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618-20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GB 50618-20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2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 50618-20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为建设工程结构性能可靠性鉴定(包括安全性鉴定和正常使 用性鉴定)提供技术评估依据进行测试的活动

    为建设工程结构性能可靠性鉴定(包括安全性鉴定和正常使 用性鉴定)提供技术评估依据进行测试的活动。 2.0.9工程检测管理信息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 em of testing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工程质量 验测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的管理系统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工租 检测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的管理系统,

    3.0.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 3.0.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应取得建 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证书。

    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3.0.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应取得建

    3.0.3检测机构必须在技术能力和资质规定范围内开展检测

    3.0.4检测机构应对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

    3.0.5对实行见证取样和见证检测的项目,不符合见证要求的 检测机构不得进行检测。 3.0.6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增强纠错能力和持 续改进能力。 3.0.7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检测设备及技术人员配备)应符 合本规范附录A中各相应专业检测项自的配备要求。 3.0.8检测机构应采用工程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检测管理 效果和检测工作水平。 3.0.9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档案及日常检测资料管理制度。 3.0.10检测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留置已检试件。有关标准留置 时间无明确要求的,留置时间不应少于72h。 3.0.1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 检测。 3.0.12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检测标准的要 求编制检测计划,并应做好检测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和送检等 工作。

    3.0.13检测试件的提供方应对试件取样的规范性、

    4.1.1检测机构应配备能满足所开展检测项目要求的检测人员。

    4.1.2检测机构检测项目的检测技术人员配备应符合本规范附

    录A的规定,并宜按附录B的要求设立相应的技术岗位。 4.1.3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项目负责人 应具有工程类专业中级及其以上技术职称,掌握相关领域知识 具有规定的工作经历和检测工作经验。检测报告批准人、检测报 告审核人应经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授权,掌握相关领域知识,并 具有规定的工作经历和检测工作经验。 4.1.4检测机构室内检测项目持有岗位证书的操作人员不得少 于2人;现场检测项目持有岗位证书的操作人员不得少于3人。 4.1.5检测操作人员应经技术培训、通过建设主管部门或委托 有关机构的考核,方可从事检测工作。 4.1.6检测人员应及时更新知识,按规定参加本岗位的继续教 育。继续教育的学时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4.1.7检测人员岗位能力应按规定定期进行确认

    的规定,并宜分为A、B、C三类,分类管理。具体分类宜符合 本规范附录C的要求。

    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本单位的标准物质(如果有时):

    2精密度高或用途重要的检测设备: 3使用频繁,稳定性差,使用环境恶劣的检测设备。 4.2.4B类检测设备的范围宜符合本规范附录C第C.0.2条的 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测量准确度有一定的要求,但寿命较长、可靠性较好 的检测设备; 2使用不频繁,稳定性比较好,使用环境较好的检测设备 4.2.5C类检测设备的范围宜符合本规范附录C第C.0.3条的 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只用作一般指标,不影响试验检测结果的检测设备; 2准确度等级较低的工作测量器具。 4.2.6A类、B类检测设备在启用前应进行首次校准或检测。 4.2.7检测设备的校准或检测应送至具有校准或检测资格的实 验室进行校准或检测。 4.2.8A类检测设备的校准或检测周期应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 规范的要求,检测设备出厂技术说明书等,并结合检测机构实际 情况确定。 4.2.9B类检测设备的校准或检测周期应根据检测设备使用频 次、环境条件、所需的测量准确度,以及由于检测设备发生故障 所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4.2.10检测机构应制定A类和B类检测设备的周期校准或检 测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4.2.11C类检测设备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校准或检测,经技术负 责人确认,可使用至报废。 4.2.12检测设备的校准或检测结果应由检测项目负责人进行 管理。 4.2.13检测机构自行研制的检测设备应经过检测验收,并委托 校准单位进行相关参数的校准,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4.2.14检测机构的所有设备均应标有统一的标识,在用的检测 设备均应标有校准或检测有效期的状态标识。

