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3-340-2020 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 DBJ/T13-340-2020  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2-1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建筑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J/T13-340-2020  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DeI 向下逆作施工地下结构的同时,向上施工界面层以上主体结 构的施工工法。

    部分利用地下水平结构替代水平内支撑,自上而下施工地下 结构并与基坑开挖交替实施的施工工法

    2.0.5盖挖逆作法 downwards covered excavation method

    完成围护结构及界面层后项目管理、论文,利用各层结构板和结构梁作为基 坑水平支撑,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土方,由上而下逐层施作地下结 构的方法。 2.0.6地下、地上结构underground structures and superstructures 以界面层为界,向下逆作施工的为地下结构,向上施工的为

    构的方法。 2.0.6地下、地上结构underground structures and superstructures 以界面层为界,向下逆作施工的为地下结构,向上施工的为 上部结构

    2.0.6地下、地上结构 underground structures and superstructures

    2.0.7取excavation hole

    及材料运输竖向通道口。

    2.0.8垂吊模板hangingformwork

    浇筑地下结构混凝土所采用的悬挂在上层结构上的模板系 统

    地下连续墙兼作基坑围护墙和主体地下结构外墙或外墙的 部分。

    灌注排桩兼作基坑围护桩和主体地下结构外墙的一部分

    2.0.12竖向支承桩柱vertical support

    0.12竖向支承桩柱 vertical sun

    将竖向荷载传递到地基的竖向支承结构,由竖向支承桩和竖 向支承柱组成。

    一根结构柱位置布置一根支承柱和支承桩的竖向支承结构 型式。

    竖向支承桩柱施工中,先安放钢支承柱,后浇筑支承桩混凝 土的竖向支承桩柱的施工方式称为先插法

    竖向支承桩柱施工中,先浇筑支承桩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 前插入钢支承柱的竖向支承桩柱的施工方式称为后插法。

    3.0.1建筑工程逆作法(以下简称逆作法)宜采用支护结构与主 体结构相结合的形式。围护结构宜与主体地下结构外墙相结合, 采用两墙合一或桩墙合一;水平支撑体系应全部或部分采用主体 地下水平结构;竖向支承桩柱宜与主体结构桩柱相结合。 3.0.2逆作法设计与施工前应对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周 边环境对工程建设有影响的相邻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和设施 的分布和状况,并对危险源进行判别。 3.0.3逆作法的施工范围和方法,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 质条件、建筑结构类型、周边环境、开挖深度、施工条件等因素 合理选择。

    式及施工进度等影响因素。采用上下同步逆作法的建筑工程,应 在设计时就确定其施工界面层、向上施工层数以及同步施工的流 程,

    3.0.5逆作法施工应设围护结构,当围护结构为永久性承重外墙

    3.0.5逆作法施工应设围护结构,当围护结构为永久性承重外墙 时,应选择与主体结构沉降相适应的岩土层作为围护结构的持力 。

    3.0.6逆作法基坑工程应根据基坑周围环境的状况及保护要求

    3.0.6 确定基坑变形控制指标,并应对荷载、围护结构施工、基坑 及土方挖运等方面设定限制条件,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0.7逆作法施工应采取地下水控制措施,满足逆作施工和土方

    3.0.7逆作法施工应采取地下水控制措施,满足作施工和土方

    措施(包括防止洪水倒灌等措施);土方挖运应结合地下结构布 置的特点,合理组织地下水平结构施工与土方挖运的工序。 3.0.8逆作法施工的建筑工程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 施工,并对基坑支护体系、地下结构和周边环境进行全过程监测。

    4.0.1当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及岩性变化大,原勘察文件不 能满足逆作法设计、施工要求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4.0.2作法施工勘察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 范》GB5002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士 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等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勘察应根据逆作法特殊性要求,查明竖向支承桩柱、 地下连续墙及围护结构范围内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提供逆 作法设计、施工所需的资料和参数指标。 2施工勘察报告除满足一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要求外, 应结合逆作法工程的特点,对工程逆作法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 综合评价;并预测工程逆作中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问题,有针对 性地提出治理措施或建议。

    作法施工勘祭深度宜符合

    1勘察点的深度宜根据建筑设计、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确定, 并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2.0倍,并应穿过软弱土层或承压含 水层,同时还应满足不同基础类型、施工工艺及基坑稳定性验算 对孔深的要求。当基坑与主体结构合二为一时,施工勘察深度尚 应满足主体结构的勘察要求。 2岩溶、土洞、孤石分布区应进行施工勘察,竖向支承桩基 础应着重查明主要持力层不良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充填情况、力 学性状、下伏有无影响地基稳定性的洞隙。勘探点应逐桩布置

