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pdf

  • 《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0-08
  • 发 布 人: tututuzz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路桥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3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3不锈钢构件采用紧固件与碳素钢及低合金钢构件连接时,

    4.3.3不锈钢构件采用紧固件与碳素钢及低合金钢构件连接

    应采用绝缘垫片分隔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双金属腐蚀,且 应降低连接处力学性能。不锈钢构件不应与碳素钢及低合金钊 件进行焊接

    4.4.1连接和连接件的计算模型应与连接的实际受力性

    工程规范4.1连接和连接件的计算模型应与连接的实际受力性能相符

    合,并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计算和设计 单个连接件。

    4.4.2对于普通螺栓连接、铆钉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应计

    4.5.3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不应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

    4.5.4栓焊并用连接应按全部剪力由焊缝承担的原则,对焊 进行疲劳验算

    4.6.1结构应根据儿何形式、建造过程和受力状态,设置可 的支撑系统。在建(构)筑物每一个温度区段、防震区段或分 建设的区段中,应分别设置独立的支撑系统。对于大跨度平面

    构,应根据结构稳定性以及抗震、抗风等性能要求,通过计算设 置支撑系统。 4.6.2钢构件应根据结构形式、抗震等级以及节间荷载等情况, 控制其长细比、板件宽厚比,并根据需要设置加劲肋。 4.6.3焊接结构设计中不应任意加大焊缝尺寸,应避免焊缝密 集交叉。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普通螺栓受拉连接应采用双螺母 或其他防正螺母松动的有效措施

    于新型结构、构件、连接节点,应通过计算分析和试验验证保证 安全要求

    5.1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

    5.1.3对门式刚架构件应进行强度验算和平面内人平面外的

    5.2.1多层和高层钢结构应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应具有明 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荷载和作用的传递途径;对有抗震设防要 的建筑,应有多道抗震防线:结构构件和体系应具有良好的变 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 效的加强措施

    1 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 2 柱的弯曲、轴向、剪切变形; 3 支撑的轴向变形; 4 剪力墙板和延性墙板的剪切变形; 5 消能梁段的剪切、弯曲和轴向变形 6 楼板的变形。 5.2.3 结构稳定性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二阶效应计算中,重力荷载应取设计值; 2高层钢结构的二阶效应系数不应大于0.2,多层钢结构 不应大于0.25; 3一阶分析时,框架结构应根据抗侧刚度按照有侧移屈曲 或无侧移屈曲的模式确定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4二阶分析时应考虑假想水平荷载,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 数应取1.0; 5假想水平荷载的方向与风荷载或地震作用的方向应一致, 假想水平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0,风荷载参与组合的工 况,组合系数应取1.0,地震作用参与组合的工况,组合系数应 取0.5。

    5.2.4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结构的构件和节点部位产生塑性变形的先后次序进 行控制,并应采用能力设计法进行补充验算;X 2钢框架柱和支撑构件的长细比,梁,柱和支撑的板件宽 厚比限值,应与不同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相适应 5.2.5高层钢结构加强层及上、下各一层的竖向构件和连接部 位的抗震构造措施,应按规定的结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加强层 的竖向构件及连接部位,尚应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其抗震加强 措施

    5.2.6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多层和高层钢结构应具有足够的 刚度。

    5.3.1大跨度钢结构计算时,应根据下部支承结构形式及支座 沟造确定边界条件;对于体形复杂的大跨度钢结构,应采用包含 下部支承结构的整体模型计算。 5.3.2在雪荷载较大的地区,大跨度钢结构设计时应考虑雪荷 载不均匀分布产生的不利影响,当体形复杂且无可靠依据时,应

    5.3.1大跨度钢结构计算时,应根据下部支承结构形式及支 构造确定边界条件;对于体形复杂的大跨度钢结构,应采用包 下部支承结构的整体模型计算,

    5.3.2在雪荷载较大的地区,大跨度钢结构设计时应考虑雪

    战不均匀分布产生的不利影响,当体形复杂且无可靠依据时,应 通过风雪试验或专门研究确定设计用雪荷载

    5.3.3对拱结构、单层网壳、跨厚比较大的双层网壳以及其他

    以受压为主的空间网格结构,应进行非线性整体稳定分析。结构 稳定承载力应通过弹性或弹塑性全过程分析确定,并应在分析中 考虑初始缺陷的影响

    以受压为主的空间网格结构,应进行非线性整体稳定分析。结构 稳定承载力应通过弹性或弹塑性全过程分析确定,并应在分析中 考虑初始缺陷的影响。 5.3.4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网架结构和抗震设防烈度 为7度及以上的地区的网壳结构应进行抗震验算。当采用振型分 解反应谱法进行抗震验算时,计算振型数应使各振型参与质量之 和不小于总质量的90%。对于体形复杂的大跨度钢结构,抗震 验算应采用时程分析法,并应同时考虑竖向和水平地震作用

