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727-2021 绿松石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pdf

  • DB42/T 1727-2021  绿松石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8-1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勘察测绘,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根据岩右类型及含矿地质体特征,初步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右、含矿地质体脉右及 其顶底板围岩力学性质,调查老隆、采空区的分布范围,研究对并巷稳定性的影响;基本确定含矿地质 体及围岩岩体质量及主要不良层位,基本查明断层、破碎带、风化(淋滤)层、节理、裂隙、岩溶的发 育程度、风化程度、软弱层分布,评价其对矿床开采影响范围内岩石、含矿地质体稳固性的影响,评价 露天采场边坡及室围岩的稳定性;对矿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划分工程地质勘查类型,初步 预测矿山开采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5.4.3矿床环境地质条件

    收集研究新构造运动(地震)资料,收集相邻同类型矿区地质灾害资料,调查矿区内崩塌、江 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情况,预测其发展趋势,分析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基 岩石、矿石和地下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及含量;开展放射性调查,基本查明矿区内放射性核素

    DB42/T 1727202

    成、含量脚手架标准规范范本,确定异常的空间分布范围,对有放射性异常的坑、碉进行测定,对其影响安全生产和环境的 程度做出评价;预测矿山开采、选矿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对矿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结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对矿床开采前的地质环境质量做出评述;对矿床开采中可能造成 的地质环境破坏和影响的地质问题,应进行预测评述,提出防治意见和建议。 综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度应 满足矿山建设设计要求。矿床开采过程中,应进一步做好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

    绿松石矿产勘查时,应进行放射性检查,存在放射性异常时应按要求采样测试。当含矿地质体中核 素含量超过允许限值又不能回收利用,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且无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时,不宜 转入后续工作。

    6.1勘查间距确定条件

    5.2勘查工程间距确定

    工程间距应根据反映第IⅢI勘查类型(复杂型)矿床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来确定。工程间距通常采用 与同类型矿床类比的办法来确定。也可根据已完工的勘查成果,运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确定,供参考选 择探求推断资源量地表勘查工程间距应符合附录B中表B.2的规定。 普查阶段应布置系统地表工程,适当的深部工程进行验证。深部工程间距无需确定,规划首采地段 应有深部工程控制。

    5.3勘查控制程度要求

    初步查明普查区内含矿地质体的总体分布、相互关系以及顶底板围岩情况。对于出露地表的主要含 矿地质体应至少布置3条勘查线部面,地表工程布置间距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并有适当的深部工程验证 或结合老隆调查证实。对破坏含矿地质体的断层、岩脉等,用少量的地表工程控制其规模、产状、延伸 等。对于可能与主含矿地质体同时开买

    DB42/T17272021

    地质工作开始前应对拟工作区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不准许在生态红线内、水源地、各类保护区(旅 游、自然与文物保护区)、基本农田和保护林地、草场等范围内从事地质勘查工作;在地质勘查的全过 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宜采用减少生态环境扰动的地质工作方法及工程施工方式;对土地资源及水 土污染现状进行调查,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依据。 应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贯穿于矿产勘查设计、施工、验收、成果提交的全过程,实施勘 查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

    7. 1. 2 勘查设计

    7.1.2.1勘查设计应充分体现并明确提出绿色勘查要求。 7.1.2.2勘查设计前,应进行实地踏勘,对勘查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及程度作出预判。 7.1.2.3勘查设计中,应统筹勘查目的任务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宜的勘查方法、技术 手段、设备、工艺和新材料,合理部署勘查工程,并对场地选址、道路选线、物料堆存、废弃物处理、 各项工程施工、环境恢复治理等勘查活动各环节的绿色勘查工作作出明确的业务技术安排,制定明确的 预防控制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7.1.4环境恢复治理与验收

    7.1.4.1勘查工作或阶段工作结束,应针对勘查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强制 性标准和恢复治理设计要求,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时开展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最大限度消除 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7.1.4.2项目峻工验收应将绿色勘查要求落实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应对普查区进行地形测量(正测)和勘查工程测量,地形测量比例尺1:5000一1:1000,测量精度 与要求按GB/T18341执行。地形和勘查工程测量应采用全国统一的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普查阶段 与资源量估算相关的各种地质剖面、探矿工程、含矿地质体等均应进行全仪器法定位测量。

