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075-2018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

  • NB/T 10075-2018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2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勘察测绘,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NB/T 10075-2018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NB/T1007520

    1.0.1为规范水电工程岩溶勘察的工作内容、方法及拉 保证成果质量,制定本规程

    1.0.1为规范水电工程岩溶勘察的工作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 保证成果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可溶岩地区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给排水工艺、技术在水溶液中可产生溶解作用的岩石

    可溶性岩石被水溶蚀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和形态的 总称。

    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地质 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岩溶空间的规模和密度的定量指标,可分为 点岩溶率、线岩溶率、面岩溶率、体岩溶率、钻孔岩溶揭露率。

    充填物体积与岩溶空间形态体积之百分比,可分为:全充 填、半充填、少量充填

    2.0.9 覆盖型岩溶

    NB/T10075—20

    溶蚀作用形成的底部平坦、面积较大的封闭负地形

    岩溶地层中的地下水被人工揭露或受自然因素影响而产生大 量涌水的现象,常伴有泥沙涌出。

    2. 0. 18 构造缺口

    2.0.19钻孔遇洞率

    揭露到岩溶洞隙的钻孔占勘探钻孔总数的百分比

    3.0.2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问题的勘察、评价,应在调

    1地质测绘及调查、遥感解译。 2钻探、洞探、坑槽探、物探等。 3钻孔压水试验和钻孔抽水试验、稳定水位观测、大降深 竖井或钻孔群孔抽水试验、示踪试验(连通试验)、水均衡分析 地下水渗流场研究、水温场研究、水化学场和水同位素场研究 堵洞抬水试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陆地水文学法等

    1准备工作。首先收集资料、分析岩溶作用和岩溶发育一 股规律,拟订工作大纲、作业计划及勘察方法。 2外业工作。进行室内遥感解译,随后开展现场地质调查 与测绘、物探测试、勘探、水文地质试验,查明地层岩性、地质 沟造、岩溶发育规律、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及赋存规律,并经 外业成果验收合格后转入内业整理工作。 3资料整理。完成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 工作,提出研究成果及附图

    NB/T1007520

    4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

    4.1.1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查明水库区的岩溶发育规律 和岩溶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评价水库岩溶工程地质问题,为 水库处理设计提供工程依据

    4.1.1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查明水库区的岩溶发育规律

    4.1.2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应重点查明水库岩溶渗漏和岩溶

    4.1.3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范围应包括可能对产生水

    库渗漏及内涝等影响的可溶岩地层分布区,尤其是与水库及下游 河段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岩溶管道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域。抽 水蓄能电站除上水库、下水库外,还应包括上水库库周可溶岩分 布高程至下水库河谷侵蚀面的范围

    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中小型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 察规范》DL/T5410及《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 术规程》DL/T5336的相关规定

    4.2.1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可 溶岩及其层组类型、地质构造、岩溶现象、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4.2.1水库岩溶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地形

    溶岩及其层组类型、地质构造、岩溶现象、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4.2.2地形地貌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调查区域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及特征、剥夷面、阶地的 发育情况、水文网演变情况和河谷发育史。 2调查水库、低矮垭口、河湾、低邻谷、坝下游河段及分 水岭等重要地段的地形特征,确定河谷裂点的高程

    1调查区域地层,查明可溶岩层的层位及其与上覆及下伏 地层的接触关系;非岩溶化岩层和松散堆积物的分布情况。 2调查可溶岩类岩石的化学成分、造岩矿物。 3调查可溶岩的溶蚀类型。 4调查可溶岩层的层组类型、透水程度及其岩溶发育特征 可溶岩层组类型划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5查明各岩层层组类型中,岩溶化岩层与非岩溶化岩层的 组成关系,查明在透水岩层中是否有相对隔水岩层存在或在强岩 溶容化岩层中是否有弱岩溶化岩层存在,以及它们的存在及组合关 系特征和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6调查可溶岩岩性、岩相的变化,以及它们对层组类型划 分、岩溶发育强度的影响

