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3334-2018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 JTG/T 3334-2018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45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0-2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路桥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JTG/T 3334-2018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2.1.1滑坡landslide 斜坡上的部分岩体或土体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部一 定的软弱面(带)整体以水平方向为主位移的地质现象

    具备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尚未发生明显的整体变形或移动,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 影响下,有可能演变为滑坡的斜坡体

    .1.3牵引式滑坡retrogressivelandslide

    2.1.4推移式滑坡slumpinglandslide

    2.1.5滑体landslide mass

    1.6 滑床slidebe

    滑体滑动所依附的下伏稳定的岩

    2. 1.7 滑动面 sliding surface

    2.1.8滑坡周界landslideboundary

    2.1.9主滑段main slide section

    在主滑断面上沿滑动面(带)产生剩余下滑力的滑体段

    围稳定的岩土体在地表面上的分界线。

    见范(JTG/T3334—2018)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在主滑断面上沿滑动面(带)产生抗滑作用的滑体段

    抵抗滑坡下滑力的墙式构造物。

    抵抗滑坡下滑力的墙式构造物。

    2.1.13预应力锚索prestressedanchor

    由外错头、自由段、锚固段组成的支护结构、通过施加张拉力以加固岩土件

    2.1.14排水隧洞drainage tunne

    通过截排滑坡区地下水,降低孔隙水压力,提高滑动带抗剪强度,减小地下水不 用的地下洞式排水构造物。

    2.1.15削方减载load shedding

    2.1.16填土反压filledsoilbackpr

    滑坡体前缘填筑土体,以增加滑坡抗滑力

    3滑坡分类与防治工程安全等级

    滑坡分类与防治工程安全等级

    3.1.1应根据滑坡的物质组成、性质、特征、滑动形式、滑坡体积、滑动面埋藏 、发生时间等,做好滑坡分类工作

    本规范在《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一2011)基础上,采用两层次的分 类方案。第一层次分类,按滑坡体的组成物质作为分类标志,反映了滑坡体的主要性质 特点;第二层次分类,按滑坡体积、滑动面埋藏深度(滑体厚度)和滑动形式等分类, 反映滑坡某一方面的特性,维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一2011)的分类 方法。

    3.1.2滑坡可根据滑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按表3.1.2进行分类

    3.1.2滑坡可根据滑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按表3.1.2.进行分类

    表3.1.2滑坡按主要物质组成分类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一2011)按滑坡体物质组成,将滑坡分为5 类:堆积层滑坡、基岩滑坡、黄土滑坡、破碎岩体滑坡、膨胀土滑坡。 对于“基岩滑坡”,名称较为模糊,广义基岩滑坡是破碎岩体滑坡、层状岩体滑坡 和块状岩体滑坡的总称,不同类型基岩滑坡的特点、性质、破坏模式、规模及防治对策 等是不同的。为避免引起歧义和分类名称产生交叉,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C20一2011)中“基岩滑坡”和“破碎岩体滑坡”统一归并为岩质滑坡。 对于“土质滑坡”,“堆积土滑坡、膨胀土滑坡、黄土滑坡”的滑坡体是自然形成 的原状土体;“填土滑坡”的滑坡体主要为人工填筑或废弃的土体,属“压实土”,其 工程性质与原状土体有很大的差异,是次生滑坡。“填土滑坡”滑动面位于填土内部、 老地面或基底以下松软层之中。“填土滑坡”不包含“堆积土滑坡、膨胀土滑坡、黄土 滑坡”。

    表313堆积土滑坡玻分类

    风化残积土滑坡属于类土质滑坡,其上多为坡积土覆盖,滑动面多追踪于风化残积 土体中的原生结构面,滑坡工程性质既与原岩有一定的关联性,又与原岩滑坡差异大。 为此,本规范将其纳入堆积土滑坡范畴

    表3.1.4层状岩体滑坡分类

    坡可根据滑坡体积,按表3.1.5进行分类

    坡分类与防治工程安全等级

    表3.1.5滑坡按体积分类

    3.1.6滑坡可根据滑动面埋藏深度(滑体厚度)、按表3.1.6进

    滑坡可根据滑动面埋藏深度(滑体厚度),按表3.1.6进行分类

    表3.1.6滑坡按滑动面埋深分类

    3.1.7滑坡可根据滑动力学特征,按表3.1.7进行分类。

    表3.1.7滑坡按滑动力学特征分类

    坡可根据发生时间,按表3.1.8进行分类

    表3.1.8滑坡按发生时间分类

    3.2防治工程安全等级

    3.2.1滑坡防治设计应根据滑坡性质、规模及分布范围,判定滑坡危及的范围及 害对象,分析评价滑坡危害性,确定滑坡防治工程的安全等级

    3.2.2评价滑坡危害性时,应根据滑坡规模、稳定状况、周围环境,以及公路通过 骨坡区的部位和公路路基、构造物类型等,按表3.2.2确定滑坡危害程度

    表3.2.2滑坡危害程度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JTC/T3334—2018)

