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327-2019 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标准.pdf

  • DBJ50/T-327-2019  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1-1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勘察测绘,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水头下降(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度等于 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释放(储存)的水量。

    2. 1. 23 突水

    水利施工组织设计 water burst

    在地下施工过程中,充填手洞穴,构造破碎带中的粘性土,碎 石和水,在地下水头作用下,突然大量涌出的现象。

    2. 1. 25 最大涌水量

    遂洞或其它工程某段在含水体中掘进时的峰值涌水

    H抽水试验前潜水含水层厚度:孔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前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的平均值;孔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厚度:L过滤器长度:1试验结束时水的渗人深度。ro探头半径:Yw过滤器半径:测试孔滤水管内半径;R影响半径;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Su水位降深;试坑(内环)中水厚度:重6

    3.1.4当建设工程为地下工程或有深基坑并在地下水位以

    3.2水文地质勘察类型划分

    3.2.2工程建设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程度应符合表3.2.2的

    工程建设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程度应符合表3.2.2的

    工程建设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程

    3.2.3建设T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应符合表3.2.3的

    3.2.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注:水文地质件复杂程度应由复杂向筒单推定,有任一地下水类型首先满足某 较高等级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即为该等级。

    建设人程人过程开,尔 文地质条件明显变化开引起 相应T程设计方案重大调整以及.T程运行期间可能出现严重水 文地质问题时,应进行专项水文地质勘察。

    73.3一般水文地质勘察

    3.3.1一般水文地质勘察应根据工程要求,掌握下列水文地质 条件: 1 区域性气候资料,如年降水量,蒸发量及其变化和对地下 水位的影响: 2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状态; 3 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及其渗透特性: 4 可能影响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地表水资料,如江,

    河.湖特征水位,以及相关水库水位调度方案: 5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及 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6勘察时的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 7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腐蚀性及其污梁源情况。 3.3.2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勘察除应符合3.3.1条要求外,尚应 符合下列要求: 1松散岩类孔隙水应查明岩土层的颗粒组成富水性: 2碎屑岩类裂隙水应调查裂隙性质.空间分布特征.连通性 等,层状或脉状地下水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承压性质,确定富 水带: 3可溶岩类溶隙.溶洞岩溶水应调查岩溶发育特征.岩溶水 与岩性构造岩溶发育的关系及其不均性。 3.3.3一般水文地质勘察范围,应包括对工程建设有影响的地

    3.4一般水文地质勘察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搜集分析建设工程区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划分水文地质 单元,开展水文地质测绘与调查,必要时辅以相应的水文地质物 探,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测试工作: 2勘探孔钻进过程中应观测地下水位及水量的变化,详细 记录涌水.漏水的深度水头高度,量测稳定水位前,应抽干勘探 孔中的钻探循环水: 3采集地表水.地下水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查明地下水的化 学特性及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5评价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及地质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 的防治措施建议。

    3.3.5勘探点应根据建设工程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布

    要含水层宜布置不少于1个地下水勘探孔进行抽水试验和参数 计算,并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3.3.6水文地质钻孔深度应达到与工程建设紧密相关的含水层 (组),含水构造带的岩层层位

    3.4专项水文地质勘察

    3.4.1专项水文地质勘察除应符合3.3节的相关规定外,尚应 包括下列工作内容: 2查明断层破碎带的性质,地层岩性走向,长度,断距,破 碎带厚度、含水性与导水性等特征以及水文地质意义; 3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 位及其变化幅度,当场地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时,应分 层量测地下水位或承压水头,并查明相互之间的补排关系: 4查明岩溶发育规律,主要洞穴的发育层位,规模形态、埋 藏深度.连通性与充填情况,富水性,覆盖层厚度及性质,岩溶类 型与地下水分布的关系垂直渗流带,水平径流带,深部缓流带的 分布位置及其特征,地下水分水岭位置,高程等: 5查明可能对拟建工程有影响的暗河走向,埋藏深度,规 模,水位,水深流速等 6查明场地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必 要时应设置观测孔,或在不同深度处理设孔隙水压力计,量测压 力水头随深度的变化特征: 7应进行专项水文地质关试验工作,测定岩土层的渗透 系数,涌水量等水文地质参数: 8预测地下洞室区可能的涌水量地下水压力分布.突水突 泥对围岩稳定性影响,以及对建设工程的影响等同题,并应同时 分析评价工程建设对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9对缺乏常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的地区,当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有重大影响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对有关层位的地下水 行长期观测。

