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167-2014 工程摄影测量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GB 50167-2014  工程摄影测量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1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勘察测绘,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 50167-2014  工程摄影测量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以飞行器为平台,集数字摄影、激光测距单元、扫描与控制记 录单元、POS等于一体,用于获取地表数据并生成三维地形的测 量手段。

    point cloud

    三维空间离散点的数据集合

    以数学正射影像图为基础 旅游标准,叠加相关的数学地形图数据而 生的复合地形图

    thematicplan

    一种结合摄影测量任务,在解求待定点物方坐标的同时,完成 内外方位元素和相机畸变系数的解算的检校方法。

    wwBZEXWcon

    分,并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表3.3.2地形类别

    表3.3.3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

    注:一个测区同一比例尺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3.3.4地形摄影测量的基本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注:阴影、摄影死角、森林、植被覆盖的隐蔽地区、沙漠、沼泽等困难地区,其地物点 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等高线高程中误差可放宽50%

    3.3.5地形图高程注记点的数量在图上0.01m*范围内不应少于 10个点。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应测注至0.01m;当基本 等高距大于0.5m时,高程应测注至0.1m。 3.3.6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可采用正方形或矩 形分幅,图幅的内图廓尺寸应为500mm×500mm或400mm× 500mm,图幅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2对于1:5000和1:10000比例尺地形图,地形图的分幅 和编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13989的规定:

    wwBZEXWcon

    3带状地形图或小测区地形图可自由分幅、顺序编号

    市价 4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3.3.7地形图图式和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形图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 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1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的规定; 2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 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的规定; 3图式和要素分类代码的不足部分应自行补充,并应在技术 报告书中予以说明。对于同一个工程或区域,应采用相同的补充 图式和补充要素分类代码。 3.3.8数据的存储格式宜符合应用需求或现行国家标准《地理空 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的规定。

    3.3.9特殊的工程摄影测量,应进行专门的方案设计

    3.3.10非地形摄影测量的精度等级划分及适用范围,宜符合表 3. 3. 10 的规定。

    表3.3.10非地形摄影测量的精度等级划分及适用范围

    3.3.11非地形摄影测量成图的图幅尺寸,宜按表3.3.11的规定 选用。

    表3.3.11非地形摄影测量成图的图幅尺寸(mm)

    3.4.1工程结束后的内外业资料应及时整理归档。 3.4.2成果整理的内容应包括外业原始资料、作业过程资料、最 终成果资料,以及检查验收资料等。 3.4.3采用数据库系统管理的测量成果,应确保成果的完整性、 一致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致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3.5.1测绘生产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测绘质量管理体系,并应加强 过程控制与最终成果检验。各级检查应保存检查记录。 3.5.2工程摄影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可按两级检查和最终验收 方式进行。

    3.5.3一级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检查应包括作业员自检、互检及检查员检查。 2作业员的自检、互检应贯穿于作业的全过程。 3检查员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起始资料的正确性: 2)摘录数据的正确性; 3)作业方法的正确性; 4)外业测量记录、计算资料; 5)计算程序和最后结果的正确性; 6)图面检查率为100%、接图边检查率为100%; 7)不同资料之间、新旧资料之间、作业组之间的吻合性: 8)资料的完整性。

    .5.4二级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二级检查应在一级检查完成后,由测绘生产单位质量管理 部门按有关标准进行检查。 2二级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wwBZEXWcon

    1)起算数据的正确性; 2)对原始资料、计算资料、图件进行抽样检查: 3对重要成果进行检查或验算; 4)复查一级检查记录; 5)技术报告或说明书和有关图表是否正确与完整; 6技术报告或说明书中精度统计是否齐全正确: 7)成果的精度指标是否达到本规范和技术设计书或方案的 要求; 8)成果是否满足合同或任务书的要求

    3.5.5不合格的成果经改正后应重新进行检查。

    4.2.1航空摄影可采用数字航空摄影或胶片航空摄影方法。胶

    4.2.1航空摄影可采用数字航空摄影或胶片航空摄影方法。胶 片摄影获得的负片应采用扫描方法转化为数字化影像。 4.2.2 航空摄影前应根据工程特点与要求制定摄影技术方案。 4.2.3丹 航摄仪的选择应根据摄区地形条件和成图精度要求确定,

    4.2.4数字航摄仪或低空数字摄影相机需要在检校场检校时,可

    在就近的同类型检校场进行;需要在摄区检校时,检校场的布 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4.2.5航空摄影宜加载POS系统,POS系统的基本性能应符合