    滑坡规模大小不同,其危害程度也不同。与此同时,公路通过滑坡的部位不同、构 筑物或构造物的类型不同,滑坡对公路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公路以路堤通过滑坡前部,可以增加滑坡的抗滑力;以路堑通过滑坡后部,可以减 少滑坡的下滑力。这两种工况均能提高滑坡的稳定性,降低滑坡的危害程度。反之,将 加重滑坡的危害程度

    3.2.3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应根据滑坡危害程度、公路等级、周围环境及其 重要性按表3.2.3确定。

    表3.2.3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级

    2.滑坡影响区有桥梁、隧道、高压输电塔、油气管道等重要建筑物,以及村庄和学校的二、三、四级公 滑坡防治T程安全等级宜提高一级, 3.区域内唯一通道的二、三、四级公路,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宣提高一级

    滑坡分类与防治工程安全等

    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级是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指标。划分时,既要考虑公路等 级与重要性,还要考虑滑坡危害程度及对重要建筑物的破坏后果。 二、三、四级公路滑坡影响区有桥梁、隧道、高压输电塔、油气管道等重要建筑 物,以及村庄和学校时,其破坏后果极其严重,故其安全等级需提高一级。即二级公路 滑坡影响区有重要建筑物的滑坡防治工程列入I级,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滑坡防治工 程同等对待;将三、四级公路滑坡影响区有重要建筑物的滑坡防治工程列入Ⅱ级,与二 级公路滑坡防治工程同等对待。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公路在抢险救灾中起着关 键的作用,成为抢险救灾的生命线。为提高公路防灾减灾的能力,对区域内唯一通道的 二、三、四级公路,有条件时,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级提高一级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ITG/T 33342018

    4.1.1对公路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有影响的滑坡或潜在滑坡玻,应进行滑坡专 程地质勘察

    4.1.2当地形地貌、岩土结构等具有下列特征时,可初步判别为滑坡:

    1坡体地形具圈椅状或马蹄状环谷地貌,或斜坡上出现异常台坎及斜坡玻脚侵占 可道等现象。 2坡体两侧分布有沟谷,并有双沟同源的现象。 3坡体上分布有地面裂缝、醉汉林、马刀树,或建筑物倾斜、开裂等现象。 4坡体岩土有扰动松软现象,基岩层位、产状特征与外围不连续,或局部地段新 老地层呈倒置现象。 5坡体上分布有积水洼地,坡体前缘有泉水溢出。 6坡体后缘断壁上有顺坡擦痕,前缘土体被挤出或呈舌状凸起;下部岩土体具有 塑性变形带、存在摩擦镜面,擦痕方向与滑动方向一致。

    在前期勘察工作中,通过对地质调查测绘、遥感图像资料的分析,重点对地形地貌 形态、岩层露头及一些地表和建筑物变形破坏形迹进行滑坡综合识别,初步判断为滑坡 的,需进行滑坡专项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实践中,往往因前期调查工作不够细致,忽略了原本存在的滑坡迹象,判断 失误,未按滑坡特点开展相应勘察工作,后期造成公路路线和构筑物设计不合理,导 致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滑坡或古滑坡复活而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滑坡前期识别十分 重要

    4.1.3当地形地貌、岩土结构等具有下列特征,在工程活动影响下或其他坏境条件 变化时可能产生变形或滑动的斜坡,可初步判别为潜在滑坡: 1存在顺层的斜坡。

    当地形地貌、岩土结构等具有下列特征,在工程活动影响下或其他环境条件

    3存在厚层堆积体的长大缓斜坡

    对于未见明显滑坡迹象,又具有上述地形地貌、岩土结构特征的斜坡,在工程活 这类斜坡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工程活动的影响下,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经过 判断,有可能变形滑动时,可以将其判定为潜在滑坡

