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197-2021 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 DB37/T 5197-2021  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2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37/T 5197-2021  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

    3.0.1新建、改建、扩建和进行节能改造的各种甲类公共建筑 应设置节能监测系统,对建筑所消耗的主要能源进行动态监测、 统计分析和能耗监管。节能监测系统应与建筑电气和建筑设备系 统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统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热(供冷)、建筑燃气和燃油、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以及建筑用 选项园林标准规范范本,且应按照建筑总用电量以及照明和插座空调、动力、特 殊用电四个分项进行数据采集和绕计

    3.0.4节能监测系统程设计、设备选型和建设应用应遵循标

    1用于节能监测系统的各类能耗计量表具,凡列入《中华 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且监管方式为“型 式批准”(P)或“型式批准+强制检定”(P+V)的计量器具 应具有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CPA),其准确度等级应符合国 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2组成节能监测系统的各类硬件设备应满足国家或行业标 准的要求,提高系统的通用性和兼容性,方便系统维护和设备 更新。

    3系统集成企业自行研发生产的建筑能耗数据采集器等非 标准化产品应具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或有效期 内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应用认定证书”。 4建筑节能监测应用软件应具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软件 功能测试报告或有效期内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应用认定证书”。 3.0.5对建筑进行节能监测不应影响和改变建筑用能系统与设 备的既有功能,不应降低用能系统与设备的技术指标。 3.0.6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监测系统应以各用能系统实况、变 行建设,并宜利用公共建筑既有的监测系统或设备。

    3系统集成企业自行研发生产的建筑能耗数据采集器等非 标准化产品应具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或有效期 内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应用认定证书”。 4建筑节能监测应用软件应具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软件 功能测试报告或有效期内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应用认定证书”。 3.0.5对建筑进行节能监测不应影响和改变建筑用能系统与设 备的既有功能,不应降低用能系统与设备的技术指标。 3.0.6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监测系统应以各用能系统实况、变 行建设,并宜利用公共建筑既有的监测系统或设备。 3.0.7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应具有远程通信和数据传输能力,应 按统一技术要求向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上传能耗监测统计分析 数据。 3.0.8建筑节能监测系统传的能耗篮测统计分析数据应包括 24h逐时用电总量数据及四个用电分项逐时统计分析数据;在对 Y 对上传数据进行调整 3.0.9建筑群(园区) 节能监测系统应向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 门报送建筑群(园区)能耗监测统计分析数据和各单栋建筑能 耗监测统计分析数据

    3.0.8建筑节能监测系统传的能耗篮测统计分析数据应包括

    3. 0.8建筑节能监测系

    24h逐时用电总量数据及四个用电分项逐时统计分析数据;在对 建筑供水,集中供热供冷)及其他能耗进行实时监测时,应 对上传数据进行调整 征木应低于国家和本标准的规定。 3.0.9建筑群(园区) 节能监测系统应向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 报送建筑群(园区)能耗监测统计分析数据和各单栋建筑能 耗临测统计分析数据

    门报送建筑群(园区)能耗监测统计分析数据和各单栋建筑能 耗监测统计分析数据。

    门报送建筑群(园区) 耗监测统计分析数据。

    4.1.1节能监测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 计标准(共二册)》(GB5134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绿色建筑评 价标准》(GB/T50378)、《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JGJ/T285)、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印发通知建科【2008】114号: 《国家机关办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 的规定。节能监测应覆美建筑使用的主要能源,反映建筑实际用 能特点与规律,满足建筑节能管理应用需求。 4.1.2节能监测系统按所监测的能源种类和监测深度分为专项 在三种类型中均为必选项。 1专项监测型:按总用电、照明和插座用电、空调用电 动力用电、特殊用电对建筑用电能耗进行计量监测,系统应能客 观、准确反映建筑用电规律和各分项能耗实际构成。 2综合监测型:对建筑物常用的多种能源消耗(电力、集 中供热、集中供冷、供水等)进行计量监测,监测能耗类型不少 于两项,用电能耗监测是必选项。其他需要监测的能耗类型根据 建筑用能实际和节能管理需求确定。除建筑用电能耗实行分项计 量监测外,其他类型能源消耗按建筑消耗总量进行计量监测,系

    统应能客观、准确反映建筑用电规律、分项能耗数据以及其他各 类能源消耗总量实况。 3增强监测型:对专项监测型和综合监测型的监测深度与 监测范围进行延伸和扩展,分为专项增强型和综合增强型两种。 (1)专项增强型是在专项监测型的基础上,对用电能耗的 监测扩展延伸到建筑各楼层用电、各重点管理区域用电、各重点 用能部门用电,细化监测到建筑用电分项的一、二级子项。系统 应能客观准确反映建筑不同级别供电管理区域的用电规律和分项 能耗数据,扩展延伸和细化监测程度按节能管理应用需求确定。 (2)综合增强型是在对用电能耗数据实施扩展延伸计量监 除总量计量监测外,按重点用能区域、重点用能部门实行分级延 伸计量监测,系统应能准确反映建筑不同级别能源管理区域的用 化计量监测程度按建筑节能管理需求确定。 4.1.3节能监测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分类、用途、用能特点和 节能需求确定节能蓝测深度√选择系统类型和功能, 1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20000m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绿 选用综合监测型系统,对建筑用电能耗进行分项计量监测,对集 中供热(供冷)等主要能源消耗和供水消耗进行总量分类计量 监测,对锅炉房、换热机房和制冷机房进行能耗分类分项计量监 测。建筑业主和用户有明确节能监管需求且综合监测型不能满足 应用要求的,应选用综合增强型系统。具有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 系统的建筑,宜对相应系统进行计量监测。 2近零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被动式建筑以及实行节能 管理、能耗限额、内部核算的公共建筑应按综合增强型系统设计。

