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_TF50-2011).pdf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_TF50-2011).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5.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2-28
  • 发 布 人: 540830694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路桥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0.5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

    采用混凝土的常规材料、常规工艺,在常温下,以低水胶比、大掺量优质掺合料和严格 的质量控制措施制作的,具有良好的施工工作性能且硬化后具有高耐久性、高尺寸稳定性 及较高强度的混凝土。

    2.0.6大体积混凝土massconcrete

    现场筑的最小边尺寸大于或等于1m,且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因水化热引起的内表 套过大面导致裂缝的混凝士。

    通信标准2.0.7结构物的表面系数

    结构物冷却面积(m)与结构体积(m)的比值。

    2.0.8移动模架逐跨现浇

    2.0.8移动模架逐跨现浇法

    采用可在桥墩上纵向移动的支架及模板,在其上逐跨现浇梁体混凝土,并逐跨施加预 应力的施工方法。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为保证永久结构或临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而进行专门设计的包括风缆及其阶 受施的临时装置。

    2.0.20缴索吊装法erectionwithcablewaymethoc

    索塔上的缆索,运输和安装桥梁构件的施工

    2.0.21转体施工法constructionbyswin

    利用地形地貌预制两个半孔桥跨结构,在桥墩或桥台上旋转就位跨中合龙的施工

    2.0.23猪道catwalk

    为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需要而架设的,一般由缆索支承的空中施工通道

    2.0.24空中纺线法

    一种将单根钢丝在锚体之间往返编织面

    以多根平行钢丝预制成索股,并将其从一端锚体向另一端锚体牵引就位锚固而形成 悬索桥主缆的架设方法。

    利用干斤顶等设备将预制的箱形或圆管形构造物逐渐顶人路基,以构成立体交叉通 道或涵洞的施工方法。

    3.1.1桥涵工程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且宜由设计单位进行设 底。 3.1.2应在对工程进行全面施工调查和现场核对后,根据设计要求、合同条件及现 况等,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1.3对技术条件复杂的工程,应进行多方案比选,编制安全可靠、技术可行

    对技术条件复杂的工程,应进行多方案比选,编制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 施工技术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3.1.4施工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量责任;同时应建立质量管理机构、质量检测体系及流程,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提出质 证措施,对工程的施工实施质量控制

    施工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提出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应进行分析、评估,提出防范对策,制订必要的突发事 须案,使施工的全过程能安全地进行。

    3.1.6施工前应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制订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和文明施工的实 案,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3.1.7: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和有关规定,建立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配备的试验人员

    3.1.8施工人员的配备应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并应在进场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和技 术、安全交底。

    3.1.9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应在工程开工前通过试验确定。各

    3.1.9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应在工程开工前通过订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5施工水准网中的各水准点,对于大桥和特大桥应构成连续水准环。:大桥和特大校 每端应至少设置2个水准点,作为水准网的控制点

    3.2.6对与相邻工程项目接合处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应在施工前进行联测,发现问题 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2.7宽阔水域和海上桥梁工程的施工测量宜采用GPS测量,且宜在水域和海上建 立专门的测量平台。

    3.2.8宽阔水域和海上桥梁工程的GPS平面控制网宜分为首级网、首级加密网

    拍密网和二级加密网4个等级,首级和首级加密网宜由勘测设计单位布设,一级和二级加 密网宜由施工单位布设。一级和二级加密网的布设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密网应采用与全桥统一的坐标系统,且宜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并应 次完成网形设计、施测与平差。加密网应保证至少与最近的2个高级网点为起算点进行 联测,任一加密网点应至少与另外2个控制点通视。加密网应按一级GPS测量精度施 测,其精度应保证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小于±10mm。 2控制网点应安全、稳定,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当对控制点的稳 定性有怀疑时,应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加密网两次复测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3 个月。 3宜每隔1.5km左右选择一个桥墩先行施工其基础,并应在该基础上设立稳固可 靠且带有强制对中观测装置的测量控制点,作为桥梁其他墩台施工放样的基准点,

