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924-2020 公路工程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pdf

  • DB35/T 1924-2020  公路工程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1-2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路桥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35/T 19242020

    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签章

    4.4.2机制砂的验收批次宜按相同产地、原料规格、进场批次进行检验,根据机制砂的数量可分为: 数量超过600t时,以600t为一批次; 不足600t亦视为一批次; C 机制砂生产线日产量超过2000t,按1000t为一批次; 日产量不足1000t,以一天产量为一批次; e 当确认产品质量稳定可按1000t为一个批次进行检验验收,

    4.5机制砂的堆放、装卸和运输

    机制砂在堆放、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圆钢标准,应防止颗粒离析、混入杂物、粉尘飞扬,并应按岩性、 格分别堆放和运输。机制砂落高大于1m时应安装导流装置

    4.6.1机制砂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应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制砂厂建设应包含废水处理、粉尘 治理、废弃物处置及噪音防治措施。 4.6.2机制砂堆放的场地应进行硬化,必要时堆放处应设有防雨措施。 4.6.3运输过程应加湿、覆盖,防止尘土飞扬和酒落。 4.6.4生产过程应减少污水排放,排水系统应符合GB8978的要求。 4.6.5生产厂区废水处理应符合GB8978的要求,环境噪声应符合GB12348的要求

    机制砂按技术要求分为1级、 求的混溪 土宜用I级;强度大于或等于C30,小于C60及有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宜用IⅡI级及以上;强 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宜用Ⅲ级及以上。

    机制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细砂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 准信 a)粗砂: 3.7~3. 1; b)中砂:3.0~2.3; c)细砂: 2. 2~1. 6

    机制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细砂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 粗砂:3.7~3.1; 准信 a b)中砂:3.0~2.3; c)细砂: 2. 2~1. 6。

    6.1.1机制砂分成三个级配区,见表1。I级机制砂的颗粒应满足I区级配范围,其他级别机制砂的颗 粒级配应处于表1中的任何一个区以内。机制砂的实际颗粒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0.6mm 筛档外,可略有超出,但各级累计筛余超出值总和应小于5%。 6.1.2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表1中I区砂。当采用I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 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IⅢI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6.1.3泵送混凝土宜选用表1中II区砂。

    DB35/T19242020

    表1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区

    6.2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

    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机制砂中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限值

    机制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沥青等杂物。机制砂中如含有云母、轻 物质、有机物、氯化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限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DB35/T 19242020

    表3机制砂中有害物质限值

    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机制砂中云母含量应不大于1.0%。 机制砂中如发现含有颗粒状的硫化物或硫酸盐杂质时,则要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日 能采用。

    砂的压碎指标应符合表4

    表4机制砂的压碎指标

    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宜满足: a)配制I级砂的母岩抗压强度宜不小于80MPa; b)配制II级砂的母岩抗压强度宜不小于60MPa; c)配制IⅢI级砂的母岩抗压强度宜不小于30MPa。 对配制C60及以上混凝士的机制砂,其母岩抗压强度与

    6.6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DB35/T19242020

    对重要结构部位及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工程,应采用砂浆棒快速法或砂浆长度法进行集 活性检验。经上述检验判断为有潜在碱活性危害时,应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在3.0kg/m以内 大工程,还应进行专门的试验论证,确认能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时,方能使用。

    路面和桥面混凝土所用机制砂,应检验母岩磨光值,其值宜不小于35(PSV),不宜使用抗磨 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种生产机制砂。

    7.1.1机制砂混凝所用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机制砂应符合第6章的规定,水泥、粗骨料、外加剂、 矿物掺合料、水应满足普通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相关标准要求。 7.1.2机制砂混凝土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机制砂混凝土所用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应根据混凝土 更用环境与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进行选择,可通过试验确定水泥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可按表6规定选 择,根据6.2,机制砂中泥块或石粉含量为上限值或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水泥宜选择表中较高强度等 级的水泥。