    3用电能耗密度高、电能消耗强度大的专用建筑以及需要 对用电能耗进行专项节能管理的建筑可选用专项监测型或专项增 强型系统设计。

    4.1.4节能监测系统设计应根据监测点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状 态确定系统拓扑结构、数据采集器数量及规格,提出主机与软件 配置要求,

    4.1.5节能监测系统设计险

    计要求外,还应包含以下内容: 深度、系统构成等内容做出描述,其中,对建筑信息的描述应符 合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 2按照能源分类、监测分级用电分项的原则设置能耗监 测点并编制监测点位统计表。篮测点的设置应遵守建筑节能监测 完整监测,对列入监测范围的甚他种类能源进行总量监测,或根 据建筑特点和应用需求进行分级监测 3以建筑供配电系统图和其他用能管网系统图为依据绘制 节能监测系统图。系统图应描述系统组成结构,系统垂直和水平 路由及敷设要求, 标注监测点的位置、数量和类别,标注监测主 机、数据采集器安装位置及安装要求,注明传输系统线缆规格和 敷设方式,计算监测系统可挂载能耗计量表具的最大数量和实际 挂载数量。 4以电气平面图和设备平面图为基础绘制节能监测平面布 置图。平面布置图应标注系统设备和能耗计量表具在建筑物各处 安装位置、供电方式、水平布线路由、垂直布线位置以及设备安 装要求等。 5建筑群(园区)平面图。由多栋建筑组成的建筑群或建

    筑园区应绘制园区平面图,标注建筑群或园区布线路由,室外监 测点位置,线缆规格型号及敷设要求。 6对系统设备功能和性能指标提出应用要求,明确功能定 位、应用规模、设备配置,编制主要设备材料表。 4.1.6节能监测系统工程实施前,应结合现场实际,在前期施 工图设计的基础上完成深化设计。 1对建筑基本信息、监测覆盖范围、监测深度、监测点设 置、系统构成、传输方式等前期设计内容进行核对与确认,确有 应用需求变化和设计深度不满足施工要求的←应结合工程实际和 应用需求作出补充调整和细化设计,形成深化设计文件。 建筑用电能耗采集点统计表、节能监测系统图节能监测平面布 置图、节能监测总平面图进衍深化设计和详细说明: 能源种类、监测深度监测覆盖范圃、系统拓扑结构、设备组成 的基础上所做的深花、更改丶新增的设计内容及设计深度。 (2)建筑用电能耗躲集点统计表应对配电柜(箱)名称及 编号、出线回路及电表编号,对供电用途、配电柜(箱)位置、 本级连接的上(下)级配电柜或设备名称等内容进行说明。 (3)建筑用电能耗以外其他类型能源采集点统计表应对能 源种类、计量级别、能源用途,采集点位置、本级连接的上 (下)级管网或设备名称等内容进行说明。 (4)节能监测系统图应结合已选型确定的各类设备及计量表 具对监测点位、设备安装位置和数量、配置参数进行详细标注, 量化确定系统的垂直路由和水平路由,详细标注设备数量和类型 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线缆类型规格等:确定各类计量表实际使

    用的通信接口与协议,提出系统详细技术指标,明确和细化数据 采集与传输基本要求,准确计算系统挂载计量表具的数量。 (5)节能监测系统图应按监测能源类型绘制。 (6)节能监测平面布置图应结合现场实际,标注系统设备 和计量表具安装位置,绘制设备安装详图及接线图、水平布线和 垂直布线路由图,说明系统供电方式、线缆规格型号、布线敷设 方式、网络联接要求等。 (7)节能监测总平面图应详细标注和说明建筑群(园区) 3应对建筑节能监测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数据处理和统 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和本标准的规定,符合住房城乡建 4应对建筑节能监测系统的通信链路和数据传输作出详细 没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本标准的规定。 5细化完善设备林料表。 6编制施工要求和安全管理措施,说明需其他专业协作完 成的内容等。

    4.2.1建筑节能监测系统主要由能耗计量表具、能耗数据采集 器、本地系统主机、建筑节能监测应用软件以及必要的网络连接 和通信设备组成,能够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和实时处 理,通过不间断连续运行对建筑用能进行24h实时监测和在线 管理。

    4.2.2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应能实现本地化独立完成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数据存储、数据查询和信息发布。系统应 具有远程联网和数据通信功能,能将本地节能监测统计分析数据 或基础监测数据上传报送到上级节能监测数据中心。

    具有远程联网和数据通信功能,能将本地节能监测统计分析数据 或基础监测数据上传报送到上级节能监测数据中心。 4.2.3数据采集器可安装在配电室、设备室、电气和设备管道 井内,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与能耗计量表具联网,按标准通 信协议实现数据通信和能耗数据采集,并将采集数据传输到本地 系统主机

    井内,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与能耗计量表具联网,按标准通 信协议实现数据通信和能耗数据采集,并将采集数据传输到本地 系统主机。

    4.2.4本地系统主机宜选用工控机或专用服务器,宜放置在

    电室、建筑设备控制室、消防或安防控制室等处。本地系统主机 通过有线或无 线通信方式与数据采集器连接,实时接收数据采集器传送的数 据,对数据进行分类、分项,分级处理 展示统计分析结果,调 度系统运行。

    4.3.1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 则》(GB17167)的规定设置公共建筑能耗计量表具,满足建筑节 能监测和用能单位对能源消耗分类、分级、分项考核管理的要求。