    为7度及以上的地区的网壳结构应进行抗震验算。当采用振型 解反应谱法进行抗震验算时,计算振型数应使各振型参与质量 和不小于总质量的90%。对于体形复杂的大跨度钢结构,抗 验算应采用时程分析法,并应同时考虑竖向和水平地震作用

    5.3.5索膜结构或预应力钢绳

    析和荷载状态分析,计算中应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在永久荷 控制的荷载组合作用下,结构中的索和膜均不应出现松弛;在 变荷载控制的荷载组合作用下,结构不应因局部索或膜的松弛 导致结构失效或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功能。

    5.4.3塔榄钢结构应进行长效防腐蚀处理。

    5.4.4单管塔除应进行强度和稳定验算外,尚应进行局部稳定 验算。 5.4.5 对于承受疲劳动力作用的高算钢结构应进行抗疲劳设计。

    5.5.1独立布置的钢筒仓应设置沉降观测点,钢筒仓与毗的 建(构)筑物之间或群仓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时,应采取

    建(构)筑物之间或群仓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时,应采取

    减小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5.5.2钢筒仓荷载与作用应包括下列四类

    1永久荷载:结构自重,其他构件及固定设备重; 2可变荷载:贮料荷载、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雪荷 载、风荷载、可移动设备荷载、固定设备中的活荷载及设备安装 荷载、积灰荷载、钢筒仓外部地面的堆料荷载及管道输送产生的 正负压力; 3温度作用; 4地震作用。 5.5.3计算贮料荷载时,应按对结构产生最不利作用的贮料品 种参数计算贮料重力流动压力,并应包括作用于仓壁上的水平压 力、作用于仓底或漏斗顶面处的竖向压力和作用于仓壁上的总竖 向摩擦力。计算贮料对波纹钢板仓壁的摩擦作用时,应取贮料的 内摩擦角。 5.5.4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仓下漏斗与仓壁的连接 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1结构构件及连接强度、稳定性计算; 2钢筒仓整体抗倾覆计算、稳定计算; 3钢筒仓与基础的锚固计算。

    5.6.1钢结构桥梁设计应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应对构件在制 造、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及使用期内的养护、管理等提出要求;构造与连接应便于制作 安装、检查和维护。

    重要性及结构形式确定,并应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和构造设计。 技术特别复杂的特大桥梁的地震动参数,应按地震安全性评价 定。当桥梁采用减震或隔震支座设计时,减震或隔震支座应具

    足够的刚度和屈服强度,相邻上部结构之间应设置足够的间隙。

    5.6.3上部结构采用整体式截面的梁式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下,单向受压支座应保持受压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结构 应具有足够的抗倾覆性能, 5.6.4承受汽车和轨道交通荷载的钢结构桥梁构件与连接,应

    5.6.5钢桥梁结构应根据结构的

    6.1.1 钢结构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 应保证连接节点不先于构件破坏; 3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 能力或丧失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4应具备良好的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 5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6.1.2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构件或部位的钢材除 应符合本规范第3.0.2条规定外,钢材的超强系数不应大 于1.35。 6.1.3钢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6.1.4钢结构抗震构件塑性耗能区连接的极限承载力,应大于 与其相连构件充分发生塑性变形时的承载力。

    6.2.1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时,隔震装置和减震部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隔震装置和消能减震部件的性能参数应经试验确定; 2隔震装置和消能减震部件的设置部位,应采取便于检查 和替换的措施; 3设计文件上应注明对隔震装置和消能减震部件的性能要 求,安装前应进行抽检。 (22隔雷支座应进行坚向承裁力验管和空遇地需下水平位移

    5.2.2隔震支座应进行竖向承载力验算和罕遇地震下水平位租

    6.2.3消能减震部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应发生低周

    6.2.3消能减震部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应发生低周疲劳

    环及与之连接节点的破坏,且消能性能应稳定。金属位移型消 部件不应在基本风压作用下屈服

    6.3.1钢结构防护应按照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耐久性能目标,在 正常维护条件下能够保证钢结构正常使用。 6.3.2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和构 件类别确定。 6.3.3钢结构应根据设计耐火极限采取相应的防火保护措施 或进行耐火验算与防火设计。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经验算低于 设计耐火极限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7.1.1构件工厂加工制作应采用机械化与自动化等工业化方式, 并应采用信息化管理

    7.1.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持

    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 告,并应附有出厂质量保证书。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按批配套 场并在同批内配套使用。

    7.1.3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的钢板表面处理方法

    合设计文件要求。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处理后应分另 行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其结果应达到设计文件中关于抗滑 系数的指标要求。

    7.1.4钢结构安装方法和顺序应根据结构特点、施工现场情况 等确定,安装时应形成稳固的空间刚度单元。测量、校正时应考 虑温度日照和焊接变形等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7.1.5钢结构吊装作业必须在起重设备的额定起重量范围内进 行。用于吊装的钢丝绳、吊装带、卸扣、吊钩等吊具应经检验合 格,并应在其额定许用荷载范围内使用。 7.1.6对于大型复杂钢结构,应进行施工成形过程计算,并应 进行施工过程监测:索膜结构或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张拉时应遵循 分级、对称、匀速、同步的原则 7.1.7钢结构施工方案应包含专门的防护施工内容,或编制防护 旅工佰之安

