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智能建筑工程)》DB21@900.18-2005.pdf

  •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智能建筑工程)》DB21@900.18-2005.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14
  • 发 布 人: tina0614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2.5硬件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检查重点应包括安全性、司

    2.6软件产品质量应按下列内

    2.2.6.1商业化的软件管接头标准,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 用系统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和网管软件等应做好使用许可证及 用范围的检查;

    2.2.6.2由系统承包商编制的用户应用软件、用户组态软件 及接口软件等,除进行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外,还应根据需要送 行容量、可靠性、安全性、可恢复性、兼容性、自诊断等多项 能测试,并保证软件的可维护性:

    2.2.7.1系统承包商应提交接口规范,接口规范应在合

    口测试方案经检测机构批准后实施。系统接口测试应保证接口 能符合设计要求,实现接口规范中规定的各项功能,不发生兼名 性及通信瓶颈问题,并保证系统接口的制造和安装质量。

    2.3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

    2.3.1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应包括与前期工程的交接和工程 实施条件准备、进场设备和材料的验收、隐殿工程检查验收和过 程检查、工程安装质量检查、系统自检和试运行等。

    2.3.2工程实施前应进行工序交接,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

    2.3.2工程实施前应进行工序交接,做好与建筑

    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 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2.3.3工程实施前应做好如下条件准备:

    2.3.3.1检查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的完备性,智能建筑工

    程必须按已审批的设计文件(施工图)实施;工程中出现

    2.3.3.2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制度和施工技术措施。

    3.4必须按照合同技术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对设备 料和软件进行进场验收。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 ,并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验收人员签学。未经进场验收合 各的设备、材料和软件不得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装。经进场验收的 受备和材料应按产品的技术要求妥善保管。

    2.3.5设备及材料进场应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具

    .3.5设备及材料进场应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具体号 我如下:

    2.3.5.1保证外观完好,产品无损伤、无瑕疵,品种、数量 产地符合要求:

    2. :3. 5. 2

    2.3.5.3依规定程序获得批准使用的新材料和新产品险

    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 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资料应为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译

    定的合理周期对系统进行连续不中断试运行。并填写试运行 和报告。

    2.3.9施工中的安全用电管理,应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 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 范》(JGJ46)中的有关规定。 2.3.10工程施工应充分考虑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 LE

    2.3.10工程施工应充分考虑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 根据现场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

    2.5.1各系统验收时应包括以下内容: 2.5.1.1 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检查: 2. 5. 1. 2 系统检测合格: 2. 5. 1.3 运行管理队伍组建完成,管理制度健全; 2.5.1.4 运行管理人员已完成培训,并具备独立上岗能力; 2.5.1.5 竣工验收文件资料完整; 2.5.1.6 系统检测项目的抽检和复核应符合设计要求; 2.5.1.7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2.5.1.8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的规定, 智能建筑的等级应符合设计的等级要求; 2.5.1.9竣工验收时应按本规程的要求及辽宁省DB21/T1341 中的相关表格填写资料审查结果和验收结论。

    3.1.7有线广播电视网、监测网、监控网(含重大技

    自)工程建设完工后,须经原审批的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 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2.1施工图纸、技术文件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施工图纸、技术文件已通过会审和批准,并应对施工现场进行 细勘察。

    地工图纸、技不 J 细勘察。 3.2.2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包括工程特点, 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 3.2.3、开工前的施工环境(照明、通风、空调、给排水、室内 温湿度及装修等)和生产安全均需达到设计要求。 3.2.4已安装的烟感、温感报警装置和灭火设施达到通信设备 使用的消防安全要求。

    3.2.2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包括工程特点

    3.2.6主要设备必须备齐,其他设备、仪器、器材

    满足连续施工和阶段施工的要求。对工程施工所用器材的规格 数量、质量进行检查,无相关检验证明或与设计不符的器材不 在工程中使用。 3.2.7应按照施工材料表对进场材料进行清点、分类

    3.3材料(设备)要求

    3.3.1常用电缆、双绞电缆、光缆、钢管、型材、铁件、硬塑 料管、波绞管等相关材料(设备)要求遵照本规程第10章的规 定。

    3.3.2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设备利

    通过省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合格、准许进网使用的通信设备及产 品。没有进网许可证或质量检验合格证的产品不得在工程中使 用。

