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GB50226-2007》.pdf

  •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GB50226-2007》.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8-27
  • 发 布 人: gelaoju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GB50226-2007》.pdf

    2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的地面应高出军行道,并且不应 小于0.12m 4.0.6客货共线铁路的特大型、大型和中型旅客车站的行李和包 度托取厅附近应设停放车辆的场地。 4.0.7军站场绿化率不宣小于10%,绿化与景观设计应按功 能和环境要求布置。 4.0.8出境入境的旅客车站应设置升挂国旗的旗杆。 4.0.9当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旅客车站衔接时,人员进出站流线 应顺畅衔接。 4.0.10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站点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站点应设于安全部位,并应方便旅客 乘降及换乘。 2公交站点应设停车场地,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公共交通 规划的要求;当无规划要求时,公交停车场最小面积宜根据最高聚 集人数或高峰小时发送量确定,且不宜小于1.0m/人。 3当铁路旅客车站站房的进站和出站集散厅与城市轨道交 通站厅连接,且不在同一平面时,应设垂直交通设施。 4.0.11广场内的各种揭示牌和引导系统应醒目,其结构、构造应 设安全。 4.0.12车站广场应设置厕所,最小使用面积可根据最高聚集人 数或高蜂小时发送盘按每千人不宜小于25m或4个厕位确定。 当车站广场面积较大时宜分散布置。

    5.2.1中型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宜设进站、出站集散厅。客货共线

    装修软件5.2.1中型及以上的旅客军站宜设进站、出站集散厅。客货共线

    铁路车站应按最高聚集人数确定其使用面积,客运专线铁路车站

    铁路车站应按最高聚集人数确定其使用面积,客运专线铁路车站 应按高峰小时发送量确定其使用面积,且均不宜小于0.2m/人。 5.2.2集散厅应有快速疏导客流的功能。 5.2.3特大型、大型站的站房内应设置自动扶梯和电梯,中型站 的站房宜设置自动扶梯和电梯。 5.2.4进站集散厅内应设置问询、邮政、电信等服务设施。 5.2.5大型及以上站的出站集散厅内应设置电信、网所等服务设 施。

    段53.】各举保车区(室】人数比位【%)

    驻:1有始发列车的车 ,其软席和其他侯车基的比包 2无摩码候车区(室)包含母婴候车区位,母婴镁车区内宜设置母要服务设

    3小型车站应在候车室内设贸无降码轮候车位,

    1中型及以上站宜设贵宾候车室。 2特大型站宜设两个贵宾候车室,每个使用面积不宜小于 150m;大型站宜设一个贵宾候车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20m; 中型站可设一个贵宾候车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0m。 3贵宾候车室应设置单独出人口和直通车站广场的车行道。 册宾候车室内应设厨所、熟洗间、服务员室和备品间

    5.4.2售票处应按下列要求设量!

    5.4.2售票处应按下列要求设留!

    售票用房的主要组成应符合表5.4.1的规定。

    表5.4.1售票用房主要组成

    注:1有始发车的车站应设订、送票室,

    自动售票机宜设置在进站流线上

    动售票机宜设誉在进站流线上

    1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售票窗口的设置数量应根据最高 聚集人数经计算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特大型站售票窗口的设置数量不宜少于55个; 2)大型站售票窗口的设置数量可为25~50个; 3)中型站售票窗口的设量数量可为5~20个; 4)小型站售票窗口的设胃数量可为2~4个。

    2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售票窗口的设置数盘应根据高峰 小时发送盘经计算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特大型站售票窗口的设置数量不宜少于100个; 2)大型站售票窗口的设置数盘可为50~100个; 3)中型站售票窗口的设置数量可为15~50个; 4)小型站售票窗口的设置数册可为2~4个。 5.4.4售票厅每个售票窗口的设置面积,特大型站不宜小于 24m/窗口、大型站不宜小于20m/窗口,中型站和小型站均不宜 小于16m/窗口。 5.4.5售票厅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 5.4.6 售票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售票窗口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 2售票室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4m。 3售票室与售票厅之间不应设门。 4售票室内工作区地面宜高出售票厅地面0.3m。严寒和寒 冷地区宜采用保暖材质地面。 5售票室内采光和通风应良好,并应设置防盗设施。 5.4.7售票窗口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相邻售票窗口之间的中心距离宜为1.8m,靠墙售票窗 口中心距墙边不宜小于1.2m。 2售票窗台面至售票厅地面的高度宜为1.1m。 3特大型、大型站应设置无障碍售票窗口,其设计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的有关规 定。 5.4.8自动售票机的最小使用面积可按4m/个确定。 5.4.9票据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2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售票窗口的设置数盘应根据高峰 小时发送盘经计算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特大型站售票窗口的设置数量不宜少于100个; 2)大型站售票窗口的设置数量可为50~100个; 3)中型站售票窗口的设置数量可为15~50个; 4)小型站售票窗口的设置数母可为2~4个。 5.4.4售票厅每个售票窗口的设置面积,特大型站不宜小于 24m/窗口、大型站不宜小于20m/窗口,中型站和小型站均不宜 小于16m㎡/窗口