    文地质条件和已有工作的深度综合考虑确定。勘察范围应包 影响工程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流动系统或工程建设降,抖 疏干的影响范围。

    层(组).含水构造带和岩层层位外,对于岩溶地区勘探孔深度 应进人土层以下基岩不小于10m,其间揭露溶洞时,应进人溶 底板以下不小于 10m。

    3.4.5勘探点应紧密结合与场地地下水有关的地形地质条件

    断层破碎带: 2 岩溶负地形区: 3 可溶岩覆盖层厚度较大地段: 4 物探资料反映出可能存在隐伏岩溶区或地下水富集区: 5 对建设工程可能有影响的相对富水地段: 6当附近有影响工程的地表水体时,宜在场地与地表水体 之间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孔或观测孔,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 的水力联系。

    3.4.6在可溶岩地区及地下水富集区应开展专项水文地

    要求: 1地面物探工作重点布置在可溶岩分布的槽谷和低洼地 带,查明岩溶管道和富水区段的空间分布情况: 2采用的物探方法应满足拟建地下工程的深度要求: 3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地面物探剖面尽量与勘探剖面重 合,便于两种勘探手段的相互验证 4水文物探测井的孔数不少于水文地质钻孔的1/2。 3.4.7专项水文地质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对工程建设可能涉及到的每个含隔水层均应有相应的试 验工作获敢独立的水文地质参数;( 2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孔段,应进行抽水试验,当地下水位埋 深较大,抽水困难时,可选择压水试验或注水试验: 3对松散层中的各主要含水层宜采用带观测孔的抽水试验 准确测定含水层的各种参数,每一主要含水层试验组数不应少于 3组,观测孔宜平行或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 4对地下工程或深基坑涉及的各主要含水层,应分层进行 抽水试验,每层含水层试验组数不应少于3组: 5当需要评价岩体各向异性渗透性时,宜进行定向压水 试验: 6当隧洞内水压力超过300m水头时,宜进行高压压水试 验,单孔试验段数不宜少于3段: 7钻孔钻进中遇承压水时应测定承压水头,当承压水头高 出孔口时应进行水试验,并测量水温,采集水样作水质分析: 8钻孔遇有流动地下水的重要洞穴时和有水注的落水洞 均应进行示踪试验;试验时应测定投放点与接收点的地下水位。 3.4.8勘探钻孔可能加剧含水层破坏或对拟建工程有不良影响 时,除监测孔外应及时采取灌浆,止水等封堵措施,对钻孔进行全 孔封闭

    4.1.1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应在搜集研究区域地质,区域

    4.1.1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应在搜集研究区域地质区域水文 质资料基础上进行,专项水文地质勘察的水文地质测绘应单独 行,一般水文地质勘察的水文地质测绘宜与工程地质测绘 进行。

    水文地质条件决定,宜涵盖与工程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完整的水 地质单元。一般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测绘范围应以地下水 互影响范围为界