    3.3.3通信网络工程中所选用的设备,应满足工程设计及合 要求。

    3.3.4通信网络工程中建筑物内配线电缆宜采用非填充型市话 全塑电缆(HYA)。

    生 3.3.5设备外观应完整、无损伤、变形和锈蚀。 3.3.6广播音量控制器与消防广播合用时,需带强制切换功能。 3.3.7广播扬声器规格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

    3.3.6广播音量控制器与消防广播合用时,需带强制切换功能。

    3.4.3通讯网络系统工程中使用的设备进场验收应参照本规程

    第2.3.4和2.3.5.条的规定执行。产品的质量检查按本规 2.2 节的规定执行。

    3.4.4通讯网络系统工程调试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自

    4.4通讯网络系统工程调试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自检,并填 系统自检报告。

    3.4.5通讯网络系统工程调试完成,经与工程建设方

    可投人系统试运行,投入试运行后应由建设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 派出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认真作好值班运行记录,并保存试运 行的全部历史数据

    3.5.1建筑物内通信管路及配线安装参照本规程第10章的规定

    备必须安装在建筑物内公用部位,并应安全可靠、便于维修。建 筑物内交接分线设备的安装高度参照表3.5.2的规定。

    表3.5.2室内安接分线设备安离废表

    3.5.8通信电缆交接箱落地安装

    3.5.8.1基础:应采用不小于C10混凝士制作,高度不宜小 于200mm,并在基础底座中央留置适当的孔洞作电缆的出人口; 3.5.8.2预理件:在基础的四个角上应预理4根M10×100 长的镀锌地脚螺栓,用于固定交接箱。螺栓露出基础底座高度宜 40mm; 3.5.8.3接地线:宜采用40mm×4mm镀锌扁钢,同时留置 b11mm孔洞与地脚螺栓固定在基础上(见图3.5.8.3)。

    装的面板高度差不宜大于2mm

    3.5.9.3安装在活动地板、网络地板或地面上的面板,应固 定在金属接线盒(地插座)内,金属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严 密防水、防尘; 3.5.9.4安装在弹性分隔屏风上的面板,应安装在屏风上预 留的插座安装槽内:

    图3.5.8.3电缆交接箱接地安装

    3.5.9.5安装在墙体上的面板,其位置宜设置在地面上 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净高尺寸; 3.5.9.6 安装在桌上的面板,应安装在桌上隐蔽的地方; 3. 5.9.7 面板固定应牢固可靠; 30: 面板应右标饮标示版控级端设冬米型

    3.5.9.7面板固定应牛固可靠; 3.5.9.8面板应有标签,标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3.5.10 程控交换设备的安装: 3.5.10.1程控交换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规定,四 周预留空隙应符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设计要求; 3.5.10.2机架接地安装,将接地线用螺丝固定在机架上; 3.5.10.3避雷装置的安装,参照本规程DB21/900.23~2005 相关规定。

    .5.10程控交换设备的安装:

    3.5.11在安装程控交换设备时,应遵守安全预防措施

    3.5.13.1扬声器布置的要求: (1)使全部观众席上的声压分布均匀; (2)多数观众席上的声源方向感良好,即观众听到的扬声 器的声音与看到的讲演者、演员在方向上一致; (3)控制声反馈和避免产生回声干扰。 3.5.13.2扬声器布置:: (1)集中式布置时,扬声器在台口上部,宜在舞台两侧低 处或舞台的前缘布置扬声器; (2)厅的规模较大,前面的扬声器不能使厅的后部有足够 的音量。在这种情况下,宜在跳台下顶棚上分散布置辅助扬声 器,为了维持正常的方向感,辅助扬声器前加延时器;

