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92-2021广东省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 DBJT15-92-2021广东省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4.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05
  • 发 布 人: iwjh163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0.1 为在广东省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包括钢-混凝土的混合结构)工程的设计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结合广东省的设计经验和工程实践,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本规程不适用于建造在地震时易诱发山体滑坡、地陷、溃坝等危险地段的高层建筑。
    1. 0.3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9度地区的建筑,应进行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国家规定的权限颁发的文件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的地震基本烈度。业主有特别要求时可提高抗震设防标准,但不得降低抗震设防烈度。

    1.0.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9度地区

    计。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国家规定的权限颁发的文件 定。一般情况下,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GB18306的地震基本烈度。业主有特别要求时可提高抗震设 标准,但不得降低抗震设防烈度

    1.0.4高层建筑分甲、乙、内三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为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 建筑。乙类建筑为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 筑。丙类建筑为甲、乙类以外的一般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 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注:本规程中甲、乙、丙类建筑分别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 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中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的 简称。

    环境标准1.0.5高层建筑结构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

    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加强构造措施,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 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震性能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补充分 析和论证。 1.0.7必要时可采用隔震、消能减震和风振控制设计,以提高 建筑的抗震安全性和使用舒适性。

    1.0.8本规程中未列入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和房屋 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

    .1.2建筑结构高度buildingheight

    自室外地面至建筑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凸出屋面的电 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

    2. 1. 4 剪力墙结构

    由无梁楼板与柱组成的板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 平作用的结构。

    2.1.7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转换层及以下为框架及框支框架,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 结构。

    由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本结构的筒体分剪力墙围成的薄壁混凝土筒和由密柱框架或壁 架围成的框筒,以及由外围斜交钢管混凝土柱形成的钢管混 土斜交网格筒结构。

    由核心筒与外围的稀柱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由核心筒与外围重力柱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重力柱指与楼 盖梁铰接,主要承担竖向荷载的柱。

    由核心筒与外围框筒、斜交网格筒等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13转换结构构件transferme

    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形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 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 专换板等。

    2.1.14转换层transfer story

    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包括水平结构构件及其以下竖向 构构件。

    2.1. 15 加强层

    设置连接内筒与外围柱的水平伸臂(梁或桁架)结构以人 或)沿该楼层外框设置带状桁架的楼层

    除裙楼以外,两个或两个以上塔楼之间带有连接体(包括连 )的结构

    地面以上未通过结构缝分开的裙楼上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楼的结构

    以结构抗震性能目标为基准的结构抗震设计。

    2.1.19结构抗震性能目标structural seismicperformanceobje

    2.1.19结构抗震性能目标structuralseismicperformanceobjec

    保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通过计算保证 沟的抗震承载力以及不经计算采取的抗震构造措施以保证结构 延性。

    在建筑中设置隔震装置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包括上部结 隔震层、下部结构和基础。

    2.1.23消能减震结构

    2.2.1材料力学性能和抗力

    C20 表示立方体强度标准值为20N/mm的混凝土强度 等级; E。 混凝土弹性模量; E 钢筋弹性模量; fckfe 分别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ik、f 分别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yk 普通钢筋强度标准值; fy、J, 分别为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yy 梁、柱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hw 分别为剪力墙水平、竖向分布钢筋的抗拉强度设 计值; Kh 隔震层水平等效刚度; K. 结构第i层的侧向刚度;

    Rk 按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构件承载力; R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Ha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 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asvas 分别为纵向受拉、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

    3.1.1高层建筑结构应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合适的刚度和延性, 避免因局部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载力。 3.1.2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 可继续使用: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经修复后可继续使 用;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有部分构件屈服、破坏,但不 应倒塌。

    3.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可采用框架、剪力墙

    1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平、立面宜简单、规则、对称,不 宜采用特别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建筑结构存在表3.1.4所列举的 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类型时,属于不规则结构体系。 2结构的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 免出现明显的薄弱部位及薄弱层。 3高层建筑宜有多道防线,对薄弱部位及薄弱层应采取有 效的加强措施

    表3.1.4建筑结构不规则类型

    续表 3. 1. 4

    3.1.5当结构高度、平面及竖向不规则性和结构复杂性等多项 控制指标超过现行标准及有关规定时,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及 结构体系的具体情况,提出合适的抗震性能自标及具体的加强措 施,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及论证(必要时进行局部或整体结构模 型试验),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3.1.6填充墙及隔墙宜采用轻质材料,并与主体结构有可靠连接