    4.1.4滑坡勘察应查明滑坡及附近的地形地貌、滑坡性质、滑动面(带)形态、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滑坡的成因类型、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滑动面(带) 学参数、滑坡规模与特征等,分析评价滑坡稳定状况、发展趋势和对公路工程的危 度,提出防治工程建议措施

    4.1.5滑坡勘察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料

    4.1.5滑坡勘察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及时分析掌握滑坡信息,结合滑坡区工程

    4.1.6滑坡勘察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严禁采用可能降低滑坡稳定性的勘探 方法。

    勘察活动中勘察用水、爆破震动、开挖探坑(井、)、施工便道、勘探平台等对 滑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制定勘察方案时,需评估拟采用的勘察手段或方法对滑坡稳 定性的影响程度、清水钻进、注水试验等勘察手段或方法将对滑坡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 响,需避免

    4.2滑坡勘察技术要求

    4.2.1地质调绘工作范围应包括滑坡区、滑坡影响区,以及与之相邻的斜坡稳定区 的一定范围。当采用排水工程进行滑坡防治时,应对其外围可能布置地面排水沟或地下 排水隧洞洞口等防治工程的地区,进行地质调绘。当滑坡的剪出口影响滑坡体下部构造 物或河流等重要地物时,应测绘沿主滑方向的控制性断面

    1地面坡度与相对高差,沟谷与平台、鼓丘与洼地、阶地及堆积体等分布位置及 形态特征,路线走向与斜坡的关系,河岸、谷坡受冲刷或淤积情况及河道变迁历史 情况; 2滑坡的周界状况,包括滑坡后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方向,滑

    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形状,前缘出露位置、形态、临空面特征及剪出口情况等: 3裂缝的分布位置、性质、形状、宽度、深度、延伸长度、充填情况,以及裂缝 产生的时间和变化情况; 4植被类型及其持水特性,马刀树和醉汉林分布部位; 5建筑物开裂、鼓胀或压缩变形分布等特征。 4.2.3工程地质调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堆积体成因、岩性、颗粒成分、结构特征、潮湿程度、密实程度、软弱 夹层; 2岩体结构与产状,软硬岩组合与分布,岩石风化、破碎程度,卸荷带、破碎带、 软弱结构面、层间错动带在坡体上的展布特征及其含水状态; 3各类结构面调查,包括褶皱、断层、节理、劈理等的性质、产状、组合延伸状 况、发育程度等: 4可能形成滑动面(带)的层位及岩性,滑动面以下的滑床岩体结构。

    4.2.4水文地质调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表沟系发育特征、径流条件,地表水、地下水与大气降水的关系; 2井、泉、水塘、湿地的位置、类型、水位、流量及季节性变化情况; 3含水层、隔水层的位置、性质、厚度,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温及其变化, 流向、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4.2.1~4.2.4条文说明 滑坡产生的重要内因是组成斜坡的岩土体中含有软弱结构面或泥化夹层。坚硬的岩 层中夹有相对软弱的薄层岩石,如砂岩、灰岩中夹泥岩、页岩或煤层,特别是煤系地层 常伴随有铝土页岩、黏土岩等。这类夹层岩石软弱、结构疏松,易受构造活动及风化作 用影响,力学强度低,遇水软化或泥化而构成软弱面,在外因(工程载荷、震动、边 坡形态改变等)的影响下,极易产生滑坡。 从宏观上看,岩质滑坡的产生与区域地质构造条件有关,在挽近期新构造活动强烈 的地质构造单元,断裂带、褶皱附近,滑坡十分发育;沿断裂带发育的滑坡,常常与断 裂性质有关,因力学性质不同,破坏程度也有所不同。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活动是滑坡产生的重要因素。暴雨、长时间降雨或雨雪冻胀、冰 雪融化时,地表水流冲刷、冻胀和地下水活动,往往成为滑坡的诱发因素。地下水活 动,对岩土体产生潜蚀、溶解和软化等物理化学作用,降低斜坡的稳定性。降雨入渗, 进一步降低滑动面(带)岩土的力学强度,增加滑坡体下滑力。 滑坡调绘所见到的是滑坡的现状,对滑动之前的特征,如裂缝的发生发展、地下水 的变化、建筑物变形破坏等情况,需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调查访问,了解滑坡的历史 情况

    4.2.5滑玻勘探应采用物探、钻探、井(槽)探和原位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手 段,必要时可采用探,查明滑坡体结构、性质、各层滑动面(带)的位置及空间分 布,以及地下水水位、流向、流量及其变化情况