    DB42/T 1727202

    7.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量和环境地质调查,均应符合相应比例尺规范的要求和相应 段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要求。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工程地质工作及其质 /T12719执行,以保证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7. 5. 1基本要求

    绿松石矿产勘查的探矿工程一般采用槽、井、坑探工程,有必要时可施工钻探工程。探矿工程应根 据勘查工作目的、矿床地质特征,已有老隆,并考虑地形条件和技术经济因素合理布置。探矿工程布置 应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疏到密、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深部一般采用坑探工程,本着一工程多 用的原则,尽可能兼顾矿床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多方面的需求。

    7. 5. 2 槽、并探

    通过浅坑、小园并、剥土、浅钻等,主要了解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及下伏基岩岩性,揭露含矿地质体, 为矿区地质填图和深部工程提供地质依据;通过探槽(浅井)了解含矿地质体地表规模、形态、产状、 主要控矿断裂特征和主要地质界线等,条件具备时应统计单工程含矿率:;在覆盖层较厚时,通过探并了 解、控制天然露头及其地质特征。当地表覆盖层小于3m时采用探槽,大于3m有必要时采用探井。对控 制含矿地质体的槽、并探工程,应尽量做到垂直含矿地质体走向布置,并揭穿含矿地质体顶底板,必要 时可使用沿脉探槽,工程间距视含矿地质体规模与构造复杂程度而定,应充分考虑地表与深部工程的相 互配合。工作手段的选择、工程部署、施工中,应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应减少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预防地质灾害,

    以坑探工程或老隆调查为主,视地形地质条件有必要时可施工适当少量的钻探工程。

    7. 5. 3. 2 坑探工程

    在地形地质条件有利的前提下主要使用坑探工程,用于查明含矿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等 向深部延伸和变化情况,验证深部是否赋存绿松石矿,应用全巷法统计单工程含矿率。坑探工程一般布 置在首采地段,并应考虑在开采中利用。坑探工程一般采用沿脉,当含矿地质体厚度大于2m时应以穿 脉加以控制。其工程质量按DZ/T0141执行。 对旧采区的老隆、旧矿坑须进行调查,要结合调查情况,了解其分布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 行清理、编录、采样、空间位置的测定。对新施工的坑探工程应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7.5.3.3钻探工程

    通过坑探工程或老隆调查验证赋存有并出产过绿松石的矿区,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的前提下, 有必要时配合坑探工程或老隆调查可使用适当的少量钻探工程,用于验证、追索、控制含矿地质体在深 部赋存的规模、形态、产状、厚度等。采用岩心钻探时穿过含矿地质体及顶底板一定范围内的钻孔直径 不小于110mm,钻孔单回次进尺不超过30cm,使用的钻探工艺应能保持岩(矿)石原有结构特点和完 整性,避免含矿地质体岩(矿)心粉碎化,工程质量应按照DZ/T0227要求执行。所有钻孔均应进行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同时做好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工作

    DB42/T1727202

    绿松石矿石样品一般可采取光谱分析、化学全分析、岩矿鉴定、物性测试(密度、硬度、耐磨性、 折光率、光泽度、光谱等)、玉石特征检测等样品,测试密度样的同时应测试湿度,湿度>3%应进行湿 变校正。 为查明围岩和夹石中的有害组分及其含量,评价矿山开采过程中其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制 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应对岩石中重金属元素、硫、砷、汞、钟等有害组分分析

    所有探矿工程中的绿松石矿石应全部采取,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品级的绿松石矿石均应分段连续采 取,用于含矿率统计、样品测试等。绿松石矿石取样方法采用栋块法,以单个探矿工程(探槽、矿碉等) 内揭露出的单个含矿地质体整体为一个取样单位,沿含矿地质体内板理、节理、裂隙将可利用的绿松石 样品撬下来,一般自然块度有多大就取多大,尽量避免对完整绿松石矿石块体的敲打、震动,以免破坏 矿石的完整性。 矿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专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样的采样和测试都应 满足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以保证工作成果的可靠性,

