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形成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程》宣贯培训材料、宣贯答疑(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 《场地形成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程》宣贯培训材料、宣贯答疑(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0.9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7-0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勘察测绘,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场地形成工程在满足其稳定性、地基强度、变形控制等条件下所要达到的方

    2.1.6还原土screenedsoi

    镀锌板标准杂填土经筛分形成的可供场地形成工程填方使用的士

    2.1.7再生级配填料recycledgradedfil

    2.1.8绿化种植土壤planting soil for greening

    于种植花卉、草坪、地被、灌木、乔木、藤本等植物所使用的自然王壤或人工

    Ja 承载力; 入。 一 土的压实系数; Pa 一土的干密度; P dmar 土的最大干密度; Wop 主的最优含水率: S, 土的饱和度; Pe 黏粒含量; E 强单击夯击能; S 静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 b 承压板宽度; M 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F 边坡稳定系数; F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径流系数; β土方折方系数。

    3.0.1场地形成工程的勘察设计应以场地的规划设计方案为依据,满足特定的场地标高、稳定性、地基 强度、变形控制、生态环保等方面的要录。必要的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察设计 3.0.2场地形成工程应遵循先测、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在场地形成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必要 的施工测量、工程监测、质量检验等工作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 3.0.3场地形成工程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和场地的特点,进行分区斯测、设计、监测和检验,具体可划 分为建(构)筑物区(含建筑物、筑物、道路、铺装广场等及其景响范围)、水体区、园林绿化区等。 3.0.4场地形成工程应避免引起次生地质灾害,减少对原场地地形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扰动和损 段,减少挖方、填方量:应避免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区进行深挖高填,

    场地时,尚应结合现行适用的相关标准对具进行处理,并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场地形成工程的察和 设计。 3.0.6场地形成工程设计应对施工中临时存放土料的堆填提出要求,必要时应对其稳定性进行复核,并 提出保障维王稳定的措施要求

    3.0.6场地形成工程设计应对施工中临时存放土料的堆填提出要求,必要时应对其稳定性进行复核,并 提出保障维王稳定的措施要求

    3.0.6场地形成工程设计应对施工中临时存放王料的堆填提出要求,必要时应对具稳定性进行复核,并

    4.1.1 工程测量应贯穿于场地形成工程的全过程,统一测量技术要求。 4.1.2 工程测量范围应为程建设项总平面规划范围,当程器要或周围环境复杂时可活当扩天。 4.1.3 工程测量应采用北京地方坐标系和北京地方高程系,当采用具他系统时,应与北京地方系统建立 联系。当跨省、市行政区域时,宜采用现行的国家基准。 4.1.4 工程测量完成后,应整理测绘成果资料并形成档案

    4.1.1 工程测量应贯穿于场地形成工程的全过程,统一测量技术要求。 4.1.2 工程测量范围应为程建设项总平面规划范围,当程器要或周围环境复杂时可活当扩天。 4.1.3 工程测量应采用北京地方坐标系和北京地方高程系,当采用具他系统时,应与北京地方系统建立 联系。当跨省、市行政区域时,宜采用现行的国家基准。 4.1.4 工程测量完成后,应整理测绘成果资料并形成档案

    4.2.1 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中四等和一、二级测量技术要习求。 4.2.2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CB50026四等水准的技术要求。 4.2.3平面控制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设的原则。首级平面控制应一次性全面布设,控制整个场 区;首级高程控制网宜布设成环形,统一布设,整体平差,覆盖场区。 4.2.4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GNSS测量或导线测量等方法: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 量、GNSS拟合高程测量等方法。

    4.2.1 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中四等和一、二级测量技术要求。 4.2.2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CB50026四等水准的技术要求。 4.2.3平面控制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设的原则。首级平面控制应一次性全面布设,控制整个场 区:首级高程控制网宜布设成环形,统一布设,整体平差,覆盖场区。 4.2.4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GNSS测量或导线测量等方法: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 量、CNSS拟合高程测量等方法。

