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5-3113-2016 居住建筑与太阳能供热采暖一体化技术规程

  • DB62/T 25-3113-2016  居住建筑与太阳能供热采暖一体化技术规程 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9.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1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给排水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62/T 25-3113-2016  居住建筑与太阳能供热采暖一体化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2.0.16太阳能保证率solar fraction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由太阳能部分供给的热量占系统总热 负荷的百分率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增加,新增投资与系统在工作寿命期 内的总节能量的比值(元/KWh)电梯标准规范范本,表示利用太阳能节省每千瓦小时 常规能源热量的投资成本。

    b.18太阳能辐射强度solariri

    太阳能辐射照射到一个表面的功率密度,即单位面积上接受 的太阳能辐射功率。

    3.0.1太阳能供热采暖应根据居住建筑的风格与立面要求、气候 特点及日照分析结果,确定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利用设备的 选型及外观要求,做到与居住建筑一体化设计。并应遵循安全美 观、规则有序、便于安装和清洁、利于维修维护的原则进行布置,与 建筑安装部位的主体结构连接牢固、与建筑和环境相协调,或成为 建筑物的构件

    3.0.2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类型的选择,应根据所在地区气候

    3.0.2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类型的选择,应根据所在地区气候、 太阳能资源条件、建筑物类型、使用功能、业主要求、投资规模、安 装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3.0.3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安装、操作使

    3.0.3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安装、操作使 用、运行管理、部件更换和维护等要求,做到安全、可靠、适用、经 济美观

    3.0.4安装在居住建筑物上或直接构成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太阳

    3.0.4安装在居住建筑物上或直接构成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太阳 能集热储热装置,应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雷、防苞、抗风、抗震 和保证电气安全等技术措施。

    3.0.5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设置辅助热源,并做到因地制

    3.0.5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设置辅助热源,并做到因地制宜、 经济适用。

    3.0.9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有完整的设计文件。系统各组成 版

    部件质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安装

    使用说明书。 3.0.10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的太阳能集热器应符合《平板型 太阳能集热器》GB/T6424和《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GB/T 17581中规定的性能要求,其余组成设备和部件的质量应符合国 家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要求

    4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设计

    4.1供热采暖系统设计

    4.1.1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由太阳能集热系统、蓄热系统、末端 共暖系统、热水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辅助热源集合构成。 4.1.2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按所使用的太阳能集热器类型可分 为下列两种系统: 1空气集热器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 2液体工质集热器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 4.1.3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按所使用的末端供暖系统类型可分 为下列四种系统: 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太阳能供暖系统; 2 水一空气处理设备太阳能供暖系统: 3 散热器太阳能供暖系统; 4 热风采暖太阳能供暖系统 4.1.4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按蓄热能力可分为下列两种系统: 1 季节蓄热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 短期蓄热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 4.1.5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按集热系统的运行方式可分为下列 两种系统: 1直接式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 2间接式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 4.1.6液体工质集热器太阳能供暖系统可用于国家标准《民用建 50736电规金平用热水辐射

    采暖、空气调节系统采暖和散热器采暖的各类建筑。空气集热器 太阳能供暖系统用于建筑物内需热风采暖的区域。 4.1.7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供暖热负荷应按《民用建筑供暖通 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计算

    4.2.1居住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不得降低相建筑的 日照时间。 4.2.2直接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宜在冬季环境温度较高,防冻要求 不严格的地区使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的地区,宜采用间接式太阳 能集热系统

    4.2.2直接式太 不严格的地区使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的地区,宜采用间接式太阳 能集热系统。 4.2.3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循环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 更可靠的管材,可采用薄壁铜管、薄壁不锈钢管、塑料热水管、塑料 和金属复合热水管等

    4.2.3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循环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 更可靠的管材,可采用薄壁铜管、薄壁不锈钢管、塑料热水管、塑料 和金属复合热水管等

    4.2.4太阳能集热器的设置宜满足下列要求:

    太阳能集热器的设置宜满足下列

    1放置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在冬至日集热 器采光面上的日照时数应保证不少于4h。前后排集热器之间应 留有安装、维护操作的足够间距,排列整齐有序; 2某一时刻太阳能集热器不被前方障碍物遮挡阳光的日照 间距应按式(4.2.4)计算:

