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BCA 006-2020 掘进煤矸石路面基层材料应用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T/CBCA 006-2020  掘进煤矸石路面基层材料应用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0.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4-0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路桥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T/CBCA 006-2020  掘进煤矸石路面基层材料应用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表3.3.2非饮用水技术要求

    3.3.3养生用水可不检验不溶物含量,其他指标应符合表3. 的规定。

    电力弱电图纸、图集表3.4.1 路用掘进煤硅石基层材料主要分级标准

    注1:1级煤研石可以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其他等级公路;Ⅱ级煤 研石只能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用于基层时应当结合掘进煤研石 材料本身质地特性并通过试验确定掘进煤研石是否满足强度和耐久 性要求方可应用

    1:I级煤研石可以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其他等级公路;II级煤 研石只能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用于基层时应当结合掘进煤研石 材料本身质地特性并通过试验确定掘进煤研石是否满足强度和耐久 性要求方可应用

    2本分级标准适用于符合上述指标的掘进煤研石,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掘 进煤研石材料,应根据材料自身特性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后应用 3应测定0.075mm以下材料的塑性指数,

    .4.2路用掘进煤石基层材料技术

    注:1I级煤研石可以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其他等级公路;II级煤 研石只能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用于基层时应当结合掘进煤研石 材料本身质地特性并通过试验确定掘进煤石是否满足强度和耐久 性要求方可应用。 2“是针对粗集料的技术要求;“是针对于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3粗集料有机物含量试验(T0313一1994)、坚固性试验(T0314一2000) 需要时可做。

    3.4.3对于压碎值小于24%的掘进煤研石材料,若级配满足

    格要求,可直接设计使用;若级配不满足规格要求,宜进行回厂 彼碎、筛分、回配后,在用于各等级公路基层的修筑。 3.4.4对于压碎值介于24%~32%的掘进煤研石材料,可以采 取控制最大粒径的方法直接应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中, 对施工遇到的大粒径掘进煤研石颗粒可以采取人工改锤或除的 方法处理。

    格要求,可直接设计使用;若级配不满足规格要求,宜进行回 破碎、筛分、回配后,在用于各等级公路基层的修筑。

    取控制最大粒径的方法直接应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中, 对施工遇到的大粒径掘进煤研石颗粒可以采取人工改锤或抹除的 方法处理

    表 3.4.11 细集料规格要求

    3.5.1材料分档应符合表3.5.1的规定。

    3.5.2公称最大粒径为19.0mm、26.5mm和31.5mm的无机结合 料稳定掘进煤研石的备料规格宜符合表3.5.2的规定。

    3.5.2公称最大粒径为19.0mm、26.5mm和31.5mm的无

    表3.5.2不同粒径混合料的备料规机

    续表 3. 5. 2

    4.2.1在水泥稳定掘进煤研石层施工前,应取所定料场中有代 性的掘进煤研石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34 进行下列试验: 1 颗粒分析; 2 液限和塑性指数; 3 相对密度; 击实试验; 5 掘进煤研石的压碎值; 6 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 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 4.2.2 对级配不良的掘进煤石,宜改善其级配。 4.2.3 应检验水泥的标号和终凝时间。 4.2.4 自标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 选择级配范围; 2 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 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4.2.5 生产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 确定料仓供料比例: 2 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 3 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 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4.2.6 施工参数确定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 确定施工中结合料的剂量: 确定施工合理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 验证混合料强度技术指标,

    型击实方法,也可采用振动压实方法。

    型击实方法,也可采用振动压实

    4.3.2混合料击实试验的设计步骤: 1分别按下列五种水泥剂量配制同一种土样、不同水泥剂量 的混合料: 1)做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3%,4%,5%,6%,7%; 2)做底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3%,4%,5%,6%,7%。 主:1在能估计合适剂量的情况下,可以将五种不同剂量缩减到三或四种。 2如要求用做基层的混合料有较高强度时,水泥剂量可用4%,5%,6%, 7%,8%。 2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压实)密度,至少 应做三个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简剂 量和最大剂量。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用内插法确定。 3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 密度。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的十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 时,作为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不小于表4.3.2的规定。如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表中规定的值,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 原因,加以解决。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件量。

