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J32-TJ142-2012江苏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

  • DGJ32-TJ142-2012江苏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01
  • 发 布 人: iwjh163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勘察测绘,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用一定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 圆锥形探头贯入土中,根据打人土中一定距离所需的锤击数,判 定十的力学特性的一种原位试验方法,

    在岩石地基的表面逐级施加竖向压力测量岩石地基的表面 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以确定岩石地基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试验 方法。

    试验、检测与鉴定2.1.12平板载荷试验plateloadingtest

    在天然地基(含深部地基及大直径桩桩端王层)、处理土地 基,复合地基的表面逐级施加竖向压力,测量天然地基、处理王 地基、复合地基的表面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以确定天然地基、处 理王地基、复合地基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试验方法。文分为深层 平板载荷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两种

    采用低能量瞬态激振方式在桩项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 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 方法

    高应变法highstraindyn

    用重锤冲击顶,实测基桩上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 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 检测方法。

    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

    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 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采用单动双管钻具钻取桩身混凝土和桩底岩土芯样以检测桩 长、身缺陷及其位置、耕底沉渣厚度以及耕身混凝士的强度 密实性和连续性,判定或鉴别桩底持力层岩王性状,判定桩身完 整性类别的检测方法。钻芯法也可用于地下连续墙和复合地基竖 向增强体等的检测

    2.1.17单桩静载试验staticloadingtest

    在桩顶部遂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 进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 单耕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拨承载力和单桩水平承载力的 试验方法(维持荷载标准法、维持荷载收敛法)。

    单耕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拨承载力和单桩水平承载力的 试验方法(维持荷载标准法、维持荷载收敛法)。 2.1.18桩身内力测试measuringofinternalloadinpile 通过桩身应变、位移的测试,计算荷载作用下桩侧阻力、桩 端阻力或桩身弯矩的试验方法

    2.1.18桩身内力测试

    通过桩身应变、位移的测试,计算荷载作用下桩侧阻力、桩 端阻力或桩身弯矩的试验方法

    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 合定性指标。

    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身结构强度和耐久 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窝、 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2.1.21单桩承载力pilebearingcapacity

    2.2.1抗力和材料性能:

    1 抗力和材料性能: C 桩身一维纵向应力波传播速度(简称身波速): Cu 一 地基王不排水抗剪强度: E 桩身材料弹性模量; E 一土的变形模量; fak 一 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于 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 千 双桥探头的侧壁摩阻力: fopk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m 地基王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N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io 一轻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63:5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i20 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力 单桥探头的比贯入阻力; qe 双桥探头的锥头阻力; Qu 一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Ra 一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U 桩身混凝土声速; 2 桩身截面力学阻抗, 土的泊松比; A P 桩身材料质量密度。 2 作用与作用效应: F 锤击力: 工 单桩水平静载

    Ap 声波波幅值; a 声波信号首波峰值电压: 频率; n 样本数量; T 信号周期; 时间; t Uo 声速的异常判断值; Uo1 异常小值判断值: Uo2 异常大值判断值; U 声速的异常判断临界值; UL 桩身混凝土声速低限值: YQ 载荷分项系数; Ys 统计修正系数; 8 原位试验数据的变异系数; 原位试验数据的试验值或试验修正值: 原位试验数据的标准值; 中m 原位试验数据的平均值; of 原位试验数据的标准差; A 幅频曲线上谐振峰间的频差; A 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

    3.1.1检测项自和数量应符合

    1按单位工程计算,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样数量不计入验 收检测的抽检总数。 2单位工程相同条件下的地基基础作为一个抽检批次 3具体的抽检数量遵循各种检测方法的规定。 注:相同条件是指相近的地质条件,相同的地基类型、规格、设计要求、施工 工艺等。 3.1.5 验收检测的试样位置应在施工完成后随机确定,并应均 习分布。确定试样位置时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1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 2设计方认为重要。 3委托方认为必须选取。 4施工中有异常。 3.1.6地基基础检测使用的计量器具均应在检定(校准、验证) 的有效期内,性能符合相应检测方法的技术要求,所用的检测仪 器设备进行唯一性自编号,并在设备上标识。

