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 4016-2010 定向运动地图规范.pdf

  • CH/T 4016-2010  定向运动地图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5.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0-25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勘察测绘,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CH/T 4016-2010  定向运动地图规范

    同一幅定向运动地图应采用一种等高距,微地貌可用间曲线符号表示。特殊情况下,需选用规定以 外的等高距时,宜使用整数,以便于判读

    表2定向运动地图基本等高距

    5.2.2.2高程精度

    是示出两相邻地形特征点之间的相对高程。

    楼梯标准规范范本是示出两相邻地形特征点之间的相对高程。

    用等高线及其他地貌符号正确表示各类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特别要处理好地貌特征点、地貌结构 线,微地貌的位置、高程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地貌综合时,应注意以下情况: a)等高线一般可穿过所有地图符号,但为了保证地图的清晰性、易读性,遇表11中的矮土墙 (108.1)、小冲沟干沟(110)、圆形小丘(112)、狭长小丘(113)、小凹地(115)、土坑地洞(116)、其 他明显地貌(118),表15中的台阶或铺装地面边线(529.1)等地物符号时,可中断等高线。 b)为强调表现地貌特征,等高线可作局部移位,最大位移不超过1/4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间距 应不小于0.15mm;在等高线比较密的等倾斜地段,当表11中的两计曲线(102)间的间隔小于 2mm时,首曲线(101)可省略。 c)地貌形态和微地貌应详细表示。表11中的山丘(111)的闭合等高线直径不应小于0.5mm(短 距离定向运动地图为0.75mm),如小于上述尺寸,用圆形小丘(112)或狭长小丘(113)表示。对 于高度不足1个等高距,但大于3/4等高距的明显山丘,可以用首曲线(101)表示;高度不足3/4 等高距的小丘可用间曲线(103)表示。深度大于3/4等高距的明显凹地,可以用首曲线(101)表 示,深度不足3/4等高距的较浅凹地可用间曲线(103)表示;面积过小而不能用等高线表示时, 可用小山地(115)表示

    地物综合时,应注意以下情况: a 正确表示各级道路的宽度、形状、走向以及转折点和端点等具有标志意义的参照点,道路应与地 貌、水系等要素协调,必要时应该移位表示其连通性。各级道路上有特征意义的小弯曲可适当 保留或夸大处理。正确显示居民地内主要道路通行情况,应特别注意表示与外部联系的道路。 b)在建筑物密集的居民地,各种比例尺地图上可以只绘制其外围轮廊线,内部用黑色竖线或黑色 普染表示。街区内部的街道、空地、外形突出的建筑等对运动员的通行、定向、定位有意义,应该 予以表示;街区凹凸拐角图上小于0.5mm时可以综合;图上大于2mm的街区空地和大于 5mm的绿化带(区)应该表示;街区外围独立建(构)筑物应独立表示。沿河流、道路等要素呈

    带状分布的居民地,首先明确表示 屋密度可以合并表示。依天然地势分布 或无分布规律的分散式或散列式居民地,应强调表示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和房屋形状;不同居民 地类型的徒步定向运动地图参见图C.7~图C.9。

    5.4图幅规格及纸张要求

    5.5定向运动地图质量

    劣程度,具体如下: a)地图准确性,指地图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可靠性强。 b)地图完整性,指地图要素完整无缺项。 c) 地图现势性,指地图内容符合实地情况。 d)地图清晰性,指图上符号、色彩、图形、注记等容易辨认。 e)地图易读性,指地图表达的信息容易阅读、识别、分析与接受

    6徒步定向运动地图测制

    徒步定向运动是一项根据地图,借助指北针,自选路线,徒步完成一条由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地面 检查点组成的线路的体育运动。 徙步定向运动地图使用表11~表17中的符号绘制。 不同比例尺的徙步定向运动地图所使用的地图符号尺寸见表3

    表3徙步定向运动不同比例尺地图符号尺寸

    5.2.1底图收集与选择

    运动场地选定后,收集和选择以下几种地图作为底

    定向运动场地选定后,收集和选择以下儿种地图作为底图:

    CH/T 40162010

    a)比例尺合适的最新版纸质地形图或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栅格地图(DRG)等; b)比例尺合适的成图年代较早,但地貌变化不大的纸质地形图; c)比例尺合适、制图精度好、现势性强、地图要素较全的专题地图或各类工程测量地图 d)原有的定向运动地图

    6.2.2现势资料搜集

    作为底图的补充,还可收集以下资料: a)大于定向运动地图底图比例尺的纸质或数字新版地形图(DLG、DRG)、数字高程模型(DEM) b)土地利用详查形成的土地利用图 c)近期拍摄的比例尺合适的航摄像片、卫星像片,或近期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d)交通、水利、电力、农林等部门编制的现势性强的专题地图或相应数据库

    底图确定后,地图测绘人员应进行场地全面踏勘,踏勘的主要内容包括: 检查底图质量及其现势性,确定底图的磁北线; b) 地貌类型、地形特征、植被状况、通视通行程度; C 具有定位定向意义的地貌特征点和地貌结构线; d 场地道路、水系、居民地分布状况; 危险区域和禁区; f 影响行进中路线选择的微地貌特征; g)经试跑确定场地植被的通视通行程度。 徒步定向运动地图根据行进速度将植被的通视通行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即在通行无阻的树林中, 以每5分钟1千米的行进速度为标准,将植被通视通行程度分为以下等级,见表4。

    表4植被通视通行程度分级

    6.2.4定向运动地图测制专业技术设计书拟定

    专业技术设计书是指导定向运动地图测绘作业的主要技术依据,主要内容如下: a) 场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b 资料收集情况和使用评价,如资料种类、主要质量情况、使用价值等。 c) 主要技术指标,如成图类型、规格、比例尺、等高距、内容、数据格式、精度以及根据赛事要求和场 地条件所做的特殊技术规定等。 d 作业实施计划,如计算机软硬件配置、作业流程、测制方法与要求等。包括:确定外业修测重点 和难点、制图综合要求、地理要素等级划分标准,确定特殊地物的分类和表示方法、内业地图编 绘方法、现势资料使用原则和方法等;确定测绘程序和测绘路线、测绘工作进程、规定修测中使 用的简化符号及颜色等;测绘物品的准备和测绘实施计划表等。

    f)成果归档说明,如应该存留技术设计书、技大 术报告、工作报告、质检报告、测制使用的底图和各种 资料、成图方法、设备清单和制图人 ,以便成图质量检查和备案

    底图在修测前应进行预处理,内容如下: a)底图导人测绘软件进行初步处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将纸质底图扫描导人或将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栅格地图(DRG)导人测绘制图软件。 2 将纸质底图扫描导入或将数字线划图(DLG)、数学栅格地图(DRG)导入测绘制图软件,同 时导人经过纠正的航摄像片或卫星像片,或导人正射影像图(DOM)或数字高程模型 (DEM)等现势性资料,通过坐标转换进行空间坐标匹配及比例尺统一,获得线划与影像等 现势性资料叠加的底图;在这种底图上判绘,采集场地的新增要素,或对线划图上已有的要 素进行更新。 3) 只有航摄像片立体像对数据时,可运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制成数字线划底图;只有卫星像 片时,转为正射影像图(DOM)再制成数字线划底图。 4 只有正射影像图(DOM)时,可导人测绘制图软件制成数字线划底图。 b)底图在测绘软件中进行格式转换后,导人定向运动地图制图软件进行再处理,具体操作如下: 1) 加绘以磁北线为基准线的方格网,网格的尺寸一般为40mm×40mm。 2) 选用已校准的线状地物作为边界将测绘区域划分成若干工作区,划分时应保证各相邻工作 区有必要的重叠,重叠范围为510mm。 3 所采用的各种底图资料应进行保密处理。 4 将底图比例尺放大为成图比例尺的两倍,地貌地物复杂的场地底图比例尺放大倍数可适当 增加。 经过上述两个步骤并输出为纸质图,即为外业测绘用的底图

