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061-2021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pdf

  • DB23/T 3061-2021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0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23/T 3061-2021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

    制定分包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控措施,经总包单位审查、监理单位审 批后实施; 2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应包括实体质量通病、管理质量通病和工 艺质量通病防控重点,材料、施工等方面防控措施,通病防控验收 及落实责任要求等内容; 3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 防控措施和实施方案进行施工: 4工程完工后,总包单位应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工作 总结报告》,在工程工报告中说明质量通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3.0.5监理单位应做好质量通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控,并符合 下列要求: 1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和实施方 案,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将监理防控工作要求列入《监理 规划》和《监理细则》中; 2质量通病重点防控部位的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应采取劳站 措施; 3分项和分部工程验收、分户验收、竣工验收时,应对质量通 病防控情况进行检查: 4工程完工后,应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工作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应对质量通病防控情况进行评估

    4.1.1换填地基压实度不足防控应符合下列规负

    白砂糖标准4.1 地基与基础工程

    .1.1换填地基压实度不足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换填地基时,应根据建筑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场地 土质条件、施工机械设备及换填材料性质和来源等情况,综 合分析后进行换填地基的设计。换填地基的厚度应根据置换 软弱土的深度以及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厚度宜为0.5m ~3.0m; 2)设计图中应明确换填地基的指标要求和相关参数。 2换填材料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为有关规定。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换填地基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机械: 2)换填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宜通过现场 的试验确定。除接触下卧软土层的垫层底部应根据施工机械 设备及下卧层土质条件确定厚度外,其他垫层的分层铺填厚 度宜为200mm~300mm。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 行,并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 3)粉质黏土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率宜控制在最优含水率 土2%的范围内,粉煤灰垫层的施工含水率宜控制在最优含水 率4%的范围内。最优含水率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也可按 当地经验选取: 4)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严禁扰动 垫层下的软弱土层,应防止软弱垫层被践踏、受冻或受水浸 泡。在碎石或卵石垫层底部宜设置厚度为150mm~300mm的

    砂垫层或铺一层土工织物,并应防止基坑边坡塌土混入垫层 中; 5)换填施工时,应采取基坑排水措施。除换填砂宜采用水撼法 施工外,其它换填施工均不得在浸水条件下进行,工程需要 时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6)换填底面宜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坑底土层应挖成 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垫层施工,搭接 处应夯压密实。换填施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 与基坑回填。 4.1.2回填土方压实度不足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图中应明确回填土方的指标要求和相关参数。 2 回填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可用于表层以下的填料,其最 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垫厚度的2/3,铺填时大块不得集中 使用,并不得填在靠近基础或地下设施处; 2)含水率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可作为各层填料,较大块应 予破碎或剔除; 3)禁止使用淤泥和淤泥质土作回填土料。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回填施工时,应采取基坑排水措施。除砂垫层宜采用水撼法 施工外,其余垫层施工均不得在浸水条件下进行,工程需要 时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2)土方回填分层厚度应根据土质情况及机械设备确定。当无经 验依据时分层厚度宜按表4.1.2确定,且不大于300mm。当 设计有压实系数要求时,土含水率应通过试验确定: 4.1.3钻孔扎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身夹渣、循径等完整性不足质量 通病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4.1.2填土施工时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1)桩基础设计应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桩型,并结 合当地成熟的工程经验,确定有效的施工方法: 2)桩基础设计应进行承载力计算、桩身强度计算和沉降验算等, 桩身材料、配筋率及纵向钢筋长度等要求均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的有关规定; 3)由于欠固结软土、湿陷性土和场地填土的固结,场地大面积 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引起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的沉 降时,应考虑桩侧负摩擦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 4)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在确定桩距时 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5)桩长范围内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应穿过上述 土层进入稳定土层。 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笼的材质、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2)超流态混凝土的材料、最小水泥用量、水灰比等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现行地方标准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DB23/T1389的 有关规定。应根据桩身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通过试验确 定超流态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落度宜为200mm~250mm。 3 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进行试成孔,数量不宜少于2 根,以核对

    适宜; 2)灌注混凝土前检查导管、设备、混凝土供应,确保混凝土能 连续灌注; 3)钻机钻至设计孔底标高后,混凝土泵开始压灌混凝土并停顿 10s~20s,然后边压灌边提钻,始终保持泵入孔中混凝土量大 于钻杆上提体积量:桩孔口周围残土清理干净,避免泥土掉 入桩孔混凝土中; 4)灌注桩混凝土的充盈系数应符合现行标准《黑龙江省建筑工 程质量验收标准》DB23/723的有关规定,桩混凝土超灌 高度不宜小于0.5m;桩头部位混凝土回落后应及时填补混凝 土至设计标高,以确保桩头混凝土质量: 5)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剔除桩超灌混凝土,高于桩 顶标高20mm范围内应人工凿平; 6)桩施工顺序应遵循间隔跳打原则,避免桩孔窜连; 7)钢筋主筋与加强筋必须焊接,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 采用焊接:钢筋笼下端500mm处主筋宜向内侧弯曲15°~30°; 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 8)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层中钻进时,钻杆底部活门应有防止 进水的措施; 9)混凝土桩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开始检测时间、检测方法、数 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检测技术 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 建筑物沉降变形超标准、沉降不均匀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基础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宜考虑 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 3)同一结构单元内的基,不宜选用压缩性差异较大的土层作 桩端持力层,不宜采用部分摩擦桩和部分端承桩;

    4)以控制沉降为自的设置桩基时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 2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验槽应在基坑或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对留置保护层 时其厚度不应超过100mm,槽底应为无扰动的原状土。经过 处理的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特性,以处理后的检测报告为准: 2)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并应在每层的压实系 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 3)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 4)设计等级为甲级、地质条件复杂、设置沉降后浇带及软土地 区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应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测量精 度不低于级。工程峻工验收时,沉降没有达到稳定标准的, 沉降观测应继续进行: 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建筑变形 测量规范》JGJ8和《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的有关规定; 6)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直至沉降达到稳定为止; 7)桩基、地基处理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