    勘察深度应不小于设计桩底面以下桩径的3倍且不小于5m,当 相邻桩底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加密、加深,

    助祭深度应不小于设计桩底面以下桩径的3倍且不小于5m, 相邻桩底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加密、加深。 4.0.4室内试验除常规试验外,对饱和软黏土宜进行高压固结试 验判定其应力历史,对砂土应作休止角试验,当需进行抗管涌稳 定性计算时,宜进行颗粒分析试验,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当 人工填土厚度大于3.0m时,应进行静力触探试验、原位剪切试 验或室内大体积剪切试验。

    拍邹桩底的塞石面起从牧

    4.0.4室内试验除常规试验外,对饱和软黏土宜进行高压固

    专项水文地质勘察,并制定地下水控制设计方案。专项水文地质 勤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供 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和《建筑与市政地下水控制工程 支术规范》JGJ111等有关规定。

    水文地质测试资料宜包含下

    1地下水的类型、稳定水位及其变化幅度;通过现场抽、注 水试验,提供地下水控制设计、施工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 联系;明确与工程相关的含水层相互之间的补给关系; 3区域气象、水文资料; 4地下水腐蚀性评价,对与工程结构有关的含水层,应分别 采取有代表性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5岩溶地区应查明场地岩溶裂隙水的主要发育特征及其均 匀性; 6分析水位变化对作法施工工艺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工程 措施;分析评价地下水控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1.1逆作法设计应具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规划

    5.1.1逆作法设计应具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规划红线图、 建筑总平面图及主体工程建筑、结构和地基基础资料,场地周边 环境现状调查报告,以及逆作法技术要求等资料。

    1逆作法施工流程; 2 地基基础设计; 3 围护结构设计; 4 竖向结构设计; 5 水平结构设计; 6 逆作施工界面层设计; 7 地下水控制; 8 节点设计及构造 临时构件的设置、拆除以及与主体结构的受力转换设计 5.1.3逆作法地下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兼具临时结构和永久结构 的双重功能,其结构形式、刚度、支承条件和荷载情况随施工过 程不断变化,应根据逆作法施工的流程,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受 力及变形机理。相关构件的节点接、变形协调与防水构造等应 满足主体工程的设计要求。

    5.1.4逆作法结构设计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采用

    1支承结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应按施工与使用两个阶 段选用较高的结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 2当支承结构作为永久结构时,其结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 数不得小于地下结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 3施工期间临时结构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应符合表 5.1.4 规定:

    表5.1.4临时结构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

    4当地下逆作结构的部分构件只作为临时结构的一部分时, 确定临时结构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应符合表5.1.4规定。当为 永久结构构件时,其安全等级及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取用还应满足 永久结构的要求。 5.1.5与地铁共用的地下室墙尚应符合《地铁设计规范》GB

    1水平荷载:应包括外围护结构所传递的水压力、主动土压 力或静止土压力、坑外地面荷载的侧压力。作为永久结构的构件 在使用阶段,应包括外墙结构所传递的水压力、静止土压力、坑 外地面荷载的侧压力; 2竖向荷载:应包括逆作法施工各阶段逆作法结构构件自重 及施工荷载。作为永久结构在使用阶段的竖向荷载,应包括结构 自重、活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引起的竖向力、作用于底板的

    5.1.7逆作法设计应强化设计技术交底。设计后长时间未动

    设计条件发生变化的,设计单位必须通过现场踏勘,根据现场情 况重新核定设计方案、计算结果和各区域的荷载限值

    5.1.8采用上下同步逆作法的建筑

    1应建立地上、地下结构整体模型,通过上下同步施工的工 况模拟计算,确定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的顺序; 2竖向支承桩柱和先期地下结构在上下同步逆作施工阶段 以及永久使用阶段,应同时符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 3水平支撑体系应综合考虑主体结构布置、逆作阶段受力和 变形、周边环境保护及施工等因素,合理确定逆作范围、逆作界 面层、预留洞口和施工作业层平面布置等

    1地下水控制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与变化规 律,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基坑周边相邻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 2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与地下水控制相关的岩土体的 物理力学参数; 3基坑开挖深度、面积、周边建(构)筑物与地下管线的情 况和基坑支护结构形式