    4.2.4地质构造勘察应符合下列

    1调查所处区域构造部位,查明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特征; 确定分布在水库的岩层向低邻谷或坝下游河段的延伸情况;查明 可溶岩层之间,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及之间的水力联系。初步判断 是否存在渗漏问题以及可能发生渗漏的部位。 2查明可溶岩层是否存在构造缺口。 3查明断层及其影响带的位置、性状,以及在其附近的岩 容发育程度。 4调查断层的力学性质类别以及不同性质断层的岩溶发育 强度差别。 5调查岩层、断层等结构面的产状及其与地下水循环总体 方向的关系。对走向与地下水运动总体方向一致或接近一致的断 层,以及沿延伸长的结构面、褶皱轴部的纵张裂隙和它们的交汇 部位,应注意调查是否存在规模较大的洞穴或管道。 6调查天的褶皱构造中背斜倾伏端、向斜翘起端以及褶皱 转折端等部位的岩溶发育强度

    NB/T10075—20

    岩溶现象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查岩溶现象和岩溶组合类型的名称、平面位置、发 育高程、形态、成因、规模、所处的地貌部位和径流分带部位 等。应侧重调查与地下径流循环关系密切的岩溶现象。 2对规模较大、人能进入的地下岩溶管道,应进行追索 研究其发育与地貌、岩性、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并应对 其发育高程、方向、形态、底坡、规模、充填物以及岩溶充填率 等进行量测、素描、测试等。 3应调查岩溶管道系统的发育高程和延伸情况,尤其是向 分水岭方向和向坝下游方向的延伸情况。应查明与渗漏有关的岩 容洞穴网的情况。 4对勘探工程揭露的岩溶现象,除应进行全面描述记录外 还应统计钻孔、平洞、竖井中的线岩溶率,确定弱岩溶化带的埋 藏深度。 5应调查岩溶泉的位置、高程、成因及其赋存条件,分析 判断该泉水位与当地的岩溶地下水位的关系,进行泉水的动态观 则,包括流量、水化学成分和水温;对大流量泉水尚应进行地下 水连通试验,证实其补给源。 6应调查岩溶出露条件,并划分岩溶类型。岩溶类型宜划 分为裸露型岩溶、覆盖型岩溶和埋藏型岩溶。 7应调查并区分新生代以前形成的古岩溶及新生代以来形 成的现代岩溶;应调查古岩溶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8应调查岩溶发育史以及不同时期发育岩溶的相互关系, 进行岩溶洞穴堆积物研究,分析研究不同期次岩溶侵蚀基准面的 分布高程。 9应调查岩溶发育规律及其与地貌部位、岩性、层组类型 地质构造、地质结构、地表径流条件、地下径流条件、排泄基准 面、古岩溶、河谷发育史和地下水文网演变等的关系。 10应进行岩溶发育程度划分。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发育程度

    NB/T10075—2018

    分级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有关规定

    T..U 1应调查岩溶含水岩体的渗透性和富水性:划分岩溶含水 层或透水层与相对隔水层,查明相对隔水层的分布、特性、隔水 性能的可靠性和可利用程度,以及断层对含水层或相对隔水层的 连续性错位破坏情况,划分水文地质单元。 2应调查岩溶含水层的补给范围、主要补给源和补给方式 3对于水库向低邻谷或坝下游渗漏问题,应查明工程区岩 溶含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延伸情况、厚度变化和封闭 条件。 4应查明河床及近河岸地段岩溶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并应 根据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排泄关系,确定河谷岩溶地下水动 力类型。河谷岩溶水动力条件类型划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 要求。 5应查明河谷岸坡及分水岭地区岩溶含水层的地下水位, 地下水补给、排泄方向,是否有地下水低槽带存在及其位置、方 向,是否有地下水分水岭存在及其位置、方向。应预测水库蓄水 后地下分水岭地带地下水位雍高情况。 6应调查岩溶水水化学、水温特征。 7对可能渗漏的水库,应通过物探、勘探、水文地质试验 等方法,查明渗漏主要通道的位置、规模,以及谷底、谷坡及分 水岭地段可溶岩体的渗透特性、岩溶发育分带特征、隔水层或弱 透水层顶板理深等。 8对覆盖型岩溶,应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和下伏可溶岩的岩 溶化程度,分别对覆盖层和岩溶化岩层的渗透性进行分级,分级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 的有关规定,应特别注意辨别覆盖层上的地面水是否其有悬托性 质;应判断库区沿下伏可溶岩渗漏的可能性。 9对理藏型岩溶,应查明岩溶含水层岩溶化程度及其与河

