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149-2020 公路边坡工程技术规范.pdf

  • DB45/T 2149-2020  公路边坡工程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0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1-2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路桥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2000~1:10000地形图,必要时宜收集比例不低于1:100000的卫星相片或航空相片; 边坡工程区域的气象、水文资料; 边坡工程所在地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拟建公路路线平面、纵面及横断面设计资料; 拟采取的支挡、防护方案及范围、位置; 边坡滑塌区或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相关资料; 对边坡工程产生影响的汇水面积、排水坡度、长度和植被等情况; 边坡及邻近工程的地质资料

    对边坡工程产生影响的汇水面积、排水坡度、长度和植被等情况: 边坡及邻近工程的地质资料。 2.2 公路边坡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场地地形和场地所在地貌单元: 地层时代、成因、类型、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 一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V 一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结合程度、充填状况、充 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及其与临空面的关系, 地下水水位、水量、类型、主要含水层分布情况、补给及动态变化情况; 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 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规模、发展趋势及其影响;文 地下水、土对支挡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边坡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和埋深,及其它人类工程活动的情况: 边坡挖方土石分级及其填筑性能; 边坡工程区域的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2.3边坡工程勘探范围应包括坡体开挖、填筑区域及若边坡失稳时可能影响的区域。边坡影响范围 宝

    5.2.2公路边坡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风电场标准规范范本DB45/T21492020

    a)主要土层应不少于6组,对于现场天型直剪试验,每组不宜少于3个试件; 岩样抗压强度不宜少于9个试件; C 岩石抗剪强度不宜少于3组。 5.2.11 试验方法应符合GB/T50266和JTGE40的规定,试验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有基本物理指标、强度及变形指标等; 试验的含水状态宜包括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 c)挖方土石需要利用为路堤填料时,土层和全~强风化岩石应进行击实和CBR试验

    DB45/T 21492020

    d)若边坡影响范围内有污染源,应采取水、土样进行腐蚀性试验。 5.2.12用于稳定性计算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宜采用直接剪切试验获取,用于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土的峰 值抗剪强度指标宜采用三轴试验获取。有条件时应进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试验。 5.2.13安全等级为三级的边坡可减少取样和试验工作量,计算稳定性所需的参数可在类比分析的基础 上按地区经验确定。 5.2.14特殊岩土边坡的勘察应符合JTGC20及DB45/T1829等标准的规定。 5.2.15对高填方路堤及陡坡路堤边坡宜进行填方料源勘察,查明料场岩土体的开挖、填筑性能及岩土 参数。 5.2.16除各类监测孔外,其余钻孔、探井(坑、槽)等在野外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封孔回填。 5.2.17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可进行岩体的物理模拟试验。

    6.3岩士力学参数取值

    5.3.2边坡岩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边坡安全等级按下列规定来确定: a 一级边坡宜采用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反演分析和工程地质类比等方法,综合分析确定抗剪强 度指标; b 二级边坡宜采用室内试验、反演分析和工程地质类比等方法,综合分析确定抗剪强度指标; C 三级边坡宜采用反演分析和工程地质类比法确定岩体抗剪强度指标,必要时可进行室内试验。 5.3.3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所采用的参数宜根据试验并结合当地经验确定。试验方法应根据工程要求、 填料的性质和施工质量等确定,试验条件应尽可能接近实际状况,满足下列要求: 巨粒土、粗粒土料及土夹石混合料,宜采用相同级配条件下的干密度、固体体积率的室内三轴 试验或现场大型剪切试验获取的抗剪参数; 地下水位以下原场地地基和粗粒土料填筑地基、毛细水上升高度以下的细粒土料填筑地基,应 采用饱水试件的直接快剪或三轴不排水剪参数: 填筑边坡内部以及填筑地基与原场地地基结合部排水不畅时,应采用饱水试件的直接快剪或三 轴不排水剪参数; d 原场地地基在具备条件时宜进行现场大型直剪试验,试验点应选在具有代表性土层及控制性的 软弱层(带)上。 5.3.4土质边坡抗剪强度试验方法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根据坡体内的含水状态选择天然或饱和状态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在计算土压力和抗倾覆计算时,对粘土、粉质粘土宜选择直剪试验的固结快剪或三轴试验的固 结不排水剪,对粉土、砂土和碎石土宜选择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计算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和抗滑稳定性时,对一般的粘性土、砂土和碎石土,应按5.3.4b) 的试验方法;对饱和软粘性土,宜选择直剪快剪、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或十字板剪切试验; 对膨胀土等特殊土的残余抗剪强度指标宜采用反复剪切试验。 5.3.5试验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试验荷载的大小应与边坡的实际受力情况一致或接近。 5.3.6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宜根据室内不连续面剪切试验、现场原位试 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5.3.7岩质边坡的结构面抗剪强度按下列要求

    a)硬质岩结构面抗剪强度应取峰值强度小值的平均值; b 软弱夹层及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应取屈服强度; 泥化夹层抗剪强度应取残余强度。 5.3.8对已滑移的边坡,其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宜取残余强

    DB45/T21492020

    5.3.9岩土参数的取值应考虑岩土体裂隙、降雨入渗、地下水渗透等对边坡岩土体长期性能及抗剪强 度的影响。

    5.4.1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按不同勘察阶段分别编制。 5.4.2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应单独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安全等级为二级的边坡宜单独编制工程 地质勘察报告,安全等级为三级的边坡其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可以与路线地质报告合并。 5.4.3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5.4.1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按不同勘察阶段分别编制。

    6.1.1边坡稳定性评价应在查明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和稳 定性状态做出定性判断,确定边坡可能破坏的边界范围,并对边坡可能的失稳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6.1.2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类。定量计算应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合理选 取破坏模式、计算模型和物理力学参数。 6.1.3边坡的破坏模式可分为整体破坏和坡面局部破坏两种类型。 6.1.4土质边坡的整体破坏模式可分为平面形、折线形和圆弧形三类。