    6.3.1实地修测地图

    对底图上发生变化的地貌和地物要素进行修测和补测,以保证定向运动地图的现势性,具体要求 下: 结合测区实地情况可使用步测、尺量等简易测量方法进行修测。 底图修测可采用与底图的符号颜色不同的颜色描绘。 修测顺序一般为点状地物、线状地物、面状地物。 d 根据地貌特征点和地貌结构线测绘地貌形态;小范围内地貌高程可以目测。 e 无法使用简易测量方法时,可采用平板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修测;也可采用国家或地方坐标系 布设测图控制点,便用全站仪等进行修测。测图控制点位置应选择在视野开阔、使于扩展和联 测的地点。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进行测图控制点和野外地形点平面坐标以及高程数据采集。 使用GPS接收机时,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不大于15°,避开电磁波发射源200m、高压输电 线50m,避开高大建筑物和较大的水面。 8 新增的地物可采用航摄像片或卫星像片进行补绘,但应注意纠正影像偏差。 h)底图分区修测完成后,每个区域的修测图之间应进行接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到现地核 查,保证地图的整体性。

    经过实地修测的底图称为修测图。

    当没有合适的底图可供修测利用时,需要新测定向运动地图。一般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或使用全站 义、GPS接收机等仪器进行野外数字化测图等方法测绘定向运动地图,按国家相应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 标准、地形测量有关标准和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5.4.1修测图预处理

    否连续等;面状地物如水域、植被、房屋及大型建筑物图形等是否闭合;发现问题应做处理并做记 较大时要进行实地修正,

    6.4.2地图符号化编辑与要求

    6.4.2.1地图符号化编辑

    修测图经扫描,以成图的比例尺导入定向运动地图制图软件,通过坐标转换、图形纠止进行空间坐材 匹配及比例尺统一,然后按6.4.2.2和6.4.2.3的规定进行符号化处理,得到修测图的矢量数据。 全站仪或GPS新测地图的数据导入测绘制图软件进行编辑,经过格式化转换,再导入定向运动地图 制图软件,进行符号替换制成修测图的失量数据;当全站仪或GPS测图的数据格式可直接导入定向运动 地图制图软件时,导人软件进行编辑,制成修测图的矢量数据,

    6.4.2.2符号间隔及最小尺寸

    根据本标准规定的符号样式、规格、颜色对客要素进行符号化编辑。符号化过程要遵守符号及符号间 最小尺寸、符号组合规定要求;符号化后,若出现压盖、位移等现象,应进行处理,位移量应不超过0.5mm。 两符号之间的间隔及符号最小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 a)两条棕色或黑色的细线之间的间隔不小于0.15mm; 6 两条蓝线之间的最小间隔不小于0.25mm; 点状符号与点状符号间隔不小于0.2mm; d 点状线符号应不少于两个点,虚线符号不少于两段虚线; e 点状线围成的面状图形,其直径应不小于1.5mm,点状线不少于5个点; f)最小色块不小于0.5mm。 当图上符号的尺寸出现小于以上规定尺寸时,根据地貌地物的定位定向重要性进行舍去或夸大。若 采取夸大处理,相邻符号移位时,应保持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6.4.2.3符号的组合与关系处理

    符号的组合与关系处理要求如下: a)点状符号不要压盖其他点状符号;当间隔小于0.2mm时可相对移位或将符号略微缩小以保持 0.2mm的间隔。如:井与突出巨树符号相压盖时,应将二者相对移位。 b)点状符号与线状符号或面状符号相重叠时,点状符号可压盖线状符号或面状符号。如:井符号 可压盖等高线和面状植被符号。 线状符号与面状符号相重叠时,线状符号可压盖面状符号。如:道路符号可压盖面状植被符号。

    线状符号与线状符号相距小于0.15mm时,根据实际情况,保留相对重要的线状符号,或移位 另一线状符号,相距达到0.15mm。 面状符号与面状符号组合时,一般遵循以下规则: 1)同样颜色的不同符号不能组合,如:杂草空旷地(黄色面色)不与稀树空旷地(黄点)组合; 2) 普染面色的符号不能组合,一个区域只能普染一种面色,如:难跑树林(绿色面色)不能与空 地、杂草空旷地(黄色面色)等面色符号组合; 3) 普染面色的区域,可与配置不同颜色符号的区域组合。允许的符号组合参见表5。