    5.1.10降水方法应根据基坑规模、周边环境、水文地

    工工况进行选择。在渗透性较弱的黏性土、淤泥质土地层中宜选 用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真空管井降水等:在渗透性较 强的砂土、粉土地层中可采用集水明排、管井降水等。 5.1.11基坑隔水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 选用水泥搅拌桩惟幕、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幕、铣削深搅水 泥土搅拌墙惟幕、地下连续墙或咬合式排桩,

    5.2.1当逆作法基础采用桩基础时宜优先选用柱下一柱一桩基础。

    5.2.4逆作法基础宜采用一次成型。当基础采用一次成

    5.2.5当逆作法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时,施工阶段使用的柱下

    5.2.5当逆作法基础采用大然地基时,施工阶段使用的柱下支承 桩在使用阶段可不考虑其作用。

    承台内力,不宜考虑逆作施工期间柱下桩的支承作用。当有可靠 衣据考虑柱下桩的支承作用时,柱下桩宜选择与其它各桩相同的 端持力层

    5.2.7承台的局部受压验算、抗剪、抗柱(墙)冲切、抗弯

    桩对承台的冲切及桩身强度的设计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 等有关规定。

    5.2.8当逆作法基础底板标高不在同一标高时,应加强基础底板 的水平刚度。

    5.2.8当逆作法基础底板标高不在同一标高时,应加强基础

    5.2.9立柱桩宜结合主体结

    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的承载力和桩身强度验算。立柱桩宜采用 藿注桩,并应采取桩端后注浆等工程措施

    5.3.1逆作法围护结构形式可根据岩土工程条件、周边环境保护

    .3. 施工特点,且应满足逆作结构水平构件对施工空间的要求。 5.3.4当逆作法采用排桩作为围护结构时,应按施工开挖过程与 支撑情况分工况计算。当排桩与内衬墙组成复合外墙时,其施工 价段及使用阶段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桩可采用桩墙合一的形式作为主体地下结构外墙的 部分。灌注桩排桩在迎坑侧宜贴合地下结构外墙设置,当需要在 灌注桩排桩与地下结构外墙间设置防水等衬垫层时,应在地下结 构楼板位置设置水平传力措施: 2排桩与内衬墙复合外墙施工阶段,其排桩应作为围护结构 计算,使用阶段桩墙应作为两个构件共同受力,桩墙应按各自独 立刚度分配所承受的力分别进行验算; 3地下室顶、中、底板处衬墙与排桩之间应设置腰梁,且宜 设置结构连接措施,承受竖向荷载时灌注桩宜进行桩端后注浆; 4当排桩与内衬墙在使用阶段作为地下室的外墙时,应按地 下室防水等级做好内衬墙防水。

    5.3.4当逆作法采用排桩作为围护结构时,应按施工开挖过

    板浇筑的顺序分工况进行计算。地下连续墙与地下结构外墙的结 合方式可分为单一墙、分离墙、叠合墙和复合墙,见图5.3.5,其 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5.3.5地下连续墙的类型

    1地下连续墙在施工阶段作为独立构件计算; 2当地下连续墙在使用阶段作为地下室的外墙,且不带内衬 墙时,应作为独立构件计算; 3当地下结构外墙和地下连续墙按分离墙的构造设计时,使 用阶段地下结构外墙按不考虑地下连续墙的作用进行设计。地下 连续墙与主体结构结合处可作为地下连续墙的支撑点,地下连续 墙可不考虑承受主体结构荷载的作用: 4当地下结构外墙与地下连续墙按叠合墙的构造设计时,使 用阶段按外墙应叠合构件计算,厚度应取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厚 度之和;两墙应结合紧密,形成一个整体;地下连续墙与地下结 构外墙的结合面应按承受剪力进行连接构造设计:

    5当地下结构外墙与地下连续墙按复合墙的构造设计时,使 用阶段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墙体内力宜按地下连续墙与地下结构外 墙的刚度比例进行分配;地下续墙与地下结构外墙之间的结合 面应按不承受剪力进行构造设计; 6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宜进行墙底注浆加固。单幅槽段注浆 管数量不应少于2根,宜设置在墙厚中部,且应槽段长度方向 均匀布置,注浆管间距不宜大于3m; 7地下连续墙在使用阶段作为地下室的外墙且不带内衬墙 时,应按地下室防水等级要求做好地下连续墙防水;当有内衬墙 时,应按防水要求做好内衬墙防水及墙间的蔬水排水设计。 5.3.6有人防要求的地下室,围护结构及内衬墙组成的复合地下 室外墙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的有关规定。

