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926-2021 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T/CECS 926-2021  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2.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0-3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T/CECS 926-2021  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由外侧双钢板、内部平面钢筋桁架和矩形钢管组装而成的具 有多个相互连通腔体的钢结构构件,横截面形式有一字形、L 形、T 形、Z形等。

    2.1.2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

    螺旋钢管标准由桁架加劲多腔体与内灌混凝土组合而成的剪力墙

    2.1.3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

    2.1.4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

    由外围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框架和内部架加劲多腔体 组合剪力墙围成的核心筒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1.7正则化高厚比normalized slenderness

    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全截面塑性承载力标准值与 墙体受压整体弹性屈曲荷载之比的平方根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设计值

    N 组合剪力墙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N, 组合剪力墙的轴向拉力设计值; Nu 组合剪力墙在轴心受压时的截面受压承载力设计值 Nou 组合剪力墙在偏心受拉时的截面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Nyk 组合剪力墙的全截面抗压承载力标准值: Ner 组合剪力墙的受压整体弹性屈曲荷载; M 组合剪力墙的弯矩设计值; Mu 组合剪力墙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Mou 组合剪力墙在偏心受拉时的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R 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S 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V 组合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 Vu 组合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ou 组合剪力墙偏心受拉时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E. 钢材的弹性模量; E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fek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于 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fy 钢材的屈服强度; 钢材的抗拉强度; fyv 钢材的抗剪屈服强度; fr 角焊缝强度设计值; G, 钢材的剪切模量; G 混凝土的剪切模量

    A 组合剪力墙外围钢板的截面面积; A. 内灌混凝土的截面面积; bw 组合剪力墙的截面厚度; 6, 墙肢宽度; d; 防火保护层厚度; eo 组合剪力墙轴向拉力对截面形心的偏心距; H 房屋高度; h 组合剪力墙的高度; h 矩形钢管的截面高度; Lw 组合剪力墙的截面高度; t 钢板的厚度。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k 屈曲系数; n 组合剪力墙的轴压比; 人 高厚比; tmo 单面受火工况下无防火保护组合剪力墙的耐火极限: tmd 双面受火工况下无防火保护组合剪力墙的耐火极限; tf 受火时间; αc 混凝土工作承担系数; 3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换算系数; B 组合剪力墙的剪跨比:

    βr 正面角焊缝的强度增大系数: 3h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9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x 弯矩作用平面内的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Py 弯矩作用平面外的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Pl 受弯荷载作用下墙肢稳定系数; Y 结构重要性系数; Y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n 连接系数; 入o 正则化高厚比; 0 钢板强度折减系数

    3.1.1析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中钢材的选用应符合

    3.1.1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中钢材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H 50011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有关规定 页量等级不应低于B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中的钢板、型钢宜采用Q235 Q355、Q390、Q420、Q460和Q345GJ钢,钢的质量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O、《低合金高强度结构 钢》GB/T1591和《建筑结构用钢板》GB/T19879的有关规 定。当采用其他牌号的钢材时,尚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有关 规定。 2矩形钢管可采用焊接钢管,当壁厚不大于20mm时 也可采用冷成型矩形钢管。采用的冷成型矩形钢管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钢管》JG/T178中I级产品 的规定。 3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 于0.85。钢材抗拉性能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断后伸长率不 应小于20%。 4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中,钢筋宜采用 HPB3OO、HRB4O0O,钢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 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钢筋混凝 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的有关规定 行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墙体中的桁架腹杆钢筋不应使用 冷加工钢筋

    5压型钢板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压型钢 板》GB/T12755的有关规定,压型钢板的基板应选用热浸镀 锌钢板。镀锌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 层钢板及钢带》GB/T2518的有关规定。钢筋桁架楼承板质量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桁架楼承板》JG/T368的有关 规定。 3.1.2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7和《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有关规定。 3.1.3行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中混凝土强度等级、力学性能 和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混凝土构件和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构件 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Q235钢管或钢板,宜配强度等级为C30~C40的混 凝土; 2)对Q355钢管或钢板,宜配强度等级为C40~C50的混 凝土; 3)对Q390~Q420钢管或钢板,宜配强度等级不低于 C50的混凝土。 2楼板选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3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厚度小于200mm时, 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 检验和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283的规定