    5.4.5售票厅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

    1每个售票窗口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 2售票室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4m。 3售票室与售票厅之间不应设门。 4售票室内工作区地面宜高出售票厅地面0.3m。严寒和寒 冷地区宜采用保暖材质地面。 5售票室内采光和通风应良好,并应设置防盗设施。 5.4.7售票窗口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相邻售票窗口之间的中心距离宜为1.8m,靠墙售票窗 口中心距墙边不宜小于1.2m。 2售票窗台面至售票厅地面的高度宜为1.1m。 3特大型、大型站应设暨无障碍售票窗口,其设计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铁路旅客军站无障设计规范》TB10083的有关规 定。

    2票据室应有防潮、防鼠、防盗和报警措施。

    5.5.1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宜设暨行季托取处。特天型、大型 站的行李托运和提取应分开设置,行李托运处的位置应靠近售票 处,行李提取处宜设置在站房出站口附近。中型和小型站的行李 托、取处可合并设置。 5.5.2特大型、大型站房的行李和包裘库房,宜与跨越股道的行 李、包裘地道相连。

    5.5.4包衰库、行李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旅客车站的包裘库和行李库的位置应统一设置。 2多层的特大型、大型站的站房和线下式站房的包裘库应设 置垂直升降设施,升降机应能容纳一辆包裘拖车。 3特大型站的包裘库各层之间应有供包轰车通行的坡道,其 净宽度不应小于3m。当坡道无栏杆时,其净宽度不应小于4m,坡 度不应大于1:12

    表5.5.3包真用房主要组成

    注:1000件以下包裹库的微机室宜与办公室合并设重

    4特大型站的行季提取厅宜设置行季传送带。 5.5.5包裹库的使用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5.11包裹库宜设高窗,并应加设防护设施。

    .5.12包惠托取厅使用面积及托取窗口数

    注:表中所列数值为设计包妻库存件数下限的最小数值,当采用上限时,其数值应 适当提商,

    妻托取柜台面高度不宜大于0.6m,柜台面宽度不

    于0.6m。当包变库与托取厅之间采用柜台分隔时,应留有不小于 1.5m宽的通道,

    5.7.1旅客站房应设厕所和洗间。

    5.7旅客用厕所、盟洗

    1设置位置明显,标志易于识别。 2厕位数宜按最高聚集人数或高峰小时发送量2个/100人 确定,男女人数比例应按1:1、厕位按1:1.5确定,且男、女厕所 大便器数量均不应少于2个,男厕应布置与大便器数量相同的小 便器。 3厕位间应设隔板和挂钩。 4男女厕所宜分设盛洗间,盟洗间应设面镜,水龙头应采用 卫生、节水型,数量宜按最高聚集人数或高峰小时发送母1个/150 ·16·

    人设置,并不得少于2个。 5候车室内最远地点距厕所距离不宜大于50m。 6厕所应有采光和良好通风。 7 厕所或盛洗间应设污水池。 5.7.3特大型、大型站的厕所应分散布置

    5.8.1客运管理用房应根据旅客车站建筑规模及使用需要集中 设置,其用房宜包括客运值班室、交接班室、服务员室、补票室、公 安值班室、广播室、上水工室、开水间、清扫工具间以及生产用车停 车场地等,

    安值班室、广播室、上水工室、开水间、清扫工具间以及生产用军停 车场地等。 5.8.2服务员室应设在候车区(室)或旅客站台附近,其使用面积 应根据最大班人数,按不宜小于2m/人确定,并不得小于8m。 5.8.3检票员室应设在检票口附近,其使用面积应根据最大班人 数,按不宜小于2m/人确定,并不得小于8m。 5.8.4特大型、大型和中型站在站房出口处宜设补票室,其使用 面积不宜小于10m,并应有防盗设施。 5.8.5特大型、大型和中型站应设交接班室,其使用面积应根据 最大班人数,按1m/人确定,并不宜小于30m。 5.8.6旅客车站应设广播室,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m。广播 室应有符合运输组织工作要求的设施。 5.8.7有客车给水设施的车站应设上水工室,其位置宜设在旅客 站台上,使用面积应根据最大班人数,按不宜小于3m/人确定,且 不得小干8㎡

    5.8.11旅客车站可根据要设置通信、供电、供水、供气和暖通 等设备的技术作业用房。各类技术作业房屋应集中设暨。 5.8.12客运办公用房应根据车站规模确定,使用面积不宜小于 3m/人。办公用房宜采用大开间、集中办公的模式。 5.8.13旅客车站宜设间休室、更衣室和职工厕所等职工生活用 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客运服务人员,售票与行李、包裹工作人员间休室的使用 面积应按最大班人数的2/3且不宜小于2m/人确定,并不得小于 8m。 2客运服务人员,售票与行李、包裹工作人员更衣室的使用 面积应根据最大班人数,按不宜小于1m/人确定。 3特大型、大型和中型站应在售票、行李、包衰及职工工作场 地附近设置厕所和盟洗间。 4特大型、大型和中型站宜设置职工活动室、浴室、就餐间和 会议室等生活用房

    5.9.1国境(口岸)站房应设客运和联检设施。

    1客运设施应设出入境和境内两套设施。 2出人境候车室宜按中型和小型分室设。 3出入境候车室及行李、包裘托运处应布置于联检后的监护 区内。 4 站房、站台和旅客通道等应设置出人境旅客与境内旅客分 开或隔离的设施。