    4.3.1场地形成工程的测图比例尺应按委托要求或设计需求确定,同一场区内可根据场地分区,采用不 司比例尺的地形图,亦可参照表4.3.1确定。在原场地地形图测图中,对于局部比例尺天于1:500的地形 图,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测量,如无具体要求,可按1:500测量要求执行。

    表4.3.1地形图比例尺的确定

    4.3.2图根控制点可利用场区等级控制点进行加密,其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天于图 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

    表4.3.3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

    表4.3.3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

    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值是在地形起伏大时选用。

    表4.3.4地物点平面点位中误差

    注:1M一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为隐蔽、困难地区的点位中误差。

    4.3.5地形测图宜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天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全站仪测图、GNSSRTK测图,在满足本 现程规定的地形图测量精度和基本要录下,可采用三维激光扫猫测图和无人机测图等测绘方法

    1地形图应看重显示与场地形成有关的各项要系,开对原场地内的地物、地貌详细测绘,对场地 形成工程之外的可适当简化: 2地形图应准确反映原场地植被的类别特征和分布范围; 3河道、湖泊等水系测量宜注记水位高程和施测日期,测量与水系相关的建(构)筑物位置 高程; 4永久性管线的铁塔、高杆等应实测位置、连接关系,对于跨越场区的线路还应测量其悬高; 5古树名木、古建筑的位置应实测,并在图上详细标明,亦可采取专项调查测绘

    4.4.1调香测绘控制点等级不应低手图根控制点,地物点相对手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天于 c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3cm 442调香测绘的要内容省包活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现状树木、林地、水域、对场地形成有影 向的特殊地物等,应采用能满足调香精度要求的测量方法。 4.4.3 地下管线调香测绘除应符合有关现行标准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地下管线调查测绘应在人员和管线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必要时采取应的防护措施: 2 隐蔽管线探测成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开挖探查: 3 管线密集地区依比例绘制产生重叠压盖的,可根据需要绘制局部放天图: 4对采集三维信息的地下管线可根据需要建立三维模型,三维模型建成后应对模型的完整性、准 确性合理性讲行检香。

    4.4.1调查测绘控制点等级不应低于图根控制点,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 5c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3cm 4.4.2调香测绘的主要内容置包括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现状树木、林地、水域、对场地形成有影 问的特殊地物等,应采用能满足调香精度要求的测量方法。

    1 地下管线调查测绘应在人员和管线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隐蔽管线探测成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开挖探查; 3 管线密集地区依比例绘制产生重叠压盖的,可根据需要绘制局部放天图: 对采集三维信息的地下管线可根据需要建立三维模型,三维模型建成后应对模型的完整性、准 确性、合理性进行检查。

    444建(构)筑物调香应在地形图绘制出准确置,可粮据精况在地形图或平面图上标注建(构 筑物的坐标、高程、高度、净空、悬高等,并测量具细部特征点, 4.4.5水域调查测绘应满足下列要求: 1水域调查应测量水下地形图或河道困面图,河道断面应垂直于河道开测量至堤岸之外。水下地

    筑物的坐标、高程、高度、净空、悬高等,并测量具细部特征点。 4.4.5水域调查测绘应满足下列要求: 1水域调查应测量水下地形图或河道断面图,河道断面应垂直于河道并测量至堤岸之外。水下地 形图或河道断面测量过程中或结束后应进行检查,可采用断面法,检查断面与测线或河道断面宜正交; 2水域测量前应对测深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验,满足要求方可进行测量: 3水域调查主要应包括水工建筑物、泉、河道排放口、河道桥梁等

    4.4.5水域调查测绘应满足下列要求

    4.5.1 场地形成工程开始前,应对原场地地形图复核测量或测量断面图。 4.5.2 放样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放样测站点测量可采用双极坐标、前方交会、导线联测、卫星定位等方法,放样测站点的点位 中误差应符合表4.5.2的规定;