    S=HcothcosY

    式中:S 日照间距,(m); 前方障碍物的高度,(m); h一一计算时刻的太阳高度角; 计算时刻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与集热器表 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3太阳能集热器不得跨越建筑变形缝设置。 425直接系统大阳能集热器总面和的确定应按式(425)确定

    3太阳能集热器不得跨越建筑变形缝设置。 4.2.5直接系统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的确定应按式(4.2.5)确定:

    4.2.5直接系统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的确定应按式(4.2.

    式中: A。 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m): QH 建筑物耗热量,(W); 太阳能保证率,%,按附录A选取: J一一当地集热器采光面上的采暖期平均日太阳辐照量, J/(m.日); 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按附录B选取: n一一管路及贮热装置的热损失率,%,按附录C选取 4.2.6间接系统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的确定应按式(4.2.6)确定:

    F,UA.) An= A.(1 + Uh.A

    式中AIN 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m?: FRUL 集热器总热损系数,W/(m.℃):应根据实际测试结果 而定; Ux 换热器传热系数,W/(m.℃); Ax一一换热器换热面积,m? 4.2.7按本规程第4.2.5~4.2.6条计算得到的系统集热器总面积 在建筑围护结构表面不够安装时,可按照建筑围护结构表面最大 容许安装面积确定系统集热器总面积。

    4.2.8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4.2.8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式(4.2.8)计算:

    1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式(4.2.8)计算:

    式中:Gs 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设计流量,m/h: g一太阳能集热器的单位面积流量,m(h·m); A一一太阳能集热系统中的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m?: 2太阳能集热器的单位面积流量g与太阳能集热器的特性和 用途有关,应根据太阳能集热器生产企业给出的数值确定。在没

    有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参数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系统,宜按表 (4.2.8)给出的范围取值:

    表4.2.8太阳能集热器的单位面积流

    3宜采用自动控制变流量太阳能集热系统,设太阳辐照感应 传感器(如光伏电池板等)或温度传感器,根据太阳辐照条件或温 差变化控制变频泵改变系统流量,实现优化运行。 4.2.9太阳能集热器设在平屋面上,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朝向为正南、南偏东或南偏西不大于30°的建筑,集热器 可朝南设置或与建筑同向设置; 2对朝向南偏东或南偏西大于30°的建筑,集热器宜朝南设 置或南偏东或南偏西小于30°设置: 3对受条件限制,集热器不能朝南设置的建筑,可朝南偏东 南偏西或朝东、朝西设置; 4特殊设计水平放置的集热器可不受朝向限制; 5集热器应便于拆装移动; 6集热器的耐压要求与系统的工作压力相匹配; 7集热器可通过并联、串联和串并联等方式连接集热器组; 8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应使每个集热器的传热介质流入路径 与回流路径的长度相同,以使流量平均分配;

    差变化控制变频泵改变系统流量,实现优化运行。

    4.2.9太阳能集热器设在平屋面上,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0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坡屋面上,应符合下列要求: 1集热器可设置在南向、南偏东、南偏西或朝东、朝西的建筑 坡屋面上; 2坡屋面上的集热器应顺坡嵌入设置或顺坡架空设置; 3作为屋面板的集热器应安装在建筑承重结构上; 4作为屋面板的集热器,安装在建筑承重结构上构成建筑坡 屋面时,集热器刚度、强度、热工、隔声、承载、锚固和防护功能应符 合对应建筑材料的产品质量要求,屋面应按建筑围护结构要求设 计。 4.2.11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阳台上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朝南、南偏东、南偏西的阳台、集热器可设置在阳台 上; 2设置在阳台上的集热器应有倾角,倾角不宜大于70°,垂直 安装时,应适当增加集热面积; 3构成阳台栏板的集热器,在刚度、强度、高度、镭锚固和防护 功能上应满足建筑设计要求。 4.2.12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墙面上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集热器可设置在南偏东、南偏西的墙面上或直接构成建筑 墙面; 2集热器可设置在朝南、南偏东、南偏西的墙面支架上,构成 建筑遮阳部件; 3构成建筑墙面和建筑遮阳部件的集热器,其刚度、强度