    定向运动地图整饰包括四类要素:地图必备整饰要素、地图可选整饰要素、有关赛事或活动的必备整 饰要素、有关赛事或活动的可选整饰要素。定向运动地图整饰示例参见图A.1。具体如下: a)地图必备整饰要素包括: 1 图名,图名一般采用地理名词,如图内包含的村庄、河流、山地等的名称。为防止地名造成 赛事或活动场地提前泄密,可另创无关地名甚至抽象名词作为图名。图名宜放在图面上方 较为醒目的位置,并应预留出赛事或活动名称的空间。 2 比例尺,数学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根据需要可同时给出英文注记。数字比例尺应放置在 图幅空档中较醒目的位置上;直线比例尺宜绘制在适当位置上的2~3条磁北线之间,长度 为1~2个磁北线的间距(40~80mm)。 3) 等高距,等高距宜绘制在数字比例尺下方或右方,根据需要可同时给出英文注记, 4) 纸质检查卡,当电子点签器出现故障时,使用备用机械点签器打卡的表格。通常为三个 15mm×15mm的方格组成,宜放在图面下方的边缘处。 5)地图测制信息,测制人员姓名、地图监制人员姓名、测制时间、底图来源、测制标准(采用的规

    CH/T40162010

    标明原测制人员姓名、原测制时间和版权所有者、修测人姓名及第几次修测、修测时间等。 6) 地图编号,为表明地图所在的地区以及方便地图管理、建立数据库、查询检索等,定向运动地 图应进行统一编号。编号格式为17位数字:定向运动地图所在县区级行政区划代码(6位)十 该县区内定向运动地图场地编号(3位)十同一场地测绘次数(2位)十测制(修测)年月(6位)。 县区级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2007的规定执行

    地图编号21072610001201001,即210726(辽宁省黑山县)100(龙山)01(第一次测制)2010010 月树图,衣示 年01月辽宁省黑山县编号为100的场地一一龙山第一次测制的定向运动地图。 b)地图可选整饰要素包括: 1)图例:根据赛事或活动的等级、有无特殊符号确定是否制作图例。原则是:高级别赛事或活 动的地图上可以省略,但应列出非规范特殊符号的图例;低级别赛事或活动的地图上、一般 赛事或活动的地图上,可以制作完整图例。图例通常配置在图幅幅面的下方。 2) 图廓线:定向运动地图对图廓线的有无、样式等均无明确要求。如需绘制,应使其与地图的 整体观感相互协调,色调要浅。 3) 详细地图测制信息:测制人员的级别编号、地图监制人的级别编号、委托测制单位、测制单 位、测制方法、地图版权所有、成图软件及其版本、测图人员分工(接边)示意图等。 4 磁北标:磁北标(箭头)用来指示磁北方向。宜放在图面上、下的边角处。 5) 场地地点说明:用文字说明或绘制位置示意图。应放在不影响必备整饰要素的适当 位置。 有关赛事或活动的必备整饰要素包括: 1) 赛事或活动名称:赛事或活动名称通常是本次赛事或活动的正式全称,也可以是赛事或活动 的简称加上其中某项目的名称。赛事或活动名称通常应放置在图面上方最显著的位置上。 2)检查点说明表(符号式或文字式):宜放在地图的左(右)侧,并在图廓线之内。 3) 线路设计人姓名、线路监督人姓名。 d)有关赛事或活动的可选整饰要素包括: 1 线路设计人员的级别编号、线路监督人员的级别编号。 2) 其他说明:说明主办、承办、协办等单位的文字;根据赛事或活动的需要,可以对图面进行艺 术化处理。在不影响地图整体性和清晰性的原则下,适当配置赛事或活动会徽、吉祥物、广 告等,包括其他花边、图案

    6.4.4线路设计与绘制

    定向运动线路设计根据赛事或活动要求进行,线路设计的合理性、绘制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赛事和 活动的公平性,应十分重视。 线路和检查点位置应由线路设计人员在图上和现场设计,设计完成的线路应经实地核查后确定;线 路应进行试跑,根据试跑人意见调整线路。 图上绘制线路符号尽量避免压盖地图符号细节,必要时可适当断开;线路符号绘制之后须再次进行 现场核查。 国际级、国家级、省区级的正式定向运动赛事,线路符号应叠印在地图上,一般性赛事或活动,线路符 号也可以手绘。

