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154-2019 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DB13/T 5154-2019  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4-0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路桥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表16混凝土最大碱含量限制

    4.2.9隧道结构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17的规定。其他结构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表18的规定。

    DB13/T 51542019

    探伤标准表17隧道结构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

    表18桥涵等结构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表19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

    不同环境类别下, 20的要求。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 应将其中原有矿物掺合料 物掺合料用量一起计算。

    表20混爆士中矿物掺合料用量范围

    DB13/T 51542019

    表20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范围(续)

    注1:表中用量值为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 注2:本表仅限于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注3:以硫酸盐为主的化学腐蚀环境、氯盐环境,宜掺入矿物: 注4:氯盐环境下,矿物掺合料复掺取单掺的最大值。

    表21混凝土结构及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4.2.13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2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cmimn

    DB13/T 51542019

    表2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Cmin(续)

    注1:表中保护层取小厚度是按照第4.2.9条 走土强度等级规定的。对于混凝土强度高于最低等级5MPa 以上或采用工厂预制的混凝土构件,其保护层最小厚度值可最多减小5mm,但不得小于20mm; 注2:若表中保护层厚度小于被保护钢筋的直径,则取钢筋直径值 注3:表中承台和基础的保护层最小厚度,针对的是基底无垫层或侧面无模板的情况;对于有垫层或有模板的情况, 最小保护层厚度可将表中相应数值减少20mm,但不得小于40mm; 注4:表中保护层厚度值不适用于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混凝土以及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1.1应根据高速公路混凝土结构物的性能和特点、所处的环境及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泥品 1.2水泥的强度等级应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

    5.1.2水泥的强度等级应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 5.1.3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宜选用质量稳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型水 泥,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抗硫酸盐水泥。水泥的性能除应满足现行标准GB175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表 23的要求

    DB13/T 51542019

    表23水泥的技术性能

    5.1.4高性能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应为性能稳定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和硅灰。当使用其它新型矿物 掺合料时,应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验证并经审定通过后方可使用。粉煤灰的技术性能除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1596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表24的要求。磨细矿渣粉和硅灰的技术性能 除应符合现行标准JTG/TF50的相关规定外,还应分别符合表25、表26的要求。

    表24粉煤灰的技术性自

    表25磨细矿渣粉的技术性能

    DB13/T 51542019

    裹26硅灰的技术性能

    5.2.1粗集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粒径合格、吸水率小、颗粒洁净、有害杂质含量少、无碱 活性的碎石,不宜采用卵石。 5.2.2粗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结构最小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间距的3/4;在两层或多层密 布钢筋结构中,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 5.2.3粗骨料应采用二级级配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宜大于1500kg/m,紧密空隙率应小于 42%。 5.2.4粗集料的技术指标除应符合现行标准JTG/TF50等公路工程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表27的 规定。

    表27粗集料的技术性能

    DB13/I 51542019

    6.1.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本标准及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 求

    超过胶凝材料总重的0.1%,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重的0.06%。对于有 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m,并宜掺用适量粉煤 灰等矿物掺合料;对于矿物掺合料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 可取实测值的1/2

    6.1.4高性能混凝土中应掺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可以单掺也可以复掺。掺合料的掺 量应根据设计对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以及施工条件和工程特点(如环境气温、混凝土 拌合物温度、构件尺寸等)而定

    5.1.5混凝土的期落度应满足施工要求,其中承合、墩合及盖梁混凝土落度宜为(180主20)mm, 梁体及桩基混凝土的落度一般宜为(200土20)mm,隧道衬砌混凝土的落度宜为(160土20)mm, 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低的落度。

    6.1.6为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需适量引气,无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入模含气量应控制在2%~ 1%,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的适宜含气量应由其抗冻等级通过试验确定,一般宜控制在3%~7%,具体还 应符合公路工程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

    1.7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除符合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标准GB50010等 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的要求。

    6.1.7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除符合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标准

    5.2.1高性能混凝主的配合比应根据原

    2.1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结构物环境条件、混凝 试配、 调整等步骤选定。

    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按下列步骤计算、试配和调

    a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b 初步选定水胶比、胶凝材料总用量,参照现行标准JGJ55的规定计算砂率、粗、细集料、外 加剂等各材料用量,并初步核算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 C) 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和搅拌方法,通过适当调整混凝土外加剂用量或砂率,调配出 落度、含气量、泌水率符合要求的配合比。在此基础上,改变基准配合比的水胶比、胶凝 材料用量、外加剂掺量以及砂率等参数,调配出拌合物性能与要求值基本接近的配合比3~5 个,按要求检验不同配合比混凝主的落度、落度损失、含气量、泌水率及拌合物表观密 度; 从上述配合比中优选出一个或多个配合比成型耐久性试件,养护至规定龄期时进行耐久性试 验。根据上述不同配合比对应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抗压强度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按照 工作性能优良、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经济合理的原则,选定最佳配合比作为理论配合比。

