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599-2019 公路明(棚)洞勘察设计指南

  • DB51/T 2599-2019  公路明(棚)洞勘察设计指南为格式
  • 文件大小:2.56 mb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1-22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路桥工程,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勘察阶段应根据调查与测绘,结合已有崩塌岩堆发育特征,分析预测可能的崩塌规模和落右特 征参数。 b 分析评估边坡岩土体失稳风险、单次失稳岩体规模、岩块块体尺寸,分析预测失稳岩土体坡面 运动路径、弹跳高度、危害范围等,分析评估明(棚)洞结构的适用性。 C 对拟设明(棚)洞位置处的落石冲击动能进行预测,确定落石冲击动能设计值,计算方法可参 见附录A。

    6.3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

    6. 3. 1目标与任务

    收集现有工程地质资料,研究项目所在地的地质环境,了解明(棚)洞选址区一般地质条件、危岩 崩塌产生条件及其规模、类型、范围,对明(棚)洞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明(棚)洞工程方案的比 选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提供地质资料,

    a)研究明(棚)洞选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不良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条 其与明(棚)洞的关系出口产品标准,对选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初步评价。 b 进行危岩崩塌专项评价、地基专项评价等工程地质工作,概略了解明(棚)洞选址区危岩 岩堆发育条件、形态特征等。

    6. 3. 3勘察方法

    DB51/T2599—2019

    以收集区域地质资料、遥感地质、航空摄影、调查、测绘为主,必要时可根据地基岩土发育情况进 行钻探和测试。

    6.3. 4 资料缩制

    a)工程地质说明中应结合所收集资料,阐述明(棚)洞所防护的危岩崩塌落石发育特征;进行明 (棚)洞方案比选,提出下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建议。 b)在全线工程地质图中标明危岩崩塌落石岩堆的分布位置。

    6.4初步工程地质勘察

    6. 4. 1目标与任务

    在可行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基本查明各方案明(棚)洞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并对 明(棚)洞工程场地进一步做好工程地质比选工作,为初步选定明(棚)洞位置、设计方案、基础方案 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依据。

    a)地形地貌的类型及形态特征,气象、水文及地震动参数资料。 b) 地层岩性、软质岩与硬质岩的分布情况、岩石的风化程度。 地质构造特征,节理、层理、断裂等结构面的产状、规模、结合程度,边坡岩体的结构类型和 完整性。 d) 地表水和地下水类型、分布、成因、水质、水量和环境水的腐蚀性。 e) 危岩体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危岩体分布位置、规模和稳定性。 f) 崩塌的类型、规模、分布范围及崩塌、落石情况。 岩堆的类型、分布范围、物质组成及稳定性。 / h) 泥石流的类型、分布、规模、成因、发生的时间及频率。 i 泥石流的冲淤情况、流动痕迹、沟谷转弯及沟道狭窄处最高泥痕的位置 j) 地基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密实度和含水状态, K 基岩的埋深、起伏形态,地层及其岩性组合,岩石的风化程度及节理发育程度。 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

    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对明(棚)洞场地的危岩落石、崩塌岩堆进行调查、测绘,进行地球物理勘探 及钻探、测试工作。 a)[ 收集区域性地质资料及场地历史崩塌落石资料。 b)地质调绘 1)结合路线及明(棚)洞的工程方案比选进行1:2000工程地质调绘,调绘范围应包括危岩 落石、崩塌岩堆发育区及对明(棚)洞稳定性有影响的区域。 2) 对控制岩体稳定的层理、断层、泥化夹层、层间错动带等软弱结构面,应结合危岩、崩塌 口 稳定性分析,采用挖探、钻探、碱探等探明。 3)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以及地下水与崩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 c) 可选用二维、三维地震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等地球物探手段综合勘探危岩坡体的完整性 及风化程度,崩塌、岩堆等的发育及变化特征,

    6.4. 4 钻探、测试

    DB51/T25992019

    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危岩、崩塌与岩堆的发育特点确定,明(棚)洞地 基勘察应根据基础方案布置勘探点数量和位置。 勘探深度应至稳定地层中不小于3m,且应大于最大块石直径的1.5倍。明(棚)洞采用桩基 础时,勘探点深度应满足公路桥梁的规定。 钻探应分层采取土样,取样后应立即做动力触探试验或标贯测试。 钻探过程中遇地下水时,应量测地下水的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 室内测试项目可根据勘察要求按表3选择。 应做危岩体块体尺寸分析与崩塌岩堆块体尺寸统计分析,提出落石最大粒径标准值。 有条件时,宜结合现场条件做简易岩块滚落试验,了解落石的滚落途径、方向、跳越高度、影 响范围。