    4.2.6滑坡斯探应符合下列要求,

    4.2.6滑坡勘探应符合下列要求: 1物探成果应与钻探、井(槽)探、探资料相印证,不宜单独作为防治工程设 计依据。 2钻探孔位布置应在工程地质调绘和物探的基础上,结合测试和治理工程需要 沿确定的纵向或横向勘探线布置。 3钻探深度应深入最深层滑动面(带)以下3.0~5.0m。拟采用抗滑桩的地段 钻探深度应深人至桩端底部以下不小于5.0m;拟采用锚索加固的地段,钻探深度应深 入至锚固端底部以下不小于3.0m;拟采用抗滑挡墙加固的地段,钻探深度应深入至基 础底部以下不小于3.0m。 4、钻探应采用干钻或无泵反循环、双层岩芯管钻进;在滑动面(带)及其上下 5.0m的范围应采用干钻或双管单动钻进技术。 5应对滑体各岩土层和滑动面(带)采取代表性的岩、土、水样,进行岩土物理 力学性质试验和水质分析;必要时应对岩样进行切片和黏土矿物鉴定。 6钻探发现地下水时应分层止水并测定初见水位、稳定水位、含水层厚度,并应 结合钻孔进行地下水位动态观测,分析地下水的流向、径流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渗 透性等

    4.2.7滑坡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测试应取原状土样。当无法采取原状土样时,可取保持天然含水率的扰动 土样。 2滑坡物理性质试验项目应包括:天然重度,比重,天然含水率,塑限、液限, 颗粒组成、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 3滑动面(带)岩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滑坡所处变形滑动阶段、岩土性 质、含水状态和工程要求,选择快剪、固结快剪、浸水饱和剪、不同含水率下抗剪强度 和残余强度试验、岩体饱和强度试验。 4必要时,应进行原位剪切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工作。原位直剪试验的推力方向 应与滑体的滑动方向一致,着力点与剪切面的距离,或剪切缝的宽度不宜大于剪切方向 式体长度的5%。 5当采用地下排水隧洞整治方案时,应进行滑坡抽水试验,获取可靠的水文地质 参数。

    4.3.3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滑坡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察方法应以地质调绘为主,井(槽)探和物探工作为辅。对大型和巨型滑 皮、性质复杂的滑坡,必要时应进行钻探工作。 2工程地质调绘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大型和巨型滑坡调绘比例 尺宜为1:2000~1:5000。 3对控制路线方案的大型和巨型滑坡,应沿滑坡主滑断面布置勘探点,勘探断面 下宜少于3条,其中1条主滑断面钻探孔不应少于3个

    4.3.4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滑坡勘察报告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滑坡工程地质说明,应阐述滑坡位置、范围、地质条件、类型、形成原因、规 模、稳定状况、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评价滑坡对公路路线走廊带的影响,提出滑坡处 理对策及下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建议。对大型和巨型滑坡,应单独论述。 2大型和巨型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宜为1:2000~1:5000。 3大型和巨型滑坡工程地质断面图,比例尺宜为1:500~1:2.000

    4.4初步设计阶段滑坡勘察

    4.4.1初勘阶段滑坡勘察应基本查明公路沿线滑坡及潜在滑坡的位置与周界范围 查明滑坡体组成物质、厚度,滑动面(带)位置、形状、物质组成及物理力学性质, 滑坡体变形情况及滑坡历史等;查明滑坡体内地下水分布状态、补给来源、各含水层间 的水力联系、泉水出露及湿地分布情况;分析滑坡形成原因及诱发条件,评价滑坡稳定 状态、发展趋势及对公路工程危害程度,提出路线绕避方案或滑坡防治技术方案的 建议。

    初勘阶段滑坡勘察是在工可阶段滑坡勘察基础上,通过大比例尺地质调查测绘、钻 探、井(槽)探和物探工作,进一步识别滑坡,确认滑坡位置、分布范围、主要诱发 因素、规模、危害程度,以及滑动变形所处的阶段、稳定状况及发展趋势等,提出滑坡 防治对策,为绕避滑坡与防治滑坡提出比选的依据。 初勘阶段要特别注意潜在滑坡的识别和判断

    4.4.2初勘阶段滑坡勘察应采用以调查测绘和钻探为主并(槽)探

    综合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滑坡工程地质调绘的比例尺宜为1:500~1:2000,调绘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及对 坡有影响的区域。滑坡边界、裂缝、台阶等滑坡要素应实测。 2沿主滑方向布设勘探断面,小型滑坡不应少于1条,中型滑坡不应少于2条, 大型、巨型滑坡不应少于3条:垂直主滑方向的勘探断面不应少于1条。每条断面勘探

