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审查要点 昆建通[2015]489号文.pdf

  • 昆明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审查要点 昆建通[2015]489号文.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3-27
  • 发 布 人: summer0205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给排水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1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4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4.4.1场地规划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 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与公共交通应有便捷的联系; 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3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4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5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6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4.4.1条文说明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在选址与场地规划中应 重视建筑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的便捷联系,合理设置出入口。 2居住建筑以人均用地作为控制指标,公共建筑则以容积率作为控制指标。 3合理设置绿地可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住区 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 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集中绿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并应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 线范围之外。 4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与地上建筑及其他相关城市空间紧密结合、统一规划,但从雨 水渗透及地下水补给,减少径流外排等生态环保要求出发,地下空间也应利用有度、科学合 单 5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以鼓励使用自行车等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机动车停车设施的设 十则以节约用地和社会共享为重点。 6公共服务设施集中设置、协调互补和社会共享可提高使用效率、节约用地和投资(住

    5.1.1建筑设计应按照被动措施优先的原则,优化设计建筑形体、内部空间 布局和围护结构,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降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 5.1.1条文说明 建筑形体的优化设计、功能空间的合理布置以及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提升,都可以有效 的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降低耗能设备的容量,降低使用阶段的采暖空调能耗和照明能耗, 同时提高建筑室内环境的质量。 5.1.2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 5.1.2条文说明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因此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必须满足现行地方标准的有 关规定。

    5.2.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5.2.1条文说明

    5.3.1保证主要功能房间的天然采光,改善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5.3.1条文说明 充足的天然采光有利于用户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人工照明能耗。一般 情况下各房间的采光系数与窗地面积比密切相关,可将窗地面积比作为衡量室内天然采光质 量的指标。当窗地面积比不能满足规定时,应进行室内天然采光的模拟,通过优化设计确保 室内天然采光的质量。城市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紧缺公厕标准,地下空间的利用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 用率。但是,地下空间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将增加人工照明消耗。因此,可以通过一定技术手 段将天然光引入地下建筑空间内部改善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如导光管、光导纤维、采 光板和棱镜窗等

    5.4.1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合理确定外窗和玻璃幕墙的可 开启部分面积,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5.4.1条文说明 室内自然通风有利于建筑内部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以及排除室内余热、余湿,使室内温、 湿度环境适宜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是建筑设计中普遍采用的一项改善室内热湿环境,节约建 筑能耗的技术。自然通风效果与合理的朝向、室内平面设计、室内空间组织以及通风开口位

    置与大小等因素有关。如有必要,可以通过安装自然通风器来加强自然通风效果

    5.5.1加强屋顶和东西外墙的隔热性能,控制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 5.5.1条文说明

    5.5.1加强屋顶和东西外墙的隔热性能,控制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

    屋面是接受太阳辐射量最大的一个面,采用浅色屋面、通风屋面、绿化屋面

    等形式可以提高屋面隔热性能,改善夏季室内的热环境。防止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应重点关 注热桥的处理

    5.6.1提高墙体、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保证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声 环境。 5.6.1条文说明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噪声问题日益严重,甚至成为污染环 境的一大公害。人们每天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对身心造成诸多危害:损害听力、降低工作效 率甚至引发多种疾病,控制室内噪声水平已经成为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筑围护 结构的内墙、外墙、楼(地)面、顶板(屋面板)和门窗都是噪声的传入途径,传入整个空 间的总噪声级与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吸声性能和传声性能密切相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 规范》GB50118对围护结构隔声性能提出了明确要求,绿色建筑设计应遵照执行。 5.6.2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千扰。 5.6.2条文说明 提高围护结构隔声性能是改善室内声环境的有效措施。但是,如果建筑专业和建筑设备 相关专业协同工作,通过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设计,将对噪声敏感的房间远离噪声源, 则是更有效和更经济的降噪措施