    4.3.1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

    4.3.2建筑用电监测点位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压供电时,应在高压侧设置电能计量装置,同时在低 玉侧设置低压总电能计量装置,出线柜回路可直接设置照明与插 座、空调、动力和特殊用电分项电能计量表具。 2宜按照附录C的原则设置用电能耗一级子项和二级子项

    计量表具 3实行独立核算或内部定额管理的用电区域应根据实际需 求设置计量表具。 4当供电回路存在多个用电分项而又无法直接分项计量监 测时,应依据能耗拆分原则,运用硬件和软件技术手段进行用电 能耗分项拆分,间接获取用电分项能耗数据。 5监测点位的设置以及对重点用能区域和重点用能设备的监测 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和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共二册)》(GB51348)的相关规定。

    4.3.3建筑供水监测点位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计量监测点应设在建筑供水管网人口处,监测建筑 用水总量。 2二级计量监测点宜设在供水管网客楼层人口处或根据建 理并满足水平衡分标的要求。) 4.3.4集中供热供诊》监测点位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市政供热量实行计量监测时,应在建筑的热源入口处 设置热计量表,对建筑供热总量进行计量监测。 2采用区域性热源和冷源的系统,应在建筑的热源和冷源入 口处设置热量和冷量计量表具,对建筑供热、供冷总量进行计量。 3计量表设置和监测点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4.5“监测、控制与计量,”的相 关规定

    4.3.5可再生能源系统监测

    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的相关规定设置, 宜按照工程实际和应用需求对以下参数进行采集:

    1 太阳能热水系统宜监测累计产热量、辅助热源耗电量等 参数。 太阳能光伏系统宜监测累计发电量等参数。 3 地源热泵系统宜监测系统耗电量、累计供热(冷)量等 参数。 4 风力发电系统宜监测累计发电量等参数。 4.3.6 燃气消耗量 现行标准规范和管

    证其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 不应低于30% 。

    不应低于30%。 4.4.2电能计量表具的选型与配置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共二册)》(GB 51348)25.4.7 的有关规定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共二册)》(GB 51348)25.4.7的有关规定

    4.4.3水计量表具的选型应符合以下规定

    水计量表具的选型应符合以下规

    3热(冷)量表工作温度及压力应满足供热采暖空调水系 统温度及压力条件。 4热(冷)量表应具有监测和计量供水温度、回水温度 温差、瞬时流量、当前热功率、累计热量、累计流量及工作时间 等参数的功能。 5热(冷)量表应具有断电数据保护和自诊断功能,当电 源停止供电时,热量表应能保存所有数据,恢复供电后,能够恢 复正常计量功能。 人 6热(冷)量表应抗电磁干扰,当受到磁体干扰时,不影 响其计量特性。

    4.4.5燃气表的选型应符合以下规定:+

    燃气表的作 丁标准《膜式燃气衣》 (GB/T6968)、《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CJ/T188)或 《基于Modbus 协议的工业动化网终规范》(GB/T19582)的规定。 2燃气表应根据使用燃气类别、安装条件、工作压力和用 4.4.6节能监测系统的同类能耗计量表具在同一单体建筑或建 筑群内宜采用相同通信接口的计量表具;户外设备与接线应做防 水设计。

    4.5.1能耗数据采集器的作用是将数据采集现场的能耗计量表

    传输,使现场计量表具以及其他串口设备具备TCP/IP网络 功能,连接网络进行数据通信。

    功能,连接网络进行数据通信。 4.5.2节能监测系统中使用的数据采集器可分为专用数据采集 器和通用数据采集器。专用数据采集器是指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 传输技术导则》(建科【2008】114号)和《公共建筑能耗远程 监测技术规程》(JGJ/T285)技术要求定向设计制造的建筑能耗 监测专用数据采集设备。通用数据采集器是指在亡业控制领域通 用的标准化数据采集产品,如串口服务器和数据采集网关等系列 化通用数据采集设备。

    功能,连接网络进行数据通信。

    4.5.2节能监测系统中使用的数据采集器可分为专用

    4.5.3专用数据采集器的功能要求应符合不列规定:

    1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 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建科[2008】114号)和《公共建筑 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GJ/T285)技术规定。 2具备对能耗原始采集数据进行分类、分项、分级编码标 备性能及技朵指标能适应和满足现场工作环境条件要求。 3能够通过远程数据通信上传能耗数据,建筑能耗分类和 建筑能耗数据编码方式应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建 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 (建科【2008】114号】和《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 程》(JGJ/T285)的规定。 4上传数据包应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格式,加密 后远传。 5支持身份验证功能,身份验证采用MD5算法

    6支持有线通信方式或无线通信方式,能与上级节能监测 数据中心建立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 7当设备供电或网络连接中断时,具备本地能耗数据缓存 功能,缓存数据不少于60d,设备供电或网络连接恢复时能自动 灰复数据上传,补发能耗数据,设备具备断点续传功能

    4.5.4通用数据采集器的功能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数据分类和分项编码、远程通信与数据上传、数据本地存储、数 据安全加密、用户身份认证、系统自启动和自恢复以及数据断点 续传功能应通过节能监测应用软件在本地系统主机端实现。 5通用数据采集器应支持现场和远程参数配置、系统调试 运行管理功能,数据采集周期在1min到24h范围可调。设备性 能及技术指标能适应和满足现场工作环境条件要求。

