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3023-2018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规程.pdf

  • DB62/T 3023-2018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1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62/T 3023-2018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混凝土拌合物满足施工操作要求及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应具 备的特性,主要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简称混凝土工作 性。

    自落度筒提起至混凝土拌合物停止流动后,测量落 面最大直径和与最大直径呈垂直方向的直径的平均值

    2.1.13抗渗性能 permeability resistar

    混凝土抵抗压力水渗 2.1.14 离析 segregation 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 造成不均匀和失去连续性

    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前的均匀性受到损害民政标准,使各组分分离而 造成不均匀和失去连续性的现象。

    模的混凝土在凝固前,水泥浆和骨料沉降而水上升集于表 面的现象。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 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 向,在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 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

    3.1.2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逐级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并作为技术档案资料存档。 3.1.3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运输、输 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浇筑。 3.1.4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工艺,应根据构件的基本性能选定。施 工过程中应根据各部位的构件受力状态、构件的形状和截面尺寸 确定浇筑工艺及操作方法。 3.1.5混凝土浇筑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板的强度及刚度必须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标高、位置 与构件的截面尺寸、预留起拱量应符合要求: 2模板的支撑体系,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要 求,支撑形式应符合方案和规范要求: 3构件的配筋、预理件及预留孔洞等的位置、标高、几何尺 寸、加固钢筋数量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有变形、位移时,应及时 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达到要求后,方可开始浇筑:

    4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应符合施工和验收规范要求,其册落 度测定值必须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5混凝土浇筑前,应对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洒水湿 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酒水降温;酒水 后不得留有积水; 6混凝土浇筑前,应加强气象预报收集工作; 7混凝土浇筑前,应准备充足机械、机具并检查和试运转; 8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开盘鉴定。 3.1.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 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 3.1.7大批量、连续生产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混凝土生产单位 应提供基本性能试验报告。 3.2混凝土原材料 3.2.1原材料进场后,应按种类、批次分开储存与堆放,应标识明 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散装水泥、矿物掺合料等粉体材料.应罐装分开存储:袋装 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应按品种、批次分开码垛堆放,并应 采取防雨、防潮措施,高温季节应有防晒措施: ×2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入杂物,并应保持洁 争和颗粒级配均匀。骨料堆放场地的地面应做硬化处理,并应采 取排水、防尘和防雨等措施: 3液体外加剂应放置于阴凉干燥处,应防止日晒、污染、浸 水,使用前应搅拌均匀;有离析、变色现象时,应经检验合格后再使 用。 3.2.2水泥、外加剂进场检验,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其检验批 数量可扩大一倍: 1获得认证的产品;

    4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应符合施工和验收规范要求,其落 度测定值必须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5混凝土浇筑前,应对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洒水湿 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酒水降温;酒水 后不得留有积水; 6混凝土浇筑前,应加强气象预报收集工作; 7混凝土浇筑前,应准备充足机械、机具并检查和试运转; 8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开盘鉴定。 3.1.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 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 3.1.7大批量、连续生产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混凝土生产单位 应提供基本性能试验报告。

    3.2.1原材料进场后,应按种类、批次分开储存与堆放,应标识明 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散装水泥、矿物掺合料等粉体材料,应罐装分开存储;袋装 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应按品种、批次分开码垛堆放,并应 采取防雨、防潮措施,高温季节应有防晒措施; ×2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入杂物,并应保持洁 争和颗粒级配均匀。骨料堆放场地的地面应做硬化处理,并应采 取排水、防尘和防雨等措施; 3液体外加剂应放置于阴凉干燥处,应防止日晒、污染、浸 水,使用前应搅拌均匀;有离析、变色现象时,应经检验合格后再使 用。 3.2.2水泥、外加剂进场检验,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其检验批 数量可扩大一倍:

    2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产品,连续三次进场# 均一次检验合格

    3.2.3水泥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混凝土宜选用通用硅酸盐水泥;有特殊要求时,也可 选用其他品种水泥: 2有抗渗、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 硅酸盐水泥; 3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宜使 用低碱水泥; 4处于腐蚀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宜使用抗硫酸盐水泥。 3.2.4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 程所处的环境确定