    3.2.9宽阔水域和海上桥梁工程的高程控制网应采用全桥统一的高程基准。对首级 网点、首级加密网点和全桥高程贯通测量,应采用不低于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联 测;对一级和二级加密网点,应采用不低于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联测。先行施工 桥墩的高程控制宜采用GPS测量,其间的其他桥墩、桥塔及上部结构可根据跨海贯通测 量的成果,采用常规的高程测量方法进行测量。采用GPS高程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选用与桥位区大地水准面较密合的重力场模型,根据高程联测结果,采用曲面 拟合法,求取先行施工桥墩或海中暂时无法进行水准测量的GPS测量点的高程异常值和 正常高。.当跨海水准贯通测量完成后,应根据贯通测量成果对正在施工桥墩的GPS高程 直进行修正。 2采用拟合法求得的GPS测量点的正常高,在其精度情况得到确认后可代替三等

    以下精度的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

    以下精度的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

    1桥涵工程施工放样测量时,应对桥涵各墩台的控制性里程桩号、基础坐标、设 等数据进行复核计算,确认无误后再施测,

    3.2.12施工放样测量需设置临时控制点时 度应符合应等级的精度要求,并应 与相邻控制点闭合。 3.2.13特大桥以及特殊结构的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宜对主要墩、台(或索塔、锚碳)的 降变形、倾斜度等进行监测。

    3.2.14桥涵工程完工后,应配合交()工验收进行交(峻)工测量

    3.2.15桥涵工程的施工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各勘测规范》(JTGC10)的规定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钢筋4.1一般规定4.1.1桥涵工程中采用的通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钢筋混凝士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冷轧带肋钢筋》(CB13788)的规定;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氧树脂涂层钢筋》(IC3042)的规定;其他特殊钢筋应符合具和应产品标准的规定。4.1.24钢筋应具看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选场时除应检查外观和标志外,尚应按不同的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抽取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钢筋经进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4.1.3钢筋分批检验时,可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尺寸的钢筋进行组批,每批的质量不宜大60,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余数)应增加一个拉伸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钢筋的进场检验亦可亩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筒一浇注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避行,但各炉罐号的含碳量之差应不大于0.92%,含锰量之差应不大于0.15%。4.1.4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污染或被压弯;在工地存散时,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批分别堆置整齐得混杂,并应设立识别标志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存放场地应有防、排水设施,且钢筋不得直接置于地面,应垫高或堆置在台座上,顶部应采用合适的材料予以覆盖,防止水浸和雨淋。4.1.5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钢筋产生锈蚀。对设置在结构或构件中的预留钢筋的外露部分,当外露时间较长且环境湿度较大时,宜采取包裹、涂刷防锈材料或其他有效方式,进行临时性防护。4.1.6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规定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得到设计人员的书面认可。

    钢筋4.1.7·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热轧光圆钢筋制作,且其使用时的计算拉应力应不大于50MPa。4.2钢筋的加工4.2.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使用前应将表面的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当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4.2.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4.2.3钢筋的形状尺寸应按照设计的规定进行加工加工后的钢筋,其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4.2.4钢筋的弯制和端部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应符合表4.2.4的规定。表4.2.4受力钢筋制作和末端弯钩形状弯曲弯曲公称真经d平直段形状图钢筋种类弯曲直轻部位角度(m)长度交HPB235180°222.5d≥3dHPB3006 ~ 25>34HRB33528 ~ 40505d625≥4d末135°28~40≥5d≥5dHRB400端50≥6d弯08~25≥3d钩RRB40028 ~ 40≥4d6 ~25≥3dHRB33528 ~ 40≥4d50≥5d.6 ~ 25≥4d90°≥10dHRB40028 ~ 40≥5dA,50≥6d8 ~ 25≥3dRRB40028 ~ 40≥4d11

    应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 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接头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