    3.2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

    .2.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8度的重点设防类和标准设防类 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2.1 见定

    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最大适用高

    注: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宜适当 降低;

    3.2.2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高宽比应符合表3.2.2的

    表3.2.2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3.2.3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应根据抗震设防分类、设防烈 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 计算和构造措施规定。标准设防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2.3 确定。

    3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房屋的

    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可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 震等级; 3一般情况下,构件的抗震等级应与结构相同,当某个部位各构件的承载力 均满足2倍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内力要求时,7度、8度的构件抗震等级可 按降低一度确定

    3.3水平位移和舒适度

    3.3.1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应具 够的刚度。

    3.3.2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

    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宜 F1/350

    .3.3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阻尼比宜符合下列规定

    .3.4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按弹塑性方法计算的罕遇地震 年用下的薄弱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应大于1/70。 .3.5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 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甲类建筑结构。 2)高度大于150m的结构。 3)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2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7度抗震设防的Ⅲ、NV类场地和8度抗震设防的重点 设防类建筑结构。 2)竖向不规则且在表3.3.5规定的高度范围的结构

    .5竖向不规则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

    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不 应大于表3.3.6的限值。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可按现行行业 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计算

    表3.3.6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

    3.3.7高度不小于80m的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住宅以及高 变不小于150m的其他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建筑应进行风振 舒适度验算。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规定的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 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计算值不应大于表3.3.7的限值。结构顶 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计算,也可通过风洞试验 结果判断确定。

    表3.3.7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风振加速度限值

    3.4.1在持久、短暂设计状况下,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 构件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S 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Y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 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 于1.0; R一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3.4.2在地震设计状况下,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构件承 裁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对于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 组合剪力墙,正截面验算时取0.85,受剪承载力 验算时取0.85;其他结构构件和连接强度计算时 取0.75;柱和支撑稳定计算时取0.8;当仅计算 竖向地震作用时取1.0。

    4集成设计4.1一般规定4.1.1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建筑的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以及内装系统均应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进行集成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的有关规定。4.1.2宜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信息化协同平台:宜统筹建筑、结构、设备与内装专业的设计,实现设计、建造、使用和运维全过程一体化信息管理。4.1.3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建筑设计应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数列进行模数协调,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有关规定。4.1.4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建筑应满足建筑安全性能、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耐久性能等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的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2应根据建筑功能部位和使用要求等进行隔声设计,对易形成声桥的部位应采用柔性连接或间接连接等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有关规定3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建筑的热工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的有.13·

    4.2标准化及协同设计

    4.2.1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建筑设计应在模

    4.2.1析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建筑设计应在模数协调的基 础上,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提高部品部(构)件的通用 性。有条件时,宜采用模块及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 4.2.2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应采用建筑、结构、设备与管 线、内装等各专业集成与协同设计

    4.2.3基于协同的深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深化设计图纸应满足制作加工和装配化施工安装的要求 2应对外围护系统的部品部(构)件选材、排版及预留预 埋等进行深化设计。 3应进行内装系统及部品部(构)件的深化设计。

    4.3.1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建筑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符合结构布置特点,适应内部空间可变性的要求 2平面布局和柱距尺寸应规则且按模数协调,宜以连续柱 (墙)跨为基础布置建筑平面。 3公共交通空间宜集约布置,设备管井宜独立集中设置。 4卫生间和厨房的平面布置应满足集成式卫生间和集成式 厨房的设备安装及内装修要求;有条件时宜采用整体式卫生间和 整体式厨房

    4.3.2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建筑立面设计应采用耐久性好

    4.3.3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建筑外围护系统的外墙

    板、空调板、外门窗、遮阳设施及装饰等部品部件宜进行标准化 设计,并宜通过建筑体量、材质机理、色彩等变化,形成丰富多 样的立面效果

    4.4.1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建筑的外围护系统的

    年限应与主体结构相协调。

    全性要求,并应满足水密、气密、隔声、热工等功能性要求利 久性要求。连接件承载力设计的安全等级应与主体结构一致。 4.3外围护系统设计内容应包括系统所用材料性能参数、系 构造、计算分析、生产及安装要求、质量控制及施工验收要求 ,并应满足建筑立面效果、制作工艺、运输及施工安装的 件。