    4.2.5航空摄影宜加载POS系统,POS系统的基本性能应符合 表4.2.5的规定。

    表4.2.5POS系统的基本性能

    表 4.2.6扫描仪的基本性能

    注,航摄仪基高比宜按一估算,6为影像基线,了为航摄仪主距

    4.2.8航飞季节和航飞时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或减少地表积雪、云雾、洪水、扬沙等对影像数据获 取的影响; 2航摄时间应根据摄区的太阳高度角和阴影倍数按表 4. 2. 8 确定。

    表4.2.8太阳高度角和阴影倍数

    区的高山地,摄影时间宜选择在当地正午前

    4.2.9航空摄影前宜布设地面标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面标志的位置应根据飞行航线和像片控制点的布设方 案确定,宜利用已有的控制点。 2地面标志点的布置应易于判读、便于联测。 3地面目标较多的地区,宜采用圆形标志;地面目标不易导 找时,宜采用翼标志或十字形标志。 4城镇建筑区、工业厂区和隐蔽区地面标志的对空视角,不 应小于45°。 5地面标志的颜色应根据敷设处地物光谱的特性选定,应使 其与周围地物或地面具有较大的反差。 6地面标志的材料应因地制宜,并应根据色调、价格、携带方 便、附着力强等因素确定。 7地面标志的形状和尺寸宜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选用。 4.2.10采用POS辅助摄影时,GNSS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准站应设在视野开阔,且高度角在15以上范围内无障

    4.2.10采用POS辅助摄影时,GNSS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准站应设在视野开阔,且高度角在15以上范围内无障 碍物的地方。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 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2设置基准站的控制点,其平面和高程的测量精度等级不应

    低于四等。 3基准站应分布在测区周围且不少于3个,相邻站间距离对 于工业厂区不宜大于10km,对于城镇建筑区不宜大于15km,对 于其他区域不宜大于30km。 4基准站应满足摄影开始航线、结束航线及不同航线的 IMU初始化需求。 5机载GNSS观测数据的采样间隔应与基准站同步,采样 间隔宜小于1s。 6数据处理应采用基于载波相位的高精度动态差分或精密 单点定位技术。 4.2.11采用POS辅助摄影时,对于同一摄影航线IMU的观测 时间不应大于15min

    4.2.12航摄飞行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2.12航摄飞行质量应符合下列

    1航摄影像的航向倾角不宜大于2°,个别航向倾角最大不 应超过4°。采用轻型飞行器、无人飞行器摄影时,航向倾角最大 不应超过8°。 2航摄的旋偏角不应大于表4.2.12的规定。

    表4.2.12航摄的旋偏角

    注:1摄影相对航高小于700m时,个别像片的旋偏角可放宽至1.2倍; 2同一航线内,达到或接近最大旋偏角的像片不得连续超过3片; 3低空摄影时,像片的旋偏角可放宽至1.5倍; 4俊片倾鱼和像片旋停角不应同时达到最大值

    注:1摄影相对航高小于700m时,个别像片的旋偏角可放宽至1.2倍; 2同一航线内,达到或接近最大旋偏角的像片不得连续超过3片: 3低空摄影时,像片的旋偏角可放宽至1.5倍; 4像片倾角和像片旋偏角不应同时达到最大值。 3航线弯曲度不应大于3%。 4同一航线上相邻影像的航高差不应大于20m,同一航线 影像的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应大于30m。摄影分区内实际 抗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应大于50m。当航高大于1000m时,实限

    3低空摄影时,像片的旋偏角可放宽至1.5倍; 4像片倾角和像片旋偏角不应同时达到最大值。 3航线弯曲度不应大于3%。 4同一航线上相邻影像的航高差不应大于20m,同一航线上 影像的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应大于30m。摄影分区内实际 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应大于50m。当航高大于1000m时,实际

    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应大于设计航高的5%。 5影像航向重叠宜为60%,且不应小于53%。影像旁向重 叠,数学摄影宜为25%,且不应小于5%;低空数字摄影,可为 15%~60%;胶片摄影宜为30%,且不应小于15%。摄影区内不 应有绝对漏洞。 6分区摄影的组合范围应覆盖整个成图区域,各分区之间应 无覆盖漏洞。沿航线方向的纵向覆盖,航带两端应各超出分区范 围一条基线以上。与航线方向垂直的横向覆盖应重登一条航带, 航迹线偏移应小于像幅的10%。 7当摄影区域出现大面积航摄漏洞时,应补充摄影。漏洞补 摄宜采用与原摄影同类型的航摄仪,覆盖范围应超出漏洞外一条 基线以上。

    4.2.13摄影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数字摄影时,航摄影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字影像应无歪曲像差; 2)黑白影像辐射分辨率不应小于8bit,影像反差应适中、清 晰,层次应丰富; 3)彩色影像辐射分辨率不应小于12bit,饱和度等级不应小 于10级,相邻像片之间的色调应基本一致。 2当采用胶片摄影时,航摄影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目视法检查负片时,应影像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色调正常,可辨认与摄影比例尺相适应的细小地物的影像; 2)光学框标的影像应清晰、齐全,其密度应与像幅内地面上 大部分明亮地物影像的密度一致; 3)航摄负片不应有明显的划痕、静电斑痕、脱胶、砂粒等 缺陷; 4航摄负片的不均匀变形不应太干3/10000