    3.1.7检测机构应充分估计自然环境、外界干扰等因素对现场连

    3.2.1检测机构在检测前应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至少应包括 下列内容: 1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地基基础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了 解施工工艺及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等。 2确认委托方具体要求和检测自的。 3分析拟采用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3.2.2检测单位在检测前应将检测方案(包含检测方法、检测 数量)和检测合同通过监管系统告知工程所在地监管部门。 检测方案应包含工程概况、检测方法、设计参数、依据的规 范标准、抽检方案(数量)、时间进度、机械设备和人工配置等 内容。同时,还应明确需要委托方配合的现场试样制备(含桩头 开挖、加固、处理),以及场地平整、道路修筑、现场环境供水、 供电等事宜的相关要求。 3.2.3检测工作的程序应按图3.2.3进行。

    检测方案应包含工程概况、检测方法、设计参数、依据的规 范标准、抽检方案(数量)、时间进度、机械设备和人工配置等 内容。同时,还应明确需要委托方配合的现场试样制备(含桩头 开挖、加固、处理),以及场地平整、道路修筑、现场环境供水 供电等事宜的相关要求。 3.2.3检测工作的程序应按图3.2.3进行

    图3.2.3.检测工作程序

    3.2.4: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合同、检测方案、检测报告、原始记 录等应建档保管。

    3.3.1基桩检测的内容包括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 3.3.2确定单竖向抗压承载力,可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 现场条件,选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或高应变检测。确定单桩 竖向抗拔承载力和单水平承载力,分别采用单桩竖向抗拔静载 试验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判定桩身完整性,可选择两种或多利 合适的方法,包括钻芯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等。 3.3.3提供设计依据的单桩承载力,应采用单桩静载试验。工 程桩验收检测,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和竖向承载力检测。承受 水平力较大的桩,应进行水平承载力检测、抗拨承载力检测。人 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测。 3.3.4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款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承载力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混凝士龄期达到28d 战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预制(含钢桩)在施工 成桩后,对于砂王,不应少于7d:对于粉士,不应少于10d:对 于非饱和黏性王,不应少于15d;对于饱和黏性土,不应少于 25d;对于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不应少于25d。 注:若验收检测工期无法满足间款时间规定时,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对于泥 浆护壁灌注桩,宣适当延长时间。 2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时,受检桩身混凝土强 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小 于15MPa。 AO

    呈验收检测,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和竖向承载力检测 (平力较大的桩,应进行水平承载力检测、抗拔承载力检 二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测

    .3.4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款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承载力检测,混凝王灌注桩的混凝王龄期达到28g 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预制(含钢桩)在施工 成桩后,对于砂王,不应少于7d:对于粉士,不应少于10d:对 于非饱和黏性王,不应少于15d;对手饱和黏性王,不应少于 25d;对于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不应少于25d。 注:若验收检测工期无法满足间款时间规定时,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对于泥 浆护壁灌注桩,宣适当延长时间。 2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时,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 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小 于15MPa。 3当采用钻芯法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达到28d或预留 立方体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3.3.5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静载试验: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 2)施工过程变更施工工艺参数或施工出现异常; 3)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的: 4)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施工的; 5)桩身有明显缺陷,对耕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难以确 定其影响程度; 6)设计单位必须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的工程或具体桩位。 2对已进行为设计提供依据静载荷试验、且具有高应变检 则与静载荷试验比对资料的桩基工程,可采用高应变法。采用高 应变法时,应同时评价身完整性。 3,采用静载试验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数的 1%,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 根:采用高应变法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 6%,不得少手10根。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地质条件 胶为复杂的乙级桩基工程,应适当增加抽检比例。

