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8474-2022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pdf

  • DB13(J)T 8474-2022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2-03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f 求。 4.2.3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各阶段选取模型构件的几何表达精度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V 1 概念设计阶段模型构件的几何表达精度不宜低于G1等级 2方案设计阶段模型构件的几何表达精度不宜低于G1等级 3 初设设计阶段模型构件的几何表达精度不宜低于G2等级 4 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构件的几何表达精度不应低于G3等级 5 施工深化设计阶段模型构件的几何表达精度不应低于G4等级

    4.3模型构件非几何信息表达

    水利常用表格4.3.1模型构件非几何信息表达应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各专 业的制图需求。

    4.3.3模型构件的非几何信息细度应划分为 N1、N2、N

    个等级,等级要求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模型构件非几何信息细度等

    4.3.4建筑信息模型构件的非几何表达细度应符合本标准 要求。

    4.4.1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应用中,同一模型构 牛的编号宜前后保持一致,且应简明,易于辨识、记忆和检索,并 符合工程命名习惯。

    4.4.2各专业模型构件的编号应符合国家、河北省现行有关标

    构件的颜色表达应保持前后一致,附属模型构件的颜色宜与所

    业或系统的颜色保持一致。 4.4.6各专业或系统模型构件之间颜色设置应差别显著,便于在视 觉上区分。 4.4.7各专业或系统模型构件应根据模型交付成果的用途突显或淡 显相应的模型构件。

    4.4.8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构件颜色表达宜满足表4.4.8的规定

    4.4.8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构件颜色表达宜满足表4.4.8的规定,

    表4.4.8建筑、结构模型构件配色

    4.4.9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智能化和动力系统的颜色设置

    4.4.9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智能化和动力系统的颜色设置 应符合河北省现行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DB13(J)/ 284中相关规定。

    4.4.10本标准中未规定的模型构件颜色可由项目实施方或参与方 自行定义设置,但应在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规划或计划中进行说明定 义的方法,保证颜色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4.5建筑部品部件的表达

    4.5I建巩部品 之间的连接或组装关系。 4.5.2建筑部品部件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应按不同设计阶段划 分,并满足现行有关工程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部品部件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宜达到G3或G4级,用 于加工制造的模型构件应达到G4级,采用生产成品时应达到G2 或G3。部品部件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 要求。 2部品部件设计至加工阶段的G/N对照关系应符合本标准附 录D的要求。 4.5.3建筑部品部件的模型构件非儿何信息内容应根据自身设计要 求在设计和生产阶段进行说明,宜包括以下内容: 1部品部件的用途、性能及连接方法。 2预埋件的性能、种类和规格,并对影响加工及施工质量的部 品部件属性进行说明。模型构件的非儿何信息细度等级内容应符合 表4.5.3的要求,其表达细度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要求。

    求在设计和生产阶段进行说明,宜包括以下内容: 1部品部件的用途、性能及连接方法。 2预埋件的性能、种类和规格,并对影响加工及施工质量的部 品部件属性进行说明。模型构件的非几何信息细度等级内容应符合 表4.5.3的要求,其表达细度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要求。

    建筑部品部件的模型构件非几何信息细

    4.5.4建筑部品部件模型的视图应包含三维视图、平面视图、立面 视图、面视图,其中各视图所包含的信息应满足部品部件加工需 求,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添加相应视图。

    1建筑部品部件的命名和编号宜方便生产并符合施工习惯, 应在满足本标准4.4.3条的基础上添加建筑体系,且描述内容(三级 子类)应包含部品部件的位置信息及自动编号,编号格式为:(专 业/多专业代号)(建筑体系)(模型构件类别)(一级子类) (二级子类)(描述)。 2建筑部品部件的表达应充分考虑电子化交付和彩色表达方 式,其中模型预埋件、吊点、支承点和共用吊点支承点应能被迅速 识别,颜色设置应在租关视图中说明

