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25-3124-2016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pdf

  • DB62/T25-3124-2016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1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62/T25-3124-2016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评分项实际得分值 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 式中:ZQ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总得分: 每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 每类指标评分项的得分

    式中:艺Q一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总得分: () 一每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 每类指标评分项的得分。

    3.2.7绿色办公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3个 等级的绿色办公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 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低于40分。当绿色办公建筑总得分分别 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办公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星 级、三星级

    上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4.5;且建筑物附属的广场不超过2hm, 得4分; 324m以下多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2.0;24m~60m高层建筑 容积率不低于3.0;60m~10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4.0;100m以 上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5.0;且建筑物附属的广场不超过2hm 得5分。

    ZJM0标准规范范本4.2.2建筑场地宜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评价满分为5

    / 表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分规则表

    与设施的共享,设置对外共享的公共开放空间。评价总分为5分,

    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建筑中的休息交往空间、会议设施、健身设施等共享.得1.5 分; 2对外共享的室外或半室外公共开放空间,有得1.5分,无则 不得分;

    4.2.5充分利用尚可使用或改造可利用的日建筑,并纳

    4.2.6环境噪声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的有关规定。符合标准得5分,否则不得分。人 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 分别评分并累计: 1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的面 积达到10%得1分;达到20%,得2.5分; 2超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 于0.4,得2.5分。 4.2.8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 风,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 1)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 数小于2,得2分; 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 差不大于5Pa,得1分。 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计:

    1)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得1分: 2)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 得1分。 4.2.9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 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得3分; 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 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得3分。

    4.2.10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为10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出人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 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3分; 2场地出人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 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3分; 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4.2.11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评价分值为5分。 4.2.12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 别评分并累计: 1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 施,得2分; 2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 得4分: 1)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 集约用地; 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 效率;

    3)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4.2.13结合现状地形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 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 价分值为5分。 4.2.14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 10hm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评价总分为10分,并按下列 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 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得3分; 2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人地面生态设施 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得3分;在此基础上,若雨水收 集、控制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得4分:一 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或吸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 得3分。 4.2.15场地内的自然河流水体及湿地宜合理保护。评价满分 为6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相对应的分数。 1对水体进行局部保护,保护面积与水体总面积之比≥ 50%,得2分; 2一对大部分水体进行保护,保护面积与水体总面积之比≥ 70%,得4分; 3对全部水体进行保护,保护面积达到水体总面积的 100%,得6分。 4.2.16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 量控制,评价总分值为6分。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 得3分;达到70%,得6分。

    4.2.13结合现状地形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 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 价分值为5分。

    4.2.14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

    1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 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得3分: 2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人地面生态设施 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得3分;在此基础上,若雨水收 集、控制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得4分;一 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或吸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 得3分。

    4.2.17建筑场地的绿地率宜高于规划设计要求,并合

    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方式。有得3分,否则不得分 4.2.18绿化设计中宜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 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且种植区域有足够的覆土深度 和良好的排水性。评价总分为3分

    5.1.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现行公 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5.1.2不应采用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 空气加湿热源。 5.1.3各房间或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有关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5.1.4冷热源、输配电系统和照明、电梯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 分项计量。

    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宜优于现行国家或地方节能标准 定。评价满分为6分.按表5.2.1的规则评分

    表5.2.1围护结构节能率ENV

    5.2.2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评价满分值为4分,并按如下规则进行评分: 1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 启面积比例达到5%,得2分: X 2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 30%得4分; 3设玻璃幕墙和外窗的建筑,对其玻璃幕墙和外窗分别按本 条第1款和第2款进行评价,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

    5.2.2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

    5.2.3围护结构屋面或外墙部分宜达到节能设计标准且采用因

    采用因地制宜的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得4分;在此基础上采用 燃烧性能A级保温隔热材料的外墙外保温系统,且其设计使用年 限达到50年,得5分。 或采用耐火极限优良的保温与结构一体化装配式围护结构体 系,直接得5分。