    1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 5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对 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的工程,抽检数量还不应少于相应桩数 的50%。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乙 级桩基工程,应适当增加抽检比例。 2对于直径不小于800mm的混凝土灌注桩,应增加钻芯法 或声波透射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 10根。

    预制桩承载力验收检测时应行

    1: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除应符合本规程 第3.3.5条第1款的规定外,还包括采用“引孔法”施工的预制桩。 2对已进行为设计提供依据静载荷试验、且具有高应变检 测与静载荷试验比对资料的桩基工程,可采用高应变法。采用高 应变法时,应同时评价桩身完整性。 3采用静载试验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数的 1%,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 根:采用高应变法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耕数的 5%,且不得少于10根。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地质条件 较为复杂的乙级桩基工程,应适当增加抽检比例。

    1: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除应符合本规程 第3.3.5条第1款的规定外,还包括采用*孔法”施工的预制进。 2对已进行为设计提供依据静载荷试验、且具有高应变检 测与静载荷试验比对资料的基工程,可采用高应变法。采用高 应变法时,应同时评价桩身完整性。 3采用静载试验时,抽检数量不应少手同条件下总数的 1%,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 根:采用高应变法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数的 5%,且不得少于10根。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地质条件 较为复杂的乙级桩基工程,应适当增加抽检比例。 3.3.8评价预制桩桩身完整性时,低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 同条件下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抽检桩数 不得少于1根,对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的工程,抽检数量不 应少于相应桩数的30%。对于多节预制,采用高应变法的抽 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 3.3.9对抗拨桩和对水平承载力有要求的桩基工程,应进行单 桩竖向抗拨静载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 的1%,且不得少于3根。 3.3.10桩身完整性的检测结果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 类别。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符合表3.3.10的规定,并按本规程第 14~17章规定的技术内容划分。

    年下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抽检机 于1根:对柱下四桩或四耕以上承台的工程,抽检数量 相应桩数的30%。对于多节预制桩,采用高应变法的 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

    桩竖向抗拨静载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 的1%,且不得少于3根。 3.3.10桩身完整性的检测结果应给出每根受检耕的桩身完整性 类别。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符合表3.3.10的规定,并按本规程第 14~17章规定的技术内容划分

    表3.3.10桩身完整性分类表

    3.4.1地基检测包括确定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和评价岩王性 状、地基施工质量。

    板载荷试验和岩石地基载荷试验;评价岩土性状、地基 施工质量可选用标准贯人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深试验、钻芯法等。

    3.4.3处理地基从施工结束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应

    规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3.4.4采用钻芯法抽检岩石地基时,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得少 于6个孔,钻孔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每孔芯样截取一组三个芯 样试件。对岩石地基特性复杂的工程,应增加抽检孔数。当岩石 芯样无法制作成芯样试件时,应进行岩石地基载荷试验。对强风 化岩、全风化岩,宜采用平板载荷试验,试验点数不应少于 3点。

    3.4.5天然地基、处理地基

    验,抽检数量为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以上的工程, 每100m不少于1个点,3000m以上的工程,超过3000m部分 每300m不少于1个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有1点,基槽每20 延米应有1点。

    3.4.6复合地基(含增强体)应采用平板载荷试

    或多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复合地基中的增强体还应进行单 进竖向承载力检测,抽检数量分别为增强体总数的0.5%~1%, 且不得少于3处。施工工艺对桩间土承载力有影响时,还应进行 班间土承载力检测,同一条件下不少于3处。 复合地基中的竖向增强体施工质量检测,采用钻芯法、标准

    贯人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等方法,抽检数量应为增强体总数 的0.5%,且不得少于3根:增强体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时, 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 得少于10根。