    6.4.5检查点说明表编

    说明应简明拒要。徒步定向运动地图检查点说明表的示例参见表20

    6.4.6地图质量检查

    定向运动地图质量检查包括位置精度、完整性、现势性、图面表征质量、线路设计和绘制质量、检查点 说明表质量等,具体如下: a)位置精度:检查地形点的平面位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所采用的等高距是否能正确反映实地的 地貌特征;等高线的高程值是否正确,等高线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 b)完整性:地图内容是否完整,具有定位、定向作用的地貌地物有无遗漏;地图内容是否正确,有无 符号用错或综合不当的现象。 C 现势性:场地是否进行全面踏勘,是否对场地内的危险区、禁区进行了调查;是否对底图内容进 行了全面修测。 d 图面表征质量:符号配置间隔是否合适,图面是否清晰易读;各种符号的关系处理是否得当;图 形概括是否符合地理特征,特别是面状符号,如:居民地、植被的表示、分级是否合适;等高线的 绘制是否能反映实地的整体地貌形态和微地貌特征;地图符号的属性、颜色、尺寸、定位等是否 符合图式规定,图形线划是否光滑、自然、形状准确;整饰要素是否符合要求。 e)线路设计和绘制:线路设计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完整,绘制是否准确。 f)检查点说明表质量:检查点说明表的符号能否正确表示检查点的位置及特征。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进行实地核查修改。 定向运动地图的修测图经过内业编绘(6.4.1~6.4.6)制成定向运动地图原图,

    业编绘形成的定向运动地图原图数据,可通过打印或印刷设备输出,具体如下: 定向运动地图采用四色印刷(CMYK)时,按黄(Y)、青(C)、品红(M)、黑(K)层序进行;采用专色 潘通色卡(PMS)印刷时,各种颜色的印刷层序为:黄、绿、灰、棕、蓝、黑、紫。潘通色卡PMS颜色 与CMYK颜色的等效关系参见表6。地图上定向线路及检查点说明表可与地图同时印刷,也 可在地图印刷后采用紫色叠印

    潘通色卡PMS颜色与CMYK颜色的等效关系表

    b)定向运动地图使用彩色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天量输出前应测试并调色,防止偏色。地图输出 产品的色彩应符合要求,清晰易读,无漏印、空白、残缺,无套印移位现象。 定向运动地图原图经印刷后成为定向运动地图成图。不同比例尺、不同项目徒步定向运动地图整体 图示例和不同比例尺不同地形徒步定向运动地图局部样图示例分别参见图B.1~图B.12和图C.1 C.13

    7其他类型定向运动地图测制要求

    7.1滑雪定向运动地图测制

    滑雪定向运动是一项根据地图,借助指北针,在雪道上使用越野滑雪器材(目由式雪板)滑行,自选路 线完成一条包含若于个标绘在地图上的地面检查点的线路的体育运动。运动员也可以在规则允许的非 雪道区域滑行, 滑雪定向运动地图符号以徒步定向运动地图符号(表11~表17)为基础选取表示(见7.1.2~ .1.9),并需补充专用符号,见表18。 不同比例尽的滑需定向运动地图所使用的地图符号尺寸见表7

    表7滑雪定向运动不同比例尺地图符号尺寸

    辅比例尺只在以下情况下使用,但应得到赛事或活动组织者的准许。具体如下: a) 当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赛事或活动全部或局部使用同一个滑雪场时,为使地图更加清晰易 读,用于长距离赛事或活动的滑雪定向运动地图可以使用辅比例尺1:12500。 b 当滑雪定向运动赛事或活动在越野滑雪赛场、滑雪射击运动场或体育中心进行时,这类场地有 复杂的雪道路网及桥梁、水道、墙、围栏、土等地貌地物。使用规范规定的主比例尺往往不能 详细反映实地情况,可以使用辅比例尺。有的滑雪场尽管雪道路网并不密集,但地貌地物十分 复杂,为清晰地表示实地情况,也可使用辅比例尺地图。 C) 滑雪定向运动员处于高速滑行阶段或遇到降雪天气过程时,读图会发生困难,为使地图清晰易 读,可以使用辅比例尺。 赛事或活动组织者应本着保证地图的清晰易读性以及赛事或活动的公平性原则确定地图是否使用 比例尺,