    1普通混凝土宜选用通用硅酸盐水泥;有特殊要求时,也 选用其他品种水泥: 2有抗渗、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 桂酸盐水泥; 3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宜使 用低碱水泥; 4处于腐蚀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宜使用抗硫酸盐水泥。 3.2.4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 程所处的环境确定。 3.2.5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代号、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编 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 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相关规定。检查数量及检查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3.2.6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按其抗硫酸盐性能分为中抗硫酸盐 桂酸盐水泥(代号P·MSR)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代号P·HSR) 两类,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门 748等相关规定。 3.2.7粗骨料宜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坚硬的洁净碎石或卵石,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

    3.2.5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代号、强度等级、包装

    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 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相关规定。检查数量及检查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3.2.6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按其抗硫酸盐性能分为中抗硫酸

    硅酸盐水泥(代号P·MSR)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代号P·HSR) 两类,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T 748等相关规定。 3.2.7粗骨料宜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坚硬的洁净碎石或卵石,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 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2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 且不应超过40mm; 3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粒级,也可用单粒级组合成满足要求的

    连续粒级。 3.2.8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粗骨料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 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等相关规定。检查 数量及检查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4。 3.2.9细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砂或 机制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细骨料宜选用Ⅱ区中砂; 2当选用I区粗砂时,应提高砂率,并应保持足够的胶凝材 料用量,同时应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 3当采用Ⅲ区细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3.2.10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细骨料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 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等相关规定。检 查数量及检查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GB50204 3.2.11高强混凝土所用骨料,除符合上述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 规定: 1粗骨料压碎指标的控制值应经试验确定; 2■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 于8%,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 3细骨料细度模数宜控制为2.6~3.0,含泥量不应大于 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2.12矿物掺合料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 环境条件确定,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2.13混凝土用矿物掺合料进场时,应对其品种、技术指标、出 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矿物掺合料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检验, 香数量及检香查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矿物掺

    3.2.11高强混凝土所用骨料,除符合上述规定外,尚应

    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等规定。 3.2.14外加剂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外加剂的主要作 用、混凝土原材料性能以及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等因素通过试验确 定。 X 3.2.15混凝土外加剂进场时,应对其品种、性能、出厂日期等进 行检查,并应对外加剂的相关性能指标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 技术规范》GB50119等的规定。检查数量及检查方法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3.2.16外加剂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性能 和外加剂匀质性两方面。 3.2.17混凝土搅拌及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 水标准》JGJ63的规定。采用饮用水时,可不检验;采用中水、搅 拌站清洗水、施工现场循环水等其他水源时,应对其成分进行检 验。检查数量及检查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3.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 化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对有较高抗裂要求的混凝土,可使粗 骨料的紧密堆积密度达到最大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抗裂优化设 计。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 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示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和《普通混凝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的规定。

    3.3.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

    3.3.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

    设计所采用的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 0.2%。 3.3.3混凝土最大水胶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的规定。 3.3.4除配制C15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外,混凝土的最小胶

    设计所采用的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 0.2%。

    3.3.3混凝土最大水胶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的规定。 3.3.4除配制C15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外,混凝土的最小胶 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3.4的规定。

    表3.3.4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3.3.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士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且最大 掺合料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 的规定。 3.3.6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预拌混凝土》GB/T14902和现 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322的有 关规定

    3.3.7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以

    境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 经试验确定,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3.3.7的规定,最大不宜 超过7.0%

    表3.3.7混凝士最小含气量

    3.3.8对采用碱活性骨料或设计要求预防碱骨料反应的混凝土 工程,宜掺用适量粉煤灰或其他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 不应大于3.0kg/m:对于矿物掺合料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可取实 测值的1/6,粒化高炉矿渣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2,其他要求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 等的规定。

    当混凝土性能指标有变化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时;; 2 当原材料品质发生显著改变时; 3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三个月以上时。

    3.3.1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可按下式确定: 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混凝土的施工配制 强度可按下式确定:

    fom. .=fom.. + 1.6450

    式中:fou.。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N/mm); f.u,k一一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 α一一单位工程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 2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f..,≥1.15f..

