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 482-2017-T 空气源热泵冷剂直热直冷式建筑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 CECS 482-2017-T  空气源热泵冷剂直热直冷式建筑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8.98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0-31
  • 发 布 人: kingsj0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暖通空调,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CECS 482-2017-T 空气源热泵冷剂直热直冷式建筑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totalfraction

    多个毛细盘管的制冷剂进出口分别与同一分集气器或分集液 器相连接的系统的管路连接方式。

    sameprogram

    由多个毛细盘管组成的系统,使每个毛细盘管中的制冷剂 自同的管路连接方式,每个毛细盘管的两个制冷剂端口分别 俞配管路中不同的气分支器或液分支器上。

    在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中,用于连接空气源热泵输气连 并向毛细盘管分配或汇集气态制冷剂的装置

    在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中,用于连接空气源热泵输液连 并向毛细盘管分配或汇集液态制冷剂的装置

    gas splitter

    连接输气连接管、输配气管和毛细盘管或输配气管、输配气

    和毛细盘管的三通装置。

    liquid splitter

    连接输液连接管、输配液管和毛细盘管或输配液管、输 和毛细盘管的三通装置。

    2.0.12输气连接管

    热源机和集分气器之间、热源机与第一根输配气管之间、分 新风除湿室外机与分体式新风除湿室内机之间的制冷剂气态 管道统称为输气连接管。

    2.0.13输液连接管

    热源机和集分液器之间、热源机与第一根输配液管之间、分 新风除湿室外机与分体式新风除湿室内机之间的制冷剂液态 管道统称为输液连接管。

    分集气器与毛细盘管之间或气分支器之间、输气连接 分支器之间的连接管道,起气态制冷剂中间输配作用

    分集液器与毛细盘管之间或液分支器之间、输液连接管与 支器之间的连接管道,起液态制冷剂中间输配作用

    2.0.16制冷剂换向器

    与热源机相连接,使制冷剂供暖和供冷时在不同的换热设 循环的装置。

    加热或冷却元件敷设于绝热层之上,需填充混凝土或水泥砂 浆后再铺设地面层的地面辐射供暖供冷形式,简称混凝土填充式 地面辐射供暖供冷

    boardfloorradiantheatingandcooling

    加热或冷却元件敷设于预制沟槽水泥板的沟槽中,用混凝土

    或水泥砂浆或导热胶泥填充沟槽使沟槽处的尺寸与水泥板顶面持 平后再铺设面层的辐射供暖供冷形式。预制沟槽水泥板可铺设于 地板中也可铺设于墙体中。

    能够感应温度,并实施系统参数设置、查询、控制调节的自动 控制装置。

    2.0.20集中控制系统

    由计算机、网络线路与设备、IC卡、计算机软件等组成的实现 对多个系统控制与管理的控制系统

    3.1.1系统中所配置的热源机、毛细盘管等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 的规定。

    3.1.2系统中所用材料,应根据工作温度、工作压力、荷载

    3.1.3所有材料与设备均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检验合格,并经 进场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3.2.1系统应包括热源机、输气连接管、输液连接管、分集气器、 分集液器、输配液管、输配气管、气分支器、液分支器、毛细盘管(图 3.2.1)、制冷剂换向器及相关附件等。系统设备、材料、附件及安 装用焊接材料的选用,应依据设计文件确定。输气连接管、输液连 接管、输配液管、输配气管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毛细盘管示意图 1一分气头:2一铜盘管:3一分液头

    (b)输气(液)连接管示意图

    一保温棉:2、4一纳子帽:3一连接管

    (c)输配气(液)管示意图 1、3一纳子帽:2一连接管

    (g)气(液)分支器 (焊接)示意图

    图3.2.1系统各部件示意图

    1管材内外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得有分层、砂眼、粗划痕、绿 锈等缺陷; 2管材截面圆度和同心度应良好; 3管材应经过脱油脂处理,并保持干燥、密封; 4铜管宜采用TP2M牌号,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3.2.2管道的保冷、保温材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T4272的有关规定。 3.2.3冷凝排水配管材料宜采用排水塑料管或热镀锌钢管,管道 应采取防凝露措施。

