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06348-2019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pdf

  • Q/SY 06348-2019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1-2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Q/SY 06348-2019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5.2.2.1确定水灰(胶)比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a)混凝土强度。 b)混凝土耐久性。 5.2.2.2按混凝土强度确定水灰(胶)比时,应根据掺人絮凝剂的混凝土试块强度与水灰(胶)比的 关系确定。 5.2.2.3按混凝土耐久性确定水灰(胶)比时,水灰(胶)比的上限应符合相应行业标准的要求。

    低的用水量。 5.2.3.2扩展度为500mm左右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宜为: a)采用丙烯类或纤维素醚类絮凝剂时为210kg/m3~235kg/m。 b)采用聚糖类絮凝剂时为185kg/m~215kg/m。 5.2.3.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所用的液体减水剂中的含水量,应作为单位用水量的一部分计算。

    5.2.4.1单位水泥用量应根据单位用水量及水灰(胶)比确定,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60kg/m3。 5.2.4.2掺加粉煤灰、磨细矿粉、硅灰等材料时钢结构标准规范范本,单位水泥用量下限可根据实际试验数据确定。 5.2.4.3当新拌混凝土有自流平、自密实要求时,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宜小于400kg/m3。

    5.2.4.1单位水泥用量应根据单位用水量及水灰(胶)比确定,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60kg/m3。 5.2.4.2掺加粉煤灰、磨细矿粉、硅灰等材料时,单位水泥用量下限可根据实际试验数据确定。 5.2.4.3当新拌混凝土有自流平、自密实要求时,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宜小于400kg/m3。

    Q/SY 063482019

    Q/SY 063482019

    动性的范围之内,以单位用水量最少确定,砂率宜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含气量控制,不宜大于4.5%。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符合相关混凝土 对含气量的要求。

    2.7.1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流动性试验,应按照DL/T5100的扩展度试验进行,并在混凝土拌合 落度仪中全部流出且扩散时间达120s时,测定混凝土扩展度值。 2.7.2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流动性,在满足施工要求时,扩展度取值应符合表1的推荐范围

    表1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扩展度的推荐范围

    5.2.8.1外加剂掺量,应按生产厂家推荐范围通过试验确定。 5.2.8.2絮凝剂掺量,应考虑浇筑方法、浇筑时容许的浑浊度、混凝土在水中的落差及浇筑场所的水 流等情况。

    5.2.9 试配、调整与确定

    5.2.9.2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时,应考虑下列主要因素

    a)扩展度值。 b)水下抗分散性。 c)抗压强度。 d)表观密度。 5.2.9.3当试配的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再次进行试配,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6.1.1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使用的各种材料应进行计量 6.1.2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各种材料应搅拌均匀。 6.1.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搅拌设备,应根据工程的规模、施工条件、工程量、搅拌时间选定

    6.1.1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使用的

    5.2.1.1各种材料的计量方法和计量装置应满足工程规模要求。 6.2.1.2各种材料的计量装置应做周期检定,并符合精度要求

    Q/SY 063482019

    6.2.2.1应根据气候条件测定砂、石骨料含水量及干燥骨料的有效吸水量。在降雨的情况下,应相应 地增加测定次数,并据此调整混凝土的加水量。同时,应采取措施保持砂、石骨料含水率的稳定。 6.2.2.2材料计量应按确定的施工配合比进行。 6.2.2.3各种材料应分次按质量进行计量,水和液态外加剂可用容积计量。 6.2.2.4计量允许误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6.3.1.1搅拌机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1.1搅拌机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1.2搅拌机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清洗。

    .3.2.1用连续式搅拌机搅拌时,应确保搅拌均匀, 5.3.2.2确定一次搅拌量时,应考虑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装载量不宜超过额定容量。 6.3.2.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强制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宜低于1min;自 客式搅拌机搅拌时间应延长1min~2min。 .3.2.4搅拌机内的混凝土未全部排出时不应投入下批材料