    2精密度高或用途重要的检测设备; 3 使用频繁,稳定性差,使用环境恶劣的检测设备。

    4.2.8A类检测设备的校准或检测周期应根据相关技

    见范的要求,检测设备出厂技术说明书等,并结合检测机构 青况确定。

    4.2.9B类检测设备的校准或检测周期应根据检测设

    、环境条件、所需的测量准确度,以及由于检测设备发生 斤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2.12检测设备的校准或检测结果应由检测项目负责人 管理。

    4.2.13检测机构自行研制的检测设备应经过检测验收,并委托 校准单位进行相关参数的校准,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设备均应标有校准或检测有效期的状态标识。

    4.2.18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日常检查 并作好相应记录。

    可能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改装、移动、修复和维修后; 2 停用超过校准或检测有效期后再次投入使用: 检测设备出现不正常工作情况: 4 使用频繁或经常携带运输到现场的,以及在恶劣环境下 使用的检测设备。 4.2.20 当检测设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继续使用: 当设备指示装置损坏、刻度不清或其他影响测量精度时 仪器设备的性能不稳定,漂移率偏大时: 3 当检测设备出现显示缺损或按键不灵敏等故障时; 4其他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

    1检测机构应具备所开展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场所。房屋建 积和工作场地均应满足检测工作需要,并应满足检测设备不 检测流程合理的要求,

    4.3.2检测场所的环境条件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并应满足检测工作及保证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要求。对有环境要 求的场所应配备相应的监控设备,记录环境条件。 4.3.3检测场所应合理存放有关材料、物质,确保化学危险品 有毒物品、易燃易爆等物品安全存放;对检测工作过程中产生的

    4.3.2检测场所的环境条件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并应满足检测工作及保证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要求。对有王 求的场所应配备相应的监控设备,记录环境条件。

    4.3.3检测场所应合理存放有关材料、物质,确保化

    有毒物品、易燃易爆等物品安全存放;对检测工作过程中产生的 废弃物、影响环境条件及有毒物质等的处置,应符合环境保护和

    人身健康、安全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并应有相应的应急处理 措施。

    4.3.5检测工作场所应有安全作业措施和安全预案,确

    4.4.1检测机构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建 立检测技术管理体系,并按管理体系运行。 4.4.2检测机构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发现技术管理中的不足 并进行改正。

    4.4.1检测机构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管理制度和技术

    4.4.3检测机构的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对工程检

    4.4.3检测机构的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对工程检测活动各 阶段中产生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储存、维护和使用 4.4.4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宜覆盖全部检测项目的检测业务流程 并宜在网络环境下运行。

    4.4.5检测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数:

    统,应确保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可靠;并应设置必要的数据接 口,确保系统与检测设备或检测设备与有关信息网络系统的互联 互通。

    的评审鉴定,满足检测功能要求,具备相应的功能模块,并应定 期进行论证。

    ,4.7检测机构应设专人负责信息化管理工作,管理信息

    软件功能应满足相关检测项目所涉及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技术 规范更新时,系统应及时升级更新

    4.4.8 检测机构直按规定定期尚建设主部!报音你下主要技 术工作:

    5.1.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应以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或工程实际需 要进行委托,并应选择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 5.1.2检测机构应与委托方签订检测书面合同,检测合同应注 明检测项自及相关要求。需要见证的检测项目应确定见证人员。 检测合同主要内容宜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

    技术负责人批准;对鉴定检测、危房检测,以及重大、重要检测 项目和为有争议事项提供检测数据的检测方案应取得委托方的 同意。

    5.2.1建筑材料的检测取样应由施工单位、见证单位和供应单 位根据采购合同或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共同对样品的取样、制样 过程、样品的留置、养护情况等进行确认,并应做好试件标识。

    5.2.2建筑材料本身带有标识的,抽取的试件应选择

    .2.3检测试件应有清晰的、不易脱落的唯一性标识。标 包括制作日期、工程部位、设计要求和组号等信息。

    5.2.4施工过程有关建筑材料、工程实体检测的抽样方法、检 测程序及要求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5.2.5既有房屋、市政基础设施现场工程实体检测的抽样方法、 检测程序及要求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2.6现场工程实体检测的构件、部位、检测点确定后,应绘 制测点图,并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