    5.9国境(口岸)站房

    6.1.1客货共线铁路车站站台的长度、宽度、高度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的有关规定。客运 专线铁路车站站台的设置应符合国家及铁路主管部门的有关规 定。 6.1.2铁路站房或建筑物最外凸出部分外缘至基本站台边缘的 距离,特大型站宜为20~25m;大型站宜为15~20m;中型站宜为 8~12m小型站宜为8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6m 6.1.3当旅客站台上设有天桥或地道出入口、房屋等建筑物时, 其边缘至站台边缘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特大型和大型站不应小于3m。 2中型和小型站不应小于2.5m。 3改建车站受条件限制时,天桥或地道出入口其中一侧的距 离不得小于2m。 4当路段设计速度在120km/h及以上时,靠近有正线一侧 的站台应按本条1~3款的数值加宽0.5m。 5.1.4旅客站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台应采用刚性防滑地面,并满足行李、包妻车荷载的要 求,通行消防车的站台还应满足消防车荷载的要求。 2站台地面应有排水措施。 3旅客列车停靠的站台应在全长范围内,距站台边缘1m处 的站台面上设置宽度为0.06m的黄色安全警戒线,安全警戒线可 与提示育道结合设计。当有速度超过120km/h的列车临近站台 通过时,安全警戒线和防护设施应符合铁路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的有关规定。 2中间站台雨篷的宽度不应小于站台宽度。 3通行消防车的站台,雨達悬挂物下缘至站台面的高度不应 小于4m 4基本站台上的旅客进站口、出站口应设置雨篷并应与基本 站台雨篷相连。 5地道出入口处无站台雨篷时应单独设置雨篷,并宜为封闭 式雨篷,其毅盖范围应大于地道出入口,且不应小于4m。 6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宜设置暨无站台柱雨篷。 7用无站台柱雨蓬时,铁路正线两侧不得设置雨遥立柱 在两条客车到发线之间的雨遥柱,其柱边最突出部分距线路中心 的间距,应符合铁路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8无站台柱雨篷除应满足采光、排气和排水等要求外,还应 考虑吸音和隔音效果。 6.1.8设无站台柱雨篷的车站,站台上不宜设置厕所,

    6.2.1旅客车站的地道、关桥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旅客用地道或天桥,特大型站不应少于3处,大型站不应 少于2处,中型和小型站不应少于1处。当设有高架候车室时,出 站地道或天桥不应少于1处。

    6.1.5当中间站台上需要设置房屋时,宜集中设置。 6.1.6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应设置与站台同等长度的站台雨 篷。客货共线铁路的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应设置与站台同等长 度的站台雨篷。根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中型及以下车站宜设置 与站台同等长度的站台雨篷或在站台局部设置雨篷,其长度可为 200~300m。

    6.1.7旅客站台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特大型站可设2处行季或包表地道,1处地上或地下联络 通道;大型站可设1处行李或包裹地道。 6.2.2旅客用地道、天桥的宽度和高度应通过计算确定,最小净 宽度和最小净高度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道,天桥的盘小净宽度和最

    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值为封闭式天桥的尺寸,

    定: 1旅客用地道、天桥宜设双向出入口,其宽度特大型站不应 小手4m,大型站不应小于3.5m,中型、小型站不应小于2.5m。当 为单向出人口时,其宽度不应小于3m。 2特大型、大型站应设自动扶梯,中型站宜设自动扶梯。 3旅客用地道设双向出入口时,宜设阶梯和坡道各1处。 4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行李、包裹地道通向各站台时,应 设单向出人口,其宽度不宜小于4.5m。当受条件限制且出人口处 有交通指示时,其宽度不应小于3.5m。 6.2.4地道、天桥的阶梯或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旅客用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踏步 宽度不置小于0.32m,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大于18级,直跑阶梯 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5m,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2旅客用地道、天桥采用玻道时应有防滑措施,坡度不宜大 于1:8。 3行季、包地道出入口坡道的坡度不宜大于1:12,起坡 ·22·

    1旅客用地道、天桥宜设双向出入口,其宽度特大型站不应 小于4m,大型站不应小于3.5m,中型、小型站不应小于2.5m。当 为单向出人口时,其宽度不应小于3m。 2特大型、大型站应设自动扶梯,中型站宜设自动扶梯。 3旅客用地道设双向出入口时,宜设阶梯和坡道各1处。 4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行李、包裹地道通向各站台时,应 设单向出人口,其宽度不宜小于4.5m。当受条件限制且出人口处 有交通指示时,其宽度不应小于3.5m

    6.2.4地道、天桥的阶梯或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旅客用地道、关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踏步 宽度不宜小于0.32m,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大于18级,直跑阶梯 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5m,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2旅客用地道、天桥采用玻道时应有防滑措施,坡度不宜大 于1:8。 3行李、包衰地道出人口坡道的坡度不宜大于1:12,起坡 ·22·