    表6机制砂混凝土所用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

    7.1.3机制砂的级别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选择,宜优先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宜在2.5~3.2。同 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过大,宜分别堆放。 7.1.4机制砂混凝土所用碎石,针片状含量和含泥量宜采用去天然砂混凝土标准所用碎石的上限。 7.1.5机制砂混凝土所用外加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要求。同时,宜进行外加剂 效果的相容性实验

    7.2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照普通混凝土的相关标准

    DB35/T 19242020

    7.2.2机制砂混凝土的砂率,应根据机制砂细度模数、颗粒级配、石粉含量,按所选水灰比及碎石最 大粒径通过试验确定。考虑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求,机制砂混凝土的砂率一般较天然砂混凝土高2%~4%, 初选时宜在34%~42%选取。 7.2.3机制砂石粉含量的控制,应根据试验确定。配制大于等于C60的混凝土或有高耐久性要求的混 凝土,机制砂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可适当降低。 7.2.4机制砂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可通过掺加减水剂、引气剂或优质粉煤灰、磨细矿粉等改善 混凝土工作性能。

    8机制砂混凝士技术性能

    8.1机制砂混凝士拌合物性能

    3.1.1拌合物性能应具有良好的粘聚性、保水性、流动性和和易性,可采用机制砂与大然砂复掺的方 法,也可使用外加剂复配、引气剂等调整拌合物的工作性能。 3.1.2要测试和掌握机制砂混凝土的经时损失。 3.1.3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和混凝土性能要求。 3.1.4机制砂混凝主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早期抗裂性能,应做好及时充分的养护 3.1.5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水溶性氯离子和总碱含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的相关标准要求。

    8.2.1机制砂混凝土强度级别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8.2.2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轴心抗压强度与轴心抗拉疲劳强度设计 值、疲劳变形模量等应符合GB/T50081一2016的要求。 3.2.3对于重特大工程,经受冲击荷载和循环荷载的结构和构件,应进行冲击试验和疲劳试验测试, 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疲劳试验研究工作

    8.3机制砂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3.1机制砂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性能应符合GB/T50082一2009的要求。 3.2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和抗硫酸盐侵蚀等耐久性应符合设计票 设计无要求时,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应符合GB50164的规定。对于重要工程和严酷环境,应严 机制砂石粉含量和含泥量,并经过试验验证。

    9.2机制砂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等施工要求均与天然砂混凝土施工相同,但机制砂混凝土搅拌 时间应比天然砂混凝土搅拌时间增加15s~30s。同时,机制砂混凝土比同天然砂混凝土易液化离析, 立避免过振。 9.3按照天然混凝土的经时性能要求,应注意检测和保证机制砂混凝土施工的经时性能。 9.4机制砂混凝土应重视早期保湿养护,以防止机制砂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裂缝。对于严醋

    9.3按照天然混凝土的经时性能要求,应注意检测和保证机制砂混凝土施工的经时性能。 9.4机制砂混凝土应重视早期保湿养护,以防止机制砂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裂缝。对于严酷 环境,可考虑养生剂、养生膜、土工布分阶段综合养生。

    DB35/T19242020

    DB35/T192420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机制砂取样方法

    A.1.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 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A.1.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定时抽取大致等量的砂4份,组 成一组样品。 A.1.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表A.1的规定。做多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 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多项不同的试验。

    表A.1单项试验取样数据

    A.3.1用分料器法: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通过分料器,取接料斗中的其中一份再次通 过分料器。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A.3.2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20m的圆饼,然 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 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DB35/T19242020

    A.3.3堆积密度、机制砂坚固性检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DB35/T 19242020