    NB/T10075—20

    水的补给、排泄关系,作为评价是否存在渗漏问题的主要依据, 分析库区通过理藏型岩溶向邻谷及下游河段渗漏的可能性。 10应调查库岸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及岩溶槽谷至河床间岩 容暗河系统的分布,平面及剖面形态特征,规模及发育史;应调 查岩溶地下水的袭夺情况;应查明暗河系统进口消水洞及出口岩 容泉的位置及高程。 11应调查库岸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及岩溶槽谷之下岩溶暗 河系统入口和天窗附近的地下水位,以及其至河床间的地下水水 力坡降。 12应收集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地区的降雨资 料,包括降雨分配、雨型特征及历史暴雨强度;应调查岩溶盆 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在历史上产生内涝淹没情况,包括淹没 水位、天数以及相应的河水位。 13应通过地下水动态观测,了解与渗漏和内涝问题有关的 水文地质条件随季节变化情况,特别是枯季地下水分水岭、地下 水位低槽以及库岸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底部地下水 位等。

    1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水库河床、库岸、水 军至低邻谷、水库至坝下游河段间的地段,以及可能发生岩溶内 捞的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地区。 2岩溶水库工程地质问题综合性勘察的测绘工作,应结合 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测绘进行,比例尺可选用1:50000~1: 10000;库首地段和专门性勘察的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10000~ 1 : 1000

    3工程地质测绘中宜采用3S技术。

    NB/T10075—2018

    采用适宜的物探方法进行综合察,当物探发现异常后用钻孔检 验,必要时再作钻孔间的穿透或洞探扩大控制范围

    4.3.3应利用物探探测岩溶的发育主导方向、相对隔水层顶板、

    洞穴的空间分布、地下水位、地下暗河的位置、地下水流速、流 向等,为合理布置钻探提供依据。物探成果的地质解释,应有一 定数量的钻孔资料验证。物探方法选择和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DL/T5010的有关规定。

    4.3.4钻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剖面应根据水文地质结构和地下水分布情况,并结 合可能的防渗处理方案布置。为查明渗漏问题时,应根据可疑渗 漏库段的宽度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每段布置1条一 3条剖面;为查明岩溶内涝问题时,可沿岩溶盆地、岩溶洼地 岩溶槽谷的消水口至河边出水口方向布置探剖面。 2钻孔宜布置在勘探剖面上,为查明渗漏向题的钻孔,可 布置在水库河段的岸边、谷坡和分水岭地段,以查明河谷地下水 动力类型、渗漏边界条件、岩体的渗透性、水库至低邻谷或坝下 游河段之间是否存在地下分水岭及其高程、河谷岸坡是否存在地 下水低槽及其水位、流向等;为查明岩溶内涝问题的钻孔,宜布 置在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的消水洞口附近。 3以查明地下水位为主要目的的钻孔应进入最低地下水位 以下不小于15m,其中部分钻孔应进入岩溶弱发育带顶板以下 不小于15m;以查明岩层界限或断层切割情况为主要自标的钻 孔应穿过目标层(带)不小于10m;为查明岩溶垂向发育深度 为主要目的的钻孔,应穿过水库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不小 于30m。 4钻进过程中应进行水位观测,包括钻孔钻进过程中内外 管水位、分层地下水位等。