    DB45/L21492020

    6.1.5根据岩体特征,岩质边坡的整体破坏模式分类见表4。

    表4岩质边坡的整体破坏模式分类

    1.6应根据边坡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布置方案等,分区段选择代表性音 分析与计算。 1.7定性分析方法应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或图解分析法等 几种进行。 1.8工程地质类比法适用于存在与拟建边坡有类似条件的已经研究过的或已有经验的 析两者在工程地质条件、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及加固措施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 皮的稳定性。 1.9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应分析边坡形成的地质历史和所处的自然地质环境、边块 造、变形破坏迹象及影响因素,运用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追溯边坡演变的全过利 坡稳定性发展总趋势、演变阶段、区域性特征、稳定状态等。 1.10图解分析法适用于有较丰富的结构面数据的边坡,应将结构面调查成果绘制成等 位结构面与坡面等结构面赤平投影图,根据结构面间的相互关系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1.11存在下列一种或多种情况的边坡,宜初步判别为有可能失稳的边坡: 一顺坡向卸荷裂隙发育的边坡; 一已发生倾倒变形或蠕变的边坡; 一已发生张裂变形的下软上硬的双层或多层结构边坡; 在碎裂结构岩体中或散体结构岩体中开挖的、坡度较大的边坡; 一存在有外倾结构面,且结构面的倾角小于坡角并大于其内摩擦角的岩质边坡; 坡面上出现平行边坡走向的张裂缝或环形裂缝的边坡; 由巨厚层崩积物组成的边坡: 口 坡脚被水淹没或被开挖的新、老滑坡体、崩塌体和土质边坡; 坡脚受水流淘刷的土质边坡; 一 有滑坡迹象的边坡或曾经失稳的边坡。 1.12边坡稳定性分析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可能发生滑动破坏的边坡,宜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或滑坡推力计算; b)对可能发生其他破坏形式的边坡,宜参照类似边坡进行类比法等专门研究。 1.13定量计算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边坡的破坏模式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确 数,进行稳定性计算。 1.14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应符合JTGC20及JTGD30的规定,以极限平衡法为主,以 要评价指标。

    6.1.6应根据边坡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布置方案等,分区段选择代表性部面进行稳定 性分析与计算。 6.1.7定性分析方法应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或图解分析法等方法中的一种 或几种进行。 6.1.8工程地质类比法适用于存在与拟建边坡有类似条件的已经研究过的或已有经验的边坡,应对比 分析两者在工程地质条件、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及加固措施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评价拟建 边坡的稳定性。 6.1.9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应分析边坡形成的地质历史和所处的自然地质环境、边坡外形、地质 构造、变形破坏迹象及影响因素,运用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追溯边坡演变的全过程,评价拟建 坡稳定性发展总趋势、演变阶段、区域性特征、稳定状态等。 6.1.10图解分析法适用于有较丰富的结构面数据的边坡,应将结构面调查成果绘制成等密度图及优势 方位结构面与坡面等结构面赤平投影图,根据结构面间的相互关系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6.1.12边坡稳定性分析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可能发生滑动破坏的边坡,宜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或滑坡推力计算; b)对可能发生其他破坏形式的边坡,宜参照类似边坡进行类比法等专门研究。 6.1.13定量计算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边坡的破坏模式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确定计算模型和 参数,进行稳定性计算。 6.1.14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应符合JTGC20及JTGD30的规定,以极限平衡法为主,以安全系数作为 主要评价指标。

    DB45/T21492020

    6.1.15当采用不平衡推力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推力计算时,应采用隐式解。 6.1.16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可采用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法对边坡进行变形和稳定分析,对边坡影 响范围内存在重要建(构)筑物的,其应力和变形还应满足建(构)筑物的要求。 6.1.17若某一种工作条件下存在多种工况,应先分析选定最危险工况。对于同一工作条件,应计算出 最危险工况的稳定安全系数。当最危险工况难以确定时,应对同一工作条件下的不同工况分别进行稳定 计算。对于临水边坡,应验算水位骤降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 6.1.18对影响道路安全的边坡应计算下面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

    DB45/L21492020

    6.2.5高路堤应根据原场地岩 高度等条件,采用下列方法分析边坡稳定性:

    6.2.5高路堤应根据原场地岩土性质、填筑材料及填筑高度等条件,采用下列方法分析边坡稳定性

    O..5 a 当原场地地基均匀或为厚层土层时,宜采用圆弧滑动面分析: b 当原场地地基存在高程变化较大的相对软弱层时,宜采用折线形滑动面分析。 6.2.6路堤边坡中的车辆荷载宜按均布荷载分布在路堤顶面。 6.2.7特殊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还应符合6.6的规定。

    6.3.1由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不大于15MPa的岩石组成的边坡或坡体内夹杂有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不大子 15MPa的岩层且其对边坡稳定起控制作用的边坡,应按软质岩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 6.3.2软质岩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受控于结构面,其整体破坏模式有崩塌、折线形破坏、顺层滑动、

    6.3.2软质岩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受控于结构面,其整体破坏模式有崩塌、折线形破坏、顺层滑动、 楔形体滑动等,符合以下特征: 强度较高、坡率较陡的软质岩边坡容易发生崩塌破坏: 一有外倾结构面或以薄~中厚层软岩为主的边坡容易发生折线形破坏: 层面外倾且坡面存在切断岩层的边坡容易发生顺层滑动破坏; 有外倾结构面组成楔形体时容易发生楔形体滑动破坏。 6.3.3软质岩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宜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为辅。 6.3.4软质岩边坡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地质类比法和图解分析方法,图解分析方法宜以赤平投影 法为主要方法。 3.3.5对可能产生折线形破坏或顺层滑动破坏的边坡宜采用不平衡推力法计算稳定性;有外倾的结构 面组成楔形体破坏时宜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楔形体的稳定性。 3.3.6对受结构面控制可能存在多个滑动面的边坡,应分别对各种可能的滑动面组合进行稳定性计算 并取最小稳定性系数作为边坡稳定性系数。对多级滑动面的边坡,应分别对各级滑动面进行稳定性计算 6.3.7对于边坡岩体结构复杂、破坏机制不确定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可采用数值分析法辅助分 析,但宜简化地质模型和边界条件。 6.3.8非正常工况I下的边坡稳定性计算,软质岩的力学参数取值应考虑饱水后的软化效应

    6.4.1全部由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15MPa的岩石组成的边坡,应按硬质岩边坡进行稳定性 6.4.2硬质岩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受控于不利结构面,其整体破坏模式有崩塌、顺层滑动、 动等,符合以下特征:

    动等,符合以下特征: 一陡倾的边坡容易发生崩塌破坏: 存在外倾结构面的边坡容易发生顺层滑动破坏; 有外倾结构面组成楔形体时容易发生楔形体滑动破坏。 6.4.3硬质岩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宜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为辅。 6.4.4硬质岩边坡的定性分析方法宜以地质类比法和图解分析法为主,图解分析法宜以赤平投影法为 主要方法。 6.4.5对可能产生顺层滑动破坏的边坡宜采用不平衡推力法计算稳定性;有外倾的结构面组成梗形体 波坏时宜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楔形体的稳定性。 6.4.6层状硬质岩边坡的倾倒变形或溃屈破坏,应以工程地质定性分析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 以数值分析法为辅助手段,进行稳定性分析。 6.4.7块状硬质岩边坡的崩塌破坏,应根据划定的危岩体和不稳定岩体范围,采取定性及定量的分析 方法,评价其稳定状况。