    3.1由于天然砂资源日益减少,混凝土用砂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从70年 代起,贵州省首先在建筑工程上广泛使用机制砂,近十几年了我国相继在十几个省市使用机制砂,并制 定了各地区的机制砂标准及规定。实践证明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技术是可靠的,将给建设工程带来经济 与质量的双赢。 3.2定义采用了国内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提法。 3.3~3.5一般情况下,天然砂和机制砂中小于0.075mm颗粒的组成是有区别的。为明确这种区别,天 然砂中小于0.075mm颗粒称为泥,机制砂中小于0.075mm颗粒称为石粉。 3.6这是保证机制砂质量的技术指标之一,主要为防止机制砂申泥土成分与右粉混淆。石粉对混凝主 是有益的,泥对混凝土是有害的,但都小于0.075mm,用传统含泥量试验方法是无法区别的,而采用这 种方法可以准确区别小于0.075mm的物质是泥还是石粉。 3.7定义采用了国内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提法。

    4生产的规定及质量控制

    5.1根据《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819一2011)的分类而定。不同级别的机制砂的适用 范围是推荐性条文,根据实践经验,推荐出使用范围,供使用者参考。 有高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是指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或抗弯拉强度)、抗压弹性模量(或抗弯拉弹 性模量),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及高耐久性(满足所处环境条件的设计工作寿命要求)的混凝土结 构。 5.2依据对国内多条机制砂生产线的调研情况及参照各地方制定的机制砂或人工砂质量标准,机制砂

    5.2依据对国内多条机制砂生产线的调研情况及参照各地方制定的机制砂或人工砂质量标准,机制砂 按细度还是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比较合理。

    DB35/T19242020

    6.1经调查,我国目前机制砂由于来源不同,生产条件不同,机制砂的粒级有较大的差异。从对贵州、 湖北沪蓉西等不同来源的机制砂颗粒组成统计结果分析,与天然砂相比,机制砂中大于2.36mm的颗粒 和小于0.075mm的颗粒明显偏多,而中间颗粒范围少,其级配通常超出国家标准。 6.2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产生一定量的石粉,这是机制砂与天然砂最明显的区别之一。石 粉是指机制砂中小于0.075mm以下的颗粒。机制砂中的石粉绝大部分是母岩被破碎的细粒,与天然砂中 的泥不同。它们在混凝土中的作用也有很大区别,石粉含量高一方面使砂的比表面积增大,会增加用水 量,另一方面细小的球形颗粒产生的滚珠作用又会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特别是改善混凝土的保水性、泌 水性、粘聚性,这些作用在低强混凝主(水泥用量少)中无为明显。因此不能将机制砂中的石粉视为有 害物质。 经大量试验证明,当机制砂中含有7.5%的石粉时,C60泵送混凝土其强度比普通天然砂的强度稍高, 考虑高强混凝土中水灰比较小,胶凝材料用量高,过量石粉的存在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体积稳定性, 加上石粉的粒度大多在0.04mm~0.075mm,在低灰比高强混凝土中填充作用很小,同时过多石粉也可 能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在配制高强混凝土及有高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时,宜按《公路工程水泥混 凝土用机制砂》(JT/T819一2011)控制机制砂石粉的含量。相反,高强混凝土配制用机制砂石粉含量 高,导致浆体含量高,使得磨细矿渣、硅粉等活性掺合料的掺量受到限制,不利于混凝主的高性能化。 在配制C30或C30以下强度混凝土中,机制砂石粉含量在7%~15%混凝土有较好的工作性,加上石粉 的良好填充作用,强度均比普通天然砂的高。而右粉含量小于7%时,混凝土粘聚性差,易泌水。因此综 合考虑,现将石粉标准定为大于等于C60≤5%、C55~C35≤7%,小于等于C30≤10%是可行的。 6.3~6.4与《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819一2011)一致。 6.5参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一2014)确定。水成岩包括石灰岩、砂岩 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喷出的火 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 6.6与《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819一2011)一致。 6.7明确对于重要结构部位及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的工程,所使用的机制砂还应符合碱集料反应等技 术要求,以保证机制砂混凝土的耐久性。 对有潜在危害的骨科采用的措施为,控制混凝土中的总的碱含量,既科学义具有操作性。控制 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是在3.0kg/m以内,这在国内各标准中是公认的。《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104一1999)等标准中均为此值。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是指每方混凝土中水泥、掺合料、外加剂 的钾、钠含量的总和。 6.8参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一2014)确定。 6.9与《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819一2011)的规定一致。 6.10机制砂的试验均应按《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819一2011)的规定进行。

