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014-2021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DBJ51/014-2021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3.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0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J51/014-2021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2. 1.7预埋管钻芯法

    在灌注桩中自桩顶预先埋设一定长度的钢管,作为钻芯法钻

    头、钻杆的通道,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王灌注桩桩长、底沉渣 厚度,预埋管管底以下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连续性,判定或 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的检测方法。

    对检测对象逐级施加静态荷载,观测其随时间产生的位移螺丝标准, 确定其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b.1. 9地基载荷试验 loading test on foundation so1l

    通过一定尺寸的刚性承压板,对地基逐级加载,观测地基任 各级荷载下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以确定地基承载力、计算变形模 量的试验方法。

    2.1.10单桩静载荷试验

    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拨力或水平推力,观测 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单桩 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和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 验方法。

    为确定施工后的锚杆(土钉)抗拨承载力是否满设计安水 而进行的抗拔试验。

    2.1.12孔内摄像法

    利用钻芯孔或混凝土空心桩内腔,对孔壁进行摄像,荆定栅 (墙)身缺陷、桩(墙)底沉渣厚度、桩(墙)端持力层性状的检 测方法。

    2.2.1抗力和材料性能

    2. 2. 2作用与作用效应

    B一支墩(座)宽度; b一一矩形桩的边宽,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地基 载荷试验承压板直径或边宽; d一一桩身设计直径(管桩外径)或边宽,锚杆孔径,芯样试 件的平均直径;

    2. 2. 4 计算系数

    J一凯司法阻尼系数; w一—深层平板载荷试验中计算地基变形模量时与试验深度 和士类有关的系数。

    3.1.1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可分为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 性检测和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验收检测。 3.1.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类型,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可分为地基 检测、基桩检测、抗浮锚杆检测、建筑边坡与建筑基坑检测。 3.1.3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性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

    性检测和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验收检测。 3.1.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类型,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可分为地基 检测、基桩检测、抗浮锚杆检测、建筑边坡与建筑基坑检测。 3.1.3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性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按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 2为设计提供地基基础承载力的试验应采用静载荷试验; 3测试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的岩石地基的承载力应采用岩 基载荷试验,测试锚杆抗拨承载力应采用基本试验,测试天然土 质地基、处理地基、复合地基、基桩的承载力应采用慢速维持荷 戴法的静载荷试验; 4试桩静载荷试验前应进行桩身完整性试验: 5参与统计的静载荷试验结果数量应满足以下规定: 1)同一土层或岩层的地基载荷试验结果不应少于3个; 2)同一条件基桩的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不应少于3个; 3)每种类型锚杆的基本试验结果不应少于3个。 .1.4建筑地基基础验收检测工作程序,宜按图3.1.4的程序

    图3.1.4验收检测工作程序框图

    β.1.5在进行建筑地基基础验收检测前,检测单位应完成下列 工作: 1 收集拟检测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地基基础设计 资料; 2了解拟检测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收集地基基础的施 工资料; 37 核实或明确检测目的和具体要求。 3.1.6 检测单位应根据检测目的,在执行本规程第3.1.5条的基 础上, 编制检测方案,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 1 工程概况; 2 调查情况及资料收集情况; 3 检测依据; 4 检测项目; 5 检测方法、数量及受检点位置或位置要求; 6试验条件要求及试验准备;

    B.1.5在进行建筑地基墨仙班 工作: 1 收集拟检测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地基基础设计 资料; 2了解拟检测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收集地基基础的施 工资料; 3核实或明确检测目的和具体要求。 51 6检测单位应根据检测目的,在执行本规程第 3.1.5 条的基