    5.2.7实行见证取样的检测项目,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确定的 见证人员每个工程项目不得少于2人,并应按规定通知检测 机构

    式,有条件的可使用条形码技术等。

    5.2.11检测机构自行取样的检测项目应作好取样记录

    确保样品的正确存放、养护

    需要现场养护的试件,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 取样、制样人员,及取样、制样设备及养护设施。

    5.2.13需要现场养护的试件,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

    5.3.1检测机构的收样及检测试件管理人员不得同时从事检测 工作,并不得将试件的信息泄露给检测人员。 5.3.2检测人员应校对试件编号和任务流转单的一致性,保证

    5.3.1检测机构的收样及检测试件管理人员不得同时从事检测

    5.3.3检测人员在检测前应对检测设备进行核查,确认其运作

    5.3.3检测人员在检测前应对检测设备进行核查,

    5.3.5对首次使用的检测设备或新开展的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标 准变更的情况,检测机构应对人员技能、检测设备、环境条件等 进行确认。

    5.3.5对首次使用的检测设备或新开展的检测项自以及检测标

    5.3.9检测大负应熟态检测并常情况处理预柔。

    1有多种检测方法标准可用时,应在合同中明确选用的检 测方法标准; 2对于一些没有明确的检测方法标准或有地区特点的检测 项目,其检测方法标准应由委托双方协商确定。 5.3.11检测委托方应配合检测机构做好检测准备,并提供必要 的条件。按时提供检测试件,提供合理的检测时间,现场工程实 本检测还应提供相应的配合等,

    4.1检测应严格按照经确认的检测方法标准和现场工程

    5.4.2检测操作应由不少于2名持证检测人员进行。

    试验室检测原始记录内容宜符合本规范附录E第E.0.1

    条的规定; 2现场工程实体检测原始记录内容宜符合本规范 E.0.2条的规定。

    东的观足, 2现场工程实体检测原始记录内容宜符合本规范附录E第 E.0.2条的规定。 5.4.4检测原始记录笔误需要更正时,应由原记录人进行杠改, 并在杠改处由原记录人签名或加盖印章。 5.4.5自动采集的原始数据当因检测设备故障导致原始数据异 常时,应予以记录,并应由检测人员作出书面说明,由检测机构 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进行更改。 5.4.6检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和出具检测报告,并应 故好设备使用记录及环境、检测设备的清洁保养工作。对已检试 件的留置处理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0.10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已检试件留置应与其他试件有明显的隔离和标识; 2 已检试件留置应有唯一性标识,其封存和保管应由专人 负责; 3已检试件留置应有完整的封存试件记录,并分类、分品 种有序摆放,以便于查找。 5.4.7见证人员对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进行见证时,应对检测的 关键环节进行旁站见证,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见证记录内容应包括 下列主要内容: 检测机构名称、检测内容、部位及数量; 检测目期、检测开始、结束时间及检测期间天气情况: 检测人员姓名及证书编号: 4 主要检测设备的种类、数量及编号; 检测中异常情况的描述记录; 现场工程检测的影像资料; 7 见证人员、检测人员签名。 5.4.8王 现场工程实体检测活动应遵守现场的安全制度,必要时 应取相应的安全猎施。

    常时,应予以记录,并应由检测人员作出书面说明,由检测 支术负责人批准,方可进行更改。

    关键环节进行旁站见证,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见证记录内容应包拍 下列主要内容: 检测机构名称、检测内容、部位及数量; 2 检测自期、检测开始、结束时间及检测期间天气情况: 3 检测人员姓名及证书编号: 4 主要检测设备的种类、数量及编号; 5 检测中异常情况的描述记录; 6 现场工程检测的影像资料; 7 见证人员、检测人员签名。 5.4.8 现场工程实体检测活动应遵守现场的安全制度,必要时 应取相应的安全猎施。