    3.5.1基础锚杆的检测包括采用抗拔试验确定基础 承载力。

    础锚杆的检测包括采用抗拔试验确定基础锚杆的抗拔 用抗拔试验确定基础锚杆的抗拨承载力时,抽检数量

    3.5.2采用抗拔试验确定基础锚杆的抗拔承载力时抽检

    3.6扩大检测与验证检测

    3.6.1若检测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应由原检测机构扩大检测。 扩大检测宜采用原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桩承载力试验、平板载荷试验、锚杆及土钉试验、钻 芯法等应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测点数量加借检测。 2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等发现的Ⅲ类、长类 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10%时,应按原抽检比例扩大检测。因 未埋设声测管而无法采用声波透射法扩大检测时,应改用钻芯 法,检测数量参照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3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发现的 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孔数大于已检孔数的30%时,应按不满足设 计要求的孔数加倍检测。

    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方法的王(岩)层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的检 测结果。 2、采用高应变法、钻芯法,验证低应变法的检测结果。 3采用钻芯法,验证声波透射法的检测结果。 4采用单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验证高应变法的承载力 结果。 5采用水平荷载试验或竖向抗拔静载试验,验证预制桩桩 身的疑似缺陷(含接头缺陷)。 6采用开挖方式,验证桩身的疑似浅部缺陷。 3.6.3验证检测和扩大检测完成后,检测机构应向委托方提交 全部检测结果。

    3.7.1地基基础检测原始记录应能再现检测过程,并由试验、 复核人员及时签字确认。 3.7.2检测原始记录不得随意修改。检测中发现检测数据异常 时,现场检测人员应查明原因, 3.7.3静载试验的原始数据应自动采集。 3.7.4检测报告应根据原始记录出具,结论准确,用词规范。 3.7.5检测报告除应符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T21 的规定外,还应包含下列内容: 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勘察、设计、 蓝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类型,设计要求,检测自的,检测依据, 检测数量,检测日期。 主要出上工程热安盗料

    3.7.5检测报告除应符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 的规定外,还应包含下列内容: 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勘察、设计 盗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类型,设计要求,检测自的,检测依据 检测数量,检测日期。 2主要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3检测点或受检桩的编号、位置和相关施工记录。 4主要检测仪器设备。

    5检测方法。 6 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检测数据汇总结果。 7 检测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描述。 检测结论。

    续,符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I21的相

    4.1.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适用于检测单桩竖

    当桩身理设有应变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位移杆时,本方法也可 同时测定桩的分层侧阻力、端阻力或桩身截面的位移量。 .1.2为设计提供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依据时,应采用维持荷 载标准法,且试验应加载至极限状态:若的极限状态以桩身强 度控制时,可按设计的要求控制最大加载量。 4.1.3工程桩验收检测时,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单桩 承载力特征值R的2.0倍::当有成熟的地区经验时,也可采用 维持荷载收敛法。

    4.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顶的有效出力不得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活塞行程不应超 过额定行程的80%,也不宜小于额定行程的25%;千斤顶、精 密压力表、油泵、油管的最大压力不超过各自额定压力的80%。 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千斤顶型号、规格均相同 2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 3使用电动油泵控制荷载。

    4.2.2荷载测量采用串联于千斤项作用力的荷载传感

    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精密压力表的准确度等级应 不低于0.4级。荷载的测量误差不大于满量程的1%

    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精密压力表的准确度等级应 不低于0.4级。荷载的测量误差不天于满量程的1%。 4.2.3位移的测量系统由大量程百分表或其他形式的测量仪表 安装夹具、基准和基准梁共同组成。基准桩是测量参考点,基 维梁则起到延伸测量参考点的作用。位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大充许测量误差不大于满量程的0.1%、分度值/分辨率 不低于0.01mm。 2基准梁具有一定的刚度,且一端固定、另一端简支。 3位移测定平面宜在桩项合适部位,测点与身牢固结合 4当试桩(或试样)的直径或边宽不大于500mm时,对称 设置2个测点;否则,对称设置4个测点。 5安装后的测量仪表,位移测量方向与桩身位移方向一致。 6安装夹具及基准梁、基准桩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减少 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4.2.4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条件分别选择租 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 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 倍。试验反力装置的最大抗拨或承重能力应满足试验加载的 要求。 2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宜少于4根,并应监 锚桩上拨量。每个锚桩提供的抗拨能力(含地基士、抗拔钢 筋、桩的接头)应小于设计值的80%。 3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4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堆载量大时,可利用工程桩作为压重平台的支点。 4.2.5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 离应符合表4.2.5的规定。