    3.3.3预制沟槽水泥板的沟槽中应填充水泥砂浆或导热系数不 小于水泥砂浆的其他导热材料,填充导热材料应与预制沟槽水泥 板牢固结合:面层采用木地板的预制沟槽水泥板供暖地面,面层 与预制沟槽水泥板之间无找平层时,应设置金属均热层,均热层 的导热系数不应小于237W/(m·K),均热层厚度不应小于 0.1mm

    3.3.4发泡水泥绝热层材料应

    1水泥宜米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 泥;当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等;水泥抗压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32.5; 2发泡水泥绝热层物理学性能应符合表3.3.4的规定

    表3.3.4发泡水泥绝热层物理学性能

    当采用其他绝热材料时,其技术指标应按本规程表3.3.2 ,选用同等绝热效果的绝热材料

    3.4.1豆石混凝土填充层材料强度等级宜为C15,豆石粒径宜为 5mm~12mm。 3.4.2 2水泥砂浆填充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中粗砂水泥,且含泥量不应大于5%: 2 宜选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3 水泥砂浆体积比不应小于1:3; 4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

    3.5辅助加热电缆系统材料

    3.5.1辐射供暖用辅助加热电缆产品必须有接地屏蔽层。 3.5.2加热电缆冷、热线的接头应采用专用设备和工艺连接,不 应在现场简单连接;接头应可靠、密封,并保持接地的连续性。

    3.5.1辐射供暖用辅助加热电缆产品必须有接地屏蔽层。

    3.5.3加热电缆外径不宜小于5mm

    3.5.4加热电缆的型号和商标应有清晰标志,冷、热线接头位置

    3.5.5加热电缆应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合

    .5:5加热电缆应经国 电气安全性能、机械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辐射供冷供暖技术规 程》JGJ142一2012中附录F的规定。

    4.1.1根据建筑的规模、类型、负荷特点、参数要求及其所在的气 医区域等,经技术、经济、安全比较确认合理后,可选择采用冷剂辐 射供暖系统、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冷剂辐射供暖空调供冷系统 (图 4. 1. 1) 。

    (b)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原理图

    C)冷剂辐射供暖空调供冷系统原理图

    图4.1.1系统原理图 1一压缩机;2一四通阀;3一过滤器;4一截止阀;5一膨胀阀;6一换热器 7一电机及风扇;8一输气连接管;9一输液连接管;10一分集气器; 11一分集液器;12一输配液管;13一输配气管;14、16一维修盒; 15一毛细盘管;17一室内机;18一送风口:19一送风口;

    风口:21一回风管:22一制冷剂换向器

    暖空调供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由计算确定,供暖冷凝温 度不应天于55℃。一般民用建筑冷凝温度宜采用35℃~40℃,制 冷剂的过冷度不宜小于5℃且不宜大于10℃;供冷蒸发温度宜采 用8℃~12℃,过热度不宜小于5℃且不宜大于10℃。 4.1.3同一冷剂辐射供暖系统、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冷剂辐 射供暖空调供冷系统的供暖设计冷凝温度、供冷设计蒸发温度必 须相同。 4.1.4冷剂辐射供暖系统和冷剂辐射供暖空调供冷系统辐射供

    暖表面平均温度宜符合表4.1.4的规定

    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应保证供冷表

    4.1.5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应保证供冷表 面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1℃~2℃。辐射供冷表面平均 温度宜符合表4.1.5的规定。

    4.1.5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应保证

    表4.1.5辐射供冷表面平均温度(℃)

