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4185-2019 公路雪害防治技术规范

  • DB65/T 4185-2019  公路雪害防治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4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1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路桥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6.3风吹雪危害地区观测内容及方法

    6.3.1宜建立气象站,对冬季风力风向及频率及量进行连续观测。 6.3.2宜使用全站仪、罗盘仪、三杯式风向风速仪、塔尺、钢卷尺等工具初步测量雪害路段风向与路 线夹角、路基断面型式、地形、地物、植被、雪阻路段长度、积雪深度等。

    设备安装技术、工艺DB65/T41852019

    6.3.3对公路雪害典型路段宜测量其横断面各点位的高程、风向风速,结合数据绘制风向风速流场

    7.1地形、地貌调查与辨识

    7.1.1在野外调查中,宜对可能发生雪害危害交通安全的地段,进行详细的地貌形态描述和形态调查。 描述雪害所处位置的外貌、空间分布、方位。 7.1.2在野外调查中,宜对雪害区域高差、每20m高差断面的宽度、雪害区域的长度、坡度以及坡向 等进行描述和量测。 7.1.3对于雪崩灾害,宜量测其长度、宽度、高差、斜坡的倾向和倾角及其它要素,并通过量测计算 出雪害沟槽或坡面的面积,结合积雪深度估算区域的汇雪体积, 7.1.4对斜槽、漏斗、雪蚀凹地、谷坡和冰斗等影响雪害运动路线和破坏力的地貌特征要进行详细调 查。

    7.2雪的工程特性调查

    7.2.1雪特性分析仪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主要包括: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

    7.2.2积雪参数观测数据及方法

    积雪参数观测数据及方法见表1。

    表1积雪参数观测数据及方法

    7.3风吹雪资料调查内容

    7.3风吹雪资料调查内容

    7.3.1测定起动风速、雪粒移动速度、各地貌部位输雪量和垂直梯度风速及风雪流结构特征,特别要 测量掌握大风和高频率起动风的方向和季节分布。 7.3.2拟定路线周边气象、环境调查、风吹雪发生时有无吹雪危害、危害位置概略调查。宜收集近3 年至5年气象部门资料及1:50000的地形图。 V 7.3.3气象调查应包含风向、风速、气温、最大积雪深度等。 7.3.4风吹雪发生频度调查应包含风吹雪程度、发生频率(次数/年)。 7.3.5吹雪量调查应包含风向风速、气温、降积雪量、吹蚀距离、地形植被等

    7.4雪崩资料调查内容

    7.4.1雪崩各区域的宽度、长度、

    7.4.1雪崩各区域的宽度、长度、积雪的深度、 湿度以及雪崩堆积球的体积。 7.4.2雪崩类型、危害程度的范围、雪崩发生频率及地形等情况

    DB65/T41852019

    7.5.1对崩落的雪崩进行全面的分析,准确量测雪崩发生区、运动区和堆积区的宽度、长度、积雪的 深度、湿度以及雪崩堆积球的体积等数据。 7.5.2在修筑高路堤、开挖储雪场及整修山坡的地段,收集必要的隧道和桥梁建设所需数据。 7.5.3路线通过雪崩地段,宜查明雪崩类型、危害程度的范围、雪崩发生频率及地形等情况,必要时

    7.6.1宜对风吹雪多发路段进行多次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吹雪量、吹雪频度、路线与风向夹角、最深 积雪、降雪量等。 7.6.2吹雪量的确定主要依据资料有吹雪量分布图、气象资料、吹雪观测调查资料(气象观测、移雪 量观测),具体确定方法为: 直接在吹雪量分布图上取值; 已设防雪栅栏时为移雪量的实测值; 使用路线周边站点的气象资料(风速风向、气温、降雪量)推定;

    d)使用现地定点观测的气象资料(风速风向、气温、降雪量)推定。 注:实测整个冬季的吹雪量较为困难,可以利用已有的防雪栅栏实测值作为吹雪量,也可以适用简单的 来推定。

    温、降雪里)推定。 注:实测整个冬季的吹雪量较为困难,可以利用已有的防雪栅栏实测值作为吹需量,也可以适用简单的实测吹雪量 来推定。 7.6.3 吹雪频度是指能见度小于200m发生日数与总吹雪日数的比值。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a) 直接在吹雪发生频度分布图或低能见度频度分布图上取值; b) 使用路线周边站点的气象资料(风速风向、气温、降雪量)推定; c) 使用实测定点观测的观测结果(风速风向、气温、降雪量)推定; d) 使用实测定点视程观测计上记录的录像推定。 7.6.4 主风向是风吹雪雪害调查要点,主风向的判定方法如下: a) 路线周边气象资料; b) 实测定点气象观测结果。 7.6.5宜进行最深积雪、降雪量的调查。

