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551—2022 公路隧道缺陷与病害处治及验收技术规范.pdf

  • DB14T 2551—2022 公路隧道缺陷与病害处治及验收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2-03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路桥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2.2粘贴纤维复合材料

    5.2.2.1底层处理:

    a 调制底胶并及时用一次性软毛刷或特制滚筒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不得漏刷、流消 或有气泡。待底胶固化后检查涂胶面,如涂胶面上有毛刺,应用砂纸打磨平顺,如胶层被磨 损,应重新涂刷; b 底胶固化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5.2.2.3粘贴纤维复合材料: a) 按照设计图纸放样,确定纤维复合材料粘贴的位置; b) 裁剪纤维复合材料并预留不宜小于100mm的搭接长度,裁剪后的纤维材料应呈卷状妥善摆放 并编号,已裁剪的纤维复合材料应尽快使用: C) 粘贴前应对基面再次擦拭,确保粘贴面清洁。涂刷胶黏剂时,应做到胶体不流尚,涂刷均匀: d) 粘贴时用滚筒将纤维复合材料从一端向另一端滚压,除去胶体与纤维复合材料之间的气泡, 使胶体渗入纤维复合材料,浸润饱满; e) 当采用多条或多层纤维复合材料时,在前一层纤维材料表面干燥后,涂胶黏剂并粘贴后一层 纤维复合材料; f)最后一层纤维复合材料施工结束后,在其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浸渍树脂,自然风干:

    a)调制底胶并及时用一次性软毛刷或特制滚筒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不得漏刷、流消 或有气泡。待底胶固化后检查涂胶面,如涂胶面上有毛刺,应用砂纸打磨平顺,如胶层被磨 损,应重新涂刷; b 底胶固化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5.2.2.3粘贴纤维复合材料: a 按照设计图纸放样,确定纤维复合材料粘贴的位置; 6) 裁剪纤维复合材料并预留不宜小于100mm的搭接长度,裁剪后的纤维材料应呈卷状妥善摆放 并编号,已裁剪的纤维复合材料应尽快使用: C 粘贴前应对基面再次擦拭,确保粘贴面清洁。涂刷胶黏剂时,应做到胶体不流尚,涂刷均匀 d) 粘贴时用滚筒将纤维复合材料从一端向另一端滚压,除去胶体与纤维复合材料之间的气泡, 使胶体渗入纤维复合材料,浸润饱满; e 当采用多条或多层纤维复合材料时,在前一层纤维材料表面干燥后,涂胶黏剂并粘贴后一层 纤维复合材料; 最后一层纤维复合材料施工结束后,在其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浸渍树脂,自然风干:

    暖通空调管理DB 14/T 25512022

    料粘贴宜在5℃~35℃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空气 复合材料处治及验收实测项且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

    衬砌混凝土实测强度≥C45时,正拉黏结强度 实测强度介于C20~C45时,以线性插值法确定其合格标 准

    5.2.3粘贴钢板(带)

    5.2.3.1钢板(带):

    5.2.3.3错栓施工:

    a)施工流程为:孔位标定、钻孔、清孔、植入锚栓; b) 在钻孔前应探明钢筋位置,并作标记,当钻孔与钢筋位置冲突时,适当调整孔位,并按调整 的孔位安装钢板(带); c 钻孔应清理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油污。 5.2.3.4钢板(带)的安装与锚固: a 钢板(带)粘贴应选择干燥环境下进行: b 将配好的胶黏剂均匀地涂抹在清洁的混凝土和钢板(带)粘结面上,钢板(带)上抹胶可中 间厚两边薄,中间抹胶的厚度宜为3mm~5mm,立面涂胶应自上而下进行; C 将钢板(带)平稳对准螺栓孔并迅速拧紧螺帽,使钢板(带)与混凝土紧密黏合,清除挤出 的多余胶黏剂。加压顺序应由中间向两边对称进行: d 采用压力注胶时,先用封边胶将钢板周围封闭,留出排气孔,在钢板低端黏贴注胶嘴并通气 试漏后,以不小于0.1MPa的压力压入胶黏剂,当排气孔出现胶液后停止加压,并用封边胶封 堵,再维持10min以上; e)钢板(带)粘贴应在衬砌表面干燥条件下进行,施工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涂装、防护处理。 5.2.3.5粘贴钢板(带)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粘贴钢板(带)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