    3.1.7建筑地基基础验收检测的检测方法和抽样数量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应按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确定检测方法和抽样数量: 2同一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采用地基和桩基,应分别确 定检测方法和抽样数量; 3同一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采用不同类型或施工工艺的 地基,应分别确定检测方法和抽样数量; 4同一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采用不同类型或施工工艺的 桩基,应分别确定检测方法和抽样数量。 3.1.8检测点位的选取应遵循下列原则: 1在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存在异议的部位应有检测点; 2当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 应有检测点; 3地基承载力检测,在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人试验或圆锥 动力触探试验等代表值较小区域应有检测点; 4当桩基基桩或复合地基增强体桩身完整性测试结果存在 Ⅲ类桩时,单桩承载力检测应抽检部分Ⅲ类桩; 5在基础承受荷载较大或上部结构对变形敏感部位应有检 测点; 6除本条1、2、3、4、5款指定检测点外,其余检测点宜随 机抽取,应满足场地均匀布置要求; 7检测点位应由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检测等单

    位共同商定。3.1.9复合地基或桩基检测宜先进行复合地基增强体或桩基基桩完整性试验,后进行静载荷试验。3.1.10当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或钻芯试验与静载荷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时,宜先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人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或钻芯试验:后进行静载荷试验。3.2验证与扩大检测3.2.1当需要进行验证检测或扩大检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地基岩土性状(强度、密实度、状态)验证,宜在原检测点附近重新选点,可采用原检测方法;2桩身浅部缺陷验证,可采用开挖方式;3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接头焊接缺陷验证,可采用高应变法试验;4低应变法测管桩的桩身缺陷验证,可采用高应变法或孔内摄像法;5低应变法测灌注桩的桩身缺陷验证,可采用钻芯法进行,也可采用静载荷试验验证承载力;6声波透射法测灌注桩的桩身缺陷验证,可采用钻芯法;7高应变法检测基桩承载力结果验证,可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8钻芯法检测结果验证,宜采用在同一基桩增加钻孔方式验证钻芯检测发现的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也可采用孔内摄像法验9

    3.2.2采用单桩静载试验进行验证检测时,应采用慢速维持 荷载法。

    3. 2. 3当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中存在Ⅲ类、V类桩、且 IⅢI 类

    IV类桩数量之和与抽检桩数之比小于20%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 按原抽检数量在未检桩中扩大抽检。原检测方法为声波透射法的, 可改为钻芯法。当扩大抽检后仍有Ⅲ、IV类桩时,对其余未检桩 应全数进行完整性检测。

    IV类桩数量之和与抽检桩数之比不小于20%时,应采用原检注 法的,对其余未检桩全数进行完整性检测。原检测方法为声江 射法的,可改为钻芯法。

    检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宜采用原检测方法找 检测,扩大检测数量不宜低于不合格数量的2倍。

    3.2.6因验收检测不合格而进行地基基础加固处理的工程

    加固处理部分作为分项工程重新进行验收检测,检测要求与正常 情况下地基基础验收检测的规定一致。

    3.2.7验证检测、扩大检测采用的检测方案应由建设、勘案

    4检测方法4.1一般规定4.1.1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基础类型、设计要求、施工因素和检测目的,结合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4.1.2当多种检测方法能优势互补,能提高检测结果判定的可靠性时,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宜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4.1.3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人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的有关规定执行。4.1.4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钻芯法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执行。4.1.5单桩静载荷试验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宜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规定执行。4.1.6 地基载荷试验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宜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的规定执行。4.1.7锚杆(土钉)抗拔验收试验的仪器设备安装宜按照现行11

    行业标准《锚杆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GJ/T401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场检测及分析判定,建筑边坡、建筑基坑支护锚杆应分别按照 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建筑基坑 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有关规定执行,抗浮锚杆宜按照现行 地方标准《四川省建筑地下结构抗浮锚杆技术标准》DBJ51/T102 的有关规定执行。

    4.2.1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砂土、粉土的密实度和一般黏 性土的状态及其地基处理效果,判定其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参数。 4.2.2当对处理地基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时,检测深度应超过地 基处理深度。 4.2.3静力触探试验可根据检测需要选择单桥探头或双桥探 头。单桥探头可测定比贯入阻力,双桥探头可测定锥尖阻力和侧 壁摩擦力。

