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717-2018 高速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施工指南

  • DB14/T 717-2018  高速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施工指南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92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1-0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路桥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14/T 717-2018 高速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施工指南

    2.1临近收费站场区的交安工程与延伸至沿线服务设施场区的交安工程防护栏、标识牌、警示牌 隔离栅、墩、停车位标线、停车位车挡、减速带等设施开工前,业主应组织相关设计、施工以 进图纸合宝一设计六底卫实地邮室

    2.3与机电工程的衔接

    5.2.3.1具体衔接与协

    7. 1.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指导机械土方开挖工程,其他大型土方参照本标准格式,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 理审核,业主批准后实施。

    本工艺适用于指导机械土方开挖工程,其他大型土方参照本标准格式,制定详细的 报监理审核,业主批准后实施。

    7. 1. 2 工艺流程

    在工程开工前,应按以下流程开展准备工作:学习和审查图纸→查勘施工现场→编制施工方案→ 平整施工场地→清除现场障碍物→进行地下墓探→作好排水降水设施→设置测量控制网→修建临 时设施及道路。 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下挖→修边和清底,

    7.1.3.1边坡坡度的确定。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可按《建筑边坡技术规范》GB50330中相关章节来确 定。 7.1.3.2应考虑土质情况及基坑开挖深度,如挖方受邻近建筑物限制,采用护坡桩时,可以不放坡。但 均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审核,业主批准后实施。 7.1.3.3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 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 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 7.1.3.4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不得挖至设计标高 应预留不少于300mm进行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

    7.1.5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5.1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 单位的同意,承包人不得私自处理。

    7.1.5.2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 基底标高以上留出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7.1.5.3施工顺序不合理: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分层、分段依次进 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7.1.5.4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应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 1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 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7.1.5.5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 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 7.1.5.6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7.2深基坑开挖 7. 2. 1 适用范围 NX 本工艺适用于指导机械深基坑土方开挖工程,其他类型深基坑开挖工程参照本标准格式,制定详细 的施工工艺方案,报监理审核,业主批准后实施 7.2.2 工艺流程 在工程开工前 ,承包人应详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形和周围环境,土层种类及其特性,编制施工工艺 流程图,作为各工 工序施工操作、保证施工进度的依据,并向各班组交底。 放坡开挖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衡下挖→修边和清底。 支护开挖工艺流程:确定基坑支护方案→确定开挖方案→分段分层平衡下挖→修边和清底。 E 国 7.2.3 7.2.3.1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应与设计工况一 7.2.3.2基坑开挖施工要点参照本标准7.1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报监理审核,业主批准后实施。 7.2.3.3基坑支护结构应根据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能、计算假定、土方开挖方式、降水质量、气候因素 确定。支护结构承载力与耐久性应满足规范与规程设计标准,并采取防止土体回弹、边坡失稳、桩位移 与倾斜的有效措施。常用支护结构如图2所示 7.2.3.4支护开挖应严格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 7.2.3.5采用钢(木)板桩挡土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支护,应事先进行打设或施工,然后再分层进 行基坑土方开挖,分层设横撑、土层锚杆。 7.2.3.6拆除支护(撑)时,应按照基坑(槽)、管沟土方回填顺序,从下而上逐步进行。施工中更 换支撑时,应先安装新的再拆除旧的。 7.2.3.7挖土机的进出口通道,应铺设路基箱扩散压力,必要时局部注浆或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地基 7.2.3.8挖土期间基坑边严禁大量堆载,地面载荷数量绝对不允超过设计支护结构时采用的地面超载 值。

    7. 2. 1 适用范围

    7. 2. 2 工艺流程

    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相关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7.2.5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渗水或漏水应及时处

    7.2.5.2基坑开挖后,支护结构若位移过大,或位移发展过快,应针对不同的支护结构采取相应的应 急措施。 7.2.5.3若出现流沙和管涌,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基坑周围建筑、管线倾斜与沉降。对轻微的 流砂现象,在基坑开挖后可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对较严重的流砂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 更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0.5~1m左右,并根据土质和水位提前预以降水控制设计。

    7. 3. 2 工艺流程

    在工程开工前,承包人应编制施工工艺流程图,作为各工序施工操作、保证施工进度的依据,并向 各班组交底。 工艺流程: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 收。

    7.3.3.2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 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 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7.3.3.3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并应满足相关 规范。 7.3.3.4 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 7.3.3.5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 7.3.3.6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 7.3.3.7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7.3.3.8回填土每层压实后,应按规定进行环刀取样,压实填土质量控制见表1:

    7.3.5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3.5.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 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 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 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7.3.5.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 漏夯,基底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为此,应在施工中认真执 行规范的有关规定,控制回填土方虚铺厚度、碾压遍数和压实厚度,并应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水组以润:如回填土太亚,出现分不密实宝 “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压。 7.3.5.4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方,且对填方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 暗沟、护坡桩等),以防填方土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塌等事故。 7.3.5.5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旧基 以及暗塘等。 7.3.5.6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从管 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Ⅲ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在抹带接口 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7.3.5.7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 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业主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逐片地分期莞成

    7. 4. 1 适用范围

    7. 4. 2 工艺流程

    7.4.4.1钎探深度应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钎

    .4.4.1钎探深度应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钎。 7.4.4.2钎位基本准确,钎孔不得遗漏:钎孔灌砂应密实。

    .4.4.1钎探深度应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钎。 7.4.4.2钎位基本准确,钎孔不得遗漏:钎孔灌砂应密实。

    7.4. 5 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工程师:取消针孔或移位打针。 7.4.5.2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探孔位置编号应记录准确

    程师:取消针孔或移位打针

    7.5地下工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

    本工艺适用于指导基础工程地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其它的卷材防水工程参照本标准格式 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报监理审核,业主批准后实施。

    7. 5. 2 工艺流程

    在工程开工前,承包人应编制施工工艺流程图,1 作为各工序施工操作、保证施工进度的依据: 班组交底。 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附加层→热熔铺贴卷材→热熔封边→做保护层

    7.5. 3 施工要点

    7.6地下工程聚氨酯涂膜防水

    7. 6. 1 适用范围

    7. 6. 2 工艺流程

    在工程开工前,承包人应编制施工工艺流程图,作为各工序施工操作、保证施工进度的依据,并向 各班组交底。 工艺流程:基层清理→配制涂刷底胶→附加层施工→涂膜→保护层→试水验收

    在工程开工前,承包人应编制施工工艺流程图,作为各工序施工操作、保证施工进度的依据,并向 各班组交底。 工艺流程:基层清理→配制涂刷底胶→附加层施工→涂膜→保护层→试水验收

    在工程开工前,承包人应编制施工工艺流程图,作为各工序施工操作、保证施工进度的依据, 班组交底。 工艺流程:基层清理→配制涂刷底胶→附加层施工→涂膜→保护层→试水验收

    基层清理: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等清理、清扫干净。 配置底胶:先将聚氨酯甲料、乙料和二甲苯拌和均匀,按1:1.5:2的重量比,每次不宜配置

    7.6.3.3涂刷底胶:将配好的底胶混合料,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涂后常温4h后手感不 粘即可进行下道工序。 7.6.3.4防水附加层:突出地面、墙面的管根、地漏、排水口、阴阳角、变形缝等细部薄弱环节,应 先做一层附加层。 7.6.3.5涂膜防水层:涂层施工前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交底,如工程较大时,应编制该分项工程的施 工组织设计。

    7.7.3.2混凝土墙抹水泥砂浆防水层:刷水泥素浆→抹底层砂浆→刷水泥素浆→抹面层砂浆→刷水泥 素浆。 7.7.3.3石 砖墙抹水泥砂浆防水层:基层浇水湿润→抹底层砂浆→抹水泥素浆→抹面层砂浆→刷水泥素 浆。 7.7.3.4地面抹水泥砂浆防水层:清理基层→刷水泥素浆→抹底层砂浆→刷水泥素浆→抹面层砂浆一 刷水泥素浆一→养护

    7.7.3.5抹灰程序

    接在及阴阳角做法应满足以下内容: a)抹灰程序,一般先抹立墙后抹地面:

    b) 抹灰接槎不应甩在阴阳角处,各层抹灰接槎不得留在一条线上,底层与面层搭槎在15~20cm 之间,接槎时要先刷水泥防水素浆; C 所有墙的阴角都要做半径50mm的圆角,阳角做成半径为10mm的圆角; d)地面上的阴角都要做成50mm以上的圆角,用阴角抹子压光、压实。 7.7.3.6工艺流程中的五层做法总厚度控制在20mm左右。多层做法宜连续施工,各层紧密结合,不 留施工缝,如应留时应留成阶梯茬,接茬要依照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接槎位置均需离开阴角 处200mm