    4.6建筑信息模型数据传递

    4.6.1建筑信息模型的数据传递应包括不同设计阶段之间、不同专 业之间和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传递。 4.6.2建筑信息模型传递的过程应保证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的完 整性和准确性。 4.6.3同一工程项目中,使用多种软件协同应用时,应考虑不同软 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能力。各专业宜采用同平台设计软件,应 统一软件版本。若采用不同平台的设计软件,各软件之间应具备数 据兼容性,数据传递时应满足各方要求。 4.6.4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应建有满足项目需求的资源库,包括材 质库、构件库及自定义库。各种资源库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和管 理,保证其对各参与方的通用性。 4.6.5各阶段深化设计应以上游模型为基础,各专业协调一致落实 完善模型数据,以利于数据传递。 4.6.6部件加工生产应从建筑信息模型中获取数据,应在上游模型 基础上完成预制构件模型,并应包含准确的预制加工信息。模型数

    质库、构件库及自定义库。各种资源库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和管 理,保证其对各参与方的通用性。 4.6.5各阶段深化设计应以上游模型为基础,各专业协调一致落实 完善模型数据,以利于数据传递 4.6.6部件加工生产应从建筑信息模型中获取数据,应在上游模型 基础上完成预制构件模型,并应包含准确的预制加工信息。模型数 据格式应兼容数控加工平台。

    5.1.1基于不同软件平台的图纸视图表达可分为三维视图表达与二 维视图表达,三维视图表达应与二维视图表达相结合,共同表达设 计意图。

    5.1.2模型制图应基于模型,图纸的发布内容应与

    5.2.1制图采用的文字、线型、线宽、填充、标注、符号等,应符 合国家相关制图标准。

    5.2.2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制图文字可参考以下尺寸:

    5.2.3线型、线宽、投影线和填充区域、视图模板以及所有发布输 出内容的图形显示,模型构件的外观显示在项目中必须保持一致。 5.2.4应提供默认尺寸标注样式,尺寸标注样式在不同项目文件中 应保持一致。

    5.2.5应对三维模型构件进行符号化表达,符号宜可从项目或中央 资源文件夹中获得。

    表5.3.2视图编号

    5.4.1建筑信息模型视图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定:

    5.4.1建筑信息模玺视图衣达应付合以下规定: 1模型几何信息及必要尺寸和注释信息采用模型视图表达: 2模型非几何信息采用表格表达; 3叙述性文字说明采用文档表达 4'设计原理、设计架构、系统组成关系采用自定义表达; 5其它外部图形、多媒体、数据采用辅助表达。 5.4.2建筑信息模型制图应由模型视图、表格、叙述性文字说明、 自定义图、辅助表达组合而成,模型视图表达及其可表达的图应满 足现行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中的相关规 定,且应符合表5.4.2 的规定。

    表5.4.2模型视图表达图对应表

    注:1建筑信息模型制图可根据需求对表5.4.2中视图进行自由组合;

    2B、C、D类视图及表达的图纸应由三维模型直接生成

    5.4.3建筑信息模型制图采用表格方式可表达模型属性信息表、建 筑指标表、模型工程量清单等,所表达的内容应与建筑信息模型相 对应。 5.4.4建筑信息模型制图叙述性文字说明可表达项目需求书、设计 说明、设计计算书、产品规格书、安装说明等,文字所表达的内容 应与建筑信息模型相对应。 5.4.5建筑信息模型制图自定义表达应结合建筑信息模型特点充分 发挥其优势,可放宽制图标准,并以三维模型和关系数据作为协助 说明,但应满足以下几点: 1应能准确表达设计意图;

    应与建筑信息模型相对应。 5.4.5建筑信息模型制图自定义表达应结合建筑信息模型特点充分 发挥其优势,可放宽制图标准,并以三维模型和关系数据作为协助 说明,但应满足以下几点: 1应能准确表达设计意图: 2应能完整表达设计各阶段的内容;

    5.4.5建筑信息模型制图自定义表达应结合建筑信息模型

    5.4.6建筑信息模型制图辅助表达方式宜符合下列规定:

    6.1.1建筑信息模型构件及其表达深度和精度应能满足概算、施工 图预算等不同设计阶段的计量要求。 6.1.2建筑信息模型应能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数据格式应能满 足常规算量软件的要求。 6.1.3建筑信息模型的几何信息表达精度及非几何信息表达细度应 能满足计量需求,

    6.2.1模型构件的相对关系及扣减规则应满足工程计量要求,宜通 过建模软件或符合国家、河北省工程计量规则的算量软件设定 6.2.2模型的轴网、标高及模型构件的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应能 被常规算量软件识别,且应满足工程计量要求。 6.2.3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应分别以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模型 为基础出具工程量,模型构件应能满足相关软件出具工程量要求。 6.2.4从模型构件中获取的工程量信息应满足规范及合同约定的计 量规则要求。

    6.2.5模型构件出具的工程量应与模型构件具有关联性,模型构件

    5.2.5模型构件出具的工程量应与模型构件具有关联性,模型构件 的变更删减等变动应能与工程量数据联动,保证工程计量的动态管 理。

    程量及相应价格信息实现概预算阶段的投资需求计划、物资需求计 划、多算对比等商务应用,并形成附带信息或数据。

    7.1.1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内容应与设计内容保持一致,应按概 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深化设计五阶段 交付,且交付物应具有可传递性和延续性。 7.1.2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物的表达形式和交付内容应符合合同 约定的要求及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 7.1.3交付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交付方式提交交付物 并保证交付物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7.2.1交付物应包括模型数据、设计图纸、信息表格和文字说 必要时提供轻量化模型数据。

    7.2.2多方参与的设计交付,应统一数据格式,在约定的数据平台

    7.2.3,设计节点交付物的内容应包含上下游专业间相互提资及 内校审过程中的模型、图纸、表格、说明等。 7.2.4特定交付物应具备行政审批、管理以及施工图设计审查 需的相关信息,

    7.2.5合同交付物,应明确规定内容、格式以及模型的使

    相关的知识产权。交付的图纸和信息表格应与模型的信息一致,宜 由建筑信息模型生成。

    7.2.6建筑信息模型应依据合同约定交付,对不同设计阶段的模型 均应满足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深度要求, 7.2.7建筑信息模型产生的概算计量数据如由设计单位完成,应与 建筑信息模型同时验收,并一同作为交付物交付。如由造价单位完 成,可与建筑信息模型分阶段验收,但计量数据和信息应与建筑信 息模型保持关联

    常用建筑信息模型构件几

    A.0.1场地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表A.0.1的规定。

    续表A.0.1几何表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宽度、坡度、走向等G2应建立三维模型,表示大致的尺寸、形状、位置和方向应建立三维模型,表示精确的尺寸、形状、位置和方向道路G3应表达路面、沿街设施、照明及绿化设施应建立三维模型,表示精确的尺寸、形状、位置和方向G4应表达路面、路基、沿街设施、排水、支挡、防护、照明及绿化设施住房城乡建设厅信息公开浏览24

    A.0.2建筑专业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表A.0.2的规定。表A.0.2建建筑专业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几何表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达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G2外墙定位基线宜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如有保温层,宜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X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安装构件G3外墙定位基线应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层的外墙体,定位外墙基线应与墙体表面重合,有保温层的外墙体定位基线应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安装构件外墙定位基线应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层的外墙体,定位G4基线应与墙体内表面重合,有保温层的外墙体定位基线应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当砌体垂直灰缝大于30mm,采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实时,应区分砌体与细石混凝土G1宜以二维图形表达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G2内墙定位基线宜与墙体核心层表面重合,如有隔音层,宜与隔音层外表面重合内墙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安装构件G3内墙定位基线应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层的墙体,定位基线应与墙体内表面重合,有隔音层的内墙体定位基线应与隔音层外表面重合25