    5. 2. 4 喷射混凝1

    5.2.4喷射混凝王 5.2.4.1施工前基面应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并预先设置厚度标志,喷层厚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5.2.4.2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当加固层厚度大于70mm时,宜分层喷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 集料收集措施,废料不得重新使用。 5.2.4.3喷射作业面积较大时,应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次作业区段纵向长度不宜超过6m, 变形缝位置应与原衬砌一致。 5.2.4.4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对超喷或欠喷部位应进行刮除或补喷,与周边衬砌混凝土连接圆顺, 5.2.4.5挂网喷射混凝土时,按设计要求在衬砌表面理设锚固筋,钢筋网应与锚固筋连接牢固。 a)钢筋网与锚固筋绑扎连接时,锚固筋应预留弯钩与钢筋网进行连接 b)钢筋网与锚固筋焊接连接时,应采取降温措施防止锚固筋温度过高使锚固端的胶黏剂失效。 5.2. 4.6喷射湿凝士 待合表的要求

    喷射混凝土处治及验收

    5. 2. 5 衬砌置换

    5.1衬砌置换要对原有衬砌进行拆除,施工风险较大,须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技术状况等编 工方案。施工方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拆除方案、临时防护措施、衬砌施工方案、应急预案等。 5.2衬砌拆除: a)宜采用机械切割、静态爆破、凿除等工艺,拆除时应做好施工监控量测,减少对周边围 衬砌的扰动:

    2.5.1衬砌置换要对原有衬砌进行拆除, 施风险较人, 须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技术状况等缩编 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拆除方案、临时防护措施、衬砌施工方案、应急预案等

    5.2.5.2衬砌拆除

    DB 14/T 25512022

    b)施工前应检查拆除段落、部位和衬砌形式,确定拆除顺序、工艺,并按设计要求对相关段落 围岩进行预加固; C 施工时应采取临时支撑等防护措施,临时支撑一般设置在每次拆除段落的两侧,设置长度应 满足设计要求。 5.2.5.3局部衬砌置换: a 衬砌拆除时应注意保护背后防水板,对于破损的防水板应进行修复; b 衬砌拆除、基面处理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C 后浇筑混凝土与原衬砌混凝土需结合牢靠,当二者采用钢筋连接时,植筋应牢固,锚固长度 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原衬砌钢筋混凝土拆除时宜保留原环向、纵向钢筋,与新增钢筋可靠 连接: d 局部衬砌置换应精细作业保证混凝衬砌表面平整,并与原衬砌平顺相连,

    5.2.5.4整体衬砌置

    a)原衬砌整体拆除施工风险较大,宜采取先拱部后边墙、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进行拆除。每次 拆除纵向长度不宜大于2m,并及时支护:当拆除作业接近两端时,对交接处纵向0.5m~1m范 围的衬砌先行拆除,断开两段的衬砌衔接,避免拆除时对不拆除段落产生牵引作用; b 钢筋等结构拆除宜采用乙炔切割。乙炔切割作业人员需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并按操作规 程进行作业,确保施工安全: C 拆除原衬砌支护后,应及时进行喷射混凝土、架设钢架、打设锚杆等: 整体衬砌置换混凝土宜采用模板台车浇筑施工,衬砌置换段落较短时可采用小模板浇筑施工: 应满足衬砌表面平整度要求; e 新浇筑衬砌与原衬砌相接处及围岩变化处应设置变形缝,且连接平顺。 5.2.5.5衬砌置换施工时需对隧道技术状况进行核查,先对塌方体、富水段分别进行加固,再进行更 换施工,并加强监控量测 5.2.5.6衬砌拆除施工隧道内存在围岩、衬砌混凝土坠落风险时,严禁进行弃渣装运。弃渣装运必须 在拆除作业停止并确认无落石、掉块后进行。 5.2.5.7衬砌置换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应符合表4的要求。

    5.2.6嵌入钢拱架

    5.2.6.2衬砌开槽

    a)开槽前应在衬砌表面放样,按标示位置进行开槽施工; b 并槽宜采用机械切割工艺,并槽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槽内应平顺: 开槽时应对开槽部位衬砌加强观测,必要时采取钢管、钢架支撑等临时措施; d 开槽应采取跳槽施工,跳槽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开槽后及时嵌入 架并封闭。 2.6.3采用锁脚锚杆、锚固筋等固定钢拱架时,其设置角度、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与钢拱 牢固。 2.6.4槽内封闭材料应填充密实,固化后在修复区域表面涂刷防水层