    采用表11中的内容:首曲线(101)、计曲线(102)、间曲线(103)、示坡线(104)、等高线注记(105)、土 饮(106)、土墙土垄(107)、冲沟(109)、山丘(111)、凹地(114)等。 等高线的表示和徒步定向运动地图相比更加概括,间曲线(103)除在平坦地区使用外均可省略。首 曲线(101)线宽为0.11mm,以便更加清晰地表示雪道符号。

    CH/T 4016—2010

    采用表12中的内容:不可通行陡崖(201)、岩石柱峭壁超大巨石(202)、可通过岩壁(203)、 206)、巨石(207)、石块地(208)、石堆石簇(209)等。

    采用表14中的内容:空旷地(401)、稀树空旷地(402)、杂草空旷地(403)、稀树杂草空旷地(404)、易 滑行树林(405)、慢滑行植被和难滑行植被(406)、果树林(412)、单向果树林(413)、明显耕地界线(414)、 明显植被界线(416)、不明显植被界线(417)、突出大树(418)、突出小树(419)、其他特殊植被(420)等。 在滑雪定向运动地图上,所有绿色植被符号(407、408、409、410、411等)一律用慢滑行植被和难滑行 植被(406)表示,以保持绿色雪道的清晰易读

    7.1. 6 人工地物

    采用表15中的内容:(双向)多车道公路(501)、主要公路(502)、次要公路(503)、简易公路(504)、林 中带状空隙(509)、有桥通过点(513)、铁路(515)、架空线路(516)、高压输电线(517)、隧道涵洞桥涵 (518)、砖石墙(519)、高砖石墙(521)、围栏(522)、高围栏(524)、豁口或开放口(525)、独立建(构)筑物 (526)、禁区或街区式居民地(527)、禁区(528)、铺装地面(529)、靶场(531)、不可穿越管道(534)、高塔状 建(构)筑物(535)、低塔状建(构)筑物(536)、特殊人工地物(539、540)等。 林中带状空隙(509)如在地面上是清晰可见的,可用表18中的非滑雪路(807)表示

    采用表18中的内容:特宽雪道(801)、宽雪道(802)、窄雪道(803)、较窄慢行雪道(804)、覆雪公路 805)、有沙或少雪覆盖的公路(806)、非滑雪路(807)、禁滑道路(809)、共用雪地摩托道(813)等。 雪道符号应以绿色表示;当雪道与小路相重叠时,不表示小路,只表示雪道符号。对于设计为雪道的 公路,应用绿色雪道符号表示在公路旁边。 其他可滑雪的道路、可滑雪的开阔公路应用黑色符号表示,因为公路路面受雨、雪、阳光等因素影响 易发生变化,需要将公路与雪道区分开。 所有道路的连接处、岔路口形状及其分支道路的角度应在地图上正确地表示,岔路口应以实线相交, 以便清晰显示其交点的位置。点线雪道符号也应如此。

    采用表16中的内容:磁北线(601)、套版线(602)、高程注记点(603)等。

    7.1.9检查点及线路

    采用表17中的内容:起点(701)、检查点(702)、检查点序号(703)、顺序方向线(704)、规定路线 (705)、终点(706)、禁行线(707)、通过点(708)、禁区(709)、危险区(710)、医疗站(712)、供水站(713)。 采用表18中的内容:出发准备区观赏区(808)、带中心点的检查点(810)、检查点序号和检查点点号 (811)、器材露天存放地(812)等。 线路符号701、702、703、704、705和706在滑雪定向运动地图中线宽增大为0.5mm

    在滑雪定向运动地图中不使用检查点说明表。检查点点号可放在检查点序号旁或独立设置检查点序 号点号对照表。确定采取哪一种设置方式应考虑地图尺寸、雪道和线路形状等因素。如果雪道网密集或线 路复杂时,则设置点号表。 检查点序号及点号之间用一个连字号相连,根据图内雪道网密度情况,序号及点号字体大小可相同, 点号字体也可稍小,缩小的最大尺度为原大小的70%。