    7.7.5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7.8模板安装拆除工程

    7. 8. 2 工艺流程

    各类结构的模板安装工艺流程:在工程开工前, 承包人应编制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图,并向作业班 组交底。

    7. 8. 3 施工要点

    7.8.3.1全支架浇筑结构混凝土,开工前应编制模板支架施工设计方案,并附有模架支撑 平立、剖面图,并经审核批准。

    7.8.3.1全支架浇筑结构混凝土,开工前应编制模板支架施工设计方案,并附有模架支撑体系计算书 平立、部面图,并经审核批准。 7.8.3.2施工中严格检查支撑体系搭设、模板构造、板逢的处理等应符合标准要求。 7.8.3.3当结构物需要吊支模时,浇筑混凝土后,应立即清理翻溢到模板背肋内的多余混凝土,防止 混凝土固化后,影响拆模效率和损坏模板。 7.8.3.4拼装场地应平整坚实,易于排水。 7.8.3.5安装模板时,应采取有效的拉结固定措施,防止模板掉落或倾覆。 7.8.3.6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方可进行模板拆除

    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相关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7.8.5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7.8.5.1模板安装应保证其结构尺寸的准确,模板的支撑及固定措施应便于校正模板的垂直度和标高。 7.8.5.2在同一条模板拼缝上的连接异形卡不宜沿同一方向设置,宜正反交替连接设置。 7.8.5.3板面上的预埋件、水、电配件盒等,其定位固定一般采取将部件用绑扎形式与钢筋固定。 7.8.5.4当梁板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 为全跨度1%~2%,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7.8.5.5模板及支架的拆除

    7. 9. 1 适用范围

    7.9. 2± 工艺流程

    7.9.3.1基础钢筋绑扎

    a) 按设计间距在垫层上划线排放纵横向钢筋,排放时要注意弯钩朝上,不倾向一边,但双层钢筋 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基础四周两列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中间部分可间隔交错绑扎;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 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或左右扣绑扎),以免 网片歪斜变形; 独立柱基础为双向弯曲时,钢筋网的长向钢筋应放在短向钢筋的下面; 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下端,用90°弯钩与基础钢筋进行绑扎,箍筋比柱箍筋缩小一个 柱筋直径,以便连接。插筋位置应用木条或钢筋架成井字形固定牢固,以免造成柱子轴线偏移:

    e)基础板配有双层钢筋网时,应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间距和位置 的正确。

    的正确。 9.3.2框架柱箍筋绑扎 框架柱箍筋绑扎时,应满足以下内容: a 绑扎时按设计要求的箍筋间距和数量,先将箍筋按弯钩错开要求,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 再立起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与搭接筋绑好,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向里,便于箍筋向上移 动。如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 成90°; b) 柱主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如设计图纸无要求时,可按表2控制:

    7.9.3.2框架柱箍筋绑扎

    h)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 应符合设计要求。

    7.9.3.3框架梁钢筋绑扎

    7.9.3.5楼梯钢筋绑扣

    楼梯钢筋绑扎时,应满足以下内容: a) 在楼梯支好的底模上,弹上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按设计图纸中主筋和分布筋的排列,先绑 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则先绑扎梁,后绑扎板钢筋,板 筋要锚固到梁内; b) 底板钢筋绑扎完,并垫好砂浆块,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 c)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7.9.3.6墙钢筋绑扎

    墙钢筋绑扎时,应满足以下内容: a) 一般先立2~4根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划好水平筋间距,然后在下部及中部绑两 根定位横筋,并在横筋上划上竖筋间距,接着绑扎其余竖筋,最后绑扎其余横筋; b) 竖筋、横筋设在里面或设在外面应按设计要求。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c) 墙钢筋应逐点绑扎,于四面对称进行,避免墙钢筋向一个方向歪斜,水平的绑扎接头应错开。 在钢筋外皮及时绑扎垫块或塑料卡,以控制保护层厚度; d) 当墙配有双排钢筋时,在双排钢筋之间应绑β8~10mm拉筋或撑铁(钩),其纵横间距不大 于600mm,以保持两排钢筋间距正确; 墙横向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 合设计要求; f) 墙模板合模后,应对伸出的钢筋进行一次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临时定位横筋,浇筑混凝土 过积由应右随时拾杰和悠赖