    设计。 4.1.7系统中的毛细盘管、输配气管、输配液管、分集气器、分集 液器、气分支器、液分支器、输气管、输液管、室内空调机等元件均 应与该系统所配置的热源机相匹配,应根据设备生产厂家的产品 样本及技术手册要求选择配置。 4.1.8地面上固定设备或卫生器具下方不应设置加热冷却元件;

    4.1.8地面上固定设备或卫生器具下方不应设置加热冷

    层内。 4.1.11对于冷剂辐射供暖供系统供热量不足的系统应设置辅助 供暖措施,当采用加热电缆作为辅助供暖措施时,辅助供暖的加热 电缆地面辐射供暖部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热电缆应与热源机联动控制: 2加热电缆的布置不应影响毛细盘管及其他连接管路的布 置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3加热电缆的布置应避开家具位置; 4加热电缆的布置间距不应小于50mm,简距为50mm时 其功率不宜大于17W/m;间距天于50mm时其功率不宜大于 20W/m。

    4.1.12采用冷剂辐射供暖系统、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

    1 设计说明; 2 主要设备、材料表; 3 供冷供热系统图和局部详图: 4 供暖供冷系统和加热冷却部件的平面布置图: 5 温控装置及相关管线布置图,当采用计算机网络、IC卡式 集中控制系统时,应提供通讯及控制布线图: 6当采用计算机网络、IC卡式集中控制系统时,应提供供电 系统图及相关管线平面图。 4.1.13方 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以下内容:

    1 室内外计算温度; 2 房间总热冷负荷、热源机的选型及其相关技术参数 3 系统采用的供暖供冷方式及其控制方式:

    热源机的配电方案及电能计量方式; 5 毛细盘管、室内空调机的选型及其主要参数; 6 绝热材料的类型、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 7 填充层、面层伸缩缝的设置要求; 8 热源机、制冷剂换向器的安装位置及相关要求。 4.1.14 加热冷却设备平面布置图应绘制下列内容: 1 各房间毛细盘管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 2 分集气器、分集液器、气分支器、液分支器的布置位置; 3 输配气管、输配液管的布置位置、长度、管径; 4 输气管、输液管的布置位置长度、管径等; 5 室内空调机的安装位置,当采用风管机时应标明风道规 格、安装位置、出回风口规格、安装位置等。

    4.2.1辐射地面的地面构造应根据敷设位置,选择下

    4.2.1辐射地面的地面构造应根据敷设位置,选择下列各基本构 造层组成,可分为两种地面构造:混凝土填充式供暖供冷地面构造 和预制沟槽水泥板辐射供暖供冷地面构造(图4.2.1)。

    (a)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充式地面辐射冷暖地面构造

    (b)采用泡沫颜料绝热层(发泡水泥绝热层)的混凝土 填充式加热电缆供暖地面构造

    (c)预制沟槽水泥板辐射冷暖地面构造(各种面层)

    图4.2.1 地面构造示意图

    1 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 2 防潮层(对与土壤相邻的地面); 3 绝热层; 4 加热冷却元件; 5 填充层; 6 隔离层(对潮湿房间); 7 面层。

    板作为为辐射供冷供热面时,必须设置绝热层

    4.2.6混凝土填充式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地面的

    4.2.6混凝土填充式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地面的填充层和面 层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充层材料和厚度宜按表4.2.6选择确定; 豆石混凝土填充层上部应根据面层的需要铺设找平层; 3 没有防水要求的非潮湿房间,水泥砂浆填充层可同时作为

    面层找平层; 4辅助加热电缆应敷设于填充层中间,不应与绝热层直接接 触

    表4.2.6地面填充层材料和厚度

    4.2.7采用水泥、石材、陶瓷面层的地面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 可不设填充层,但面层下的水泥砂浆和粘接层的总厚度不应小于 25mm。