    地下防水混凝王结构裂缝、渗漏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宜采用补偿收 缩混凝土; 2)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 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3)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 4)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

    0.2mm,并不得贯通; 5)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类别、工 程地质情况采用后浇带、加强带、诱导缝等替代措施:变形 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后浇带应设在受力 和变形较小的部位; 6)在下沉式基础侧面,应设置钢筋,并满足锚固长度要求,避 免防水底板与基础交接处拉裂。 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混凝土适用于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地下混凝土结构。 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性要求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50046和《混凝士 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50476的关规定; 2)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将不同品种 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3)砂宜选用坚硬、抗风化性强、洁净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 2%,泥块含量不大于1%; 4)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其最大粒 径应小于输送管径的1/4,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 不得大于0.5%,并不得使用具有碱活性的骨料: 5)防水混凝土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应经试验 确定,所用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质 量要求。其中掺加减水剂时,减水剂宜为经试验确定浓度的 溶液; 6)防水混凝土选用粉煤灰做矿物掺合料时,其品种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有关 规定; 7)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抗裂需要掺入合成纤维或钢纤维,纤 维的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8)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强度等级、

    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耐久性等条件,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 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 模板。模板应拼缝严密,支撑牢固;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 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 应加焊止水环。拆模后应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 并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 2)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降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积水的环境 中浇筑混凝土。施工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 500mm,并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浇筑时 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振捣时间为10s~30s; 3)防水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当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 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4)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必须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5)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 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的规定。 地下柔性防水质量通病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室防水层宜采用延伸率较大的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材 料:防水设计应包括防水层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并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防水卷材应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并应铺设在结构底 板垫层至墙体防水设防高度的结构基面上:用于单建式的地 下工程时,应从结构底板垫层铺设至顶板基面,并应在外围 形成封闭的防水层; 3)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

    1)地下室防水层宜采用延伸率较大的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材 料:防水设计应包括防水层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并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防水卷材应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并应铺设在结构底 板垫层至墙体防水设防高度的结构基面上:用于单建式的地 下工程时,应从结构底板垫层铺设至顶板基面,并应在外围 形成封闭的防水层; 3)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

    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 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好的粘结性: 4)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45°坡角,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 定。在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应增做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 不宜小于500mm 5)防水设计应包括地下工程的变形缝(诱导缝)、施工缝、后 浇带、穿墙管(盒)、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等细部构 造的加强防水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 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室防水层宜采用延伸率较大柔性防水材料;卷材及其胶 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刺穿性、耐腐蚀性和 耐菌性。外观质量、品种规格、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2)粘贴各类防水卷材应采用与卷材性相容的胶粘材料,其粘结 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的规定; 3)变形缝采用的密封材料应采用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不 同模量的建筑接缝用密封胶的物理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4)涂料防水层所选用的涂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 窝蚀性及耐菌性,并应无毒、难燃、低污染。无机防水涂料 应具有良好的湿干粘结性和耐磨性,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 好的延伸性及较大适应基层变形能力,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5)有机防水涂料应采用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等涂料; 无机防水涂料应采用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或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柔性防水层的基层应坚实、平整、清洁,基层阴阳角应做成 圆弧或45°坡角,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在转角处、 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铺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 宽度不应小于500mm; 2)铺贴防水卷材前,清扫应干净、干燥,沥青改性类防水卷材、 三元乙丙橡胶卷材等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潮湿时,应 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基层处理剂应与卷 材及其粘结材料的材性相容,喷涂或刷涂应均匀一致,不应 露底,表面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 3)不同品种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 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搭接缝应粘(焊)结牢 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 4)侧墙柔性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 厚度均匀一致,防止防水层粘贴不牢、开口; 5)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 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 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 互垂直铺贴;卷材间拼接应使用与卷材相容、满足防水性能 及拼接强度要求的材料作为粘结介质; 6)卷材防水层上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 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7)有机防水涂料基面应干燥,不应有气孔、凹百不平、蜂窝麻 面等缺陷;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结剂或潮湿 界面隔离剂。无机防水涂料施工前,基面应充分润湿,但不 得有明水; 8)防水涂料的应分层涂刷或喷涂,涂层应均匀,不得漏刷漏涂; 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 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压宽度宜为 30mm~50mm。接槎宽度不应小于100mm:

    9)涂料防水层的甩槎处的接槎宽度不应小于100mm,接涂前应 将其甩槎表面处理干净; 10)防水涂料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增 涂,宽度不小于500mm; 11)有机防水涂料上的保护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 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4.2.3屋面柔性防水渗漏防控应符

    1)屋面防水设计应包括防水层选用的材料、厚度、规格及其主 要性能;防水层应选用耐候性好、拉伸强度高的防水材料, 低温柔性应与当地历年最低气温相适应;防水材料应具有相 容性; 2)屋面构造的各层次如找平层、找坡层、隔汽层(含排汽构造)、 保温隔热层、防水层、隔离层、保护层的技术参数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不应采 用防水卷材设于保温层下的倒置式防水:卷材或涂膜防水层 上应设置保护层:在刚性保护层与卷材、涂膜防水层之间应 设置隔离层; 3)防水层距屋面最终完成面最高点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 檐沟、天沟与屋面交接处、屋面平面与立面交接处,以及水 落口、伸出屋面管道根部等部位,应设置卷材或涂膜附加层: 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均不应小于250mm,伸入水落口 杯内不应小于50mm,伸入瓦屋面宽度不应小于500mm;屋 面找平层分格缝等部位,宜设置卷材空铺附加层,其空铺宽 度不宜小于100mm; 4)屋面应分区设置排水设施,分区面积应根据不同地区最大降 雨量确定,排水路线应简捷,排水应通畅;采用重力式排水 时,屋面每个汇水面积内,雨水排水立管不应少于2根; 5)女儿墙应设置混凝土或金属制品压顶;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不