    点不应少于3个,其中钻孔不应少于2个。 3在滑动面(带)及其上、下地层中,应分别采取代表性土(岩)样,进行物理 力学性质试验。 4有地下水时应查明地下水的赋存位置,含水层的组成及厚度,各层地下水的初 见水位、稳定水位和流量,并取水样做水质分析。 5土质滑坡可采用瑞利波法、地震反射波法、四极对称直流测深法和高密度或超 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辅助确定滑动面的位置、土层与基岩的分界面,以及滑坡区 地下水赋存与分布规律等

    初勘阶段滑坡的勘探断面需沿主滑动方向布置,除沿主滑动轴线布置主勘探断面 外,对于大型、巨型滑坡,还要在主勘探断面两侧各布设1条勘探断面。勘探点主要布 置在滑坡勘探断面上,包括钻孔和井(槽)探点。 初勘阶段滑坡测试,主要是采取滑动面(带)土原状样进行室内试验,获得滑动 面(带)土的力学强度值。滑体和滑床的每个不同地层亦需选取代表性原状岩土样, 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土层滑坡滑动面(带)的空间分布范围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勘察较为有效。瑞利波 法可查明瑞利波速度低的含水率大的土层,地震反射波法可查明地震反射界面的岩土分 界面。不同物性地质体的电性参数是不一样的,用四极对称直流电测深法可探测其 分布。 对干潜在滑坡需针对可能的滑动面(带)和滑坡影响范围开展勘探工作

    4.4.3对路线方案影响大、地质复杂、稳定性难以判断的滑坡,必要时应对滑坡进 行动态监测

    勘察阶段动态监测的目的是确定滑坡体的范围、滑动面(带)的位置及变形情 其是滑坡要素、滑动面(带)及变形情况等不明确的滑坡或潜在滑坡,更需通过 监测予以查明

    4.4.4滑坡初勘应提供下列资料!

    1对小型且地质条件简单、无须处治的滑坡,可列表说明其工程地质条件。 2对中型、大型、巨型或性质复杂的滑坡,应按工点编制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报告。 1)工程地质说明:应说明滑坡勘察内容,阐述滑坡分布范围、物质组成、滑动 面(带)位置及形状、滑坡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分布情况,滑坡形成原因、

    类型、规模及对公路工程危害程度,分析滑坡稳定性,提出滑坡防治工程方案的 建议。 2)图表资料:应对滑坡周界范围、分级与分块情况及滑坡要素、地下水等进行图 示和说明,提供1:500~1:2000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1:500滑坡工程地质断面 图、1:50~1:200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1:50~1:200滑坡井(槽)探展示图、土工试 验资料、物探曲线图表、水文地质测试资料、滑坡动态监测资料及照片等

    4.5施工图设计阶段滑坡勘察

    察应在初勘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防治工程方案,进一 步核实、补充和完善滑坡地质条件、岩土力学参数等,为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4.5.2滑坡详勘应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防治工程方案,详细查明支挡结构物和排水 构造物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为工程治理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参数。 4.5.3滑坡详勘应采用以钻探为主,结合调查测绘、井(槽)探、测试、物探和监 测等综合勘察方法。 4.5.4滑坡详勘应对初勘工程地质调绘资料进行复核和确认,并应结合滑坡防治工 程设计方案补充1:500~1:2000工程地质调绘

    在确定详勘阶段滑坡勘察范围时,滑坡的活动区及影响区比较明确,但潜在滑坡自 动区及影响区不明确,需要根据勘察现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设计 环境因素的变化等及时进行调整

    4.5.5滑坡详勘应充分利用初勘资料,在补充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进行勘探,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沿主滑方向主勘探断面,小型滑坡不应少于1条,勘探点间距宜为20.0~ 40.0m;中型滑坡不应少于2条,勘探点间距宜为30.0~50.0m;大型滑坡不应少于3 条,勘探点间距宜为30.0~60.0m;巨型滑坡勘探断面应结合滑坡特点分区、分条布设 充足的勘探断面,确保各分级、分块滑坡体上勘探点的有效控制。 2垂直主滑方向的勘探断面,小型滑坡不应少于1条,中型滑坡不应少于2条, 大型或巨型滑坡不应少于3条。 3各抗滑支挡工程轴线勘探断面不应少于1条,每条断面钻孔不应少于3个,物 探和钻探综合断面上的钻孔不应少于2个