    4.1.3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应根据工程建设与地下水环境木

    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

    4.1.6水文地质测绘观测点密度和路线长度可按表4.1. 确定。

    4.1.6水文地质测绘观测点密度和路线长度可报

    表4.1.6水文地质测绘观测点数和观测路线长度表

    4.1.7水文地质测绘定点,宜根据精度需要,采用半仪器法或仪 器法定点。

    器法定点。 4.1.8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可利用遥感技 术.航空摄影等方法,减少野外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4.2水文地质测绘内容和要求 4.2.1 水文地质测绘时应搜集下列资料: 1 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及其季节性变化和多年变化: 2 工程建设场地及邻近河流.湖泊的有关水文资料: 3 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状态: 4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 关系: 5 地下水位及其季节变化和多年变化: 6 地下水的水质及其受污染状况 地下水与区域地质,地质构造.地貌: 8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采空区,洞穴等。 4.2.2 地貌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2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 排泄关系。 4.2.3地层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 范围: 2不同地层的透水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律。 4.2.4地质构造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褶皱的类型,轴的位置,长度及延伸和倾伏方向;两翼和 核部地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特征及富水地段的位置: 2断层的位置.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和活动性: 断层上,下盘的节理发育程度;断层带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情况 3不同岩层层位和构造部位中节理的力学性质.发育特征, 充填情况,延神和交接关系及其富水性: 4测区所属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等级和测区所在的构造 部位及其富水性。 4.2.5泉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泉的出露条件成因类型和补给来源; 2泉的流量,水质.水温,气体成分和沉淀物; 3泉的动态变化利用情况。 4.2.6水井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井的类型.深度.井壁结构.井周地层剖面.出水量.水位 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2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问题:

    4.2.7地表水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地表水的流量水位.水质.水温,含砂量及动态变化 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污水排放等)与地下水(包括暗河和泉)

    补排关系: 2利用现状及其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 3河床湖底,水库底岩性和淤塞情况,以及岸边的稳定性。 4.2.8山间河谷及冲洪积平原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古河道的变迁.古河床的分布和多种成因沉积物的叠置 情况及其特点: 2阶地的形态.分布范围.地质结构,成因和叠置关系。 4.2.9 冲洪积扇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冲洪扇的边界,规模和分布,扇轴的位置和走向,沿扇轴 方向的岩性变化规律: 2地下水溢出带的位置和水文地质特征。 4.2.10 可溶岩地区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重点调查下列 内容。 1微地貌(岩溶漏斗,竖井和洼地等)和岩溶泉与地下水分 布的关系: 2构造.岩性.地下水径流和地表水文网等因素与岩溶发育 的关系: 3暗河(地下湖)的位置、规模.水位和流量,及其补给条件 和开发条件: 4大型洞穴的形状规模和充填物。 4.2.11 取样要求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所取水样应有代表性: 2水质分析内容应满足工程建设腐蚀性评价需要: 3 当工程建设有特殊要求时,应按相关规定采敢水样: 应防止水样在采,运送,保存过程中,受人为污染或 变质: 5 从取样到化验的限制时间应根据试验项自按试验要求 执行。

    4.2.11取样要求应包括下列内

    法.排水法,浮标法及流速仪法

    .排水法,浮标法及流速仪法。 2.13水文地质测绘中泉点、水井.地表水等项目的调查表宜 附录A水文地质调查点系列表填写

    法,排水法,浮标法及流速仪法

    4.3水文地质遥感解译

    2遥感数据时相选择宜配置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时相的 图像。 4.3.3遥感解译的内容,宜符合下列要求: 1遥感解译内容应分重点地区和非重点地区进行。初步解 译,一般在比例尺1:50000或1:25000的航天航空遥感图像 上进行;详细解译,一般在1:10000的航空遥感图像上进行: 2遥感解译应从地质研究程度高,地质资料丰富的地区开 始,从区域性宏观解译逐渐向局部性微观问题研究过渡,从直观 地质信息提取逐渐向复杂因素组成的地质体的信息提取过渡,从 定性地质信息提敢向定量地质信息提取过渡。 4.3.4在初步解译的基础上,应编制地质地貌水系及水文地 质初步解译草图和解译标志表,为野外踏勘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 依据并布置适当的踏勘工作量。

