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24-2018 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 DZ/T 0324-2018  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0.7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1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勘察测绘,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1.2.3.1预查阶段应初步了解预查区变质岩类型、分布情况及与矿(化)体的关系。 4.1.2.3.2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普查区变质岩类型、分布情况及与矿(化)体的关系。 4.1.2.3.3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变质岩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研究变质 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4.1.2.3.4勘探阶段应详细查明变质岩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详细研究 变质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4.1.2.4地质构造

    4.1.2.4.1预查阶段应初步了解预查区内主要地质构造的性质、规模、产状及分布范围。 4.1.2.4.2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普查区内主要地质构造的性质、规模、产状及分布范围,大致查明构 造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4.1.2.4.3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矿区主要地质构造的性质、规模、产状及分布范围,基本查明构造对 矿体的影响程度 4.1.2.4.4勘探阶段应详细查明矿区主要地质构造的性质、规模、产状及分布范围,详细查明构造对 矿体的影响程度

    1.2.5.1预查阶段应初步了解矿体覆盖层的分布与厚度。 1.2.5.2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体覆盖层的分布与厚度。 1.2.5.3详查、勘探阶段应基本查明覆盖层的分布、厚度变化,查明覆盖层的种类、矿物成分 成分及胶结程度。当矿体覆盖层分布面积较大,厚度大于3m时,应编制矿体覆盖层等厚线图。

    4.1.3.1预查阶段应初步了解矿体形态、产状、厚度、规模,初步了解夹石的分布。 4.1.3.2普查阶段应大致查明矿体形态、产状、厚度、规模,大致查明断层、岩浆岩等因素对矿体的 被坏影响程度,大致查明夹石的种类及分布。 4.1.3.3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矿体形态、产状、厚度、规模,基本查明矿体连接对比条件,基本查明 断层、岩浆岩对矿体的破坏影响程度,基本查明矿体中夹石的岩性、厚度、分布,基本查明顶底板围岩 的岩性、分布。 4.1.3.4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体形态、产状、厚度、规模特征和矿体连接对比条件,详细查明断层、 岩浆岩对矿体的破坏影响程度,查明矿体中夹石的岩性、厚度、分布屋面标准规范范本,查明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分布。

    与已知矿床类比,了解预查区内矿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矿石品位等矿石质量情况

    DZ/T03242018

    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矿石质量,大致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矿石品位及其变化特征、矿 构造特征,大致划分矿石类型,大致了解共生或伴生有用(益)、有害组分的种类、含量。

    基本查明不同矿石类型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矿物组合、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矿物嵌布及粒度 本,了解矿石中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及其利用的可能性。研究风化(氧化)作用对矿石质量的 大致了解矿床的覆盖层、近矿围岩和夹层、脉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及其混入矿石后对矿石质 可。

    详细查明不同矿石类型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矿物组合、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矿物嵌布及粒度、 包裹体,详细了解矿石中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及其利用的可能性。详细研究风化(氧化)作用对矿石 质量的影响。详细了解矿床的覆盖层、近矿围岩和夹层、脉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及其混入矿右后对 矿石质量的影响

    4.3矿石加工选治性能

    一般通过类比研究对矿石的选矿性能进行初步评价:难选矿石可进行试验室选矿试验。

    基本评价矿石选矿性能,易选矿石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难选矿石可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详细评价矿石选矿性能,易选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难选矿石可进行半工业试 时可做工业试验

    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4.4.1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4.4.1.1预查阶段

    收集分析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大致了解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4.4.1.2普查阶段

    大致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

    4.4.1.3详查阶段

    调查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明矿床的含(隔)水层、构造破碎带、风化层的水文地质特征 和分布规律;调查地表水体分布范围及收集长期水文观测资料;基本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 件,地表水与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初步预测矿坑的 甬水量,评价其对矿床开发的影响程度。 调查研究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质、水量和利用条件,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4.4.1.4勘探阶段

    4.4.1.4.1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查明矿床的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 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主要构造破碎带的分布和富水性及其与其他各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密 切程度;查明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地下水径流特征、水头高度、水文地质边界,地表水体的水文 特征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程度、老隆分布、积水情况等;确定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充水方式及途径; 确定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4.4.1.4.2对地下水位以上露天开采的矿床,应收集气象资料,调查矿区及其附近地表水体和当地最 高洪水位,调查矿区地表汇水边界和面积,自然排水条件,计算采矿场最大汇水量。 4.4.1.4.3对地下水位以下露天开采的矿床,除上述工作外,还应详细查明含(隔)水层产状、厚度 分布、构造破碎带发育程度和含水性,详细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确定矿坑充水因素, 预测矿坑涌水量。 4.4.1.4.4对矿床疏干排水及矿坑水综合利用的可能性作出评价,提出供水水源方向。 4.4.1.4.5对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矿床,如急需开采利用,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工作。