    过程中应有人随时检 7.9.4质量检查 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相关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执行。 7.9.5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7.9.5.1框架结构钢筋节点密布复杂,应先研究逐根钢筋穿插就位的顺序,并与有关工种研究支模、 管线和绑扎钢筋等的配合次序和施工方法。 7.9.5.2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上碰撞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 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7.9.5.3梁钢筋骨架尺寸宜小于设计尺寸,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 7.9.5.4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 7.9.5.5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应留有30mm,以利满 足灌筑混凝土的需要 7.9.5.6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7.9.5.7梁主筋进入支座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应准确。 7.9.5.8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塌。 7.9.5.9绑扎板的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 7.9.5.10绑扎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m 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应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7.9.5.11在钢筋配料加工时应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 接头,同一断面钢筋接头面积不得超过50%。 7.9.5.12钢筋绑扎应注意保持钢筋骨架尺寸外形正确,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 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7.9.5.13柱、墙钢筋绑扎应控制好垂直度,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后再绑扣,凡是搭接部位要绑3 个扣,使其牢固不发生变形,再绑扣时避免绑成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m的柱、墙,要搭设脚 手架进行绑扎,并应采取一定的固定钢筋措施 7.9.5.14梁钢筋绑扎要保持伸入支座必需的锚固长度,绑扎时要注意保证弯起钢筋位置正确;在绑扣 前,应先按设计图纸检查对照已摆好的钢筋尺寸、位置正确无误,然后再进行绑扣。 7.9.5.15构造柱伸出钢筋发生位移时,如移位在40mm及以内,弯曲坡度不超过1:6,可用冷弯或 热弯(氧乙炔火焰加热)处理,使上下钢筋对齐;如移位大于40mm,应用加垫筋或垫板焊接处理。 7.9.5.16钢筋骨架绑扎时应注意绑扎方法,宜用部分反十字扣和套扣绑扎,不得全用一面顺扣,以防 钢筋变形。

    7.9.5.17阳台下圈梁为"L”形箍筋,吊阳台时应注意保护,如碰撞变形,应将阳台吊起,修整钢筋后, 再将阳台吊装就位,以免将阳台圈梁钢筋压扁变形。 7.9.5.18板缝钢筋放置,对较宽板缝宜在钢筋下垫水泥砂浆垫块,窄板缝要把钢筋用铁丝吊在楼板上 以防板缝钢筋外露。

    7.10现浇结构工程混凝土浇筑

    [7. 10. 1适用范围

    构的混凝主浇筑工程。其他 尧筑工程应参照本标准格式,制定详 ,业主批准后实施。

    7. 10. 2 工艺流程

    D.2.1采用现场搅拌漏

    7.10.3.3泵送混凝

    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 砂浆(或1: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b) 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应在允许值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 行泵送; c) 泵送期间,料斗内的混凝土量应保持不低于缸筒口上10mm到料斗口下150mm之间为宜; d) 混凝土泵送应连续作业,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时,搅拌不应 停止; e) 泵送先远后近,在浇筑中逐渐拆管; 在高温季节泵送,宜用湿草袋覆盖管道进行降温,以降低入模温度。 7.10.3.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应满足以下内容: a) 混凝土自吊斗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应采取措施; 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 6 子洞(生口) c)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 d)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拨,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 匀振实。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e)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应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 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 施工缝处理: 浇筑混凝士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 况,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g)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注意观察模板、支撑、管道和预留孔洞有无移位情况,当发 现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才能继续浇筑。 7.10.3.5 基础混凝土浇筑 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应满足以下内容: 浇筑台阶式基础,应按每一台阶高度内分层一次连续浇筑完成,每层先浇边角,后浇中间,摊 铺均匀,振捣密实。每一台阶浇完,台阶部分表面应随即原浆抹平; b) 浇筑现浇柱基础应保证柱子插筋位置的准确,防止位移和倾斜。浇筑时,先满铺一层5~10cm 厚的混凝土,并捣实, 使柱子插筋下端与钢筋网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后再继续对称浇筑,并 避免碰撞钢筋: c) 浇筑条形基础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各层间应互相衔接,每段长2~3m, 使逐段逐层呈阶梯形推进,并注意先使混凝土充满模板边角,然后浇筑中间部分,以保证混凝 土密实; d) 在厚大无筋的基础混凝土中,经设计同意,可填充部分大卵石或块石,但其数量一般不超过混 凝土体积的25%,并应均匀分布,间距不小于10cm,最上层应有不小于10cm厚的混凝土覆 盖层。 71036挂温凝土法箔