    6. 4. 5 资料编制

    工程地质说明:应对本规范勘察所要求查明的内容进行说明,分析危岩、岩堆稳定性,评价崩 塌、落石可能发育情况、规模和影响范围,对明(棚)洞工程方案设计提出工程地质建议。 图表资料:应对危岩落石崩塌的分布及威胁影响范围、岩堆的分布范围、软质岩与硬质岩的分 布情况、张拉裂隙产状、岩堆的地层结构等进行图示和说明。提供1:500~1:2000工程地质平 面图:1:200~1:500工程地质断面图:1:50~1:200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1:50~1:200探坑 (井、槽)展示图:土工试验资料:物探测试图表:原位测试图表:现场照片等。

    6.5详细工程地质勘察

    6. 5. 1目的与任务

    a)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所确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b)在初步勘察成果基础上,根据设计需要进一步查明明(棚)洞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 5. 2勘察内容

    在调查测绘、现场测试、计算分析基础上,评价场地危岩崩塌稳定性,提出落右冲击动能参数 堆积范围和高度,查明泥石流过流流量和堆积形态特征等。

    6. 5. 3勘察方法

    个段勘察方法以钻探为主,辅以必要的物探与原

    在确定的线位及明(棚)洞结 查明地基地质结构及稳定

    a)室内测试项目可根据勘察要求按表3选择。 b) 详勘阶段应做危岩体块体尺寸分析与崩塌岩堆块体尺寸统计分析,提出落石最大粒径标准值: 宜结合现场条件做简易岩块滚落试验,了解落石的滚落途径、方向、跳越高度、影响范围。

    DB51/T2599—2019

    应在初勘要求基础上,提供设计所需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及环境水的腐蚀性。给出明(棚)洞方 案及基础型式建议

    7.1.1公路明(棚)洞平纵线型、建筑限界、净空断面、主体结构应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 7.1.2公路明(棚)洞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公路等级、不良地质类型及对公路的危害性等控制因素合 理确定明(棚)洞结构类型。

    7.1.3明(棚)洞设计应综合考虑公路总体功能、防护特殊需要、对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等方 面要求,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设计新理念,保证明(棚)洞主体结构稳定可靠,避免运营期间病害的 发生。

    a)应遵循公路总体设计。明(棚)洞内外平纵线形应协调,符合行车安全与行车舒适的要求;明 (棚)洞断面布置形式应根据所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合理确定,符合经济性与施工安全的 要求;明(棚)洞施工方法与施工组织应适应结构特点与地质条件,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b 应进行不良地质防护方案的比选。在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地质病害等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比 选路基边坡防护、明(棚)洞防护、路线绕避等处治方案:当明(棚)洞长度过长时,应综合 比选明(棚)洞防护与路线绕避方案。 C 应开展公路明(棚)洞施工方案的交通组织设计。在山区公路的改扩建项目中,明(棚)洞的 布设应结合其结构特点,充分考虑施工方案和施工期间对交通组织的影响。 公路明(棚)洞与洞外结构物宜协调。结合公路等级、明(棚)洞设置情况等,对其内外防排 水系统、泥石流排导系统、交通工程设施、环境保护等作综合考虑。 明(棚)洞防护结构设计中应明确其防护冲击荷载的能力。 抗震设防烈度VII度及以上地区,明(棚)洞应进行抗震设计

    7.1.5明(棚)洞洞口两端连接线应设置距洞口不小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且不小于50m的过渡段

    7.1.5明(棚)洞洞口两端连接线应设置距洞口不小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且不小于50m的过渡段 保持横断面的顺适过渡。

    7.2明(棚)洞的适用条件

    条文说明: 明(棚)洞防护能力高低是根据各种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排序,若采用不同的结构尺寸其防护能力 有所不同。

    条文说明: 明(棚)洞防护能力高低是根据各种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排序,若采用不同的结构 有所不同。

    7.2.2各类型明(棚)洞的适用条件及主要特点如表4。

    DB51/T25992019

    表4公路明(棚)洞按类型分类

    明(棚)洞的结构类型,应根据地形、地质、施工条件,考虑结构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等因 析确定

    a)边坡一次塌方量大、落石较多、外侧较宽且基底地质条件较好时,宜采用拱形明洞。 在建筑高度受到限制或地基软弱、宽度有限的地方,宜采用矩形明洞。 C) 当路基外侧地形狭窄、内外侧墙基底地质明显不同,外侧基础工程量较大或洞顶荷载较小时 可采用棚洞。