    主通道的水平距离不宜小

    6.3.1特大型、大型站可设站台售货亭,其位置宜设在站台中心 两侧各90100m处。客运专线的站台宜设旅客候车座椅。 6.3.2站名牌、导向牌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雨篷的站台每侧应设置不少于2个悬挂式站名牌,并可 垂直于线路方向布置。 2无雨蓬的站台应设置不少于2块立柱式站名牌,并应平行 于线路方向布置。 3采用悬挂式站名牌的车站可根据需要,结合站台建筑设 施,在站台上合理设置平行于线路的低位站名牌。 4站名牌、站台号牌应醒目、坚固。 5旅客站台上均应设车次、走向等导向牌,导向牌应设于地 道、天桥出入口和旅客进出站主要通道处

    6.4.1进站检票口的设暨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进站检票口的设置数量不宜少于 表6.4.1的规定。

    1地道出人口的地面应高出站台面0.1m,并采用缓坡与站 台面相接。 2地道应设置防水及排水设施。 3出站地道的出口宜直对站房的出站口。 6.2.6旅客用天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天桥应设有顶棚,严寒及寒冷地区应采用封闭式,非寒冷 地区天桥两侧宜设置安全、通透的金属栏杆或玻璃隔断。 2天桥栏杆或隔断的净高度不应小于1.4m。

    表6.4.1客货共线车站检累口设置数量

    注:1当替通旅客进站检票口分散设置时,其数量可根据候车室设置情况适当增

    2有始发整到业务的车站,其检票口应满足始发整到作业要求,并应通过计 算确定其数盘。 2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的检票口数量应根据高峰小时发 送量,按每个检票口1500人/h的通过能力和15min的检票时间 计算确定。 6.4.2检票口应采用柔性或可移动栏杆,其通道应顺直,净宽度 不应小于0.75m。 6.4.3出站行李车辆通道净宽度不宜小于1.5m。 6.4.4在楼层候车室设进站检票口时,检票口距进站楼梯踏步的 净距离不得小于4m。 6.4.5旅客进站检票口和出站口必须具备安全疏散功能,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2有始发终到业务的车站,其检票口应满足始发终到作业要求,并应通过计 算确定其数盘。 2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的检票口数量应根据高峰小时发 送量,按每个检票口1500人/h的通过能力和15min的检票时间 计算确定。 5.4.2检票口应采用柔性或可移动栏杆,其通道应直,净宽度 不应小于0.75m。 5.4.3出站行李车辆通道净宽度不宜小于1.5m。 5.4.4在楼层候车室设进站检票口时,检票口距进站楼梯踏步的 争距离不得小于4m。 5.4.5旅客进站检票口和出站口必须具备安全疏散功能,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7.1.1旅客车站的站房及地道、天桥的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 级。站台雨篷的防火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铁路工程设计防 火规范》TB10063的有关规定。 7.1.2其他建筑与旅客车站合建时必须划分防火分区。 7.1.3旅客车站集散厅、候车区(室)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 现行标准《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的有关规定。 7.1.4特大型、大型和中型站内的集散厅、候车区(室)、售票厅和 办公区、设备区、行李与包裹库,应分别设置防火分区。集散厅、候 车区(室)、售票厅不应与行李及包熹库上下组合布置。 7.1.5疏散安全出口、走道和楼梯的净宽度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 求: 1 站房楼梯净宽度不得小于1.6m; 2安全出口和走道净宽度不得小于3m。 7.1.6旅客车站消防安全标志和站房内采用的装修材料应分别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和《建筑内 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有关规定。

    7.1.1旅客车站的站房及地道、天桥的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 级。站台雨篷的防火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铁路工程设计防 火规范》TB10063的有关规定。 7.1.2其他建筑与旅客车站合建时必须划分防火分区。 7.1.3旅客车站集散厅、候车区(室)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 现行标准《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的有关规定。 7.1.4特大型、大型和中型站内的集散厅、候车区(室)、售票厅和 办公区、设备区、行李与包裹库,应分别设置防火分区。集散厅、候 车区(室)、售票厅不应与行李及包豪库上下组合布置。 7.1.5疏散安全出口、走道和楼梯的净宽度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 求: 1 站房楼梯净宽度不得小于1.6m; 2安全出口和走道净宽度不得小于3m。 7.1.6旅客车站消防安全标志和站房内采用的装修材料应分别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和《建筑内 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有关规定。

    7.2.1旅客车站站台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铁路工 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的有关规定。 7.2.2旅客车站站房的室内消防管网应设消防水泵接合器,其数 量应根据室内消防用水册计算确定

    7.2.1旅客车站站台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铁路工

    7.2.3特大型、天型、国境(口岸)站的贯宾候车室和综合机房、票

    .2.3特大型、天型、国境(口岸)站的贯宾候车室和综合机房、票 据库、配电室,国境(口岸)站的联检和易发生火灾危险的房屋,应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车站应设置消 防控制室。 7.2.4建筑面积大于500m的地下包变库,应设置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建筑面积大于300m且独立设置的行李或包襄库,应设 室内消火栓。

    8.1.1旅客车站应设室内给水、排水系统。严寒地区的特大型、 大型站内的盟洗间宜设热水供应设备。 8.1.2旅客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应符合表8.1.2的规 定

    表8.1.2旅客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注:旅客计算人数和用水册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 10010的有关规定