    施工时首先凿除墙角混凝土及侵限混凝土,并将原衬砌混凝土表面凿毛并冲洗干净; b) 在墙角处将主筋植入边墙基础,并与套拱钢筋或钢架焊接,套拱与原衬砌之间应用钢筋连接, 钢筋须植入原衬砌内: C) 浇筑套拱前应在原衬砌混凝土表面涂刷混凝土界面剂; d 增设套拱时应按新建衬砌的标准设置防排水系统: e)施工时应预留回填注浆管,待模筑完成后进行回填注浆。 5.2.7.3套拱拆模后应进行注浆,填充套拱背后空隙保证新旧衬砌密贴,不留空隙。 5.2.7.4嵌入钢拱架和套拱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嵌入钢拱架和套拱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

    5.3衬砌背后空洞处治及验收

    3.1衬砌背后空洞处治方法以注浆为主,注浆前应对衬砌背后空洞进行详细调查。 3.2注浆前应对衬砌施工缝及缺陷进行检查,对漏浆部位进行封堵处理,防止产生跑浆漏浆现

    DB 14/T 25512022

    5.3.3注浆施工要点

    5.3.3.1注浆孔应根据设计要求布设,并结合钻孔情况核查空洞,适当调整注浆孔位置。上方的注浆 孔可作为排气孔和检查孔。 5.3.3.2注浆孔孔径应与注浆管径相匹配,满足注浆需要即可。注浆管外径宜小于孔径10mm~20mm 注浆管应理入衬砌,不得外露,以防侵限。 5.3.3.3注浆前应进行注浆试验,确定注浆量、注浆压力,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注浆参数。 5.3.3.4衬砌背后注浆施工顺序:由两端向中央,由低处向高处依次注浆。 5.3.3.5衬砌背后注浆宜采取渐进式控制钻进方式,避免损伤原有防水板。 5.3.3.6注浆时应连续作业,不得任意停泵,防止堵塞管路;注浆时应设置孔口封闭器等止浆措施。 5.3.3.7注浆时应时刻注意注浆压力,观察衬砌变形情况,一旦出现变形应立即停止注浆,并采取相 应措施。 5.3.3.8达到设计终压条件时,注浆孔停止吸浆,稳压5min后结束注浆。 5.3.3.9注浆完成后,应从拱顶检查孔检查注浆填充情况,必要时钻孔取芯验证注浆效果;然后采用 防水砂浆等材料将注浆孔及检查孔封堵密实。 53310衬研背后空洞注浆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衬砌背后空洞注浆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

    5.4衬砌混凝士外观质量缺陷处治及验收

    5.4.1衬砌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主要包括混凝土表面缺损(麻面、露筋、蜂窝、孔洞、剥落掉角)和 混凝土裂缝。 5.4.2混凝土表面缺损处治可采用水泥砂浆及混凝土修补,混凝土裂缝处治可采用裂缝表面封闭或裂 缝注胶。

    5.4.3混凝士表面缺损修补

    5.4.3混凝土表面缺损修补 5.4.3.1水泥砂浆适用于衬砌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剥落、露筋等小面积的缺陷修补。水泥砂浆等 修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GB50367的相关规定。 5.4.3.2用混凝土进行缺陷修补时,应采用比原结构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应符合JTG/T3660的相关规定。

    水泥砂浆及混凝土修补放

    a)将缺损部位的混凝土凿除。凿除时,禁止使用冲击力较大的设备,以确保结构钢筋和相邻混 凝土不受损伤;缺损部位的混凝土应清除至坚实的基层混凝土,凿除区域应凿成矩形或方波 型,且必须凿出新鲜混凝土骨料: b 对于锈蚀的钢筋,清除表层锈迹,并喷涂钢筋阻锈剂;对锈蚀严重的部位按上述方法处理后 再局部加筋补强; 将缺损部位清扫十净并保持混凝的十燥,然后使用拌和好的砂浆及混凝土对缺陷区域进行 填充抹平修补。 3.4修补部位的砂浆及混凝土终凝前,需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养护。 3.5混凝土表面缺损修补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混凝土表面缺损修补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