    DB45/T21492020

    6.5.2岩土混合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受控于结构面及软弱夹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a)岩质部分稳定,土质边坡部分发生滑动破坏,应按照6.2的要求分析、计算稳定性; b)沿土岩分界面发生滑动破坏,应根据土岩分界面的形状按平面或折线形滑动面计算稳定性; c)受控于岩石结构面或软弱夹层的滑动或崩塌破坏,应按照6.3的要求分析、计算稳定性,且土

    DB45/T 21492020

    7.1.3填方路基中的耕地路段、高填方路段、临水路段和桥头路段等,可采用支挡结构收缩坡脚;滑 坡路段应处治滑坡后再填筑路基,

    .1.4对确定采取坡体加固措施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类型和地质特点、破坏模式、规模、施工条件、 坡影响范围的构筑物分布情况等,按7.1.2的要求,结合下列规定,选择坡体加固方案: a 对于高陡地形边坡,可采取各种类型的挡土墙、格构锚固等措施; 对于潜在滑动面较深的边坡,宜选择抗滑桩、排水隧道等措施; C 对于可能有多层滑面的边坡,宜采用锚固、抗滑桩等能控制多层滑面的措施: d 对于临水边坡,可采用上部卸载、前缘反压,辅以排水、防冲刷及支挡等的综合措施: e 对于处于变形阶段的边坡,应选用利于施工安全、机械化作业的措施;对于加速变形或刷坡危 险性较大的边坡,可先采取应急措施临时稳定边坡,然后再进行永久治理; 崩塌路段可采用边坡锚固、柔性防护系统、(挡石墙、落石槽)拦截构造物、(明洞、棚洞)遮 挡构造物等防治措施; 设计方案应考虑被保护对象对滑坡的敏感程度,对变形敏感的边坡,应采用能严格控制变形的 主动加固措施; h 设计方案应考虑施工条件和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应满足各施工阶段的临时边坡稳定要求。 7.1.5边坡加固与支挡的方案布置应遵循固坡脚、强坡腰和护坡面相结合的原则。 .1.6支挡结构设计前应对拟加固的边坡和地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情况,以及支挡结构地基的承载力和锚固条件;合理确定岩主体(或填料) 的物理力学参数。 .1.7已发生变形的边坡可采用基于强度折减的数值分析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塑性区分析 寸应调整泊松比U满足式(1):

    式中: U一一泊松比; ?一一内摩擦角。 7.1.8支挡结构设计应满足各种设计荷载组合下支挡结构的稳定性、坚固性和耐久性要求;结构类型 选择及设置位置应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养护的要求;结构材料应符合耐久、耐腐蚀的要 求。 7.1.9存在临空外倾结构面的边坡,支护结构基础应置于外倾结构面以下稳定地层内。 7.1.10路基支挡结构应与桥台、隧道洞门、既有支挡结构物及边坡防护、排水系统等协调配合,衔接 平顺。 7.1.11 坡脚挡土墙、抗滑桩的计算应充分考虑加深边沟的影响, 7.1.12改扩建工程中的支挡结构设计应采取措施减少对既有路基行车的干扰,满足既有路基的行车安 全。 7.1.13支挡防护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应掌握分析边坡开挖全过程中所揭示的岩土地质状况及边坡监 测反馈的信息资料,当发现有与原设计较大不符的地质条件或变形异常情况,应对原设计进行复核、修 改和补充。 7.1.14支挡防护设计应设置完善的地表防水、截水和排水系统,当地下水位高或有特殊要求时,还应 设置地下排水系统。 7.1.15高填方、深路堑以及设置支挡工程、锚固工程的路段,宜设置检修台阶,检修台阶可与急流槽 合并设计。

    DB45/T21492020

    7.2.1在满足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边坡横断面形式应结合边坡岩主的自然属性合理选择,并与周边地 形、地貌相适应。 7.2.2边坡横断面宜采用台阶式,其尺寸和坡率应符合JTGD30的相关规定。无外倾结构面的硬质岩 边坡可采用折线式。 7.2.3土质边坡每级高度宜为6m~10m,软质岩边坡每级高度宜为8m~10m,硬质岩边坡每级高度宜 为10m~15m。特殊岩土边坡的每级高度应取低值,边坡地质条件较好时,可取高值

    7.3.1软质岩边坡的支挡防护方案应根据边坡的开挖条件、地质条件和施工季节进行选择。 7.3.2软质岩边坡支挡防护设计应对支护施工时机及施工程序作出规定,支护施工应遵循分级分区实 施的原则,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最大限度地缩小开挖面的裸露面积和裸露时间。 7.3.3当顺层边坡设计坡角大于层面倾角时,应设置预应力锚索、锚筋桩、抗滑桩等对边坡进行预加 固。 7.3.4当开挖深度或挖方量较大时,特别是横切山脊时,边坡支挡防护方案应充分考虑边坡卸荷造成 的应力松弛及回弹变形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7.3.5错杆(索)的设计除应符合ITG D30、GB 50086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DB45/T 21492020