    8.1.3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内宜按1~2L/d·人设置饮水供 应设备,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内宜按0.2~0.4L/d·人设置饮 水供应设备。饮水供应时间内的小时变化系数宜取为1。 8.1.4站房内公共场所的生活污水排水管径应比计算管径加大 一级。

    8.1.3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内宜按1~2L/d·人设置饮水供

    8.1.3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内宜按1~2L/d·人设置饮水供 应设备,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内宜按0.2~0.4L/d·人设置饮 水供应设备。饮水供应时间内的小时变化系数宜取为1。 8.1.4站房内公共场所的生活污水排水管径应比计算管径加大 一级。

    8.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8.2.1站房各主要房间的采暖计算温度应符合表8.2.1的规定。 表8.2.1站房各主要房间采计算温度

    8.2.2严寒地区的特大型、大型站站房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热风 幕;中型站当候车室热负荷较大时,其站房的主要出入口宜设热风 幕;寒冷地区的特大型、大型站站房的主要出入口宜设热风幕。 8.2.3夏热冬冷地区及复热冬暖地区的特大型、大型、中型站和 国境(口岸)站的候车室及售票厅宜设空气调节系统。 8.2.4空气调节的室内计算温度,冬季宜为18~20℃,相对湿度 不小于40%;夏季宜为26~28℃,相对湿度宜为40%~65%。 8.2.5站房内各主要房间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和计算冷负荷 应符合表8.2.5的规定。

    注:1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时,室内采暖计算温度应比表中规定温度低2 2当出站集做厅设于室内时,其采腰温度与进站集做厅相同,当设于室外时 不设采暖,

    表8.2.5主要房间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和计算冷负荷

    8.2.6空调系统应采用节能型设备和置换通风、热泵、蓄冷(热) 等技术,并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对有共享空间的多层候车区,应 考虑温度梯度对多层候车区的影响。 8.2.7候车室、售票厅等房间应以自然通风为主,辅以机械通风 厕所、吸烟室应设机械通风。其换气次数宜符合表8.2.7的规定

    8.3.1铁路旅客车站的用电负荷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铁路 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的有关规定。 8.3.2旅客车站主要场所的照明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 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照明灯具的选择应与建筑物的形式、室内装修的色彩及风 格相协调, 2车站广场、站台、天桥等室外场所及较高的室内场所的照 明,宜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高光强气体放电光源或由上 述光源组成的混光灯;安装高度较低的室内场所的照明,宜采用节 能型费光灯、紧凑型荧光灯。 3检票口、售票工作台、结账交班台、海关验证处等场所宜增 设局部照明。 4候车室、售票厅、集散厅、旅客地道、天桥、行李和包裹托取 宁及行季和包囊库等场所的照明,应设置不少于两种均匀照度的 控制模式,特大型、大型站的照明宜采用智能化控制装置。 5旅客站台所采用的光源不应与站内的黄色信号灯的颜色

    相混。 6特大型、大型和中型站的广场宜采用升降式高杆灯照明。 8.3.3除正常照明外,站房应设有疏散照明和安全照明系统。 8.3.4旅客车站疏散和安全照明应有自动投入使用的功能,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各侯车区(室)、售票厅(室)、集散厅应设疏散和安全照明; 重要的设备房间应设安全照明。 2各出入口、楼梯、走道、天桥、地道应设疏散照明。 8.3.5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控制室的车站,当正常照明 出现故障时,其设有疏散照明和安全照明的场所,应有自动开启和 由消防控制室集中强行开启的功能。 8.3.6特大型、大型站的站房应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型和小 型站的站房应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 8.3.7站房应按自然分区采取可靠的总等电位联接;金属物体或 金凰构件集中的场所应增设局部或辅助等电位联接。

    8.4.1旅客车站的信息设备应根据车站的建筑规模、总体布局和 客运作业综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配置,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铁 路车站客运信息设计规范》TB10074的有关规定。 8.4.2客运及行李、包衰无线通信系统的设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的有关规定。 8.4.3旅客车站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 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有关规定。 8.4.4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应设置通告显示网。列车到发通告 系统主机可作为网络服务器;客运广播系统主机、旅客引导显示系 统主机、旅客查询系统主机及综合显示屏系统主机可作为网络工 作站与网络服务器进行行车信息交换。

    8.4.5旅客车站客运广播系统应作分区设计。 8.4.6车站旅客信息系统的配线应采用综合布线,并宜采取暗敷 方式。 8.4.7车站旅客信息系统的电源应采用交流直供方式。 8.4.8车站旅客信息系统机房宜按综合机房设计。 8.4.9车站旅客信息系统应设接地装置。

    附录A设计包裹库存件数计算

    A.0.1改建铁路旅客车站的设计包库存件数可按下式计算确 定:

    A.0.1改建铁路旅客车站的设计包库存件数可按下式计算确 定:

    N=M·P.S P=(1+g)"