    应小于5%,压顶内侧下端应作滴水处理;水落口周围直径 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 6)檐口、檐沟外侧下端及女儿墙压顶内侧下端等部位均应作滴 水处理,滴水槽宽度和深度不宜小于10mm; 7)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排水 坡;通风道等出屋面构件与屋面的交接处,应在迎水面中部 抹出分水线,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屋面水平出入口泛水 处应增设附加层和护墙; 8)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的上部, 并应在地脚螺栓周围作密封处理;在防水层上放置设施时, 防水层下应增设卷材附加层,必要时应在其上浇筑细石混凝 土,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 9)防水层保护层不宜采用水泥砂浆;保护层采用细石混凝土时, 厚度不应小于40mm,强度应不低于C20,表面应抹平压光, 并应设分格缝,其纵横间距不应大于3m,分格缝宽度宜为 10mm~20mm,并应用密封材料嵌填。管道、风道、设施基 础侧壁泛水卷材外侧宜设细石混凝土保护墩台; 10)出屋面的管道、风道、烟道、设备基础等的保温层应位于 隔汽层和防水层间,保温层应粘结牢牵固,表面做好胶浆保护, 外侧卷材宜采用自粘卷材或冷粘卷材满粘:屋面排汽孔应作 防水处理并开口向下,防止雨水侵入。 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面工程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彼此连接时应具有相容性;屋面 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 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标准的 要求;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内嵌填混凝土前应清理十净,保持湿润; 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填缝高度宜低于板面10mm~20mm, 且应振捣密实和浇水养护,缝内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构造钢筋

    防裂钢筋等; 3)找平层和找坡层的材料质量、配合比应符合要求,并应做到 计量准确和机械搅拌:排水找坡方向和坡度符合要求; 4)找坡材料应分层铺设压实,表面宜平整和粗糙,并应适时浇 水养护。找平层应在水泥初凝前压实抹平,终凝前二次压光, 并应及时取出分隔条。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 5)板状材料保温层应分层铺设、错缝拼接,板间缝隙应采用同 类材料嵌填密实: 6)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时,应先对喷涂试块进行材料性能检 测:喷嘴与施工基面的间距由试验确定,配比应准确计量; 7)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层的干密度和抗压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 拌制时应计量准确,并搅拌均匀: 8)改性沥青密封材料采用冷嵌法施工时,宜分次将密封材料嵌 填在缝内,并应防止裹入空气;采用热灌法施工时,应由下 上进行,并宜减少接头。密封材料熬制及浇灌温度,应按 不同材料要求严格控制; 9)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的单组分密封材料可直接使用,多组分 密封材料应根据规定的比例准确计量,并应拌合均匀;每次 拌合量、拌合时间和拌合温度,应按所用密封材料的要求严 格控制。嵌填时应根据接缝的宽度选用口径合适的挤出嘴, 应均匀挤出密封材料嵌填,并应由底部逐渐充满整个接缝。 密封材料嵌填后,应在密封材料表干前用腻子刀嵌填修整: 10)改性沥青密封材料采用冷嵌法施工时,宜分次将密封材料 嵌填在缝内,并应防止裹入空气;采用热灌法施工时,应由 下向上进行,并宜减少接头。密封材料熬制及浇灌温度,应 按不同材料要求严格控制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层的基层应坚实、平整、清洁,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 或45°坡角,突出屋面的管道、支架根部等应堵实和固定:

    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设置加强层,加 强层宽度不应小于250mm; 2)卷材防水层铺贴应先细部构造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向 上铺贴: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上下 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立面或大坡面铺贴卷材时,应采 用满粘法,并宜减少卷材短边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 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 3)卷材搭接缝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的规定;叠层铺贴的各层卷材在大沟与屋面的交接 处应采用义接法搭接,搭接缝应错开,搭接缝宜留在屋面与 天沟侧面,不宜留在沟底: 4)卷材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应采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 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突出屋面的结构物处,应采用 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 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 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5)涂膜防水层应先细部处理,再大面积涂布;屋面转角及立面 的涂膜应薄涂多遍,不得流尚和堆积:防水涂料应多遍均 涂布,涂膜总厚度应符合要求; 6)涂抹间夹铺胎体增强材料时,宜边涂布边铺胎体;胎体应铺 贴平整,排除气泡,并应与涂料粘结牢固。胎体上涂布涂料 时,应使涂料浸透胎体,并应覆盖完全,不得有胎体外露 最上面的涂膜厚度不应小于1.0mm; 7)屋面防水构造层次应找坡止确; 8)排汽道应与保温层连通;纵横排汽道交叉处设置排气管,宜 固定在结构上,管壁四周应打孔与保温层、排气道连通,并 应防水处理;排汽道及排气孔不应堵塞。当采用倒到置式屋面 保温层时,可不设置排气道,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

    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 9)隔汽层应沿墙面向上连续铺设,高出保温层上表面不小于 150mm;当采用卷材隔汽时,卷材宜空铺,搭接缝应满粘, 搭接宽度不应小于80mm;当采用涂膜隔汽时,涂刷应均匀, 涂层不得有堆积、起泡和露底现象。穿过隔汽层的管道周边 应密封处理; 10)屋面保温层保温材料的含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1)板状材料保温层十铺时应紧靠基层表面并应铺平垫稳;粘 结法时的胶粘剂应与保温材料相容:机械固定法时应固定在 结构层上;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时,发泡应厚度均匀、分 遍喷涂,每遍喷涂厚度不宜大于15mm;现浇泡沫混凝土保 温层应采取低压泵送、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00mm 厚,终凝后保湿养护不得少于7d; 12)隔离层的施工应在防水层雨后观察、淋水或蓄水试验合格 后进行;保护层表面应抹平压光,不得有裂缝、脱皮、麻面、 起砂等缺陷; 13)保护层及其保护层与女儿墙(或山墙)、管道、天沟、檐沟 的交接处应设置分隔缝。分缝留置应根据不同材料和分格间 距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的规定;缝内应用密封材料嵌填: 14)接缝密封嵌入的背衬材料与接缝壁间不得留有空隙;接缝 密封防水部位的基层宜涂刷基层处理剂,涂刷应均匀,不得

    1)女儿墙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水落口周围直径 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 2)檐口、檐沟外侧下端及女儿墙压顶内侧下端等部位均应作滴 水处理,滴水槽宽度和深度不宜小于10mm:

    3)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排水 坡;通风道等出屋面构件与屋面的交接处,应在迎水面中部 抹出分水线,并应高出两侧各30mm;屋面水平出入口泛水 处应增设附加层和护墙; 4)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的上部, 并应在地脚螺栓周围作密封处理:在防水层上放置设施时, 防水层下应增设卷材附加层,必要时应在其上浇筑细石混凝 土,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 2材料应符合本规范4.2.3条的规定。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卷材及涂膜防水屋面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满粘,收 头处应采用金属压条钊压,并应用密封材料封;涂膜防水屋 面檐口的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卷材防水屋面 与涂膜防水屋面檐口下端应做鹰嘴和滴水槽; 2)卷材与涂膜防水屋面的檐沟和天沟的防水层下应增设宽度不 应小于250mm附加层:防水层和附加层应由沟底翻上至外 侧顶部;卷材宜顺檐沟、天沟方向铺贴,搭接缝应顺流水方 向,卷材收头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涂 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 3)女儿墙和山墙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压顶内侧下 端应作滴水。女儿墙与山墙泛水处的防水层下应在平面和立 面增设宽度均不应小于250mm的附加层。涂膜收头应用防 水涂料多遍涂刷。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泛水上部的墙 体应做防水处理; 4)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防水层下 应增设涂膜附加层;水落口防水层和附加层伸入水落口杯内 不应小于50mm,并应粘结牢固; 5)变形缝泛水处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和立 面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防水层应铺贴或涂刷至泛水墙的

    顶部; 6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排水坡 管道泛水处的防水层下应在平面和立面增设宽度均不应小于 250mm附加层,卷材收头应用金属箍紧固和密封材料封严, 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 7)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的上部, 并应在地脚螺栓周围作密封处理,防水层上放置设施时,防 水层下应增设卷材附加层,必要时应在其上浇筑细石混凝土, 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基座适当向外找坡排水。

    4.3.1砌体结构裂缝防控应符合以下规定

    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体设计时,应选用强度高、干缩小、碳化系数大,有利于 裂缝控制的墙体材料; 2)建造在软土或有软弱下卧层地基上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 选择整体性好的基础,在基础面沿级纵、横向内外墙布置具 有足够刚度的贯通钢筋混凝土地梁; 3)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 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 处;伸缩缝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 的规定; 4)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顶层墙体应加强屋面保温,屋面保温层应 覆盖全部檐口;顶层砌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 (Mb10、Ms10);在建筑物的温度和变形集中敏感区域,应 采取增强抵抗温度应力或释放温度应变的构造措施:现浇钢 筋混凝土檐口应每隔9m设置分隔缝,并用柔性嵌缝材料填 实; 5)外墙窗台板下,应设置现浇混凝土配筋带,其中顶层和底层

    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少于4根直径10mmm, 箍筋直径6mm间距200mm,其它层高度不小于60mm,纵 向配筋不宜少于3根直径8mm,现浇混凝土配筋带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应小于C2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门窗洞口, 其两侧不少于一个孔洞中应配置钢筋并用灌孔混凝土灌芯, 钢筋应在基础梁或楼层圈梁中锚固:墙长大于8m的非烧结 块材框架填充墙,应设置控制缝或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其间距不应大于4m;承重墙体局部开洞处及不利墙垛部位应 采取加强措施: 6)顶层屋面板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 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设置水平钢筋:每层墙体有门窗 等洞口时,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 或2根直径6mm钢筋,焊接钢筋网片或钢筋应伸入洞口两 端墙内不小于600mm; 7)屋面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砌块砌筑;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 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 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压顶厚度不少于 120mm; 8)房屋两端和底层第一、第二开间门窗洞处,在门窗洞口两边 墙体的水平灰缝中,设置长度不小于900mm、竖向间距为 400mm的2根直径4mm的焊接钢筋网片。在混凝土砌块房 屋门窗洞口两侧不少于一个孔洞中设置直径不小于12mm的 竖向钢筋,竖向钢筋应在楼层圈梁或基础内锚固,孔洞用不 低于C20混凝土灌实: 9)当墙长大于5m时,应在每层墙高度中部设置2~3道焊接钢 筋网片或3根直径6mm的通长水平钢筋,竖向间距为500mm 10)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沿竖向每隔400mm~500mm 设拉结钢筋,其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根直径6mm 的钢筋:或采用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

    处算起,对实心砖墙每边不小于500mm,对多孔砖墙和砌块 墙不小于700mm; 11)顶层圈梁、卧梁高度不宜超过300mm。有条件时(防水及建 筑节点处理较好)宜在顶屋盖和墙体间设置水平滑动层。列 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不应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 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大于300mm; 12)砌体填充墙,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 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 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 土水平系梁。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 13)砌体结构的洞口宽度大于2.1m时,两边应设置构造柱。 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气混凝土和混凝土小型砌块、混凝土多孔砖、轻骨料混凝 土砌块等应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 2)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养护 龄期不得少于40d,蒸压养护时龄期不得少于28d:砌块砌筑 必须满足相对含水率要求; 3)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应 经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4)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受不利环境影响或水泥出广超过3个 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应按复 验结果使用; 5)砌筑砂浆用砂宜选用过筛中砂,毛石砌体宜选用粗砂: 6)种植锚固筋的胶粘剂,应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 剂、改性乙烯基醋类胶粘剂或改性氨基甲酸醋胶粘剂,其基 本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 技术规范》GB50728的规定。种植锚固件的胶粘剂,其填 料应在工厂制胶时添加,不得在施工现场掺入: 7)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砂浆(或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8)干混砂浆及其他专用砂浆储存期不应超过3个月:超过3个 月的十混砂浆在使用前应重新检验,合格后使用。湿拌砂浆、 千混砂浆及其他专用砂浆的使用时间应按厂方提供的说明书 确定; 9)现场搅拌的砂浆应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 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 对掺用缓凝剂的砂浆,其使用时间可根据其缓凝时间的试验 结果确定。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格控制砌筑时块体材料的含水率: 2)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性浇筑完成: 3)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不宜少于30d: 4)施工洞、脚手眼等洞口补砌时,应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 胶水湿润并填实砂浆。外墙等防水墙面的洞口应采用防水微 膨胀砂浆分次堵砌; 5)严禁在墙体上交义理设管线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必须在砂 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再抹灰前加贴抗裂网 等抗裂材料; 6)承重结构每次砌筑高度不应大于1.5m。应待前次砌筑砂浆终 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并应采取严格 的防风、防雨措施: 7)墙上预留通道洞口的封堵应严格按照砌筑工艺标准施工。 砌筑砂浆强度低、灰缝不饱满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气混凝土和混凝土小型砌块、混凝土多孔砖、轻骨料混凝 土砌块等应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 2)专用砌筑砂浆应符合《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JC860 定,应采用中砂,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b5.0,稠度应为 m~80mm, 分层度应为10mm~30mm。