    桩作为主体地下结构外墙的一部分时,垂直度偏差不应

    5.4.1竖向结构设计应根据施工与使用的不同阶段采用与其受力 伏态相符的计算模型及相应的荷载值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验算。 当存在叠合构件时,尚应考虑二次叠合施工方法对构件承载力和 构件变形的影响。

    本结构设计要求,支承柱可采用角钢格构柱、H型钢柱或钢管混 疑土柱等结构型式:支承桩宜采用灌注桩,并宜利用主体结构工 程桩。支承柱需外包混凝土形成主体结构框架柱时,支承柱的型 式、截面应与主体结构的梁、柱截面相协调

    不应大于25,柱顶端承受的水平力应按水平支撑轴向力的2%取值 并应根据垂直度允许偏差考虑竖向荷载偏心影响。竖向支承柱垂 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300。

    5.4.4竖向支承柱采用角钢格

    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时,钢管外径不宜小于500mm。需外包混凝土 形成主体结构框架柱的支承柱,内置钢骨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50mm,其形式和截面应与结构梁柱截面和钢筋配置相协调,并 宜采用设置栓钉的措施保证其与外包混凝土结构整体协同受力: 不宜在承载状态下的支承柱表面上直接施焊,

    5.4.5支承柱插入支承桩的深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

    1带栓钉钢管混凝土支承柱插入深度不应小于4倍钢管外径 且不应小于2.5m; 2未设置栓钉等抗剪措施的钢管混凝土支承柱插入深度不 应小于6倍钢管外径,且不应小于3m: 3角钢格构柱插入深度不应小于3m,且插入深度范围内格 构柱的缀条或缀板与外露部分保持一致。 5.4.6钢管混凝土支承柱插入支承桩的范围及其下3倍桩径范围 内桩的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 于100mm。

    .4.U 内桩的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 于100mm

    5.4.7竖向支承桩应进行逆作阶段的单桩承载力和竖向变形计算

    支承桩竖向变形计算除应考虑施工阶段竖向荷载作用外,尚应考 基坑开挖卸荷土体回弹的影响

    5.4.8当地下结构钢筋混凝土柱采用二次叠合成型设计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后浇混凝土部分混凝土、钢筋的强度应按《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乘以强度利用的折减系数确定,且宜考 怎施工时支顶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2抗震设防区,钢筋混凝土柱考虑叠合成型效应后,应按芯

    柱部分轴压比确定柱截面尺寸及最小配箍特征值。 3非抗震设防区,柱的平均轴压比不应超过0.80,叠合成型 效应后芯柱部分的轴压比不应超过1.00。 4箍筋的最小直径、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最小配箍率、叠 合面的粗糙度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组合结构技术规 范》JGJ138的规定,且箍筋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5.4.9地下结构钢筋混凝土柱或型钢混凝土柱箍筋当处在水平施 工缝位置上下各一个柱长边尺寸且不小于500mm的范围内,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当轴压比不大于0.80时,箍筋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当柱轴压比大于0.80时,箍筋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柱 的轴压比大于0.90时,箍筋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2mm。 2位于抗震设防区的柱箍筋最小直径应在《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组合结构技术规范》JGJ138相应要求的基础上 增大2mm。 3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肢距不应大于150mm。 5.4.10上下同步逆作法竖向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整体计算模型应反映逆作阶段的竖向支承柱、先期地下结 构以及同步向上施工的上部结构实际工况及约束条件;应根据上 下同步作法施工的工况,施加水平荷载及竖向荷载并进行各工 况模拟分析;并根据整体分析结果对相关结构构件进行复核加强 2上下同步逆作法应选择刚度大、传力可靠的地下水平结构 层作为界面层,宜选择上部结构嵌固层作为界面层。逆作施工界 面层平面及净空应满足逆作施工期间土方及材料的水平和竖向运 输的施工作业要求。界面层施工荷载设计取值不应小于10kN/m?, 车辆运输通道的施工荷载可按实际取值,且不宜小于30kN/m 3竖向支承结构采用一柱一桩型式布置时,支承柱之间宜在 界面层设置纵横向连系梁。连系梁宜与界面层主体结构框架梁相 16