    3.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性能结构材料,注重结构 的耐久性。

    3.2.2结构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主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抗震设计时不宜低 于C30。 2抗震构造等级一级或特一级的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应低于C30。 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4转换梁、柱等转换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 于C35。 5除转换层楼盖外,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的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宜高于C40。 6竖向构件当采用C70及以上的高强混凝土时,应有改善 其延性的有效措施:柱宜提高配筋率、配箍率或采用钢管混凝土 柱、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剪力墙宜设端柱,提高 端柱或边缘构件以及分布筋的配筋率、加强对竖向受力钢筋的约 束,必要时可采用型钢、钢板或钢管混凝土剪力墙。 3.2.3钢筋宜优先采用HRB400级及HRB500级钢筋。 3.2.4结构用钢材宜采用Q355、Q345GJ、Q390、Q420、Q460 等级的钢材。当构件、截面的尺寸为刚度或稳定性控制时,可采 用Q235等级的钢材。 3.2.5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及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按一、二、三级 抗震构造等级设计的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 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 于1.30。 3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3.2.6按塑性设计以及预计罕遇地震作用下进入弹塑性的结构 用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天 于0.85。 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断后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4转换梁、柱等转换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 于C35。 5除转换层楼盖外,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的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宜高于C40。 6竖向构件当采用C70及以上的高强混凝土时,应有改善 其延性的有效措施:柱宜提高配筋率、配箍率或采用钢管混凝王 柱、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剪力墙宜设端柱,提高 端柱或边缘构件以及分布筋的配筋率、加强对竖向受力钢筋的约 束,必要时可采用型钢、钢板或钢管混凝土剪力墙

    3.2.4结构用钢材宜采用Q355、Q345GJ、Q390、Q420、 等级的钢材。当构件、截面的尺寸为刚度或稳定性控制时 用Q235等级的钢材。

    2.6按塑性设计以及预计罕遇地震作用下进入弹塑性的结

    1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 于0.85。 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断后伸长率不应小于 3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3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3.3.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分为A级和

    3.3.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分为A级和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

    注:1表中框架不含异形柱框架结构。

    注:1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地面以上结构带托墙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 2甲类建筑,6度、7度时宜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本表的要 求,8度、9度时应专门研究。 3当房屋高度超过表中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的加 强措施。

    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3.3.2的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

    3.4.1高层建筑结构平面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宜均匀。不应采用 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3.4.2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宜选用风作用效应较小的平面形状

    3.4.3高层建筑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3.4.3高层建筑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表3.4.3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

    3.4.8高层建筑宜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避免结构不规则

    3.4.9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

    防震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值的50%,且二者均不宜小于150mm。 2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取较大值;防 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可按较低的房屋高度 确定。 3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可能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 缝的宽度。 4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 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必要时可设置防 撞墙。 5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若无可靠措施,不宜采 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3.4.10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 小宽度的要求。 3.4.11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3.4.11的 规定,

    表3.4.11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3.4.12可采用下列构造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对结

    3.4.12可采用下列构造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对结

    构的影响: 1提高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 较大的部位的配筋率。

    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地下室底板的施工后浇带间距不宜大于80m,地下室侧 壁的施工后浇带间距不宜大于40m,带宽800mm~1000mm,钢 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滞后45d以上浇筑,低温 入模。 4控制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砂率及水灰比,在混凝土中加 入适宜的外加剂:采用浸水养护或其他有效的养护措施。 5提高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3.5.1建筑体型沿竖向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 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 3.5.2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层楼层侧向刚度 的80%。 注:楼层侧向刚度可取楼层剪力与层间位移角之比

    3.5.3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

    剪承载力的75%,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 注:1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 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剪力墙、斜撑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2加强层、带斜腹杆架的楼层及转换层不在此限

    3.5.4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3.5.5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H与房

    度H之比大于0.2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B,不宜小于 下部楼层水平尺寸B的0.75倍(图3.5.5a、图3.5.5b);当上 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上部楼层出挑后的水平尺寸 B,不宜大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B的1.1倍(图3.5.5c、图 3.5.5d)。

    3.5.6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

    不宜采用同一楼层刚度和承载力变化同时不满足本规程

    图3.5.5结构坚向收进和外挑示

    5.2条和3.5.3条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 8凸出屋面的建筑或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的空旷房间, 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

    3.6.1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或装配整 体式楼盖结构。一般楼盖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顶层的板厚 不应小于120mm。地下室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板厚不宜小于 50mm。Ⅱ类竖向构件不连续的梁式转换层板厚不宜小于 180mm;箱式或桁架转换层顶板及底板的板厚不宜小于150mm; 工米坚向构件不冻

    3.6.2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宜小

    顶层、转换层的楼板宜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 小于0.25%。

    3.6.4转换层楼盖不宜开大洞口。转换梁不宜做成反梁

    轨道交通标准规范范本3.7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1高层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 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正常使用要求。 2结构的水平位移应按本规程第4章规定的风荷载、地震

    3.7.2结构的水平位移应按本规程第4章规定的风荷载、地震

    3.7.2结构的水平位移应按本规程第4章规定的风荷载、地震

    3.7.2结构的水平位移应按本规程第4章规定的风荷载、地盒

    水库标准规范范本作用和第5章规定的弹性方法让

    ....
  • 相关专题: 混凝土  
专题: 探伤标准 |水利常用表格 |固定资产标准 |认证标准 |玻璃钢管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