    a)加固深度小于12m时,宜采用全长黏结型普通锚杆;当滑动面较深、变形可能较大时,应采 用预应力锚杆(索); 预应力锚杆(索)宜采用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杆也可采用拉力分散型; 宜采取扩大锚头或锚固段压力注浆等措施,减少预应力锚杆(索)的预应力损失; d 锚杆的布置间距应根据边坡地层性态、所需提供的总锚固力及单锚承载力设计值确定,一般宜 为2.5m~4.0m; e 锚杆(索)的安设方向宜与岩体的外倾结构面垂直,但俯视角不宜大于35°,且不宜小于10°; 锚孔内宜采用低压或重力注浆,注浆材料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30的纯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软质岩边坡中,普通锚杆应穿过潜在滑面至稳定地层不小于4m,预应力锚索的单元锚固段长 度不宜小于4m,并不宜大于10m; h 对无类似锚固经验地层中的锚杆(索),应进行现场拉拔试验检验锚杆(索)的锚固性能; 预应力锚杆(索)的预应力张拉值不应超过锚杆(索)设计拉拔力,锁定值不应超过设计拉拔 力的80%; 边坡表面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格构梁与锚杆(索)连接,格构梁与坡面的结合部位,应有 完善的防、排水构造设计; K 格构梁断面高×宽不宜小于300mm×300mm,最大不超过60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低于C25 1 坡脚处的格构梁底面应深入地面下,并不高于排水沟沟底,或在坡脚设置矮墙与格构梁相接; m 普通锚杆的锚头可弯起后与格构梁的主筋焊接相连,预应力锚杆(索)的锚头应在格构梁外表 面制作; n 锚索外锚头下的承力钢垫板平面应与锚索轴向垂直; 格构梁间可根据边坡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坡面防护方案。 O 边坡坡脚岩体较软弱或易风化软化时,宜在坡脚设置挡土墙,挡土墙按下列要求设计: a 应根据场地条件、施工条件选择挡土墙型式,宜优先选用重力式挡土墙: b 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边坡,其挡土墙墙身材料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片石混凝土或混 凝土,其余边坡挡土墙墙身材料还可选用M7.5浆砌片石; C 挡土墙宜与路基边沟协同设计,特别是边沟需加深时,应充分考虑加深边沟对挡土墙稳定性的 影响; W d 挡土墙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坡面出水情况布置泄水孔或其它排水设施。 抗滑桩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人人 a 抗滑桩宜布设在边坡前缘阻滑区,宜选择在滑体较薄、嵌固段地基强度较高的地段,成排布置 且方向与边坡主滑方向垂直,桩顶高度应能防止滑体从桩顶剪出; b 用于滑坡处治的抗滑桩宜用矩形截面桩,用于边坡支挡的抗滑桩可采用圆形截面桩,截面尺寸 应根据推力大小、桩间距、锚固段地基强度等因素计算确定; 抗滑桩应嵌固在潜在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岩土体中,不应产生新的深层滑动;嵌固深度一般宜为 (1/3~1/2)桩长,嵌固段传递到潜在滑动面以下岩土层的侧向压应力不得大于该层的抗压强 度标准值,桩基底的压应力不得大于地基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来确定; d 圆形抗滑桩桩长不得大于25m,矩形抗滑桩桩长不得大于35m,悬臂高度不宜超过15m; e 圆形抗滑桩的桩径不得小于1200mm,桩间距不宜小于桩径的2倍; 工 抗滑桩的结构计算、构造与材料设计等应符合JTGD30的规定; 名 正处于滑动变形的边坡、地下水丰富的地段不宜采用人工挖孔桩; h 软质岩边坡抗滑桩底按自由端模式计算: i)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得小于16mm,净距不得小于80mm,当采用束筋时,每束不宜多于3根:

    DB45/T21492020

    用固定端模式,当嵌入深度小于桩径或岩体较破碎时,宜按自由端模式计算。 4.5锚筋桩主要适用于场地狭窄或需要采取预加固措施、抵御滑坡推力为300kN/m~700kN/m的岩 边坡或滑坡,锚筋桩的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万 a) 单桩直径宜为150mm~250mm,宜采用钻孔、压力注浆工艺施工; b 锚筋桩长度不宜大于30m; C 主筋可采用螺纹钢筋束、钢管、型钢等; d 可根据需要垂直或倾斜布置,也可成排或交叉成网状布置,排距、桩距宜为50cm100cm:

    DB45/T 21492020

    桩顶设置系梁或顶板连接各桩,系梁厚度宜为50cm~60cm,桩体钢筋深入系梁,与系梁钢筋 相连接: 锚筋桩桩群应按平面刚架结构计算其稳定性,控制桩群抗滑结构的最大位移,使之在设计或规 范允许范围内;

    7.5.1特殊岩土边坡的支挡防护方案应重点考虑岩土性质的特殊性。 7.5.2应严格控制膨胀土地区路基边坡高度,路堤边坡高度不宜超过10m,路边坡高度不宜超过15 Ⅱ,并应采取稳定边坡措施 7.5.3膨胀土体存在不利的结构面或软弱夹层时,线路宜垂直或大角度与其相交通过,路基边坡应采 防止顺层滑动的措施。 7.5.4膨胀性岩土边坡的支挡防护设计应符合DB45/T1829的规定。 7.5.5 崩解性岩质边坡宜遵循防渗保湿、抑制崩解的原则进行防护设计。 7.5.6当无可靠的抑制崩解措施时,崩解性岩质边坡不宜采用预应力锚杆(索)。 7.5.7当地形、用地条件能满足要求时,特殊岩土边坡宜采用柔性支护结构防护方案。 7.5.8当边坡坡脚处于两种地层交界面时,若交界面下部为工程性质更差的特殊岩土时,应设置坡脚 矮墙、地梁、支撑渗沟、盲沟、深层泄水孔等固脚、排水设施

    8.1.4填方路基可采用下列防护方式:

    8.1.4填方路基可采用下列防护方式: a 一般路段可采用种草籽或喷播植草、铺草皮、三维网植草、客土喷播植草、骨架植草等防护; b 缓坡路段可采用撒种草籽或喷播植草、铺草皮、种植灌乔木防护; C 高填方路段宜采用骨架植草,填石路堤采用块石码砌; d 临水如沿塘、溪、河和水库路段宜采用浆砌片石防护波浪冲蚀。 3.1.5 路堑边坡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分布情况,选取适宜的坡面防护 方案,防治边坡坡面病害,保证坡体稳定,并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可按下列要求选择防护方案: a 一般路段可采用撒种草籽或喷播植草、铺草皮、三维网植草、客土喷播植草、厚层基材喷播及 骨架植草防护; b 缓坡路段可采用喷播草灌或种植乔木、灌木,在物种选择上要求做到草灌结合、乔灌结合,并 尽量与周围物种相协调; C) 高陡边坡路段在加固后,如还存在临空、破碎岩块时,可采用柔性防护网系统结合客土喷播、 厚层基材喷播等防护方案; d) 顺层边坡路段,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宜放缓边坡;边坡高度大于20m时,在采取加固措施 后宜采用植物防护方案绿化。 3.1.6特殊岩士边坡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封闭开挖面