    质初步解译草图和解译标志表,为野外踏勘提供必要的水文地 依据,并布置适当的踏勘工作量。

    4.3.5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工作,宜包括下列内容

    1观察影像特征的客项要素,特别是与水文地质现象有关 的客项要素,如地表水体,地下水溢出带,泉点,冲洪积扇的分布 与叠置关系,古河道带以及土壤湿度等: 2在地质点和水文地质点野外描述中,应注明该点所在像 片编号和增加描述与影像特征有关的内容。典型的解译标志和 重要的地质界线,应有野外素描图或实地拍摄的照片: 3水文地质观测路线的布置,应充分考愿遥感图像的初步 解译成果。观测点,观测路线要尽量布置在露头好,遥感图像所 反映地质现象的关键部位。地质观测路线的密度应根据地质,水 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像片解译程度综合确定

    路线长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地质观测点数宜为水文地质测绘地质观测点数的30% ~50%; 2水文地质观测点数宜为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观测点数 的70%~100%: 3观测路线长度宜为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长度的40% ~60%。 4.3.7 遥感资料提交时,应提供以下的资料: 有关遥感图像: 2有关遥感图像处理.解译和实况调查的原始资料: 3 典型遥感影像解译记录卡: 遥感解译的各种图件及报告

    有关遥感图像: 1 2 有关遥感图像处理.解译和实况调查的原始资料: 3 典型遥感影像解译记录卡: 4 遥感解译的各种图件及报告

    5.1.1水文地质物探可分为地面物探和水文测进

    5.1.1水文地质物探可分为地面物探和水文测井。 5.1.2针对地下水埋深和流向隐伏地质体古河床,冲洪积扇 岩溶、断裂软弱夹层等)的形态和规模.覆盖层的厚度以及基岩 面起伏形态等水文地质问题,通常可采用地面物探方法

    5.1.2针对地下水理深和流向、隐伏地质体古河床.冲洪积

    1地面物探应在水文地质调绘的基础上,于钻探工作开始 之前展开,探测深度应大于钻探控制深度,以指导勘探钻孔的合 理布置: 2地面物探应以物性差异为基础,以物探方法试验为前提: 针对勘察任务,结合实际地形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有效的 物探方法: 3由于物探方法本身的非唯一性,宜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视追踪物探异常 的需要,增加(或调整)物探方法或工作量: 4野外作业中工作参数的选择,检查点的数量.观测精度, 测地工作,仪器的定期检查,操作和记录,应符合有关物探规范 要求;

    5地面物探的成果资料应结合工程场地的地质.水文条件 钻探验证等资料,充分考愿地质情况和探测结果的内在联系与可 存在的干扰因素,进行综合解释,并对水文地质条件做出评价

    给关系.确定地下水涌出点位置以及含水层层位与厚度.判别 裂(或裂隙)的位置和厚度,估算地下水流速与涌水量等水文地 参数.量测孔径与孔斜以及观察套管或孔内地层影像时,通常! 展开水文测井工作,

    5.1.6物探异常解释应符合以下规定:

    1解释工作应在掌握测区客项物性参数和地质资料的基础 上,按照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点面结合,反复认识的原则 进行; 2解释结论应符合各测点的解释与测区总的概念统一,定 量解释与定性解释统一,物性解释与客观规律统一的要求; 3由于地形及其他干扰因素影响,而不能达到勘探目的时, 应做出无法解释的结论: 4解释工作必须与地质工作相结合,解释成果应使用地质 语言来表达。

    5.2.1物探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被探测地质体与围岩的物性 异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勘察自的,结合物探方法本 的特点合理选择。

    5.2.2地面物探方法的选择应备下列基本条件:

    1 具有足够的勘探深度: 2 具备展开野外工作的地形条件 3 可清晰地探测勘察目标与围岩的异常: 县有足够的勘探精度。

    5.2.3地面物探方法主要有直流电法,电磁法,弹性波法,层析

    成像法.放射性法等,可根据工作区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及要解决 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进行选择。 1解决浅部水文地质问题,可采用电阻率部面法,电测深 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自然电位法充电法瞬变电磁 法核磁共振法,弹性波法,地质雷达法α卡法等,需要详细了解 孔间水文地质问题,可选择层析成像法: 2解决中深部水文地质问题,可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电磁 测深法Q卡法等: 3各种技术方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应用条件和主要技术要 求可参考附录B地面物探方法的选择。 5.2.4水文测井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有电测井.放射性测井,孔内 地层成像.声波测井.井温测井孔径,孔斜测井等,应根据工作区 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选择。 1了解钻孔技术参数时,可选用孔径,孔斜测井: 2划分含水层的位置厚度;划分破碎带的厚度,可选用电 测井(地层视电视率,自然电位测井及井液电阻率测井等): 3测定钻孔中不同岩层的弹性波速度,判定岩体的完整性, 可选用声波测井:人 4确定孔内地不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选用井温测井: 5需要直观解钻扎内地层完整性,确定裂隙、破碎带,出 水点的发育深度、特征状况,并协助划分地层,判断岩性和确定 孔内事故时,可选用孔内地层成像。 6客种技术方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应用条件和主要技术可 参考附录C水文测井方法的选择

    题,考物探方法固有的特点以及探测目标体的规模与埋深等! 素,结合测区地形,地物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物探测线。

    5.3.2地面物探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面物探工作应重点布置在地面调查雄以判断而文驱待 解决问题的地段,钻探实验地段或钻探工作困雄地段: 2物探测线方向宜垂直地层,构造或主要探测地质体的走 句,并宜布置在地形起伏较小的地段;地形起伏较天时,宜沿等高 线布置:线状地质体勘探时,可平行或垂直地质体布置级测线或 横测线; 3物探测线宜与地质勘探线一致,并应尽量避开地形或其 他干扰的影响: 4测网和工作比例尺的选择应能反映探测的自标体,并可 在平面图上清楚地标识出其位置和形态: 5物探测线和测点的间距视勘察详细程度,勘探对象规模 和满足地质体逍踪的需要确定,原则上可按先粗后细,局部加密 原则布置,发现异常应加密探测点。物探测线间距宜取10m~ 30m,测点间距视物探工作方法宜符合表5.3.2的规定。

    表5.3,2常用物探方法测点间距

    注:本表测点间距应视勘察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如探测覆盖层的厚度、基岩面 起伏形态等,可取上表之大值;当需要详细探测隐伏岩溶、断裂、软弱夹层等,测点间距 宣助上表之小值

    5.3.3水文测井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文测井的孔数不少于水文地质钻孔的1/2: 2 水文测井一般在裸孔中进行: 3应采用多种测井方法进行对比或补充: 4电测井.声波测井钻孔内应无金属导管,有井液:孔内地 层成像测井宜安排在其他测井之前进行,测试前应对孔内进行清 水冲洗:孔径测量应在电缆提升时测试:井温·井液电阻率测井应 在井液稳定后进行。

    4电测井.声波测井钻孔内应无金属导管,有井液:孔内地 层成像测井宜安排在其他测井之前进行,测试前应对孔内进行清 水冲洗:孔径测量应在电缆提升时测试:井温·井液电阻率测井应 在井液稳定后进行。 5.4一水文地质物探成果资料 5.4.1物探资料的解释与推断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物探工作范 围内的水文地质资料,反复论证各种物探异常现象,特别是应用 综合物探成果资料,应通过综合分析,充分考愿水文地质情况和 物探探测结果的内在联系与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5.4.2地面物探工作成果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物探成果资料应包括物探平面图、物探解释图,平纵断 面成果图及数据表,观测质量检查数据评定表: 2物探成果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与工作任务,地 形与地质简况.地球物理特征,物探方法的选择与技术措施.资料 解释与成果分析结论与评价间题与建议