    7.10.3.4混凝土浇

    7.10.3.6柱混凝土浇筑

    柱混凝土浇筑时,应满足以下内容: a)柱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3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 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b 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 推进,连续进行,振动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柱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生门子板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 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生门子板封闭严密,并用柱箍加固; d) 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 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浇筑完毕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 7.10.3.7梁、板混凝土浇筑 梁、 板混凝土浇筑时,应满足以下内容: 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 b)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 径振动棒振捣: c) 楼板浇筑的厚度应采用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标志。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d) 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 实,再继续浇筑; e) 施工缝设置:对主次梁结构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1/3范围内, 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单向板的施工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7.10.3.8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时,应满足以下内容: a) 剪力墙浇筑,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3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 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b) 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 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cm左右,因 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位置和振动器操作人员数量; c) 振动棒移动问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 经表面呈现浮浆为度,快插慢拔20s, 振动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7.10.3.9 楼梯混凝土浇筑 楼梯混凝土浇筑时应满足以下内容: 楼梯段混凝土浇筑顺序:应采取自上而下的顺序,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与踏 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施工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多层建筑的楼梯,根据结构情况可留设于楼梯平台 板跨中或平台板梯梁边缘300mm处。 7.10.3.10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时,应满足以下内容: a)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b) 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d。在混凝土强度 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施工振动。柱、墙带模养护3~5d天以上,拆模后, 用土工布包住,在土工布上浇水养护,以确保立面结构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c)冬期浇筑基础,可根据环境温度情况,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7. 10. 3. 10 混凝土的养

    7. 10. 4. 1一般规定

    昆凝质量检查的一般规定应满足以下内容: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 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的 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并作为处理的依据:

    c)混凝主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7.10.4.2主控及一般项目质量检查标准 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相关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执行。

    7.10.5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7.10.5.1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是否验收。混凝土所用水泥、砂、石子、掺合料、外加剂等应符合施 工规范和有关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应以同条件试块强度为代表,并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7.10.5.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7.10.5.3混凝土保护层梁、板钢筋垫块到位,有效。无用的垫块清除干净。马凳离梁边50cm放置。 数量满足要求。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准确,间距均匀。柱钢筋上部四角应加设水泥砂浆垫块。剪力墙底 部四道对拉螺栓全部用双蝴蝶卡 ,双螺帽加固。底部对拉螺栓固定上部模板, 7.10.5.4浇灌前,应检查模板支撑情况,模板支撑系统加固牢靠,梁郴不允许用木方加固。模板阴阳 角,拼缝、混凝土接茬处应加设双面胶条。临空面模板上口用木方加固顺直。模板上用钢筋支架支撑的 立杆,支架底部必须加设垫块 7.10.5.5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计量器具应进行标定及复检。 7.10.5.6浇筑过程中:应对落度测试(包含落度、混凝土和易性、保水性检查),混凝土试件留 置,施工顺序进行检查。振捣是否到位,是否爆模,已浇捣混凝土厚度,已浇捣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施 工缝留置是否正确。 7.10.5.7钢筋工及时整理踩塌、位移的钢筋。混凝土找平应用3m铝合金杆拉线找平,控制标高。混 凝土抹压三遍压光 细拉毛。混凝土在初凝前接茬,不能随意设置施工缝。 7.10.5.8基础混凝土浇筑如基坑地下水位较高立采取降低地下水措施,直到基坑回填土完成,方可 停止降水,以防浸泡地基,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建筑倾斜、裂缝。 7.10.5.9浇筑锥形基础,如斜坡较陡,斜坡部分宜支模浇筑,或随浇随安装模板,并应压紧,注意防 止模板上浮。如斜坡较平坦时,可不支模,但应注意斜坡部位及边角部位混凝土的捣固密实,振捣完后, 再用人工将斜坡表面修正、拍平、拍实。 7.10.5.10应检查养护工作是否到位,大体积混凝土的降/保温措施是否到位,混凝土试件养护是否真 实,模板拆除时间是香合适,混凝土强度不足前是否有超载的情况等。 7.11 砌体工程 7.11.1 适用范围

    7. 11. 1 适用范围

    7. 11. 2 工艺流程

    在工程开工前,承包人应编制施工工艺流程图,作为各工序施工操作依据,并向各班组交底。 工艺流程:墙体放线一→制备砂浆→砌块排列→铺砂浆一→砌块就位一→砌块浇水→校正→砂筑镶砖→竖 缝灌砂浆一勾缝。

    ....
  • 路桥管理及其他 公路工程
  • 相关专题: 高速公路  
专题: 项目管理、论文 |水利工艺、技术交底 |公厕标准 |装修施工组织设计 |密封圈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