    主:1.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35d(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 倍搭接长度。 2.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3.装配式构件连接处的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可不受此限制。 4.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1.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35d(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 倍搭接长度。 2.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3.装配式构件连接处的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可不受此限制。 4.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4.3.3钢筋的焊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焊接接头宜采用闪光对焊,或采用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或气压焊,但电渣压 力焊仅可用于竖向钢筋的连接,不得用作水平钢筋和斜筋的连接。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 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18)的规定,质量 验收标准按本规范附录A1执行。 ·2·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 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试焊质量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接时,对施焊场 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雨、雪、严寒的设施。 3电弧焊宜采用双面焊缝,仅在双面焊无法施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缝。采用搭接 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两接合钢筋的轴线应保持一致;采用帮条电 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相同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接钢筋的截面面积。 电弧焊接头的焊缝长度,对双面焊缝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 径)。电弧焊接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d,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螺纹和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适用于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HRB335.、HRB400级热轧带 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接头适用于直径16~40mm的HRB335、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 各类接头的性能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等级应选用I级或Ⅱ级,接头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2的规定。 2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材料、制作、安装施工及质量检验和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JG171)、《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或《钢筋机械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3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受力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且不得小于20mm;连接件之间或连接件与钢筋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4对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要求,应符合本章第4.3.2条焊接接头的规定。5连接套筒、锁母、丝头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淋、沾污和损伤。4.3.5钢筋机械接头在施工现场的检验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技术提供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2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第一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试验。进行工艺试验时,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个,3个接头试佳的抗拉强度和残余变形均应满足本规范附录A2的要求。3现场检验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强度试验。4接头的现场检验应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形式、同规格接买,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有检验与验收,不足500入时亦作为一个验收批。5对接美的每一个验收批应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做抗拉强度试验,当3个接头试件的扰拉强度符合相应等级要求时,该验收批评为合格。如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合格,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如仍有一个试件试验结果不合格,则该验收批评为不合6在现场连续检验10个验收批,其全部试件抗拉强度试验一次抽样均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护大1借。4.3.6钢筋机械接头连接组装完成后,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粗直螺纹连接接头,套筒每端不宜有一扣以上的完整螺纹外露,加长丝头型、扩口型及加锁母型接头的外露螺纹不受此限制,但应有明显标记2对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标准型接头连接套筒外应有有效螺纹外露,正反丝扣型接头套筒单边外露有效螺纹不得超过2倍螺距,其他连接形式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3..对套筒挤压接头,挤压后套筒长度应为原套筒长度的1.10~1.15倍,压痕道数应符合型式检验确定的道数。4.3.7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1:绑扎接头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2: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4.3.7的规定;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0.7.倍。14

    定型产品,且该类产品的质量同样应符合第1款的规定。 3·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设置在钢筋与模板之间,但不应横贯混凝土保护层的全部 截面进行设置。垫块在结构或构件侧面和底面所布设的数量应不少于3个/m,重要部 立宜适当加密。 4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且其绑丝的丝头不应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5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垫块的位置、数量和紧固程度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 处理,应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型产品,且该类产品的质量同样应符合第1款的规定。 3·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设置在钢筋与模板之间,但不应横贯混凝土保护层的全部 我面进行设置。垫块在结构或构件侧面和底面所布设的数量应不少于3个/m,重要部 宜适当加密。 4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且其绑丝的丝头不应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5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垫块的位置、数量和紧固程度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 理,应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4.4.4钢筋骨架的焊接拼装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拼装前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焊接变形的预留拱度。拼装时,在需 要焊接的位置宜采用楔形卡卡紧,防止焊接时局部变形。 .2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较小直径的钢筋在焊接时, 面宜垫以厚度适当的钢板。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 旱骨架上部。.相邻的焊缝应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3钢筛骨旭拼装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表4.4.4的规定

    4.4.4钢筋骨架的焊接拼装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拼装前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焊接变形的预留拱度。拼装时 要焊接的位置宜采用楔形卡卡紧,防止焊接时局部变形。 2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较小直径的钢筋在焊 下面宜垫以厚度适当的钢板。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 焊骨架上部。相邻的焊缝应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3钢筋骨拼装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表4.4.4的规定。