    4.1物探资料的解释与推断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物探工作范 内的水文地质资料,反复论证各种物探异常现象,特别是应用 合物探成果资料,应通过综合分析,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情况和 探探测结果的内在联系与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1物探成果资料应包物探平面图.物探解释图,平.纵断 面成果图及数据表,观测质量检查数据评定表: 2物探成果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与工作任务,地 形与地质简况地球物理特征,物探方法的选择与技术措施.资料 解释与成果分析,结论与评价,问题与建议:

    3物探成果图件应包括成果部面图或平面图,图件可以是 曲线图,等值线图或图像,物探成果图与成果解释图宜绘制在 一 张图上,上部绘制物探成果图,下部绘制成果解释图,图件比例尺 宜与水文地质勘察成果的比例尺一致。 5.4.3水文测井工作成果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井曲线应清晰,深度记号标注齐全: 2应根据客种测井曲线的分层特征,对不同参数曲线进行 对比分析,结合地质.钻探等资料,按物性和地质名称分层,确定 地层或地质体的深度和厚度: 3地质条件相近的地区,解释原则应统一 4水文测井曲线的深度比例尺宜与钻孔柱状图的比例尺, 致,同一测区宜采用同一深度比例尺。对同一钻孔进行的电测 并.放射性测并钻孔电视.声波测井.并温测并,孔径.孔斜测并 等方法,其测井曲线均应绘制在一张综合测井解释图上,对各种 测井的解释成果均应以文字形式反映到综合测井解释图上。

    6.1.1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应遵循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的工 作程序。 6.1.2水文地质钻探记录应在钻探过程中逐回次记录,记录应 真实准确。

    6.2水文地质钻孔类型与结

    成孔(井)的结构形式。在第四系地层中应采用下井管,过滤管并 真砾或不填砾的成井工艺;基岩除破碎带.强风化带需下管外,一 般为裸孔

    6.3水文地质钻孔设计

    6.3.2水文地质钻孔设计宜符合附录D的要求,一般应包括下 列内容: 1项目名称,项目位置及交通条件,钻孔编号、钻孔目的、孔 身结构、钻具选择和钻机及配套设备的选型; 2预估地层性质,深度和厚度; 3理想钻孔结构及柱状图 4钻探技术要求。 6.4水文地质钻孔施工 6.4.1水文地质钻探T作应根据勘探技术要求,地层类别场地 及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钻机和钻具。 6.4.2水文地质钻探宜采用敢芯钻进。 6.4.3施工前应根据水文地质钻探施工设计要求,由地质,物 探,钻探技术人员到现场确定孔位。施工现场应保证“三通一平” (水,电,路通,场地平整),并确保施工安全。 6.4.4钻探开孔应采用短钻具和轻压慢转的方法钻进,开孔钻 进必须加强孔口护壁和防倾斜措施,防止孔口班塌和确保钻孔垂 直度。 6.4.5可根据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可钻性,孔径,深度和施工 条件,选择适宜的钻进方法。

    6.4.6可根据钻进方法岩土类别,可钻性等选择合适的

    4.7钻孔施工宜采用清水钻进。当地层破碎不能用清水钻进 应在主要含水层或试验段(观测段)用清水钻进。若必须采用 浆护壁钻进时,应采取低固相泥浆,并有效地洗井,保证钻进过 中能分层量测地下水位和分层测定水文地质参数