    4.2.15航摄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2.15 航摄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航摄仪及相关航摄设备的检定资料; 2 数学摄影的影像数据或胶片摄影的负片、数学化影像 3 摄区范围图、分区划分图、航线分布图、影像索引图; 4 基准点数据、摄站数据、像片姿态参数等辅助航摄资料; 航摄技术报告; 6 其他相关资料。

    4.3.1像片控制测量应包括全野外像片控制测量和空中三角测 量所需的像片控制测量。像片控制点应包括像片平面控制点、像 片高程控制点和像片平高控制点。 4.3.2全野外方式布设像片控制点时,每个立体像对平高控制点 数不应少于4点。

    4.3.1像片控制测量应包括全野外像片控制测量和空中三角测

    4.3.3无POS辅助数据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平差计算时,像片控

    1单航带布设时,航线两端应各布设2个像片平高控制点: 其余像片的像片控制点应在航线内均匀布设,像片控制点的个数 应按下式计算:

    N=4+Int(1+ 2

    式中:N一平高控制点的个数; n一一航线模型数。 2区域网布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像片控制点布设的航线间隔数k和模型间隔数k,宜符 合表 4.3.3的规定。

    表4.3.3航线间隔数和模型间隔数

    2)区域四角应布设像片平高控制点,四边的航线应每间隔 k个模型布设1个平高控制点。 3)区域内像片平高控制点应以2k×2k布设8个平高控制点 为基本单元,在其相邻处每增加一个基本单元时,应加布5 个平高控制点。当增加的相邻区域小于2k×2时,应布 设5个平高控制点。当基本单元小于2k×2k时,应按基 本单元布点。像片控制点宜按要求布设(图4.3.3)

    2)区域四角应布设像片平高控制点,四边的航线应每间隔 k个模型布设1个平高控制点。 3)区域内像片平高控制点应以2k×2k布设8个平高控制点 为基本单元,在其相邻处每增加一个基本单元时,应加布5 个平高控制点。当增加的相邻区域小于2k×2时,应布 设5个平高控制点。当基本单元小于2k×2k时,应按基 本单元布点。像片控制点宜按要求布设(图4.3.3)

    图4.3.3像片控制点布设示意图

    4)不规则区域网,除应按本款第2项要求布点外,区域凸角 处应加布像片平高控制点,凹角处应加布像片高程控制 点。当凹角与凸角之间的距离超过条基线时,凹角处 应布设像片平高控制点。 4.3.4采用POS数据与空中三角测量联合平差时,像片控制点 数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航带布设时,航线两端应各布设2个像片平高控制点, 中部应布设不少于1个平高控制点; 2区域网布设时,在区域四角附近和中部附近应各配置1个 像片平高控制点。 4.3.5航区或分区接合处像片控制点的布设,应选在接合处两侧 航线的重叠范围内,邻区像片控制点宜公用。当像片控制点不能 公用时,应分别布点。 4.3.6像片控制点的选择与剩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像片控制点距数学影像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mm,与胶 片影像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2像片控制点应选刺在60°~90°相交的明显地物的角点,点 状地物的中心,地面高程变化小、各相邻像片上影像清晰耳点位便 于联测的自标点上。弧形地物与阴影处不得作为点自标。 3当点位选在高出或低于地面的目标时,应量注其比高,其 值应精确至0.01m。 4像片控制点的实地辨认精度,对于1:500、1:1000比例 尺成图,不应大于图上0.2mm;对于1:2000、1:5000比例尺成 图,不应大于图上0.15mm,当刺点自标与像控点规定范围不能兼 顾时,应以刺点目标为主。 5像片刺点应刺透,孔径与刺点误差均不应大于0.1mm。 一人刺孔,应经另一人实地检查,不得出现双孔。当摄影像片比例

    1像片控制点距数字影像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mm,与胶 片影像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2像片控制点应选刺在60°~90°相交的明显地物的角点,点 状地物的中心,地面高程变化小、各相邻像片上影像清晰且点位便 于联测的自标点上。弧形地物与阴影处不得作为点自标。 3当点位选在高出或低于地面的目标时,应量注其比高,其 值应精确至0.01m。 4像片控制点的实地辨认精度,对于1:500、1:1000比例 尺成图,不应大于图上0.2mm;对于1:2000、1:5000比例尺成 图,不应大于图上0.15mm,当刺点自标与像控点规定范围不能兼 顾时,应以刺点目标为主。 5像片剩点应刺透,孔径与刺点误差均不应大于0.1mm 一人刺孔,应经另一人实地检查,不得出现双孔。当摄影像片比例 尺较小时,宜局部放大像片后再选刺像片控制点。 6位干自由图边的像片控制点,应能控制测图范围,