    采用因地制宜的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得4分:在此基础上采用 燃烧性能A级保温隔热材料的外墙外保温系统,且其设计使用年 限达到50年,得5分。 或采用耐火极限优良的保温与结构一体化装配式围护结构体 系,直接得5分。 5.2.4外窗或透明幕墙宜采用外遮阳设计。本部分主要针对夏 热冬冷、寒冷地区,严寒地区本条不参评,评价分值为3分。 5.2.5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 性、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规定的6级要 求。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 15225规定的3级要求评价分值为4分

    5.2.4外窗或透明幕墙宜采用外遮阳设计。本部分主要针又

    自然通风与天然采光利用

    5.2.6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 季利于自然通风。建筑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 期向。评价满分为3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相对应的分数 1建筑主朝向避免东西向,得2分; 2条状建筑,且主朝向选择本地区最佳或适宜朝向,得3分

    5.2.7建筑宜采用合理的开窗设计及其他措施,强化自

    5.2.7建筑宜采用合理的开窗设计及其他措施,强化自然通风, 降低采暖空调负荷。评价总分为5分,并按表5.2.7的规则评分:

    表5.2.7评价内容及得分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5.2.9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宜合理选择系统形式,提高设 备及系统效率,优化控制策略,降低系统能耗。评价满分为5分, 按表5.2.9的规则评分:

    表5.2.9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节能率

    5.2.11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GB50189等的有关规定,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 输冷(热)比较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规范》GB50736规定值低20%,评价分值为4分。 5.2.12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风与 空调系统能耗,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 计: 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对系统进行分区控 制,得2分: 2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施根据负 荷变化调节制冷(热)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得 2分; 3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 施,得2分。 5.2.13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评价 分值为3分。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GB50189等的有关规定,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 输冷(热)比较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规范》GB 50736规定值低20%,评价分值为4分

    5.2.12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

    5.2.14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评价分值为3 分。对无独立新风系统的建筑,新风与排风的温差不超过15℃或 其他不宜设置排风能量回收系统的建筑,本条不参评。 5.2.15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 施。评价分值为3分。

    5.2.14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评价

    5.2.16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中规定的目标值,评价总分值为4分。主要功能房间满 足要求,得2分;所有区域均满足要求,得2分。 5.2.17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 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评价总分为2 分。采取分区得1分;采取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得1分。

    5.2.18电梯系统宜合理选用高效节能电梯和合理的控制方法, 以降低建筑电梯运行能耗。评价满分为5分,符合下列情形之 者得相对应的分数: 1针对采用电梯的建筑: 对电梯设备采用了合理的控制方法,得3分; 2)采用高效节能电梯,得5分 2 针对未采用电梯的建筑,此项不参评。 5.2.19给排水输配系统宜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并合理设计给排 水系统,降低给排水系统输配能耗。评价分值为4分。 5.2.20输配电和变配电系统宜合理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和合理的 控制方法,降低建筑输配电和变配电系统损耗。评价满分为3分 评分规则如下: 合理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和合理的控制方法,降低建筑输配电

    和变配电系统损耗,优得3分,良得2分,一般得1分 5.2.21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评价分值为3分。 5.2.22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评价分值为3分。 5.2.23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评价分值为3分。

    5.2.24可再生能源宜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 评价满分为5分,按表5.2.24的规则评分:A

    5.2.24可再生能源宜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 评价满分为5分,按表5.2.24的规则评分:人

    表5.2.24可再生能源与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VI用能设备计量、监测与控制

    5.2.25集中空调(采暖)系统,设置监测与控制系统,其内容符合 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相关规定。评价分 值为5分。

    6.2.4节约地下水资源。评价分值为3分。 6.2.5给水系统不宜出现超压出流现象。评价满分为10分,符合 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相对应的分数。 1系统分区合理,每区供水压力要求:0.35MPa

    6.2.8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评价满分值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

    6.2.8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评价满分值为15分,并按

    评分: 根据其按下列公式计算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或者其非传统 水源利用措施,按表6.2.8的规则评分