    4.6.1应设置本地系统主机,保障节能监测系统具有完整的数 据采集、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运行管理功能本地系统主机连接数 4.6.2本地系统主机安装在配电室或建筑设备系统控制室内 干扰性强,能满足系统连续无间断运行的应用需求,系统主机配 置规格应根据能耗监测的规模和需求确定。 4.6.3本地系统至机与数据采集器通过以太网方式连接,在数 据采集器数量较多一数据采集点分布较分散的情况下,宜采用网 络设备对数据信息进行接力传输。 4.6.4节能监测系统无本地系统主机、 采用专用数据采集器直

    4.6.1应设置本地系统主机,保障节能监测系统具有完整的数 据采集、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运行管理功能本地系统主机连接数 据查询和远程通信工作,负责系统运行管理

    干扰性强,能满足系统连续无间断行的应用需求,系统主机配

    4.6.4节能监测系统无本地系统主机、采用专用数据采集器

    4.6.4节能监测系统无本地系统主机、采用专用数据采集器直 连远端服务器时,专用数据采集器应对建筑信息和能耗采集数据 分类分项编码标定后进行远程数据传输并实现数据本地暂存。远 端服务器或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心对接收到的数据同步 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信息发布和系统运行管理

    4.7建筑群(园区)节能监测平台

    建筑宜设立建筑群(园区)节能监测平台,对建筑群(园区) 能源消耗实行分散监测、统一管理

    4.7.2各单体建筑宜根据能源监测种类、建筑规模和应用需求

    配置与之相适应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构成可独立运 行的单体建筑子系统。子系统应具备本地数据存储功能,宜具备 统计分析、数据查询和数据展示发布功能

    4.7.3建筑祥(园区 节能监测平合能接收各单体建巩上传的 能耗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数据处理,形成本建筑群(园区) 用电能耗分项统计分析数据和其他能源消耗分类统计分析数据

    发布、上报建筑群(园区)能耗监测统汗分桥汇总数据和各建 筑能耗监测统计分析数据,应能查询到各单体建筑能耗监测原始 基础数据,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

    4.7.5建筑群(园区)

    4.8.1建筑节能监测应用软件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标准《公共建 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GJ/T285)、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 明书》(建办科函【2009】70号)的规定,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1建筑信息管理功能。实现对建筑基本信息、建筑类型 建筑结构形式、建筑外墙材料类型、建筑外墙保温形式、建筑外 窗类型、建筑玻璃类型、建筑窗框材料类型、建筑采暖类型、建 筑空调类型以及建筑附加信息的管理。建筑信息内容参照附录A

    和附录B的规定填报。 2计量表具监测管理功能。能查看各计量表具实时数据和 历史数据,并自动保存到数据库。 3能耗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功能。对以自动方式采集的各分 类、分项能耗,单位面积能耗,单位面积空调能耗,人均水耗,人 均能耗等应具有逐日、逐月、逐年汇总和统计的功能,能以曲线图、 柱状图、饼图等多种数据图形和数字报表形式发布、查询和打印。 4用能状况分析与节能诊断功能。通过时间、区域、分类 及分项能耗等多种维度查询所需数据,进衍同比或环比分析对 比,分析节能潜力。 5用能超限报警功能。能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实时监 测建筑及指定区域用能情况,根据预设的条件对建筑和指定区域 用能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在熊耗超限、发生运行故障等后宜通过 6人工录人及自动统计分功能。对需要人工采集的能耗 7系统管理功能。提供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系统错误 信息、系统操作记录系统词典解释以及系统参数设置等功能。 8数据备份功能。宜根据需求采取相应的数据亢余和备份 措施,对能耗数据进行备份。 9故障报警功能。在线监测能耗计量表具、数据采集器、 服务器等设备运行状态。 4.8.2建筑节能监测系统软件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数据处理和统 计分析,并能生成节能管理应用所需的多种类型数据表和图表。 1应对建筑总用电以及照明和插座、空调、动力、特殊用 电四个分项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逐时统计分析处理,记录建筑用 电基本规律和变化趋势

    计分析,并能生成节能管理应用所需的多种类型数据表和图表 1应对建筑总用电以及照明和插座、空调、动力、特列 电四个分项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逐时统计分析处理,记录建 电基本规律和变化趋势

    2能对建筑用电四个分项下的一级子项、二级子项进行实时 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处理,为建筑节能管理提供详细基础数据。 3能对建筑内各楼层、各重点用电区域、各独立监管区域 等进行用电能耗实时数据采集,逐时统计分析处理,满足建筑用 电限额管理、独立核算的需求。 4对建筑供水、集中供热(供冷)等进行自动监测时,应 按照分类、分级计量原则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逐时或逐日统计分 析建筑供水、热(冷)等消耗总量数据。能对实行定额管理 独立核算的建筑楼层和重点用能区域进行二级或三级能耗实时数 数据应为建筑全天24h逐时总用电量及其四个用电分项逐时统计 分析数据;实行建筑供水、集史供热任供冷)等监测的建筑应 6因使用性质和技杀管理等原因不能实行自动监测的能源 消耗量,应有人下报送功能,期人工填报数据,软件能够对人 工填报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4.8.3建筑能耗分和建筑能耗数据编码应保证数据能进行计 算机及人工识别与处理,并应保证数据得到有效管理,支持高效 率查询服务,实现数据组织、存储及交换的一致性。建筑能耗分 全泉卫航定

    4.8.4分类和分项能耗增量应根据能耗计量表具的原始数据增

    量计算能耗日结数据,包括当天的能耗增量和采集数据的最大 值、最小值与平均值;并应根据能耗日结数据计算逐月、逐年能 耗数据及最大值、最小值与平均值

    4.8.5数据质量控制应包括下列数据自动验证功能:

    的采集数据应判定为无效数据。 2电表有功电能验证,应通过两次连续采集数据计算出该 段时间的耗电量,不应大于本支路耗能设备在该段时间额定耗电 量的2倍。 4.8.6建筑群(园区)节能监测平台使用的应用软件系统应具 有单体建筑和建筑群(园区)双层结构,并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群(园区)内各单体建筑节能监测子系统能独立运 行,具有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功能,能按能耗分类、分级、分项 的原则对能源消耗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能够展示、查询建 筑能耗监测详细信息和统计分析数据。 2各单体建筑应保存原始监测数据和统千分析数据,向建 筑群(园区)报送本建筑用电能耗分项逐时统计分析数据,本 分项能耗统计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和信息存储, 形成建筑群(区备健筑能耗分类、分项统计分析数据集合 4建筑群(园区) )层应能以不同图表、数据表方式展示和 发布各建筑能耗分类、分项统计分析数据和本建筑群(园区) 能源消耗总量分类、分项统计分析数据。可查询各单体建筑能耗 监测原始基础数据

    4.8.7建筑节能监测应用软件系统架构和主要功能除应满足本

    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 术规程》(JGJ/T285)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建办科函 [2009]70 号】的规定。

    4.9.1建筑能耗监测数据由建筑信息和建筑能耗数据组成。

    1建筑信息包括建筑基本信息和建筑附加信息。建筑基本 言息包括建筑类型、建筑结构形式、建筑外墙材料类型、建筑外 墙保温形式、建筑外窗类型、建筑玻璃类型、建筑窗框材料类 型、建筑采暖类型、建筑空调类型。建筑附加信息对建筑空调面 积、采暖面积、运营时间以及不同类型建筑运行分析要素作出要 求和说明。 2建筑能耗数据是指纳人建筑能耗监测的各类建筑用能数 据,包括建筑用电,集中供热(供冷),燃 燃油(柴油、汽 油、煤油等)和煤炭消耗,可再坐能源应用,建筑用水以及其他 X 能源消耗。 特殊用电四个分项能耗数据构成,每个分项下设两级子项, 级子项细分了相应分项下不同用电系统的能耗,二级子项则定 义了相应分项主要用电设备能耗。建筑用电能耗分项和子项 的划分除应符舍含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公共建筑能耗远程 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的相关 规定。 4.9.3照明和插座用电分项包括房间照明与插座、公共区域照 明和应急照明、室外景观照明,共3个一级子项。

    1建筑信息包括建筑基本信息和建筑附加信息。建筑基本 信息包括建筑类型、建筑结构形式、建筑外墙材料类型、建筑外 墙保温形式、建筑外窗类型、建筑玻璃类型、建筑窗框材料类 型、建筑采暖类型、建筑空调类型。建筑附加信息对建筑空调面 积、采暖面积、运营时间以及不同类型建筑运行分析要素作出要 求和说明。 2建筑能耗数据是指纳入建筑能耗监测的各类建筑用能数 据,包括建筑用电,集中供热(供冷) 燃油(柴油、汽 油、煤油等)和煤炭消耗,可再坐能源应用, 建筑用水以及其他 能源消耗,

    4.9.2建筑用电能耗由总用电以及照明和插座、空调、动力、

    特殊用电四个分项能耗数据构成,每个分项下设两级子项, 义了相应分项主要用电设备能耗。建筑用电能耗分项和子项 的划分除应符舍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公共建筑能耗远程 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GJ/T285)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 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的相关 规定。

    4.9.3照明和插座用电分项包括房间照明与插座、公共区域照

    1房间照明和插座用电是指建筑物房间内照明、办公插座 等设备用电的总称,包括建筑物内照明灯具和从插座取电的室内 办公设备。办公建筑宜将照明和插座分开进行监测与计量。 2分体式空调和其他大功率用电设备应独立监测计量,其

    能耗数据应归类到空调用电和其他用电分项,不应计算在照明和 插座分项。不具备独立监测计量条件的,应采用能耗拆分方法分 离出相应的分项数据。 3公共区域照明包括走廊、大堂等公共区域的照明和应急 照明等。 4室外景观照明包括建筑室外的照明灯具、室外景观照明 设备等。

    称。空调用电包括冷热源用电、空调末端用电以及分体式空调用 电共3个一级子项。 1冷热源是空调系统中制备 输配冷(热)量的设备 总称。 X 2空调末端是指中央空调系统分布往建筑各空调房间和区 域内用于供冷(供热)的调控装包括新风机组、风机盘管、 空调箱(柜)等设备<当风机熨管用电不能单独计量时,可归 类到照明和插座用霓分项,但在设计中予以说明。 3在使用分体式空调进行室内冷、热环境调控的建筑内 分体式空调用电列为家调角电分项。 4.9.5动力用电是指集中提供各种动力服务设备用电的统称。 动力用电包括电梯、水泵、通风机、电热水器,共4入子项。 1电梯是指建筑物中所有电梯(包括货梯、客梯、消防梯 扶梯等)及其附属的机房专用空调等设备。 2水泵是指除空调采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水泵, 包括自来水加压泵、生活热水泵、排污泵、中水泵等。 3通风机是指除空调采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风机 包括车库通风机,屋顶排风机等。