    3.2.1用连续式搅拌机搅拌时,应确保搅拌均匀, 3.2.2确定一次搅拌量时,应考虑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装载量不宜超过额定容量。 3.2.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强制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宜低于1min; 客式搅拌机搅拌时间应延长1min~2min。 3.2.4搅拌机内的混凝土未全部排出时不应投入下批材料。

    5.3.2.1用连续式搅拌

    7.1.1模板选择应考虑各种施工条件,并按模板承受的各种荷载进行设计。 7.1.2施加于模板上的垂直荷载主要包括: a) 模板自重。

    b)钢筋、混凝土、预埋理件的自重,其他如布置钢筋及浇筑混凝土时的临时堆载、暂时增加的自 重及上述物品落下时的冲击力。 c)操作人员、施工机械、浇筑用的输送管或软管等的自重及其在浇筑时的冲击力。 7.1.3施加于模板上的水平荷载主要包括: a)水压力、波浪作用力。 b)混凝土浇筑时的偏心荷载。 c)施工时的振动荷载。 7.1.4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浇筑模板,宜将侧压力按照受液体压力设计。 7.1.5施工中可预见的其他荷载

    7.2.1模板材料应依据强度、刚度、耐久性、施工性能、成本、对浇筑混凝土的影响等因素进行选择。 .2.2选择模板材料时,宜选择不易损坏、不易变形及腐蚀性小的材料。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宜采用钢 质模板材料

    7.3.1模板构造应组装简便、拆卸对混凝土没有损害及安全易行。端板或面板的接缝尽量与构件轴线 垂直或平行。 7.3.2模板构造应便于模板的清理、检查及对混凝土浇筑、填充状态的观察等,应在适当的位置增开 临时工艺孔。

    8.1.1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运输及浇筑 前制订具体的施工方案, 8.1.2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应选用防止混凝土离析的方法快速运输。 8.1.3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或浇筑前,出现显著离析时,应重新搅拌均匀。

    8.1.1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运输及浇筑

    8.2.1混凝土的运输,应依据工程条件、施工工序、混凝土量、流动性和成本等因素选定。 8.2.2浇筑现场内常用的运输方法,有混凝土泵、吊罐、溜槽及手推车等,适用范围见表3。

    8.2.2浇筑现场内常用的运输方法,有混凝土泵、吊罐、溜槽及手推车等,适用范围见表3

    3混凝土现场运输方法

    Q/SY 063482019

    8.2.3使用混凝土泵时,应根据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质和管输条件、浇筑场所、一次浇筑量、浇筑 速率等选定机型。当设有输送管时,应防止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管道堵塞, 8.2.4进行长距离输送时,应依据絮凝剂的掺加量、配合比、施工时的温度对泵送距离进行试验。 8.2.5使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其技术要求符合JGJ/T10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 b)扩展度值宜为450mm~550mm,不得随意提高扩展度值。 c)输送长距离及较低流动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时,应采取扩大管径、降低输送速度、减少弯头 和挠性软管、使用输送能力大的混凝土泵及减水剂等措施减小泵送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管内 压力损失。 d)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泵送距离和输送量,宜取普通混凝土值的1/2~4/5, e)混凝土输送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混凝土泵,并对清洗污水和剩余的混凝土进行处理。 8.2.6吊罐的结构不应使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进料或排料时发生离析,排料口的开关应灵活,混凝土 应易于从吊罐内排出,在关闭时混土及砂浆不应漏出

    8.3.1.1浇筑前应作开盘鉴定。 8.3.1.2浇筑前,应检查运输、浇筑机具的类型、配套机具及其布置,并应符合所制订的浇筑方案。 8.3.1.3钢筋或钢骨架等应按设计图纸规定的位置正确布置,并且固定牢固。 8.3.1.4按设计要求检查模板尺寸,模板应固定牢固,模板的转角及接缝处应严密,不应跑浆。 8.3.1.5施工设备应满足连续浇筑要求,并留有备用机具及动力设备,