    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 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天加载量的1.2 倍。试验反力装置的最大抗拨或承重能力应满足试验加载的 要求。 2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宜少于4根,并应监 锚桩上拨量。每个锚桩提供的抗拨能力(含地基士、抗拔钢 筋、的接头)应小于设计值的80%。 3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4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堆载量大时,可利用工程桩作为压重平台的支点。 4.2.5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 离应符合表4. 2. 5的规定。

    表4.2.5试桩、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注:1D为试桩、锚桩或地锚的设计直径或边宽,取其较大者。 2如试桩或锚桩为扩底桩或多支盘桩时,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距尚不应小于扩大 端直径的2倍。 3括号内数值可用于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压重 平台法支墩下2~3倍宽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 4软土场地或压重平台反力装置不小于10000kN时:应编制专项的作业方案, 宜增加支墩边与基准中心和试桩中心之间的距离,并在试验过程中增加辅 助手段观测基准桩的竖向位移

    .6安装后的加载反力装置重心,千斤顶合力中心、祖

    .2.6安装后的加载反力装置重心、斤顶合力中心、被测桩 身竖向轴线应重合,保证系统合力中心方向垂直。

    桩身竖向轴线应重合,保证系统合力中心方向垂直。

    后、灌注混凝王前,对孔径、孔深、沉渣厚度及垂直度进行实 测,并记录实测数据。 4.3.3试桩顶部宜高出试坑底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台底标高 一致。桩顶处理按本规程附录B执行。 4.3.4试验的加载或卸载应分级进行,分级荷载宜为最天加载 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加载或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 连续。试验中,应及时维持荷载,每5min内荷载的变化幅度应 控制在分级荷载的十15%~一5%范围内。

    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加载或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 连续。试验中,应及时维持荷载,每5min内荷载的变化幅度应 控制在分级荷载的十15%~一5%范围内。

    择不等时或等时方式记录: 1不等时记录方式,每级荷载施加后立即记录一次,第 5min、10min、15min、30min、45min、60min各记录一次,以后每 隔30min记录一次。 2等时记录方式,每级荷载施加后立即记录一次,以后均 按5min的间隔记录一次。 3记录格式见本规程附录A中的表A.0.1

    择不等时或等时方式记录:

    3.6维持荷载标准法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逐级等量加载或卸载,其中第一级加载可取分级荷 载的2倍。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 2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增量连 续两次每小时都小于0.1mm(从每级开始记录后的第30min开 始计算)。 3当桩的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 后,应继续记录至3h

    4.3.7维持荷载收敛法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4.3.7维持荷载收敛法还应符合

    1采用逐级加载或卸载,第一级加载取分级荷载的3倍: 第二级加载取分级荷载的5倍,第三级加载取分级荷载的7倍 第四级加载取分级荷载的8倍,第五级加载取分级荷载的9倍 第六级加载取分级荷载的10倍:卸载可分为三级,第一级取分 级荷载的5倍,第二级取分级荷载的3倍,第三级卸载至零。 2,洗降趋于收敛条件:每级荷载作用下,连续两次出现后 10min沉降增量小于前10min沉降增量(从每级开始记录后的第 40min开始计算)。 3当桩的沉降趋于收敛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加载时 每级荷载的维持时间不得少于1h,第六级荷载的维持时间至少

    为2h。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20min,即可卸下一级 载至零后,继续记录20min。