    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5.4.9现场工程实体检测时

    5.4.9现场工程实体检测时

    6.5.1检测项目的检测周期应对外公示,检测工作完成后 及时出具检测报告。

    及时出其检测报告。 5.5.2检测报告宜采用统一的格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的 检测项目,应通过系统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内容应符合检测 委托的要求,并宜符合本规范附录E第E.0.3、第E.0.4条的 规定。

    5.5.3检测报告编号应按年度编号,编号应连续,不

    5.5.4检测报告至少应由检测操作人签字、检测报告审核人签

    字、检测报告批准人签发,并加盖检测专用章,多页检测报 应加盖骑缝章。

    5.5.5检测报告应登记后发放。登记应记录报告编号、份数、 领取日期及领取人等。

    5.5.6检测报告结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材料的试验报告结论应按相关材料、质量标准给出明确 的判定; 2当仅有材料试验方法而无质量标准,材料的试验报告结 论应按设计要求或委托方要求给出明确的判定; 3现场工程实体的检测报告结论应根据设计及鉴定委托要 求给出明确的判定 5.5.7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并应对涉及 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的不合格项自按规定报送时间报告工程 项自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

    5.6检测数据的积累利用

    5.6.1检测机构应对日常检测取得的数据进行积累整理

    5.6.1检测机构应对日常检测取得的数据进行积累整理。

    5.6.2检测机构应定期对检测数据统计分析。

    2检测机构应定期对检测数据统计分析。

    2检测机构应定期对检测数据统计分析。 3 检测机构应按规定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提供有关检法

    5.6.3 检测机构应按规定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提供 数据。

    6.0.1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并做好检测档 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分类编自和利用工作。 6.0.2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资料档案室,档案室的条件应能满 足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长期存放。 6.0.3检测资料档案应包含检测委托合同、委托单、检测原始 记录、检测报告和检测台账、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检测设 备档案、检测方案、其他与检测相关的重要文件等。 6.0.4检测机构检测档案管理应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并由专 (兼)职档案员管理。 ill 白派烟德爸柏阳

    6.0.2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资料档案室,档案室的条件应能满 足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长期存放。 6.0.3检测资料档案应包含检测委托合同、委托单、检测原始 记录、检测报告和检测台账、检测结果不合格项自台账、检测设 备档案、检测方案、其他与检测相关的重要文件等。 6.0.4检测机构检测档案管理应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并由专 (兼)职档案员管理。 6.0.5检测资料档案保管期限,检测机构自身的资料保管期限 应分为5年和20年两种。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结构建 筑材料的检测资料汇总表和有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钢结构、 市政基础设施主体结构的检测档案等宜为20年;其他检测资料 档案保管期限宜为5年。 6.0.6检测档案可是纸质文件或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应与相应

    6.0.5检测资料档案保管期限,检测机构自身的资料保管期限 应分为5年和20年两种。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结构建 筑材料的检测资料汇总表和有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钢结构、 市政基础设施主体结构的检测档案等宜为20年;其他检测资料 档案保管期限宜为5年。 6.0.6检测档案可是纸质文件或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应与相应 的纸质文件材料一并归档保存。 6.0.7保管期限到期的检测资料档案销毁应进行登记、造册后

    附录A检测项目、检测设备及

    检测项目、检测设备及技术人员酉

    生:1本表列出的各专业检测项自(参数)是检测机构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检测项 目(参数)。 2为保证检测项目(参数)的结果正确,规定了检测项目应配备的设备、技 术人员。 3拥有建筑材料,施工过程的有关检测项目及其他专项检测中的五项及以上 检测项目(参数)的检测机构,多项目综合检测机构的人员、设备配备可 适当调整。

    注:1本表列出的各专业检测项自(参数)是检测机构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检测项 目(参数)。 2为保证检测项目(参数)的结果正确,规定了检测项目应配备的设备、技 术人员。 3拥有建筑材料,施工过程的有关检测项目及其他专项检测中的五项及以上 检测项目(参数)的检测机构,多项目综合检测机构的人员、设备配备可 适当调整。