    表 4.3.2最少试件数量

    5振动压实试验方法是指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

    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中T0842规定的,遵循压实功 等效原则的试验方法, 4.3.3应根据当地材料的特点和结合料设计要求通过配合比设 计选择最优的工程级配

    4.4混合料推荐级配及技术要

    4.4.1水泥稳定材料的级配可采用表 4.4.1中推荐的级配范围。

    4.4.1水泥稳定材料的级配可采用表4.4.1中推荐的级配范围。

    1水泥稳定材料的推荐级配范围(%

    4.4.2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时,级配宜符合表 4.4.1 中

    4.5.1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按《公 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进行无侧限抗压强 试验。

    4.5.2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式中: Rd一一设计抗压强度; C,一一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a一一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α)而变的系数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取保证率95%,即Z.1.645;二级及 级以下公路应取保证率90%,即Z。=1.282

    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

    4.6.4水泥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Ra应符合 4. 6. 4 的规定。

    表4.6.4水泥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R,(MPa)

    注:1公路等级高或交通荷载等级高或结构安全性要求高时,推荐取上限 强度标准。 2表中强度标准指的是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本节以下各 表同,

    4.6.5用于基层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满足要求时, 检验其抗冲刷和抗裂性能

    检验其抗冲刷和抗裂性能。 4.6.6在施工过程中,材料品质或规格发生变化、结合料品种发 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材料组成设计。 4.6.7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 0.5%~1.0%。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5%:采用路 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 4.6.8水泥的最小剂量应符合表4.6.8的规定,

    表 4.6.8 水泥的最小剂量

    验,以28d龄期的试件经5次冻融循环后残留抗压强度比进行评 价,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应满足本规程规定的抗冻性能要求。

    4.7.2掘进煤研石路用材料的抗冻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7.2的 要求。

    4.7.2掘进煤研石路用材料的抗冻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7.2

    4.8掘进煤硅石基层厚度

    4.8.1掘进煤研石基层、底基层的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大小、材 性能,充分发挥压实机具的功能,以及考虑有利于施工等因素 择结构层的厚度。

    4.8.2各结构层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应符合表4.8.2的要求

    .8.2掘进煤研石基层压实最小厚度

    昆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

    5.0.1水泥稳定土可以在中心站用厂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对于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采用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混合 料。集中拌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块应粉碎,最大尺寸不得大于15mm; 2配料应准确,拌和应均匀; 3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 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 4不同粒级的碎石或砾石以及细集料(如石屑和砂)应隔离, 分别堆放。 5.0.2当采用连接式的稳定土厂拌设备拌和时,应保证集料的最 大粒径和级配符合要求。 5.0.3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设备,使混合 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 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5.0.4在潮湿多雨地区或其他地区的雨李施工时,应采取措施 保护集料,特别是细集料(如石屑和砂等)应有覆盖,防止雨淋。 5.0.5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加水量。 5.0.6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 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5.0.7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如 下承层是稳定细粒土,应先将下承层顶面拉毛,再摊铺混合料。 5.0.8拌和机与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互相匹配。对于高速公路和 级公路,摊铺机宜连续摊铺,拌和机的产量宜大于400t/h。如 拌和机的生产能力较小,在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应采用最低 速度摊铺,减少摊铺机停机待料的情况。

    5.0.1水泥稳定土可以在中心站用厂拌设备进行集中拌

    5.0.1水泥稳定土可以在中心站用厂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对于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采用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混合 料。集中拌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块应粉碎,最大尺寸不得大于15mm; 2配料应准确,拌和应均匀; 3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 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 4不同粒级的碎石或砾石以及细集料(如石屑和砂)应隔离: 分别堆放。 5.0.2当采用连接式的稳定土厂拌设备拌和时,应保证集料的最 大粒径和级配符合要求。