    4.3.5洞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NB/T10075—20

    同探进行追索,以查明岩溶洞穴或管道的延伸方向、长度、规 及连通情况。 2应利用洞探查明灌浆惟幕线上的洞穴位置、规模和充 情况。 4.3.6 水文地质试验、专门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进行钻孔抽水试验或压水试验、注水试验。 2 应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 3 可进行示踪试验(连通试验)。 4 可进行堵洞抬水试验。 4.3.7 水文地质分析可选用下列方法: 1 地貌及水文网演化分析。 2 岩溶地下水系统分析。 3 岩溶地下水作用基准面分析。 4 水均衡分析。 5 地下水渗流场、化学场、同位素场和温度场分析。 6 陆地水文学法。

    4.4渗漏问题分析评价

    4.4.1水库渗漏问题的分析评价,应在综合分析地形地貌、岩 层层组、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地下水 补排关系、水动力条件等的基础上进行。并应根据渗漏条件对水 库进行分区、分段,分别评价水库是否漏水、漏水途径和去向 渗漏形式、渗漏类型、渗漏量及渗漏影响等。 4.4.2对岩溶地区水库渗漏问题应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 质构造、水动力条件与岩溶化程度等因素逐次分析叠加,综合

    质构造、水动力条件与岩溶化程度等因素逐次分析叠加,综合 判定,

    地质地貌综合分析方法。 2 地下水动力条件分析方法。

    4.4.4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水库,应判定为无邻谷渗漏问题

    1水库周边分水岭宽厚,一定范围内无低邻谷。 2水库周边有连续的相对隔水层分布,地层、构造封闭条 件好,水库与邻谷两地间可溶岩层的联系被隔断。 3水库所在河谷的水动力条件属补给型,水库与低邻谷之 旬存在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岩溶地下水分水岭。 4.4.5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水库,应判定为无向坝下游河段渗 漏问题: 1水库至坝下游河段之间有相对隔水层连续分布,隔断了 两地间的可溶岩层联系。 2水库所在河谷的水动力条件属补给型,河谷岸坡的地下 水位向分水岭方向持续升高,在坝肩防渗幕控制范围以外岩溶 含水层的地下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 4.4.6水库周边一定范围内有低邻谷存在,分布在水库区的可 溶岩层延伸到低邻谷,或者延伸到坝下游河段。具有此类地形地 质特征的水库,其水动力条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判定为可 能存在水库向低邻谷或坝下游渗漏问题: 1水库所在河谷具有排泄型或悬托型水动力条件。 2水库所在河谷虽具有补给型水动力条件,但水库与低邻 谷间地下水分水岭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 3水库所在河谷虽具有补给型水动力条件,但库岸地下水 面坡降平缓或有朝向坝下游的地下水位低槽带存在,在坝端防渗 处理范围以外,库岸地下水位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 4库内存在较大岩溶泉水或管道,低邻谷或坝下游正常蓄 水位以下也存在较大岩溶泉水或岩溶管道。 4.4.7当水库至低邻谷间或水库至下游河段间分布理藏型岩溶 含水层时,应根据理藏型岩溶含水层地下水与河水的补排关系判

    溶岩层延伸到低邻谷,或者延伸到坝下游河段。具有此类地形地 质特征的水库,其水动力条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判定为可 能存在水库向低邻谷或坝下游渗漏问题: 1水库所在河谷具有排泄型或悬托型水动力条件。 2水库所在河谷虽具有补给型水动力条件,但水库与低邻 谷间地下水分水岭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 3水库所在河谷虽具有补给型水动力条件,但库岸地下水 面坡降平缓或有朝向坝下游的地下水位低槽带存在,在坝端防渗 处理范围以外,库岸地下水位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 4库内存在较大岩溶泉水或管道,低邻谷或坝下游正常蓄 水位以下也存在较大岩溶泉水或岩溶管道