    DB45/T2149—20208.2植物防护8.2.1边坡植物防护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一安全长效、因地制宜;一乔灌草相结合;固氮与非固氮品种相结合、深根性与浅根性品种相结合、观花和观果品种相结合。8.2.2边坡植物防护设计的目标应遵循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以培育乔灌草型群落为目标,目标植物群落应符合以下要求:a)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特性宜适应于边坡所在地的自然环b)植物群落所具有的功能宜近似天白然,景观宜近似于自然8.2.3根据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坡率设计情况,公路边坡工程中的植物防护方法选用见表6。表6广西公路边坡常用植物防护类型及适用条件序号」防护类型适用条件技术要求撒种草籽1)宜选择当地草灌物种或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生长的物1)般土质边坡及全风化爱质边坡:1或喷播植种,草灌混播:草2)边坡坡率1:1.252)应加强草灌未成林前的养护1)应根据边坡坡度也质情况和当地气候条件选用合1)各种中士质边坡风化的软质岩边坡适的土壤稳定剂、水剂肥料和水等:2铺草皮2)不宣采用喜水草禁采用生长在泥沼地的草皮;3)草皮厚度不小于:5cm1)土质边坡及全风化岩质边坡,或经处理后1)对不利于草灌生长的坡面应进行客土改良;三维网植的土石混合边地皮和强风化岩质边坡:32)二维网品质:位面积质量≥350g/m;厚度≥14mm;最大抗拉力(纵2.0kN/m3)每级坡高不宜超过10市1)易受冲刷破坏的土质或易风化剥落的软质岩边坡骨架内根据边球1)坡生质、材料来源,可分别采用植草、3)在地下水较多直坡面稳定性较整的路段,捶面、抹面、等方法增强坡面稳定性;4骨架植草其主骨装架可以用支撑渗淘代支骨架采用2)沿线路方向20m左右设一道踏步肋柱,设伸缩般的人字或拱形缝及泄水孔4)骨架可采用浆砌片浇混凝土等形式1)一般土质边坡,强全风化的岩质边坡;直用需性土,最大粒径不大于5mm;2)各种不宜于植物生长的砂类土、碎石类土2)可根据上质和气候条件选择薄基材5m~10cm或厚5客土喷播等土质贫瘩的边坡;基材10cm~15cm,应肥料充足,植物物种应搭配些当3)不宜用于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边坡;地物种;4)边坡坡度缓于1:13)镀锌铁丝网铁丝直径不小于2mm1)应挂铁丝网或土工格栅;1)土质边坡、软质岩边坡及石土混合边坡:厚层基材2)喷播总厚度不应小于15cm;62)边坡应缓于1:0.75;喷播3)基材应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植生基质的比例应不3)稳定的边坡或经加固后稳定的边坡小于50%19

    DB45/T2149—2020表6 (续)序号防护类型适用条件技术要求1)生态袋是由聚丙烯及一系列辅料复合加工而成,应为阻燃不助燃材料;生态袋植1)强~微风化岩质边坡;2)生态袋应具有抗紫外线、耐腐蚀性、不降解;抵抗7草2)边坡坡率为1:0.5~1:1.25老鼠、白蚁、蛀虫、甲壳虫等动物破坏;3)边坡坡率陡于1:1时,每袋层间应设置连接扣之类的内锁结构,以增强生态袋自身的稳定性1)中微风化岩质边坡;1)选择优质的藤曼种苗,要根系发达,活力强,种植8植藤2)挂网喷混凝土或挡土墙、护面墙等亏工砌后生长分快;体的绿化2)种植密度为3~4株/米8.2.4选用草灌种子应根据防护目的、气候、土质、施工季节等确定,宜采用易成活、根系发达、叶茎矮或有葡甸茎的多年生植物。种子的配合、播种量的设计应根据选用植物的生长特点、防护地点及施工方法确定。产西公路边坡常用草灌种子包括狗牙根、百喜草、糖蜜草、野牡丹、木芙蓉等,不宜选用容易倒伏、生长快速的勒仔刺、银合欢等植物。8.2.5厚层基材、客主喷播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a)[网片宜采用大于14#的镀锌铁丝网编制,网孔孔径不应小于50mm×50mm,或使用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30kN/m的双向土工格栅,网孔孔径不应小于40mm×40mm;b)挂网用锚钉应包括主锚钉和辅助锚钉,主锚钉(直径不小于14mm螺纹钢)与辅助锚钉(直径不小于10mm钢筋)宜相间布置或仅布置主锚钉,呈梅花形或矩形布置,间距宜为2.0m3.5m,锚钉用量、长度可根据坡面实际情况调整;c)厚层基材喷播总厚度不应小于15cm;客土喷播厚度不应小于8cm;d)基材应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总空隙度应大于40%,密度宜为0.8g/cm~1.2g/cm,有效持水量应大于40%,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保水性和保肥性:e)基材的有机物含量宜为40%~50%,碳含量宜低于30%,PH值应为6~7.5;F)基材干后不应出现明显的收缩和龟裂,不应板结或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厚层基材喷播的基材中植生基质的比例应不小于50%;h)客土喷播的基材中植生基质的比例应不小于30%。8.2.6骨架植草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a)骨架宜采用混凝土预制块砌筑或现浇混凝土形式,应设置拦水眉带;b)骨架可采用拱形或菱形两种形式,竖向骨架间距宜为2Ⅲ~4m,骨架嵌入边坡的深度应结合边坡岩土性质和坡率、气候条件等确定,一般埋入地表不小于20cm;c)植草方式可根据地层及坡率情况选用撤种草籽或喷播植草、铺草皮、三维网植草、客土喷播植草、生态袋植草等;d)若边坡土层浅层稳定性较差,也可加粗或加深骨架的纵梁,或将其设置为支撑渗沟。8.2.7生态袋植草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a)生态袋宜采用聚内烯长丝无纺主工布制作,土工布规格不小于120g/m,断裂强度不小于7.5kN/m;b)生态袋在氙灯老化(500h)后拉伸强度保留率应不小于70%;c)生态袋宜呈“品"字形码放;d)坡面顶层的生态袋长边方向应垂直于坡面码放,确保压顶稳固。20

    DB45/T 21492020

    f)护面墙基础应设置在稳定的岩土层上,埋置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护面墙前趾应低于边沟 开挖底面,应满足抗滑移、抗倾覆稳定性要求。 4危岩、落石防护措施应根据其分布范围、规模大小、边坡高度及距离线路远近等因素综合确定, 告合清除危石处理等防护措施设置柔性防护系统。柔性防护系统按其结构形式和防护功能分为主动防 系统、被动防护系统和引导式柔性防护系统。 .5柔性防护系统的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钢丝绳应符合GB/T20118的规定,且抗拉强度应不小于1770MPa,热镀锌等级应不低于AB级; b 钢丝绳连接应符合GB/T5976和GB/T6946的有关规定; C 柔性防护系统的其它材料和定型构件应满足柔性防护系统承载力要求,并满足柔性防护系统设 计使用年限的防腐蚀要求: 钢丝绳锚杆应选用双股形式的不小于Φ16钢丝绳制作全粘结锚杆,锚杆长度宜为2m~3m, 钻孔直径宜为42mm70mm,注浆体材料28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应低于25MPa;在孔位处 凿深度不小于钢丝绳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凹坑宜为直径20cm、深15cm; e 横向支撑绳宜选用不小于Φ16钢丝绳,纵向支撑绳宜选用不小于Φ12钢丝绳,设置双层钢丝 绳网的区域纵横支撑绳宜选用不小于Φ16钢丝绳; 缝合绳宜选用不小于Φ18钢丝绳: 8 钢丝绳网的编制应上下交错编织;编制成网的钢丝绳不得有断丝、脱丝现象;钢丝绳交叉节点 处用扣压件固定:钢丝绳接头处用搭接件压接,不得遗漏,钢丝绳露出搭接件长度至少为10 mm;编网时扣压件和搭接件用机械压接,表面不得有破裂和明显损伤;钢丝绳网的形状平整、 绳不得有打结明显扭曲现象; h 钢丝绳搭接件宜采用普通软纯铝管,长度不小于35cm,外径不大于3cm,壁厚不小于3mm; 1 压扣件厚度不宜小于2mm,并采用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不宜小于8Ⅱm。压扣件抗错动力不 宜小于5kN,抗拉脱力不宜小于10kN; J 钢丝绳网宜采用菱形网孔,边长宜选择300mm、250mm、200mm、150mm、120mm或100mm。 网目边长误差不宜大于20mm;钢丝网网块规格宜为4m×4m、4m×2m、5m×3m、5m×4m、 5m×5m或5m×6m,也可根据设计要求调整网块尺寸。 .6被动防护系统应包含拦截结构、支撑结构、连接结构、耗能装置和基础等五部分,其设计应符 列要求: a)布设位置应根据地形条件、落石可能发生的区域、落石运动轨迹、被保护对象位置等因素确定 可布设在边坡项部、中部或下部:! 被动防护系统宜沿同一高程、直线延伸布置,其走向两端应向所在高程落石威胁区两侧边界外 延伸不小于5m; 应根据防护区域危岩条件计算被动柔性防护系统的设计极限防护能量,根据设计极限防护能 量,被动柔性防护系统的构造方式选择见表8;

