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077.2-202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规程 第2部分:调查 勘查与设计.pdf

  • DB32/T 4077.2-202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规程 第2部分:调查 勘查与设计.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2.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3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矿山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32/T 4077.2-202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规程 第2部分:调查 勘查与设计

    基准点datumpoint或referencepoint 工程测量时作为标准的原点称为测量基准点。按照基准点在测量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相对基 准点和绝对基准点。 3.7

    基准点datumpoint或referencepoint 工程测量时作为标准的原点称为测量基准点。按照基准点在测量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可 准点和绝对基准点。

    对调查与勘查场地及附近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现场观察、量测和描述,将有关工程地质 符号表示在地形图上的勘查工作方法,

    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geologicalproblem 信息服务平台 是指工程建设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闸阀标准,对工程施工和运行或对周围环境 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3.9 不稳定边坡unstableslope 具有蠕变、鼓胀或拉裂等变形特征且变形边界不明显的边坡。 3.10 覆岩破坏“三带” +hree i山e

    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geologicalproblem 是指工程建设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工程施工和运行或 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地质灾害体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利用机械设备、工具直接深入地下岩土层,查明地 性质、结构构造、空间分布、地下水条件等内容的勘查工作。

    地球物理勘探geophysicaexploration 运用专门的仪器探测地壳表层地质体物理场(电场、磁场、重力场等)的分布情况,通 理场特性和差异,判明地下地质现象,获得物理性质参数的一种勘探方法。

    对矿山开采或工程活动诱发或者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价,提 出防治措施建议,编制评估报告的技术活动。 3.16 土地调查landsurvey 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土地所有 权和使用权状况)以及土地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的综合调查。 3.17 土壤调查soil survey 通过对土壤剖面形态及其周围环境的观察、描述记载和综合分析比较,对土壤的发生演变、分类分 布、肥力变化和利用改良状况进行研究、判断。 3.18 生态调查ecologicalinvestigation 了解区域生态环境乃至生物圈内动植物现状(包括其他微生物族群)与分布的一种调查方法。 3.19 业 矿山“三废”调查investigationof"ThreeWasteinmine 对因矿产资源开发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造成了土地资源、土体与水体污染以及废渣、尾矿堆放 占用土地资源开展的调查。

    在收集资料及开展矿山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估区生态环境影响作出评估。

    预测评估forecastevaluation 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和矿山生态环境条件,分析预测修复工程可能引 剧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评估修复工程可能造成的矿山生态环境影响。

    稳定性评价stabilityevaluation 以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为基础,综合分析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 稳定程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评估与预测的工作,

    设计安全系数designedfactorofsafety 设计评价允许的稳定性系数值,是综合考虑边界条件、荷载条件、岩土体强度、工程重 确定的岩土体稳定性经验系数,是修复区及修复工程达到预期安全程度允许的最低安全系

    动态设计法methodofdynamicinformationdesign 根据信息施工法和工程勘查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当原设 出现较大变化时,及时补充、修改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坡面整形reshapingslopesurface 清除坡表松散、不稳定岩土体,保持坡面平顺、密实的工程措施。

    填坡backfillslope 对坡面局部的凹坑、凹槽回填,或为降低坡比采取的上挖下填等工程措施。

    静态爆破staticblasting 利用静态破碎剂的水化反应体积膨胀,对约束体作用而产生破坏做功的破岩技术。 3.42 光面爆破smoothblasting 沿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之后起爆,以形成平整车 廓面的爆破作业。 3.43 预裂爆破presplittingblasting 沿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之前起爆,从而在爆区 保留区之间形成预裂缝,以减弱主爆孔爆破对保留岩体的破坏,形成平整轮廓面的爆破作业。 3.44 回填压脚backfillatthefootof slope 通过工程措施在坡脚处提供足够的工程自重力,以增加边坡抗滑能力,提高其稳定性的工程措施 3.45 柔性支护结构flexiblesupportingstructure 对边坡进行支护,限制边坡发生过大变形,允许防护工程结构出现一定变形的边坡支挡形式。 3.46 锚固anchoring 通过锚杆或锚索将不稳定岩土体与稳定岩土体紧密联结,以加固不稳定地质体的工程措施。 3.47 锚固基本试验basictestofanchoring 为确定锚杆(索)极限承载力和获得有关设计参数而进行的试验。 3.48 锚固验收试验acceptancetestofanchoring 为检验锚杆(索)施工质量及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而进行的试验。 3.49 注浆试验groutingtest 为了解岩土体进行灌浆处理的可能性和取得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在拟定地段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 结岩土体的试验。