    表4.5.2放样测站点中误差

    2挖、填方工程施工前,应放样出设计的挖、填轮廓点,并在现场用明显标记标定,轮廓点放样 允许偏差为±50mm; 3挖方过程中,在清表前、清表后、分层开挖达到开挖标高、挖方至基底时,宜对其进行高程格 网测量或断面测量。在满足精度要求下,亦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数据采集,构建三维模型; 4填方过程中,在分层填筑达到每层标高、填方至完成面时,宜对其进行高程格网测量或断面测 量。在满足精度要求下,亦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数据采集,构建三维模型; 5场地挖、填方工程接近完成面时,应及时测放轮廓点和散点高程,将欠挖、欠填部位及尺寸标 于实地

    2挖、填方工程施工前,应放样出设计的挖、填轮廓点,并在现场用明显标记标定,轮廓点放样 允许偏差为±50mm; 3挖方过程中,在清表前、清表后、分层开挖达到开挖标高、挖方至基底时,宜对其进行高程格 网测量或断面测量。在满足精度要求下,亦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数据采集,构建三维模型; 4填方过程中,在分层填筑达到每层标高、填方至完成面时,宜对其进行高程格网测量或断面测 量。在满足精度要求下,亦可采用三维激光描仪进行数据采集,构建三维模型; 5场地挖、填方工程接近完成面时,应及时测放轮廓点和散点高程,将欠挖、欠填部位及尺寸标 于实地

    1 地形图测量应充分反映地貌变化情况,应采集地形特征线,地形明显变化处应加密碎步点; 2断面测量的间距可根据用途、部位以及地形复杂程度确定,一般宜为5m~30m,断面点应清晰反 快断面线上地形变化情况: 3 在构建模型时,三维模型应真实反应场地的变化情况,能详细体现特征点细部。 4.5.4 竣工成果宜包括下列主要项目: 竣工地形图或高程网格图: 2 关键音位与设计图同位置的竣工纵、横断面图

    5.1.3岩试验项自应根据场地使用功能要求、场地处理要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以及设计要求 综合确定。岩土室内试验的试验方法、操作和采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行业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5.1.4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5.1.5当场地存在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或存在污染土时,应进行专项 察工作,分析评价其对场区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适宜的防治措施建议。 5.1.6当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设计或实施有重要影响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5.1.7勘察成果文件内容要求见附录A,同时应满足设计要求及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地区建筑地 基基础斯蔡设计规范》DB.11一501的相关规定

    5.2.1应通过地质调查与测绘、钻探、并探、槽探、洞探、地球物理勘探、测试及试验等综合勘察手 段,查明场地的岩王工程条件;针对场地处理要求和场地岩土条件,进行岩主工程分析与评价,提供设 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有关结论和建议。 5.2.2# 勘察工作内容应包括: 1香查明拟以建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规模、成因,分析发爱展趋势,评价其对拟建场地的影响 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2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3查明特殊性岩土、河湖沟坑的分布范围,调查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分析评价其对设计与施工的 影响; 4查明地下水理藏条件及其和地表水的补排关系,提供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根据需要分析评 价其对工程的影响;

    5 判定水、土对工程材料的腐蚀性; 6 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岩土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分区进行评价; 7 对于海绵城市以及涉及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的项目,应评价地层的渗透特性; 按照场地便用功能,对地层分布、地水条件、地基工程性质、边坡稳定性等进行分析与评价 条件具备时尚应对土源和土料的工程性质进行评价: 9设计对地基处理有明确要求时,应对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 供岩土工程技术建议和相关岩土参数,

    5.2.6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至少应设置1组水文地质监测孔。 5.2.7钻探、测试、取样和试验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斯探手段宜钻探深与触探相配合,在复杂地质条件、湿陷性主、膨胀岩主、风化岩等地区,宜在 置适量探井: 2对于水体区、河道治理以及可能涉及地下水的挖方区域,应进行抽水、渗水、注水等现场水文 也质试验,并应采取代表性的地下水、地表水试样: 3对大面积填方工程,宜对土源、王料的工程性质进行评价; 4采王试样和进行原位则试的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王的工程性质确定,其数量 不应少于期探点总数的1/2: 5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于内原位测试的竖尚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主的均程度确定:每层主均 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个; 6对边坡工程及大面积挖方工程,宜根据设计方案及工程设计要求提供不同排水条件下的抗剪强 度指标; 7应对采取的代表性土样和地表水、地下水试样进行腐蚀性测试,评价其对主要建筑材料的腐蚀 生影响。