    4.4.2矿床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4.4.2.1预查阶段

    收集分析区域工程地质资料,初步了解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

    4.4.2.2普查阶段

    4.4.2.3详查阶段

    初步划分矿床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石、矿石力学强度;基本查明构造、岩石风化程度、 层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基本查明矿床开采影响范围内岩石、矿石稳固性和露天采矿场达 性:对矿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

    4.4.2.4勘探阶段

    4.4.2.4.1详细研究矿体和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测定矿石、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详细查明矿床的 工程地质岩组的性质、产状和分布,查明各类结构面(断层、节理裂隙、软弱层等)发育程度、分布及 组合特征。查明岩石强风化层的发育深度与分布;调查相邻矿床已有矿山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等, 确定矿床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4.4.2.4.2结合矿山工程建设的需要,对露天采矿场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初步评价,预测可能发生的主 要工程地质问题。 4.4.2.4.3适于露天开采的矿床要研究矿体覆盖层的岩性、厚度、分布规律及与矿体的界线并确定剥 采比。 4.4.2.4.4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4.3矿床环境地质条件

    4.4.3.1预查阶段

    应以收集环境地质资料为主,初步了解矿区环境地质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

    境地质资料为主,初步了解矿区环境地质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4.4.3.2普查阶段

    DZ/T03242018

    应在预查阶段的基础上,大致查明矿区环境地质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4.4.3.3详查阶段

    基本查明矿区环境地质条件,调查了解矿区及相邻地区地质灾害现象,提出矿山开采可能产生的 质问题。

    4.4.3.4.1调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情况及新构造活动特征,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划分抗震 等级,对矿床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4.4.3.4.2详细查明矿区内各种地质灾害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地表水和地下水质 量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结合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矿床开采前的地质环境质量做出评述。 4.4.3.4.3对矿床开采中可能造成地质环境破坏和影响的地质问题,应进行预测评述,提出防治意见 和建议。

    4.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4.5.1预查阶段应初步了解共生、伴生矿产的种类及其特征。 4.5.2普查阶段应大致了解共生、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赋存状况,并预测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利用 的可能性。 4.5.3详查阶段应利用勘查主矿产的工程研究了解共生、伴生矿产的含量和物质组分,对具有工业利 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大致查明其赋存状态及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4.5.4勘探阶段对共生、伴生矿产,应基本查明和研究其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富集条 件、与主矿产相互关系等,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应 当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具体按照GB/T25283热行

    5.1.1应根据矿床中占70%以上资源/储量的主矿体(一个或几个矿体)的地质特征来确定勘查类型。 勘查类型划分主要依据矿体规模、厚度、形态、矿石品位、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划分为I、II、IⅢI三 个勘查类型。 5.1.2当不同的主矿体或同一主矿体的不同地段,其矿床地质特征差别很大时,也可按区段划分为不 同的勘查类型 513监王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允许右过游米型存在

    5.2勘查工程间距确定

    工程间距通常采用与同类矿床类比的办法确定。也可根据已完工的勘查成果,运用地质统计学的 定。供参考选择探求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工程间距参见附录A。

    5.3勘查控制程度确定

    5.3.1应控制勘查范围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和相互关系,具体矿床的勘查控制程度可根据 需要确定:

    a)对拟地下开采的矿床,系统控制矿体的项、底板和延伸情况。 b)对拟露天开采的矿床,系统控制矿体四周的边界和采矿场底部矿体的边界

    5.3.2矿产资源/储量要求

    a)探明的和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应基本查明矿体地质特征,有系统工程控制,其数量应达到 山最低服务年限的要求。其中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其主要矿体应在详查控制基础上由加密工程加 以圈定,其数量应满足矿山首期建设设计返还本息的要求。 b)推断的矿产资源量,应初步查明矿体地质特征,有少量工程控制,并符合矿山远景规划的要求 c) 预测的矿产资源量,应根据极少量验证工程所获取的资料估算,并为区域远景提供宏观决策的 依据。

    6.1勘查工作部署原则要求

    勘查工作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手段,确保工作质量达到相关要求,注重绿色勘查,保护生态 环境。

    2 地形测量、工程测量

    一般采用全国统一坐标高程系统,测量精度应符合GB/T18341。地形图的比例尺和测量范围应满足 地质测量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需要,图幅边廊应尽量规整

    区域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001:250000,图幅范围和内容应能反映区域地质基本特征、 成矿地质背景及区域矿产分布。在充分收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如存在不足时,应结合矿产勘查的 需要,选择相应的比例尺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