    安全性要求,并应满足水密、气密、隔声、热工等功能性要求和 耐久性要求。连接件承载力设计的安全等级应与主体结构一致。

    统构造、计算分析、生产及安装要求、质量控制及施工验收要求 等,并应满足建筑立面效果、制作工艺、运输及施工安装的 条件

    4.4.4外围护系统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

    温度。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保温断桥构造措施 4.5析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建筑的外围护系统与结构系统

    4.4.6外墙板与主体结构之间应采

    应具有适应主体结构变形的能力。在50年重现期的风荷载或多 遇地震作用下,外墙板不得因主体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而发生塑 性破坏、板面开裂、连接件脱落等破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外墙 板不得坠落。

    板不得坠落 4.4.7外围护系统的装饰更新不应影响墙体或屋面板的结构性 能,也不应影响主体结构的安全性能

    4.4.7外围护系统的装饰更新不应影响墙体或屋面板的结

    能,也不应影响主体结构的安全性能

    4.5.1行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建筑的设备与管线设计应采用 集成化技术、标准化设计,宜采用成品部品;当采用集成化新技 术、新产品时应有可靠依据

    4.5.2设备与管线系统不应影响主体结构安全,宜与主体结构 分离。

    4.5.4设备与管线穿越楼板和墙体时,应采取防火、防水、隔 声、密封等措施,防火封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16的规定

    声、密封等措施,防火封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16的规定

    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有关规定

    4.6.1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建筑的内装系统设计、部品与 材料选型应符合国家现行抗震、防火、防水、防潮和隔声等标准 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生产、运输和安装等要求。 4.6.2内装系统设计应遵循模数协调的原则,并应与结构系统 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进行集成设计,内装系统的设计宜 采用管线分离的方式 4.6.3宜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集成化、模块化的内装部品进行装

    的有关规定,开应满足生产、运输和安装等要求。 4.6.2内装系统设计应遵循模数协调的原则,并应与结构系统、 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进行集成设计,内装系统的设计宜 采用管线分离的方式。 4.6.3宜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集成化、模块化的内装部品进行装 配式内装设计,内装部品的连接满足使用年限的要求。 4.6.4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建筑的构件(梁、柱、墙)包 裹应与防腐、防火、减振和隔声构造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内装部品安装不应破坏防火保护层构造,也不应损伤结 构构件。

    裹应与防腐、防火、减振和隔声构造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内装部品安装不应破坏防火保护层构造,也不应损伤结 构构件。

    4.6.5内装设计应满足部品与管线之间、部品与部

    的通用性要求,预留洞口、预理件、连接件、接口设计应准确到 位且拆装方便,各类接口尺寸应符合公差协调的规定。

    5.1.2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建筑 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有关规定

    1.3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中,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

    5.1.3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中,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

    力墙的结构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 示准》GB/T51232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1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有关规定

    设置防震缝时,宜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防震 J宽度不应小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缝宽的1.5倍

    现场装配的工业化生产要求,部(构)件及节点设计宜标准 通用化,且各专业的集成化设计尚应符合本规程第4章 规定。

    5.1.6采用桁架加劲多腔体钢

    室时,上部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应至少延伸至计算 固端以下一层或基础底板

    5.1.7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楼盖宜符合下列夫

    1宜采用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或现浇钢筋 楼承板等形式的现浇楼板

    26度、7度抗震设防且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时,可采用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75mm。 3楼板应与钢梁、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有可靠 连接。 5.1.8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填充墙、内隔墙等非结构构 件宜采用轻质材料、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5.2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

    5.2.1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中,组合剪力墙的 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组合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楼梯间、电梯 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 2组合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应避免刚度突变 3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组 合剪力墙。 4纵、横组合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Z形等形式 5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组合剪力墙宜沿两个主轴方向 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宜相近。 6单片组合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应超过结构底部 总水平剪力的30%。 5.2.2抗震设计时,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底部 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房屋高度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 层和结构总高度1/10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 氏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 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加强部位的 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房屋高度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 层和结构总高度1/10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 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 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5.2.3抗需设计的双肢桁加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前力墙,墙肢