    5.2.8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探测对象的理深、规模及真与周围介质的物性差异,选择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方法; 2解译地球物理斯探资料科时,应考虑其多解性。需要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探测,并应有一定数量的 钻探验证孔,在相互印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解译

    2.8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5.2.8地球物理期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探测对象的理深、规模及真与周围介质的物性差异,选择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方法; 2解译地球物理斯探资料科时,应考虑其多解性。需要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探测,并应有一定数量的 钻探验证孔,在相互印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解译

    排水工程等设计工作内容。 6.1.2设计前应取得原场地及具影响范围内的地形图、地下管线、地下建(构)筑物、岩王工程勘察 水影响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察等资料,宜收集场地形成后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生态设计 等相关资料。 6.1.3 设计前应踏斯现场,调香、分析场地环境情况和现场施工条件 6.1.4 设计宜采用动态设计的方法。可结合工程需要先期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地基、填料以及填筑体的 特性, 验证开完元善场地形成工程设计。 6.1.5 设计应根据后续工程要求进行承载力、变形和边坡稳是性验算与分析,必要时应进行专项的分 析、评价或评估工作。

    6.2场地形成竖向设计

    6.2.1 场地形成竖尚设计应包括地形设计、王方调配设计等内容。 6.2.2 地形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场地地形的高程(标高)、竖尚断面、织纵横坡度等的设计。 6.2.3 地形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依据场地使用功能需求,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满足场地地面排水防涝要求,并优先按照主石 方平衡的方式进行设计: 2应满足场地平整施工要求,并根据场地的适合坡度和确定的地面形式进行设计。场地地面坡度 不宜小于0.2%

    6.2.4场地形成竖向设计宜采用以下表达方式: 标高法:结合王方计算方格网,利用控制点标高及排水坡向、坡度控制场地竖向: 2等高线法:采用设计等高线方式,注明等高线标高及等高距,并根据工程设计实际情况对等高 线进行定位标注; 3断面图法:对于较为复杂的场地,宜绘制场地横、纵断面图。断面图中应包含现状地面线、设 计地面线以及其他必要的土石方断面线 6.2.5 王方调配设计内容应包括填料调配、挖方、填方的范围、挖填平整标高、王方计算等

    6.2.6土方调配设计应满足场地形成工程的整体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主方调配设计应遵循“就近合理平衡”的原则,满足就近取料、挖填平衡、节约主地、保护环 境的要求; 2根据场地使用功能,确定场地地基处理及挖填方案,确定列外充土、客、原场地利用王等相关 的土方利用方案,并依此绘制土方调配图: 3对于可利用的原场地土、客土等应分别进行计算和调配; 4应优先利用原场地主料作为料,减少客主方量。对场地内的人工填层,在进适当筛除 加工后按照6.3.4条中填料分类要求适当使用; 5应合理布置挖、填方分区线,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运输线路,使土方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性能 和效率得到充分发挥; 6主方调配应采取近期施工与后期利用、分区与全场相结合的原则来考虑,根据建设时序,分工 程、分阶段地充分利用场内及周围有利的取土和弃土条件,避免土方的重复挖、填和运输

    工主方调配设计应遵循“就近合理平衡”,的原则,满足就近取料、填平衡、节约主地、保护球 境的要求; 2根据场地使用功能,确定场地地基处理及挖填方案,确定列外充土、客、原场地利用王等相关 的土方利用方案,并依此绘制土方调配图: 3对于可利用的原场地土、客土等应分别进行计算和调配; 4应优先利用原场地主料作为料,减少客主方量。对场地内的人工填层,在进适当筛除 加工后按照6.3.4条中填料分类要求适当使用; 5应合理布置挖、填方分区线,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运输线路,使土方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性能 效率得到充分发挥; 6主方调配应采取近期施工与后期利用、分区与全场相结合的原则来考虑,根据建设时序,分工 程、分阶段地充分利用场内及周围有利的取王和弃土条件,避免方的重复挖、填和运输