    (3)在集中式布置之外,在观众厅顶棚、侧墙以至地面上 分散布置扬声器。

    3.5.13.3体育场的扬声器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周围环境对体育场的噪声限制指标要求较高而难以 达到时,观众席的扬声器宜分散布置,正对运动场的扬声器宜集 中布置; (2)当周围环境对体育场的噪声限制指标要求不高时,扬 声器组合宜集中设置。集中布置时,应合理控制声线投射范围, 并尽量减少声外溢,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 3.5.13.4对于厅、堂类建筑物集中布置扬声器时,宜符合下 列规定: (1)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至最远听众的距离不应大于 临界距离的3倍; (2)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至任一只传声器之间的距离 宜尽量大于临界距离: (3)扬声器的轴线不应对准主席台(或其他设有传声器之 处);对主席台上空附近的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应单独控 制,以减少声反馈: (4)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布置的位置应和声源的视觉 立置尽量一致。 3.5.13.5对广场类室外扩声,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的 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满足供声范围内的声压级及声场均匀度的要求; (2)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的声辐射范围应避开障碍生 (3)控制反射声或因不同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的声 差引起的双重声,应在直达声后50s内到达听众区。

    6.5.14广播功放设备立柜的布置应符合下列

    3.5.14.2柜侧与墙、柜背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0.8m;

    3.5.14.2柜侧与墙、柜背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0.8m; 3.5.14.3 柜侧需要维护时,柜间距离不应小于1m:

    3.5.14.4 采用电子管的功放设备单列布置时,柜间距离不应 小于0.5m;

    3.5.15会议电视的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5.15.5会议电视的相关房间宜采用暗敷的方式布放缆练

    在新建或改建房屋时,应理设走线管、安置桥架、预留地槽和 洞、安装防静电地板等。

    3.5.16会议电视的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3.5.16.1机架应平直,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 3.5.16.2机架应排列整齐,有利于通风散热,相邻机架的架 面和主走道机架侧面均应成直线,误差不应大于3mm; 3.5.16.3缆线布放或槽道的布置参照本规程第10章的规定 执行; 3.5.16.4任何缆线与设备采用插接件连接时,必须使插接件 免受外力的影响,保持良好的接触;

    3.5.17.1一般规定: (1)安装前,应清点天线构件,做到数量齐全、质量符合 要求。构件如有变形,应在安装前矫正完好,镀锌或喷漆构件如 有镀层脱落生锈,应去锈补漆: (2)天线的防雷接地体及接地线应事先做好,并测试接地

    电阻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天线安装,对于含有传动关节的 构件,应确认转动灵活,无异常声音; (3)天线施工中应采用精度为6s级以上带有罗盘的专用经 纬仪。

    3. 5. 17.2底座安装

    (3.5.17.3)

    设施作为接地装置的组成部分; (4)VSAT机房内部所有设备的外壳就应与接地母线可靠连 接。

    3.5.18有线电视前端系统安装

    对于小系统的前端,可以将前端设备装在一个前端共用箱 或直接接在天线竖杆上。对于中大型前端设备,应符合以下 求:

    求: 3.5.18.1前端设备与控制台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机房平面布置图进行设备机架与控制台定位: (2)机架和控制台到位后,均应进行垂直度调整,并从一 瑞按顺序进行。儿个机架并排在一起时,两机架间的缝隙不得大 于3mm。机架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 差不应大于3mm。对于相互有一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 面板前后偏差不应大于5mm; (3)机架和控制台的安放应竖直平稳; (4)机架内机盘、部件和控制台的设备安装应牢固:固定 用的螺丝、垫片、弹簧垫片均应按要求安装不得遗漏。 3.5.18.2机房室内线缆的布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采用地槽时,电缆由机架底部引入。布放地槽的电 缆应将电缆顺着所盘方向理直,按电缆的排列顺序放人槽内,顺 直无扭绞,不得绑扎。电缆进出槽口时,拐弯处应成捆绑扎,并 应符合最小弯曲半径要求: (2)当采用架槽时,电缆在槽内布放宜不绑扎,并应留有 出线口。电缆应由出线口从机架上方引人;引人机架时,应成捆 绑扎; (3)当采用电缆走道时,电缆也应由机架上方引人。走道 上布放的电缆,应在每个梯铁上进行绑扎。上下走道间的电缆或 电缆离开走道进人机架内时,应在距起弯点10mm左右处开始 每隔100~200mm绑扎一次; (4)当采用活动地板时,电缆应顺直无扭绞,不得使电缆