    5.7.1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5.7.1条文说明 设置大量的没有功能的纯装饰性构件,不符合绿色建筑节约资源的要求。通过使用功能 装饰一体化构件,利用功能构件作为建筑造型的语言,可以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表达丰 富的美学效果,并节约大量的资源。而设置大量的纯装饰性构件,以较大的资源消耗为代价 下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对于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 珊、构架和塔、球、曲面等应通过造价进行控制。 5.7.2公共建筑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和卫浴间。 5.7.2条文说明 整体厨房是指按人体工程学、炊事操作工序、模数协调及管线组合原则,采用整体设计 方法而建成的标准化、多样化完成炊事、餐饮、起居等多种功能的活动空间。整体卫浴间是 指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洗面、淋浴和如厕等多种功能的独立卫生单元。厨卫设备采用成套定

    型产品可以减少现场作业等造成的材料浪费、粉尘和噪音等问题,

    6.1.1在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结构设计节约建 6.1.1 条文说明

    建筑材料用量中绝大部分是结构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功能、层数 载等情况,优化结构体系、平面布置、构件类型和截面尺寸的设计,充分利用不 的强度、刚度及延性等特性,减少对材料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O王体组构收 6.2.1结构设计应从建筑形体、地基基础、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四个方面进 行优化以达到节材的效果。 6.2.1条文说明 建筑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的规则性直接影响抗震性能及经 济合理性,应优先选用规则的建筑形体。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 进行优化,以有效地节约材料用量。结构体系指结构中所有承重构件及其共同工作的方式。 结构布置及构件截面设计不同,建筑的材料用量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显著优于同类建筑材料,使用这些耐久性好的材料是最大的节材措施,对于节约资源和能源、 减少环境压力非常有效。 6.3.4建筑材料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 6.3.4条文说明 有的建筑材料可以在不改变材料的物质形态情况下直接进行再利用,或经过简单组合 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如有些材质的门、窗等:有的建筑材料需要通过改变物质形态才能实 现循环利用,如难以直接回用的钢筋、玻璃等,可以回炉再生产;有的建筑材料则既可以直 妾再利用又可以回炉后再循环利用,例如标准尺寸的钢结构型材等。上述材料均属于可再利 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

    7.1.1综合考虑各种技术措施,以节水和节能为目标,合理确定给排水设计 方。 7.1.1条文说明 节水包括用水减量和非传统水源增量两个方面:用水减量措施包括管网防漏损、水压控 制和节水器具等;非传统水源增量主要指雨水和再生水的利用。节能主要指常规能源的减量, 包括采用市政供水压力、优化重力排水、高能效给排水设备、可再生能源及余热废热的利用 等方面,

    7.2.1应制定节约用水措施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 7.2.1条文说明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前,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市政给排水条件、水资源状况、气 侯特点等实际情况,通过全面的分析研究,制定节约用水措施方案,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或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7.2.2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 7.2.2条文说明 给排水系统合理、完善和安全的要求主要涉及现行国家标准对给排水系统的给水压力、 用水水质、管网漏损、污水排放等方面的规定。 同常规施工图审查。 7.2.3水泵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节能型产品。 7.2.3条文说明 水泵是给排水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水泵的能效是影响其能耗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水 泵的能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7.2.4给排水系统及设备采用降低噪声的有效措施。 7.2.4条文说明 水泵运行噪声、排水噪声和管道噪声等给排水系统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使用者的正常工 乍和生活,在给排水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噪声与振动的控制措施。 7.3非传统水源利用 7.3.1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 7.3.1条文说明 场地设计应合理评估和预测场地可能存在的水涝风险,尽量使场地雨水就地消纳或利 用,防止径流外排到其它区域形成水涝和污染。为实现径流量控制目标,可采取的技术措施 包括建设下凹式绿地,设置植草沟、渗透池等,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和小区道路等可采用 参透性路面,促进雨水下渗,既达到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又不增加径流量。