    3.3.11单位工程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单位工程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位工程具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混凝土强度资 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0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第i组试件强度(MPa); mfeu 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 试件组数。 2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计算值不小于3.0MPa时,应按上式计算,当小于3.0MPa时,应取 3.0MPa。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C60的混凝土,当混凝土 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4.0MPa时,应按上式计算结果取值,当 小于4.0MPa时,应取4.0MPa;T 3当单位工程不具有近期的同一品种混凝土强度资料时, 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c可按表3.3.11取用,

    表3.3.11值(MPa

    3.3.1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经试验确定,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应符合表3.3.12的计算过程。

    3.3.1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相关规定。

    3.3.14抗渗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 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3.3.15抗冻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T104的规定 3.3.16高强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 程》JGJ/T281的规定。 3.3.17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I55、现行工程建设标准《高 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的规定。 3.3.18泵送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 3.3.19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 示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IGI55、现行国家标准《大体和 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规定。 3.3.20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 术规程》JGJ/T283的规定

    3.4混凝土搅拌、运输

    3.4.1混凝土搅拌应执行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并符合下列规定:

    3.4.1混凝土搅拌应执行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并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搅拌应执行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并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湿度随时间变化,生产混凝土的各

    种原材料应按重量计量,保证配合比的重要性,使混凝土质量达到 设计要求; 2原材料计量宜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计量设备应能连续计 量不同混凝土配合比的各种原材料,并应具有逐盘记录和储存计 量结果(数据)的功能,其精度应符合《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 土搅拌站(楼)》GB/T10171的规定。计量设备应具有法定计量部 门签发的有效鉴定证书,并定期校检。混凝土生产单位每月至少 自检一次;每一工作班开始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准; 3混凝土搅拌时,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的动态信息及时调 整配合比。

    3.4.2混凝土搅拌应符合以下规

    4冬期施工搅拌混凝土时,应先投入骨料和热水进行搅拌, 然后再投入胶凝材料等共同搅拌;原材料加热宜优先采用加热水 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温度,也可同时采用加热骨料的方法提高拌合

    5没有条件使用商品混凝土时采用现场搅拌。 .3混凝土运输过程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规定: 混凝土运输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应符合图3.4.3的要求;

    图3.4.3混凝土运输质量控制程序

    2混凝土在运输全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匀质性,确保达 到混凝土浇筑时规定的落度; 3运输中装料的容器严禁有漏浆及使混凝土失水的现象; 4浇筑前混凝土产生离析及泌水时,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均

    大到符合规定的珊落度后,方可浇年

    1.4混凝土运输技术要点应符合

    1接料前,应用水湿润,排净运输容器内的积水:作业过程 中应及时清除内壁附着结硬的混凝土残渣;装料时应避免过满溢 出; 2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搅拌运输车罐体正常转 速,不得停转; 3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后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 宜超过表3.4.4的规定;

    表3.4.4混凝土拌合料从搅拌机卸出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min)

    注:对掺早强型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 设计及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允许时间。

    设计及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充许时间。 ×4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当混凝土落度损失较大 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 同成分的减水剂,减水剂加入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应做出记 录。加入减水剂后,搅拌运输罐体应快速旋转搅拌均匀,混凝土 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筑: 5混凝土运至指定卸料地点时应进行落度或维勃稠度取 样检测。其检测的落度值或维勃稠度值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 的要求; 6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且不应高于35℃;

    7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体宜快速旋转搅拌20s以上后再卸 料。

    B.5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验

    3.5.1预拌混凝土质量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出厂检 验的取样和试验工作应由供方承担;交货检验的取样和试验工作 应由需方承担,当需方不具备检验资质时,供需双方可协商确定 并委托有检验资质的单位承担。 3.5.2预拌混凝土质量验收应以交货检验结果作为依据。 3.5.3普通混凝土应检验强度、拌合物班落度和设计要求的耐久 性能;掺有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还应检验拌合物含气量