    5.2.3抗震设计的双肢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

    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当任一墙肢为偏心受拉时,另一墙服 矩设计值及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

    设计值及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

    5.2.4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中,抗

    的组合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以上部位,墙肢的组合弯矩设计 和组合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弯矩增大系数可取头 2,剪力增大系数可取为1.3。

    5.2.5析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中底部加强部

    合剪力墙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三级时应按式(5.2.5)

    式中:V 底部加强部位组合剪力墙截面剪力设计值(kN); Vw 底部加强部位组合剪力墙截面计入地震作用组合的 剪力计算值(kN); vW 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取1.6,二级取1.4,三级 取1. 2。

    1框架与单片墙、联肢墙或较小井筒等形式的组合剪力墙 分开布置。 2在单片抗侧力结构内连续分别布置框架和组合剪力墙,

    应根据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 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 矩的10%时,按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

    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满足式(5.3.3)要求的楼层,框架总剪力可不做调零 下满足式(5.3.3)要求的楼层,框架总剪力应按0.25V .8V.m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

    式中:V。 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 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kN);对 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 取每段底层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总剪力; V一 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或某 一段内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kN); Vi.max 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 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

    5.3.5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

    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横向组合剪力墙沿长方向的间距宜符合表5.3.5的夫 当组合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组合剪力墙的间距 当减小。

    2现浇层厚度大于60mm的叠合楼板可作为现浇板考虑。

    2当房屋端部未布置组合剪力墙墙体时,第一片组合剪力 与房屋端部的距离,不宜大于表5.3.5中组合剪力墙墙体间距

    1框架部分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不宜小于 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 2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小于结构底 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各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 标准值应增大到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5%;此时,各 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宜乘以增大系数1.1,但可不大 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应按抗震等 级提高一级后采用,已为一级的可不再提高。 3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 剪力标准值的25%,但最大值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 值的10%时,应按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5%和框架部 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中最大值的1.8倍二者的较小值进行 调整。

    4按本条第2款或第3款调整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后,框架 柱端弯矩及与之相连的框架梁端弯矩、剪力应进行相应调整 5有加强层时,本条框架部分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 的最大值不应包括加强层及其上、下层的框架剪力。

    构,应控制结构在计入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地震力作用下, 楼层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应大于楼层平均值的1.4倍,结 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之比不应大于0.85,且T的扭转成分不宜大于30%

    5.4.5加强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强层的大梁或架应与核心筒内的墙肢贯通;大梁或 行架与周边框架柱的连接宜采用铰接或半刚性连接。 2结构整体分析应计入加强层变形的影响 3施工程序及连接构造上,应采取措施减小结构竖向温度 变形及轴向压缩对加强层的影响

    遇地震作用工况荷载组合下的内力和变形计算,此时可假定结 与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内力和变形计算可采用线性静力方 或线性动力方法

    6.1.3若结构不规则且具有明显薄弱部位可能导致重大

    坏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 关规定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供暖标准,此时可采用静力弹 性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为无限刚性,设计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楼盖平面内的整体 度。当楼盖可能产生较明显的面内变形时,计算时应采用楼盖 面内的实际刚度,计入楼盖的面内变形的影响

    6.1.5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弹性计

    梁刚度的增大作用。两侧有楼板的钢梁,惯性矩可取钢梁截面 性矩(I,)的1.5倍;仅一侧有楼板的钢梁,惯性矩可取1.2I 弹塑性计算时,不应计入楼板对钢梁惯性矩的增大作用

    中EJ 结构一个主轴方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kN: mm),可按倒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 位移相等的原则,将结构的侧向刚度折算为竖向 悬臂受弯构件的等效侧向刚度; H一房屋高度(mm); m 结构计算的总层数: G;一 第i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kN),取1.3倍的永 久荷载标准值与1.5倍的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的 组合值。

    6.1.8高层桁架加劲多腔

    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之比不宜 小于2。

    6.2.1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弹性计算模型应根据结 实际情况确定螺母标准,应反映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以及各结构构 实际受力状况

    6.2.1桁架加劲多腔体组合结构的弹性计算模型应根据结构的

    ....
  • 相关专题:
专题: 档案标准 |园林工艺、表格 |园林施工组织设计 |交通标准 |文化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