    7.3.2室外绿化灌溉、道路浇洒、洗车用水、景观补水和公共设施卫生间冲 厕(非坐便器)等水源采用再生水和雨水且水质符合相应水质标准要求。 7.3.2条文说明 绿化、浇洒道路、洗车、景观补水和公共设施卫生间冲厕(非坐便器)等非饮用水采用 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是减少市政自来水供水量的重要措施。采用雨水、再生水等作为 绿化用水及洗车用水等时,水质应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且不应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 7.4节水措施 7.4.1节水用水定额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的规定。 7.4.1条文说明 昆明市水资源短缺情况严重,因此绿色建筑用水指标需严格参照《民用建筑节水设计 标准》GB50555的要求执行。随着节水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节水器具和设备广泛 使用,可适时调整用水定额的水平来控制水资源的消耗。 7.4.2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 7.4.2条文说明 选用节水器具和设备是重要的节水方式。节水水龙头节水量一般为20%~30%,节水便 器与9L的坐便器相比前者可节水33%以上,节水淋浴器节水为50%左右,高效节水洗衣 机节水可达50%。 7.4.3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7.4.3条文说明 超压出流是指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其流量大于额定流量的现象,两流量 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这部分流量未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且其流失又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 识,属“隐形”水量浪费。避免管网漏损是节水的重要措施,可以从管网规划和管材及配件选 用等方面着手进行控制。 7.4.4合理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7.4.4条文说明 根据使用用途、付费或管理单元设置用水计量装置,计量和累计用水量以统计用水量和 漏水量,也是重要的节水措施。一个或多个用水点(或用户)集中付费称为一个付费单元, 列如一幢建筑中包含多家单位,则每个缴纳水费单位为一个付费单元。一个或多个用水点(或 用户)归属于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和缴费成为一个管理单元,例如一幢建筑或建筑群由多家物 业公司管理,则每家物业公司为一个管理单元。 7.4.5公用浴室采取节水措施。 7.4.5条文说明 “公用浴室”既包括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建筑设置的公用浴室,也包含住宅、办公楼 旅馆、商场等为物业管理人员、餐饮服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设置的公用浴室,节水措施包 括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设置用者付费设施等。

    7.4.6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 7.4.6条文说明

    7.4.6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

    绿化灌溉采用滴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鼓励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 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

    7.5.1有生活热水需求的建筑应优先采用工业余热、废热以及太阳能、地热 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热源。 7.5.1条文说明 昆明市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可以优化能源结构,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推动建筑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效。推产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热水系统,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 示范作用,还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技术经济合理时,生活热水系统利用 工业余热、废热、地热能等能源也是不 有效的节能措施

    8.1.1遵循被动措施优先、主动措施优化的原则合理确定暖通空调系统的形 式。 8.1.1条文说明 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取保温、隔热、遮阳、自然通风等被动措施减少暖通 空调的能耗需求。建筑物室内暖通空调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建筑功能、空间特点和使用要求综 合考虑确定。 8.1.2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的冷热源和空调系统 形式,并优先选用可再生能源。 8.1.2条文说明 使用能效高的冷热源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降低能耗,而能源形式则应综合考虑本 地区能源种类、能源结构和能源政策后确定。空调系统形式也是影响空调能耗的重要因素, 温和地区采用全空气系统具有先天的适应性,能够获得明显的节能效益,值得提倡。当条件 适宜时,暖通空调系统应优先考虑使用浅层地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或余热和废热,减少 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8.1.3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 数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 8.1.3条文说明 室内环境参数标准涉及舒适性和能源消耗,科学合理地确定室内环境参数,不仅是满足 室内人员舒适的要求,也是为了避免片面追求过高的室内环境参数标准而造成能源的浪费。 鼓励通过合理、适宜的送风方式、气流组织和正确的压力梯度设计,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空 气品质,不提倡片面追求过大的新风量标准、夏季过低的室内温度的方式和做法。 8.2暖通空调冷热源 8.2.1合理确定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且不应采用电 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8.2.1条文说明 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 上,绿色建筑对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品位的电能直接用 于转换为低品位的热能进行供暖或空调,热效率低,运行费用高,应限制这种“高质低用” 的能源转换利用方式。 8.2.2居住建筑选用的多联式空调机组或房间空调器的能效应满足现行国家 标准的有关规定。 8.2.2条文说明