    结:在引入机架处应成捆绑扎

    3.5.18.3电缆的敷设在两端应留有余量,且有明显永久性标 记; 3.5.18.4各种电缆插头的装设应按产品特性的要求,并应做 到接触良好、牢固、美观; 3.5.18.5机房内接地母线的路由、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施 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接地母线表面应完整,并应无明显锤痕以及残余焊剂 渣;铜带母线应光滑无毛刺。绝缘线的绝缘层不得有老化龟裂现 象; (2)接地母线应铺放在地槽和电缆走道中央,或固定在架 槽的外侧。母线应平整,不歪斜、不弯曲。母线与机架或机顶的 连接应牢固端正: (3)铜带母线在电缆走道上应采用螺丝固定。铜绞线的母 线在电缆道上应绑扎在梯铁上。 3.5.18.6在有光端机(发送机、接收机)的机房中,光端

    3.5.19.1十线的架空敷设。干线的架设高度与地面的最低限 度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在架空电缆 时,为了不使电缆承受很大的拉力,先将电缆吊线用夹板固定在 电缆杆上,然后用电缆挂钩把电缆卡挂在吊线上,挂钩的间距 般为0.5m~0.6m。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档均应留出适量余 鬼。操作时应遵守下列要求: (1)在新杆上布放和收紧吊线时,要防止电杆倾斜和倒杆: (2)在已架有电信、电力线的杆路上加挂吊线,要防止吊 线上弹发生危险; (3)架设墙壁电缆应先在墙上装好墙担和撑铁。如果电缆 较细可只设墙担。把吊线放在墙担上收紧,用夹板固定,然后用 电缆挂钩将电缆卡挂在吊线上。另外,墙壁电缆如需沿角转变,

    应在墙角处设转交墙担。

    3.5.19.2安装干线放大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架空线路中,干线放大器应安装在距离电杆1m的地 方,并固定在吊线上; (2)在墙壁电缆线路中,干线放大器应固定在墙壁上。如 吊线有足够的承受力,也可固定在吊线上; (3)在地下穿管或直理电缆线路中干线放大器的安装,必 须保证放大器不被水浸泡,可将放大器安装在地面以上: (4)于线放大器输人、输出的电缆均应留有余量;·连接处 应有防水措施。 3.5.19.3光缆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缆敷设前,应使用光时域反射计和光纤衰耗测试仪 检查光纤有无断点,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2)核对光缆的长度,根据施工图上给出的实际的敷设长 度来选择光缆。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及其它障碍 物处;架空光缆的接头与杆的距离不应大于1m; (3)布放光缆时,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技术处理,并应采 用具有自动控制牵引力性能的牵引机牵引:其牵引力应施加于加 强芯上,并不得超过150k名;牵引速度宜为10m/min,一次牵引! 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布放光缆时,其曲半径不得小于光 缆外径的20倍; (4)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来操作,接续时 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它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 续后应安装光缆接头护套

    3.5.20有线电视分配系统的安装。

    3.5.20.1支线及用户引入线的安装: (1)采用明装方式时,电缆布线应横平竖直、美观,同时 弯曲半径应大于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电缆可用水泥钉和线码适 定在墙上,应每隔300mm~500mm用线码固定在墙上: (2)采用暗装方式时,在穿电缆的过程中要把同轴电缆的