    6.2.3参照理论配合比,生产单位根据工程需要,经进一步试验验证,确定满足强度、耐久性及施工 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DB13/T 51542019

    员。 7.1.2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结构特点、环境条件等,制定严密 的施工技术方案,特别应制定明确的特殊季节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和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案。 7.1.3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设计要求和原材料性质以及施工工艺、可能的环境条件变化 等进行多组配合比设计。 7.1.4施工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施工条件,会同设计、施工、监理及混凝土供应等各方 共同制定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7.1.5应针对不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施工季节、环境条件特点进行混凝土试浇筑,验证并完善混凝 土的施工工艺,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7.1.6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以及施工管理要求,在施工现场建立与业主要求及公路施工要求租 适应的实验室。实验室应具备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施工性能、耐久性指标测试检验的各种仪器。 7.1.7在现阶段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宜采取专项咨询制度,由咨询单位依据本标准负责提供配合比设计 的具体参数及有针对的施工控制要求,必要时进行指导配合比设计。

    7.1.8施工前形成的施工技术方案至少应包含

    质量保证体系及其验证制度; b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 d 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其检验方法; 冬夏特殊季节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措施: f 设计和施工技术文件未明确的混凝土专项检查的方法、设备及标准; 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的制作和养护所做出的明确规定; 预应力结构和连接缝施工的专门操作细则和质量检验标准。

    7.2原材料储存与管理

    7.2.1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后,应对原材料的品种 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 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接收

    7.2.2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 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 等。“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

    DB13/T 51542019

    7.2.3不同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并根据原材料性质与施工条件等确定相应的堆 放场地和储存条件

    7.3.1混凝土原材料应采用电子计量系统以质量计量,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 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每盘称量最大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掺合料、外加 和拌合用水不超过土1%,粗细集料不超过土2%, 7.3.2开盘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并 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7.3.3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混凝土的搅拌宜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搅拌机并严格控制拌合 时间。总搅拌时间宜控制在2min3min。 7.3.4冬季搅拌混凝土前,应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保证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至少在5℃以上。 7.3.5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宜采取措施控制水泥的入搅拌机温度小于40℃,并保证混凝土的入 模温度应低于28℃。

    7.4.1应选用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运输混凝土,而且运输能力应满 足混凝土凝结时间和浇筑速度的要求,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 7.4.2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落度损失超标等现象,运至浇筑地 点的混凝土应满足工作性能和技术性能的要求。 7.4.3特殊季节的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夏季局部混凝土温度升 高或冬季受冻。 7.4.4一般宜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s~30s,再 将混凝土拌合物喂入混凝土料斗或泵车受料斗。 7.4.5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除应按现行标准JGJ/T10的规定进行施工外,还应特别注意如 下事项: a) 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落度应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 生离析和泌水; 泵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Ⅲ。除出口处以外,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应采用软管 管路应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应与模板和钢筋接触;文 C 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12°,以防止混入空气引起管路阻塞: 混凝土一般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前入泵,并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15min,应每隔4min~5min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 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斗中混凝土离析。如停泵时间超过45min, 应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f)冬期施工时,应对输送管采取保温措施。夏期施工时,应将输送管遮盖、洒水、垫高或涂成

    犯的达谢设备达撤鹿规工,且达能力应满 足混凝土凝结时间和浇筑速度的要求,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 7.4.2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落度损失超标等现象,运至浇筑地 点的混凝土应满足工作性能和技术性能的要求。 7.4.3特殊季节的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夏季局部混凝土温度升 高或冬季受冻。 7.4.4一般宜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s~30s,再 将混凝土拌合物喂入混凝土料斗或泵车受料斗。

    : 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落度应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 生离析和泌水; b 泵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m。除出口处以外,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应采用软管 管路应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应与模板和钢筋接触; C 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12°,以防止混入空气引起管路阻塞: d 混凝土一般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前入泵,并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e) 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15min,应每隔4min~5min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 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斗中混凝土离析。如停泵时间超过45min, 应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f 冬期施工时,应对输送管采取保温措施。夏期施工时,应将输送管遮盖、酒水、垫高或涂成 白色。