    3.5.2预拌混凝土质量验收应以交货检验结果作为依据。

    3.5.4混凝土取样与检验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出厂检验应在搅拌地点取样:混凝土交货检验应 在交货地点取样,交货检验试样应随机从同一车卸料量的1/4至3/ 4之间抽取; 2混凝土交货检验取样及落度试验应在混凝土运到交货 地点时开始算起20min内完成,试件制作应在混凝土运到交货地 点时开始算起40min内完成; 3混凝±强度出厂检验的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每100 盘相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1次,每一个工作班相同配合 比混凝土达不到100盘时应按照100盘计,每次取样应至少进行 组试验; 4混凝土强度交货检验的取样频率应符合本规程第5.3.5条 规定; 5混凝土在交货地点每车都应做落度检验; 6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至少 取样检验1次。 7对首次使用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应和配合比设计一致 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 3) 混凝土强度评定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4混凝土耐久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4.1.1混凝土浇筑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宜 次连续浇筑;当不能一次连续浇筑时,可留设施工缝或后浇带分 块浇筑。

    4.1.4混凝土浇筑的布料点宜接近浇筑位置,应采取减少混凝土

    下料冲击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先浇筑竖向结构构件,后浇筑水平结构构件; 2浇筑区域结构平面有高差时,宜先浇筑低区部分再浇筑 高区部分。 ? 4.1.5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应符合表4.1.5的规 定;当不能满足表4.1.5的要求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

    表4.1.5柱、墙模板内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限值(m)

    4.1.6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 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

    4.1.7混凝土结构各部位浇筑工艺详见本规程附录A。

    4.2'泵送混凝土浇筑

    4.2.1泵送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及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 规程》JGJ/T10的有关规定, 4.2.2泵送混凝土施工时应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工作性,混凝土应 连续浇筑使其成为连续的整体。 4.2.3泵送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当需要在现场搅拌混凝 土时,宜采用具有自动计量装置的集中搅拌方式,不得采用人工 搅拌的混凝土。

    4.2.4不同入泵珊落度或落扩展度的混凝土,其泵送高度宜符 合表4.2.4的规定

    合表4.2.4的规定

    表4.2.4混凝士入泵珊落度与泵送高度关系表

    4.2.5泵送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宜为:作业准备一→混凝土制备一 混凝十运输一→混凝十泵送设备安装一→混凝十预泵送一→混凝十泵 送一混凝土浇筑、振捣一混凝土泵和输送管道清洗一养护。 4.2.6泵送前应用水、水泥浆、水泥砂浆进行预泵送,水、水泥浆 和水泥砂浆的用量风麦426

    4.2.6泵送前应用水、水泥浆、水泥砂浆进行预泵送,水、水泥浆

    尼浆和水泥砂浆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

    4.2.7开始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送应处于低速、匀速并随时 可反泵的状态,并时刻观察泵的输送压力,当确认各方面均正常 后,才能提高到正常运转速度。 4.2.8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如经常发生泵送困难或输送堵塞 时,施工管理人员应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易性、匀质性以及配 管方案、操作方法等。

    4.2.7开始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送应处于低速、匀速并随时 可反泵的状态,并时刻观察泵的输送压力,当确认各方面均正常 后,才能提高到正常运转速度

    4.2.9混凝土泵送即将结束时,应正确计算尚需要的汇

    量输送管的混凝土数量可按表4.2.9

    表4.2.9混凝土泵送结束输送管内混凝土数量

    4.2.10泵送混凝土浇筑区域划分以及浇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根据结构平立面形状及尺寸、混凝土供应混凝土浇筑 设备、场地内外条件等划分每台泵浇筑区域及浇筑顺序; 2采用硬管输送混凝土时,宜由远到近浇筑;多根输送管同 时浇筑时,其浇筑速度宜保持一致; 3宜采用先浇筑竖向结构后浇筑水平结构构件的顺序进行 浇筑; 4浇筑区域结构平面有高差时,宜先浇筑低区部分再浇筑 高区部分。 4.2.11当混凝土入模时,输送管或布料杆的软管出口应向下,并 尽量接近浇筑面,必要时可以借用溜槽、串筒或挡板,以免混凝土 4.2.12为了便于集中浇筑,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质 量,浇筑中要配备足够的振捣机具和操作人员。 4.2.1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输送管道应及时用压力水清洗,清洗 时应设置排水设施,不得将清洗水排到混凝土或模板里。 4.2.14混凝土泵送浇筑应保持连续;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应采 取间歇泵送方式,放慢泵送速度。 4.2.15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多余或废弃的混凝土不得用于未浇 筑的结构部位。 4.2.16混凝土布料机、泵送设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 送施工技术规程》IGJI/T10的规定