    饮用水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的大功率热水供应设备

    4.9.6特殊用电是指不属于建筑物常规功能的用电设

    4..6特殊用电是指不属于建筑物常规功能的用电设备的耗电 量。特殊用电的特点是能耗密度高、在建筑总能耗中占比较大。 特殊用电包含信息系统机房、洗衣房、厨房、游泳池、健身房、 洁净室各类设备总用电,以及其他共7个一级子项。 1信息系统机房各类设备总用电,包括通信、网络、计算 机设备,机房专用空调等设备用电。 2洗衣房各类设备总用电,包括洗衣机、脱水机、烘干机 和烫平机等设备用电。 M 3厨房各类设备总用电,包括各类厨房设备用电,厨房送、 排风设备用电。 4游泳池各类设备用电, 括照明采暖、空调、加热、 X 6各类专用洁净(净化入及专用设备用电,包括净化 空调、环境保障和匹艺设备用龟。 7其他x包括建筑Φ其他特殊用途的高密度用电区域,如 医疗设备室、检验和实验室等。 4.9.7 数据编码分为能耗数据编码和能耗数据采集点编码。

    1能耗数据编码为细则层次代码结构,由15位符号组成, 按7类细则进行编码,分别为行政区划代码编码、建筑类别编 码、建筑识别编码、分类能耗编码、分项能耗编码、分项能耗一 级子项编码、分项能耗二级子项编码。 2能耗数据采集点编码规则为细则层次代码结构,由16位 符号组成,按5类细则进行编码,分别为行政区划代码编码、建 筑类别编码、建筑识别编码、数据采集器识别编码和数据采集点 识别编码。

    4.9.8建筑能耗数据的分类与分项以及编码规则应按本标准附 录C和附录D规定执行,同时应遵守《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 系统技术规程》(JGJ/T285)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 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 (建科【2008】114号)相关规定。

    4.10.1建筑节能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包括能耗计量表具与数据 采集器之间的通信,数据采集器与本地系统在机之间的通信,本 地系统主机与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心之间的通信。本地 不设置系统主机时,数据采集器应能与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 据中心或系统远端服务器建立远程通信链路,实现数据传输,

    4.10.8建筑节能监测系统通过互联网以有线或者无线方

    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心连接,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 心应具有固定IP地址或者网络域名,方便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接 入。通信过程宜符合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 规程》(JGJ/T285)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 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建科 [2008]114 号 的规定,

    1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向数据中心发出连接请求,发送的请 求包需用PKCS#7格式进行数字签名。 2TCP连接成功后,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将本地存储的数字 证书发送给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心,请求身份认证。 3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心将收到的数字证书和本 地存储信息相比较,如果一致则产生随机数,并发送给建筑节能 监测系统。建筑节能监测系统使用私钥对随机数进行数字签名: 发送给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心。 4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心使用建筑物节能监测系 统数字证书验证数字签名,认证成功后,健筑物节能监测系统使 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心,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心使 和信息记录,与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心重新建立连接 后,应能进行历史数据的断点续传 4.10.9建筑节能蓝测系统与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心的 通信过程和数据传输文本宜符合附录G的规定。 4.10.10 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向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心 报送的建筑信息应在系统首次启用报送上传,在建筑信息有变化 修改时再次上传,其XML文件格式宜符合附录E的规定。 4.10.11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向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心 上传的建筑能耗监测数据应每小时逐时上传,建筑总用电及其匹 个分项用电能耗为必报项,其他能源消耗宜上传消耗总量或按节 能管理实际和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数据中心要求确定相关细节 和内容,能耗监测数据XML文件格式宜符合附录F的规定。 4.10.12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对通信过程和数据传输格式另

    有规定的,按照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

    4.11.1节能监测系统中计量表具应按所监测回路的电源负荷等 级供电,数据采集器和本地系统主机应按其管理回路的最高负荷 等级供电。系统主机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数据采集器等应配置 相应的备用电源装置。 4.11.2系统布线和设备安装应按设计要求接地,采取相应的防 雷、接地和安全防护措施。采用浪涌保护器时, ,安装应牢固,接 线应可靠。 4.11.3传输系统中屏蔽电缆屏蔽层与逐接侏屏蔽罩应可靠连 接,屏蔽层应保持端到端可靠连接,进入系统控制室时应就近与 4.11.4节能监测系统的供防震与接地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 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以及《民用建 关规定。

    4.11.1节能监测系统中计量表具应按所监测回路的电源负荷等 级供电,数据采集器和本地系统主机应按其管理回路的最高负荷 等级供电。系统主机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数据采集器等应配置 相应的备用电源装置。 4.11.2系统布线和设备安装应按设计要求接地,采取相应的防 雷、接地和安全防护措施。采用浪涌保护器时, 安装应牢固,接 线应可靠。

    4.11.4节能监测系统的

    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以及《民用建 关规定。 信息

    5.1.1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施工应符合现行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 量验收规范》(GB5033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 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GJ/T285)以及本标准规定。 5.1.2施工单位应熟悉建筑电气及基自动化程施工工艺,具 人员。

    5.1.3施工前应做好技术准备工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组织施工人员接收、阅读系统设计图纸和资料,勘查施 工现场,核对低压配电柜回路和电气图纸的一致性,核对各监测 测点计量设备适配正确性。明确系统施工范围和特点,明确施工 过程与被监测供能系统的关联性。 2系统施工图纸资料应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会审会签。现场施工与设计文件不符时,应及时提出设计变更 杉成书面文件并及时归档。 3落实系统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需要的专用工具和仪器 设备。