    2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筑工艺应符合本规范6.3节的规定; 2)砌筑时砌块的含水率应符合要求: 3)施工洞、脚手眼等补砌应符合本规范6.3.1条第8款规定; 4)砌块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4.3.3构造柱、圈梁质量缺陷防控符合下列规定: 1构造柱位置的砌体应设马牙槎; 2 构造柱的混凝土应分层振捣,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设置 溜槽; 3构造柱的竖向钢筋采用HPB300时,末端应作弯钩,接头可 以采用绑扎,其搭接长度为35d,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搭接接头面积 百分率不宜大于50%,并在搭接处箍筋加密,间距不得大于100mm; 4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构造柱主筋位移; 5楼梯梁处的构造柱的竖向钢筋应在梯梁主筋的外侧通过,在 孩段箍筋应加密; 6圈梁应交圈,如不交圈应作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倍 圈梁间距,且不得少于1000mm; 7圈梁在转角处及交义处,应设构造斜向钢筋。在角部(或交 叉处)不得设钢筋端头,不得预制直插安装。

    1楼板裂缝防控应符合以下规定: 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阳台挑出长度L≥1.5m时,应采用梁式结构。当阳台挑出 长度L<1.5m且需采用悬挑板时,其根部板厚不小于L/10, 且不小于12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与悬挑板 相邻的室内房间楼板厚度不宜小于悬挑板根部厚度: 2)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大开洞削弱等易引起应力集中处, 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并应在板

    4.4.1楼板裂缝防控应符合以

    2材科应付合下列规定: 1)水泥宜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应对 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批次、出厂日期和进场的数量等进行 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 验; 2)砂应采用中、粗砂,砂、石含泥量符合标准要求; 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粗骨料的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4)预拌混凝土质量指标应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施工时,应随时 测定混凝土的珊落度,当势落度指标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混凝土泵送管道发生堵塞时,不得用加水的方法解决; 5)后浇带浇筑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板(简 支、连续板)底层钢筋保护层应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或塑料支 卡,纵横间距不大于1.0m。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通长钢 筋马凳,距支座200mm,再按间距不大于500mm设置,马 凳主筋不小于16; 2)现浇板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揭,排除泌水。在混凝土初凝前 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抹: 3)楼板、屋面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 施工中应派专人检查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对混凝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养 护时间根据所用水泥品种确定; 5)楼板内敷设电线管宜避免交叉,必须交时宜采用接线盒形 式。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必要时,宜在管线 处增设钢丝网等加强措施。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 金属导管; 6)施工缝的留置应符合本标准6.8.1条规定。对按规定留置的 施工缝应加强振捣,并避免过振,保证混凝土紧密结合: 7)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 案执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 后浇带浇筑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8)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混凝 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载或安装模板 及支架。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否则不得拆模。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避免堆放材料超过模板 设计荷载以及施工对楼板产生冲击荷载,当梁、板跨度大于 或等于4m时,模板中间应起拱。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 为全跨度的0.1%~0.3%; 9)悬挑板钢筋保护层厚度超差防控:悬挑板负弯矩钢筋下应设

    置间距不大于500mm、直径不小于16的通长钢筋马凳,第 一道马凳距支座200mm; 10)钢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 期尽量缩短。淡黄色轻微浮锈不必处理。红褐色锈斑的清 除可用手工钢刷清除。对后浇带、施工缝等部位预留钢筋 长搁置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必须对预留钢筋进行防锈 保护处理(在钢筋表面涂刷水泥浆)。 悬挑板钢筋保护层厚度超差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悬挑板负弯矩钢筋下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直径不小于 的通长钢筋马凳;

    1悬挑板负弯矩钢筋下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直径不小于 Φ16的通长钢筋马凳; 2第一道马凳距支座不大于200mm。

    首层地面下沉、塌陷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遇软弱土或有机质土时应换土回填或采用架空地板代替室 内填土; 2)利用经分层压实的压实填土作地基的地面工程,应根据地面 构造、荷载状况、填料性能、现场条件提出压实填土的设计 质量要求; 3)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得小于80mm,不宜小于100mm,并应配 置HPB300钢筋直径6mm及以上双向钢筋网片,钢筋间距 不应大于200mm,强度不应低于C15,宜为C20。 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面垫层下的填土应选用砂土、粉土、黏性土及其他有效填 料,不得使用过湿土、淤泥、腐殖土、冻土、膨胀土及有机 物含量大于5%的土。填料的质量和施工要求,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 的有关规定

    2)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或产品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场时应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应对型 号、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对重要材料或产品应抽样复验。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面应铺设在均匀密实的基土上。土层结构被挠动的基土应 进行换填,并予以压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2)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应及时进行回填;填土前,应清除沟槽 内积水和杂物; 3)回填土应按要求进行击实试验,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4; 4)当垫层、找平层、填充层内理设暗管时,管道应按设计要求 予以稳固; 5)建筑地面下的沟槽、暗管、保温、隔热、防潮等工程完工后, 应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后,方可进行建筑地面工程的施 工; 6)铺设找平层前,当其下一层有松散填充料时,应予铺平振实。 楼地面面层起砂、空鼓、裂缝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面层为水泥砂浆时,水泥砂浆的体积比应为1:2,强度等级 不应小于M15,面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2)混凝土面层或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底 层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兼面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其厚度 不应小于80mm;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垫层及 面层宜分仓浇注或留缝: 3)厨房、卫生间混凝土找坡层最薄处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 砂浆找坡层最薄处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找平层兼找坡层