    续表A.0.2几何表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安装构件内墙G4内墙定位基线应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层的内墙体定位基线应与墙体内表面重合,有隔音层的外墙体定位基线应与隔音层外表面重合G1宜以二维图形表达应体量化建模表示空间占位G2建筑柱定位基线宜与柱核心层表面重合,如有保温层,宜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表示安装构件G3建筑柱定位基线应与柱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层的建筑柱,建筑柱定位基线应与建筑柱内表面重合,有保温的建筑柱定位基线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宜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安装构件G4建筑柱定位基线应与柱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层的建筑柱,定位基线应与建筑柱内表面重合,有保温的建筑柱定位基线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G1宜以二维图形表达应建立三维模型,表示门窗洞口尺寸及空间占位G2应表示框材、嵌板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门窗洞口尺寸及空间占位应表示框材、嵌板、主要安装构件门窗G3门窗、百叶框材和断面图元几何最小尺寸不小于10.0m时应以体量化图元表示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门窗洞口尺寸及空间占位应表示框材、嵌板、主要安装构件、密封材料G4门窗、百叶框材、主要安装构件和断面图元几何最小尺寸不小于10.0m时应以体量化图元表示26

    续表A.0.2几何表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达应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平屋面建模可不考虑屋面坡度,且结构构造层顶面与屋面标高线宜G2重合坡屋面与异形屋面应按设计形状和坡度建模,主要结构支座顶标高与屋面标高线宜重合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应输入屋面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G3平屋面建模宜考虑屋面坡度屋顶坡屋面与异形屋面应按设计形状和坡度建模,主要结构支座顶标高与屋面标高线宜重合屋面主要构件宜建模,图元几何容差为20mm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应输入屋面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楼板的核心层和其它构造层可按独立楼板类型分别建模G4平屋面建模应考虑屋面坡度坡屋面与异形屋面应按设计形状和坡度建模,主要结构支座顶标高与屋面标高线宜重合宜按照实际尺寸建模安装构件屋面主要构件宜建模,图元几何容差为10mmG1宜以二维图形表达应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G2除非设计要求,无坡度楼板顶面与设计标高应重合,有坡度楼板根据设计意图建模楼面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应输入屋面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G3实际厚度建模楼板的核心层和其它构造层可按独立楼板类型分别建模27

    续表A.0.2几何表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主要的无坡度楼板建筑完成面应与标高线重合,有坡度楼板应根据楼面G3设计意图建模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在“类型”属性中区分建筑楼板和结构楼板应输入楼板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楼面G4际厚度建模楼板的核心层和其它构造层可按独立楼板类型分别建模无坡度楼板建筑完成面应与标高线重合,有坡度楼板应根据设计意图建模G1宜以二维图形表达应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G2地面完成面与地面标高线宜重合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应输入地面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G3地面的核心层和其它构造层可按独立楼板类型分别建模地面建模应符合地面坡度变化平地面完成面与地面标高线宜重合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应输入地面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地面的核心层和其它构造层可按独立楼板类型分别建模建模应符合地面坡度变化平地面完成面与地面标高线宜重合G1宜以二维图形表达应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G2宜表示嵌板,并按照设计意图划分幕墙系统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应表示嵌板、主要支撑构件,并按照设计意图划分G3内嵌的门窗和相应的风口宜明确表示幕墙竖挺和横撑断面图元几何容差应为10mm28

    续表A.0.2几何表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达G2应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G2应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应输入构造层次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精确厚坡道、台阶G3度建模应精确表示踏步、坡道、栏杆、扶手外轮廓尺寸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应精确表示踏步、坡道、栏杆、扶手,精确表示其尺寸,并应输入G4构造层次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精确厚度建模防滑条和安装构件应按照实际尺寸建模G1宜以二维图形表达G2宜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散水与明沟应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G3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精确厚度建模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G4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精确厚度建模G1宜以二维图形表达G2宜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栏杆G3应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G4应按照实际尺寸、构造建模应按实际尺寸建模扶手、护栏、支撑构件、安装构件、密封材料G1宜以二维图形表达G2宜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雨蓬应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G3应表示雨蓬板、主要支撑构件G4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30