    7.7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

    7.7.1原始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原始地质编录包括实测剖 面、地质填图、探矿工程、老隆和采样的编录等。 原始地质编录应在现场完成,应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全面记录第一性地质资料。在有关绿松石 含矿地质体的编录中应及时收集影相资料。各项原始编录资料必须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各项工作 结束后及时提交经检查验收的原始资料,要做到编录图件清晰、文字简练、文图相符。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质量应按照DZ/T0078的要求。

    7.7.2资料综合整理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贯穿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应按照 DZ/T0079的要求。 资料综合整理内容包括对地质填图、探矿工程、老隆调查、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样品分析和测试、 测量等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研究,并编制综合图件、综合图表及估算资源量等。 资料综合整理成果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资料综合整理要运用新技术、新理论,有条件时最好使用计算机辅助野外采集系统采集原始数据 数据、图表、图件等应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制图。计算机数据处理可采用GIS、CAD等软件。

    地质报告的编写应按照DZ/T0033的规定进行。报告编写提纲以及附图、附表等应在DZ/T003 上,根据绿松石矿床的特点可有所取舍

    DB42/T 1727202

    工业指标是评价矿床的工业价值、圈定含矿地质体、估算资源量的标准和依据。 绿松石含矿地质体一般工业指标的内容包括: 含矿率():推荐的含矿率≥0.056kg/m; 最低可采厚度:≥1m;

    利用探矿工程控制的和生产块段采出的绿松石矿石重量与探矿工程控制的和生产块段采空的含矿地 质体体积比值求得。工程及生产块段或中段含矿率的测定公式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倡导以生产块段法统计含矿率。建议通过普查区内多工程论证确定;当普查区内工程难以确定含矿 率时,也可以采用相近(同)绿松石矿山类比确定。

    8. 3. 1 基本原则

    8. 3. 2方法选择

    由坑探工程或老隆手段控制,部分坑探或老隆偏离勘查线较远的含矿地质体,宜采用地质块 平投影和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对于勘查程度较高,并有系统开拓巷道控制的矿床,宜采 段法。

    8.4含矿地质体的圈定

    8.4.1.1地表工程未见绿松石矿石或见有少量绿松石右矿石,控制了含矿地质体及顶底板,含矿地质体 沿倾向有坑探工程或老隆证实赋存有绿松石矿,视为见矿工程,应圈连含矿地质体。当同一工程圈出多 个符合工业指标的含矿地质体段时,应根据对比标志、构造特征、产状变化,同一剖面上和部面间含矿 地质体段的对应关系圈连含矿地质体,在依据不充分时,一般不宜处理为分枝复合关系 8.4.1.2坑探工程验证赋存有绿松石矿,统计的含矿率符合工业指标时,凡穿过含矿地质体上下盘边 界的沿脉和穿脉坑道或老的沿脉和穿脉坑道、天井,均可视为单一见矿工程。

    8.4.2剖面图上含矿地质体边界线的圈定

    8.4.2.1主要根据控制绿松石矿的地质构造特征连接含矿地质体,将相邻探矿工程在部面上连接为同 一含矿地质体。 3.4.2.2若含矿地质体边界与断层界线一致或与地质界线一致且界线清楚,直接按断层或地质界线圈 定含矿地质体,含矿地质体任意位置圈连 于相邻地段工程控制的厚度

    DB42/T17272021

    3.4.2.3相邻工程之间的含矿地质体被断层(或岩脉)切割的,则含矿地质体只能分别推到断层(或 岩脉)的边界 3.4.2.4对于形态复杂,具有不同产状的分枝含矿地质体或交叉含矿地质体,应按其自然形态连接 不同产状的分枝含矿地质体其连接部位的推定厚度,不应大于工程实际控制的最大含矿地质体厚度

    8.4.3投影图上含矿地质体边界线的圈定

    8.5.1.1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推断的含矿地质体形态应与已知的含矿地质体形态特征相似,且工程间 推断的含矿地质体厚度不应大于工程实际控制厚度。 8.5.1.2相邻两工程一个见含矿地质体,另一个未见含矿地质体,工程间外推(有限外推)的原则: 一经工程或地质观察点证实,含矿地质体为断层或脉岩切割错开,边界可平行推至断层或脉岩 边界上; 两相邻工程一个见含矿地质体,另一个不见含矿地质体,可视含矿地质体的变化特征或结合 资源量估算方法,作有限外推。 3.5.1.3边缘见含矿地质体工程外推(无限外推)的原则:无限外推应结合控制含矿地质体的构造性 质推断含矿地质体的延伸,一般按相应工程间距的1/2尖推或1/4平推,