    7.1.10要求、步骤和示例

    滑雪定向运动地图测制技术要求和步骤参照6.26.5执行。滑雪定向运动地图样图 图B.13。

    7.2山地自行车定向运动地图测制

    山地自行车定向运动是一项根据地图,借助指北针,在地图标示的道路上驾驶山地自行车,自选路线 完成一条包含若干标绘在地图上的地面检查点的线路的体育运动。运动员可以在规则允许的非道路区 内骑行。 山地自行车定向运动地图符号以徒步定向地图符号表11~表17为基础选取表示(见7.2.2~ 7.2.8)。但有其特殊性,如:可以省略地形细节的描绘、夸大道路网、注重植被的通视程度等。为此补充 了部分专用符号,见表19。 不同比例尺的山地自行车定向运动地图所使用的地图符号尺寸见表8。

    表8山地自行车定向运动不同比例尺地图符号尺寸

    采用表11中的内容:首曲线(101)、计曲线(102)、元 线注记(105)、土坎(106)、土墙 土(107)、冲沟(109)等。 图上不表示间曲线(103),等高线的综合要大于徒步定向运动地图。

    采用表12中的内容:不可通行陡崖(201)、岩石柱峭壁超大巨石(202)、大石(206)、石块地 210)、空旷沙地(211)、露岩地(212)等。 该类符号多用灰色(K70)表示,明显性低于徒步定向运动地图,以突出道路的表示。

    采用表14中的内容:空旷地(401)、稀树空旷地(402)、杂草空旷地(403)、稀树杂草空旷地(404)、通 视程度好树林(405)、通视程度降低树林(406)、果树林(412)、单向果树林(413)、突出大树(418)、突出小 树(419)、其他特殊植被(420)等。 在山地自行车定向运动地图上,所有绿色植被符号(407、408、409、410、411等)均用通视程度降低树 林(406)表示,植被表示的详细程度要低于徒步定向运动地图

    采用表15中的内容:(双向)多车道公路(501)、主要公路(502)、次要公路(503)、明显岔路口(510)、 不明显岔路口(511)、铁路(515)、架空线路(516)、高压输电线(517)、隧道涵洞桥涵(518)、高砖石墙 (521)、高围栏(524)、豁口或开放口(525)、独立建(构)筑物(526)、禁区或街区式居民地(527)、铺装地面 (529)、靶场(531)、坟墓(532)、不可穿越管道(534)、高塔状建(构)筑物(535)、低塔状建(构)筑物(536)、 饲料架(538)、特殊人工地物(539、540); 采用表19中的内容:林中带状空隙(509.1)、快速骑行大路(831)、快速骑行小路(832)、中速骑行大 路(833)、中速骑行小路(834)、慢速骑行大路(835)、慢速骑行小路(836)、难骑行大路(837)、难骑行小路 (838)、非路可骑行区域(839)等。

    7.2.8检查点及线路

    采用表17中的内容:起点(701)、检查点(702)、检查点序号(703)、顺序方向线(704)、规定路线 (705)、终点(706)、禁行线(707)、通过点(708)、禁区(709)、医疗站(712)、供水站(713); 采用表19中的内容:带中心点的检查点(840)、禁行道路(711)、横担道路上危险障碍物或台阶 (843)、不能通过或禁止通过障碍物(844)。 线路符号701、702、703、704、705和706在山地自行车定向运动地图上线宽增大为0.6mm。 在山地自行车定向运动地图上一般不使用检查点说明表。检查点点号应放在检查点序号旁,用一个 连字号相连,检查点点号和检查点序号的字体等大,

    采用表17中的内容:起点(701)、检查点(702)、检查点序号(703)、顺序方向线(704)、规定路线 (705)、终点(706)、禁行线(707)、通过点(708)、禁区(709)、医疗站(712)、供水站(713); 采用表19中的内容:带中心点的检查点(840)、禁行道路(711)、横担道路上危险障碍物或台阶 (843)、不能通过或禁止通过障碍物(844)。 线路符号701、702、703、704、705和706在山地自行车定向运动地图上线宽增大为0.6mm。 在山地自行车定向运动地图上一般不使用检查点说明表。检查点点号应放在检查点序号旁,用一个 连字号相连,检查点点号和检查点序号的字体等大,