    利用静态破碎剂的水化反应体积膨胀,对约束体作用而产生破坏做功的破岩技术,

    光面爆破smoothblasting 沿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之后起爆,以 廓面的爆破作业。

    采用钢丝绳锚杆或钢筋锚杆和支撑绳固定方式,将金属柔性网覆盖在具有潜在地质灾害的坡 而实现坡面加固或限制落石运动范围的一种防护网,简称主动网。

    格宾边坡防护gabionslopeprotection 通过机械(人工)编织,将热镀锌低碳钢丝组装成蜂巢形网片箱笼,并在箱笼装入块石等填充料的 边坡防护。

    植被恢复revegetatior

    在矿山废弃地、裸露边坡等地段,通过重建或改善植物生境,促进植物繁殖体繁衍,使其达到植被 覆盖状态的过程。

    喷播spray seeding 采用工程机械将种子、基质或其混合物等喷射到坡面上的恢复植被技术。 3.68 干法喷播pneumaticseeding 借助工程机械,以气流为介质输送植物种子、基质或其混合物的喷播技术。 3.69 湿法喷播hydroseeding 借助工程机械,以水流为介质输送植物种子、基质或其混合物的喷播技术。 3.70 离析度segregationdegree 喷播基质在水中振荡后产生的粒径小于20mm的散落物质量占原基质质量的百分比 3.71 生态护坡ecologicalprotectionofslope

    纤维毯plantfiberblanket 下两层固定网夹持植物纤维层,或由固定网从上至下依次夹持植物纤维层、种子承载层(或基 衬托层并缝合形成的毯状物。

    植物纤维毯plantfiberblanket 由上下两层固定网夹持植物纤维层,或由固定网从上至下依次夹持植物纤维层、种子承载层(或基 质层)、衬托层并缝合形成的毯状物。 3.73 植生带lawnnurserystrip 把筛选好的草籽(或按比例混合的草籽)均匀地撤在两层载体之间,复合而成有草籽的带状草坪建 植材料。 3.74 生态袋ecologicalbag 由柔性土工合成材料制成的、能够固根保土、防止水土流失并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的新型产品, 3.75 植生袋vegetationbag 采用纤维网编织成的袋状物,将含有种子、肥料、生长基材直接粘贴在PE袋上,填充种植土,用 于边坡绿化的产品。

    质层)、衬托层并缝合形成的毯状物。 3.73 植生带lawn nurserystrip 把筛选好的草籽(或按比例混合的草籽)均匀地撤在两层载体之间,复合而成有草籽的带状草坪建 植材料。 3.74 生态袋ecologicalbag 由柔性土工合成材料制成的、能够固根保土、防止水土流失并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的新型产品 3.75 植生袋vegetationbag 采用纤维网编织成的袋状物,将含有种子、肥料、生长基材直接粘贴在PE袋上,填充种植土,用 于边坡绿化的产品。 3.76 土工格室plasticgeocell 由强化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片材料经高强力焊接而形成的三维网状格室结构的产品,格室内可 填充种植土和植物种子。 3.77 土壤修复soilremediation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地块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 到可接受水平,或将土壤中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3.78 土地整治landconsolidation 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土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 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3.79 土地复垦landreclamation 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因采矿活动挖损、采空塌陷、压占造成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达到 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380

    水土流失防治controlmeasuresforwaterandsoilconservation 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原理,为防治矿山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所采取 的植树、种草和修建工程设施等措施,

    灌注充填法groutingmethod 采用人工方法向采空塌陷区灌注、投送充填材料,充填、胶结采空区空洞及松散体,改善其物理力 学性质的治理方法,

    开挖回填法excavationandbackfillmethod 采用开挖的方式,将采空塌陷区岩土体挖除,进行分层碾压回填,消除采空塌

    砌筑支撑法masonrysupportmethod 对洞室空间较大、顶板较稳定、通风条件良好的采空区,采用干砌、浆砌或浇注混凝土 增强对采空区顶板支撑作用的处理方法

    桩基穿(跨)越法pilefoundationpassthrough(cross)method 利用桩基础穿透或跨越采空塌陷区,防止采空塌陷变形对上部建(构)筑物造成影响白 3.85 井下巷道加固法undergroundroadwayreinforcementmethod 在井下通过对采空区巷道加固,阻止采空塌陷变形对上部建(构)筑物造成影响的方 3.86

    浆液结石率stone rate

    对采空塌陷区采用灌注充填法进行处理时,灌入浆液固结后的体积与所灌浆液原体积的比值 过室内试验确定。

    布设专门性的监测网,定期观测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及修复后的生态环境和防治工程及其效果 上、空间上的变化情况。