    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 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保护集料,特别是细集料(如石屑和砂等)应有覆盖,防止雨淋。 5.0.5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加水量。 5.0.6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 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5.0.7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如 下承层是稳定细粒土,应先将下承层顶面拉毛,再摊铺混合料。 5.0.8拌和机与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互相匹配。对于高速公路和 级公路,摊铺机宜连续摊铺,拌和机的产量宜大于400t/h。如 伴和机的生产能力较小,在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应采用最低 速度摊铺,减少摊铺机停机待料的情况

    5.0.9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 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5.0.10宜先用轻型两轮压路机跟在摊铺机后及时进行碾压,后 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 5.0.11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上,没有摊铺机时,可采用摊铺 箱摊铺混合料,也可以用自动平地机按以下步骤摊铺混合料: 1根据铺筑层的厚度和要求达到的压实于密度,计算每车混 合料的摊铺面积: 2将混合料均匀地卸在路幅中央,路幅宽时,也可将混合料 卸成两行; 3用平地机将混合料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 4设一个3~5人的小组,携带一辆装有新拌混合料的小车, 跟在平地机后面,及时铲除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补以 新拌的均匀混合料,或补撒拌均匀的细混合料,并与粗集料拌和 均匀。

    5.0.12用平地机摊铺混合料后的整形和碾压均与路拌法相同

    1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 2h,应设置横向接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 2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弄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 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 的混合料; 3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约3m长,其高度应高出 方木几厘米; 4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5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除去, 并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十净: 6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7如摊铺中断后,未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而中断时间

    已超过2h,则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 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未端挖成与路中心线 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5.0.14应避免纵向接缝。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应分两幅 难铺,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约5m~10m同步向前摊铺 昆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情况下,纵缝 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并符合下列规定: 1在前一幅摊铺时,在靠中央的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 掌,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应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 2养生结束后,在摊铺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撑木(或板)。 5.0.15用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时,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的处理 方法: 1注意每大最后一段末端缝(即工作缝)的处理。工作缝和调 头处可按下述方法处理: 1)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土层末端,沿稳定土挖一条横 贯铺筑层全宽的宽约30cm的槽,直挖到下承层顶面。 此槽应与路的中心线垂直,靠稳定土的一面应切成垂直 面,并放两根与压实厚度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 贴其垂直面; 2)用原挖出的素土回填槽内其余部分: 3)如拌和机械或其他机械必须到已压成的水泥稳定层上 调头,应采取措施保护调头作业段。一般可在准备用于 调头的约8m~10m长的稳定土层上,先覆盖一张厚塑 料布或油毡纸,然后铺上约10cm厚的土、砂或砂砾: 4)第二天,邻接作业段拌和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 靠近方木未能拌和的一小段,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整 平时,接缝处的水泥稳定土应较已完成断面高出约5cm 以利形成一个平顺的接缝: 5)整平后,用平地机将塑料布上大部分土除去(注意勿刮

    破塑料布),然后人工除去余下的土,并收起塑料布; 6)在新混合料碾压过程中,应将接缝修整平顺。 2纵缝的处理水泥稳定土层的施工应该避免纵向接缝,在必 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纵缝应按下述 方法处理: 1)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 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 2)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支撑木(或板)的一部分,应人 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整形和碾压; 3)养生结束后,在铺筑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撑木(或板); 4)第二幅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第一幅的部分,应人工 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

    6.0.1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分层施工时,下层水泥稳定土碾压完 后,在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宜养生7d后铺筑上层水泥稳 定土。在铺筑上层稳定土之前,应始终保持下层表面湿润。在铺 筑上层稳定土时,宜在下层表面撒少量水泥或水泥浆。底基层养 生7d后,方可铺筑基层。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分两层用摊铺机铺筑时,下层分段摊 铺和碾压密实后,在不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宜立即摊铺 上层,否则在下层顶面应撒少量水泥或水泥浆。对土基不论是路 提还是路堑,必须用12t~15t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 行3~4遍碾压检验。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于、表层松散, 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 换土、掺石灰或水泥等措施进行处理。选用合适集配材料,对翻 浆段处理,达到承载力要求。