    8.3.2.2采用导管法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a)混凝土导管应由混凝土的装料漏斗及混凝土流下的导管构成。 b)混凝土导管不应透水,导管尺寸应满足混凝土圆滑流出的要求。 c)导管的内径宜为250mm300mm。 d)浇筑时应采取防反窜逆流水的措施,宜将导管的下端插人已浇的混凝土中。施工中若需将 管下端从混凝土中拨出,使混凝土在水中有自由落差时,应确保导管内充满混凝土并连续 料,且水中自由落差不大于500mm,并尽快将导管插人混凝土中。 8.3.2.3 采用泵送法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a)混凝土泵送开始时,应排除管内积水。 b)混凝土输送中断时,应将输送管的出口插入已浇筑的混凝土中。 c)浇筑面积较大时,可采用挠性软管,由潜水员水下移动浇筑,且不应扰动已浇筑的混凝土。 d)转移工位及越过横梁等需移动水下泵管时,输送管的出口端应安装特殊的活门或挡板。 8.3.2.4采用开底容器法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a)开底容器的大小,在不妨碍施工的情况下,宜采用大容量。 b)容器底部形状,宜采用锥形底,且开口尺寸应能使混凝土顺利流出。 c)浇筑时应将容器缓慢放入水下,待混凝土排出后,容器应缓慢提升。 8.3.2.5浇也可采用混凝土搅拌车、溜槽、手推车、挖掘机等直接入仓的方法

    8.3.2.4采用开底容器法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a)开底容器的大小,在不妨碍施工的情况下,宜采用大容量。 b)容器底部形状,宜采用锥形底,且开口尺寸应能使混凝土顺利流出。 c)浇筑时应将容器缓慢放人水下,待混凝土排出后,容器应缓慢提升。 .3.2.5浇筑也可采用混凝土搅拌车、溜槽、手推车、挖掘机等直接入仓的方法

    8.3.3.1应对混凝土在水中自由落差进行控制,水中自由落差不应大于500mm。 8.3.3.2 应对浇筑中的混凝土流动面的形状、混凝土的扩展状态及填充状态进行检查。 8.3.3.3 混凝土应按照计划进行浇筑,在浇筑中及浇筑后应对混凝土实际浇筑量进行检查, 8.3.3.4 浇筑完的混凝土表面应平坦,各个角落均应浇筑。 8.3.3.5 混凝土表面需要抹平时,应待表面自密实和自流平终止后进行。 3.3.3.6水下混凝土表面露出水面后再用普通混凝土续浇时,应将已浇筑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表面残 留水分清除掉,并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初凝前续浇普通混凝土。 8.3.3.7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不宜在水下进行捣固作业

    泥流失或被淘空的措施。 1.2施工部位从水下到达水上时,对于空气中的混凝土,应采取DL/T5144的养护方法。

    散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日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中关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扩展度、抗分散性、水中成型抗压强度 应按DL/T510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10.2.1混凝土取样地点应为浇筑地点,取样方法应符合DL/T5144的规定。 10.2.2每台班取样应至少一次,对连续浇筑的混凝土应以每200m3为一批进行一次取样。 10.2.3 检验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 a)新拌混凝土的扩展度值和抗分散性。 b)硬化混凝土的空气中成型试块的抗压强度和水中成型试块的抗压强度。 10.2.4混凝土质量检验指标及合格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a)扩展度值的允许偏差在土50mm范围内应为合格。 b)抗分散性以悬浊物含量小于或等于150mg/L应为合格。 c)抗压强度评定应符合DL/T5144的规定。 d)有其他要求的混凝土应符合相关规定。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时,配制强度可按公式