    农宝少正 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面层为水泥砂浆时,水泥砂浆的体积比应为1:2,强度等级 不应小于M15,面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2)混凝土面层或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底 层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兼面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其厚度 不应小于80mm;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垫层及 面层宜分仓浇注或留缝; 3)厨房、卫生间混凝土找坡层最薄处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 砂浆找坡层最薄处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找平层兼找坡层 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为C20的细石混凝土;需设填充层铺设 管道时,宜与找坡层合并,填充材料宜选用轻骨料混凝土。 2 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砂浆地面: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 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用,砂应采用中、粗砂; 2)混凝土地面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 度的2/3,含泥量不得大于1%。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铺设整体面层时,水泥类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 表面应粗糙、洁净、湿润并不得有积水。铺设前宜凿毛或涂 刷界面剂; 3)垫层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阶梯形,每层接槎处的水平 距离应错开0.5m~1.0m。接槎处不应设在地面荷载较大的部 位; 4)绝热层与地面面层之间应设有细石混凝土结合层,构造做法 及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细石混凝土结 合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层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200mm×200mm的HPB3006钢筋网片; 6)绝热层的材料不应采用松散型材料或抹灰浆料; 7)地面面层施工后应进行养护,养护不得少于7d。抗压强度达 到5MPa后,方可上人行走。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 可正常使用; 8)面层抹平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水泥地面的压光一般不应少于两遍,分遍压实: 9)建筑地面设有变形缝的,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过门、沉降缝、 分格缝、梁上等部位宜嵌双玻璃条分格;建筑地面的沉降缝、 伸缝、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目应贯 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 10)水泥混凝土面层铺设不得留施工缝。当施工间隙超过充许 时间规定时,应对接槎进行处理。 3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渗漏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文 1)厕浴简和有防水要求的地面应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地面应 采用现浇混凝土;地漏四周及地面与墙、柱连接处的防水隔 离层,应增加层数或局部采取加强措施。当卫生间采用地面 辐射供暖时,地面应做两层防水隔离层:卫生间过门处应设 置止水墙,防水隔离层应沿止水墙上翻:加热管穿止水墙处 应采取隔离措施; 2)楼板周边地面除门洞外,应做强度等级不小于C20,高出地 面最终完成面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翻边:防水层在墙、 柱交接处翻起高度不应小于300mm;楼、地面的防水层在门 口处应水平延展,且向外延展的长度不应小于500mm,向两 侧延展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 3)卫生间及有排水的楼、地面,应低于相邻房间楼、地面20mm 或做挡水门槛;当需进行无障碍设计时,应低于相邻房间面 层15mm,并应以斜坡过渡;高低交界处的楼板面层钢筋应 采用分离式设计,以保证浇筑混凝时楼(地)面标高差。 地面应向地漏找坡,坡度不应小于1%。装饰层宜采用不透 水材料和构造,主要排水坡度应为0.5%~1.0%; 4)穿越楼板的管道应设置防水套管,高度应高出装饰层完成面 20mm~50mm;套管与管道间应采用防水密封材料嵌填压实: 地漏、大便器、排水立管等穿越楼板的管道根部应用密封材 料嵌填压实:水平管道在下降楼板上采用同层排水措施时, 下沉板及侧壁、楼面应做双层防水设防。对降板后可能出现 的管道渗水,应有密闭措施

    1)防水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材料品种、规格、 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2)卷材防水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材料等均应与 铺贴的卷材材性相容。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地面现浇混凝土板应一次浇筑完不应 留置施工缝; 2)上下水管道等预留洞口坐标位置应正确。凡穿越楼地面的管 道,应安装高出地面装饰层20mm~50mm的套管,其根部应 预留20mm×20mm的凹槽,槽内以及穿管与套管之间的缝 隙用弹塑性密封防水材料嵌填密实:套管应在土建主体施工 时进行配合预埋。暗埋管道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管材,中途 不得有连接配件。暗敷管道位置应有临时标识; 3)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凿毛处理、涂 刷加胶水泥浆做粘接层。洞口填塞分两次浇筑,先用掺入抗 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 混凝土凝固后进行2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聚合物水泥 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管周进行24h蓄水试验,不渗 不漏后再做防水层; 4)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十净,阴角处做成小圆 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5)铺设隔离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防油渗材料 应向上铺涂,并超过套管的上口。在靠近柱、墙处,应高出 面层200mm~300mm或按设计要求铺涂。阴阳角和管道穿过 楼板满的根部应增加铺涂附加防水、防油渗隔离层: 6)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10mm。初装饰地面,应预留出 二次装饰量: 7)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最浅处不 小于10mm,不渗不漏为合格。

    1)混凝土填充式辐射地面供暖的加热管应铺设在细石混凝土或 C15细石混凝土填充层内,填充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填

    充层内应配双层钢筋直径3mm,间距为50mm的镀锌低碳钢 丝网片,镀锌钢丝网片中间为散热管: 2)混凝土填充式辐射地面供暖的绝热层宜选用挤塑聚苯板(XPS 等有足够承载能力的材料: 3)地面辐射供暖填充层、面层应设置伸缩缝;填充层伸缩缝可 采用PE板条;纵横间距不应大于6m,不宜大于3m;填充 层与墙、柱交界处应设伸缩缝。 2地面辐射供暖的整体面层宜采用水泥混凝土、水泥砂浆等材 其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细石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应将杂物、灰渣清除十净。过门、 沉降缝、分隔缝处宜嵌玻璃条分格: 2)细石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应进行表面二次抹压,抹压后保湿 养护14d以上; 3)填充层施工时,应防止盘管上浮; 4)施工时不宜与其他工种交义施工作业,所有地面留洞应在填 充层施工前完成; 5)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在低于0℃的环境下施工时 现场应采取升温措施: 6)填充层伸缩缝设置应与加热供冷管的安装同步或在填充层施 工前进行,当地面面积超过30m2或边长超过6m时,应按不 大于6m间距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8mm伸缩 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或预设木板条待填充层 施工完毕后取出,缝槽内满填弹性膨胀膏;伸缩缝宜从绝热 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缘;伸缩缝应有效固定,泡沫 塑料板也可在铺设辐射面绝热层时挤入绝热层中。