    1集热器可设置在南向、南偏东、南偏西或朝东、朝西的建筑 坡屋面上; 2坡屋面上的集热器应顺坡嵌入设置或顺坡架空设置; 3作为屋面板的集热器应安装在建筑承重结构上; 4作为屋面板的集热器,安装在建筑承重结构上构成建筑坡 室面时,集热器刚度、强度、热工、隔声、承载、锚固和防护功能应符 合对应建筑材料的产品质量要求,屋面应按建筑围护结构要求设 计。

    1对朝南、南偏东、南偏西的阳台、集热器可设置在阳台 上; 2设置在阳台上的集热器应有倾角,倾角不宜大于70°,垂直 安装时,应适当增加集热面积: 3构成阳台栏板的集热器,在刚度、强度、高度、锚固和防护 功能上应满足建筑设计要求。

    4.2.12太阳能集热器设

    1集热器可设置在南偏东、南偏西的墙面上或直接构成建筑 墙面; 2集热器可设置在朝南、南偏东、南偏西的墙面支架上,构成 建筑遮阳部件: 3构成建筑墙面和建筑遮阳部件的集热器,其刚度、强度 热工、隔音、锚固和防护功能应符合建筑围护结构设计要求。

    4.3.1应根据太阳能集热系统形式、系统性能、系统投资,供热采

    4.3.1应根据太阳能集热系统形式、系统性能、系统投资,供热采 暖负荷、太阳能保证率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取适宜的蓄热系统

    暖负荷、太阳能保证率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取适宜的蓄

    4.3.2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蓄热方式,应根据蓄热系统形式、

    4.3.2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蓄热方式,应根据蓄热系

    投资规模和当地的地质、水文、土壤条件及使用要求按表(4.3.2)进 行选择

    表4.3.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选用表

    表中●为可选用项目表中“一”为不宜用

    4.3.3液体工质蓄热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当地的太阳能资源、气候、工程投资等因素综合考虑, 短期蓄热液态工质集热器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蓄热量应能满足建筑 物1~5天的供暖需求; 2各类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对应每m?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 积的贮热水箱容积范围宜按表(4.3.3)选取,根据设计蓄热时间周 期和蓄热量等参数计算确定:

    3 应合理布置太阳能集热系统、生活热水系统、供暖系统与

    烂热水箱的连接管位置,实现不同温度供热/换热需求,提高系统 效率; 4为保证贮热水箱的水温分层,水箱进、出口处流速宜小于 0.04m/s,必要时宜采用水流分布器; 5设计地下水池李节蓄热系统的水池容量时,应校核计算蓄 热水池内热水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宜利用计算软件模拟系统的 全年运行性能,进行计算预测。常压水池的最高水温应低于95℃ 承压水池的最高水温应比与水池内压力相对应的水的沸点低5℃: 6地下水池应根据相关国家规程、规范进行槽体结构、保温 结构和防水结构的设计: 7季节蓄热地下水池应有避免池内水温分布不均匀的技术 措施; 8贮热水箱和地下水池宜采用外保温,其保温设计应符合国 家现行规程《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及《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8175的要求: 9设计土壤理管李节蓄热系统之前,应进行地质勘察,确定 当地的土壤地质条件是否适宜理管;宜与地理管热泵系统配合使 用。 4.3.4卵石堆蓄热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气蓄热系统的蓄热装置一卵石堆蓄热器(卵石箱)内的 卵石含量为每m集热器面积250kg;卵石直径小10cm时,卵石堆 深度不宜小于2m,卵石直径大于10cm时,卵石堆深度不宜小于 3m。卵石箱上下风口的面积应大于8%的卵石箱截面积; 2放入卵石箱内的卵石应清洗十净,卵石大小应均匀,直径 范围宜在5~10cm之间;不应使用易破碎的石头,如石灰石、砂石 等,大理石、白云石等可与水和二氧化碳起反应的石头也不宜使 用。卵石堆可水平或垂直铺放在箱内,水平卵石堆适宜于地下狭 窄、高度受限的地点,无热分层;垂直卵石堆有热分层,蓄热性能更