    芯线和外层绝缘体一一起牵引!,电缆穿过电缆管后,应在电缆表面 标记接续方向; (3)采用自承式同轴电缆做支线和用户线时,电缆的受力 应在自承线上:在电杆或墙担处将自承线与电缆连接的塑料部分 切开一段距离,并在切开处的根部缠扎三层聚氯乙烯带,并应缩 短自承线,用夹板夹住使电缆产生余兜: (4)在室内墙壁上安装的系统输出口用户盒,应做到牢固、 美观、接线牢固:接收机至用户盒的连接线应采用阻抗为752, 屏蔽系数高的同轴电缆,其长度不宜超过3m。 3.5.20.2分支器与分配器的安装。分支器和分配器的工程安 装可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明装多在分配共用箱内或是廊、阳台 下面,主要考虑防止雨淋受潮,连接电缆水平部分留出250mm ~300mm左右,然后向下弯曲后再接人分支器和分配器,以防 雨水顺电缆流入部件内部。暗装采用特制的小木箱或铁箱,其盖 板采用单扇门,为木箱结构时,直接用水泥钉固定在墙上:为铁 箱结构时,则打孔塞入胀管后再用螺丝钉扭紧。 3.5.20.3系统输出口(用户盒)的安装。在室内墙壁上安 装的系统输出口(用户盒)要做到牢固,接线牢靠、美观。接 收机至用户盒的连接应采用阻抗为750屏蔽系数高的同轴电缆, 长度不超过3m。 3.5.21接收天线: 3.5.21.1接收天线应按设计要求组装,并应平直、牢固。天 线竖杆基座应按设计要求安装。结合收测和观看,确定天线的最 优方位后将天线固定; 3.5.21.2竖杆拉线地锚必须与建筑物连接牢固,严禁将拉线 固定在屋面透气管、水落管等构件上。安装时应使各根拉线受力 均匀; 3.5.21.3大线馈电端必须与阻抗匹配器、馈线、天线放大器 连接牢固,并应有可靠的防水措施; 3.5.21.4天线与天线坚杆(架)应能承受设计固定的风益

    载和冰荷载; 3.5.21.5天线与天线竖杆(架)应具有防潮、防霉、抗盐 雾、抗硫化物腐蚀的能力。金属构件表面必须镀锌或涂防锈漆; 3.5.21.6天线在竖杆(架)上调整时,应能转动和上下移 动,其固定部位应方便、牢靠: 3.5.21.7天线、竖杆(架)、拉线与支撑、附件应组装方 便,固定可靠。

    3.6.3有线电视系统调试。

    3.6.3.1天线系统的调试: (1)粗调。天线的调试必须个频道一个频道进行。先将 该频道的接收关线对谁该频道电视台的发射天线,天线的输出端 用电缆与场强仪输入端相莲接,转动天线观察场强仪的电平指示 值的变化,最后将天线停留在电平指示值为最大时的方位上。若 在调试过程中,场强仪的电平指示值始终低于57dBV,检查接收 天线又正常时,则应在附近另找一个接收信号的位置,或换一副 增益高些的天线来替代。接着应将天线在最佳指向位置向左、右 慢慢转动约45°,此时,场强仪的电平指示值至少下降3dBV, 若电平没有变化,则说明天线的莲接有问题,应立即检查并排除 故障。最后将天线固定在最大输出电平的指向上,并加以适当固 定; (2)细调。粗调完毕后,断开天线与场强仪的连接,把通

    尚前端的电缆与天线的输出端连接,然后用彩色电视机在前端观 察每个频道的图像质量,重点应放在图像重影上。 3.6.3.2前端系统的调试。前端调试的任务是将前端的输出 信号的电平值调整到工程设计值,前端的调试实质上是对各频道 信号电平的调整。根据工程对前端输出电平的要求和放大器的增 益确定其输入到放大器的最小电平值。考虑到滤波器、混合器的 接入损失最后计算出需要天线提供的最小信号电平值。者天线实 际能提供的信号电平值小于所需提供的电平值,则需将天线输出 信号先经过大线放大器再送人前端,以满足前端对输入信号电平 的要求。 3.6.3.3十线和分配网络的调试: (1)干线调试看重于放大器输出电平值的调整和检查均衡 器的配接是否适当。由于在设计时对干线的长度仅是估计,所切 实际上干线的长度肯定会有变化,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选 用均衡器和调整放大器的增益,使放大器的输出电平达到工程设 计的要求。 (2)分配网络调试。分配系统通常可在安装完毕后立即进 行粗调,但必须在线路放大器输人端接上一个信号源。通常可用 电视信号发生器发送彩条,调节电视信号发生器的射频信号输出 电平,使线路放大器的输出电平达到工程设计值,然后用场强仪 测试每根分支电缆的最末一端的用户终端盒输出电平,检查其是 否符合要求。同时用彩色电视机直接与终端盒相连接,观察彩条 是否有失真现象。在测试电平时,电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射频信 号最好是UHF频段内对应系统中最高频道的信号。 3.6.3.4整个系统的调试。系统调试工作必须在系统的天线 前端传输干线和分配网络分别调试完毕之后进行,统调的自的是 办调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排除,如一 些频道出现重影交调现象、某些用户达不到技术规程要求等。在 统调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分析造成故障的可能原因,不要对系统 大范围改动,避免把已经能正常工作的系统调乱。