    Q/SY 06348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方法

    fem 0 ≥ fmk+1.645d

    式中: fu,o—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制强度,MPa,当混凝土在水中无自由落差时,feu.o为陆地成型试 块强度值;当混凝土在水中有自由落差时,feu.。为水下成型试块强度值;水下混凝土试 块可按照DL/T5100的成型方法或模拟现场施工条件进行成型; cu,k 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此处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当α无计算数值时,C35及以下混凝土取值为3.5MPa,C35 以上混凝土取值为4.0MPa。

    (灰(胶)比的计算和最大值限制应符合相关行业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扩展度范围为450mm 采用丙烯类或纤维素类絮凝剂单 宜为210kg/m~235kg/m,采用聚糖类絮凝剂单位用水量宜为185kg/m~215kg/m3

    A.4单位水泥(胶凝材料)的用量

    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60kg/m。计算的单位水泥用量小于360kg/m时,应为360kg/m。混凝土 性有自流平、自密实要求时,单位胶凝材料用量宜大于400kg/m3

    砂率应以最小单位用水量确定,宜为36%~46%。

    >单位用水量确定,宜为

    骨料量可用绝对体积法和容重法确定,初次试配的容重可按2350kg/m3取值。容重法可按公式 (A.2)计算:

    式中: G—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

    G+S+W+C=ph ×100% = S G+ S

    S一一每立方来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 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用量,kg/m; 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 Ph——混凝土拌和物的假定堆积密度,kg/m3; S砂率,用百分数表示。

    根据生产厂家推荐量,并结合工程实际要求和施

    本附录的章条编号与正文的章条编号一致。

    Q/SY 063482019

    本章规定了本标准适用的范围。本标准的水流速度,指直接作用于混凝土上的水流速度。实验室 采用扩展度500mm土30mm、水陆强度比7d大于60%、28d大于70%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水泥用 量采用400kg/m3~500kg/m不同水泥用量,在50m长水槽进行系列冲刷实验,结果显示所有配比均 能够抵御0.7m/s水流冲击。对于更大流速下的混凝土施工,可通过进一步增加絮凝剂用量、降低流 动性等手段提高抗水流冲击能力

    本章列出了本标准引用的标准文件。

    3.1~3.6参考了有关规范的内容,并符合现有技术文献中的定义

    3.1~3.6参考了有关规范的内容,并符合现有技术文献中的定义

    1.1,4.1.2对所用水泥的性能进行了规定,考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凝结时间长,早期强度较低, 示工程中较多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对于有特殊凝结要求的工程,也可以采用硫铝酸 K泥等特种水泥。

    4.2.1、4.2.2对拌合用水提出了要求

    4.2.1,4.2.2对拌合用水提出了要求。

    3.1,4.3.2对所用细骨料的性能提出了要求,絮凝剂的掺加往往会导致含气量增加,为减少含气 曾大可能引起的强度降低,推荐采用中、粗砂。

    对所用粗骨料的性能提出了要求,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流动性较大,当混凝土在水中有自由落差时, 如果粗骨料粒径过大,大颗粒容易分离出来,对抗分散性不利。水中浇筑的混凝土受水的影响,流动性 会进一步增大,骨科粒径过大时容易出现下沉的问题,因此确定最大骨料粒径不宜超过31.5mm

    Q/SY 063482019

    品,黏度高,流动性损失快。纤维素类絮凝剂缓凝、同水灰(胶)比下强度最低。聚糖类絮凝剂单方 用水量最小、同水灰(胶)比下强度损失最小。絮凝剂的选择应考虑浇筑方法、浇筑时容许的浑浊 度、混凝土在水中的落差及浇筑场所的水流等情况。应同时满足工程实际要求、施工条件和所使用的 原材料的特性,并通过试验确定

    对适用其他外加剂的条件提出了要求, 其他外加剂包括引气剂、早强剂、减水剂等,和不同类型 絮凝剂配合使用时,应做相容性试验,确保和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对掺合料的性能进行了规定。