    8.3.1合理确定公共建筑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空调冷热 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 8.3.1条文说明 为降低供暖空调系统冷(热)水管道的输配能耗,对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 热比和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应提出要求,该指标用来衡量水泵选型 是否合理。 8.3.2公共建筑暖通空调水系统的水泵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节能型产 品,并应采取措施控制水泵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8.3.2条文说明 使用能效高的水泵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降低水系统输配能耗。同时,产生较大振 动的水泵的基础应采用减振装置以避免噪声对使用者的影响。 8.3.3公共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节水技术。 8.3.3条文说明 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补水量占据建筑物用水量的30~50%,减少冷却水系 统不必要的水耗对整个建筑物的节水意义重大,常用节水措施包括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 或平衡水箱等。 8.4暖通空调风系统 8.4.1合理确定公共建筑集中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 8.4.1条文说明 为降低集中通风空调系统风管的输配能耗,对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提出要求,该指 标用来衡量风机选型是否合理。 8.4.2风机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节能型产品,并采取措施控制风机、风 管和风口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8.4.2条文说明 使用能效高的风机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降低风系统的输配能耗。风机、风管和风 口噪声会影响使用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在暖通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噪声与振动的控制措 施。 8.4.3采取措施降低公共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8.4.3条文说明 空调系统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设计工况,而且应考虑全年运行模式,尤其是过渡季节系 统运行的优化。多数空调系统都是按照最不利情况(满负荷)进行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而 建筑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处于部分负荷状况的,或者同一时间仅有一部分空间处于使用状 态。因此,暖通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部分负荷或部分空间使用情况下应采用必要的节能措

    8.3.1合理确定公共建筑集中供暖系统 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 8.3.1条文说明 为降低供暖空调系统冷(热)水管道的输配能耗,对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 热比和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应提出要求,该指标用来衡量水泵选型 是否合理。 8.3.2公共建筑暖通空调水系统的水泵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节能型产 品,并应采取措施控制水泵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8.3.2条文说明 使用能效高的水泵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降低水系统输配能耗。同时,产生较大振 动的水泵的基础应采用减振装置以避免噪声对使用者的影响。 8.3.3公共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节水技术。 8.3.3条文说明 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补水量占据建筑物用水量的30~50%,减少冷却水系 统不必要的水耗对整个建筑物的节水意义重大,常用节水措施包括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 或平衡水箔竺

    8.4.I合理确定公共建筑集 8.4.1条文说明 为降低集中通风空调系统风管的输配能耗,对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提出要求,该指 标用来衡量风机选型是否合理。 8.4.2风机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节能型产品,并采取措施控制风机、风 管和风口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8.4.2条文说明 使用能效高的风机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降低风系统的输配能耗。风机、风管和风 口噪声会影响使用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在暖通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噪声与振动的控制措 施。 8.4.3采取措施降低公共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8.4.3条文说明 空调系统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设计工况,而且应考虑全年运行模式,尤其是过渡季节系 统运行的优化。多数空调系统都是按照最不利情况(满负荷)进行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而 建筑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处于部分负荷状况的,或者同一时间仅有一部分空间处于使用状 态。因此,暖通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部分负荷或部分空间使用情况下应采用必要的节能措 施。

