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977-2020 硅藻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 DB53/T 977-2020  硅藻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22.3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5-3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路桥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4.1硅藻改性剂在出厂前需要进行检验,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同一矿源 地、同一规格、同一等级的硅藻改性剂每300t作为一个批次进行两次抽检,每批次不足300t时也应 至少抽检一次。硅藻改性剂比表面积的现场快速试验方法参照附录A。 5.4.2硅藻(复合)改性剂应采用双层包装,内衬塑料薄膜,外加塑料编织袋进行密封,宜设置专门 场地进行堆放,并做好防火、防雨、防潮措施。

    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级配应符合表3给出的级配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级配进行优

    广播电视影视标准DB53/T9772020

    表5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

    6.3.2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在表6中根据全省降雨量 分布的不同情况,将与水稳定性相关的气候条件分区如下: a)潮湿区:年降雨量>1000mm的地区; b)湿润区:年降雨量为500mm~1000mm的地区; c)半干区:年降雨量为250mm~500mm的地区; d)于皇区:年降雨量<250mm的地区

    布的不同情况,将与水稳定性相关的气候条件分区如下 a)潮湿区:年降雨量>1000mm的地区; b) 湿润区:年降雨量为500mm~1000mm的地区 半干区:年降雨量为250mm~500mm的地区; d)于皇区:年降雨量<250mm的地区

    表6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技术要求

    6.3.3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指标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技术要求

    DB53/T9772020

    7.1.1硅澡(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宜按照JTGF40申附录B给出的马歇尔方法进行, 当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时,应按本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各项性能指标检验,并应注明设 计方法。 7.1.2硅藻改性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应根据集料指标、级配等,经试验确定。宜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增 加0.1%~0.2%。 7.1.3硅藻改性剂的适宜掺量一般为沥青用量的10%~20%。对抗车辙性能要求较高的沥青中、下面 层可适当增加硅藻改性剂的用量,但不应大于20%。硅藻(复合)改性剂的掺量可不受上述掺量值的 限制,但沥青混合料须满足第6章的要求和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7.1.1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宜按照JTGF40中附录B给出的马歇尔方法进行, 当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时,应按本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各项性能指标检验,并应注明设 计方法。 7.1.2硅藻改性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应根据集料指标、级配等,经试验确定。宜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增 加0.1%0.2%。 7.1.3硅藻改性剂的适宜掺量一般为沥青用量的10%~20%。对抗车辙性能要求较高的沥青中、下面 层可适当增加硅藻改性剂的用量,但不应大于20%。硅藻(复合)改性剂的掺量可不受上述掺量值的 限制,但沥青混合料须满足第6章的要求和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7.2配合比设计及要求

    7.2.1目标配合比设计

    .2.1.1按JTGF40进行普通 进行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 量。其结果应满足表4~表7月 a)类似条件下已有的工 b)沥青混合料种类及油 c)项目成本等因素。 7.2.1.2当硅藻(复合)改性 集料级配、硅藻(复合)改性

    7.2.2生产配合比设讯

    7.2.2.1应按规定方法取样汇

    7.2.2.1应按规定方法取样

    7.2.2.2取目标配合比设计

    通过室内试验,以及从拌和机 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的

    通过室内试验,以及从拌和机

    7.2.3生产配合比验证

    按JTGF40的相关规定进行 程中不应随意变动。

    7.3混合料试验室拌和工艺

    硅藻(复合)改性剂应采用干拌法添加。将硅薄 (复合)改性剂和矿粉同时加入到已加热至170℃ 190℃的集料中拌和均匀,再添加沥青,拌和后无花白料。 普通基质沥青的拌和温度应控制在155℃~165℃;采用改性沥青时,拌和温度应提高至165℃~ 75℃:试件成型温度宜控制在145℃~160℃。

    配合比设计得出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除应满足表4~表7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所处路 面结构层位的功能性要求。

    DB53/T9772020

    8.1.1应按配合比确定的数值控制硅藻(复合)改性剂掺量,误差不超过确定掺量土5%。沥青混合料 拌和厂(站)具有外加剂计量和添加装置时,可以利用其实现硅藻(复合)改性剂的自动添加;若无外 加剂计量和添加装置,则宜增设一套硅藻(复合)改性剂自动上料系统,且硅藻(复合)改性剂自动上 料系统,应与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站)控制主机连接。 8.1.2材料添加及拌合顺序为:集料→硅藻(复合)改性剂及填料→沥青。 .1.3集料、硅藻(复合)改性剂及填料在沥青混合料拌缸中干拌5S~10S,然后加入沥青进行拌 和,湿拌时间不应小于40S,拌和至混合料均匀,无花白料。

    王产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碾压

    3.1.1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确认下承层的质量;当下承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规定 层、粘层沥青时,不应铺筑沥青层。 3.1.2摊铺前将摊铺机熨平板预热到120℃左右,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应≥155℃。 3.1.3根据试验路段取得的数据确定摊铺速度,无参考数据时一般为2m/min~3m/min。

    2.1 口要求进行碾压: a)初压温度应≥145℃,初压宜采用12T以下钢轮静压1遍; b 复压宜用22t~30t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4遍,再用12T~15T钢轮振动路机振压2遍; C 终压宜用12T以下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2遍并收光。一般情况下,终压温度宜控制在100℃~ 110℃.碾压终了的温度应≥90℃

    DB53/T 9772020

    8.5.1施工路段路面表面温度降至50℃以下,方可开放交通。 8.5.2交通开放前后,应对道路做好保护、保洁工作,不应在沥青路面上堆放土、砂石、砖等建筑材 料,也不应在成型路面停车检修。 8.5.3开放交通初期,应通过设置交通指示牌等措施控制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速度,并应警示过往车 辆不应急刹车、急转弯等。

    9.1.1施工前应查验原材料的检测报告,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报告, 9.1.2施工前应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所有施工设备必须满足相关要求。

    9.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9.2.1应对硅藻(复合)改性派 材料的检测频率和质量要求按照 目和频度进行检查;硅藻改性沥 定进行:单点检验评价方法应符

    9.2.1应对硅藻(复合)改性沥

    9.2.2随时检查料堆和皮带运辅

    DB53/T9772020

    表10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

    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施工过程应有良好的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相关措施应符合国家 有关安全、环保、消防等规定。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硅藻改性剂比表面积快速测定方法(溶液吸附法)

    A.2.1用0.0001g精度的天立 的100ml磨口锥形瓶中,用移 离子水,加入的量如表A.1所示 h以上,待到达吸附平衡为止。 A.2.2吸附平衡后溶液浓度测 5nm处分别测其浓度。如溶液浓 A.2.3试验完毕,将比色皿和 去离子水涮洗。

    按照下列要求处理数据,数据处理结果记录于表A.1: a)列表记录各样品吸附前及吸附平衡后的浓度、硅藻改性剂质量。并记录试验温度。 b)用式(A.1)计算各份样品的吸附量。

    式中: 「一一平衡吸附量(mol/g) C一 吸附前吸附质浓度(mo1/L)

    生产标准DB53/T9772020

    表A.1试验数据记录表

    ....
  • 相关专题: 沥青混合料  
专题: 管件标准 |化工标准 |建筑技术交底 |建筑造价、预算、定额 |评定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