    5.4.4混凝士裂缝修补

    5.4.4.1裂缝修补方法及所采用材料的性能规格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5.4.4.2裂缝表面封闭施工工艺: a 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清除松散灰浆、砂砾、油垢,混凝土表面保持干净,并使裂缝处于 干燥状态; b) 使用裂缝封闭胶进行封缝。封缝宽度不应小于5cm,且封闭胶表面平整、无毛刺。 5.4.4.3裂缝注胶施工工艺: a) 沿裂缝走向打磨出宽度5cm的混凝土裂缝走向带,露出坚实的混凝土面和清晰的裂缝纹路 并清除表面浮尘和油污; b) 根据裂缝情况和设计要求,标记和理设注胶嘴和排气嘴。在裂缝变宽处、交错处、端处、裂 缝贯穿处等部位必须设置注胶嘴,相邻注胶嘴间距宜为20cm~40cm C 采用裂缝封闭胶进行封缝,封缝须严密。密封完毕后,封闭胶自然固化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水: d 胶体固化后,沿裂缝周测涂一层肥皂水,从注胶嘴向缝中通压缩空气,若无冒泡表示封缝效 果良好;其他嘴口若有气流,说明注胶嘴间裂缝畅通; e 在每一个注胶嘴处各安装一个独立的低压渗透注胶器,其注胶压力控制在0.1MPa~0.4MPa为 宜。注胶结束后应先堵塞排气嘴然后拆除注胶器并对其进行清理,封堵注胶嘴,防止胶液溢 流; f)裂缝内胶液达到初凝不外流时,拆下注胶嘴等设施,用裂缝封闭胶将原注胶嘴处修补抹平。 5.4.4.4混凝土裂缝表面封闭、裂缝注胶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应符合表8的要求。

    表8混凝土裂缝表面封闭、裂缝注胶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

    DB 14/T 25512022

    隧道病害处治施工前,应先对病害部位进行处理,凿除劣化及松动混凝土,保证基面平整 清洁。

    6.2隧道渗漏水处治及验收

    2.2渗漏水处治施工前,应先清除原衬砌表面的附着物及衬砌劣化部分,清除范围应比处治范围增 100mm~200mm 2.3渗漏水处治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处治效果,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补救措施, 2.4凿槽埋管引排: a 对衬砌施工缝、变形缝、裂缝渗漏水,采用凿槽埋管引排的方式进行处治; 将渗漏水裂缝周围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除去原表面泛碱、尘土、薄膜、油漆、表面涂层及 其它杂物,并铲除疏松、空鼓和蜂窝结构: C 沿渗漏水裂缝处开凿倒梯形槽,嵌入半圆管并接入排水沟内。凿槽采用机械开槽,半圆管采 用铝合金管卡固定,管卡两端用钢钉固定在槽中; 沿半圆管两侧用膨胀止水条封堵凿槽凹凸不平缝隙,用堵漏剂填实半圆管周围; 倒梯形槽其余空间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充填实:倒梯形槽两侧各100mm范围内环向涂刷两层厚 1mm~2mm高效防水剂。 2.5 明装接水盒: a) 对衬砌施工缝、变形缝、裂缝渗漏水严重,凿槽埋管施工困难的段落,采用明接不锈钢排水 盒的方式进行处治; b) 将渗漏水部位进行表面清理,确保清理后的衬砌表面平整、洁净,安装时渗漏水部位应位于 接水盒中间位置; 涂刷密封胶粘铺不锈钢接水盒两翼,采用螺钉固定接水盒,做到接水盒与衬砌接触面平顺、 密封; 接水盒的搭接处应确保接水盒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并且下侧的接水盒包住上侧的接水 盒,使水不能从接水盒漏出。 2.6增打泄水孔: 对边墙部位严重渗漏水段落,采用在边墙钻孔引排的方式对该区域进行疏排; b)钻孔内置排水管,沿钻孔部位在边墙凿槽埋管,然后在电缆沟、边沟设置排水通道将水引排

    6.2.5明装接水盒:

    )对边墙部位严重渗漏水段落,采用在边墙钻孔引排的方式对该区域进行疏排; 钻孔内置排水管,沿钻孔部位在边墙凿槽埋管,然后在电缆沟、边沟设置排水通道将水引 至中央排水管。

    6.2.7衬砌防水涂层

    a)对隧道衬砌表面出现的大面积浸渍,在没有明水流出的情况下,采用衬砌表面施作防水涂层 进行处治; b 基面检查与处理,处理混凝土基面缺陷,做到无浮浆,无油污; 基面湿润,充分湿润待施工基面,需湿润12小时以上: 防水涂层大面积作业采用喷涂,局部涂刷时需专用尼龙刷: 防水涂层采用纵横来回、分层涂刷,保证凹凸处均可涂刷到位。分层涂刷时,若第一涂层已 干,则应先洒水湿润后再进行第二层的涂刷;天气炎热时,应在早晚时进行施工,防止防水 涂层过快干燥影响渗透: f 在防水涂层表面干燥后及时进行喷水养护,采用喷雾式洒水或无冲击力的水流养护,养护时 间应满足设计要求及防水涂层要求,养护期间应避免磕碰。 2.8凿槽埋管引排、明装接水盒、增大泄水孔、衬砌防水涂层等隧道渗漏水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应 符合表9的要求。