    表4.4.4钢筋焊接骨架质量标准

    4.4.5钢筋网的焊点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未规定时,应按下列要求进

    1在焊接钢筋网的受力钢筋为HPB235或冷拉HPB235钢筋的情况下,当焊接钢筋 网只有一个方向为受力钢筋时,网两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与受力钢筋的全部交叉 点必须焊接;当焊接钢筋网的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时,则沿网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 部交叉点均应焊接;其余的交叉点可焊接或绑扎一半,或根据运输和安装条件决定。 2当焊接钢筋网的受力钢筋为冷拔低碳钢丝,而另一方向的钢筋间距小于100mm 时,除网两端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交叉点必须焊接外,中间部分的焊点距离可增大 至250mmc 3焊接钢筋网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表4.4.5的规定

    表4.4.5焊接钢筋网质量标准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续上表项目允许偏差(mm)长、宽± 10绑扎钢筋网尺寸网眼尺寸± 20弯起钢筋位置± 20柱、梁、拱肋±5保护层厚度基础、锚锭、墩台± 10±3通5

    模板、支架5模板、支架5.1一般规定型钢构件等材料制作。钢材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维《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规定;胶合板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或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模板用竹材胶合板》(LY/T1574的规定;其他材料应符合其相应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常备式定型钢构件应符合该产品相应的技术规定。5.1.2#模板和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和支渠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能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荷载。2模板支架的构造应简单,合理,结构受力应明确安装、拆除应方便。3、模板应能与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特征,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应保证结构物各部位形状尽和相互位置的准确。4模板的板面应平整,接缝处应严密且不漏聚;模板与混凝的接触面应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缝个5支架应稳定、坚固,应能抵抗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振动和偶然撞击。5.1.3.模板和支架均应进行施工图设计,经批准后方间用于施工。施工图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和工程结构简图;结构设计的依据和设计计算书:总装图和细部构造图;4制作、安装的质量及精度要求;5:安装、拆除时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材料的性能质量要求及材料数量表;设计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5.1.4在模板上设置的吊环,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制作,且吊环的计算拉应力应不天19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5.2.1模板、支架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情况、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 料性能等条件进行。

    5.2.2钢模板和钢支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 现定,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的规定;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CB 50214)的规定。木模板和木支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的规定。采用定型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架材料时,支架的设计应分别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规范》(JGJ128)或《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 定。采用其他材料的模板和支架的设计应符合其相应的专门技术规定。

    5.2.3支架的地基与基础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

    .2.3支架的地基与基础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TGD63)的规定,并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

    5.2.4模板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背面应设置主肋和次肋作为其支承系统,主肋和次肋的布置应根据模板的荷 载和刚度要求进行。次肋的配置方向应与模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应能直接承受模板传 递的荷载,其间距应按荷载数值和模板的力学性能计算确定;主肋应承受次肋传递的荷 载,且应能起到加强模板结构的整体刚度和调整平直度的作用,支架或支撑的着力点应设 置在主肋上。 ,2模板的配板应根据配模面的形状、几何尺寸及支撑形式决定。配板时宜选用大规 格的模板为主板,其他规格的模板作为补充;配板后的板缝应规则,不得杂乱无章。 3对在墩柱、梁、板的转角处使用的模板及各种模板面的交接部分,应采用连接简 便、结构牢固、易于拆除的专用模板。 4当设置对拉螺杆或其他拉筋,需要在模板上钻孔时,应使钻孔的模板能多次周转 使用,并应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在模板上钻孔。