    .7 雪害地形、地质调查

    路段危害概要。 7.7.2当防雪工程区存在影响防治工程方案的重大不良地质、特殊地质情况时,宜进一步搜集调查地 质资料,综合分析,预测施工中及施工、开挖后可能出现塌方、滑动、挤压、岩爆等的地段,并提出相 应的工程措施,为方案比选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7.7.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防治工程除应进行常规的调查、勘探、试验外,必要时还宜进行水文地质 动态观测或进行专题研究。 7.7.4填挖方路段及山区陡弯等路段,影响局部气流,容易引起积雪和能见度危害。具体取值确定方 法包括:现场踏查法、地形图法、航空摄影图法等。 7.7.5当雪崩地区存在区域性断裂构造时,特别是存在全新活动的断裂和发震断层时,宜调查新构造 活动的痕迹、特点和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查明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程度。

    7.8雪害地区的土壤、植被调查

    7.8.1雪害地区的士壤调查

    7.8.1.1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区自然条件的复杂程度以及调查区面积的大小,确定土壤调查的类型。 7.8.1.2依照JTGC20的要求,在规定的面积范围内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土壤面,进行观察、描述、记 载和比较,并采集供各种用途的土壤标本。 7.8.1.3根据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确定土壤变异的界线和勾绘土壤草图。 7.8.1.4根据成土条件和土壤特性提出土壤合理利用的途径

    7.8.2雪害地区的植被调查

    :8.2.1应调植被的生念特征及其覆需程度, 耐旱和耐盐碱植物种类,群落分布规律和生长条件 青况,了解植被生长,更新的可能性和手段,确定可用来稳雪的本士植物种类。 7.8.2.2可利用卫星遥感信息和现地核实技术制作植被分布图,并测算各类植被面积。 7.8.2.3宜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分析植被的层次结构、物种组成和资源价值。

    DB65/ T41852019

    8.1.1主要控制桩及水准点标志桩宜为钢管标志,其规格为直径3cm5cm,长度150cm以上,埋 入或打入地下,桩顶高出地面10cm~50cm,加挂说明铁牌并设立指示红旗; 8.1.2般控制桩宜为钢筋标志,其规格为直径1cm~2cm,长度100cm以上,埋入或打入地下, 桩顶高出地面5cm10cm,加挂说明铁牌并设立指示红旗; 8.1.3标志桩宜为铁钎标志,其规格为直径3cm~5cm,长度30cm以上,插入地下,桩顶高出地面 5cm~10cm,上系红布条书写桩号。

    3. 2控制测量一般要求

    8.2.1平面控制测量:

    a) 公路雪害地区高速、一级公路应采用一级小三角;二级公路宜采用二级小三角或导线;三级及 以下公路可采用导线和假定坐标系; b) 平面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规定和精度应满足JTGC20中有关规定要求,二级及以下公路用导线或 小三角有困难时,可采用“现场定线法”测量导线或中线。应利用沿线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平面 控制资料对控制点进行检测、联测、换算及加密,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平差。 8.2.2万 高程控制测量: a) 高速、一级、二级公路高程系统,宜采用2000坐标系,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联测困难时,可 采用假定高程;高程控制精度宜满足JTGC20中的要求; b) 水准点宜布设于公路中心线两侧50m~100m范围之内,水准点间距宜1km~1.5km,雪崩、 风吹雪地区地貌地形复杂地区宜0.5km~1.0km。 8.2.3横断面测量: a)横断面测量宽度,应根据灾害规模、地形、地质和设计要求满足路幅及边坡防护布置需要确定; b)平原区单侧不宜小于50m,山岭重丘区单侧宜不小于100m。 8.2.4 地形测量: 地形图测绘宽度,应结合雪害地区防雪、稳雪的实际需要开展工作。地形图测绘宽度,在路线 上风侧测绘300m~400m,下风侧测绘200m~300m;