    表8被动柔性防护系统的构造方式表

    DB45/T21492020

    DB45/T 21492020

    DB45/L21492020

    规定: 底层应设置一层直径不低于14#的镀锌铁丝网,网孔呈菱形,网孔尺寸不宜低于5cm×5cm, 网片尺寸不宜小于2m×10m,铁丝网应延伸至坡顶以上不宜小于0.5m; 铁丝网应用锚钉固定在坡面上,锚钉宜采用Φ12mm~Φ22mm钢筋制作,长度宜为0.3m~2.0 6 m,呈梅花型布置,间距宜为1.0m×1.0m; C 坡面应设置排水孔,孔间距宜为3m×3m,孔径不宜小于3cm。如坡面有渗水,应增加排水孔 并应安装PVC管; d 基质中应包含有土壤、有机质、肥料、保水剂、粘合剂、改良剂等,保水剂的含量应能满足持 续干旱30d时植物所需水分的生长需要,改良剂应将基质的PH值调节至6.8~7.2; e) 喷射厚度应不低于7cm,基质单轴抗压强度应不低于0.3MPa。 4.3柔性支护结构适用于已发生滑塌的或新开挖的膨胀性、崩解性岩土边坡,其设计应符合DB45/T 829的规定。

    边坡防排水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防排水设施设计应根据边坡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周边的 施和条件综合、统一考虑。 2防排水设计应充分保证排水结构的寿命,采用耐久性好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防

    9.1.1边坡防排水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防排水设施设计应根据边坡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周边的 水设施和条件综合、统一考虑。 9.1.2防排水设计应充分保证排水结构的寿命,采用耐久性好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防排 水效益。 9.1.3边坡临时防排水工程宜与永久工程相结合。 9.1.4当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防排水工程对于边坡稳定系数的提高值不宜作为设计

    水效益。 9.1.3边坡临时防排水工程宜与永久工程相结合。 9.1.4当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防排水工程对于边坡稳定系数的提高值不宜作为设计 依据,宜为安全储备。

    9.2.1除硬质岩边坡外,其余岩土边坡的坡顶、坡面、坡脚和边坡中部平台应设置地表排水系统,各 种地表排水设施构造尺寸应符合JTGD30的相关规定:硬质岩边坡的排水系统可根据实际条件适当简化。 9.2.2堑顶截水沟应根据地形条件设置,当坡顶自然坡面的地表水不是流向坡面方向时,可取消。 9.2.3堑顶截水沟水不应排至路堑边沟。当受地形限制,需要将堑顶截水沟水通过急流槽(吊沟)或 急流管引入边沟排出时,应根据流量调整边沟尺寸,并对进出口进行加固和消能等处理,设置拦水墙。 .2.4岩质边坡的平台截水沟宜在平台表面砌筑而成,土质边坡的平台截水沟宜在平台上向下挖筑而 成,当条件受限时,硬质岩边坡可不设平台截水沟。 9.2.5排入自然沟渠的堑顶截水沟、排水沟,其末端应设置消能、沉淀设施。 9.2.6当排水沟截面变化时,应采用渐变段衔接,渐变段长度应大于宽度之差的5倍。 9.2.7截(排)水沟宜采用C20混凝土现浇、喷射而成,或采用混凝土预制块砌筑、内侧采用砂浆抹 面或勾缝而成;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中,当有可靠措施控制施工质量时,可采用M7.5浆砌片石或块石 彻筑。 9.2.8 截(排)水沟的沟底及边墙,应设变形缝,宜每10m~15m一道,变形缝处的沟底应设齿前墙, 缝内应设止水或反滤盲沟或同时采用

    DB45/T21492020

    9.2.9路堑路段的路基加深边沟,特别是位于欠稳定边坡路段时,边沟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边沟开挖 对边坡稳定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 9.2.10坡面采用骨架类防护时,应采用带截水眉带的骨架。 9.2.11坡体上方存在自然冲沟或汇水低洼处时,应在坡面汇水处设置一道急流槽;其余路段宜每40 m~50m设置一道急流槽。 9.2.12急流槽应根据公路等级及地区工程实践经验,采用由混凝土或浆砌片石砌筑的矩形断面。急流 槽的主体部分宜每隔2m~5m设置一个防滑平台,嵌入坡体内。 9.2.13边坡上方不宜设置水利沟渠等常流水设施,必须设置时实全段采用混凝土结构并采取防渗漏

    一应及时根据施工抢险方案或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开展边坡抢险或治理施工。 0.1.7填方路堤、半填半挖、陡坡路段在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及JTG/T3610的要求进行基底处理。 0.1.8边坡工程的施工除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JTG/T3610、JTGF80/1、JTGF90及DB45/T 973的规定