    4.3.8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

    4.3.8单桩竖向抗压静

    4.4.1检测数据的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4.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4.4.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1同条件下,参加统计的试结果满足极差不超过平均值 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极限承载力。 2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数量,并分析极 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极限承载力。对桩数 为3根及3根以下的柱下桩台,取最小值。

    4.4.4.单竖向抗压承

    力除以安全系数2取值。

    4.5.1 检测报告应符合本规程第3.7节的规定。 4.5.27 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受检桩桩位对应的地质柱状图。 2受检桩及锚桩的尺寸、材料强度、锚桩数量、配筋情况 3加载反力设备的类别,堆载法应指明堆载重量,锚桩法 立有反力梁布置平面图。 4试验最大加载量,荷载分级,采用的试验方法。 5本规程第4.4.1、4.4.2条要求绘制的曲线及对应的数 据表。 6 每根桩的承载力及承载力判定依据。 7其他需要说明的事宜。

    4.5.3当进行分层摩阻力测试和端阻力测远

    包含传感器类型、安装位置,各主层的桩侧极限摩 力,轴力计算方法,各级荷载下桩身轴力变化曲线等

    5单桩竖向抗拨静载试验

    5.1.1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适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拔承

    亢拔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5.1.4当抗拔承载力受抗裂条件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确定最 大加载量。

    5.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5.2.1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或卸载,并符合本规

    5.2.1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或卸载,并符合本规程第4.2.1 条的规定。

    5.2.2荷载测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2.2条的规定。

    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反力梁的支点重心与支座中心重合。 3 由反力桩(或工程桩)提供时,桩顶面应平整,并具有

    一定的强度。 4由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

    5.2.5试桩桩身受力钢筋伸出桩顶长度不宜少于40d十500mm (d为钢筋直径)。试桩顶部露出地面高度不宜小于300mm。 5.2.6桩钢筋按钢筋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拉力值应天于预估极限 承载力的1.25倍。当采用工程桩作试桩时,桩的配筋还应满足

    大于800mm时不得少于0.5倍桩径。严禁在混凝土桩的受拉钢 筋上设置位移观测点。

    5.2.8试桩、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间距应符合本规程表4.2.5

    5.2.8试桩、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间距应符合本规程表4.2.5 的规定。

    试桩、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间距应符合本规程表4.2.

    身竖向轴线应重合,保证系统合力中心方向垂直。

    5.3.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拨灌注桩施工时,应进行成孔质

    抗风验对有按天品 5.3.2试验采用维持荷载标准法。试验的荷载分级、荷载控制 记录格式和内容等应按本规程第4.3.4、4.3.5条有关规定执行 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每级荷载施加后立即记录一次,第5min、10min、 15min、30min、45min、60min各记录一次,以后每隔30min记 录一次,同步观测记录反力桩的变形量、桩周地面土的变形情况 及桩身外露部分裂缝开展情况。 2每级荷载作用下,若桩的上拔增量连续两次每小时都小 于0.1mm(从每级开始记录后的第30min开始计算),则视为 稳定。 3当桩的上拔量达到相对稳定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4 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2倍,每级卸载后在第15min, 30min、60min测读三次变形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并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 后,增加180min测读一次。

    1桩顶荷载达到桩受拉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9倍,或某根 钢筋拉断。 2在某级荷载作用下,上拨变形量陡增,且总上拔量已超 过80mm。 3累计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 4工程桩验收检测时,施加的上拔力应达到控制要求,当

    桩有抗裂要求时,不应超过桩身抗裂要求对应的荷载

    裂要求时,不应超过桩身抗裂要求对应的荷载。 测试桩身应变和桩端上拔位移时,宜与记录实测荷载 顶上拔量同步。

    电力弱电设计、计算5.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5.4.2单竖向抗拨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确

    ....
  • 检测试验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地基  

相关下载

专题: 环境标准 |路桥图纸 |钙镁磷肥标准 |车库设计规范和图纸 |家具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