    DB13/T 51542019

    7.5.1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 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不应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 7.5.2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定位的准确性,宜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等措施定位钢筋。并在浇筑混 凝土前,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 率。 7.5.3混凝土入模前,应测定混凝土的温度、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 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28℃。 7.5.4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 1;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并严禁用振动棒分摊混凝土。 7.5.5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应随意留置施工 缝。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7.5.6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 凝土。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的分层浇筑厚 度不宜大于300mm。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浇入50mm~100mm厚,水灰比略小于混凝土 的水泥砂浆。

    7.5.8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内部、 表面水分过快蒸发,此时应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 7.5.9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最小断面尺寸在800mm以上的结构,或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 25℃时,应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预先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如搭设遮阳棚、预设循环冷却水系 统等。 7.5.1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应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每片预制梁

    7.5.1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染应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每片 的浇筑时间不宜超过3h,最长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实,不得随意加密振点或漏振;振捣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6.2使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宜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若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 合物中的水平位置,应首先竖向缓慢将振捣棒拔出,然后再将振捣棒移至新的位置。振捣棒移动间距 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mm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100 7.6.3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mm左右为宜。附着式振动

    7.6.3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mm左右为宜。附着式振动 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构造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

    预应力混凝土梁宜采用侧振并辅以插入式振捣

    DB13/T 51542019

    筑完成后,应仔细将混凝土暴露面压实抹平, 抹面时严禁酒水

    7.7.1应根据工程特点、环境条件、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提出具体的养护方 案,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养护制度。

    7.7.2混凝土振揭完成后,应及时采用逢布、塑料布等对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采用塑料薄膜养护层 时,其散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采用喷化学浆液养护层时,应经 试验证明并采取措施确保不漏喷后,可不洒水养护。 7.7.3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水或通蒸汽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 7.7.4现浇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 施进行湖湿养护

    7.7.6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主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度之简的温差不应大于20℃(梁体混 凝土不应大于15℃),混凝土芯部最高温度不宜大于60℃,最大不应大于6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7.7.7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应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静停 时间宜为4h~6h,蒸汽的升、降温速度不宜大于每小时10℃。预制梁蒸汽养护脱模后的保温保湿时 间应不少于14d。

    7.8混凝土自然养护期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持续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应满足表33的规定。

    7.7.8混凝土自然养护期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持续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应满足表

    表33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的最短时间

    7.7.9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温度之差不应大于15℃。

    7.7.9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温度之差不应大于15℃。

    7.7.10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冬季)或隔 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7.7.11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14d以内,且强度达到 75%以前,不受水的冲刷侵袭。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应保证混凝土在28d以内,且强度达到设

    7.7.10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 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7.11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14d以内,且强度 5%以前,不受水的冲刷侵袭。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应保证混凝土在28d以内,且强度达

    DB13/T51542019计强度以前,不受水的侵袭。当与氯盐、海水等具有严重侵蚀作用的环境水接触的混凝土,养护龄期一般不宜少于4周。在有冻融循环作用的环境时,宜在结冰期到来4周前完工。7.7.12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7.8拆模7.8.1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表34的规定后,方可拆除;c)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表34拆除底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百分率(%)≤250 板、拱2~875>8100≤875粱>8100≤275悬臂梁(板)>21007.8.2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15℃时不宜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在寒冷季节电器标准,若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宜拆模。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7.8.3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7.8.4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准仁7.9混凝土质量的检验评定7.9.1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应按进场检验、复检和日常检验三个层次进行质量控制,检验项目、21