    前应先检查坡顶、坡面,并对危石、裂缝或其 支施工应符合GB6722的规定

    DB45/T 21492020

    U.Z.3 结合土石方调配选择开挖方式,并符合下列规定: a)平缓地面上短而浅的路堑宜采用全断面开挖; b)平缓横坡上的一般路堑宜采用横向台阶开挖,较深路堑应分层开挖; C 土质路堑宜逐层顺坡开挖; 傍山路堑宜采用纵向台阶开挖,边坡较高时宜分级开挖;路堑较长时,可适当开设马口; e) 边坡较高的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应分级开挖、分级支挡、分级防护。 0.2.4土质边坡应按下列要求开挖: a 不得交叉立体作业; b 应及时清除坡面松动的土体和浮石,对出露于边坡的孤石,应根据嵌入深度确定全部挖除或仅 将外露部分清除,并应根据坡面地质情况进行临时支护、防护; c 对土夹石边坡或强、全风化岩石边坡,应避免松动较大块石对永久坡面造成扰动; d) 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排水设施并及时进行坡面封闭。 0.2.5 岩质边坡应按下列要求开挖: a 边坡开挖台阶高度应根据地质条件、马道设置、施工设备等因素确定,不宜大于15m; b 同一开挖台阶的施工宜同步下挖。若不能同步时,相邻台阶的高差不宜大于一个台阶高度; C 位于岩石的走向、倾斜不利于边坡稳定及施工安全的地段,开挖应采取减弱施工振动的措施; 在设有支挡结构的地段,应采取短开挖或马口开挖,并设临时支护措施; d 分区段爆破时,宜在区段边界采用预裂爆破; e 邻近设计坡面位置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爆破松动范围,岩体较完整的硬质岩边坡宜采用 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方案: 开挖场地附近存在村庄、高压电塔等对爆破敏感的建(构)筑物路段,开挖工程量大时宜采用 静态爆破法开挖,否则可采用凿岩机机械开挖; 名 预裂和光面爆破孔孔径不宜大于110mm,台阶爆破孔孔径不宜大于150mm。保护层开挖,其爆 破孔孔径不宜大于50mm。 0.2.6 硬质岩边坡宜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与深孔爆破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爆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 岩体完好的路段,宜采用台阶法爆破开挖。土夹石路堑,宜分层先挖土,再采用浅孔或孤石爆 破法爆破开挖; 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应选用低威力、低爆速、低密度的炸药,并应采用导爆索导爆: 预裂炮孔和光面炮孔的倾斜度应与设计边坡坡度一致,每层炮孔底应设在同一平面上: d 预裂炮孔和主炮孔在同一网路中起爆时,预裂炮孔超前主炮孔起爆时间宜为:坚硬岩石50ms 80ms,中等坚硬岩石80ms~120ms,软岩150ms~200ms; 光面爆破可采用预留光爆层的办法实施。光面炮孔与主炮孔在同一网路中起爆时,主炮孔应先 于光面炮孔起爆。 V 0.2.7月 膨胀土路堑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膨胀土路堑不宜在雨季施工; 膨胀土路堑边坡宜采用跳槽开挖方法,支挡和防护结构应随挖随护。支挡和防护施工不能紧跟 时,边坡应预留不小于0.5m的保护层,待支挡或防护施工时开挖; 施工过程中发现边坡有渗水时应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并采取引排等处理措施。 0.2.8 施工开挖后,发现边坡变形较大的,应终止开挖施工,并及时反馈,根据设计处理措施变更边 皮防护及施工方案。

    DB45/T21492020

    0.3.1支挡结构施工前,应先施工截水沟、排水沟等防排水设施。 .3.2在岩体破碎或土质松软、地下水丰富地段修建支挡结构,宜选择在旱季施工,并按结构要 分段或跳槽实施。

    10.3.3支挡结构明挖基坑应符合下列规定:

    排水,不搅动浆液;应在返回的浆体稠度和注入的浆体稠度一致后才能停止注浆; b 注浆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体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MPa,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4%,氯化 物含量不应超过0.1%; 注浆压力宜为0.6MPa~0.8MPa。注浆应饱满密实,宜在初凝前进行二次补浆; d 地层具有腐蚀性或地下水具有侵蚀性时,注浆材料应采用抗侵蚀性水泥,锚固段应全长采用防 腐措施防护。 0.3.12锚索张拉和锁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锚具、锚塞(夹片)、垫板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锚具底座顶面与锚孔轴线应互相垂直;

    DB45/T 21492020

    DB45/T21492020

    10.3.21抗滑桩桩间为土钉墙或喷锚支护时,桩间土体应分层开挖、分层加固;桩上有多排锚索时, 应等上一排锚索施工完成后,方可开挖下一层桩间土体。

    10.4.1在坡面防护施工前,应清理坡面浮石、危石、浮根、杂草、污淤泥和杂物等,修整坡面转角处 及坡顶的棱角;宜填补坡面孔洞,凿除凸出岩石;填方地段还应整平压实。 10.4.2各类坡面防护施工应符合GB50330及JTG/T3610的规定。

    b 宜人工整平坡面,清除浮石、浮土、植物地上部分和其它可能引起网层被顶起的障碍物; 路堑边坡应在坡顶及坡底沿边坡走向开挖矩形沟槽,沟宽约30cm,沟深宜大于20cm,坡 沟离坡面28cm~30cm,用以固定三维网: d 路提边坡应将三维网在坡顶延伸约50cm以上并埋入路缘土石中: e 三维网的剪裁长度比坡面长约130cm,顺坡铺设。铺设时,应使网保持平整,不产生褶邹 之间要重叠搭接,搭接宽度约10cm,应让网尽量与坡面贴附紧实,不悬空:

    配电网标准规范范本DB45/T 21492020

    f)应采用U型钉或聚乙烯料钉,也可用镭钉固定三维网。钉长为30cm50cm,软弱、破碎岩 体取大值,钉的间距宜为90cm150cm(包括搭接处),在沟槽内也应按约75cm的间距设钉 然后再填土压实。 0.4.8铺设土工格栅、铁丝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铺设前应检验土工格栅、铁丝网的品质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宜人工整平坡面,清除浮石、浮土、植物地上部分和其它可能引起网层被顶起的障碍物 铺设时,应将裁剪好的土工格栅或铁丝整理成卷,从上而下的顺坡铺设,并保证网与坡面之间 的密切接触。为确保网不沿坡面滑动,应在网两头开挖布设沟槽,并保证足够的反压量,网在 沟槽内的埋深应大于40cm并充分压实; d 用锚钉将网固定在坡面上。锚钉宜采用Φ6mm10mm钢筋制作,长度宜为30cm50cm,完 整岩体边坡可取小值,土质及破碎岩体边坡宜取大值;竖向间距宜为1.0m,横向间距宜为1.0 m~1.5m。在坡顶、坡脚两端应各留不少于30cm,并用U形钉交错固定。搭接宽度应大于10 cm,搭接部分可用尼龙绳或镀锌铁丝连接,并用U形钉固定,土工格栅也可用连接棒连接, 0.4.9 喷播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客土用土壤应采用过筛细土,且含有在1~2年间抗蚀性强的材料; 6) 厚层基材喷播时应采取双层喷附方式,下层为基材底层,上层为植物种子层。底层喷播完成后 应在3d内完成种子层喷播; 客主喷播时干喷法宜采取双层喷附方式:湿喷法宜采取多层喷附方式,单层喷附厚度宜小于2 cm,最上层为植物种子层。底层喷播完成后应在3d内完成种子层喷播; 10.4.10生态袋绿化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植被种植宜采用喷播种子层、点播、抹播、灌木压条,灌木压条应结合生态袋码放进行; b 装填在生态袋内应为精筛客土,填装均匀、密实,并用扣口带封好。装好的袋应当天垒完,如 遇降雨应进行遮盖处理; 施工前应先整平基础层,清除浮土、浮石等不稳定体: 生态袋应垒砌平整,由低到高,层层错缝,袋与袋之间相接紧密。缝线应朝向坡内,同层生态 袋扎口方向应朝向一致; e) 在垒砌好的生态袋上面应将排水联结扣骑缝放置于两袋之间的接缝上,使每一个排水联结扣骑 跨两个生态袋,再用钉锤将排水联结扣下侧棘爪(基础袋下联结扣反置)敲击刺穿生态带的中腹 正下面; 每垒砌垂直高度2m应进行预沉降,预沉降不宜少于一天,且应进行人工压实处理; 施工完毕后应进行坡面覆盖。 0.4.11 骨架植草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坡面上应按设计的位置放样框格骨架基础,应自下而上施工。对于现浇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框格骨架应准确立模,并分段浇筑; 骨架施工完成后应立即向骨架内填充客土。填充时应使用震动板使之密实,靠近表面使用潮湿 粘土回填; 骨架内植草施工应符合10.4.7至10.4.11的规定。 0.4.12喷射混凝土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施工前应采取措施对泉水、渗水进行处治,并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孔,排除积水; 施工作业前应进行试喷,选择合适的水灰比和喷射压力: C 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喷射; d 砂浆或混凝土初凝后,应立即开始养护,养护期不应少于7d; e 应及时对喷浆或混凝土顶层部位进行封闭处理。

    DB45/T21492020

    DB45/T 21492020

    h)钢丝绳网应沿上支撑绳均匀布置,并采用钢丝绳与钢柱及上、下支撑绳联结,缝合绳应无松动。 0.4.16柔性支护结构的施工及流程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宜在旱季施工柔性支护结构,雨季施工时应做好开挖边坡的临时防护及排水措施;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清除基础表面松土,开挖柔性支护结构下的渗沟,渗沟底部应满铺“两布 一膜”复合土工膜,埋设盲沟管并用级配碎石将渗沟覆盖; 开挖截水沟:开挖坡顶截水沟,沟底铺土工膜; d) 开挖边坡:挖除的土石置于指定位置保存待回填备用,开挖坡率陡于1:1.5时,坡面应挖成 台阶形; e 将基底松土清除干净,然后碾压基底。若基底局部湿软可采取换填碎石主或碎石桩法处理; 摊铺土工格栅:摊铺前应根据设计长度裁剪土工格栅,并按垂直于支护结构轴线方向铺设。主 受力方向土工格栅不宜连接;必须连接应采用连接棒或钢筋连接,连接长度不得小于30cm。 两幅格栅直接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5cm,并用U形钉固定。铺设时,应张紧格栅,加紧连接 棒,保证加筋土体的整体性和加筋的有效性; 名 回填:内侧摊铺不小于50cm宽碎石,外侧摊铺挖除备用的土石。填料摊铺后应及时压实,松 铺厚度不宜超过30cm。内侧的碎石层应上下层连续。压实度应按设计和相关规范确定。碾压 后的柔性结构体外观应表面平整,无松软起皮、起皱现象; 格栅反包、坡面培填耕植土:将预留的土工格栅反包坡面,并及时用耕植土覆盖坡面; 柔性支护结构施工应连续进行并避开雨季,施工过程中做好防排水措施。当不能连续施工时, 应用填土覆盖。

    .5.1路堑排水系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路堑施工前应先做好堑顶截、排水。堑顶为土质或有软弱夹层的岩石时,坡顶截水沟应及时铺 彻或采取其他防渗措施; 6 开挖区应保持排水系统通畅,临时排水设施宜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有排水系统相 适应; 排水不应损害路基及附近建筑物地基、道路和农田,并不应引起淤积或冲刷; 影响边坡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应及时引排,施工过程中路堑开挖表面宜设临时排水沟。开挖的路 基面不应积水。 5.2开挖土方基槽时,宜根据地层性质进行放坡,确保沟壁稳定。 5.3路基排水设施应置于稳定的地基上,基底应密实、平整,且无草皮、树根等杂物,无积水。沟 基础位于人工填土上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夯实。对沟底的淤泥质土、淤泥、软黏土等软土,应尽量挖 ,如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采取换填、夯实等措施处理地基。 .5.4排水设施的施工顺序应从下游到上游,沟底应平整、排水畅通,无冲刷和阻水现象。 5.5边沟、截水沟、排水沟宜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或预制件拼装;当采用浆砌片石时,宜用座浆法 灌浆法砌筑,应达到平(砌筑层面大体平整)、稳(块石大面向下,安放稳实)、紧(块石间应靠紧)、 (石缝要以砂浆填满捣实,不留空隙)的要求。 5.6截水沟、排水沟靠山侧沟壁不应高出地面,沟顶与地面应顺接,沟底纵坡不应小于设计坡度, 应出现反坡。截水沟不宜向路堑侧沟排水,受地形限制需排入侧沟时,应与急流槽衔接。路基与桥台 接处的排水沟应与天然沟渠衔接,不应冲刷桥台锥坡。排水沟与涵洞衔接处的沟底高程不应低于涵洞 水面高程。 .5.7防渗加固设施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坚固稳定,表面平整美观

    DB45/T21492020

    10.5.8截水沟应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的岩石路段 及土质截水沟、截水沟的出水口,均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固措施。 10.5.9边坡平台截水沟排水应引入相邻排水设施中,边坡骨架或框架梁护坡的排水槽应设置连接排水 曹与路堤坡脚排水沟衔接,不应形成边坡集中水流冲刷路堤坡脚。急流槽、边坡平台截水沟应随路基防 护污工同步砌筑,排水坡度、沟槽断面不应小于设计要求,流水面宜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压光。 10.5.10路堑边坡地下水位较高或无固定含水层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支撑渗沟抗震标准规范范本,支撑渗沟施工应符 合下列规定:

    ....
  • 相关专题: 公路边坡  
专题: 路桥管理及其他 |灰铸铁标准 |电子标准 |柴油质量标准 |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