    5.2.5支架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架的总体构造和细部构造均应设置成几何不变体系。 2支架的立杆之间应根据其受力要求和结构特点设置水平和斜向等支撑连接杆件 曾强支架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3采用定型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材料作支架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支架所承受的实际荷载选择立杆的间距和步距。.立杆底部应设置可调底 座或固定底座,底层纵、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时,距地面的高度应小于或等于350mm; 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应不大于0.7m,立杆上端应采用U形顶 无,且该顶托应支撑在模板主肋的底部。 2)支架高度大于4.8m时,其顶部和底部均应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的设 置间距应不大于4.8m。 3)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应在支架的四周及中间的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 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不大于4.5m;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的 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均应设置通高的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的 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4)支架的高宽比宜小于或等于2;当高宽比大于2时,宜扩大下部架体尺寸或采取其 也构造措施。 5)支架周围有主体结构时,应设置连墙体。 6)在支架中设置通道时,其宽度应小于或等于4.8m。应在通道的上部架设专用横 梁,通道两侧的立杆应加密并应加设斜杆,与架体的连接应牢固。通行机动车的通道,应 设置防撞击的设施。 4采用定型门式或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材料作支架时,其构造要求应分别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 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 5.2.6模板、支架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各项荷载,并应按表5.2.6的规定进行荷载组合: 1模板、支架自重; 2新浇筑混凝土、钢筋、预应力筋或其他工结构物的重力; 3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荷载; 4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振动荷载; 5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6 混凝土人模时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冲击荷载; 7 设于水中的支架所承受的水流压力、波浪力、流冰压力、船只及其他漂浮物的撞 击力; 8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风荷载、雪荷载,冬季保温设施荷载等,

    表5.2.6模板、支架设计计算的荷载组合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5.2.7验算模板、支架的刚度时,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允许值:1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400。::2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250。3支架受载后挠曲的杆件(横梁、纵梁),其弹性挠度为相应结构计算跨度的1/400。:4:钢模板的面板变形为1.5mm,钢棱和柱箍变形为L/500和B/500(其中L为计算跨径,B为柱宽)。5:2.8验算模板、支架在自重和风荷载等作用下的杭倾覆稳定性时,其抗倾覆稳定系数应不小于1.3。5.3模板的制作与安装5.3.1模板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模板应按批准的加工图进行制作,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组装前应对零部件的几何尺寸和焊缝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衔组装。面板变形及整体刚度应符合第5.2.7条的规定。2:制作钢木组合模板时,钢与本之间的接触面应贴紧。面板采用防水胶合板的模板,除应使胶合板与背楞之间密贴外,对在制作过程中裁切过的防水胶合板茬口,应按产品的要求及时涂嗣防水涂料。3木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应刨光且应保持平整。木模板的接缝可制作成平缝、搭接缝或企口缝增采用平缝时,应有防止漏浆的措施转角处应加嵌条或做成斜角。4采用其他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面板、硬塑料或玻璃钢)制作模板时,其接缝应严密,边肋及加强肋应发装牢固,并应与面板成一整体。5.3.2模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应按设计要求准确就位,且不宜与脚手架连接。2安装侧模板时,支撑应牢固,应防止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移位。3·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4模板安装完成后,其尺守平面位置和顶部高程等应符合设计要求,节点联系应牢固。梁、板等结构的底模板应设置预拱度。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应牢固,位置应准确。5.3.3:采用提升模板施工时,应设置脚手平台、接料平台、挂吊脚手及安全网等辅助设施。5.3.4采用翻转模板和爬升模板施工时,其结构应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液2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5.4支架的制作与安装

    5.4.1支架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架宜采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钢构件制作拼装。 2制作木支架时,两相邻立柱的连接接头宜分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并应减少长杆 牛接头。主要压力杆的接长连接,宜使用对接法,并宜采用木夹板或铁夹板夹紧;次要构 牛的连接可采用搭接法。 5.4.2支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架应按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进行安装。立柱应垂直,节点连接应可靠。 2支架在纵桥向和横桥向均应加强水平、斜向连接,增强整体稳定。高支架应设置 足够的斜向连接、扣件或缆风绳,横向稳定应有保证措施。 3应通过预压的方式,消除支架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并获取弹性 变形参数,或检验支架的安全性。预压荷载宜为支架需承受全部荷载的1.05~1.10倍, 领压荷载的分布应模拟需承受的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 4支架在安装完成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高程、节点连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 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5.4.1支架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架宜采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钢构件制作拼装。 2制作木支架时,两相邻立柱的连接接头宜分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并应减少长杆 件接头。主要压力杆的接长连接,宜使用对接法,并宜采用木夹板或铁夹板夹紧;次要构 件的连接可采用搭接法。