    7.1.1明确机制砂混凝主的原材料技术要求,与天然砂混凝土一样,必须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规定。 7.1.2本条推荐了采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水泥品种与水泥强度等级选择的一般性原则。具体选用时, 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高石粉含量机制砂配制混凝土时,采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水泥,可以 达到适当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中的粉料含量,增加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且的

    7.1.1明确机制砂混凝土的原材料技术要求,与天然砂混凝土一样,必须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规定。

    牛奶标准DB35/T 19242020

    7.1.3本条推荐了普通混凝土用机制砂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在2.5~3.2范围的中粗砂。细度模数太 大,则粗颗粒太多,小于0.3mm颗粒太少,级配不合理,混凝土和易性变差。细度模数太小,则小于 .075mm细粉太多,混凝主用水量可能增大,强度降低,收缩增大,且机制砂生产电耗上升。为了克 服机制砂的粗糙,天然砂细度模数偏细的缺点,采用机制砂与天然砂混合,其混合比例可按混凝土拌和 物的工作性及所要求的细度模数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混凝土。 .1.4对于机制砂混凝主而言,由于机制砂表面粗糙、多棱角性,在配制混凝土时使用粒型不好、针 寸状含量高的碎石,极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与泌水。因此对碎石的针片状含量予以控制。混凝土中含泥 超过一定的限值,会影响混凝土的需水性、收缩性、抗冻性。故对砂、石材料中的含泥要进行严格限制。 7.1.5此规定严格外加剂的产品质量对公路工程质量有利。

    7.2.1经试验证明,机制砂采用JGJ55一2011等国家、行业现行标准、规范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完 全可行。

    7.2.1经试验证明,机制砂采用JGJ55一2011等国家、行业现行标准、规范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完 全可行。 7.2.2推荐了配制机制砂混凝土的砂率调整的一般规律,选用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经试验确定。 7.2.3明确了配制不同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所选用机制砂的石粉含量的限值。在高强混凝土中,对

    全可行。 7.2.2推荐了配制机制砂混凝土的砂率调整的一般规律,选用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经试验确定。 7.2.3明确了配制不同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所选用机制砂的石粉含量的限值。在高强混凝土中,对 机制砂中的石粉要进行严格的限制,因为在高强混凝土中水灰比较小,水泥用量高,石粉的存在影响了 混凝土的工作性和体积稳定性,机制砂中石粉含量限制在5%以下。 7.2.4机制砂混凝土和易性特点及推荐的和易性改善措施。

    8机制砂混凝土技术性能

    容与《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

    9.2因为机制砂含有较多的石粉,在拌制混凝土中不易搅拌均匀,所以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宜采用机械 觉拌,搅拌时间应增加15S~30S,借以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保水性与粘聚性 9.3由于机制砂混凝土粉料含量高,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开裂几率增大,因此机制砂混凝土应加强早 期潮湿环境下的养护,宜及时养护且养护时间应比天然砂混凝土延长2~3天。若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期间 烧水不足或缺水将引起干缩开裂,并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不同减水剂掺量与混凝主减水率试验曲线找出该减水剂的最佳掺量。如果采用复合型外加剂,在满 足减水率和工作性的同时,还要满足引气量、缓凝时间(或早强时间)、落度损失等多项指标要求, 从中选取最佳外加剂掺量。

    验验的批量和试件数量与天然砂混凝土相同紧固件标准,故

    ....
  • 相关专题: 公路  
专题: 交通标准 |计算机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准 |电子产品标准 |铆钉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