    4.2.8采用预制沟槽水泥板的地面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

    内应用水泥砂浆或导热胶泥填充,并宜设置均热层,均热层可为面 层下的水泥砂浆找平层,也可以在填充后的预制水泥板上表面敷 设金属铝箔。

    4.2.9采用预制沟槽水泥板的地面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

    内未铺设的部位和敷设除毛细盘管外的其他系统管道和元件的部 位应敷设填充板

    4.2.10当地面荷载大于供暖地面的承载能力时,应会同

    4.2.11当整幢建筑全部安装且不要求分

    除底层的地面构造应符合本规程第4.2.1条的要求外,其他层可 不铺设地面绝热层。对于顶层,根据热负荷的需求可在顶板上铺 设供冷或者供热元件以满足顶层的供冷供暖需求。板可依据建 筑物屋面的绝热情况增加绝热层

    4.3房间热负荷与冷负荷计算

    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房间及冷剂辐射供暖空调供冷系 的冷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及空气

    统房间的冷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及空气

    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天规定计算。 4.3.2全面辐射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可降低2℃,全面辐射供冷室 内设计温度可提高0.5℃~1.5℃。 4.3.3房间局部采用冷剂辐射供暖系统,局部地面供暖热负荷的

    表4.3.3局部地面供暖热负荷的计算系数

    4.3.4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界分区,分别计 算热负荷和冷负荷,并进行加热设备布置。 4.3.5在计算房间热冷负荷时,对敷设加热冷却元件的建筑地面 和墙面,不应计算其传热损失。

    4m时,应在基本耗热量和朝向、风力、外门附加耗热量之和的基 础上,计算高度附加率。每高出1m应附加1%,但最高不超过 8%。 4.3.7房间热负荷的计算,应计算间歇款运行和户间传热

    辐射面传热量和系统供热量

    4.4.1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辐射面的传热量应满足房间所需 共热量或供冷量的需求。辐射面的供冷、供热量应根据辐射面的 构造、毛细盘管的敷设间距、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制冷剂的蒸发温 度、室内空气温度等通过计算确定。辐射面传热量应按下列公式 计算:

    地面供暖,顶棚供冷时:

    式中:q 辐射面单位面积传热量(W/m); qr 辐射面单位面积辐射传热量(W/m); qd 辐射面单位面积对流传热量(W/m); tpj 辐射面表面平均温度(℃); trj 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t 室内空气温度(℃)。

    色 向上供热量或供冷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向上供热量或供冷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1 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或供冷量(W/m): 房间内敷设供热供冷元件的地面面积(m); β一考虑家具等遮挡的安全系数,根据户型大小、房间用 途、不同家具对地面的遮挡等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大 户型取较小值; Q—房间热负荷或冷负荷(W); QI——房间所需向上供热量或供冷量(W); Q 自上层房间地面向下的传热量(W)

    设计工况下地表面平均温度,地表面平均温宜按式(4.4.3)计算, 并确保其值不高于本规程第4.1.4条的规定的限值。

    tpi=t,十9.82× 100

    式中:tpi 地表面平均温度(℃); 室内计算温度(℃): q—地面单位面积向上的供热量(W/m)。 4.4.4确定冷剂直冷辐射供冷辐射面的供冷量时,应校核设计工 况下辐射面平均温度,并确保其值不低于本规程第4.1.5条的规 宝的限估 1计管地

    式中:tpj 地表面平均温度(℃); 室内计算温度(℃); 地面单位面积向上的供热量(W/m)。

    4.4.4确定冷剂直冷辐射供冷辐射面的供冷量时,应机

    式中:tpj 地表面平均温度(C); t一 室内空气温度(℃); q 辐射面单位面积向供冷房间的供冷量(W/m) 4.4.5冷剂辐射供暖供冷系统房间的冷剂供热量或供冷量 括辐射面对房间的有效供热热量或供冷量和向下的传热量可 壤的传热损失

    ....
  • 暖通空调图纸、图集 供暖标准
  • 相关专题: 供暖供冷  
专题: 辅助软件 |能源标准 |城镇建设标准 |金融标准 |电子产品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