    5.4.3支架应结合模板的安装

    5。4.3支架应结合模板的安装一并考虑设置预拱度和卸落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的预拱度值,应包括结构本身需要的预拱度和施工需要的预拱度两部分。

    1 设置的预拱度值,应包括结构本身需要的预拱度和施工需要的预拱度两部分。 2施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模板、支架承受施上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受载后由 于杆件接头的挤压和卸落装置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支架地基在受载后的沉降变形。 3专用支架应按其产品的要求进行模板的卸落;自行设计的普通支架应在适当部位 没置相应的木楔、木马、砂筒简或干斤顶等卸落模板的装置,并应根据结构形式、承受的荷载 大小确定卸落量。

    5.5模板、支架的拆除

    要求时,应根据结构物特点、模板部位和混凝土所应达到的强度要求决定。 5.5.2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 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5.5.3芯模和预留孔道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不发生塌陷或裂缝现象 时,方可拆除。 5.5.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荷载及其他 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 5.5.5: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符合第5.5.2条规定的条件下,其侧模应在预应力钢 束张拉前拆除;底模及支架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方可拆除。 5.5.6··模板、支架的拆除应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顺序进行。墩、台的模板宜 在其上部结构施工前拆除。

    5.5.7::拆除梁、板等结构的承重模板时,在横向应同时、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箱 梁、连续梁结构的模板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悬臀臂梁结构的模板宜从悬骨 开始顺序卸落。

    5.5.8在低温、干燥或大风环境下拆除模板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产 生裂缝。

    5.5.8在低温、干燥或大风环境下拆除模板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

    5.5.9.拆除模板、支架时,不得损伤混凝

    混凝土工程大于0.6%的低碱水泥。6.2.2水泥进场时,应附有生产厂的品质试验检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并应按批次对同一生产厂、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及同一出厂日期的水泥进行强度、细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等性能的检验,散装水泥应以每500t为一批,袋装水泥应以每200t为一批,不足500t或200t时,亦按一批计。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受潮或存放时间超过3个月时,应重新取样复验,并应按其复验结果使用。水泥的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的规定。6.2.3公路桥涵混凝工工程直用散装水泥,散装水泥在工地应采用专用水泥罐储存;采用袋装水泥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止受潮,且不得长时间露天堆放,临时露天堆放时应设支垫并覆盖。不同品种、强度等级和出厂日期的水宠应分刻按批存放。6.3细集料M6.3.1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直粒径小于:5mm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天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3.1的规定。表6.3.1细集料技术指标技术要求目1楼类Ⅲ类Fo云母(按质量计,%):2.0≤2.0轻物质(按质量计%)$1.01.0≤1.0有害物质含量有机物(比色法)合格各格合格硫化物及巯酸盐(按SO3.质量计,%)≤1.01.0《1.0氧化畅食以氯离子质量计,%)<0.01<0.02<0. 06天然砂含泥量(接质)量升%52.0≤3.05.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N0.5≤1.0M2.0人工砂的石粉含量M值<1.4或合格$5.0≤7.0≤10.0亚甲蓝试验(按质量计,%)MB值≥1.4或不合格≤2.0≤3.0≤5.0天然砂(硫酸钠溶液法N8M8《10坚固性经5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人工砂单级最大压碎指标(%)<20<25<30表观密度(kg/m)>2 500松散堆积密度(kg/m)>1 350.空隙率(%)<4727

    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I类、Ⅱ类、Ⅱ类。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 C60及有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和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3砂的分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砂的分类

    3.4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应处于表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6.3.4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应处于表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表6.3.4细集料的分区及级配范围