    7.2.4滑坡地段不宜修建明(棚)洞,但若采取综合整治措施能确保明(棚)洞结构安全

    7.3.1应根据地质、地形、路线走向、不良地质发育情况等因素确定明(棚)洞的平面线形。曲线路 段有条件时,尽量采用较高指标;困难路段,可采用低指标但不宜采用极限指标。 7.3.2明(棚)洞可采用设超高、加宽的平曲线,平曲线指标及超高、加宽应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 范》(JTGD20)的有关规定,还应按照表5的规定进行停车视距、会车视距的验算,以保证驾驶员在 紧急情况下有充分的时间迅速停车,避免交通事故。

    表5公路停车视距与会车视距

    设置于低等级公路上的明(棚)洞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设超高与加宽的平曲线,因此为保证行车安全, 本条专门提出超高、加宽的设置需要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的要求,同时要进行视距 验算。

    DB51/T2599—2019

    7.3.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独立设置的明(棚)洞,建筑限界宽度宜与路基建筑限界宽度相 整体式路基进行设计。当对左右幅路基中央分隔带有特殊宽度要求时,可按照上下行分离式路 多文明

    7.3.4明(棚)洞内纵面线形应考虑行车安全、排水要求等,一般情况下应满足《公路隧道设 (JTG3370.1)中对隧道所提出的纵面线形要求;当条件困难需要采用较大纵坡时,应结合行 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综合论证,但应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对各等级公路纵 要求。

    本条从纵向抗滑移的角度提出纵坡过大时宜设置抗滑措施,设计中也可通过计算确定是否 纵向抗滑措施。

    7.3.6凹型曲线最低点不宜设置在明(棚)洞内。若不可避免需要设置时,应充分考虑路面

    7.3.7明(棚)洞内纵坡的变换不宜过大、 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和舒适性

    条文说明: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第4.3.7条提出,对于高等级公路,当洞口间距小于50m时, 宜设置遮光棚。因此,本条从避免光线亮度变化频繁不利于行车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相邻间距小于50m 时宜连通设置

    8.1公路明(棚)洞建筑限界

    8.1.1公路明(棚)洞建筑限界标准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的规定。在建筑限界内 不得有任何部件(包括照明、安全、监控和内装饰等附属设施)侵入。 8.1.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明(棚)洞,建筑限界宽度宜与路基建筑限界宽度相同,并在左侧设置余 宽,右侧设置检修道,其整体式路基断面的建筑限界几何图形应按照图1所示进行设计,最小宽度应符 合表6的规定。 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单向行车的隧道,当右侧不设检修道时,应设置不小于25cm的余宽。 b)右侧硬路肩宽度取值同明(棚)洞所在路段路基标准横断面相同,以保证行车宽度一致。

    DB51/T2599—2019

    当硬路肩宽度大于侧向宽度时,行车道两侧设置硬路肩;当硬路肩宽度小于侧向宽度或不设置 时,行车道两侧设置侧向宽度。

    图2双向行车公路明(棚)洞建筑限界(cm)

    表7双向行车公路明(棚)洞建筑限界横断面组成最小宽度(m)

    8.1.4明(棚)洞内检修道、人行道的高度h宜为25cm~40cm,最大高度不应高于80cm。检修道、人 行道高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8.1.4明(棚)洞内检修道、人行道的高度h宜为25cm40cm,最大高度不应高于80cm。检

    信息服务 保障人员步行时的安全。 b) 紧急情况时,驾乘人员拿取消防设备方便。 c) 符合放置电缆、光缆、给水管等所需的空间尺寸。 d) 检修道或人行道设置的高度不宜对驾驶员的心理造成障碍。 8.1.5明(棚)洞路面排水边沟应结合检修道、侧向宽度、余宽等布置。其宽度应小于侧向宽度,并 按路面单向横坡或双向横坡,设置于坡低的一侧或两侧。 8.1.6隧道洞口段设置的明(棚)洞,其建筑限界应满足《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3370.1)的要 求

    按路面单向横坡或双向横坡,设置于坡低的一侧或两侧。 3.1.6隧道洞口段设置的明(棚)洞,其建筑限界应满足《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3370.1)的要 求。