    4.1.1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的信息网络系统工程的施工 检测与验收按DB21/T1341规定执行。 4.1.2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内计算机局域网的信息处理设备及 软件运行系统。 4.1.3,信息网络系统应包括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及网络安全 等。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使分散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进行通信、信 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集成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终端、传输介质、 传输设备、网络交换设备、服务器和应用软件等组成。

    手。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使分散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进行通信、信 交换和信息处理的集成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终端、传输介质 输设备、网络交换设备、服务器和应用软件等组成。

    2.1进入现场之前,明确工程所涉及的硬件设备及软件配置。 2.2做好设备的检查验收:

    4.2.2做好设备的检查验收:

    (1)包装和密封应良好; (2)技术文件应齐全,并有装箱清单: (3)按装箱清单检查清点:设备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 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4)做好外观检查。

    4.2.3运行环境要求

    (1)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完毕,已通过系统检测并完全达到 设计要求; (2)为保障设备安全,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产品技术文 件规定和安全技术标准,对如下项目作严格检查: a.设备的重量、体积和安装空间; b.设备的供电:

    4.3.1充分满足当前各种信息服务需求,留有足够扩充余地, 并便于维护和管理。

    4.3.2.1Email服务应能与其它通用邮件系统进行信

    器为表现层,Web服务软件为中间层的三层体系结构,不宜 用只用浏览器和Web服务软件的两层结构模型。Web服务软 年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宜安装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并应设置相 立的安全保密措施。

    4.3.2.3Web服务应集成动态网页发布和制作技术,支持本

    网站的全文检索,完成用户需求并为用户提供方使的查询服务。 3.3应用平台应包括各种监控程序、维护工具、Web应用系 充等,通过应用系统说明书及应用系统安装盘建立相应的应用平 台。

    4.3.4开发平台应包括数据库开发工具、GS开发工具、

    4.3.7网络安全产品:

    4.3.7.2安全产品的选择必须符合本规程第4.7.2条规定。

    用可实时升级的网络版;对小型网络也可采用单机版,但应定期 升级,要求: (1)预防计算机病毒侵人网络系统; (2)检测已侵人网络系统的病毒: (3)定位已侵入网络系统的病毒; (4)防止网络系统中病毒的传染; (5)清除网络系统中已发现的病毒。

    4.3.7.6内网中应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对内部局城网月

    为的实时监测和跟踪、对内部或者外部人侵进行识别和多种应用 级内容审计。对网络攻击和非法扫描适时检测,及时报警。 (1)帮助协调网络的使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监测各种系统状态的变化。提供对网络系统故意人侵 行为的记录和对违反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行为的记录。

    4.3.7.7内网中应安装身份认证系统和加密系统。应该保证 内网中各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系统安全可以采用双机热备或 系统备份的方法;数据安全可以采用定期进行增量备份或完全备 分的方法,重要数据要异地备份。要求达到: (1)提供场点内高速度、大容量自动的数据存储、备份和 灰复,并且能够以很低的系统资源占有率和很少的网络带宽来进 行高速度的数据备份; (2)提供场点外的数据存储、备份和恢复,如通过专用安 全记录存储设施对数据库系统所管理的数据和资源提供安全保 护。一般采用多种安全机制与操作系统相结合,实现数据库安全 保护,如提供对口令学的管理和控制功能;防止入侵者对口令字 的探测:监测用户对某一分区或域的存取;提供系统中主体对客 本访问权限的控制等。 4.3.7.8系统容灾: (1)系统设计前的风险分析。通过分析系统固有的脆弱性 旨在发现系统设计前潜在的安全隐患; (2)系统试运行前的风险分析。根据系统试运行期的运行 状态和结果,分析系统的潜在安全隐患,旨在发现系统设计的安 全漏洞; (3)系统运行期的风险分析。提供系统运行记录,跟踪系 统状态的变化,分析系统运行期的安全隐患,在发现系统运行 期的安全漏洞,并及时通告安全管理员; (4)系统运行后的风险分析。分析系统运行记录,富在发 现系统的安全隐患,为改进系统的安全性提供分析报告,