    4.3.7像片刺点的整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像片控制点的测量应在测区控制网下进行,作业要求宜按 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有关图根控制测量的规 定执行; 2像片平面控制点可采用GNSS、导线测量和极坐标测量等 方法测量; 3像片高程控制点可采用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 量、GNSS配合精化似大地水准面等方法测量

    1山地、高山地和1:5000比例尺丘陵地的测图,可采用先 外业调绘、后内业测图; 2平坦地和1:500~1:2000比例尺丘陵地的测图,可采用

    先内业测图、后外业对照、补漏改错; 3城镇建筑区测图、工业厂区测图,可先采用外业重点调绘 再内业测图,最后外业补调、补漏改错; 4调绘应反映调绘时的现状,对航摄后发生变化的地物、影 像模糊的地物、被阴影遮盖的地物应实地补测。 4.4.3像片调绘宜按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调绘宜采用放大像片进行,放大后的影像应能清晰判读 注记和符号绘示。 2调绘范围应调绘出测图范围外10mm,并不应存在漏洞, 调绘界线右、下应为直线,左、上应为曲线,但不应分割重要地物和 街区。 3调绘内容应按现行地形图图式在调绘片上表示,常用的 重复次数频紧的符号可简化,大面积的植被可用文字注记。 4调绘建筑物时应以建筑物影像为准,当用户有要求时,可 改正屋檐,并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明确说明。 5调绘工业厂区时,还应对拟提供建(构)筑物细部坐标的点 及有关要素进行调绘。对无法辨识的细部坐标点,应以其他可辨 认的点为依据,实地文量其位置关系数据,并应绘制草图。 4.4.4调绘完成后应进行调绘片之间的接边检查。

    表4.5.1加密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m)

    注:11:5000比例尺丘陵地的激 其高程中误差应为0.6 差可放宽至1.5倍。

    4.5.2空中一角测量组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中三角测量一个摄区宜组成一个区域网,也可组成若干 子区域网,儿个摄区也可组成一个区域网。 2可按成图比例尺及区域类型分别组成各个区域网。 3 各个区域网之间应有一个航带或一个模型重叠。 4一个区域网的组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条航带相邻像片的连接点不应少于6个点。连接点 宜按标准配置点位配置,其中2个点应在左右主点位置, 其余点应分别在主点上下且位于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的位

    置。连接点应在航向3片重登范围内,个别连接点不在 航带3片重叠范围内时,应分别布点。 2)航带间的莲接点首尾像对应位于4片重叠范围内,其余 像对应在6片范围内选点,当航带间重叠不够时,可在5 片或4片范围内选点,但两相邻航带间的连接点不应少 于n十1个点。 3)交叉航线,在两个航线的公共区域,应至少选择3个航线 连接点,且不应分布在一条直线上。 5主点落水或主点附近无法选出明显自标或航向重叠范围 无法选出连接点时,落水像对应采用全野外布设像片控制点。 于湖滨和岛屿地区的布点,应按全野外方法布点。 5.3对于数字化影像采用自动识别定位或人工交互方式进行 定向时,框标坐标量测误差应小于0.01mm。 5.4影像的相对定向精度不应大于表4.5.4的规定

    表4.5.4影像相对定向精度

    ,5.5数字影像模型连接较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数学摄影时,模型连接较差的限值可按下列公式计 :

    b一一像片基线长度(mm)。 2采用胶片数字化影像时,模型连接较差的限值可按下列公 式计算:

    4.5.6自动航线连接时,应正确便用外方位元素等辅助参数。 4.5.7 区域网平差时宜加入POS等辅助数据进行联合平差。 4.5.8绝对定向后的各项精度指标不应天于表4.5.8的规定

    表4.5.8绝对定向后的精度指标

    全:mp为加密控制点的平 加密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石油化工标准规范范本,按本规范 1条第2款取值

    4.6数字线划图测绘

    4.6.1采用全野外方法布设像片控制点成图时,内定向

    4.6.1采用全野外方法布设像片控制点成图时,内定向、相对定 向和绝对定向应符合本规范第4.5.3条、第4.5.4条和第4.5.8 条的规定。

    中三角测量成果直接将定向模型导入测图系统,并应自动完成内 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硬度标准4.6.4地形图要素应分层表示。同一工程的分层方法和图层命

    ....
  • 相关专题: 工程摄影  

相关下载

专题: 施工安全资料 |铁路图纸 |验货标准 |工程规范 |镀锌板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