    隧道渗漏水处治及验收

    6.3隧道冻害处治及验收

    6.3.1隧道冻害处治措施主要包括表面铺设保温层、中间铺设隔温层、保温排水沟、保温出水口及电 伴热供热法防冻等。 3.3.2隧道防冻保温层施工前,应先检查隧道二次衬砌表面的平整度和渗漏水情况,清除衬砌表面污 物,保证二衬表面无浮尘、油污、空鼓及翘边等现象,基层干燥、坚实、平整;对渗漏水部位进行防水 处理,保证二衬表面平顺、王燥,大能安装保温材料。

    6.3.3表面铺设保温层

    a 衬砌保温层设置在二次衬砌表面,应便于安装和维护,且符合防火要求: 衬砌保温层施工前应进行专项试验,试验内容包括:材料的隔热效果、耐久性、耐高温性能、 设置厚度、长度及施工工艺等: C 按照待安装保温板的尺寸,在二次衬砌表面定位、放线、打眼,并安装螺栓: d) 龙骨采用热镀锌型钢材料,并沿隧道纵向进行固定; 将保温板填装在龙骨U形槽内,保温板之间连接紧密,相邻两环保温板之间按错峰设置; 将防火板锚固在龙骨框架上,防火板之间留伸缩缝;用专用腻子及网带将防火板之间缝隙密 封,然后将嵌缝处打磨平整:

    DB 14/T 25512022

    )整个施作面要保持圆顺、平整、牢固。

    剪力墙标准规范范本6.3.4中间铺设保温层

    工时从拱顶向两侧黏结,最后黏结墙角和仰拱部位,防水板与衬砌混凝土表面粘贴牢固; b 防排水板表面铺设保温层,在保温板和防水板上均匀涂抹树脂胶,并将保温板平整地粘贴在 防水板上,拼装平顺,采用骨架钢筋进行固定,使其粘贴牢固。在保温板侧面均匀涂抹胶黏 剂,使保温板间接缝黏结紧密; C 在保温层外侧再施作一层防水板,施工方法同第一层防水板: d 外侧立模浇筑衬砌混凝土。

    6.3.5保温排水沟:

    a) 在排水沟上部设双层盖板,在上下两层盖板之间充填保温材料,保温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保温材料可采用矿渣、沥青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等,并设置防潮措施; 将保温材料定期进行翻晒; d) 渗漏水地段应将水沟盖板用水泥砂浆勾缝或沥青涂抹,以防漏水渗入保温材料。 6.3.61 保温出水口: a 选择背风、朝阳、排水通畅的位置设置保温出水口: b) 出水口处地形较陡时,宜采用端墙式;地势平坦宜采用掩埋保温圆包头式: c) 宜尽可能提高排水管的排水坡度: d 表面米用沥青涂黑或米用稻草等覆盖: e) 出水口管外侧铺设岩棉保温层,并应确保岩棉保温层不浸水。 6.3.7 电伴热供热法防冻: a) 对于严寒地区的隧道冻害处治,可采用伴热电缆与保温层相结合的方式: 6) 清污、打磨,清除隧道伴热电缆铺设范围内衬砌表面上的浮尘、油污、尖锐凸起,错台较大 处应打磨,保证铺设面干净、圆顺; 布置加热电缆,以每模衬砌为一个独立单元布设加热电缆,相邻两模衬砌采用一个控制子系 统,各子系统并联成总系统: d 埋设测温元件,按照一定间距钻孔布置测温元件,根据测温结果增大或调小发热电缆功率; 依次按照保温板和外保护层,保温板的固定采用扁钢环向布置,再用螺栓分别固定; 最后进行装饰及抹面处理。 6.3.8表面铺设保温层、中间铺设隔温层、保温排水沟、保温出水口及电伴热供热法防冻等隧道冻害 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应符合表10的要求。

    3.3.7电伴热供热法防

    GBT标准规范范本表10隧道冻害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

    6.4隧道衬砌侵蚀处治及验收

    表11喷涂防腐材料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

    ....
  • 相关专题:
专题: 装修CAD图纸 |药品标准 |阀门标准 |天然气标准 |公厕标准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