    Ru= W. W.=W.+W.+W

    式中:R.一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W一一非传统水源设计使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使用量 (运行阶段),m/a; WR 再生水设计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运 行阶段),m"/a; W. 雨水设计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运行 阶段),m/a; W。一一其他非传统水源设计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 用量(运行阶段),m/a; 一设计用水总量(设计阶段)或实际用水总量(运行 阶段),m"/a。 注:式中设计使用量为年用水量,由平均日用水量和用水时间 计算得出。实际使用量应通过统计全年水表计量的情况计算得出 式中用水量计算不包含冷却水补水量和室外景观水体补水量

    表6.2.8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评分规贝

    ●”为有市政再生水供应时的要求:“○”为无市政再生水供应时的要求。

    6.2.9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评分满分值为10分

    9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评分满分值为10分,根据冷

    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按表6.2.9的规 则评分。

    表6.2.9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评分规则

    10%≤R.<30% 30%≤R.<50% 6 R.≥ 50% 10 6.2.10 雨水回用率不宜低于40%。评价满分为5分.评分规则如 下: 1当项目所在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mm时,此项不参评; 2当雨水回用率(R)在40%≤R<60%范围时,得3分;当雨 水回用率(R,)在60%≤R,范围时,得5分。人X

    下: 1当项目所在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mm时,此项不参评; 2当雨水回用率(R)在40%≤R<60%范围时,得3分;当雨 水回用率(R)在60%≤R范围时得5分。

    7.1控制项 7.1.1禁用国家和甘肃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7.1.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 级的热轧带肋钢筋。 7.1.3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7.2.评分项 材料资源利用 7.2.1建筑构、配件宜工厂化生 评价满分为5分,工业化率达 到30%得3分;达到50%,得5分。 7.2.2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评价满分值为5分,并 按下列规则评分: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 10%,得3分;达到15%,得5分。 7.2.3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评价满分值为5分, 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占建材总量的比例达到 30%,得3分;达到50%,得5分。 7.2.4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评价满分值为10分,并按下 列规则评分: 1混凝土结构:根据400MPa级及以上受力钢筋的用量比 例.按表7.2.4的规则评分,最高得10分。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混凝

    土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 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达到50%.得10分:

    7.2.4400MPa级及以上受力钢筋评分

    2钢结构:0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达 到50%,得8分;达到70%,得10分; 3混合结构:对其混凝土结构部分和钢结构部分,分别按本 条第1款和第2款进行评价,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 7.2.5基于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水平,建筑合理使用新型绿色材 料及产品的,用量占到同类产品用量的一半以上,且经国家和省 市建设主管部门推荐使用或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评价分值为5 分。 726施工班 建箔材料质是市上建铭材料

    7.2.6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应占建筑材料

    7.2.7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评价分值为8分。 7.2.8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评价满分为8分。建筑砂浆采用

    7.2.7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评价分值为8分。

    预拌砂浆的比例达到50%,得3分;达到100%,得5分

    预拌砂浆的比例达到50%,得3分;达到100%,得5分。 7.2.9对旧建筑拆除、场地清理和建筑施工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宜 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评价满分为5分,按表7.2.9的规则评分。

    表7.2.9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评分规则

    7.2.10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满分为9分。根据国家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性评分,建筑形 体不规则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原则,得6分;建筑形体规则,得9 分。 7.2.11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 材效果,评价总分为10分。对地基基础进行优化设计,得4分,对 结构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得4分,对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得2 分 7.2.12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评价满分为10分。公 共部位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得6分;所有部位均土建与装修 一 体化设计,得10分。 7.2.13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且 隔断(墙)使用功能达标,评价满分为5分,根据可重复使用隔断 (墙)比例按表7.2.13的规则评分

    表7.2.13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评分规则

    7.2.14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宜控制主要结构材料的用量,评价 满分为5分,按表7.2.14的规则评分

    表7.2.14主要结构材料用量评分规贝

    7.2.16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评价满分为2分。在建筑 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行维护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应用,得1 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应用,得2分。

    8.1.1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 标准》GB50034的规定。 8.1.2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 范》GB50118室内允许噪声级的要求。 8.1.3隔墙、楼板、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要求。 8.1.4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 8.1.5室内空气中的氮、甲醛苯 总挥发性有机物、氢等污染物 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规 定。 8.1.6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 8.1.7新风采气口位置应合理设计,保证新风质量及避免二次污 染的发生。 8.1.8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