    8. 2. 4 地形测量

    8.3.1宜对地形、地貌的类型、成因、特征与发展过程进行勘测;宜对地形、地貌与岩性、构造等地 质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宜对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关系,对工程的影响等进行勘察。 8.3.2宜对地层的层序、厚度、时代、成因及其分布情况勘察;宜对岩性、风化破碎程度及风化层厚 度勘察;宜对土石的类别,工程的性质及对工程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8.3.3宜对断裂、褶曲的位置、构造线走向、产状等形态特征和地质力学特征岩层的产状和接触关系 分析,对软弱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及其与路线的关系、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等分析。 8.3.4宜对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分析;对土 的物理、水理、化学、力学性质分析;宜对特殊性岩土进行勘察和评价。 8.3.5宜调查河、溪的水位、流量、流速、冲刷、淤积、洪水位与淹没情况,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条 件,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水位变化规律与变化幅度;地面水及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等。

    DB65/T41852019

    3.3.7应根据沿线地震基本烈度的区划分资料,结合岩性、构造、水文地质等条件,通过调查,确 大于等于7度的烈度界限。 8.3.8对已有建筑物的稳定情况和工程措施,宜进行调查,

    8.3.8对已有建筑物的稳定情况和工程措施,

    8.4雪害地区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8.4.1宜研究公路沿线气象、雪害地貌、地质、水文、植被等资料。查明公路雪害成因、运动基本规 律、类型及其危害程度。 8.4.2宜研究路线走向与雪害运动规律的关系;评价各个路线方案中雪害对公路的影响程度,提出推 荐路线方案与防治公路雪害的措施。 8.4.3宜通过区域地质、雪害危害防治等调查,对路线方案中防治雪害的工程措施进行详细技术经济 分析比较。

    .5.1宜核查所搜集的影响区地形图及航片以及沿线雪害地貌的变化情况,对拟定的路线方向影响 度进行判别,若影响程度大宜提出相应的路线调整方案 3.5.2现场踏勘过程中,宜根据实际情况对可研报告和室内初拟的路线方案及比较方案进行调整和 正,确定有价值的路线比较方案,研究后提出推荐路线方案及防雪措施。

    在初步设计线位的基础上,宜根据实地雪害地貌特征、风力风向、运动规律、区域工程地质和公 等级等因素按JTGC20的要求进行路线实地作业,选定线位,布设或修订控制点,结合雪害地区特点 设标志。

    8.7线外防治工程测量

    8.7.1控制测量的精度应以中误差衡量,最大误差(极限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 8.7.2宜实地测量1:10001:20000路线地形图,其范围每侧不宜少于300m,并在图上逐段标出冬 季主导风向。 8.7.3雪害关键路段宜设置的精密三角网或精密导线网,宜定期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 8.7.4桩点宜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 3.7.5对于风吹雪连续危害段落,危害长度超过20km时宜设置应急救援基地,救援基地宜设置上风 侧,地势较高处,便于救援车辆进出。

    9.1.1雪害地区公路选线宜首先选取雪害较轻的区域;必须穿过雪害严重危害区域时,应选合适位置, 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治措施。 9.1.2宜兼顾防雪效果和行车安全两方面因素,做到安全选线。在不过多增加造价的情况下,尽量提 高线形标准,确保交通安全,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 9.1.3雪害地区公路路线线位、平纵面线形要平顺,宜尽量使线路方向与主导风向锐角相交,路基高 度不宜过高、横断面宜为缓边坡;同时要结合不同雪害类型、水源情况,采用适宜的工程或植物路侧防 雪措施,确保运营安全。

    9.2雪害地区选线要点

    9.2.1风吹雪路段路线通过山岭、丘陵时,宜尽量利用通风的开阔地、台地、山梁、陇岗等地形布设 路线。对于可能发生严重积雪的地段,宜采取绕避措施。对于绕避困难,拟采用深挖方、高填方方案的 路基,宜与隧道、桥梁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选。为防止风吹雪在路基上停积,一般可采用防雪栅栏、防 雪等措施。 9.2.2路线走向宜与当地主导风向锐角相交,避免路线走向与当地积雪期主导风向呈30°~60°角相交。 9.2.3公路雪害区域路线宜设置在阳坡和迎风侧。 9.2.4路线宜通过开阔地;当路线下风侧地形起伏较大时,距坡脚的距离宜大于300m。 9.2.5路线宜避让雪源丰富区,选择不易积雪地带通过。 9.2.6当路线通过中、重度雪害区域时(详见附录A),宜优先选择雪害里程最短的位置穿越,同时 要有利于雪害防治设施的设置。 9.2.7选线时要合理利用雪害较轻的地貌、地物。