    相变材料蓄热设计应符合下列

    1空气集热器太阳能供暖系统采用相变材料蓄热时,热空气 可直接流过相变材料蓄热器加热相变材料进行蓄热:液态工质集 热器太阳能供暖系统采用相变材料蓄热时,应增设换热器,通过换 热器加热相变材料蓄热器中的相变材料进行蓄热: 2应根据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工作温度,选择确定相变材 料,使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相匹配。常用 相变材料特性见附录D

    4.4.1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设置辅助热源加热设备,辅助热源 宜以清洁能源为主。

    4.4.1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设置辅助热源加热设备, 宜以清洁能源为主。 4.4.2辅助热源应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城市热网、电、燃气、燃油 工业余热或生物质燃料等,加热/换热设备选择各类锅炉、换热器 和热泵等,做到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工业余热或生物质燃料等,加热/换热设备选择各类锅炉、换热器 和热泵等,做到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4.5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1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的功能 应包括对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运行控制和安全防护控制,集热系统 和辅助热源设备的工作切换控制。太阳能集热系统安全防护控制 的功能应包括防冻保护和防过热保护; 2控制方式应简便、可靠、便于操作;相应设置的电磁阀、温 变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泄水阀、自动排气阀、止回阀、安全阀等控 制元件性能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太阳能集热系统宜采用温差循环运行控制。在集热系统

    工质出口和热装置底部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S1和S2。当二者 温差大于设定值(宜取5℃10℃)时,通过控制器启动循环泵或风 机,系统运行,将热量从集热系统传输到贮热装置:当二者温差小 于设定值(宜取2℃~5℃)时,循环泵或风机关闭,系统停止运行; 2太阳能集热系统和辅助热源加热设备的相互工作切换宜 采用定温控制。在贮热装置内的供热介质出口处设置温度传感 器,当介质温度低于“设计供热温度”时,通过控制器启动辅助热源 加热设备工作,介质温度高于“设计供热温度”后,控制辅助热源加 热设备停止工作; 3大中型系统应设进出水压力、水箱水位、流量热计量等仪表 4.5.3防冻、防过热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排空和排回防冻措施的直接和间接式太阳能集热系 统宜采用定温控制。当太阳能集热系统出口水温低于设定的防冻 执行温度时,通过控制器启闭相关阀门完全排空集热系统中的水 或将水排回贮水箱; 2水箱防过热温度传感器应设置在贮热水箱顶部,防过热执 行温度应设定在80℃以内:系统防过热温度传感器应设置在集热 系统出口,防过热执行温度的设定范围应与系统的运行工况和部 牛的耐热能力相匹配; 3为防止因系统过热造成运行故障或安全隐患而设置的安 全阀应位置适当,并配备相应措施,保证在开启工作进行泄压时, 排出的高温蒸汽和水不会危及周围人员的安全;其设定的开启压 力,应与系统可耐受的最高工作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相 致。 4.5.4屋面安装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应设防雷装置。

    4.5.6太阳能供暖系统应与所在建筑做等电位联结,接地系统应 采用共用接地系统。

    4.5.6太阳能供暖系统应与所在建筑做等电位联结,接地系统应

    5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施工

    5.1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施工

    5.1.1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施工安装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 文件和施工技术规程进行。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和设计修改应有 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修改文件或经原设计单位签字认可的书面 文件

    屋面防水层和附属设施,削弱建筑物在寿命期内承受荷载的能力。 5.1.3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施工安装应单独编制施工组织设 计,并应包括与主体结构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相关工种的 协调配合方案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1有合格、完整的太阳能系统施工图和设计文件,并应由有 资质的承包商根据原设计文件进行的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文件应 经原设计单位认可; 2有合格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施工方案; 3系统的施工条件、环境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4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水、电和其它配合条件能满足施工要 求; 5预留基座、孔洞、管径、预理件和设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并已验收合格; 6既有居住建筑应有经设计单位复核或经法定检测机构鉴 定的合格文件。