    含水层时,应根据理藏型岩溶含水层地下水与河水的补排关系判 定是否存在渗漏问题。埋藏型岩溶含水层的地下水在洪枯季节均 补给河水,水库一般不存在渗漏问题;反之,将存在渗漏问题

    NB/T10075—20

    1当渗漏水沿岩溶含水层运动时,该岩溶含水层在低邻谷 或坝下游河段的最低出露地段宜判定为渗漏水的去向。 2断层、破碎带、褶皱轴、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以 及地下水位低槽带等,是岩溶强烈发育带,当它们的走向与渗漏 水排泄方向一致时,宜判定为主要渗漏通道。 3当水库至低邻谷或坝下游河段之间的岩溶管道系统已沟 通时,则该岩溶管道系统应判定为渗漏通道。 4当水库至低邻谷或坝下游河段之间,有大流量的岩溶泉 或泉群出露时,且受水库所在河段的地下水补给,应判定为主要 的渗漏水去向,

    4.4.9应根据渗透介质特征、水动态特点及渗漏水的流态,分 析确定水库的渗漏类型。

    4.4.9应根据渗透介质特征、水动态特点及渗漏水的流态,分

    4.4.10水库渗漏量的估算应在综合分析水库区的基本地质条件 和岩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渗漏类型,采用工程地质 类比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水量均衡法或水文测验法进行;在估 算水库渗漏时宜采用多种方法,相互验证

    发育强度、特征、水动力条件、渗漏类型、渗漏距离和渗流 等应具有相似性

    4.4.12当渗漏岩体为均质岩层,下垫相对隔水层水平或近

    平,渗漏性质为裂隙性渗漏时,在不考虑降雨渗入补给的情况 下,对裂隙型渗漏,可按下式估算水库渗漏量:

    (4. 4. 12)

    式中:Q 一一水库渗漏量(m3/s); B一一渗漏段宽度(m); K—一渗透系数(m/s); hi、h2 水库正常蓄水位水边和低邻谷水边的含水层厚度

    4.4.15应分析评价水库渗漏对水电工程的影响,可包括下列

    对水电工程效益的影响。 2 对有关地段地基、边坡稳定性和水工建筑物安全的影响 3 对地下洞室渗水量、地下水压力和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4 对农作物生长和城镇、厂矿等稳定性的影响

    4.4.16水库允许渗漏量的大小,应在综合分析其对水工建筑物

    安全、经济效益的影响和防渗处理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之后确 定,必要时应进行专门论证。多年调节水库,水库允许渗漏量 宜小于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的5%;非多年调节水库,水库允许 渗漏量宜小于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的3%,或小于枯季平均流量 的3%。

    女全、经济效益的影响和 寸难易程度等因系之后拥 定,必要时应进行专门论证。多年调节水库,水库允许渗漏量 宜小于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的5%;非多年调节水库,水库充许 渗漏量宜小于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的3%,或小于枯季平均流量 的3%。 4.4.17水库防渗处理的必要性、方案和范围,应主要根据渗漏 对水工建筑物安全、经济效益的影响和渗漏类型,通过技术经济 综合分析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因水库渗漏危及水工建筑物安全或有重要对象被浸

    4.4.17水库防渗处理的必要性、方案和范围,应主要根据

    对水工建筑物安全、经济效益的影响和渗漏类型,通过技术经济 综合分析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因水库渗漏危及水工建筑物安全或有重要对象被浸 没时,不论渗漏损失量的大小,均应进行防渗处理。 2水库渗漏的处理措施可分为地下和地面两类。地下措施 主要有灌浆惟幕和堵洞;地面措施主要有铺盖、表面堵洞(缝) 和隔离。在具体实施时,也可联合采用几种措施

    NB/T10075—20

    4.5岩溶内涝问题分析评价

    4.5.1评价岩溶内涝问题时,应搜集和分析下列资料:

    4评价石俗内 应技果和力下列货科 1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和岩溶槽谷至河床及水库的距离、 高差及地下水坡降。 2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和岩溶槽谷的地下(内涝)水位与 河水位变化及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3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和岩溶槽谷的地下(内涝)水位或 水位涨、落过程与暗河出口流量的关系。 4水库蓄水淹没暗河出口后,库岸地下回水雍高的范围。 5水库淹没暗河出口对其泄流的影响。 6水库蓄水后地下回水对地下水库容量的减少及其对岩溶 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泄水的影响。 7水库淹没暗河出口,引起水位雍高和岩溶管道局部淤塞 或水库岩溶管道渗漏处理后对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排 泄水的影响。 4.5.2可采用地质类比法、陆地水文学法等方法对发生岩溶内 港间顺进评价

    4.5.2可采用地质类比法、陆地水文学法等方法对发生岩溶内 涝问题进行评价

    1水库蓄水不没暗河出口,对相应的岩溶盆地、岩溶洼 也、岩溶槽谷应判定为不会产生岩溶内涝。 2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与水库之间有一级或多 级剥夷面存在时,宜判定为产生岩溶内涝的可能性较小。 3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的暗河,除被水库淹没 的排水出口外,尚有其他高于水库的泄水口存在时,宜判定为产 生岩溶内涝的可能性较小。 4当水库没暗河出口的水深小于5m时,在相应的岩溶 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宜判定为产生岩溶内涝的可能性 较小。

    5水库蓄水暗河出口被淹没后,地下回水占据地下水库容 量的份额较大,或造成暗河或岩溶管道淤塞严重时,宜判定为可 能产生岩溶内涝。 6水库库岸存在低于或接近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岩溶盆地、 岩溶洼地和岩溶槽谷时,宜判定为可能产生岩溶内涝

    4.5.4岩溶内涝的治理,应在综合分析研究其产生原

    大小以及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处理建议

    NB/T1007520

    5坝址岩溶工程地质勘察

    5.1.1坝址岩溶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查明坝址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对影响坝址成立的重大岩溶工 程地质问题作出评价,为岩溶坝基岩体合理利用、坝基防渗处理 错施提供有关地质资料

    5.1.1坝址岩溶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查明坝址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5.1.2在可溶岩层修建大坝时,应分析评价坝基渗漏、渗透稳 定、基坑涌水与突水、坝基承载变形及坝基抗滑稳定等工程地质 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中小型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 规范》DL/T5410及《水电水利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 程》DL/T5414的相关规定

    1调查坝址区地形地貌特征,河谷地貌类型,研究不同地 形地貌条件及微地貌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2调查坝址区及其上、下游的河流流向,河流水力坡降 河谷裂点、河湾、单薄分水岭、盆地及大冲沟的地形特点,研究 岩溶分布与河流发育的关系。 3调查河谷阶地的地质结构,分析其成因类型,剥夷面发 育情况及分布高程,根据岩溶形态特征或洞穴的成层性,与阶地 和剥夷面对比,研究岩溶发育史、岩溶发育与地文期的关系。 5.2.2岩性及岩层层组勘察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查明坝址区分布的地层岩性。 2 应查明坝址区可溶岩中可溶性成分含量、类型、分布、 厚度。 3对碳酸盐岩地区宜进行溶蚀风化带的划分。溶蚀风化带 划分标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4应查明可溶岩层中的非可溶岩层、夹层的分布、连续性 以及两类岩层的组合关系。应根据岩层的可溶性和渗透性,进行 分层并划分层组

    5.2.3地质构造勘察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坝址区的褶皱分布、形态、性质等,研究不同构造 部位对岩溶发育和形态的影响。 2查明坝址区主要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延伸、性质, 主要结构面的特征,研究结构面与岩溶的关系,断层对可溶岩层 的切割错位情况,各含水岩层之间的水动力关系,岩溶发育系统 和地下水渗流途径与结构面的关系等。 3查明坝址区河谷地质结构类型。 5.2.4 岩溶现象勘察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坝址区地表和地下岩溶、溶蚀现象的位置、规模 填充情况、相互间的连通关系以及地下岩溶发育随深度变化的 规律。 2 查明沿主要断层带、层面等主要结构面的溶蚀程度。 3 查明是否存在贯通坝址上下游的岩溶地下管道系统。 5.2.5 岩溶水文地质勘察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各层组岩层中地下水赋存条件,划分可溶岩含水层 和相对隔水层,及其层位、厚度、空间分布、向坝下游及两岸延 伸情况、与大坝位置的相互关系。 2查明岩溶泉的出露位置、高程、泉水动态、成因类型。