    6.0.2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

    6.0.4对于基层,可采用沥青乳液进行养生。沥青乳液的用量 按0.8kg/m~1.0kg/m(指沥青用量)选用,宜分两次喷洒。第一 次喷洒沥青含量约35%的慢裂沥青乳液,使其能稍透入基层表 云。第二次喷洒浓度较大的沥青乳液。如不能避免施工车辆在养 生层上通行,应在乳液分裂后撒布3mm~8mm的小碎(砾)石,做 成下封层。

    6.0.5无上述条件时,也可用洒水车经常洒水进行养生。每天洒

    潮湿,应注意表层情况,必要时,用两轮压路机压实。

    6.0.6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的养生期不宜少于7d 对于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如养生期少于7d即铺筑沥青面层 则应限制重型车辆通行。

    6.0.7对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如基层上为水泥混凝土面板 且面板是用小型机械施工的,则基层完成后可较早铺筑混凝 面层。

    .8在养生期间未采用覆盖措施的水泥稳定土层上,除洒水车

    6.0.8在养生期间未采用覆盖措施的水泥稳定土层上,除

    外,应封闭交通。在采用覆盖措施的水泥稳定土层上,不能封 交通时,应限制重车通行,其他车辆的车速不应超过30km/h。

    交通时,应限制重车通行,其他车辆的车速不应超过30km/h。 6.0.9养生期结束后,如其上为沥青面层,应先清扫基层,并立 即喷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在喷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后,宜在上均匀 散布5mm~10mm的小碎(砾)石,用量约为全铺一层用量的60%~ 70%。 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也可先做下封层,以防止基层于缩 裂,同时保护基层免遭施工车辆破坏,宜在铺设下封层后的10d~ 30d内开始铺筑沥青面层的底面层。如为水泥混凝土面层,也不 宜让基层长期暴晒,以免开裂

    6.0.9养生期结束后,如其上为沥青面层,应先清扫基层

    即喷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在喷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后,宜在上均 散布5mm~10mm的小碎(砾)石,用量约为全铺一层用量的60% 70%。

    在清扫于净的基层上,也可先做下封层,以防止基层于缩 裂,同时保护基层免遭施工车辆破坏,宜在铺设下封层后的10d 30d内开始铺筑沥青面层的底面层。如为水泥混凝土面层,也 宜让基层长期暴晒,以免开裂

    7.1.1基层、底基层施工的质量标准与控制应按本章要求执行。

    7.1.2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施 工参数确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验收等方面,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按本规程的相关要求备料,严把进料质量关: 2按施工需求合理布置建设场地,选择适宜的拌和、摊铺和 展压机械; 3将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参数作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标准; 4 健全工地试验室能力,试验、检验数据真实、完整、可靠: 5 各个工序完结后应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序 7.1.3 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时,应加大检测频率;必要时应 亭工整顿,查找原因。 7.1.4施工关键工序宜拍摄照片或录像,作为现场记录保存。 7.1.5 施工结束后,应清理现场,处理废弃物,恢复耕地或绿化 做到工完场清。 7.1.6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在拌和厂内或距离不超过1km的 范围内设有功能完备的试验室。 7.1.7在施工过程中,应配备有相关试验资质的试验操作人员。 每个工地试验室的试验操作人员宜不少于8人,同时应明确每个 质量控制环节上的责任人。