    6.4.7钻孔施工宜采用清水钻进。当地层破碎不能用清水钻进

    6.4.8钻孔揭露多个含水层时,应测定分层稳定水位:分层推 试验和分层测水位的钻孔,必须严格止水,并检查止水效果,不 格时应重新进行。

    6.4.8钻孔揭露多个含水层时,应测定分层稳定水位:分

    60%,黏土宜大于70%,砂和砂砾层宜天于50%。当采用水文 探测井和井下电视配合,能正确划分含(隔)水层位置和厚度 可适当减少取芯。

    4.1在钻探过程中应对钻进难易程度,进尺速度.操作手感

    钻进参数变化、水位、水温、冲洗液消耗量,漏水位置、自流水的 头和自流量,孔壁塌,涌砂和气体逸出的情况,岩层变层深 含水构造和溶洞的起止深度,跨孔卡钻.掉钻.缩径,回淤等异 现象进行观测和记录。

    采取岩.土样品进行试验,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6.4.12水文地质钻探孔在成孔过程中应检查成孔质量,钻换

    6.4.13钻探结束时,应对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准确分层,除留作 长期观测外,应根据含水层的水头,水质情况分别进行回填或隔 离封孔,封孔方法宜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6.5 抽水孔成并工艺

    6.5.1抽水孔成并管柱由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等三

    5.1 抽水孔成井管柱由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等三部分组

    5.1抽水孔成井管柱由井壁管·过滤管和沉凝管等三部分组 。观测孔在保证孔壁不跨塌且与抽水试验孔水力联系不受影 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

    6.5.2并壁管应根据地层,钻孔类型,孔深,孔径,设备能力,水

    贡等选用适当的类型。内径应满足抽水设备的安装和正常抽水 要求,若采用深井和潜水电泵抽水时,安装水泵段井管内径,宜 选用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井管内径值。 6.5.3抽水孔过滤器应根据含水层类型选择合适的类型。抽水 试验的观测孔,宜采用包网过滤器。 6.5.4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内径,在松散层中宜大于200mm, 在基岩中宜大于100mm。抽水试验观测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外径 不宜小于75mm。 6.5.5抽水孔过滤器宜根据含水层厚度选择合适的长度。 6.5.6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管孔隙率宜大于15%。 6.5.7非填砾过滤器的包网网眼,缠丝缝隙宜根据过滤器的类 型和含水层不均匀系数选择合适的尺寸。 6.5.8填料过滤器的滤料规格和缠丝间隙宜按含水土层类型 确定。 6.5.9抽水孔过滤器的下端应设置沉淀管,与相连的过滤管同 径,安装长度一般为4~6m,底部封闭。 6.5.10井管采用丝扣或电焊连接或使用其他方法连接时,应保 证接头处不渗漏。井管连接成管柱后,轴心线应一致。 6.5.11管柱应装设扶正器,确保管柱处在并孔中心位置。 6.5.12下管前应对冲孔、排渣、换浆与探(通)孔情况进行检查。 6.5.13下管前应校正孔深,并对井管逐根进行检查。 65,14下管作业应统一指挥,互相配合,操作要稳要准,并管下放 速度不宜太快,中途遇阻时不准猛墩强提,可适当地上下提动和缓 慢地转动井管,仍下不去时,应将井管提出,扫除孔内障碍后再下。 6.5.15下管期间应保持孔内液面与孔口持平,若有下降应及时 补充。 6.5.16井管下完后,应用升降机将管柱吊直,并在孔口将其扶 正国宁

    质等选用适当的类型。内径应满足抽水设备的安装和正常抽水 要求,若采用深井泵和潜水电泵抽水时,安装水泵段井管内径,宜 选用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井管内径值

    6.5.3抽水孔过滤器应根据含水层类型选择合适的类型。抽 试验的观测孔,宜采用包网过滤器,

    在基岩中宜大于100mm。抽水试验观测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外 不宜小于75mm