    7.1.7钢结构施工方案应包含专门的防护施工内容,或

    .2.1钢结构焊接材料应具有焊接材料厂出具的产品质量证明

    7.2.2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

    接位置、焊后热处理制度以及焊接工艺参数、预热和后热措施 各种参数的组合条件,应在钢结构构件制作及安装施工之前按 规定程序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制定焊接操作规程,焊接施工 程应遵守焊接操作规程规定,

    7.2.3全部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要求全焊透的一级、二级焊

    7.2.4焊接质量抽样检验结果判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1除裂纹缺陷外,抽样检验的焊缝数不合格率小于2%时, 该批验收合格;抽样检验的焊缝数不合格率大于5%时,该批验 收不合格;抽样检验的焊缝数不合格率为2%~5%时,应按不 少于2%探伤比例对其他未检焊缝进行抽检,且必须在原不合格 部位两侧的焊缝延长线各增加一处,在所有抽检焊缝中不合格率 不大于3%时,该批验收合格,大于3%时,该批验收不合格。 2当检验有1处裂纹缺陷时,应加倍抽查,在加倍抽检焊 缝中未再检查出裂纹缺陷时,该批验收合格;检验发现多处裂纹 缺陷或加倍抽查又发现裂纹缺陷时,该批验收不合格,应对该批 余下焊缝的全数进行检验。 3批量验收不合格时,应对该批余下的全部焊缝进行检验

    7.3.1钢结构防腐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和 余料产品说明书要求。当设计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涂层十漆膜 总厚度:室外应为150μm,室内应为125μm,其允许偏差为 25um。检查数量与检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 2每个构件检测5处,每处数值为3个相距50mm测点涂 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

    7.3.2膨胀型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应符合耐火极限的设计要求, 非膨胀型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80%及以上面积应符合耐火极限 的设计要求海洋标准,且最薄处厚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的85%。检查数 量按同类构件数抽查10%,且均不应少于3件。

    8.1.4钢结构工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进行改造、改变使用功能、使用条件或使用环境: 2 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 因遭受灾害、事故而造成损伤或损坏; 3 4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或出现严重的腐蚀、损伤、变形

    8.2.1既有钢结构建(构)筑物加固、改造,应进行主要构件 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主要节点的强度、结构整体变形、结构整体 稳定性的鉴定;并应进行钢结构倾覆、滑移、疲劳、脆断的验 算,确保结构安全,并应满足工程抗震设防的要求。 8.2.2既有钢结构系统的加固应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构件 防止局部刚度突变,加强整体性,提高综合抗震能力:加固或新 增钢构件应连接可靠并不低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原结 构存在安全隐患时,应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加固施工

    8.3.1拆除施工前,项目人员应熟悉图纸和资料,对拟拆除物

    8.3.1拆除施工前,项目人员应熟悉图纸和资料,对拟拆除物

    和周边环境应进行详细查勘,应调查清楚地上、地下建筑物及设 施和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分布情况;并应编制施工方案,并 应对施工人员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品 的拆除工程,拆除前应先进行残留物的检测和处理,合格后再进 行施工。 8.3.2拆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拆除施工不应立体交叉作业; 2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拆除时,应从上往下逐层分区域 拆除; 3应在切断电源、水源和气源后,再进行拆除工作; 4对在有限空间内拆除施工,应先采取通风措施,经检测 合格后再进行作业; 5施工过程中发现不明物体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应采取措 施保护好现场,同时立即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6钢结构拆除时应搭设必要的操作架和承重架,对大型、 复杂钢结构拆除时,应进行拆除施工仿真分析。 8.3.3采用机械方法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 【2施工人员与机械不应在同一作业面上同时作业。 8.3.4采用人工方法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结构工程拆除时,应按照先围护体系、后主体结构: 先次要构件、后主要构件的程序进行: 2水平构件上严禁人员聚集或集中堆放物料建筑CAD图纸,施工人员应 在稳定的结构或脚手架上操作; 3拆除墙体时严禁采用底部掏掘或推倒的方法。 8.3.5拆除工程施工中,应保证剩余结构的稳定,同时应对折 除物的状态进行监测;当发现安全隐患惠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当局部构件拆除影响结构安全时,应先加固再拆除。

    和周边环境应进行详细查勘,应调查清楚地上、地下建筑物及设 施和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分布情况;并应编制施工方案,并 应对施工人员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品 的拆除工程,拆除前应先进行残留物的检测和处理,合格后再进 行施工。

    ....
  • 相关专题: 钢结构  
专题: 垫片标准 |房地产项目 |园林施工组织设计 |水利管理 |钙镁磷肥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