    8.5.2含矿地质体外推方法

    8.5.2.1工程间及部面上含矿地质体的外推

    般按1/2(不见矿)零点尖灭,在此基础上再内插最小可采厚度点,资源量估算图上应标出 估算边界线(零点)。

    8.5.2.2投影图上含矿地质体的外推

    外推形态可分为板状和形两种,板状为等厚外推,形为零点外推。外推距离应根据外推地段的 控矿构造特征和已知含矿地质体厚度稳定程度,采用该含矿地质体推断的工程间距的1/2楔形、1/4板状 等厚外推原则处理,最大外推距离至矿区潜水面标高。人

    8.5.2.2.2其它形状的含矿地质体外推

    可结合含矿地质体特征,参照板状、简(柱)状含矿地质体外推原则

    最低一层沿脉和穿脉坑道向下或首含矿地质体顶部向上的外推原则如下: a)最低一层沿脉和穿脉坑道向下,以工程参考间距的1/4板状等厚外推;以生产块段法布置深部 工程的,应以地表工程控制的含矿地质体最高标高的工程与深部工程间距的1/4板状等厚外 推。最大外推距离应不超过矿区潜水面标高; b)盲含矿地质体的顶部、最高一层坑道向上外推,可采用a)的方法外推,

    DB42/T 17272021

    采用水平投影、垂直纵投影法估算资源量时,推断的块段边界划分一般以勘查线、工程连线、断 造界线划分,至少以三个或四个工程共同组成一个块段。开采块段法估算资源量时应以中段的沿 勘查线、地表工程共同组成一个块段。

    单工程或块段含矿率通常采用统计法求得,公式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勘查区已有老隆分布,经调查证实开采出过绿松石,邻近同类型已开采矿山生产实践统计的含矿 率,确认其对勘查区或对局部地段具有代表性时,可利用邻近同类型地质条件类似的生产矿山经统计计 算的含矿率进行资源量的估算

    8.7.2含矿地质体厚度

    8.7.2.1单工程含矿地质体厚度计算

    及探槽含矿地质体厚度换算应符合GB/T33444的

    8.7.2.2含矿地质体截面平均厚度计算

    8.7.2.3含矿地质体块段平均厚度

    块段平均厚度通常采用算术平均法。如有特大厚度,应先进行特大厚度的处理,然后再求平 3面积体积的测定

    块段平均厚度通常采用算术平均法。如有特大厚度,应先进行特大厚度的处理,然后再求平均厚度

    块段平均厚度通常采用算术平均法。如有特大厚度,应先进行特大厚度的处理,然后再求平均厚度

    8.7.3面积、体积的测定

    8.7.3.1面积测定方法

    般宜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面积测定。 投影面积换算成倾斜面积的方法是:用投影面积除以含矿地质体倾角的余弦函数(水平投影)或正 弦函数(垂直纵投影)。块段倾角是用块段平均倾角: 而不是局部工程测得的倾角

    8. 7. 3. 2 体积计算

    采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块段体积时,以斜面积乘以块段平均厚度

    8.8地质可靠程度的确定原则

    提交普终报告,以含矿率估算绿松石矿石资源量,只估算推断资源量。 绿松石矿产属用加密工程也难以圈出控制资源量的矿床,地质勘查工作开展到普查(最终)即可, 安照GB/T13908、GB/T17766、GB/T33444的规定,结合矿业权评估相关规定,推断资源量可做为矿业 权评估和转让的依据,

    8.9.1资源量估算范围应在矿业权范围内,绘制矿业权范围与资源量估算范围叠合图,并标 坐标及坐标系统、面积。 8.9.2为在勘查阶段全面反映资源赋存状况,对零星分布的小含矿地质体原则上宜估算资源