    8.4.4重要区域气流组织合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室内潜在空气污染源对室 内环境的影响。 8.4.4条文说明 重要区域的气流组织应满足功能要求,避免冬季热风无法下降,气流短路或夏季制冷效 果不佳,确保主要房间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分布,风速,辐射温度等)满足要求。居住 建筑尽量将厨房和卫生间设置于建筑单元(或户型)自然通风的负压侧,防止厨房或卫生间 的气味因主导风反灌而进入其他功能区域。对于不同功能房间应保证一定的压差,避免气味 散发量大的空间(比如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的气味或污染物串通到室内别的空间或 室外主要活动场所。 8.4.5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 8.4.5条文说明 供暖空调系统设置可独立调节的未端,不但可以满足用户个人热舒适的差异化需求,还 可以实现低成本的行为节能。其形式包括主动式供暖空调末端的可调性及个性化的调节措 中

    当自然条件适宜时,在征得当地主管部门许可的前提下,可采用地表水水源热泵、地下 水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系统作为建筑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 8.6其他 8.6.1废气应达标排放,合理布局建筑物的废气排放口及数量,避免因排气 口设置不当而产生的环境影响。 8.6.1条文说明 1建筑场地内排放的废气(如厨房油烟)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实现达标排放。 2建筑物油烟废气要全部收集并进行有组织排放,排放口的位置及数量要严格按照相关 规定执行。 3合理布置地下商业和地下停车场等地下设施的排风口位置及数量,避免朝向项目内人 群密集区且应避开涡流区, 8.6.2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设有监测控制系统并进行冷热量计 量。 8.6.2条文说明 设置监控系统有利于管理者掌握暖通空调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情况,对于系统配置 和运行进行优化。设置能量计量装置则不仅有利于管理与收费,用户也能及时了解和分析用 能情况,提高节能意识和节能的积极性,自觉采取节能措施。这两者都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调 的运行能耗。

    9.1.1在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以减少电能损失和便于维护管理为 目标,综合考虑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合理确定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9.1.1条文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时,电气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安全性和可靠性基础上实现节能的目标。节 能是以适宜的技术先进性为基础,但节能不能盲目地追求技术先进性而不考虑经济性。 9.2供配电系统 9.2.1对于三相不平衡、采用单相配电和谐波超标的供配电系统采取相应的 技术措施。 9.2.1条文说明 三相不平衡不仅导致电能损耗,还会危及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降低电动机的效率。谐 波超标则会危及供配电系统和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导致额外的电能损耗,并且干扰弱电设 备的使用。

    9.3.1条文说明 建筑物光污染包括建筑反射光(眩光)、夜间的室外夜景照明以及广告照明等造成的光 亏染。光污染产生的眩光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还会使人降低对灯光信号等重要信息的辨识力, 甚至带来道路安全隐患。 9.3.2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以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为目标,综合考 虑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合理选用高效光源和节能灯具,并符合下列要求: 1照明功率密度值、室内照度、眩光值和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 关规定。 2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人员密集场所除外)的照 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

    照明设计应该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选用高效光源和节能灯具,降低照明功率 密度实现照明节能。在建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照明系统的分区控制、定时控制、自动感应 开关、照度调节等措施对降低 乍用明显

    9.4.1电气设备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并符合下列要 求: 1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 2变压器和电机等电气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节能型产品。

    9.4.1电气设备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并符合下列要 1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 2变压器和电机等电气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节能型产品

    9.4.1条文说明 电气设备的能效及其控制措施是电气设备节能的关键

    9.5用电计量 9.5.1大型公共建筑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并实现能耗的在线监 测。 9.5.1条文说明 建筑能源消耗情况较复杂,主要包括空调系统中的冷热源、输配系统、空调末端、照明 插座系统、动力及其他用电系统等。实现能耗的独立分项计量和在线监测,可以让管理者及 时了解和分析用户及设备的用能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 率和督促使用者的的行为节能