    对掺合料的性能进行了规定。

    引用了DL/T5144对原材料的储存规定。

    5.1.1,5.1.2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说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一般无 去振捣,要求混凝土具备自流平和自密实特性,同时其黏度较普通混凝土显著增加,因此在单方用水 量和胶凝材料用量上要比同标号的普通混凝土用量大。絮凝剂的加入会显著延长凝结时间,在选择其 他外加剂、掺合料时应特别注意对凝结时间的影响。

    5.1.1,5.1.2对水下不分散混

    本条给出了配制强度的计算方法。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时,应考虑设计强度及现场浇筑时的混激 土质量不均匀等情况。实际应用中,施工单位在水下混凝土试块成型时,更多地按照累凝剂的检测方 法进行,较少考虑实际施工工艺。当采用导管埋管工艺时,采用水下成型试块时可能会导致工程实际 强度和实验室成型试块强度之间有较大差距,实际施工中出现过胶凝材料用量过大、高标号混凝土试 记困难的情况;因此,本标准对混凝土在水中无自由落差时采用陆地成型标准试块,有自由落差时采 用水中成型标准试块。

    5.2.2水灰(胶)比

    5.2.2.3给出了决定水灰(胶)比的主要因素。

    5.2.2.1~5.2.2.3给出了决定水灰(胶)比的

    Q/SY 063482019

    见,即使增大减水剂的使用量,也不能明显减少单位用水量。试验和工程应用数据统计显示:采用 希类和纤维素类絮凝剂的混凝土用水量一般为210kg/m~235kg/m,采用聚糖类絮凝剂的混凝土 没为185kg/m~215kg/m。

    5.2.4单位水泥(胶凝材料)用量

    2.4.1~5.2.4.3对单位水泥最低用量和胶凝材料最低用量提出了要求。考虑水下早期强度、凝结 和自流平要求,并结合近年来实际工程使用经验,确定了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60kg/m3,有自 、自密实要求时,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宜小于400kg/m3

    本条对砂率的常用数值进行了规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黏稠性较大,从用水量、强度方面考虑, 砂率可控制的比普通混凝土小一些,从近年来使用河砂的工程统计数据来看,砂率宜在36%~46%。 机制砂的砂率应根据使用经验,通过实验获得。

    本条对含气量数值提出了要求。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黏稠特性导致混凝土中的气体不易排出,因 此含气量稍高;统计数据显示信息技术标准规范范本,采用聚羧酸减水剂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含气量更多地在2.2%~3.6% 内。限制4.5%以下的含气量是因为含气量更高时会影响混凝土强度。

    5.2.7.1,5.2.7.2给出了流动性值的推荐范围。DL/T5100未对流动性测定方法进行明确规定,由于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较为黏稠,流动性从开始到静止时间较长,因此规定2min测定扩展度值能准确反 应混凝土的实际状态。当扩展度值在450mm~550mm变化时,落度值的变化已经不太敏感,因此 采用扩展度值作为流动性的基准值。使用扩展度较大的高流动性混凝土虽然容易施工,但在浇筑时容 易出现环境水浑浊及粗骨料下沉现象。在满足施工工艺和水下自密实要求的同时,流动性小一些对抗 分散性和强度有利。

    .2.8.1,5.2.8.2给出了 要因素。絮凝剂掺入时,可按照水泥的掺加率计 算,但从其作用机理考虑,宜按照单位混凝土计算掺量

    5.2.9 试配、调整与确定

    5.2.9.1~5.2.9.3给出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技术标准,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及不同施工工艺的配合 比计算方法。

    1.1~6.1.3对计量和搅拌提出了要求。为获得既定质量的混凝土,应计量准确,同时配套搅拌 备应满足工程要求。

    Q/SY 063482019

    ....
  • 相关专题:
专题: 管件标准 |民用航空标准 |食用盐标准 |标准血压 |饮用水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