    .2.3静力触探试验可根据检测需要选择单桥探头或双桥探 大。单桥探头可测定比贯入阻力,双桥探头可测定锥尖阻力和侧 壁摩擦力。

    1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摩阻比随深度的变化曲线,或比 贯入阻力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2每个检测孔的比贯入阻力或锥尖阻力平均值; 3同一土层的比贯入阻力或锥尖阻力标准值; 4 判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5 评价地基处理效果时,应提供处理前后的锥尖阻力、侧壁 摩阻力或比贯入阻力的对比曲线。

    4.3标准贯入试验4.3.1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评价砂土、粉土的密实度和一般黏性土的状态及其地基处理效果,判定其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参数,也可用于砂土(粉土)液化判别。‘4.3.2标准贯入试验对砂土、粉土进行液化判别时,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执行。4.3.3标准贯入试验根据检测目的应提交以下成果:1标准贯入锤击数及土层划分与深度关系曲线;2每个检测孔同一土层的标准贯人锤击数平均值;3同一土层标准贯入锤击数标准值;4地基土性状(密实度、状态)分析;5地基处理效果评价;6判定地基土承载力。4.4圆锥动力触探试验4.4.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分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类型。4.4.2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浅部的素填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的地基土性状及其地基处理效果,判定其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参数。4. 4. 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中砂、粗砂、砾砂及碎石土的密实度及其地基处理效果,判定其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参数。4.4.4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碎石土的密实度及其地13

    试深度应超过地基处理深度以下0.5m。 4.4.6采用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评价土的密实度或状态,应 采用实测锤击数平均值。 4.4.7采用重型、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确定碎石土密实度,应 采用实测锤击数修正值,修正方法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执行

    4.4.6采用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评价土的密实度或状态

    4.4.7采用重型、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确定碎石土密实度,应 采用实测锤击数修正值,修正方法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执行。

    1 动力触探锤击数与贯人深度关系曲线图(表) 2 同一土层的动力触探锤击数统计值; 3 评价地基土的密实程度或地基均匀性; 4 估算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5评价地基处理效果。

    4.5.1低应变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或具有较高黏结强度的复 合地基增强体的桩身完整性,判定完整性类别及桩身缺陷位置。 4.5.2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桩的有效测试长度,当施工桩长超 过低应变测试有效深度时,宜采用其他测试方法对桩长和完整性 进行核定。

    4.5.3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合适的锤重、锤垫、传感器类开

    获取可供分析判定桩身完整性的有效测试波形

    选择其他检测方法进行。

    4. 5.5 低应变法检测应提交以

    1速度信号曲线; 2桩身波速取值; 3桩身完整性描述、缺陷的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 4时域信号时段所对应的桩身长度标尺、指数或线性放大的 范围及倍数,或幅频信号曲线分析的频率范围、桩底或桩身缺陷 对应的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

    4.6.2声波透射法的声测

    1声测管应选择透声率较天、便于安装且不勿吸损的仞件 宜采用直径不小于50mm、壁厚不小于3mm的钢管,不得使用 PVC管; 2声测管连接处应光顺过渡,宜采用套管对接; 3声测管宜采用绑扎的方式直接固定在钢筋笼内侧,并与钢 筋笼应保持平行; 4声测管应从桩项至桩底连续埋设; 5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 6声测管上端管口高出混凝土面不宜低于100mm。 4.6.3检测前应检查声测管的通畅性,当声测管堵塞,无法进

    行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应采用钻心法进行检测。

    .7.3高应变检测专用锤击设备应具有稳固的导向装置。重

    状应对称,高径(宽)比不应小于1。 .7.4高应变试验重锤的重量不应低于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的2.0%。当桩长大于25m或桩径大于500mm时,重量应不低 F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3.0%。

    1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使力曲线 明显未归零;

    四通通测试数店 4.7.6 高应变法根据检测目的,应提交以下成果: 1 力与速度的实测曲线; 2计算采用的桩身波速值; 3 凯司法分析采用的阻尼系数J。值; 4实测曲线拟合法所选用的各单元桩土模型参数、拟合曲 线、模拟的静荷载沉降曲线、土阻力沿桩身分布图; 5桩身完整性系数; 6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结果。