    监测岩土体上的测点相对于其外部的某一(或多个)固定基准点的三维坐标的变化。可通过测 变形位移量、位移方位与变形速率等来反映

    地表相对位移groundrelativedisplacement 监测岩土体表面变形部位相对位置变化(张开、闭合、下沉、抬升、错动等)。可通过变形位移量、 位移方向与变形速率等来反映。 3.92 地面倾斜groundtilt 指地面的倾斜方向和倾角的变化, 3.93 地表变形监测grounddeformationmonitoring 对地表岩土体与其上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移、沉降、隆起、倾斜、挠度、裂缝等微观和宏观变形现 象,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周期性或实时的观测、测量、分析、预报的过程, 3.94 施工安全监测constructionsafetymonitoring 工程施工期间为保证施工安全所开展的监测工作。 3.95 防治效果监测projecteffectmonitoring 为检验工程修复效果所开展的监测工作。

    地表相对位移groundrelativedisplacement 监测岩土体表面变形部位相对位置变化(张开、闭合、下沉、抬升、错动等)。可通过变形位 移方向与变形速率等来反映

    4收集资料和编制调查与勘查工作方案

    4. 1. 1一般要求

    4.1.1.1资料收集内容包括:矿山基本情况、气候与气象、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地质环境、土地利 用现状、生物生境、相关政策文件和规划、矿区现状影像、人类工程活动、当地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资料 等。资料收集方法可采取现场调查、走访、文献收集、信息传输下载等方式。 4.1.1.2资料收集人员应熟悉矿山生态修复调查与勘查工作流程(见图1),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 业务水平。

    4.1.1.3资料收集应遵循下列原则:

    a)可靠性。资料信息应真实,来源可靠,能反映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真实情况。 b)完整性。资料信息内容完整,能全面反映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相关的基础信息。 c) 实时性。为与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相关的最新或实时资料,保证资料的时效性。 d)准确性。资料满足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要求,关联度高,适用性强,应用价值高。 e)易用性。收集的资料按照一定的表示形式,便于使用。 114对临焦 及时进行公析於证数据外珊上分米汇首 王杰阁和伟田

    4. 1.2矿山基本情况

    图1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调查与勘查工作流程图

    矿山名称、位置、范围;矿床类型与赋存特征;矿山开采历史和现状;开采方式(方法);固体与 液体废物的排放与处置情况;地质勘察报告;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采掘工程平面图;矿区基础设 施分布:闭矿报告等。

    4. 1. 3 气候条件

    矿山所在地降水、蒸发、日照、温度、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与最低温度、日照时数、日照率、 无霜期天数、风向与风速等。

    矿山所在地县域地理位置;土地、能源、矿产、水、生物等自然资源;公园景区与自然保护地和生 态保护红线区;流域面积,径流特征,主要河、湖及其他地表水体(包括湿地、季节性积水洼地)的流 量和水位动态,最高洪水位和最低枯水位高程及出现日期和持续时间,汛期洪水频率及变幅等。

    矿山所在地劳动力(数量和素质)、科技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电力设施等)。

    4.1.7相关政策和规划文件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以及矿山环境评价、

    矿区现状影像:人类工程活动:修复区或当地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资料及各类地下工程资料。

    4.2编制调查与勘查工作方案

    4.2.1调查与勘查工作开展前,应编写调查与勘查工作方案,作为矿山生态环境调查与勘查工作依据 4.2.2调查与勘查工作方案应在充分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资料和对修复区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 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编制。

    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编制。

    与勘查工作方案编制内容包括: a)工程概况:工程来源、矿山基本情况、调查面积、精度要求、工作起止时间等。 b) 目标任务。 矿山生态环境概况。 d 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 总体工作部署:明确调查与勘查工作内容、程序和相关要求、拟定调查与勘查工作计划。 拟定实物工程量(测绘、调查与勘查、取样、测试等)及预算。 8 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及人员安排。 h 保障措施(组织、技术与质量、安全与环保、进度、资金等)。 i)工作部署图。反映本次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调查路线及工程部署等。 .2.4调查与勘查工作方案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审定。工程等级为一级、地质 灾害规模为大型及以上的工程,调查与勘查工作方案应由所在地的自然资源部门组织专家论证。

    1.1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平面控制网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测量技术要求、控制 网设计、选点与埋石、数据处理等应符合GB50026等规范规定。 b 首级控制网等级不低于四等,宜联测2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 点,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满足GB50026中“场区控制测量”的要求。 c)平面控制网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满足测区内平面控制测量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应大于 2.5cm/km的要求。已有其他坐标系统测量成果应按照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要求,进行相 应的联测或转换,经检核后方可利用。 d) 地形图底图比例尺选择应按精度要求大一倍考虑,测量完成后,按精度要求成图。 e)按相关规定和施测需要在修复区内或周边设置测量平面控制点。 1.2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首级高程控制网等级不低于四等。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