    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文件应对砂浆的品种、性能、分层抹灰厚度等提出要求, 宜采用薄层抹灰; 2)轻质隔墙与顶棚交接处、不同材质墙体交界处、隔墙板拼装 墙体的饰面层应铺设玻璃纤维网布,并明确相应技术指标; 3)水泥砂浆不得设置在石灰砂浆层上,罩面石膏灰不得设置在 水泥砂浆层上。 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抹灰工程应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进行复验:各种砂浆 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预拌(专用)砂浆应严格按相应产 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搅拌: 2)抹灰用的石灰膏不应含有未熟化颗粒和其他杂质,常温下的 熟化时间不应少于15d,也不应大于30d。罩面用的磨细石灰 粉熟化期不应少于3d; 3)抹灰用的砂宜采用中砂,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3%,不得含 有泥块、草根、树叶等杂质,使用前应过筛。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抹灰工程应在结构封顶后进行,且承重墙体的搁置时间不宜 少于45d,内隔墙和框架填充墙的搁置时间不宜少于30d。抹 灰工程施工前,应对墙面存在的缺陷予以处理;非烧结块材 墙体抹灰宜在墙体砌筑完成45d后进行; 2)主体施工时,应控制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砌筑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时宜采用专用铺灰器具:框架填充 墙顶处预留的间隙宜在墙体砌筑15d后封堵; 3)非烧结块材砌体房屋的墙体应根据块体材料类型在窗肚墙水 平灰缝内设置一定量钢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门窗 洞口,其两侧不少于一个孔洞中应配置钢筋并用灌孔混凝土 灌芯,钢筋应在基础梁或楼层圈梁中锚固;墙长大于8m的非 烧结块材框架填充墙,应设置控制缝或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

    柱,其间距不应大于4m;承重墙体局部开洞处及不利墙垛部 位应采取加强措施; 4)抹灰工程必须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 必须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必须 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 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5)墙内安装各种箱柜,其背面露明部分应加钉钢丝网,与界面 处墙面的搭接宽度应大于100mm,抹灰前涂刷一层聚合物水 泥浆或界面剂: 6)墙面抹灰层的施工操作,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 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湿润或进行界面处理;抹灰完成 后,养护不少于7d。预拌砂浆或十粉砂浆的抹灰应按产品说 明书及相关标准执行: 7)墙面涂层裂缝防控,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在用腻子找平或直接 涂饰涂料前应涂刷抗碱封闭底漆;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在用溶 剂型腻子找平或直接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 在用乳液型腻子找平或直接涂刷乳液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 大于10%,木材基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2%;找平层应平整、 坚实、牢固,无粉化、起皮和裂缝:内墙找平层的粘结强度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室内用腻子》JG/T298的规定; 厨房、卫生间墙面的找平层应使用耐水腻子;墙面应选用柔 性较好的面层涂料,底层、面层涂料的收缩循性、坚硬性、膨 胀性应一致。水性涂料涂饰工程应涂饰均匀、粘结牢固:溶 剂型涂料涂饰工程应涂饰均匀、粘结牢固; 8)顶棚裂缝、空鼓、脱落的防控,顶棚平整度好且无外露钢筋 或铁丝时,宜做免抹灰直接刮腻子顶棚(厨房、卫生间等湿 度较大的房间不宜采用)。刮腻子前应先清理十净板底污物, 并先刮1至2遍聚合物青水泥腻子,再刮聚合物白水泥腻子。 每遍厚度不应大于0.5mm,总厚度不宜大于2mm;抹灰顶棚的

    混凝土基层应进行刮糙处理;混凝土基层的刮糙层宜采用 1:3聚合物水泥砂浆,面层宜采用掺有抗裂纤维的1:1:6混 合砂浆;混凝土基层涂刷界面剂处理和抹灰前,应清除干净 基层污物,喷水湿润(面干内潮)。 2门窗变形、渗漏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图中应有完整的门窗设计说明,明确外门、窗(包括封 闭阳台门、窗)的抗风压性能、水密性、气密性等要求,标 明门窗的开启方向、玻璃厚度和层数以及中空玻璃的空气层 厚度、分格尺寸、隔条和密封条材质、节点构造详图等。窗 框与窗扇间宜采用三级密封:当采用附框法与墙体连接时, 附框与窗框连接处应采取有效可靠的防水密封措施: 2)由单樟窗拼接而成的组合塑料窗,拼接处应考虑窗的伸缩变 位;拼樟料与窗框连接处应采取有效可靠的防水密封措施; 组合门窗洞口应在拼樟料的对应位置设置拼樟料连接件或预 留洞:轻质砌块或加气混凝土墙洞口应在门窗框与墙体的连 接部位设置预理件; 3)塑料门窗主要受力杆件内衬增强型钢的惯性矩应满足受力要 求,且最小壁厚不应小于1.5mm;隔热金属型材壁厚不得小 于1.4mm; 4)五金件的型号、规格和性能应与门窗相匹配,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窗五金件通用要求》GB/T32233的规定, 合页(铰链)、传动机构、执手、撑挡应采用压铸铝合金、不 锈钢等材质; 5)在外门、窗的框、扇下横边应设置排水孔:排水孔宜加盖排 水孔帽;门窗框与洞口墙体安装间隙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填充 或压入防水膨胀密封条、内置膨胀密封条等防水密封措施; 外墙防护层与门窗框间应预留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在带列 墙外保温层的洞口安装门窗时,宜安装室外披水窗台板,且