    1查明坝址区的褶皱分布、形态、性质等,研究不同构造 部位对岩溶发育和形态的影响。 2查明坝址区主要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延伸、性质, 主要结构面的特征,研究结构面与岩溶的关系,断层对可溶岩层 的切割错位情况,各含水岩层之间的水动力关系,岩溶发育系统 和地下水渗流途径与结构面的关系等

    1查明坝址区地表和地下岩溶、溶蚀现象的位置、规模、 填充情况、相互间的连通关系以及地下岩溶发育随深度变化的 规律。 2查明沿主要断层带、层面等主要结构面的溶蚀程度。 3查明是否存在贯通坝址上下游的岩溶地下管道系统

    1查明各层组岩层中地下水赋存条件,划分可溶岩含水层 和相对隔水层,及其层位、厚度、空间分布、向坝下游及两岸延 伸情况、与大坝位置的相互关系。 2查明岩溶泉的出露位置、高程、泉水动态、成因类型。 3查明可溶岩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遭受断层切割情况,相 对隔水层的封闭条件是否遭到破坏

    NB/T10075—20

    4查明坝基岩体的透水率,并进行岩体渗透性分级。 5查明坝址区各可溶岩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及其在洪枯季变 化规律;划分岩溶地下水位曲线类型。岩溶地下水位曲线类型应 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 6查明坝基可溶岩含水层与河水的补排关系DB11标准规范范本,确定河谷可 容岩水动力条件类型。河谷岩溶水动力条件类型划分应符合本规 程附录C的要求。 7查明各可溶岩含水层水质、水温及其与岩溶发育程度的 关系。

    5.2.6应根据坝址区岩层层组类型、河谷地质结构类型和河

    岩溶水动力条件,划分地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岩溶水文地 质结构类型划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

    5.3.1工程地质测绘及岩溶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3.1工程地质测绘及君浴调查应付合下列规定: 1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根据研究渗漏、稳定及工程处理方 案的需要确定。测绘的范围应包括可能被利用防渗的相对隔水层 分布地段或两岸地下水位相当于正常蓄水位的地段。调查范围应 大于测绘范围电气装置标准规范范本,包括坝址区附近的岩溶泉出露地段以及河谷岸坡 至分水岭间的岩溶发育地段。 2综合性勘察的比例尺可选用1:5000~1:2000;专门 性勘察的比例尺可选用1:2000~1:200。 5.3.2物探工作方法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宜在坝基范围内开展地震折射、综合测并及波速测试。 2 宜在坝基范围内的钻孔中进行钻孔全景数字成像或孔内 电视。 3宜进行孔间、洞间或孔洞间层析成像。 4宜利用可控源音频天地电磁测深法、地质雷达、瞬变电 磁法等方法,探测坝址区可溶岩岩溶洞穴位置、规模、相互连通

    1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根据研究渗漏、稳定及工程处理方 案的需要确定。测绘的范围应包括可能被利用防渗的相对隔水层 分布地段或两岸地下水位相当于正常蓄水位的地段。调查范围应 大于测绘范围,包括坝址区附近的岩溶泉出露地段以及河谷岸坡 至分水岭间的岩溶发育地段。 2综合性勘察的比例尺可选用1:5000~1:2000;专门 性勘察的比例尺可选用1:2000~1:200

    ....
  • 相关专题:
专题: 烟草标准 |石油标准 |混凝土结构 |民用航空标准 |装修设计教程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