    结合进行布置,梁中心线宜与立柱截面中心线重合,梁高不宜小 于跨度的1/12,梁宽宜大于上部框架柱宽度。 4竖向支承结构采用一柱多桩型式布置时,应在界面层设置 转换厚板或转换梁,对逆作阶段上部结构框架柱进行托换。转换 享板或转换梁之间宜设置纵横向连系梁,梁高应根据计算确定并 不宜小于跨度的1/8,梁宽宜大于上部框架柱和支承柱宽。界面 层以下的地下各层水平结构应设置连系梁对临时支承柱进行约束 当连系梁与界面层主体结构框架梁相结合进行布置时,梁配筋应 贯通转换厚板或转换梁。界面层以上主体结构柱插筋应贯通界面 层转换厚板或转换梁并向下延伸,延伸长度应能满足界面层以下 后期施工主体结构柱竖向钢筋的连接要求。 5主体结构剪力墙(简体)逆作时,应在界面层设置托换梁 托换梁高度不宜小于支承柱间跨度的1/8,宽度应大于上部墙肢 享度(每边伸出不小于50mm);界面层以下的地下各层水平结构 应设置连系梁对支承柱进行约束;对于向上施工楼层较多的剪力 墙或筒体下的托换支承柱,宜设置柱间支撑。当支承柱在剪力墙 或筒体外对称设置时,应设置临时托换梁,托换梁宽度应大于支 承柱宽度,且支承柱边缘至托换梁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临 时托换梁应在相关部位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 拆除。

    5.5.1逆作法地下水平结构利用地下楼盖结构作为水平内支撑时 应采取与施工及使用状态相一致的计算模型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 验算:水平结构应与围护结构可靠连接,满足施工阶段和正常使 用阶段的各种功能要求。 5.5.2逆作法水平支撑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其构造应 符合下列规定

    1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楼板厚度不 应小于120mm;上部主体结构为高层建筑时,地下室顶板厚度不 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 180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 于0.25%;当有人防要求时应满足《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的有关规定。 2楼板不宜有大面积的错台,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措施保证 水平力的传递。 3当采用部分逆作法或楼盖开洞较大时,应验算洞口处的应 力和变形,并应设置洞口边梁或临时支撑等传力构件,矩形洞口 的四角宜设置三角形梁板以减少应力集中。

    5.5.3地下水平结构作为支撑承受水平力的设计应符合下列

    1对地下结构的同层楼板面存在高差的部位,应验算该部位 构件的弯、剪、扭承载能力,根据验算结果可补充设置水平向转 换结构或临时支撑;当高差处采用梁板加腋处理时,腋角坡度不 宜大于1:2。 2对结构较大开洞及车道开口部位,当洞口两侧的梁板不能 满足水平传力要求时,应通过计算在结构开洞位置处设置临时支 撑或采取洞口边梁加强措施;楼板上根据施工运输的要求设置多 个预留孔洞时,孔洞的数量和位置不应影响地下结构作为水平支 撑的受力和变形的要求 3在施工期间,各层结构留设结构缝或基坑施工期间不能封 闭的位置,应通过计算设置水平传力构件。 4设有结构缝的结构梁板,应设置传递水平力的构件。 5.5.4剪力墙在楼板处应设置通长的暗梁,暗梁的截面及配筋应 满足施工阶段构件变形及强度要求,并与洞口处的连梁钢筋贯通 且不应小于连梁的配筋面积

    逆作法节点设计应符合下列

    1围护结构与地下结构的水平构件连接接头可采用刚性接 头、铰接接头和不完全刚性接头等。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结构 的一部分时,除满足挡土要求外,尚应满足主体结构墙体设计的 要求,并采用刚性接头。围標梁、压顶梁和支撑梁交接节点应按 列性节点处理; 2当有防水要求时,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节点设计应满 足防水要求: 1)外围护结构和地下连续墙墙身的防水以及施工段接缝 防水设计;密排桩桩间的防水设计; 2)外围护结构与基础底板接缝处的防水、水平结构在列 围护结构上连接节点的防水。地下连续墙与基础底板、顶板等连 接部位可根据地下结构的防水要求,采取设置刚性止水片、遇水 膨胀止水条和预理注浆管等措施; 3)竖向结构在底板位置的防水。 3当地下连续墙仅作为围护结构时,槽段接头可采用柔性接 头;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时,槽段接头应采用刚 性接头; 4当采用排桩作为围护结构时,排桩顶部应设置冠梁,冠梁 的宽度不应小于排桩直径,冠梁的高度不宜小于400mm,冠梁的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当排桩作为主体地下结构外墙的 部分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排桩之间的净距不宜大于300mm; 2)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3) 排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200;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5)排桩外侧应设置截水惟幕。 5当采用钢管、型钢或钢管混凝土支承柱时,支承柱与地下