    4.8.1钻芯法适用于检测以下内

    1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或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长、桩身混凝 土强度和桩身完整性、桩底沉渣厚度,评价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 (强度); :2地下连续墙和水泥土墙高度、墙身混凝土强度、墙底沉渣 厚度,评价墙底岩土性状(强度)。 4.8.2预埋管钻芯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桩长、桩底沉渣 厚度、预埋管以下混凝土桩身完整性和混凝土强度,评价桩底持 五层兰土性状(强度)

    1预埋管宜采用钢管,内径不宜小于130mm,壁厚不宜小 于4mm;

    2预埋管管底与桩底的间距不宜小于5m; 3 预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 4 预埋管的连接处应光顺过渡; 5 预埋管管顶应高出桩身混凝土顶面100mm; 6子 预埋管应稳固地固定在钢筋笼内侧,应保持垂直度不超过 0.5%。 4.8.4 钻孔结束后的钻芯孔、预理管孔,当无利用价值时,宜 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回灌封闭。 4.8.5当钻芯法对桩身缺陷、桩底沉渣厚度、桩底持力层的判 定存在困难时,可结合孔内摄像法进行检测。 4.8.6钻芯法根据检测目的,应提交以下成果: 1受检桩钻孔数量、开孔相对位置、架空高度、混凝土芯样 进尺、持力层进尺、总进尺、混凝士试件个数及在桩身中的位置、 岩石试件个数; 2编制每孔的柱状图;

    1受检桩钻孔数量、开孔相对位置、架空高度、混凝土芯样 进尺、持力层进尺、总进尺、混凝土试件个数及在桩身中的位置、 岩石试件个数; 2编制每孔的柱状图; 3芯样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4沉渣厚度; 5芯样彩色照片,

    4.9.1静载荷试验可分为地基载荷试验、单桩静载荷试验、锚

    4.9.1静载荷试验可分为地基载荷试验、单桩静载荷试验、锚 杆(土钉)抗拔试验。

    4.9.2静载荷试验当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提供反力

    合下列规定: 1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值的1.2 倍,压重宜在试验加载前一次性加足,且均匀、安全稳定地分布 在平台上; 2堆载材料宜使用钢锭或预制混凝土块; 3对平台梁、主梁、承载墙及地基应进行强度(承载力)和 变形验算。 4.9.3静载荷试验的承压板或桩顶的沉降测量宜采用大量程的 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大于0.5m时,应在两个方向对 称安置4个位移测量仪表;小于或等于0.5m时,可对称安置2 个位移测量仪表。沉降测定平面应设置在具有足够刚度的承压板 上,各沉降测点距离承压板边缘距离应一致,宜为25~50mm; 承压板为方形时,沉降测点应位于承压板每边的中点。 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受检桩的直径或边长大于500mm 时,应在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量仪表;小于或等于 500mm时,可对称安置2个位移测量仪表。沉降测定平面宜设 置在桩顶下200mm的位置,测点应固定在桩身上。 3安装位移测量仪表的基准梁应具有一定刚度,梁的一端 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在基准桩上;固定和支撑位 移测量仪表的夹具、基准梁应避免日晒雨淋、振动及其他外界 影响。

    4.9.3静载荷试验的承压板或桩顶的沉降测量宜采用大量

    4.9.4地基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

    的天然地基、处理地基、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4.9.6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

    4.9.9验收检测时,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最 大加载值不应小于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岩基载荷试验 最大加载值不应小于设计岩基承载力特征值的3倍。

    关然地基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0m;处理地基承压板面积小 需要检测土层的厚度确定,且不应小于1.00m,对夯实地基为 板面积不宜小于2.00㎡;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的承压板 应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

    4.9.11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的复合地基浅层平板载荷试

    如采用设计的垫层厚度,试验承压板的宽度应采用设计的基础 宽度。

    4.9.12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应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承压板直径 应为800mm或设计桩孔直径。 4.9.13岩基载荷试验应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承压板直径为 300mm