    DB42/T17272021

    8.9.3共生矿产资源量估算要求同主矿产。伴生组分资源量估算应按照GB/T25283的要求执行。

    8.9.4块段资源量计算

    块段绿松石资源量计算公式: 式中: Q—块段绿松石矿石量; V—块段含矿地质体体积; Y块段含矿率。

    8.9.5各种数值要求

    各种参数及资源量小数单位进位规则是“四舍五入”。含矿率取三位小数;含矿地质体厚度用米(m) 表示,取两位小数;含矿地质体面积用平方米(m")表示,取整数位;含矿地质体体积用立方米(m) 表示,取整数位:绿松石矿石量用千克(kg)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第3位。

    绿松石矿床普查(最终)勘查中,做到概略研究即可。 概略研究通常是在收集分析绿松石矿产资源市场供需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已取得的地质资料,类比 知矿床,推测矿床规模、矿右质量和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结合工作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法律、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合理选取评价参数或以具有可类比性的矿山(勘查区)拟定技术 经济参数等对矿床作出技术经济评价。从而为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进行下步工作,制定长远规 划或工程建设规划的决策提供依据。 概略研究采用静态评价方法,指标主要包括利润总额、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

    DB42/T 1727202

    绿松石矿石理化性能参考指标见表A.1。

    表A.1绿松石矿石理化性能参考指标

    B.1勘查间距确定的主要地质依据

    B.1.1含矿地质体规模

    B.1.1.1大型含矿地质体:长大于1000m。 B.1.1.2中型含矿地质体:长300m~1000m。 B.1.1.3小型含矿地质体:长小于300m。

    B.1.2主含矿地质体形态

    DB42/T1727202

    附录 B (规范性) 勘查间距确定的条件与工程间距

    1.2.1简单:含矿地质体呈层板状、长柱状,基本无分枝复合或分枝复合少,分枝复合有规律 1.2.2中等:含矿地质体呈似板状、柱状、长脉状,有分枝复合。 1.2.3复杂:含矿地质体呈小透镜状、复脉状,或呈含矿地质体群,分枝复合多且无规律

    B.1.3含矿地质体厚度稳定程度

    B.1.3.1稳定:含矿地质体连续,呈层状、似层状,厚度变化小或呈有规律变化,厚度变化系数小于 40%。 B.1.3.2较稳定:含矿地质体基本连续,含矿地质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脉状,厚度变化不 大,局部变化较大,含矿地质体厚度变化系数40%~70%。 B.1.3.3不稳定:含矿地质体连续性差,含矿地质体呈小透镜状、小扁豆状、复脉状、囊状、串珠状, 含矿地质体厚度变化大,厚度变化系数大于70%

    B.1.4构造、岩脉发育程度

    1.4.1不发育:含矿地质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含矿地质体形状影响很小。 1.4.2中等发育: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含矿地质体形状影响明显; 1.4.3发育:有多条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对含矿地质体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含矿地质体形

    B.2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

    DB42/T17272021

    表B.1绿松石矿床勘查类型表

    普查阶段应布置较系统的地表工程和深部工程。深部工程间距无需确定,灵活掌握。探求推断资源 量地表工程参考间距见表B.2。

    表B.2探求推断资源量地表工程参考间距

    注1:表中所列勘查工程间距,是指探求推断资源量地表工程控制含矿地质体间距参考值,沿倾向间距无需确定,灵 活布置,提倡用生产块段法布置深部工程, 注2:表中数据是综合十堰市竹山县、勋阳区、勋西县绿松石矿产地质勘探工作和开采矿山生产的实践经验提出的 在勘查工作实践中应根据含矿地质体的实际,灵活掌握使用,以避免工程量的浪费和达不到控制程度要求。 注3:在小型含矿地质体普查阶段,控制含矿地质体的地表工程应有至少2~3条。

    松石矿矿床一般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

    石矿矿床一般工业指标的

    标准血压含矿率指标可采用式C.1或式C.2计算

    DB42/T1727202

    m1一一探矿工程剥离出的绿松石矿石重量总和,计量单位kg,保留至小数点后第3位;

    C.1.2单工程含矿率指标

    圈定绿松石含矿地质体的单个 最低要求,义称最低可采含矿率。

    C.1.3资源量估算沿倾向最大外推

    饲养标准绿松石资源量估算沿倾向向深部最大的

    ....
  • 相关专题: 地质勘查  

相关下载

专题: 岩土工程 | 压力容器标准 |路桥施工组织设计 |不锈钢标准 |快递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