    3.1路线基本去向的确

    官用雪害地区地祝地形 终点及中面重要控制点的经纬度

    9.3.2纸上定路线中线交点

    宜用图上标有总控制 害地区地貌地形图等图片,在路线基本走向两侧1000Ⅱ

    9. 4. 1 平面设计

    9.4.1.1雪害地区公路的平面线形,应按公路等级并结合雪害地区的特殊环境进行设计,最佳的平面 线形是汽车行驶舒顺、协调安全,且能获取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长直线接大半径平曲线线形。 9.4.1.2平面线形宜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公路雪害路段长积雪时的地貌、地形、地物相适应,与 周围环境相协调,尽量减少平曲线数量。

    纵断面线形宜与公路雪害路段积雪时的地貌、地形、地物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 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剧烈的起伏。风雪流路段的路线纵坡在迎风路段不宜大于7%;弯道设超 路段合成纵坡不宜大于8%:背风路段不宜大于5%。

    地貌、地形、地物相适应。必须采用路堑时,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宜适当加宽路基,以便储

    DB65/T41852019

    10.1.1路基断面宜采用路堤形式,不宜采用路堑形式,同时应避免高路堤和深路堑相连接。 10.1.2处在风吹雪影响区域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基横断面宜采用分离式路基。采用整体式路基 时,中央分隔带应与路面平齐,且不宜种植植物。 10.1.3在满足JTGD30的前提下,处在风吹雪影响区域的路堤边坡坡率,宜为1:2~1:5;路堑边坡 坡率宜为1:2~1:4,并应在路堑边坡底增设积雪平台,平台宽度不宜小于4m。 10.1.4处在风吹雪影响区域的路拱横坡不宜大于2%,弯道的超高横坡不宜大于4%,护栏宜采用缆索 式护栏。 10.1.5在必须设置回头曲线的路段宜采用高填方,使弯道全部开,具体处置措施应结合公路安全 经济等原则综合考虑。

    10.2.1路基应尽量采用路堤型式,在平原区,雪害程度处于轻度以下区域的路基最小高度H按式( 计算。

    H——不易形成雪害的路基最小高度; Hc当地最大降雷厚度; AH——安全值,积雪期长应取较大值

    H—一不易形成雪害的路基最小高度; Hc一一当地最大降雪厚度; △H一一安全值,积雪期长应取较大值。 10.2.2在平坦开阔地区,不易形成雪害的路基最小高度见表2

    表2不易形成雪害的路基高度安全值取值表

    根据不同路基高度,边坡设为利于风雪通过的缓边坡,根据不同路基高度参照下表执行。

    表3风吹雪地区公路路堤边坡坡度推荐值

    2.4路堤迎风面的边坡宜尽量放缓,沿主导风向的边坡坡度等于或缓于1:4。雪害严重地段的路基 呈,可采用散开式路基横断面并加宽路基。山坡上的路堑,可根据积雪量的大小,采用整修内侧山坡 设置储雪场等措施。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应与路面平齐相接,并要有利于风雪流顺滑通 路堑边坡,根据不同情况参照表4执行。

    表4风吹雪公路路堑边坡坡度推荐值

    3.1路线走向与主导风向0°~90°相交的路堑,长度宜小于200m。 3.2路线走向与主导风向45°~90°相交的路堑,宜设置宽度不小于4m的积雪平台。

    10.4半填半挖路段路基设讯

    0.4.1路线走向与主导风问平行或销

    雪害地区路段不宜沿线就地取土,宜设置集中取主坑。对风吹雪地区公路,便于防风吹雪工程的 设置。宜尽量将挖方用作借方利用,取土坑位置在满足JTGD30,宜设置在路线下风侧200m以外。不 宜将分布有植被的地方用作取土场。对路基弃方宜将其远运或运(推)至下风侧500m以外。

    11. 1一般防护措施

    可采用种植章皮的防护形式。 11.1.2对于坡面较大的土质路堤及路堑边坡的防护,宜采用骨架内草皮护坡。

    DB65/T41852019

    1.2.1.2主要技术要求: a)草质要好,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覆盖层; b)种植时草籽宜掺沙或与土粒拌和使之均匀。播种时温度与湿度都应比较大; c)考虑防雪及景观要求,不宜种植高草植物。

