mm~12mm,蒸压加气块灰缝不宜大于15mm,与混 凝土墙体连接部位,抹灰时应采用不小于100mm的抗裂网搭接: 5外围护结构砌筑墙体及分户砌筑墙体顶部与混凝土结构 的接合缝隙应进行严格气密处理,必要时可粘贴防水隔气膜。 6.2.4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列 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等相关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板宜采用点框法粘贴或采用条粘; 2保温板应平整紧密铺粘在基层墙体上,保温板拼缝不宜 大于2mm,不应有较大的内侧缝隙或空腔: 3外墙保温材料为单层时,宜采用锁扣连接形式;为双层 时,应采用错缝粘贴形式,错缝距离不应小于200mm; 4防火隔离带施工应注意与聚苯板的紧密拼接,错缝距离 不应小王200mm

    1保温板宜采用点框法粘贴或采用条粘: 2保温板应平整紧密铺粘在基层墙体上,保温板拼缝不宜 大于2mm,不应有较大的内侧缝隙或空腔: 3外墙保温材料为单层时,宜采用锁扣连接形式;为双层 时,应采用错缝粘贴形式,错缝距离不应小于200mm; 4防火隔离带施工应注意与聚苯板的紧密拼接,错缝距离 不应小于200mm。

    通信标准6.2.5岩棉板或岩棉(条)带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应满

    6.2.5岩棉板或岩棉(条)带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应满足现 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等相关要求, 并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现场岩棉板或岩棉(条)带的堆放应整齐,不得存 放在低洼的地方,并有防雨措施,搬运时应轻放,防止损伤断 裂、缺棱掉角,保证外形完整: 2岩棉板施工时锚固锚栓的数量、位置及相关承载力应满足 现行行业标准《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T480 相关要求,应采用断热桥设计托架,应采用条粘或满粘; 3岩棉条应采用满粘法施工,岩棉条之间应紧密相接无缝 隙,抹面层压入第一层耐碱玻纤网24h后方可进行锚栓固定: 4岩棉保温系统应严格执行双层耐碱玻纤网构造,严禁采 用单层网;岩棉板及岩棉条(带)施工前应采用界面剂处理;界 面剂涂刷应均匀,待界面剂干燥后方可施工,搅拌好的界面剂应 在2h内用完。 6.2.6屋面和基础回填部位的保温材料宣采用挤塑板,当挤塑

    用单层网;岩棉板及岩棉条(带)施工前应采用界面剂处理;界 面剂涂刷应均匀,待界面剂干燥后方可施工,搅拌好的界面剂应 在2h内用完。 6.2.6屋面和基础回填部位的保温材料宜采用挤塑板,当挤塑 板用于地下回填部位时,平铺粘贴或直接锚固即可。

    6.2.6屋面和基础回填部位的保温材料宜采用挤塑板,当挤塑

    1施工现场泡沫玻璃砖的堆放应整齐,不得存放在低洼的 地方并有防雨措施,搬运时应轻放,防止损伤断裂、缺棱掉角 钢管标准, 保证外形完整: 2泡沫玻璃砖结合层及砖缝之间的砂浆应饱满、密实,粘 结牢固,不得有疏松、裂纹和固化不完全现象,砖缝表面应平 整,砖缝宽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3如果泡沫玻璃砖位于防水卷材上,施工前应注意对防水 卷材的保护。

    6.2.8基础部位保温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 相关专题: 居住建筑  
专题: 通信标准 |暖通空调设计、计算 |螺母标准 |药品标准 |不锈钢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