    备等相关专业配合协调。

    1采用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低压多功能电表,其电压弓引人线 应单独接自该支路开关下口的母线上并另行弓出,禁止在母线和 电缆连接螺丝处弓出。中性线不得断开,应采用叉接方式接入零 线端子。 2电压、电流回路L1、L2、L3各相导线应分别采用黄 绿、红色单股绝缘铜质线,中性线(N线)采用淡蓝色线,保护 接地线(PE线)为黄绿相间色线,并在导线L设置与图纸相符 的端子编号,导线排列顺序应按正相序左向右或自上向下 排列。 3各类点计量表具的安装应符合 《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 规定。 4电流互感器从输出端真接接至接线盒或接线端子,中间 一X 5同一回路内的又相电流互感器应采用同一制造厂商生产 的型号、准确度等级和次容量均相同的电流互感器。 回路应安装接线端子,变压器低压出线回路宜安装接线盒;电流 互感器二次侧一端应可靠接地。 7接线时应确保输入电流与电压相序一致,同时确保电流 进出线连线正确;如使用的电流互感器上连有其他仪表,接线应 采用串接方式。 8二次回路的连接件均应采用铜质制品。 9在原配电柜(箱)中加装时,计量表具下端应设置标示 回路名称的编号。与原三相电子式计量表具水平间距应大于

    80mm,单相电子式计量表具水平间距应大于30mm,电子式计量 表具与屏边的距离应大于40mm。 5.2.3水计量表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表内应始终充满水。 2水表安装应避免水表由管道与管件造成的过度应力,宜 将水表安装在底座或托架上。 3水表安装位置及方式应符合设计规定与产品安装要求。 4水表安装后不应影响供水系统正常运行和供水流量,并 杜绝渗漏。 6水表的上游宜安装旋塞或截止阀并指明操作方向,以 X 便于拆卸更换。 5.2.4数字热(冷)量表选写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2根据工作流量和最小流量合理选择流量计口径。 3 4 应选用具有断电数据保护功能的热(冷)量表。 5应选用抗电磁干扰的热量表,当受到磁体干扰时,不影 响其计量特性。 5.2.5数字热(冷)量表安装前应进行检查,设备类型和安装 方式应符合设备安装使用要求。 5.2.6数字热(冷)量表流量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流量计安装应避免管道与表具之间产生附加压力,必要 时设置支架或基座。 2流量计安装位置及方式应符合设计规定与产品安装要求, 且便于拆卸更换。流量计安装后应不影响热(冷)系统正常运

    80mm,单相电子式计量表具水平间距应大于30mm,电子式计量 表具与屏边的距离应大于40mm,

    5.2.3水计量表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5.2.3水计量表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5.2.6数字热(冷)量表流量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流量计安装应避免管道与表具之间产生附加压力,必要 时设置支架或基座。 2流量计安装位置及方式应符合设计规定与产品安装要求, 且便于拆卸更换。流量计安装后应不影响热(冷)系统正常运

    5.2.7数字热(冷)量表温度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

    1直接插人的温度传感器保护管和插入温度传感器的套管 应采用导热率良好且坚固、耐磨的材料。 2传感器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应能反映被测介质的 平均温度。 3温度传感器内的测温元件插入深度应超过管道的中心线 使温度传感器的尖端对着水的流动方向或垂直于管道中。 围物体和空间环境间的热交换。 5传感器安装位置和方式应便于检和维修 5.2.8 燃气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安装方式应符合设备安装使用要求。 一致。 3燃气表宜集史布置在单独房间内,当设有专用调压室时 可与调压器同室布置。 5.2.9 数据采集器、能耗计量表具等现场设备应放置于有锁扣 的现场控制箱(柜)内,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能耗数据采集器与能耗计量表具安装前应对型号、规格 尺寸、数量、性能参数进行核对,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2能耗计量表具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 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的有关规定 3现场控制箱(柜)应安装牵固,单独配置的控制箱 (柜)宜采用膨胀螺丝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 4现场控制箱(柜)接线应按照接线图和设备说明书进

    行,配线应整齐,不宜交叉,并应固定牢固,配线端部均应标明 编号。 5 现场控制箱(柜)箱体门板内侧应粘贴箱内设备的接 线图。 6 现场控制箱(柜)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5.2.10 能耗计量表具、数据采集器、网络设备和系统主机应标 注经测试后的通信地址。

    信号强度测试数据确定天线安装位置。各类放大器、功分器、耦 合器等中间设备宜采用保护箱安装。

    5.3.4线缆两端应作标识。标识应清晰、准确,符合设计图纸 的规定。

    5.3.5计量表具与数据采集器之间的数据通信线缆应按设计

    5.3.5计量表具与数据采集器之间的数据通信线缆应按设计要 求敷设,线管、线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聚氯乙烯硬质管,设备连接端宜 采用金属软管,并应满足设计规定的管径利用率,按要求规范 敷设。 2线槽宜采用金属密封线槽,按要求规范敷设

    3金属线槽、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满 足接地要求。 4桥架和线槽穿过防火墙体或楼板时,敷设后应采取防火 封堵措施。 5室外管井应按设计要求制作,并应做好防压、防腐和防 水潘措施

    5.3.6线缆敷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敷设的线缆应保持自然平直,不扭绞,不打圈,不接头, 不受外力挤压。 2 敷设弯曲半径应符合线缆技术指标和施工技术要求。 3 线缆终接端应留有余,兀余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5.3.7 安装设备前应对系统所有线路进行 全面检查,避免断线 短路或绝缘损坏现象。 5.3.8端接完毕后,应对莲接的灭确性进行检查,绑扎导线束 应整齐。设备端管线接头安装应符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 5.3.9传输系统年使用的各类保护器、信息转换器、中继器 放大器等中间传输设备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5.4.1系统调试应在系统设备安装及线缆敷设完成后进行,调

    试工作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共同 配合完成,系统调试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安装完毕的设备外观和安装状况应进行检查,确认 设备外观良好,安装质量、安装位置、设备工作环境符合设计要 求和产品技术要求。 2应详细规划和配置各类能耗计量表具、数据采集器、网