    续表A.0.2设备安装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G4孔洞应反应出孔洞、预埋件的精确位置,图元几何细度宜为5mm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应表示空间占位、位置和方向G2主要构配件应建模,图元几何细度宜为300mm各类设备应表示精确的尺寸、形状、位置和方向基础G3主要安装构件、预埋件应建模,图元几何细度宜为30mm应表示实际尺寸与位置G4主要安装构件、预埋件应按实际尺寸建模32

    A.0.3结构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表A.0.3的规定。表A.0.3结构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几何表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要求达精度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应表示安装构架G3应区分带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桩基、设备基础等基础形式地基、基础箱式满堂基础和框架式设备基础应区分柱、梁、墙、底板、顶板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应区分带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桩基、设备基础等基础形式G4箱式满堂基础和框架式设备基础应区分柱、梁、墙、底板、顶板应按实际尺寸建立安装构件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G1宜以二维图形表示G2应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应表示安装构架G3依附于柱上的牛腿和升板的柱帽应按被依附的柱类型建模结构墙、柱构造层厚度不小于2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应建立三维模型,精确表示空间占位应区分墙肢、短肢剪力墙(墙肢截面的最大长度与厚度之比小于或等于6倍的剪力墙)、边缘构件G4应区分矩形柱、异形柱、暗柱依附于柱上的牛腿和升板的柱帽应按被依附的柱类型建模应按实际尺寸建立安装构件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0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梁G133

    A.0.4给水排水专业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表A.0.4的规定

    表A.0.4给水排水专业的模型构件几何

    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

    .0.5暖通专业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

    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

    .0.6电气专业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

    A.0.7智能化专业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应符合表A.0.7的规定。表A.0.7智能化专业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度几何表模型构件达精度几何表达精度要求G1G2宜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智能化系统设备、火灾自应建模精确表示设备空间占位尺寸G3动报警系统应建模精确表示设备形状外观设备应建模精确表示设备空间占位尺寸G4应建模精确表示设备形状外观、内部构造应建模精确表示相关连接构件、安装构件等G1G2宜建立三维模型,体量化表示空间占位应建模精确表示电缆桥架空间占位尺寸电缆G3应建模精确表示电缆桥架规格、结构形式桥架应建模精确表示电缆桥架空间占位尺寸应建模精确表示电缆桥架规格、结构形式G4应建模精确表示电缆桥架连接构件、支吊架等如有防火层或保温层,应建模精确表示电缆桥架防火层或保温层厚度G1电气线路敷G2设配管线及管道(电线、G3应建模精确表示管线、管道空间占位尺寸电缆配线使应建模精确表示管线、管道空间占位尺寸用等)G4应建模精确表示管线、管道连接构件、支吊架等如有防火层或保温层,应建模精确表示电缆桥架防火层或保温层厚度40

    A.0.8动力专业的模型构件几何表达精厂

    照明设计标准用建筑信息模型构件非几

    B.0.1场地的模型构件非几何表达细度宜符合表B.0.1的规定,

    表 B.0.1 场地的模型构件非几何表达细度

    续表B.0.1非几何表模型构件非几何表达细度要求达细度N3材料要求、施工要求、安装要求等现状建筑和设施N4名称、编号、类型、功能说明N1编码、编码执行标准等所属的地块、建筑、楼层空间名称及编号、编码N2新(改)建建筑长度、宽度、高度、厚度、深度等主要方向上特征和设施主要组件名称、材质、尺寸等属性N3系统性能、产品设计性能材料要求、施工要求、安装要求等N4名称、编号、类型、功能说明N1编码、编码执行标准等所属的地块、建筑、楼层空间名称及编号、编码N2道路长度、宽度、高度、厚度、深度等主要方向上特征主要组件名称、材质、尺寸等属性N3系统性能、产品设计性能材料要求、施工要求、安装要求等 N443

    B.0.2建筑专业的模型构件非几何表达细度宜符合表B.0.2的规定

    设备安装规范B.0.2建筑专业的模型构件非几何表达细度宜符合表B.0.2的规定

    建筑专业的模型构件非几何表达细度

    ....
  • 相关专题:
专题: 电子标准 |花纹板标准 |封头标准 | 卫生标准 |安全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