    表A.0.1周转系数

    A.0.2新建旅客车站设计包衰库存件数应根据车站所在区域的 产业性质和经济发展因索,在调查分析和类比既有车站包衰运输 资料作出评估后确定,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得,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以先进的节能技术措施和手段为保障,在实现铁路旅客车站功 能性、文化性、先进性的前提下,对旅客军站的经济性进行有效 延展。 1.0.2新建铁路旅客车站包括了近年发展较快的客运专线铁路 旅客车站,虽然其基本功能与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基本相同,但 在客运组织方式和运营管理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客运 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做了相应的规定。 1.0.3铁路旅客车站的布局应兼顾铁路和城镇二者的发展要求, 在实现铁路运输功能的同时,还要符合和满足城市发展和整个区 域交通网络及城市景观等方面的需求。因此,根据城市土地资源 和城市交通条件,合理确定铁路车站规模、布局、站型,使之符合铁 路行车组织管理规定,以适应铁路运输长期发展要求。 1.0.5铁路旅客站房建筑规模由所在地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发达 程度、客运量、客车到发线及站台数量、列军开行模式、运营管理模 式以及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决定。 自前,我国铁路旅客车站客流存在“等候式”、“通过式”、“等候 与通过混合式”三种旅客流线模式。“等候式”旅客需在车站滞留, 对候车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空间有一定的要求,车站的规模主要为 最高聚集人数所控制。我国现有铁路大部分采用客货共线运行模 式,因此,与其相适应的旅客车站均为“等候式”,原规范也是以“等 候式”车站为基础,用最高聚集人数来确定铁路旅客车站的规模。 本次规范保留了采用最高聚集人数确定铁路旅客车站规模的方 法。根据近年客流盘迅速增长的状况,在原规范基础上,对铁路 旅客车站规模的最高聚集人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通过式”是 客运专线旅客车站采用的旅客流线模式,特点是旅客以直接通 过站房的形式到达站台上军。这种形式对集散空间需求大,对 族车空间要求小,车站的规模主要受旅客流基控制。因此,本次 修编增加了以高峰小时发送量确定客运专线旅客车站规模。 “等候与通过混合式”为“等候"与“通过”同时存在于一个车站的

    以先进的节能技术措施和手段为保障,在实现铁路旅客车站功 能性、文化性、先进性的前提下,对旅客车站的经济性进行有效 延展

    1.0.2新建铁路旅客车站包括了近年发展较快的客运专线铁路

    1.0.3铁路旅客车站的布局应兼顾铁路和城镇二者的发展要求,

    百前,我国铁路旅客车站客流存在“等候式“、通划式“、等 与通过混合式”三种旅客流线模式。“等候式”旅客需在车站滞留, 对候车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空间有定的要求,车站的规模主要为 最高聚集人数所控制。我国现有铁路大部分采用客货共线运行模 式,因此,与其相适应的旅客车站均为“等候式”,原规范也是以“等 候式”车站为基础,用最高聚集人数来确定铁路旅客车站的规模。 本次规范保留了采用最高聚集人数确定铁路旅客车站规模的方 法。根据近年客流盘迅速增长的状况,在原规范基础上,对铁路 旅客车站规模的最高聚集人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通过式”是 客运专线旅客车站采用的旅客流线模式,特点是旅客以直接通 过站房的形式到达站台上军。这种形式对集散空间需求大,对 族车空间要求小,车站的规模主要受旅客流基控制。因此,本次 修编增加了以高峰小时发送量确定客运专线旅客车站规模。 “等候与通过混合式”为“等候"与“通过”同时存在于一个车站的

    形式,在其功能设置和空间布局上具有双重性和复杂性,与等债 式和通过式站房都有所不同,此种站型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

    3.1.1铁路旅客车站选址在铁路站场与枢纽的总体布局范围内

    对铁路和城市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1铁路旅客车站一方面是国家铁路交通网络的交汇点,它的 设暨应满足铁路路网规划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也是城市综合运输 网络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客流集散、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和 辅助服务等多项功能,因此应正确、合理的选择铁路旅客车站位 鹭,既方便旅客提高旅行效率,文满足城市发展要求。 2铁路旅客车站是城镇综合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布设 合理的铁路旅客车站、对未来城市建设的格局,城市其他交通干线 的设置,以及站场周边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会产生重要的 响。对改善城镇和区域交通系统功能,提高运营效率和解决出行 换乘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3铁路旅客车站的选址,除应根据车站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 要求,还要结合使用场地的自然地形的特点、平面布局与施工技术 条件,研究建筑物、构筑物与其他设施之间的高程关系,充分利用 地形,节约用地,尤其是少占耕地。正确合理的车站选址关系到国 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铁路工程建设要贯彻国家《土地 管理法》的规定,坚持依法用地、合理用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 减少工程填挖土方盘,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筑、道路的竖向位 ,合理组织用地范围内的场地排水和管线敷设,以保证合理性 经济性,达到降低成本实现加快建设速度的自的。 4建设节能型、环境友好型铁路旅客车站,是社会发展的必 然趋势。应通过综合考虑自然气候条件、各种传热方式、建筑装

    3.2.2总平面布置要求,

    1城市规划工作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 划和详细规划等阶段,而详细规划又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 性规划,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对铁路工程设计的控制最为具体,它 以总体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 性意见和规划设计