    天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连接管线、部件、阀门等配件选用的 耐受系统可达到的最高工作温度。

    5.1.5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连接管线、部件、阀门等配1

    5.2太阳能集热系统施工

    5.2.1太阳能集热器应按照设计要求的方位安装,使用罗盘仪确 定方位。

    5.2.2太阳能集热器的相互连接以及真空管与联箱的密封

    照产品设计的连接和密封方式安装,具体操作应严格按产品说明 书进行。

    5.2.3安装在平屋面专用基础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应按照设

    求保证基础的强度;应做好防水处理,防水制作应符合国家规程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规定要求

    5.2.4埋设在坡屋面结构层的预理件应在结构层施工时同日

    5.2.5太阳能集热系统管线穿过屋面、露台时,应预埋防水套管。 5.2.6太阳能集热系统的管道防腐应符合国家规程《建筑给水排 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和《通风与空调工程

    5.2.5太阳能集热系统管线穿过屋面、露台时,应预埋防水套管。

    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和《通风与空调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要求。

    5.3太阳能蓄热系统施工

    5.3.1用于制作贮热水箱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板焊 接的贮热水箱,水箱内、外壁应按设计要求作防腐处理,内壁防腐 涂料应卫生、无毒、能长期耐受所贮存热水的最高温度。 5.3.2贮热水箱制作应符合相关规程的规定;贮热水箱保温应在 水箱检漏后进行,保温制作应符合国家规程《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规程》GB50185的规定要求;贮热水箱内箱应 做接地处理,接地应符合国家规程《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规定要求

    5.3.3贮热水箱和支架间应有隔热垫,不宜直接刚性连接。 5.3.4 蓄热地下水池现场施工制作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下水池必须满足系统承压要求,并应能承受土壤等荷 载; 2地下水池应严密、无渗漏: 3地下水池及内部部件应作抗腐蚀处理,内壁防腐涂料应卫 生、无毒、能长期耐受所贮存热水的最高温度: 4地下水池选用的保温材料和保温构造做法应能长期耐受 所贮存热水的最高温度,

    5.4.1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电缆线路施工和电气设施的安装 应符合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相关 规定。

    5.4.2系统中全部电气设备和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金

    做接地处理。电气接地装置的施工应符合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 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规定。

    6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调试、验收与运行维护

    6.1.1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前,应进行系统调 试。系统调试应在竣工验收阶段进行;不具备使用条件时,经建设 单位同意,可延期进行。

    统联动调试应按照实际运行工况进行,联动调试完成后,应进行连 续3天试运行。

    统联动调试应按照实际运行工况进行,联动调试完成后,应进

    检查水泵安装方向; 2 检查电磁阀安装方向: 3 温度、温差、水位、流量等仪表显示正常; 4 电气控制系统应达到设计要求功能,动作准确 5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动作准确可靠; 6 防冻、过热保护装置工作正常; 7 各种阀门开启灵活,密封严密: 辅助能源加热设备工作正常,加热能力达到设 1.6 系统联动调试应包括下列内容:

    1调整系统各个分支回路的调节阀门,使各回路流量平衡, 达到设计流量; 2调试辅助热源加热设备与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工作切换达 到设计要求; 3调整电磁阀使阀前阀后压力处于设计要求的压力范围内。 6.1.7系统的联动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额定工况下太阳能集热系统和供热采暖系统总流量的测 试结果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天于10%: 2额定工况下太阳能集热系统和供热采暖系统供热水温度 与设计供热水温的偏差不应大于5℃; 3额定工况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系统和热风采暖系统总风 量的调试结果和设计风量的偏差不应大于10%

    6.2.1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工程的验收应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和 俊工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 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工验收应由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 责人进行。

    组织施工 收 口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 责人进行。 6.2.2分项工程验收宜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分期进行,对于影响工 程安全和系统性能的工序,必须在本工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 道工序的施工

    程安全和系统性能的工序,必须在本工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

    程安全和系统性能的工序,必须在本工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 道工序的施工。

    6.2.3竣工验收应在工程移交用户前,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进 行;竣工验收应提交的资料包括: 1设计变更证明文件和竣工图;