    11. 2. 1. 2主要技术要求

    11. 2. 2. 2主要技术要求

    a)所选草皮宜根系发达; b)宜做好相应的排水设施,以免冲坏草皮; c)宜选在雨水比较充足的季节如春季、或初夏施工。

    )所选草皮宜根系发达; 宜做好相应的排水设施,以免冲坏草皮; )宜选在雨水比较充足的季节如春季、或初夏施工

    适用于易风化而未严重风化的岩石边坡及软

    主要用于易风化软质岩层的路墅边坡,雪害地区所采用的护面墙的形式有:实体式护面墙、人学型 骨架式护面墙、窗孔式护面墙等。

    11.3.2浆砌片石防护

    雪害地区采用浆砌片石防护时宜设置必要的泄水孔

    11.3.3混凝土预制块护坡

    11.3.3.1当项目区域缺之片石材料时,可采用混凝士预制块护坡

    12雪害地区交通安全设施

    12.1.1风吹雪影响区域公路路基护栏宜采用缆索式护栏,应尽量避免使用透风率低的波形梁护栏和梁 柱式护栏;分离式路基的内侧边坡应尽量设置成大于1:3的缓边坡,不设置护栏,设置积雪标杆。 12.1.2风吹雪影响区域公路桥梁护栏不宜采用混凝土护栏,宜采用透风率高的梁柱式护栏,并采用 JTGD81中所规定的最大净空高度。

    12.1.3风吹雪影响区域公路涵洞台帽宜与路面平齐或低于路面,不宜设置混凝土护栏。

    2.1.3风吹雪影响区域公路涵洞台帽宜与路面平齐或低于路面,不宜设置混凝土护栏。

    区公路路侧不宜采用板式轮廓标,宜采用积雪标杆

    2.2处在重度风吹雪影响区域的公路宜采用太阳能视线诱导标志,处在中度及以下风吹雪影响区域 公路可采用反光膜视线诱导标志。

    13.1雪崩危险度评价

    13.1.1应根据已有的雪崩稳定性研究成果,在气候区划的基础上,进行雪害危险度评价,雪崩危险度 评价选取积雪厚度、坡度和植被类型与覆盖度作为危险度参评因素。 13.1.2雪崩危险度评分值由表5中坡度坡度、植被状况与覆盖度、积雪厚度依情况相加得到,并依据 表6确定雪崩危险程度。

    表5雪崩发生危险度评价参评因素等级划分指标及其评分值

    表6危险度的分级基准

    13.2风吹雪危险度评价

    应综合考虑降雪量、吹雪量、主风向与道路夹角、最大积雪深度等因素确定风吹雪危险程度。按图 表7进行风吹雪危险度评价。

    图2风吹雪危险度评价流

    DB65/T41852019

    2.1风吹雪危险度评分计算过程中,当吹雪危险度诱因与安全诱因的差值为正值时,扩大因素作为 患因素;当吹雪危险度诱因与安全诱因的差值为非正值时,还应考虑周边环境及道路构造,否则不予 考虑。各系数的取值,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做相应的调整。一般情况下,可按照表7、表8、表9、 行计算评分。

    表7吹雪危险度因素评分表(危险因素)

    表8风吹雪危险度因素评分表(安全因素)

    表9吹雪危险度评分方法(因素)

    注:Pdb—吹雷沉积危险因素,Psb—吹雪沉积安全因素,Pdv一低能见度危险因素,Psv一低能见度安全因素

    DB65/T41852019

    防雷标准规范范本表10吹雪危险度因素评分(历史状况)

    13.3防雪工程体系配置原则

    13.3.1公路雪害防治措施的选择宜考虑以下条件: a) 能可靠地防治道路雪害; b) 雪害防治段的地貌条件; c)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d) 气象和气候条件: e) 采取措施的生态学意义 f) 经济的合理性。 13.3.2 2宜预见到路基施工完成后原有地形地貌的改变,及由此导致的新的雪害出现及风吹雪的变化, 并以后者为设计的依据;应综合考虑防雪工程养护,包括后者的管理方式、养护水平、难易程度、费用 大小、周转年限及防雪材料的重复利用等。 13.3.3宜就近取材,注意保护环境。 13.3.4宜注意新技术、新材料及新方法的引进与运用。 13.3.5防雪工程设计宜能保证在正常的施工及养护水平下,能保证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公路基本上能 正常运营。

    13.4防雪工程措施选择

    水库标准规范范本13.4.1雪崩防治类型选择

    13.4.1.1对于有严重雪崩分布的地区,宜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在路线走廊带大致确定以后, 当地自然地理、气候、灾害、积雪、主导风向、生态条件等资料进行认真的收集、分析和对比,提出 越雪害路段正确的防护方案。

    13.4.1.2雪崩发生区域治理原则如下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电缆标准 |国家标准 |铁路图纸 |pvc标准 |过滤器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