    修、材料性能以及采暖、通风、制冷等各种建筑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等因素,以周密合理的设计,较好地改善建筑耗能状况。在室内为 旅客提供清新空气和适宜的声、光、热环境,并通过解决热岛效应、 列车噪声、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等问题,通透空间光效应以及高大空 间环境的控制等,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当代建筑发展已 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应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自标将铁路旅客车站 功能定位在综合功能、多能转换、立体用地、立体绿化、生态平衡、 面向未来与持续发展的构想上,将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融入历史与 地域的人文环境中,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1.2不良地质会对铁路旅客车站构成安全隐患,甚至影响车站 的使用。我国不少铁路依山水修建,因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或受 阿流水域等不稳定因素影响,造成铁路线路中断,车站受损,影响 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

    3.2.1车站厂场、站房和站场客运设施为铁路旅客车站的三大组 成部分,尽管功能各有区别,但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休戚相关,形成 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平面位置上,现代铁路旅客车站由于站型 多样化,各种交通形式的引入等因素,改变了以往单、简单的平 面布局,在平面位置、空间关系上相互重叠交融。因此,铁路旅客 车站的总平面布置应以功能为核心,进行整体统一规划和设计,以 达到资源共享,体现功能最优化

    指导下,采用适应性设计,不断调整铁路旅客车站自身各个构成 要紫,达到车站功能与城市规划的协调统。铁路旅客车站与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枢纽、机场、码头等道路的发展相结合, 是体现铁路旅客车站系统性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现代旅客车 站设计应积极体现综合交通枢纽的理念,既有效地整合和利用 了资源,合理确定了建设用地,又为广大旅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 通条件。 2新时期的铁路旅客车站尤其是大型站房,已不仅是作为城 市大门形象出现,围绕车站迅速发展起来的商业设施,带动了城市 区域经济发展,公交、轻轨、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在车站默契配合、 有机衔接,使铁路旅客车站成为城市交通换乘枢纽和现代化客运 中心,车站已经越来越多地和整个城市、区域交通规划融为一体。 因此,铁路旅客车站的定位应向功能多元化和开放的“综合交通换 乘枢纽”转化。 新时期的铁路旅客车站总平面布置的另一特点是广场、站房 和站场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已不再像以往那样可以截然分开,而 趋于互相融合,成为一个满足旅客乘降和换乘的综合体。在土地 利用上,应根据这一特点,采用集约化的原则,合理利用地形,少占 土地,最大限度利用好有限的空间、有限的环境、有限的资源,重视 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 3使用功能分区明确,即要求旅客车站各部分功能划分合 理,服务内容、使用目的明确。流线简捷即要求旅客车站对客流 车流整体规划中实现合理流动,减少各流线之间相互影响,特别是 对旅客流线要做到简单、快捷,使之顺利到达自的地。 4公共交通优先是铁路旅客车站建设系统化的具体体现。 减市公共交通与铁路旅客军站的驳接一般体现在军站厂场上,所 以铁路车站广场实质上是一种多功能广场。目前出现的新站型, 从使用方便出发将驳接的位置引入地上高架或地下层,与旅客进 出站位臂贴近。公共交通优先即首先考虑公交车的流线以及上下

    车的位置,占用较好、较近的道路和广场资源,并注意把公交车与 小汽车的进站通路有效分开,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明确划 分各类车的停车区域,尽量使其贴近旅客进出站的位置,减少旅客 步行距离。 5设置环形车道,其作用是为了满足消防使用需要。一般线 上式的大型、特大型站房,可在广场设置经站房的地道进人基本站 台,线下式站房可利用站前坡道进人基本站台。多层高架站房,应 根据站房平面与站台布置,与防火设计共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车 道设置问题。 6铁路旅客车站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站的设计应该系 统整合车站与城市的关系,以开放的理念融人城市,使铁路旅客车 站功能与城市发展互补、互动、互相促进。车站设置地下通道,使 进出站流线与地下铁道车站、地下商业设施连通,在为旅客提供安 全、便捷换乘和购物条件的同时,也为车站的畅通和流线布局、增 加集散能力以及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提供了条件。 3.2.3各种流线短捷、避免互相交叉干扰,是建筑流线设计的 般要求。在铁路旅客车站设计中,在方便、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对 车站各种流线,尤其是进、出站旅客流线实现平面或空间上分流, 集中体现了铁路旅客车站功能设计以人为本,方便旅客的原则。 目前旅客车站结合站型采用的平进下出、上进下出等旅客流线形 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4特大型、天型站所在的城市,一般是直辖市、省会所在地和 重要的交通枢纽所在地,其客流量较大也比较密集,采用多向进出 的站房布局形式比单向进出有许多优点。第一,可以使旅客能方 便地进、出站,避免了单向进出站布局旅客必须绕行,增加行程的 缺点;第二,可以较快地蔬散旅客并耳相应缩小主要广场的范围: 第三,有利于改变车站切割城市,造成车站两侧城市不均衡发展的 现象。

    .6铁路旅客车站作为一个集合众多设备体系的

    道工程非常复杂。应通过管线综合设计合理布局、有序排列,合理 利用高程与平面,方便施工和检修,尽量少占空间,达到便于管理、 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