    1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

    5.2.1测绘作业前应进行测区现场踏勘,了解测区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土壤、植被等条件。根据项 目任务与要求,编制测绘作业指导书,明确测量范围、测量方法、成果形式和完成时间等内容。 5.2.2根据工程测量需要,进行相关技术培训,确定测量程序,明确技术路线。 5.2.3测绘作业前,承担测绘任务的法人单位应按照CH/T1004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编写测绘技术 设计书,经审核批准后实施。

    5.3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

    全站仪测图应使用6”及以上等级全站仪,其测距标称精度固定误差不应大于10mm,比例误 不应大于5ppm

    5.5地形图修测与编丝

    5.6测绘成果质量检验

    园林造价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基本要求、工程测量成果质量评定、抽样检查程序、成果质量元素信错漏 分类等应按GB/T24356要求执行。

    5.7测绘成果报告编制与验收

    6.1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综合平面图比例尺不应小于1:1000,地层柱状图的比例尺宜 较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大5~10倍,对岩性简单矿区可适当缩小,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体(滑 坡等地质灾害以及断层、软弱夹层、洞穴等)可扩大。工程地质测绘所使用地形底图应能反映现状地形 地物,删除使阅读地质内容产生困难的符号、注记、等高线,以能反映地貌形态又便于读图为原则。当 地形图比例尺与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不一致时,应在图上注明实际测绘比例尺。 6.2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方法宜采用全面查勘法,与生态环境背景调查、生态环境问题 调查、地质灾害勘查、土地现状调查等结合进行。结合工程布置方案,进行场地踏勘,了解测区地质情 况和生态环境问题,合理布置观测路线,拟定野外工作方法。 6.3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时,应重视对测绘区已有资料的搜集、编录和分析,研究其可利用程度和存 在的问题。资料内容包括地理信息与测绘资料;水文气象和水文地质资料;岩土工程特性经验数据;矿 山生态(地质)环境调查报告等。结合资料搜集和现场踏勘情况,编制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计划。 6.4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范围应包括工程修复区及附近地段。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体和地质现 象可采用大比例尺表示。当需追溯地质问题、地质界限时,应根据需要扩大测绘范围。 6.5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地层单位应采用界、系、统的标准序列。对统以下当按年代地层序列时, 应采用阶、时间带;当按岩石地层序列时,应采用群、组、段。 a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地质测绘宜在研究沉积韵律或岩相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岩性的差异和岩组、 层组的组合特点,按岩土的工程特性划分更为详细的工程地质单元体(层)。 b 第四系的分层应按地层时代、成因类型、岩相交化等划分。测绘时宜根据工程需要和地貌、微 地貌条件,结合岩土的物质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划分工程地质单元体(层)。 C 组以下地层的进一步划分。当已有全国或区域性的标准化地层时,应按标准化地层划分;其他 可按工程地质岩组或层组进一步划分。 d 所有地层单元均应有代号。已有标准化代号的,应采用标准化代号,其他可白行建立代号。代 号应采用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或二者组合表示。第四系“组”以下工程地质单元体(层)的 代号,可自上而下采用圆圈内阿拉伯数字表示,划分亚层时可在圆圈外用阿拉伯数字下标表示。 5.6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详细程度应与所选用的比例尺相适应。测绘图上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天的宽 度大于2mm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应予测绘。测绘平面图上应突出表示地质灾害的基本要素及变形迹象 等,线状要素可扩大到1mm宽度表示,等轴状时可扩大到2mm表示。对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评价有