    4.9.14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基础底面标高

    一致,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底标高一致,当 设计有要求时,承压板板底标高应符合设计规定。

    径的3倍;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试验深度不应小于5.0m,当试并 直径大于承压板直径时,紧靠承压板周围土的高度不应小于承压 板直径。

    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垫层,其厚度不宜大于20mm,对复合地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承压板下垫层厚度宜取100~150mm,铺设宽度超出承压板边 缘不宜小于1倍承压板边长或直径。垫层施工的夯填度应满足 设计要求。

    验用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净距离应符合表 4.9.18 的规定。

    18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

    4. 9. 19 通过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时,可按下 式计算:

    E, = wpd S

    表4.9.20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的系数0

    d/z为承压板边长或直径与承压板底而

    4.9.21地基载荷试验根据检测目的,应提交以下成果

    4.9.23单桩静载荷试验可分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 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4.9.2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适用于检测单桩或复合地基有 黏结强度的增强体的竖向抗压承载力。 4.9.25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适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拔承 载力。

    4.9.23单静载荷试验可分为单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整

    4.9.27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可分为慢速维持荷载法和快 速维持荷载法。场地岩土条件复杂、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的 基桩或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 持荷载法。

    4.9.28验收检测时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最大加载值不应小

    于设计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最大加 载值不应小于设计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或设计要求的最大加 载值,当设计要求按上拔量控制时,应以桩顶上拔量达到设计限 值进行控制,单桩抗拔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得大于钢筋的强度设计 值;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可按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允许值控制加载

    4.9.29受检桩、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

    离应符合表4.9.29的规定。当受检桩或锚桩为扩底桩时,受检桩 与锚桩的中心距不应小于2倍扩大头直径。软土场地压重平台堆 载量较大时,宜增加支墩边与基准桩中心和受检桩中心之间的距 离,并应在试验过程中观测基准桩的竖向位移。

    表4.9.29受检桩、错桩或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距离

    注:1d为受检桩、锚桩或地锚的设计直径或边宽(m),取其较天值; 2括号内数字用于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压重平台支 墩下2~3倍宽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

    4.9.30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提供试验反 力时,应经设计单位同意,并进行锚桩抗拔承载力、钢筋抗拔承 载力及桩身混凝土抗裂验算。

    4.9.30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提供试

    4.9.31单桩静载荷试验根据检测目的,应提交以下成果:

    V锚杆(土钉)抗拔试验

    4.9.32抗拨试验可分为基本试验、端变试验、验收试验、持有 荷载试验等。抗拔验收试验适用于确定施工后的建筑地下结构的 抗浮锚杆、建(构)筑物的基础锚杆、建筑边坡或基坑的支护锚 杆、土钉等的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9.33根据不同类型的受检对象,抗拨验收试验加卸载方式应 按以下规定进行: 1抗浮锚杆宜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法,也可采用单循环加卸 载法; 2建(构)筑物的基础锚杆宜采用分级维持荷载法,也可采 用多循环加卸载法; 3建筑边坡或基坑支护锚杆宜采用单循环加卸载法; 4土钉宜采用单循环加卸载法。 4.9.34抗拨验收试验根据检测目的,检测应提交以下成果: 1受检锚杆(土钉)的设计类型、编号、尺寸信息、杆体材 料、材料强度及平面位置图; 2荷载分级及加载方式;

    4.9.34抗拔验收试验根据检测目的,检测应提交以下成果

    1受检锚杆(土钉)的设计类型、编号、尺寸信息、杆 料、材料强度及平面位置图; 2荷载分级及加载方式; 3受检锚杆(土钉)的最大加载值;