    络设备和系统主机的通信端口地址,并按设备类型进行编号

    5.4.2系统调试应划分为分段调试和系统联调两个阶段进行。

    1分段调试是分别对能耗计量表具与能耗数据采集器之间 以及能耗数据采集器与系统主机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分段调测。 2系统联调是在分段联调的基础上对从能耗计量表具、能 耗数据采集器到系统主机全数据链路进行标准化、准确度、一致 性调测,并对能耗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分析研判。 5.4.3能耗计量表具与能耗数据采集器之间的调试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应配置能耗计量表具与能耗数据采集器通信参数,设置 X 量表具直读数据的一致性。 X X 2应测试能耗计量表具与能耗数据采集器之间的通信,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现行标准《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645), 通过能耗数据采集器按通信地址测试能耗计量表具正常通信情况。 (2)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 规范》(GB/T19582的肴关要求,通过能耗数据采集器对能耗计 量表具测试正常通信情况。 (3)应按现行标准《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CJ/T 188)、《热量表》(GB/T32224)的有关规定,通过能耗数据采集器 对能耗计量表具测试正常通信情况

    1分段调试是分别对能耗计量表具与能耗数据采集器之间 以及能耗数据采集器与系统主机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分段调测。 2系统联调是在分段联调的基础上对从能耗计量表具、能 耗数据采集器到系统主机全数据链路进行标准化、准确度、一致 性调测,并对能耗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分析研判。

    5.4.4能耗数据采集器与系统主机的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现场分配的IP地址、网关及DNS测试所分配IP地 址与网络的通信连接,保证网络通畅、稳定。 2应设置系统主机和能耗数据采集器的现场IP地址和端 口,测试能耗数据采集器与系统主机之间数据正常传输情况

    5.4.5系统联调应对从能耗计量表具到系统主机的全数据链路 进行测试。 1系统各节点通信接口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格式、传输 频率、校验方式、地址设置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并应正 确无误。 2应对通信过程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 靠性进行验证,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3应能在系统主机上查询到全部能耗计量表具的编号及通 4应能在系统主机上查询到全部能耗计量表具的实时计量 数值,且与现场相应的能耗计量表具读数 5应能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衍分类 分项采集、统计分析和 数据展示并符合国家标准和本标准相关规定 5.4.6系统联调过程应对能监测 统应用软件进行正常运行 调试和基本功能验证以 1应能登录查看节能监测系统应用软件的显示功能情况。 2节能监测系统应用软件的数据采集、处理及发布功能应 正常,并应验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3节能监测系统应用软件各项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和本标 准规定。 5.4.7建筑群(园区)节能监测平台的网络和硬件的调试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应对局域网内计算机及路由器的IP地址进行规划,包括 IP地址分段、子网掩码、网关和DNS的设定。 2应设定能耗数据中心的通信服务器、处理服务器、展示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固定IP地址。 3系统服务器、网络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5.4.5系统联调应对从能耗计量表具到系统主机的全数据链路 进行测试。 1系统各节点通信接口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格式、传输 预率、校验方式、地址设置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并应正 确无误。 2应对通信过程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 靠性进行验证,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3应能在系统主机上查询到全部能耗计量表具的编号及通 4应能在系统主机上查询到全部能耗计量表具的实时计量 数值,且与现场相应的能耗计量表具读数 5应能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衍分类 分项采集、统计分析和 数据展示并符合国家标准和本标准相关规定

    调试和基本功能验证以 1应能登录查看节能监测系统应用软件的显示功能情况。 2节能监测紧统应用软件的数据采集、处理及发布功能应 正常,并应验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3节能监测系统应用软件各项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和本标 准规定。 5.4.7建筑群(园区)节能监测平台的网络和硬件的调试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应对局域网内计算机及路由器的IP地址进行规划,包括 IP地址分段、子网掩码、网关和DNS的设定。 2应设定能耗数据中心的通信服务器、处理服务器、展示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固定IP地址。 一玄绘服各盟一网级性能应然合设计西成

    调试和基本功能验证: 1应能登录查覆节能监测系统应用软件的显示功能情况。 2节能监测紧统应用软件的数据采集、处理及发布功能应 正常建筑标准,并应验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3节能监测系统应用软件各项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和本标 准规定。

    5.4.7建筑群(园区)节能监测平台的网络和硬件的调试应符

    1应对局域网内计算机及路由器的P地址进行规划,包括 IP地址分段、子网掩码、网关和DNS的设定。 2应设定能耗数据中心的通信服务器、处理服务器、展示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固定IP地址, 3系统服务器、网络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系统应设定防火墙策略,配置相应设备螺纹标准,并可设置DMZ 安全区,数据展示服务器、数据通信服务器可连接互联网。 5系统应安装防病毒系统,且保证病毒库的持续更新

    +系统应设定防火 安全区,数据展示服务器、数据通信服务器可连接互联网。 5系统应安装防病毒系统,且保证病毒库的持续更新。 5.4.8建筑节能监测系统调试完成并投入正常运行一个月后, 应按规定向上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申请联网和上传数据,施工单 位应协助建筑用户和业主单位办理数据上传手续,申请建筑编 码,安全认证等技术文件,按规定完成数据上传并通过上级建筑 节能管理部门的数据核验。

    据质量评价报告,对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和 连续性作出客观评价,对远程通信和数据圣传情况作出说明;数 据质量评价报告内容应符合附录理的规定 X

    ....
  • 建筑标准
  • 相关专题: 节能监测  

相关下载

专题: 交通标准 |广播电视影视标准 |标准血压 |农业标准 |胶合板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