    附录B检测机构技术能力、

    B.0.1技术负责人。应具有相应专业的中级、高级技术职称, 车续从事工程检测工作的年限符合相关规定,全面负责检测机构 的技术工作,其岗位职责如下: 1确定技术管理层的人员及其职责,确定各检测项目的负 责人; 2 主持制定并签发检测人员培训计划,并监督培训计划的 实施; 3主持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产品供应方的评价,并签发合 格供应方名单; 4主持收集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组织检测方法的确 认及检测资源的配置; 5主持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6主持检测信息及检测档案管理工作; 7按照技术管理层的分工批准或授权有相应资格的人批准 和审核相应的检测报告: 8主持合同评审,对检测合作单位进行能力确认; 9检查和监督安全作业和环境保护工作: 10批准作业指导书、检测方案等技术文件; 11批准检测设备的分类,批准检测设备的周期校准或周期 验测计划并监督执行; 12批准实验比对计划和参加本地区组织的能力验证,并对 其结果的有效性组织评价。 B.0.2质量负责人。应具有相应专业的中级或高级技术职称, 连续从事工程检测工作的年限符合相关规定,负壳检测机构的质

    量体系管理,其岗位职责下: 1主持管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修订,并组 织实施; 2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全面监督,主持制定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对纠正措施执行情况组织跟踪验证,持续改进管理 体系; 3主持对检测的申诉和投诉的处理,代表检测机构参与检 测争议的处理; 4编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主持内部审核工作的实施 签发内部审核报告; 5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协助最高管理者做好管理评审工作, 组织起草管理评审报告: 6负责检测人员培训计划的落实工作; 7主持检测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组织编写并签发事故 调查报告。 B.0.3检测项自负责人。应具有相应专业的中级技术职称,从 事工程检测工作的年限符合相关规定,负责本检测项目的日常技 术、质量管理工作,其岗位职责如下: 1编制本项目作业指导书、检测方案等技术文件; 2负责本项目检测工作的具体实施,组织、指导、检查和 监督本项目检测人员的工作; 3负责做好本项目环境设施、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4负责本项目检测设备的校准或检测工作,负责确定本项 自检测设备的计量特性、分类、校准或检测周期,并对校准结果 进行适用性判定; 5组织编写本项目的检测报告,并对检测报告进行审核; 6负责本项目检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及整理。 B.0.4设备管理员。应具有检测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工程检 测工作的基本知识,从事工程检测工作的年限符合相关规定,负 责检测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其职责如下:

    1协助检测项目负责人确定检测设备计量特性,规格型号, 参与检测设备的采购安装: 2协助检测项目负责人对检测设备进行分类; 3建立和维护检测设备管理台账和档案; .4对检测设备进行标识,对标识进行维护更新; 5协助检测项目负责人确定检测设备的校准或检测周期, 编制检测设备的周期校准或检测计划; 6提出校准或检测单位,执行周期校准或检测计划: 7对设备的状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督促检测人员 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8指导、检查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 B.0.5检测信息管理员。具有一一级及以上计算机证书,负责本 机构信息化工作、局域网及信息上传工作,其职责如下: 1建立和维护计算机本系统、局域网,作好网络设备、计 算机系统软、硬件的维护管理: 2负责本系统、局域网与本地区信息管理系统控制中心连 接的管理工作,确保网络正常连接,准确、及时地上传检测 信息; 3作好检测数据的积累整理; 4作好检测信息统计及上报工作, B.0.6档案管理员。应具有相应的文秘基本知识,负责档案管 理的具体工作,其职责如下: 1指导、督促有关部门或人员作好检测资料的填写、收集 整理、保管,保质保量按期移交档案资料; 2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编目、归档、借阅 等工作; 3负责有效文件的发放和登记,并及时回收失效文件; 4负责档案的保管工作,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5负责电子文件档案的内容应与纸质文件一致,一起归档; 6参与对已超过保管期限档案的鉴定,提出档案存毁建议