    5.6.7逆作施工阶段的沉降缝部位,当缝宽较小时可采用通长或 可隔布置的横卧H型钢作为水平传力构件,型钢的翼缘设置锚筋 与两侧主体构件连接,待地下室结构整体形成后,割除型钢恢复 结构的沉降缝,当有防水要求时,应埋设止水板,见图5.6.7。

    图5.6.7沉降缝处水平传力节点构造示

    1地下连续墙与地下结构顶板之间应设置贯通的冠梁,并通 过预埋钢筋、剪力槽等方式连接,可按图5.6.8(a)采用;

    并通过预理钢筋、剪力槽等方式与结构环梁连接,可按图5.6.8(b 采用; 3地下连续墙与结构壁柱的连接,可按图5.6.8(c)采用; 4地下连续墙与结构底板的连接,可按图5.6.8(d)采用。 5.6.9兼作主体结构侧墙的分离式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连接节 点构造可在地下连续墙幅接头处设置壁柱,壁柱间设置砖或混凝 土隔离衬墙,采用蔬导方式排水,在地下连续墙和衬墙之间设置 排水沟,见图5.6.9。

    图5.6.8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构造 1一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2一冠梁;3一剪力槽;4一遇水膨胀止水带 预埋插筋;6一止水钢板;7一结构梁板;8一结构环梁;9一结构壁柱 10一结构底板;11一底板钢筋接驳器

    图5.6.9分离式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构造

    6.1.1逆作法施工前应具备以下技术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2主体建筑、结构设计文件; 3 基坑支护设计文件; 4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的相关要求; 5场地周边环境资料及保护要求, 6.1.2逆作法设计施工交底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基坑周边环境保护等级、基坑变形控制指标、重要保护 对象以及应急预案: 2 施工工序以及地下结构施工与土方开挖交义进行的流程: 3重要的水平、竖向传力构件和关键节点的设计要求; 4界面层的平面布置、行车路线、堆载要求、取土口的留 设,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结构加强措施; 5! 竖向支承桩柱的设计控制要求和施工工艺: 6水平结构与竖向结构节点施工要求与方法: 7先期施工结构与后期施工结构的连接处理要求; 8施工阶段临时构件的设置和拆除方式铆钉标准,以及与后期施工 结构部分的转换形式。 6.1.3逆作法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编制依据、施工组织计划; 2围护结构施工方案:

    6.1.1逆作法施工前应具备以下技术资料:

    3竖向结构施工方案; 4 水平结构施工方案; 5 逆作施工阶段临时构件的安装、拆除方案; 6 地下水控制、土方挖运方案; 7 监测方案; 8 施工安全措施、作业环境控制、文明施工及环保技术方 案; 9风险源辨识和应急预案; 10标识界面层的荷载限值与区域。 6.1.4逆作法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 各部位的节点连接构造、受力及变形协调、止水等采取技术措施。 6.1.5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的工程,施工单位应与设计单位、施 工监测单位协商确定施工流程,明确关键结构和节点的施工技术 要求和监测重点。 6.1.6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围护结 构内预理钢筋、钢筋接驳器、剪力槽及其他预理埋件,并与围护结 构钢筋焊接牢固,避免脱落。 6.1.7竖向支承桩柱施工时垂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土方开挖过 程相邻支承柱之间、支承柱与相邻围护结构之间的差异沉降应控 制在设计允许值范围内。 6.1.8逆作法施工应根据环境及施工方案要求,采取有效的安全 及作业环境控制措施,设置通风、排气、照明等设施。

    竖向结构施工方案; 4 水平结构施工方案: 5 逆作施工阶段临时构件的安装、拆除方案; 6 地下水控制、土方挖运方案; 监测方案; 8 施工安全措施、作业环境控制、文明施工及环保技术方 案; 9 风险源瓣识和应急预案: 10标识界面层的荷载限值与区域。

    10标识界面层的荷载限值与区域。 6.1.4逆作法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 各部位的节点连接构造、受力及变形协调、止水等采取技术措施 6.1.5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的工程,施工单位应与设计单位、施 工监测单位协商确定施工流程,明确关键结构和节点的施工技术 要求和监测重点。 6.1.6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围护结

    工监测单位协商确定施工流程螺母标准,明确关键结构和节点的施工 要求和监测重点。

    构内预埋钢筋、钢筋接驳器、剪力槽及其他预埋件,并与围 构钢筋焊接牢固,避免脱落。

    ....
  • 相关专题:
专题: 电力弱电图纸、图集 |市政常用表格 |食用盐标准 | 电线电缆标准 |锻件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