    4.2.10泵送混凝土浇筑区域划分以及浇筑顺序应符合下

    4.2.10泵送混凝王浇筑区域划分以及浇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根据结构平立面形状及尺寸、混凝土供应、混凝土浇筑 设备、场地内外条件等划分每台泵浇筑区域及浇筑顺序; 2采用硬管输送混凝土时,宜由远到近浇筑;多根输送管同 时浇筑时,其浇筑速度宜保持一致; 3宜采用先浇筑竖向结构后浇筑水平结构构件的顺序进行 浇筑; 4浇筑区域结构平面有高差时,宜先浇筑低区部分再浇筑 高区部分。

    4.2.11当混凝土入模时,输送管或布料杆的软管出口应

    4.2.12为了便于集中浇筑,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质

    量,浇筑中要配备足够的振捣机具和操作人员 4.2.1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输送管道应及时用压力水清洗,清洗 时应设置排水设施,不得将清洗水排到混凝土或模板里。 4.2.14混凝土泵送浇筑应保持连续;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应采 取间歇泵送方式,放慢泵送速度。 4.2.15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多余或废弃的混凝土不得用于未浇 筑的结构部位。 4.2.16混凝土布料机、泵送设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 送施工技术规程》IGI/T10的规定

    4.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4.3.1大体积混凝土应确保浇筑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浇筑时应严 格控制好初凝时间,合理分段、分层浇捣,混凝土浇筑应沿高度均 匀上升,连续浇筑。

    格控制好初凝时间,合理分段、分层浇捣,混凝土浇筑应沿高度均 习上升,连续浇筑。 4.3.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发生。考虑混 凝土内温度上升的影响,混凝土浇筑体在人模温度的基础上温升 值不宜超过50℃。可采取下列技术措施: 1控制水泥品种及技术性能,混凝王配制应选用水化热较低 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粉煤灰水泥等;掺人缓凝剂 或缓凝型减水剂;砂石级配合理,减少水泥用量; 2水胶比不宜大于0.50,砂率宜为35%~42%; 3有特殊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必要时采用人工导 热法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差,防止产生内部裂缝

    凝土内温度上升的影响车库设计规范和图纸,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的基础上温升

    1控制水泥品种及技术性能,混凝主配制应选用水化热较低 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粉煤灰水泥等;掺人缓凝剂 或缓凝型减水剂;砂石级配合理,减少水泥用量; 2水胶比不宜大于0.50,砂率宜为35%~42%; 3有特殊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必要时采用人工导 热法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差,防止产生内部裂缝

    4.3.4大体积混凝土工艺流程宜为:施工准备一→混凝王配合比优 化一→混凝土制备一混凝土运输一→测温元件或测温孔布置→混凝土 浇筑一混凝土表面处理一混凝土养护、测温

    4.3.5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多台输送泵接输送泵管浇筑时,输送泵管布料点间距不 宜大于10m,并宜由远而近浇筑: 2用汽车布料杆输送浇筑时,应根据布料杆工作半径确定布 料点数量,各布料点浇筑速度应保持均衡:

    3)斜面分层法。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 振捣作业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水利水电标准规范范本,逐层上移。如图4.3.5

    6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 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抹面次数宜适当增加: 7混凝土拌合物自由下落的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溜 槽或振动管下落工艺。 4.3.6大体积混凝土测位和测点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 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GB/T51028第5.2节的规定。大体 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案例详见本规程附录B。 4.3.7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记录、测温曲线、测温仪器、测试方法 温度控制及保温、保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 控技术规范》GB/T51028的规定。 4.3.8'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保温保湿或蓄水养护,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相关规定

    4.4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
  • 相关专题:
专题: 施工安全资料 |认证标准 |瓦楞纸箱标准 |纸箱标准 |锅炉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