    1车站广场与站房、站场布局密切结合,在平面位置和空间 关系上达到广场、站房、站场设施及流线互相融合,实现以铁路旅 客车站功能为中心,车站建筑、客运设施及与相关设备等多项内容 形成统一规划下的综合体,以达到资源的最佳利用和功能最大限 度发挥。 旅客车站是城镇建设的组成部分,广场则是车站与城市连接的 纽带,其设计应符合城镇规划的要求。产场设计应与城市环境相协 调,并以其自身优势吸引商业设施,带动经济繁荣,促进城市发展。 2军站广场、站房、站场客运设施等铁路客站客组成部分,构 成了旅客出行及换乘的基础。合理的流线设置利于构成高效、快 捷、便利的出行路线,以满足铁路旅客车站的功能要求。车站广场 交通设施规划应与站房旅客进出站流线以及售票、行季、包妻、商 业服务设施的布局相适应。合理布暨旅客、车辆、行季和包轰三科 主要流线,并要求其短捷,无交叉,提高交通效率。 3车站广场上的人行通道布置主要为进站和出站旅客提供 筒捷、短直的通道,使旅客更方便的转换各种交通。合理布置各种 停车场和车行道的位置,使车站广场与城市道路互相衔接顺畅。 布车行通道要遵循公交优先的原则,首先考感公交军的流线设 计以及停车位置。布置时注意把公交车与小型汽车的进站通道有 效分开,这样可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和广场的使用效率。 4旅客车站广场客流密集,流动性大,地面任何损坏都将给 旅客的行动和安全带来影响。刚性地面平整坚实,可根据车站的 性质,选择美观、实用、经济、耐久的刚性地面材料。 旅客车站广场面积大,地面积水难以自然排除,可借助于设在 广场上的暗沟排除积水。 5大型旅客车站采用立体车站广场时,常用的方法有设置高 架车道和地下停车场等。

    目前,我国很多铁路旅客车站的广场采用了立体方式,为了减 少占地,更好地解决旅客集散和换乘问题,大型及以上车站应该有 效利用车站内的空间位置关系,解决车辆停放、旅客换乘和进出站 问题,这样不仅可解决平面布置流线的交叉和互相干扰,还可缩短 旅客步行距离水利工艺、技术交底,提高整个车站的使用效率。 目前正在设计阶段的大型旅客车站也增加了此部分内容,从 当前各旅客车站客流增长的具体情况看,无论新建还是改、扩建, 立体广场设计方案均已经提到日程。 6由于季节性或节假日客流量远大于本规范规定的最高聚 集人数或高峰小时流量,军站规模不可能按此进行设计,所以在有 季节性和节假日客流量大的旅客车站只能通过在广场上增加临时 设施解决旅客候车问题。 4.0.3车站专用场地最小用地面积指标的计算随着城市发展和 车辆不断增加,停车场地也在逐步增加和扩大,所以车站专用场地 的面积也应随之发生变化。经调查,目前大多数出行旅客一般采 用公共交通。考虑车站长远发展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参考比 较发达国家的交通水平,按出行旅客40%乘坐出租车,40%乘坐 公交车辆,20%使用社会其他车辆到达或离开车站,如其中送站车 辆约20%进入停车场,接站车辆约80%进人停车场,按每辆出租 车平均载客1.5人,每辆社会车辆平均载客3.5人计,各种车辆在 停车场的停留时间平均以0.5h计。 现以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的车站为例(其百发送量、日到达 册均为20000人)。 一昼夜出租车、社会车辆到达车站量为: (20000+20000)×0.41.5+(20000+20000)×0.23.5 ~12953(辆) 每小时出租车、社会车辆到达车站量为: 12953→24×1.5~810(辆)

    按送站军约20%进入停军场,接站军约80%进入停军场,每 辆车在停车场的停留时间以0.5h计的停车数为: (810×0.5×0.2+810×0.5×0.8)×0.5~203(辆) 各类车辆的平均停放面积计算:小轿车27m/辆,大客车 68m/辆,行包卡车52m/辆;取小轿车数量占70%,大客车占 5%,行包卡车占25%,得出三者平均停放面积为35m/辆。根据 对部分旅客车站设计的统计分析,停车场面积约占停车场与车行 道总面积的60%,所以得出停车场面积为:

    旅客活动地带的每人面积指标仍沿用原规范《铁路旅客车站 建筑设计规范》GB50226一95中1.83m/人的标准。 2.96+1.83=4.79(m/人)~4.8m/人 即得出旅客车站专用场地的最小面积指标。 本次修订将原指标按最高聚集人数不小于4.5m/人的规定 修改为4.8m/人,并将原混杂在其中的部分绿化面积分离出来单 独计列,扩大了专用场地的面积。修改后的人均面积指标基本可 以同时满足客流域、车流盘的使用要求。 4.0.4平台具有一定的宽度,可以避免人群拥挤,保证旅客行走 畅通。平台宽度的确定,主要决定于客流达。本条规定是根据对 现有站房平台宽度的调查(见表1),经分析面提出的。

    场地部分的每人面积指标

    出口标准凌1现有站房平台密度

    一般立体产场与多层站房相接,所以也应该在每层设置站房 平台,

    立体广场与多层站房相接,所以也应该在每层设

    ....
  • 相关专题:
专题: 圆钢标准 |路灯标准 |法兰标准 |检测标准 |学校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