    8.2.1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能通过外窗看到

    室外自然景观,无明显视线干扰。评价分值为5分。 8.2.2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 计标准》GB50033的要求。按主要功能房间满足要求的面积比例 评价,评价满分为8分,按表8.2.2的规则评分

    表8.2.2主要功能房间采光评分规则

    8.2.4'设计中宜充分考虑照明可控性及灯具防眩光措施。依据 建筑空间内是否有照明可控性措施及灯具防眩光措施,总分为4 分。按表8.2.4 的规则评分,

    .2.4照明可控性及灯具防眩光措施评

    8.2.5除开放式办公室之外,室内其他主要功能空间的噪声级宜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室内允许 噪声级的高限要求。评价分值为8分。 8.2.6采取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评价总分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 分别评分并累计: 1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得3分; 2采用同层排水或其他降低排水噪声的有效措施,使用率不 小于50%,得3分。 8.2.7办公建筑中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会议室和其他有 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进行专项声学设计,满足相应功能要求,则得 5分。

    8.2.8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评价满分为

    8.2.10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风效 果,评价满分为13分。根据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 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按表8.2.10的规则 评分。

    表8.2.10办公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自然通风评分规则

    8.2.11在建筑中宜采取禁烟措施,或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室内用 户以及送回风系统直接暴露在吸烟环境中。依据采取的控制措 施,按表8.2.11的规则评分,满分为2分。

    /表8.2.12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评分规则

    8.2.13报告厅、会议室、公共区域等人员变化大的区域宜有针对空气品质的实时监测或人工监测措施。评价满分为6分,按表8.2.13的规则评分。表8.2.13室内空气品质监测评分规则室内空气品质监测无监测措施有人工监控系统M有中央监控系统3有中央监控系统并能与进排风设备联动68.2.14地下停车场宜有针对一氧化碳浓度监控措施。评价满分为2分.按表8.2.14的规则评分。表8.2.14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评分规则地下停车场一氧化碳浓度监测面积一得分小天50%区域或没有050%以上区域1100%区28.2.15气流组织合理。评价总分7分,按表8.2.15的规则评分。表8.2.15气流组织评分规则气流组织得分重要功能区域供暖、通风与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足热5环境设计参数要求避免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2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其他要求8.2.16公共场所宜设有专门的休憩空间和绿化空间。评价总分31

    3分,按表8.2.16的规则评分

    勘探标准表8.2.16公共空间评分规则

    评分项 环境保护 9.2.1 施工过程中采取洒水覆盖、遮挡等降尘措施,评价分值为 6分 9.2.2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并在施工场界设置噪 声监测点,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标准》GB 12523的规定,评价分值为6分, 9.2.3制定并实施施工废弃物排放及减量化、资源化计划,评价 总分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制定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得3分: 2 可回收施工废弃物的回收率不小于80%,得3分: 3根据每10000m建筑面积的施工固体废弃物堆放量,按表

    9.2.3的规则评分,满分4分

    标准血压9.2.3施工固体废弃物堆放量评分规则

    1制定并实施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得1分; 2 监测并记录施工区、生活区的能耗,得3分;; 3监测并记录主要建筑材料、设备从供货商提供的货源地到 施工现场运输的能耗,得3分; 4监测并记录建筑施工废弃物从施工现场到废弃物处理/回 收中心运输的能耗,得1分。 9.2.5制定并实施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监测并记录施工水耗 评价总分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人制定并实施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得2分: 2 蓝测并记录施工区、生活区的水耗数据,得4分: 3 监测并记录基坑降水的抽取量、排放量和利用量数据,得2 分。 9.2.6施工组织设计中宜制定节材和材料选用方案,并在施工过

    9.2.6施工组织设计中宜制定节材和材料选用方案,并

    ....
  • 相关专题: 办公建筑  
专题: 工字钢标准 |家具标准 |粉煤灰标准 |电缆标准 |镀锌电焊网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