    DB51/T25992019

    8.2.1明(棚)洞内轮廓设计除应符合建筑限界的规定外,还应为洞内路面、排水设施、装饰构造提 供建筑空间,为通风、照明、消防、监控、运营管理等设施提供安装空间,为结构变形及施工误差预留 适当的富余量,设计断面形式及尺寸应符合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 8.2.2当明(棚)洞为单向交通时,路面横坡应取单面坡;当明(棚)洞为双向交通时,路面横坡路 面坡度应根据明(棚)洞平、纵线形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8.2.3明(棚)洞内正常路拱横坡应与路基标准断面保持一致,一般为1.5%~2.0%;当明(棚)洞位 于超高平曲线段时,应根据超高横坡度设置路面横坡。

    8.2.4明(棚)洞建筑限界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a)当路面为单向坡时,建筑限界底边线应与路面重合,建筑限界边线应平行于路面。 b) 检修道或人行道内边缘高度h相对于路面保持不变,设置倾向路面一侧的0.5%~1%的横场 C 检修道或人行道的边线应保持铅垂。 d 建筑限界车行道边线垂直于路面,高度保持不变

    朋)洞内轮廓断面与建筑限界之间的最小间距宜

    a) 拱形明洞内轮廓与建筑限界行车限界线最小间距宜大于20cm,与人行道或检修道限界线最小 间距宜大于5cm。 矩形明洞内轮廓与建筑限界顶部最小间距宜大于20cm,两侧与人行道或检修道建筑限界最小 间距宜大于5cm。 c) 钢筋混凝土棚洞、钢棚洞内轮廓与建筑限界顶部最小间距宜大于20cm,两侧与人行道、检修 道建筑限界最小间距宜大于5cm。 d) 柔性棚洞内轮廓与建筑限界各部位最小间距宜大于20cm。 条文说明: 明(棚)洞内轮廓与建筑限界之间的最小间距是考虑路面加铺、结构加固不侵限、顶梁(板)被砸 坏修复时需要支模空间、柔性棚洞受到荷载可能产生较大变形等因素。

    2.6同一座拱形明洞或棚洞宜采用相同的内轮廓设计标准,可采用单心圆或三心圆形式。

    a)同一座矩形明洞、钢筋混凝土棚洞、钢棚洞应采用相同的内轮廓高度,可采用不同的内轮廓宽 度。 b) 矩形明洞内轮廓宽度不同时宜采用渐变过渡。 c) 钢筋混凝土棚洞、钢棚洞内轮廓宽度不同时宜采用每节段突变过渡,但每次突变宽度不宜超过 50cm。 d) 结构采用突变过渡时,人行道或检修道应采用渐变过渡且满足路基超高加宽要求。 3.2.8明(棚)洞平面线形设计应以避免视距不足为原则,若内轮廓断面不满足视距要求,应予以加 宽。保证视距的临界曲线半径R可按式(1)计算:

    式中: Y一一保证视距的侧向宽度(m):

    式中: Y一一保证视距的侧向宽度(m):

    DB51/T2599—2019

    R一一车道中心线的平曲线半径(m)。 左侧保证视距宽度的计算公式为(2):

    右侧保证视距宽度的计算公式为(3):

    以上两式中: WL、Wr——车道宽度(m); LL、Rr 侧向宽度(m); 检修道宽度(m

    条文说明: 本条参照《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第5.2.7条规定。

    9.1明(棚)洞工程各类建筑材料:

    信息服务 a)混凝土:C50、C40、C35、C30、C25、C20、C15 b)石材:MU100、MU80、MU60、MU50、MU40; c)水泥砂浆:M30、M20、M15、M10、M7.5; d) 钢筋:HPB300、HRB400、HRB500; e 钢材:Q235、Q355、Q390、Q420、Q460、Q345GJ; 柔性材料: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膜材等; g)特殊缓冲材料:聚苯乙烯、聚乙烯、聚氨酯、废旧轮胎; h)其他材料:钢波纹板、纤维材料、玻璃钢。 条文说明: 柔性材料、特殊缓冲材料、其他材料不局限于上述材料类型。

    YR=W+LR+J 2

    图3保证视距宽度的计算

    DB51/T25992019

    表8明(棚)洞污工建筑材料强度等级要求

    当对钢筋混凝土明(棚)洞抗落石冲击能力有特殊要求时,可在其结构混凝土中添加纤维等新材料。 2018年10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四川省公路水运建设项目限制、禁止使用落后工艺、设备、 料目录》中规定,在高速公路项目中禁止使用浆砌片石边沟。明(棚)洞类似项目中应参照该规定执

    3明(棚)洞建设所需各项建筑材料要求及性能指标均应满足《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33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的相关规定。