    重要意义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即使在图上宽度不足2,也应扩大比例尺表示,注明其实际数据。 6.7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界限、标志层等地质界线及地质灾害基本要素、变形迹象的测绘线路布 置宜以追索法为主。测线走向应与矿山边坡走向或地层走向垂直,对不利于矿山边坡稳定的地 质体进行详细测量和标注。 b 观测点的布置应以控制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标准层位和每个地质单元体、 地质灾害基本要素及变形特征为准。测点应布置在地质界线、地质灾害及变形特征区及取样点 和地质现象上。典型工程地质部面应加测地形控制点,典型观测点应加测位置及标高点。在岩 相渐变、岩性单一或地质构造简单的地区,应有适量测点控制。 C 地质观测点密度应根据地貌、地质条件、成图比例尺和修复工程要求等确定,具有代表性。测 点间距应保证地质界线在图上的精度,宜为相应比例尺图上2cm~3cm,地质条件较简单的 地区可采用3cm~5cm。 d 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和人工露头,露头少时应布置一定数量的探坑或探槽。 e) 观测点应以仪器法测定,点位误差图面上不应大于0.5mm。应采用专门测量仪器定位,也可 采用精度与上述规定相当的全球定位系统。 6.8对基岩或构造露头少的地区进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时,应根据需要布置一定量的勘探 工作,以揭露主要地质现象和地质界限。 6.9地质图应按地质制图原则实地勾绘,如实反映客观情况。地质界线应协调一致,当有重大出入时 应现场核实。 6.10一般工程地质部面图可在地质图上切取。重要工程和地质条件复杂地段的部面图应实测。工程地 质测绘应提供修复区纵、横剖面图,包括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产状等。工程设计阶段,部面 间距不宜大于50Ⅲ,对不同的治理单元或转折地段应有地质剖面控制。 6.1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时,应采集有代表性的岩、土、水样品进行鉴定、试验、分析。需要保持湿 度和原状结构的岩土样品,应在现场及时密封保存,防止脱水和扰动。试验分析项目应根据工程要求确 定。必要时,应采集化石标本和岩土样品进行年代鉴定。 6.12野外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绘的每个观测点均应作好原始记录,并应有观测点的平、剖面示意图或素描图、照片等。代 表性观测点还应采集相应的标本。 b)凡图上表示的地质现象和地质界限,都应有记录可查。 C 地质点的描述应在现场进行,并注意点间描述。除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外,尚可采用回弹仪 点荷载仪等便携仪器测定岩土性质。 d 描述内容应全面且重点突出。重要的地质现象应进行素描或照相。 e)地质点应统一编号,地质点记录应有专用卡片,文字和图形应清晰。 6.13外业工作期间,应及时整理和分析资料,包括清绘地质底图,整理野外记录。 6.14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野外记录应手工填写卡片,且宜将数据录为电子文本。结合工程地质现场 调查,形成实际材料图、工程地质图、地层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以及各种素猫图、照片和文学说明 等成果资料。有条件时,宜将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成果制成数据库或地理信息系统。 6.15利用遥感影像资料解译进 现场检验地质观测点数宜为工程地质测绘点数的

    6.12野外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测绘的每个观测点均应作好原始记录,并应有观测点的平、剖面示意图或素描图、照片等。代 表性观测点还应采集相应的标本。 b 凡图上表示的地质现象和地质界限,都应有记录可查。 C 地质点的描述应在现场进行,并注意点间描述。除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外,尚可采用回弹仪 点荷载仪等便携仪器测定岩土性质。 d 描述内容应全面且重点突出。重要的地质现象应进行素描或照相。 e)地质点应统一编号,地质点记录应有专用卡片,文字和图形应清晰。 6.13外业工作期间,应及时整理和分析资料,包括清绘地质底图,整理野外记录。 6.14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野外记录应手工填写卡片,且宜将数据录为电子文本。结合工程地质现场 调查,形成实际材料图、工程地质图、地层柱状图、工程地质部面图以及各种素描图、照片和文字说明 等成果资料。有条件时,宜将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成果制成数据库或地理信息系统。 6.15利用遥感影像资料解译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现场检验地质观测点数宜为工程地质测绘点数的 30%~50%。野外工作应包括检查解译标志、检查解译结果、检查外推结果、对内业解译难以获得的资料 进行野外补充等。 6.16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对象包括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岩溶、不良地质作用和地 质灾害、第四系、特殊岩土等。其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技术要求、资料整理与成果验收参照CECS238:

    7.1.1矿山生态环境调查应查明修复区存在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7.1.2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因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 失、土地损毁、水土污染、生物生境破坏、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破坏等。对矿山开采引起的水主污染, 应开展水土污染专项调查与评价。 7.1.3矿山生态环境调查应在收集相关地质与环境资料,开展地形测绘、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基础上 进行。查明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规模、特征、成因、危害程度等。

    7.2.1滑坡地质灾害调查

    7.2.1.1滑坡地质灾害调查应以资料收集、野外踏勘、地面调查为主。 7.2.1.2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对滑坡区地形地貌、滑坡类型、规模进行野外踏勘建设工程标准规范范本,分析滑坡所在区域 地质情况和地质环境条件。 7.2.1.3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测绘比例尺应满足表3要求。

    ....
  • 工程技术
  • 相关专题: 生态修复  

相关下载

专题: 交通标准 |暖通空调设计、计算 |法兰标准 |评定标准 |角钢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