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2021版)(渝建科[2021]4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1年1月18日).pdf

  • 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2021版)(渝建科[2021]4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1年1月18日).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1-2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2021版)(渝建科[2021]4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1年1月18日)

    包括的附件:

    1.《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2021版)》;

    2.《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2021版)》修订说明。

    92d=L2d/Ln2×1009

    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2021版

    2017年我委发布了《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 行)》(以下简称“细则”),对引导我市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和 推动项自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市装配式建筑实施能力 的提升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上版细则中部分内容不够科学合理, 计算范围不够明确以及设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体现不充分等问 题逐渐显现出来。为进一步提高细则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指 导性,结合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推进的需要,基于现阶段 我市装配式建筑实践经验和实施能力,我委参照深圳、北京、成 都等地区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对细则进行了修订,并多 次征求区县住房城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市内主要建设、设 计、施工、构件生产等单位意见,形成了《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 配率计算细则(2021版)》。现将有关修订情况说明如下: 一、修订思路 本版细则在与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基本保持一致的 基础上,突出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立足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基 础和实施能力,既考虑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又兼顾行业接 受能力电力弱电管理、论文,实现效率效益最大化;二是推动标准化设计和工业化 信息化技术融合应用,加快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

    值。一般来说,5层及5层以下居住建筑业主自主装修意愿强烈, 因此提出5层及5层以下的居住建筑不强制要求实施全装修,公 共建筑可采用仅公区和确定使用功能的区域装修。同时,从装配 式建筑实际实施情况考虑,对“公共建筑仅公区和确定使用功能 的区域装修”,其干式工法楼地面、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各项 技术也无法采用,故可将上述各项分值(18分)计入计算项目 中缺少的计算项分值。对"5层及5层以下的居住建筑未采用全 装修”,可将全装修、干式工法楼地面、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 分值(24分)计入计算项目中缺少的计算项分值。 5、信息化应用 新增信息化应用得分项,分值5分,其中BIM数据在设计 施工、生产中的有效传递1分,采用电子签名和电子签章实现人 员管理数字化1分,实现施工作业行为和管理行为数字化2分, 实时生成数字化档案1分。修订原因:一是加强质量安全的数字 化管控。装配式建筑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对人员履职和现场管 理要求更高。通过电子签名和电子签章可以实现现场管理人员身 份电子化,确保人证合一和人员实时到岗履职,并提高建设各方 协同配合以及责任可追溯性;通过项目管理行为数字化可以对装 配式建筑施工安装关键工序、关键节点实施情况进行质量控制和 行为数据记录,并进行实时数据传递,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智能 化管控水平,提升项目质量安全;通过数字化档案保证装配式建 筑工程档案的实时性、真实性和工程质量的可追溯性。二是推进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 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建标规【2020】8号)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市 【2020】60号)明确要求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评价时重点突出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要求。三是推动数据共享。从BIM技术应用 来看,虽已强制要求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但 并未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基于同一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共 享,未实现各专业协同设计,故通过引导BIM技术的全过程应 用,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字李生和全过程数据资源互联互通。

    021年1月20日印

    ....
  • 相关专题: 建筑  
专题: 白砂糖标准 |电气安全标准 |邮政标准 |验货标准 | 卫生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