    9.4钢结构材料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a) 钢材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和《建筑结构用钢板》(GB/T19879)的规定。结构用钢板、热轧工字钢、槽钢、角钢、H 型钢和钢管等型材产品的规格、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焊接承重结构为防止钢材的层状撕裂而采用Z向钢时,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 性能钢板》(GB/T5313)的规定。 C) 处于外露环境,且对耐腐蚀有特殊要求或处于侵蚀性介质环境中的承重结构,可采用Q235NH、 Q355NH和Q415NH牌号的耐候结构钢,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耐候结构钢》(GB/T4171) 的规定。 d) 承重结构所用的钢材应具高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 接结构尚应具高碳当量的合格保证。 e 煌接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DB51/T2599—2019

    )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需验算疲劳的构件所用钢材尚应具有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2明(棚)洞结构计算过程中应考虑边墙背后回填、地基对结构的弹性抗力作用。弹性抗力作 围、分布形式及计算方法等,应根据地质条件、结构形式、回填密实程度以及计算方法等条件确定 3在明(棚)洞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应按承载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检验分别进 并按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

    10.1.4明(棚)洞荷载组合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计算明洞顶回填土压力,当有落右危害须检算冲击力时,可只计洞顶实际填土重力和落右冲击 力的影响,不计塌方堆积土石重力。 b) 当明洞上方与公路立交时,应考虑公路车辆荷载。公路车辆荷载计算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O1)的有关规定执行。 c 当明洞上方与铁路立交时,应考虑列车活载。列车活载应按铁路标准活载的有关规定计算。 冻胀力不参与水压力及松散土压力组合。

    10.2.2作用在明(棚)洞结构之上的荷载应按表9分类

    2.2作用在明(棚)洞结构之上的荷载应按表

    表9明(棚)洞荷载分类

    DB51/T25992019

    10.3.1永久荷载的标准值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荷载的标准值计算应符合

    a) 土压力应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3370.1)中明洞设计荷载的计算方法计算。当内侧 边坡为稳定基岩或基覆界限明确时,侧压力系数应按有限主体计算;当内侧边坡为覆盖层时, 侧压力系数应按无限土体计算。 结构自重、结构附加恒载、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影响力、水压力、水的浮力、地面永久建筑荷 载影响力均应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3370.1)及《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 的相关规定计算。 c) 钢筋混凝土棚洞外侧支承结构采用刚架结构,且刚架结构的基础未同时落于稳定基岩时,应考 虑基础变位影响力。 条文说明: 基础变位影响力其相对变位计算值主要受地层情况、加固情况等影响,结构计算时应综合考虑各种 素,其相对变位值可选取1~5cm。

    则》(JTG/TD70)的相关规定计算

    0.3.3其他可变荷载的标准值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3.3其他可变荷载的标准值计算应符合以下规

    a)立交渡槽流水或泥石流压力、温度变化的影响力、冻胀力、施工荷载应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 范》(JTG3370.1)及《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的相关规定计算。 b)风荷载、雪荷载应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相关规定计算。

    然荷载的标准值计算应符

    a 明(棚)洞若为防护落石及崩塌而设置,则应考虑落石冲击荷载。落石冲击荷载的作用可按本 指南附录B的建议方法计算。 b) 地震荷载应根据明(棚)洞抗震设防烈度下的地震动参数进行计算。抗震计算可采用拟静力法 响应位移法和时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地震荷载可按照《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 的相关规定计算。

    DB51/2599—2019

    10.4.2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采 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Y.SR.........

    式中: o一一结构重要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崩塌落石风险巨大的国省干道二级公路不宜小于1. 其他情况应为1.0; S一一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一一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应按各有关规范的规定确定。

    S =YGSck +YoISouk +ZYoiPe,SQi

    一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第10.4.4条采用; 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o1为可变荷载Q1的分项系数,应按第10.4.4条采用; 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Qik一一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SQik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 W。i一一可变荷载Qi的组合值系数,应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值,若无 明确规定时可取1.0; n一一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b)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10.4.4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

    a)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1)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2)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b)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应取1.4勘探标准

    10.4.5对于偶然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a)偶然荷载的标准值不乘分项系数。

    S = YGSck +ZYolP.Soik

    DB51/T25992019

    b)与偶然荷载同时出现的其他荷载可根据观测资料和工程经验采用适当的标准值。

    暖通标准规范范本11.1拱形明洞结构设计

    拱形明洞应采用带仰拱或底板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衬砌厚度根据地形、地质、荷载情 结构计算后综合确定,取值范围可参见表10。

    表10拱形明洞净跨度与衬砌厚度参考值

    ....
  • 公路工程
  • 相关专题:
专题: 吊环标准 |生产标准 |气象标准 |市政定额、预算 |封头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