    6.4地质测量和勘探线地质部面测量

    6.4.1预查阶段:开展1:100001:25000比例尺的简易地质测量。当预查区面积较小时也可采用 1:5000比例尺。 6.4.2普查阶段矿床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2000~1:5000。当普查区面积较小时也可采用1:1 000~1:2000比例尺。 6.4.3详查、勘探阶段,矿区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2000,当矿床面积较小时也可采用1:1000 比例尺。分段勘探的大型矿床,全区地质图比例尺可用1:20001:5000比例尺。 6.4.4普查阶段地质剖面测量的比例尺一般为1:10001:5000,详查、勘探阶段地质剖面比例尺 一 般为1:5001:2000。

    6.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工作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应按GB/T127 关规范执行。

    6.6遥感地质和物探工作

    作中可充分运用遥感资料提供的信息,以提高工

    DZ/T03242018

    应充分收集区域物探资料,依据勘查目的任务,根据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的地球物理 特征,选择有效的物探方法进行物探工作,配合其他勘查方法圈定矿体和地质体,研究矿体的连续性, 了解矿体形态、产状,确定覆盖层、破碎带的分布,解决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 物探工作应符合具体物探方法标准的要求,主要成果应反映于地质勘查报告中,编制与勘查阶段、 勘查目的相适应的综合成果图件

    6. 7. 1工程部置

    根据勘查工作目的、矿床地质特征,并考虑地形条件和技术经济因素,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 到密、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本着一工程多用的原则,尽可能兼顾矿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需 深矿工程

    用于揭露浅部矿体、构造和重要地质界线。探槽或浅井应达到基岩新鲜面,满足取样的要求。覆 度小于3m时使用探槽:覆盖层厚度大于3m时,采用浅井

    一般用手首采区,控制矿体的工程应揭穿矿体顶底板围岩界线,并考虑将来可为矿山生产利用 抗探工程要求按DZ0141执行

    6. 7. 4 钻探工程

    岩心钻探钻孔口径以能满足地质编录和采样的需要,达到预期探矿目的为准。 钻探要求按DZ/T0227热行

    6.8样品的采集、加工与测试

    6. 8. 1.1岩矿鉴定样

    按照矿体、岩石类型和矿石类型分别采取代表性样品,主要矿石类型样品不少于3件。

    6.8.1.2差热分析、X一衍射分析样品

    可采取主要矿石类型的代表性样品,进行差热分析、X一衍射分析,样品不少于3件。取样方法 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中采取,也可在各采样工程或野外露头上直接采集加工。

    6.8.1.3基本分析样

    揭露矿体的工程应采取基本分析样。槽探、浅井、坑探工程应采用刻槽法取样,刻槽规格为(5cr X3cm)~(10cm×5cm);钻孔采样采用半心法,不同回次岩心直径或采取率相差很大时应分别采取。 基本分析样长(按矿体真厚度计算)一般采用1m~2m,厚度大于0.5m的夹石应单独采样。 样品的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误差不大于10%。

    6.8.1.4组合分析样

    组合样品一般由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按样长比例抽取组合而成。组合原则是按不同取样工程、不

    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抽取组合样品。组合样长一般为按真厚度计4~8m。组合样品的质量一般应达到 100~200克

    6.8.1.5光谱全分析样

    光谱全分析样品按不同岩石类型和矿石类型采取,每一岩石类型和矿石类型采取的样品不少于 件。

    6.8.1.6化学全分析样

    化学全分析样品一般采自基本分析、组合分析样品的副样或单独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每 类型采取不少于3件。

    6. 8.1.7单矿物分析样品

    用以研究和了解矿石中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及其它有用矿物的化学成分特征,确定矿物种类。 单矿物样品可在各采样工程或野外露头上直接采集,细粒矿石应在室内破碎到一定粒度后在双目镜下选 取。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采取,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3件。

    6.8.1.8人工重砂样品

    应按不同矿石类型分别采集人工重砂样品12件,样品重量210千克

    6.8.2样品的加工与质量

    6. 8. 2. 1样品的加工

    样品加工一般分为粗碎、中碎、细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破碎、过筛、拌匀、缩分四个工序 采用切乔特公式(见公式(1))编制加工流程。 Kd 1

    6.8.2.2样品加工质量

    样品加工全过程中样品质量总损失率 样品的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

    6. 8.3岩矿测试分析

    6.8.3.1基本分析:测定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矿物含量,方法见附录D。 6.8.3.2组合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SiO2、Al2O3。根据情况必要时可增加其它有害成分的分析。 6.8.3.3化学全分析:SiO2、Al2O3、Fe2O3、FeO、CaO、MgO、K2O、Na2O、SO3、TiO2、P20O5、 Mno和灼失量等。 6.8.3.5单矿物分析:SiO2、Al2O3、Fe2O3、TiO2、K2O、Na2O、CaO、MgO等。