    混凝土工程续上表累计筛余(%)方孔筛筛孔边长尺寸级配区I区I区Ⅲ区300μm95 ~ 8092 ~ 7085 ~ 55150μ.m100 ~ 90100 ~ 90100 ~ 90注:1.表中除4.75mm和600μm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其超出量不得大于5%。2.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I区可放宽到100%~85%,Ⅱ区可放宽到100%~80%,Ⅲ区可放宽到100%=75%3.1区砂宜提高砂率配低流动性混凝土;直区砂宜优先选用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亚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保证混凝土的强度。4.对高性能、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9~2.6的中砂。2.36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大于15%,30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6.4:粗集料6.4.1粗集料宜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合理、粒形良好、吸水率小的碎石或卵石,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4.1的规定。表6.4.1粗集料技术指标技术要求项目.1类Ⅱ类Ⅲ类碎石压碎指标(%)<10<20<30卵石压碎指标(%)<12<16<16坚固性(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后质量损失值,%)<5<.8<12吸水率(%)<1.0<2.0<2.5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5<15<25:含泥量(按质量计,%)<0.5<1.0<1.5.有害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0.5<0.7物质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合格合格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质量计,%)<0: 5<1.0<1.0岩石抗压强度(水饱和状态,MPa)火成岩>80;变质岩>60;水成岩>30表观密度(kg/m")>2 500松散堆积密度(kg/m)>1 350空隙率(%)<47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碱集料反应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注:1.1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为C30~C60及有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2.粗集料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3.岩石的抗压强度除应满足表中要求外,其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应不小于1.5。岩石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提供,工程中可采用压碎值指标进行质量控制。4.当粗集料中含有颗粒状硫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可采用。5.采用卵石破碎成砾石时,应具有两个及以上的破碎面,且其破碎面应不小于70%。29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

    6。2所采用的外加剂,应是经过其备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 品,且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外加剂使用 进行复验,复验结果满足要求后方可用于工程中。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根据使用 、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等通过试验确定

    前应进行复验,复验结果 要求、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等通过试验确定。 6.6.3:采用膨胀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公路桥涵混凝土工程中采用的膨胀剂,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膜 张剂》(GB23439)的规定。 2.·膨胀剂的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掺人膨胀剂的混凝土宜采取有效的持续保湿养护措施,且宜按不同结构和温度适 当延长养护时间

    6.6.3:采用膨胀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7.1:掺合料应保证其产品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掺合料应由生产单位专时加工,进行 产品检验并出具产品合格证书。掺合料的技术要求见本规范附录B1。 6.7。2.混凝土中需要掺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灰等掺合料时,其掺入量应在使用前通 过试验确定。

    6.7.3掺合料在运输与存储过

    8.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表示,并应通过计算和试配选定。试配时应使用施 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时间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 凝土应满足强度、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

    6.8.2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55)的规定进行计算,并应通过试配确定。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根据设计强度等 级,并考虑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原材料质量可能的波动,按照本规范附录B2计算 确定;混凝土的落度和工作性能宜根据结构物情况和施工工艺要求确定,在满足工艺要 求的前提下,宜采用低落度的混凝土施工。通过设计和试配确定的配合比,应经批准后 方可使用,且应在混凝土拌制前将理论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6.8.3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及最大氯离子含量应符合

    8.3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及最大氯离子含量应符合表6.8.3的

    表6.8.3混凝士的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及最大氯离子含量

    6.8.4在混凝王中掺入外加剂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6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均不得掺用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 2当从各种组成材料引人的氯离子含量(折合氯盐含量)大于表6.8.3规定的限值 时,宜在混凝土中采取掺加阻锈剂、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密实度等防腐蚀措施。 3掺入引气剂的混凝土,其含气量宜为3.5%~5.5%。

    6.8.5除应对由各种组成材料带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进行控制外,尚应控制混凝 总碱含量。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对一般桥涵不宜大于3.0kg/m,对特大桥、天 和重要桥梁不宜大于1.8kg/m;当混凝土结构处于受严重侵蚀的环境时,不得使用有 活性反应的集料。

    1最小水泥用量宜为280~300kg/m(输送管径100~150mm)。通过0.3mm负 的砂不宜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35%~45%范围内。 2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落度宜为100~200mm,泵送入模时的落度宜控制 30~180mm之间。 3宜通过试验掺用适量的减水剂、泵送剂和掺合料