    详勘阶段滑坡勘察是在合理利用初勘资料基础上进行,勘探点的间距要根据滑坡复 杂程度、滑动面(带)形态、地下水发育程度等不同而定。一般情况下,滑动面(带) 为圆弧形或折线形时,勘探点布置需加密;滑动面(带)为直线时,勘探点布置可以 适当减少

    4.5.6详勘阶段滑坡测试应符合下列要

    1对滑体、滑动面(带)及其滑床的各岩土层应分别取代表性王样和岩样做物理 力学性质试验;主滑段、抗滑段中应分别取滑动面(带)土样不少于3组,进行原状 土或重塑土剪切试验,试验宜采用与滑动受力条件相适应的方法。 2必要时,宜在滑动带处进行大型原位剪切试验。 3场区地下水发育时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测定滑坡体内含水层的涌水量、渗透 系数和水位变化,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别取样进行水质分析。必要时应测定地下水流 速和流向

    不同部位滑动面(带)土样,其物理力学性质是不同的,主滑段滑动面(带)王 的力学强度往往低于抗滑段或牵引段滑动面(带)土的力学强度。因此,需分别取样 进行物理力学试验。 沿软弱夹层滑动的岩质滑坡,难以获取原状土样,根据设计需要,考虑在现场做大 型原位剪切试验。 滑坡区水文地质试验,对涌水量不大的中、浅层滑坡,通常采用提水试验或利用钻 探机具的动力设备进行抽水试验,但不能在滑坡钻孔中做压水或注水试验,以免恶化滑 坡的稳定条件

    4.5.7详勘阶段滑坡勘察应按本规范第4.3.4条的规定提供资料。必要时应补充水又 地质图、滑床或基岩等高线图、滑坡地段过湿带分布图,比例尺宜为1:500~1:2000。

    4.6勘察阶段滑坡监测

    4.6.1对无法绕避且制约公路路线方案的大型、巨型滑坡,或具有多层滑动带的 真较大、性质复杂且有变形活动的滑坡,在勘察阶段应进行动态监测,查明滑动 带)位置及其变形活动规律

    测滑坡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对于规模较大、性质复杂且有变形活动的滑坡,尤其是具有多个滑动面、多次滑 滑坡,采用常规地质勘探手段难以准确地确定正在滑动的滑动面(带)位置、主 向和滑坡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滑坡动态监测非常重要

    方向和滑坡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滑坡动态监测非常重要。 4.6.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滑坡监测应建立包括地表变形、裂缝、深部位移、地下 水位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综合监测系统。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滑坡宜建立以地表变形 监测为主、深部位移为辅的监测系统。 4.6.3滑坡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表变形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变形,裂缝宽度及其延伸变化与移动方向 2建筑物变形监测,包括开裂、倾斜、位移及破坏情况。 3 深部位移监测,包括地表下不同深度的滑坡体位移。 4 地下水监测,包括孔隙水压力,井、泉、钻孔的水位、水温、水量、水质等 变化。 5气象观测。 4.6.4滑坡监测网布置,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在滑坡范围内,沿滑坡主滑方向布 置1~3条监测断面,每条监测断面监测点不宜少于3个。 4.6.5勘察阶段滑坡监测时间不宜少于30d。监测工作应根据具体勘察情况和滑 波活动状态,及时调整监测网的布置与监测时间。主要监测点可用作施工阶段 监测。

    4.6.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滑坡监测应建立包括地表变形、裂缝、深部位移、地 位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综合监测系统。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滑坡宜建立以地表变 测为主、深部位移为辅的监测系统

    4.6.3滑坡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滑坡动态监测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监测时间,尤其是经历连续降雨的观测,才能取 得较好的效果。综合考虑勘察阶段滑坡监测目的和勘察周期等因素,本规范规定了监测 时间不宜少于30d。有条件时,监测工作要延续到施工,与施工期滑坡监测工作相 衔接。 勘察阶段滑坡监测在布置监测网、监测断面和监测点时,要考虑到施工期监测和防 治效果监测的利用,合理布设

    4.7堆积土滑坡勘察要点

    7.1璀积土滑坡勘察应查明堆积土成因、结构、物质成分等,根据不同的堆积成 定勘察的重点,确定滑坡周界、滑动面(带)位置与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评价稳 主及其对公路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防治设计规范(JTG/T3334

    ....
  • 路桥设计、计算 公路工程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体育标准 |垫圈标准 |能源标准 |医药标准 |出口产品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