    DB13/T 51542019表355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检验要求进厂检验复检日常检验检验项目项目频次项目频次项目频次烧失量氧化镁含量7/三氧化硫含量下列任一情况/同厂家、同出细度为一批,每批厂编号、的散凝结时间装水泥每500t更换料源或每检验一次:(袋装水泥每水安定性批进货时核查①任何新选货200t)检验一泥强度7供应商提供的V源;②同厂家、次,当散装水碱含量报告。同出厂编号的泥不足500t或袋装水泥不足比表面积V水泥出厂日期200t时,也需游离氧化钙含量达3个月。/检验一次。氯离子含量/熟料铝酸三钙含量7//不溶物(硅酸盐水泥)71同上筛分吸水率/细度模数/含泥量连续供应同厂/下列任一情况1家、同规格的泥块含量为一批,每批检验一次:细骨料200m细坚固性//(或300t)检集云母含量①任何新选料验一次,不足料轻物质含量/V源;②使用同200m(或300t)石粉含量/厂家、同规格产时也需检验一有机物含量/品达一年者。次。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碱活性/颗粒级配岩石抗压强度下列任一情况/吸水率连续供应同厂/为一批,每批1家、同规格的紧密空隙率Vv检验一次:/粗骨料400m粗压碎指标值/①任何新选料(或600t)产集坚固性/源;②使用同品检验一次,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厂家、同规格不足400m(或含泥量/产品达一年600t)也需检泥块含量/者。验一次。氯离子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22

    DB13/T 5154—2019表35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检验要求(续)进厂检验复检日常检验检验项目项目频次项目频次项目频次碱活性//比表面积烧失量氧化镁含量下列任一情况同厂家、同规格三氧化硫含量更换料源或每为一批,每批/矿氯离子含量检验一次:的产品每120t渣批进货时核查①任何新选货检验一次,不足含水率供应商提供的J粉源:②使用同厂120t也需检验流动度比质量检验报告。家、同规格的产一次。碱含量V品达3个月者。/活性指数密度pH值/下列任一情况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为一批,每批/V/检验一次:氯化物含量/水①新水源:②硫酸盐含量//同一水源的水碱含量//使用达一年凝结时间差/者。抗压强度比/V/甲醛含量(聚羧酸)/硫酸钠含量/氯离子含量下列任一情况总碱量为一批,每批/更换料源或每同厂家、同规减水率检验一次:减批进货时核查格的产品每落度保留值①任何新选货水供应商提供的50t检验一次,常压泌水率比质量检验报源:②使用同剂不足50t也需压力泌水率比厂家、同规格检验一次。含气量的产品达6个抗压强度比月者。相对耐久性指标(复合)收缩率比V23

    DB13/T 51542019表35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检验要求(续)进厂检验复检日常检验检验项目项目频次项目频次项目频次减水率v下列任一情况含气量V为一批,每批V引更换料源或每检验一次:同厂家、同规抗压强度比V气批进货时核查①任何新选货格的产品每5t相对耐久性指标V供应商提供的减检验一次,不凝结时间差源;②使用同水质量检验报厂家、同规格足5t也需检验经时变化剂V告。V一次。泌水率V的产品达6个气泡间隔系数月者。V细度V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每批烧失量V检验一次:同厂家、同规含水率V更换料源或每①任何新选货源;②使用同格的产品每粉需水量比批进货时核查"?厂家、同规格120t检验一煤三氧化硫含量供应商提供的的产品达3个次,不足120t灰碱含量V质量检验报月者。也需检验一氯离子含量V告。次。氧化钙含量V游离氧化钙含量V7.9.2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进行质量控制,检验项目、检验频次应按表36的要求进行。表36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抽检要求检验项目允许偏差频次落度宜为±20mm①搅拌站首盘混凝土。入模温度在本标准要求范围内②在浇筑地点每50m混凝土取样检验一次,±0.5 (%)③每班或每一结构部位至少2次含气量④眼观有异常情况时随时检测。泌水率不得泌水每班至少一次。7.9.3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试件的耐久性进行质量控制,检验项目、检验频次应按表37的要求进行。表37混凝土试件耐久性抽检要求检验项目技术要求频次电通量符合设计及本标准要同标段、同施工工艺、同配合比混凝土至少进行一次抽检抗冻性(当需要时)求每2000~5000m混凝土取样检验一次。7.9.4施工过程中,除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实体混凝土进行检验外,还应按耐久性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其检验项目、检验频次应按表38的要求进行。24

    DB13/T 51542019

    表38混凝士实体质量抽检要求

    2:主体结构实体混凝土表面非受力裂缝限制及处理要求还应满足现行公路有关专业规范要求。 3:气泡间距系数为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或模拟现场的硬化混凝土中取样测得的数值,按JTGF30的相关方 测定,测定结果应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抗冻混凝土的气泡间距系数可参考以下要求 行暖通空调管理,即冻融环境等级D1、D2、D3、D4条件下,气泡间距系数不宜大于300μm、250μm、250μm、200μm。

    ....
  • 公路工程 混凝土结构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项目管理和论文 |肉制品标准 |焊接钢管标准 |石化标准 |接地线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