    混凝土工程应以常速再次搅拌。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泌水或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三次搅拌,二次搅拌时不宜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相应的胶凝材料和外加剂并保持其原水胶比不变;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时,则不得使用。6.10.3混凝土采用泵送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的供应宜使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泵送的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应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2输送管应顺直,转弯处应圆缓,接头应严密不漏气3向低处泵送混凝土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混凝上离析或堵塞输送管。6.11混凝土浇筑6.11.1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应根据待浇筑结构物的情况环境条件及浇筑量等制订合理的浇筑工艺方案,工艺方案应对施缝设置、浇筑顺序、浇筑工具、防裂措施保护层的撞制等作出明确规定。2应对支巢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进得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及钢筋上的污物应清理干净。如有缝隙或孔洞时应堵塞严密不浆。3.应对混凝士的均匀性和均落度等性能进行检测通6.11.2外向模板内倾卸混凝上时,应防止混凝离析。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品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管(槽)或振动溜管(槽)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r6.11.3混凝上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且应在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的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大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并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不宜超过表6.11.3的规定。表6.113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振捣发浇筑层厚度(mm)采用插入式振动器300采用附着式振动器300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50.采用表面振动器配筋较密时1506.11.4采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插人式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且插人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宜为50~100mm。35

    .2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不小于100mm。 3.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结构物形状和振动器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 4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呈 现浮浆为度。

    11.5混凝土的浇筑宜连续进行,因故中断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 时间或能重塑时间。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宜超出表6.11.5的规 当超出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并应留置施工缝,同时应记录

    11.5混凝士的运输、浇筑时间及间歇的全部允

    .6.11.6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且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 并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宜设置成水平面或垂直面。对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松弱层应予以凿除。对处理层混凝土的强度,当采用水冲洗 留毛时,应达到0.5MPa;人工凿毛时,应达到2.5MPa;采用风动机凿毛时,应达到10MPa。 2.经凿毛处理后的混凝土面,应采用洁净水冲洗干净。 .3重要部位及有抗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宜在施工缝 处补插锚固钢筋;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施工缝 为斜面时宜浇简或凿成台阶状

    :6.11.7.在环境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 混凝土表面过快失水。浇筑混凝土期间,应随时检查支架、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和预埋 件等的稳固情况,并应及时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新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达到2:5MPa之 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12.1对新浇筑混凝土的养护路桥图纸,应满足其对温度、湿度和时间的要求。应根据施工双 环境条件、水泥品种、外加剂或掺合料以及混凝土性能等因素,制订具体的养护方案 平格实施。

    .12.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其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并酒水保湿养护。对干硬性 土、高强度和高性能混凝土、炎热关气浇箱的混凝土以及桥面等大面和裸露的混激

    ,应加强初始保湿养护,其备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 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 间使模板保持湿润。

    6.12.3..混凝土的养护不得采用海水或含有害物质的水。混凝土的洒水保湿养护时间 应不少于7d,对重要工程或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环境湿度、温度、水泥品种,以及 渗用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等情况,酌情延长养护时间,并应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 态。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养护的措施,不得向混凝土表面洒水。当采用喷酒养 护剂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所使用的养护剂应不会对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且应通过试验 验证其养护效果。

    .6.12.4·新浇筑的混凝王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保证 混凝土在7d.以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前,不受水的冲刷侵袭;当环境水具有侵 独作用时,应保证混凝土在10d以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前,不受水的侵袭。 昆凝土处于冻融循环作用的环境时,宜在结冰期到来4周前完成浇筑施工民政标准,且在混凝土强 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80%前不得受冻:否则应采取技术措施,防止发生冻害。

    3大体积混凝土、抗冻混凝士和抗渗混凝

    ....
  • 路桥图纸 路桥工程表格
  • 相关专题: 公路桥涵  
专题: 评定标准 |紧固件标准 |土壤标准 |通信标准 | 旅游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