    4.9.35十钉抗拔验收试验要点可按本规程附录 D执行。

    5.1.1处理地基、复合地基应进行承载力检测。大然地基当设 计有要求时宜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测。 5.1.2判定处理地基均匀性时,可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 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 5.1.3当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 验等检测方法判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时,应与同一场地的静 载荷试验对比或结合地区经验进行。 5.1.4静力触探试验比贯入阻力或锥尖阻力、标准贯入试验实 测锤击数、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测锤击数的标准值统计计算应按 本规程附录F的统计方法进行。 5.1.5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天然地基承载力宜采用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2处理地基承载力应采用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其中强夯置换 地基还应对置换墩进行静载荷试验;对饱和粉土地基,当处理后 墩间土能形成2.0m以上厚度的硬层时,其地基承载力可通过单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 3复合地基承载力应采用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其中有较高黏 R

    1.5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

    1天然地基承载力宜采用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2处理地基承载力应采用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其中强夯置换 地基还应对置换墩进行静载荷试验;对饱和粉土地基,当处理后 墩间土能形成2.0m以上厚度的硬层时,其地基承载力可通过单 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 3复合地基承载力应采用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其中有较高黏 结强度的增强体还应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检测增强体承载力。

    5.2.1当设计要求验证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时,应对天 然地基进行检测。

    5.2.1当设计要求验证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时,应对天

    5.2.2天然土质地基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贸人试验、圆锥

    动力触探试验等进行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抽检数量为每个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每200m不宜 少于1点,且不宜少于10点,独立柱基每个基础不宜少于1点, 基槽每20延米不宜少于1点; 2检测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除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外,检测 深度宜达到主要受力层深度。 5.2.3岩石地基钻芯检测,抽检数量为每个单位工程(子单位 工程)每500m不宜少于1孔,且不应少于6孔,每个独立柱基 不宜少于1孔,基槽每20延米不宜少于1孔。岩溶地区,每个独 立基础不应少于1孔,当基础面积不小于2m时,不宜少于2孔, 条形基础每6延米不应少于1孔。当取岩石芯样制作芯样试件时, 每个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相同岩性的岩石制作芯样试件不宜 少于6个,进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要点可按照本规程附录E执行。

    1抽检数量为每个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每200m不 少于1点,且不宜少于10点,独立柱基每个基础不宜少于1点 基槽每20延米不宜少于1点; 2检测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除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外,检 深度宜达到主要受力层深度。

    5.2.3岩石地基钻芯检测,抽检数量为每个单位工程(

    5.2.4天然地基静载荷试验抽检数量为每个单位工程(子单

    5.3.1换填垫层应进行压实系数和承载力检测

    5.3.1换填垫层应进行压实系数和承载力检测。

    5.3.2换填垫层应分层进行压实系数检测

    5.3.2换填垫层应分层进行压实系数检测。

    5.3.3压实系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采用灌砂法、灌水法进行,对黏性土、粉土也可采用环 刀法,环刀法取样点应选择在每层垫层厚度的2/3深度处; 2每个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抽检数量对条形基础每10~ 20m不应少于1点,对独立柱基每个基础不应少于1点,对其他 基础每50~100㎡不应少于1点供暖标准,且总数不得少于6点。

    3.4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先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人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 验等原位试验检测换填层性状,每个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抽 检数量对条形基础每10~20m不应少于1点,对独立柱基每个 基础不应少于1点,对其他基础每50~100m不应少于1点,且 总数不得少于10点; 2根据原位试验结果选择静载荷试验点,每个单位工程(子 单位工程)每300m不应少于1点,超过3000m的部分,每 500m不应少于1点,且总数不得少于3点。 5.3.5灌砂法、灌水法、环力法试验要点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的有关规定执行

    5.4.1 压实地基应进行压实系数和承载力检测。 5.4.2 压实地基应分层进行压实系数检测。 5.4.3 压实系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5.4.2压实地基应分层进行压实系效检测

    粉土也可采用环刀法; 2每个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检测点数量对条形基础每 10~20m不应少于1点,对独立柱基每个基础不应少于1点,对 其他基础每50~100m不应少于1点,且总数不得少于6点。

    电梯标准规范范本5.4.4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 检测试验 建筑标准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专题: 技术标准 |安全标准 |给排水工艺、技术 |螺栓标准 |镀锌板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