    6.5.17下管后填砾前的冲孔排渣换浆,应采用管底外返水冲洗

    6.5.25填砾时,应根据钻进方法确定孔内冲洗液的用量

    6.6.2止水材料必须备隔水性好,无毒,不污染水质

    6.3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孔和观测孔,应对非试验含水层(组 行临时性止水。

    6.6.3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孔和观测孔测绘标准,应对非试验含水

    6.6.4止水部位应选择在良好隔水层处,隔水层厚度不应小于 5m~10m,并应根据岩芯和电测井资料,准确掌握隔水层的位置, 厚度,有条时测定止水部位的乳径。 6.6.5止水部位以上的并管,不得有渗漏,否则在止水位置以上 孔段,应全部采用黏土或水泥浆围填,封闭。 6.6.6永久性止水应采用优质黏土球或水泥浆进行管外封闭止 水。若采用分段隔离止水时,在各分隔段部位的止水物厚度不得 小于5m,若采用封闭含水层止水时,止水物应超过被封闭的含水 层顶底板各5m。 6.6.7采用黏土球止水时,黏土球应从孔口井管周围均匀缓慢 地投入孔内,不应从单一的方位投入,并每投1m~2m应测探 次。其止水厚度要求:在永久性止水时不得少于10m,在临时性 止水时不得小于5m。 6.6.8采用支撑式提拉式或胶囊式充气充水止水器止水时, 使用前应对其密封和止水性能进行检验,确认其性能可靠后入孔 使用。 6.6.9下止水器前,应先进行探孔,确认无障碍时才可下入。中 途遇阻时,不得强行下入,应提出止水器,排除孔内障碍后再下。 6.6.10填砾孔在非含水层和不要求填砾的孔段,应采用稍大规 格的砾石或亚黏土围填封固。 6.6.11高承压水井,应在高压含水层上部不透水层处的井管外 壁上焊圆形托盘并在托盘上绑扎棕头2~~3道,然后在上面投入

    6.6.11高承压水井,应在高压含水层上部不透水层处的井管 壁上焊圆形托盘,并在托盘上绑扎棕头2~3道,然后在上面投 黏土球或灌入水泥浆,进行永久性封闭,封闭厚度不小于10m。

    6.6.12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前,应对止水和封闭的效果进行

    多种方法联合洗井。6.7.2洗井应从上开始,逐渐加深,6.7.3洗井结束后,如不能及时进行抽水试验,应将井口封好。32

    法,同位素方法一般包括环境同位素法和人工同位素法。 7.1.2在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中,可采用同位素探测技术解 决下列水文地质问题: 1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3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 7.1.3在特长大隧道及重点工程勘察中,宜采用D.T,180等环 境同位素方法研究地下水的特征 7.1.4在需要标记天然流场或人工流场中钻孔内的地下水流 时,可利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3I.8Br等,采用示踪或稀释原理, 测定含水层渗透系数、地下水流向等参数。 7.2 厂同位素方法选择 7.2.1同位素方法的选择应坚持以环境同位素为主,人工同位 素作为补充的基本原则。 7.2.2在环境同位素的选择中,宜以氢氧稳定同位素为主,放射 性氯同位素为辅,条件充许时也可利用碳硫同位素。 7.2.3当地下水由降水补给时,可采用氢氧同位素技术划定含 水层补给带或补给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7.1.4在需要标记天然流场或人工流场中钻孔内的地

    7.2.1同位素方法的选择应坚持以环境同位素为主人工同位 素作为补充的基本原则, 7.2.2在环境同位素的选择中,宜以氢氧稳定同位素为主,放射 性氛同位素为辅布线标准,条件充许时也可利用碳硫同位素。 7.2.3当地下水由降水补给时,可采用氢氧同位素技术划定含 水层补给带或补给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降雨人渗高度,m: 地下水(泉水)的18Q或D)值; 敢样点附近天气降水的O或D值: 天气降水*0或$D)值的高度梯度(8/100m): 敢样点(井,泉)高度,m。 察区通过潜水含水体,且需查明给水度或裂隙率日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仿古建筑 |汽车标准 |建筑技术交底 |烟草标准 |试验、检测与鉴定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