    0.7检测操作人员岗位。应经过相应各种检测项目的技术培 经考核合格,取得岗位证书,其职责如下: 1 掌握所用仪器设备性能、维护知识和正确保管便用; 2 掌握所在检测项目的检测规程和操作程序: 3 按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坚持检测程序; 4 作好检测原始记录; 对检测结果在检测报告上签字确认; 6 负责所用仪器、设备的目常保管及维护清洁工作; 7 负责所用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台账; 8 负责检测项目工作区的环境卫生工作等

    表C.0.1A类检测设备主要设备表

    *压力试验机、*拉力试验机、*抗折试验机、*万能材料试 检机、*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台称、案称、混凝土含气量测定 义、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仪、磁码、游标卡尺、恒温恒湿箱 室)、干湿温度计、冷冻箱、试验筛(金属丝)、*全站仪、*测 巨仪、*经纬仪、*水准仪、天平、热变形仪、*测厚仪、千分 表、百分表、*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 普仪、酸度计(室内环境检测用)、低本底多道能谱仪、氨气测 定仪、*各类冲击试验机、兆欧表、*塑料管材耐压测试仪、* 击级校准器、火焰光度计、*耐压测试仪、声级计、光谱分析仪、 引伸仪、力传感器、工作测力环、碳硫分析仪、*螺栓轴向力测 武仪、扭矩校准仪、*X射线探伤仪、射线黑白密度计、基桩动 则仪、基桩静载仪、*回弹仪、预应力张拉设备、钢筋保护层厚 度测定仪、拉拔仪、贯人式砂浆强度检测仪、沥青针入度仪、沥 青延度仪、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仪、粘结强度检测仪、贝克曼 梁路面弯沉仪、平整度仪、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沥青软化点测 式仪、弹性模量测试仪、保护热平板导热仪、*单平板高温导热 义、*双平板导热仪、抗拉拨/抗剪试验装置、轴力试验装置、各 类硬度计、测斜仪、频率计、应变计

    C.0.2B类检测设备主要设备宜符合表C.0.2日

    上海标准规范范本0.2B类检测设备主要设备宜符合表C.0.2的规定:

    表C.0.2B类检测设备主要设备表

    注:带“*”的设备为应编制使用操作规程和做好使用记录的设备

    C.0.3C类检测设备主要设备宜符合表 C.0.3

    C类检测设备主要设备宜符合表C.0.3的规定:

    C.0.3C类检测设备主要设备表

    暖通空调设计、计算D.0.1检测合同可包括检测合同、检测委托单、检测 委托文件。

    由双方共同认可的检测机构复检。复检结论与原检测结论相同, 由甲方支付复检费用;反之,则由乙方承担复检费用。若对复检 结论仍有异议的,可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专家论证解决。 违约责任。 12 其他约定事项。 13 争议的解决方式。 14 合同生效、双方签约及双方基本信息。 15 其他事项。

    .0.1 试验室检测原始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试样名称、试样编号、委托合同编号; 2 检测日期、检测开始及结束的时间; 3 使用的主要检测设备名称和编号: 4 试样状态描述; 5 检测的依据; 6 检测环境记录数据(如有要求): 7 检测数据或观察结果; 8 计算公式、图表、计算结果(如有要求): 9 检测方法要求记录的其他内容; 10 检测人、复核人签名。 E.0.2 现场工程实体检测原始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委托单位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地点; 2 检测工程概况,检测鉴定种类及检测要求; 3 委托合同编号: 4 检测地点、检测部位: 5 检测日期、检测开始及结束的时间; 6 使用的主要检测设备名称和编号: 7 检测的依据; 8 检测对象的状态描述; 9 检测环境数据(如有要求): 10 检测数据或观察结果; 11 计算公式、图表、计算结果(如有要求); 12 检测中异常情况的描述记录:

    ....
  • 检测试验 建筑标准 质量标准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建筑  
专题: 电力弱电管理、论文 |灌溉水质标准 |测绘标准 |有色金属标准 |edi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