    6.2.7主方计算日采用以下方法

    6.2.7土方计算直来用以下方法: 1方格网法:根据场地需求,绘制方格网计算土方量。方格网间距宜根据用地规模及地形复杂程 度来确定,一般可采用10m×10m; 2构建模型法: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与分析软件,构建场地现状各层地层地形和设计场 地模型,再进行模型的叠加计算得到王方量

    6.3.2填料不应含有下列物质:

    6.3.4填料可按表6.3.4进行分类。当填料含水率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翻晒或浸湿处理措施。

    表6.3.4填料分类表

    (6.3.42填料可按表6.3.4进行分类。当填料含水率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翻晒或浸湿处理措施。

    注: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填方分层厚度的1/3。

    6.5.1 挖方工程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挖方工程开挖范围、开挖深度、开挖方量; 2 确定挖方边坡坡度,必要时设计边坡加固方案: 3 确定土方分层开挖厚度; 4 开挖深度范围内涉及地下水时,需进行地下水控制设计。 6.5.2 挖方工程分层开挖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无支护直立开挖时,分层开挖厚度不超过下列限值: 1)稍密的杂填土和素填土、淤泥、淤泥质土为1m; 2)可塑状的黏性土为1.5m,硬塑状的黏性土为2m; 3)密实的砂、碎石类为1.25m,其他密实状态下为1m。 2 对于满足稳定性要求的放坡或有支护的情况,分层开挖厚度不宜超过2.5

    钢结构计算、软件6.5.1挖方工程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5.3 应根据岩王体的性质、边坡坡度、边坡支护方案等,综合对比各种开挖工艺的安全、进度、费 选择最优的开挖方法和设备。 .4 当设有支护结构时,应待支护结构构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 5.5 填方工程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填方范围、填方高度、填方量和填方材料; 2 确定原场地地基是否需要加固及具加固方案; 3 确定填土密实方法: 4 确定每层填方高度及填方速率; 5 确定填方试验段技术要求: 6 计算填方产生的沉降,分析填方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 确定王的施顺序以施过程中和施完成后的防雨、防晒、防冻等的施要求

    6.5.3应根据岩土体的性质、边坡坡度、边坡支护方案等,综合对比各种开挖工艺的安全、进度、 等,选择最优的开挖方法和设备。 6.5.4 当设有支护结构时,应待支护结构构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 6.5.5 填方工程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填方范围、填方高度、填方量和填方材料; 2 确定原场地地基是否需要加固及具加固方案; 3 确定填土密实方法; 4 确定每层填方高度及填方速率: 5 确定填方试验段技术要求; 6 计算填方产生的沉降,分析填方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 确定填王的施工顺序以及施过程中和施完成后的防雨、防晒、防冻等的施要求

    6.5.6 填方试验段应确定下列参数和施工工艺: 粗颗粒填料的粒径、级配,细颗粒填料的最大十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2 分层填筑厚度和压实系数; 3 分层压(夯)施工工艺及其施工参数等; 4 质量检验项目、方法、数量和频率,以及质量控制指标与评价标准, 6.5.7 细颗粒填王的最大十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应采用击实试验确定,击实试验的操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王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的有关规定

    6.5.8填土压实系数的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5.8填土压实系数的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1建(构)筑物区、水体区的压实系数要求可按表6.5.8选用:

    水利常用表格表6.5.8填土压实系数

    园林绿化区压实系数要求:设计地表以下1.5m范围内满足园林绿化要求,1.

    ....
  • 相关专题: 工程勘察  
专题: 金融标准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紧固件标准 |不锈钢标准 |建筑施工图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