    6.2.3竣工验收应在工程移交用户前,分项工程验收合格

    1设计变更证明文件和竣工图; 2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或检 验资料; 3屋面防水检漏记录:

    4F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中间验收记录: 5系统水压试验记录; 6系统水质检验记录; 7系统调试和试运行记录; 8系统热性能检验记录。 6.2.4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施工质量的保修期限,自竣工验收合 格日起计算为二个采暖期。在保修期内发生施工质量问题的,施 工企业应履行保修职责,责任方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6.2.5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的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必须经监理 人员验收及认可签证。 6.2.6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土建工程验收前,应在安装施工中 完成下列隐蔽项目的现场验收: 1安装基础螺栓和预埋件; 2基座、支架、集热器四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 3基座、支架、集热器四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封堵及防水; 4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与建筑物避雷系统的防雷连接节点 或系统自身的接地装置安装。 6.2.7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方位角和倾角应满足设计要求,安装 误差应在±3°以内。 6.2.8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工程的检验和检测应包括下列主要 内容: 1 压力管道、系统、设备及阀门的水压试验; 2 供暖系统的冲洗及测试: 3系统的热性能检测。 6.2.9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管道的水压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 的1.5倍,工作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注明时,开式太阳能 集热系统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1MPa作水压试验;闭式太阳 能集热系统和供暖系统应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

    6.2.8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工程的检验和检测应包括下列三

    6.2.9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管道的水压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

    6.2.9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管道的水压试验压力应为

    的1.5倍,工作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注明时,开式太阳能 集热系统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1MPa作水压试验:闭式太阳 能集热系统和供暖系统应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42的规定进行

    6.3.1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投入使用后,应根据系统的特性和工 作状况进行管理和定期的维护,保证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持续 正常工作

    6.3.2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通过工程验收并交付使用后,应依据

    验收材料准备初次运行工作,根据组成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各部 牛的不同功能制订运行维护计划,并按照该计划进行日常的运行 管理。

    6.3.3太阳能集热系统的维护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管路、水箱及 附件的维护

    6.3.4应经常清除积灰,保持平板型集热器透明盖板和真空

    太阳能集热器真空集热管的清洁,注意保护透明盖板和玻璃真空 集热管不受损坏

    6.3.5应定期除垢,及时修补损坏的部件。

    6.3.5应定期除垢,及时修补损坏的部件。 6.3.6应对集热器进出口水温、贮水箱出口水温的变化情况和其 他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监测,以确认自动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工作。

    引出线与传感器连接线的连接情况,及时处理松动、腐蚀等情况。 避免温度传感器受到强烈的外部冲击。

    附录A不同地区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

    表A不同地区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的推荐选值范围

    附录B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计算方法

    3.0.1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应根据选用产品的实际测试效 率方程进行计算。 3.0.2太阳能集热器产品的实测效率方程分为一次方程和二次 方程,由检测机构根据实测参数的拟合情况选择。 1一次方程

    式中: m一一以T为参考的集热器热效率,%; n—以T=0时的集热器热效率,%; U一一以T为参考的集热器总热损系数,W/(mK); T 归一化温差。

    附录C太阳能集热系统管路、

    发电机标准规范范本C.0.1太阳能集热系统管路单位表面积的热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1 管路单位表面积的热损失; D; 管道保温层内径,m; D。 管道保温层外径,m; ta 保温结构周围环境的空气温度,℃ t. 设备及管道外壁温度,对于金属外壁设备及管道,通 常可取介质温度,℃; 表面散热系数,W/(m.℃)。 C.0.2 贮水箱单位表面积的热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Mt =(q1 + g)/J.nc

    表G.0.1常用相变材料特性

    附录E间接系统热交换器换热面积计算方法

    E.0.1间接系统热交换器换热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轻工业标准系统热交换器换热面积可按下式

    ....
  • 相关专题: 太阳能  
专题: 勘探标准 |家电标准 |探伤标准 |电子产品标准 |水利工艺、技术交底 |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