    2.1在施工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或混合料发生变化时, 检验拟采用材料。

    7.2.2用作基层和底基层的掘进煤研石,应按表7.2.2所列试验 项且和要求检测评定。

    表 7.2.2基层和底基层用掘进煤研石试验项目和要求

    7.2.3用作基层和底基层的粗集料,应按表7.2.3所列试验项 和要求检测评定。

    表 7.2.3基层和底基层用粗集料试验项且和要求

    7.2.4用作基层和底基层的细集料,应按表7.2.4所列试验项目 和要求检测评定。

    表7.2.4基层和底基层用细集料试验项目和要求

    2.5用作基层和底基层的水泥应按表7.2.5所列试验项日和 求检测评定。

    表 7.2.5基层和底基层用水泥试验项目和要求

    7.2.6高速公路的基层施工时,各档粗集料的超粒径含量应不大 于15%,其中主粒径通过率的变异系数应不大于10%。应根据至 少连续7d在料堆不同位置取料的筛分结果确定其变异系数,样本 量宜不少于10个。

    表 7.2.7基层和底基层混合料试验项目和要求

    7.3.1 基层和底基层正式施工前,均应铺筑试验段, 7.3.2 试验段应设置在生产路段上,长度宜为200m~300m。 7.3.3 试验段开工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提交完整的自标配合比报告和生产配合比报告: 2 正常施工时所配备的施工机械完全进场,且调试完毕: 3 全部施工人员到位。 7.3.4 在试验段施工期间,应及时检测下列技术项目: 1 施工所用原材料的全部技术指标; 2 混合料拌和时的结合料剂量,应不少于4个样本; 混合料拌和时的含水率,应不少于4个样本; 4 混合料拌和时的级配,应不少于4个样本; 不同松铺系数条件下的实际压实厚度,宜设定2~3个松 铺系数; 6不同碾压工艺下的混合料压实度,宜设定2~3种压实工 艺,每种压实工艺的压实度检测样本应不少于4个; 7混合料压实后的含水率,应不少于6个样本;

    8混合料击实试验,测定十密度和含水率,应不少于3个样本; 9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成型,样本量应符合要求。 7.3.5养生7d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试验段应及时检测下 列技术项目: 1标准养生试件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水泥稳定材料钻芯取样,评价芯样外观,取芯样本量应不 少于9个; 3对完整芯样切割成标准试件,测定强度: 4按车道,每50m一点测定承载比。 7.3.6对非整体性材料结构层试验段铺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承 载板试验,每50m一点。 7.3.7试验段铺筑阶段应对下列关键工序、工艺进行评价: 1 拌和设备各档材料的进料比例、速度及精度; 2 结合料的进料比例和精度: 3含水率的控制精度; 4 松铺系数合理值; 5 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6 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对人工拌和工艺,应确定合适的拌和设备、方法、深度和遍数; 8 对人工摊铺碾压工艺,应确定适宜的整平和整形机具和 方法。 7.3.81 试验段施工后,应及时总结,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试验段检测报告; 2试验段总体效果评价; 3施工关键参数的推荐值,包括配合比、含水率、松铺系数、 碾压工艺等;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7.3.9试验段不满足技术要求时,应重新铺设试验段。试验段 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

    7.4.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外形尺寸检查及内在质量 检验两部分。 7.4.2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应符合表7.4.2的规定,

    暖通空调图纸、图集7.4.2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

    7.4.3施工过程中的内在质量控制应分为原材料质量控制、拌和

    页量控制、摊铺及碾压质量控制等四部分。对集中厂拌、摊铺机 难铺的施工工艺,应按后场与前场划分。 7.4.4后场质量控制的项目、内容应符合表7.4.4的规定实际检 则频率应不低于表中的要求,检测结果应满足本规程或具体工程 的技术要求。

    表7.4.4施工过程中后场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

    7.4.5前场质量控制的项目及内容应符合表7.4.5的规定,实际 检测频率应不低于表中的要求,检测结果应满足本细则或具体工 程的技术要求

    7.4.5前场质量控制的项目及内容应符合表7.4.5的规定,实际

    1.5施工过程中前场质量控制的关键

    施工质量标准规范范本续表 7. 4. 5

    ....
  • 相关专题: 路面基层  
专题: 焊接钢管标准 | 压力容器标准 |体育标准 |民用航空标准 |焊接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