    不刮锁点为宜; 3)外窗窗框、扇应设排水孔及气压平衡孔。抹灰时,灰口或苯 板四周应压住窗框10mm左右住宅标准规范范本,但不得遮盖排水口; 4)使用角部铰链的窗扇在出)前应做好密封处理; 5)门窗安装时,先固定上框的一个点,然后调整门窗的水平度 垂直度和直角度,并用木楔临时固定,消除门窗安装不垂直、 翘曲、标高不一致的现象; 6)门窗安装应采用热镀锌钢片连接固定,热镀锌钢片厚度不小 于1.5mm,固定点从距离转角180mm(铝合金窗角部的距离不 应大于150mm处)开始设置,中间间距不大于500mm。严禁 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 禁用射钉固定: 7)门窗框与洞口之间的伸缩缝内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填充,发泡 胶填充应均匀、密实。发泡胶成型后不宜切割; 8)「门窗框周边应采用密封胶密封。密封胶应粘结牢固,表面应 光滑、顺直、无裂纹; 9)组合料及阳台转角处缝隙应做密封处理; 10)应设置窗眉或滴水檐,窗台应设置向外侧的坡度,并不得 超过排水口; 11)玻璃安装时,必须按规定使用承重垫块和定位垫块。垫按 位置应符合要求,窗扇上的玻璃承重垫块必须起到承担玻 璃重量的作用; 12)安装完毕后,应按有关规定、规程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 进行现场气密性实体检验

    4.7.1给排水及供暖管道渗漏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4.7给排水及供暖工程、通风空调工程

    给排水及供暖管道渗漏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室内给水、热水及供暖系统所采用的明敷和非直埋敷设管道

    应明确伸缩补偿装置和支承结构的型式、设置数量和座标位 置及补偿量; 2)供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应注明管材、管件的温度特性参 数、连接方式及规格: 3)供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必须明确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 排水系统应明确试验类别: 4)供暖系统的供回水干管宜选用钢管等金属材料; 5)热水供应系统宜采用不锈钢管、铜管或塑料金属复合管: 6)供暖系统管道采用补偿器补偿管道膨胀量时,补偿器两侧的 固定支架应设置在与补偿器热伸长的同一轴线上: 7)室内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 8)室内地下排水管安装,应给出防止管道下沉的作法, 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给水、排水及采暖管道的管材、管件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中 的规格、品牌、生产日期等内容与进场实物上的标注必须 致; 2)低温热辐射加热管应具有出厂标识、产品合格证、检验报 告,并符合相关现行国家标准; 3)管材、管件进场后,应按照产品标准的要求对其外观、管 径、壁厚、配合公差进行现场检验。塑料排水管道与室外塑 料雨水管道用材区别检香、验收,同时按照同品牌、同批次 不少于2个规格进行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同品牌、同批次进场的阀门应对其强度和严密性能进行抽 样检验,抽样数量为同批次进场总数的10%,且每一个批次 不少于1个。 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给水管道系统施工时,应复核冷、热水管道的压力等级和类 别。不同种类的塑料管道不得混装,安装时,管道标记应朝 向易观祭的方向;

    2)引入室内的理地管其覆土深度,室外理深不得小于当地标准 冻深的要求,室内理深不得小于500mm。埋地给水塑料管、 复合管管道和排水塑料管应铺设在100mm~150mm厚的砂士 垫层上,严谨铺设在冻土、松土和碎砖、石等坚硬物体上。 管沟开挖应平整,管沟回填应采用砂子或粒径不大于12mm 的细土回填; 3)给排水管道穿越基础预留洞时,给水引入管管顶上部净空不 小于100mm,排水排出管管顶上部净空不小于150mm;穿 过墙壁和楼板时,宜采用同材料的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 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 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地面相 平。穿过楼板的套管和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 且应密封,断面应光滑。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4)塑料给水管道在室内宜暗设。明设时立管应布置在不宜受撞 击处,当不能避免时,应在管外加保护措施。给水管道暗设 时,应在墙表面或地表面上标明暗管的位置和走向。同时, 管道固定应牢固且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层内或可能受 重物压坏处;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给水支管的外径不 宜大于25mm;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给水管管材宜采 用塑料、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材或耐腐蚀的金属管材。管道保 护层宜采用不小于墙体强度的材料填补密实,管道保护层厚 度不得小于1mm: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管材,不得采 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低温热辐射采暖系统中理埋于填充层内 的加热管不应有接头: 5)对管道连接,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热镀锌钢管应采用 螺纹连接,套丝扣时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外露螺纹部分应作 防腐处理。当管径大于100mm的热镀锌钢管应采用丝接法 兰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焊接钢管管径小于或等于32mm 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32mm,采用焊接:

    5)用于给水管道热熔连接的工艺参数(熔接温度、熔接时间)、 施工方法及施工环境条件应能够满足管道工艺特性的要求; 7)给水管道不宜穿越变形缝。管道在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 及沉降缝时,管道系统应在结构缝处应采用柔性连接:管道 或保温层的外壳上、下部均应留有不小于150mm可位移的 净空:在位移方向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水平补偿装置: )给水承插塑料管采用粘接接口时,粘接剂应符合产品标准规 定,目涂抹均匀、适量、无漏涂,承插深度符合试插标记, 环缝均匀,粘接牢固: 10)复合管采用专用卡套式铜制管件连接时,应符合产品装配 工艺。其连接管口内壁有坡口,锁紧螺母紧固后,橡皮环 与管壁结合均匀、紧密,且无延位或金等缺陷; 11)室内给水管道上的各种阀门,宜装设在便于检修和操作的 位置; 12)水平和垂直敷设的塑料管道伸缩节的设置位置、型式和数 量必须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顶层塑料排水立管必 须安装伸缩节,管道出屋面部位应设固定支架。塑料排水 管伸缩节预留间隙可控制为夏季5mm~10mm,冬季 15mm~20mm; 13)塑料排水立管地下转弯处,应采用两个45°弯头,禁止使用 90°弯头; 14)给水水平管道应有2%0~5%的坡度装修设计教程,坡向泄水装置。排水支 管严禁平坡和倒坡: 15)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必须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 统和设备应在隐蔽前做必须做灌水试验并合格,灌水高度 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 16)各种金属管道及管件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防腐处理后,再 进行安装。 排水系统水封破坏一返味一排水不畅防控应符合下列规定。

    ....
  • 质量标准
  • 相关专题:
专题: 验货标准 |无缝钢管标准 | 压力容器标准 |体检标准 |建筑常用表格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