    7.2.9要求、步骤和示例

    山地自行车定向运动地图测制技术要求和步骤参照6.2~6.5执行。山地自行车定向运动地图 例参见图B.14。

    7.3沿路选标定向运动地图测制

    沿路选标定向运动是一项根据地图,借助指北针,徒步或使用轮椅等允许的代步工具行驶在规定路 线上,依次确认若干检查点,完成一条线路的体育运动。 运动员只能在道路和规定的区域内活动。为了能在较远处观察检查点点标旗的位置,地图上对赛事 或活动区域的道路两侧和区域周边50m范围内,甚至100m或更远处的通视程度好的地貌地物,应详细 表示,在道路上看不见的地貌地物可省略, 沿路选标定向运动地图图式符号以徒步定向运动地图图式符号为基础,更加注重道路和规定区域两

    侧地形细节的描绘、注重必经道路及附近地貌地物的外 和名称有所改变,详见7.3.3、7.3.4、7.3.5。 沿路选标定向运动地图使用表11~表17中1:5000列的符号。

    采用表11中的内容:所有徒步定向运动地图地貌符号均可使用。 沿路选标定向运动地图利用等高线清晰地表示出地貌形态,特别是坡度。赛事或活动处于 担的区域时,应选择2.5m等高距或更小等高距,并使用间曲线表示坡度变换的具体位置。

    采用表13中的内容:河流(304)、水道(305)、小水道(306)、明显沼泽(309)、沼泽(310)等。明显沼 为通过植被或水流或硬地可辨认出的非常明显的沼泽区域,符号黑色的边线可以省略。沼泽(31 过植被可辨认出的明显的沼泽区域

    采用表14中的内容:明显空旷地(401)、明显稀树空旷地(402)、明显杂草空旷地(403)、明 草空旷地(404)、通视程度好树林(405)、通视程度降低树林(408)、通视程度降低下层植被(409) 度极大降低植被(410)等

    中的内容:所有徒步定向运动地图人工地物符号均

    装修标准规范范本用表16中的内容:磁北线(601)、套版线(602)、高

    7.3.8检查点及线路

    采用表17中的内容:所有徒步定向运动地图线路符号均可采用。 沿路选标定向运动的检查点位置及其附近一般安置1~5个点标旗(编号分别为A~E)供运动员选 择确认并记录检查点说明表中规定的点标旗编号。已编号(A~E)的机械或电子点签器均放在运动员方 更使用的地方。 在高难度的沿路选标定向运动赛事或活动中可在线路上的检查点正确位置不插点标旗。另外,还可 在线路中设置限时通过的检查点,要求运动员在限定的时间内确认检查点。 沿路选标定向运动地图规定线路和检查点符号的绘制精度要求非常高,为此线路和检查点符号应与 地图一起绘制,同时印刷,不允许在已经印好的地图上叠印和手绘。地图上的规定线路用紫色虚线符号 05表示,遇到压盖重要的地貌地物细节时虚线可以断开。 沿路选标定向运动检查点说明表格式见9.3.8的要求

    7.3.9要求、步骤和示例

    沿路选标定向运动地图测制技术要求和步骤参照6.2~6.5执行。沿路选标定向运动地图 参见图B.15和图B.16。

    7.4新型定向运动的地图测制

    除上述几种传统定向运动类型外,还有水上定向运动、轮滑定向运动、汽车定向运动和GPS定向运 动等新兴的定向运动类型,这些新兴的定向运动类型的地图可在徒步定向运动地图符号的基础上按6.2 一6.5进行绘制,根据其特殊性可适当增加或减少符号,地图比例尺和等高距可根据其特殊性采用适宜 的比例尺和等高距。增加的符号应经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地图委员会审定,并应在地图图例中予以表示, 并在赛事或活动之前公布

    深圳标准规范范本8.1图式符号的一般规定

    ....
  • 相关专题:
专题: 房地产项目 |工程施工数据 |体育标准 |铁路图纸 |市政管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