    6.8.3.3化学全分析

    DZ/T03242018

    6.7.3.7选矿精矿分析:Al2O3、SiO2、Fe2O3、TiO2、K2O、Na2O、灼失量、耐火度、线膨胀率、水 分。必要时进行粒度分析。

    6.8.4岩矿样品测试分析质量检查

    化学分析质量检查按DZ/T0130执行。 依据岩石矿物试样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的数学模型作为实验室内部检查和外部检查判定分析 结果精度的允许限(Yc)。当与检查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等于允许限时为合格,大于允许限时为不合 格。岩石矿物试样化学成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的数学模型见公式(2):

    Yc—重复分析试样中某组分相对偏差允许限(%): 重复分析试样中某组分平均质量系数(%); 矿种某组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系数(见表2)

    6.8.5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选矿试验应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试验室承担。选矿试验样品的采样方法由地质勘查单位与勘查投资 者、试验单位共同商定。应按4.3的要求,进行相应的选矿试验。选矿试验过程中应对矿体中存在的共 生、伴生有用及有害组分(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试验和提出有用组分的综合回收途径或降低有 害组分的适用方法

    6.8.6岩矿石物理性能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6.8.6.1耐火度、膨胀率试验

    6.8.6.2体积质量(体重)样的采集和试验

    5.8.6.2.1小体积质量样:按矿右类型采集代表性样品,每一矿右类型数量不少于3件;小体积质量 详总数不少于30件,一般规格为60cm~120cm 6.8.6.2.2大体积质量样:按矿石类型采集1件有代表性的大体积质量样,对小体积质量进行校正。 大体积质量样规格一般不小于0.125m。 测定体积质量(体重)的同时要测定矿石湿度

    6.8.6.3岩矿石物理力学试验

    预查与普查阶段可采用类比法确定岩矿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详查与勘探阶段应在矿体内按矿石类 型、大夹层和顶底板围岩分别采取1~3组岩矿石物理力学试验样。 测试项目主要有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剪强度等。其它测试项目按照有关规范和矿山设计部门的 要求进行。

    6.9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6.9.1原始地质编录

    6.9.1.1原始地质编录包括实测部面 丰量细求等,原结地顾编瑞求

    6.9.1.2各项原始地质编录按DZ/T 6.9.1.3当采用计算机或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原始编录和数据采集时,应确保在野外现场进行地质 言息采集,并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保存、制成光盘存入原始地质档案 和验收 未经过验收或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利用

    6.9.2资料综合整理

    6.9.2.1资料综合整理包括对地质测量资料、探矿工程编录资料、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 各种样品的分析/试验/测试成果资料、物探资料和测量资料等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在此基础 上开展综合图件、综合图表、分项地质工作文字总结的编制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 6.8.2.2资料综合整理工作按DZ/T0079执行。 6.8.2.3资料综合整理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封头标准,特别是应广泛采用现代计算机软件系统 对各种地质资料数据(图表、图件、图像、文本、测试成果数据等)进行处理、分析,提高地质资料综 合整理水平。

    6.9.3地质勘查报告编制

    每一勘查阶段结束后均应编制提交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应符合DZ/T 定。

    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通常是在收集分析该矿产资源在国内、外市场供需状况的基础 上,分析已取得的地质资料,类比已知矿床,推测矿床规模、矿石质量和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结合工 作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环境保护等,以国内类似企业经验的技术经济指标或按扩大指标对矿床做出技术 经济评价。从而为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进行详查阶段工作,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的决 策提供依据。 一般普查阶段应做概略研究,详查或勘探阶段的矿床,也可只进行概略研究

    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预可行性研究需要比较系统地对国内、外该矿种矿产资源/储 量、生产、消费进行调查和初步分析;还需对国内、外市场的需要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和价格趋势 做出初步预测。根据矿床规模和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工作区地形地貌,借鉴类似企业的实践经验,初步研 究并提出项目建设规模、产品种类,矿山总体建设轮廊和工艺技术的原则方案;参照价目表或类似企业 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初步提出建设总投资、主要工程量和主要设备等,进行初步经济分析, 并估算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储量。 通过国内、外市场调查和预测资料,综合矿床资源条件、工艺技术、建设条件、环境保护以及项目 建设的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从总体上、宏观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效 益的合理性做出评价,为是否进行勘探阶段地质工作以及推荐项目和编制项目建议书提供依据。 预可行性研究一般应在详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电力弱电管理、论文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 直先需要认具对国、外级种有产资源租 产和消费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对国内、外市场的需要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价格、竞争

    ....
  • 相关专题: 地质勘查  

相关下载

专题: 角钢标准 | 拉伸强度测试标准 |混凝土结构 |石化标准 |建筑安全管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