    4.4.1设备安装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4.4.1设备安装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的品牌、型号、规格、产地和数量应与设计(或 合同)相符; (2)外壳、漆层应无损伤或变形:内部插件等固紧螺钉不

    4.4.1设备安装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的品牌、型号、规格、产地和数量应与设计(或 同)相符; (2)外壳、漆层应无损伤或变形;内部插件等固紧螺钉不

    应有松动现象:附件及随机资料应齐全、完好。

    4.4.2交换机的安装与调试。

    4.4.2交换机的安装与调试。

    文女技 (1)物理安装:交换机应根据设计要求安装,设备应水平 放置,螺钉安装应紧固,并应预留足够大的维护空间。机柜或交 换机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地要求; (2)系统配置: a.包括对产域网与本地通信设备配置: b.按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手册和要求,规范地编写或填写 相关配置表格,填写的表格应符合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 C.按照配置表格,通过控制台或仿真终端对交换机进行配 置,保存配置结果

    4.4.2.2交换机的测试

    (1)自检测试:交换机上电后进行自检测试,通过观察交 换机上的指示灯电力弱电设计、计算,确认交换机上的模块、端口等组成部分正常工 作; (2)连通性测试:从接到交换机的ATM端口或以太网端口 的站点上以Ping命令访问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网络端口的连 通性,确定所有端口均应正常连通,非TCP/IP局域网系统可参 照此方法进行; (3)系统配置的测试:确认交换机的系统配置符合设计要 求。

    4.4.3.1应根据设计要求安装,设备应水平放置,螺钉安装 应紧固,并应预留足够大的维护空间,机柜或路由器接地应符合 相关标准的接地要求。 4.4.3.2系统配置: (1)按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手册和要求,规范地填写相关 配置表格,如类型(PPP,DDN,Frame-relay,X.25)、端口地 址,路由协议,路由协议的作用范围等,填写的表格应符合网络

    系统的设计要求; (2)按照配置表格,通过控制台或仿真终端对路由器进行 配置,保存配置结果。

    项目管理和论文4.4.3.3路由器的测试:

    (1)自检测试:路由器上电后进行自检测试,通过观察交 换机上的指示灯,确认路由器上的模块、端口等组成部分正常工 作; (2)连通性测试:连接相关的广域网接入线路(如DDN Frame一relay,ISDN,X.25等),观察路由器的指示灯,确认广 域网的P地址,确认路由器与广域网接入线路正常连接和路由 器配置正确; (3)系统配置的测试:确认路由器的系统配置符合设计要 求,重点检查路由表(用SHOWIPROUTE命令或类似的命令)。 4.4.4集线器的安装与调试: 4.4.4。1集线器应根据设计要求安装,设备应水平放置,螺 钉安装应紧固,并应预留足够大的维护空间,机柜或集线器接地 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地要求。 4.4.4.2集线器的测试: (1)自检测试:集线器上电后进行自检测试,通过观察集 线器上的指示灯,确认集线器的端口等组成部分正常工作; (2)连通性测试:从接到集线器端口的站点上以Ping命令 访问另端口的IP地址,检查集线器端口的连通性,确认所有 端口正常连通,非TCP/IP局域网系统可参照此方法进行。

    (1)自检测试:路由器上电后进行自检测试,通过观察交 换机上的指示灯,确认路由器上的模块、端口等组成部分正常工 作; (2)连通性测试:连接相关的广域网接入线路(如DDN Frame一relay,ISDN,X.25等),观察路由器的指示灯,确认广 域网的IP地址,确认路由器与广域网接入线路正常连接和路由 器配置正确; (3)系统配置的测试:确认路由器的系统配置符合设计要 求,重点检查路由表(用SHOWIPROUTE命令或类似的命令)。 4.4.4集线器的安装与调试。

    ....
  • 建筑标准
  • 相关专题: 施工  
专题: 包装标准 |水利常用表格 |装修施工组织设计 |药品标准 |技术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