    9.6.1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时采用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9.6.1条文说明 当建筑无生活热水需求或生活热水需求较小且屋顶可利用面积较大时,可采用太阳能光 犬发电系统。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对于白天用电负荷稳定的商业建筑 尤其适用

    附件2昆明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审查要点

    5.6.1审查要点.*. 5.6.2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 5.6.2审查要点.... 5.7装饰装修.. 5.7.1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45 5.7.1审查要点.... 5.7.2公共建筑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和卫浴间。 45 5.7.2审查要点... 45 结构设计.. 47 6.2主体结构设计.... 6.2.1结构设计应从建筑形体、地基基础、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以达到节材的效果。 47 6.2.1审查要点.... 47 6.3建筑材料. 48 6.3.1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全部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 肋钢筋。 48 6.3.1审查要点.... 48 6.3.2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48 6.3.2审查要点..... 48 6.3.3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 49 6.3.3审查要点.... 49 6.3.4建筑材料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 49 6.3.4审查要点.... 给排水设计. 7.2给排水系统... 7.2.1应制定节约用水措施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 51 7..1审查要点.... 51 7.2.2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 51 7.2.2审查要点.. 51 7.2.3水泵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节能型产品。 7.2.3审查要点.... 52 7.2.4给排水系统及设备采用降低噪声的有效措施。.. 7.2.4审查要点.... 52 7.3非传统水源利用... 52 7.3.1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 7.3.1审查要点.... 52 7.3.2室外绿化灌溉、道路浇洒、洗车用水、景观补水和公共设施卫生间冲厕(非 坐便器)等水源采用再生水和雨水且水质符合相应水质标准要求。 53 7.3.2审查要点.. 53 7.4节水措施.... 53 7.4.1节水用水定额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的规 定。 7.4.1审查要点.. 7.4.2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

    5.6.1审查要点.... 5.6.2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 5.6.2审查要点.. 5.7装饰装修.. 5.7.1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5.7.1审查要点.... 45 5.7.2公共建筑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和卫浴间。 5.7.2审查要点... 5 结构设计.. 6.2主体结构设计.... 6.2.1结构设计应从建筑形体、地基基础、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以达到节材的效果。 6.2.1审查要点.... 47 6.3建筑材料. 6.3.1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全部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 肋钢筋。 8 6.3.1审查要点.... 48 6.3.2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48 6.3.2审查要点.... 48 6.3.3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 49 6.3.3审查要点.... 9 6.3.4建筑材料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 49 6.3.4审查要点.... 给排水设计. 7.2给排水系统.. 7.2.1应制定节约用水措施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 7.1审查要点... 51 7.2.2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 7.2.2审查要点... 7.2.3水泵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节能型产品。 7.2.3审查要点.... 7.2.4给排水系统及设备采用降低噪声的有效措施。 7.2.4审查要点.... 52 7.3非传统水源利用... 52 7.3.1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 ...52 7.3.1审查要点.... 52 7.3.2室外绿化灌溉、道路浇洒、洗车用水、景观补水和公共设施卫生间冲厕(非 坐便器)等水源采用再生水和雨水且水质符合相应水质标准要求。 53 7.3.2审查要点.. 7.4节水措施.... 53 7.4.1节水用水定额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的规 定。 7.4.1审查要

    7.4.2审查要点.. 7.4.3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7.4.3审查要点.... 7.4.4合理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7.4.4审查要点.. 7.4.5公用浴室采取节水措施。 55 7.4.5审查要点.... 7.4.6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 7.4.6审查要点... 7.5可再生能源利用... 7.5.1有生活热水需求的建筑应优先采用工业余热、废热以及太阳能、地热能等 再生能源作为热源。 56 7.5.1审查要点.... 56 通设计. 8.2暖通空调冷热源... 8.2.1合理确定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且不应采用电直接 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5 8.2.1审查要点.... 8.2.2居住建筑选用的多联式空调机组或房间空调器的能效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 有关规定。 8.2.2审查要点... 8.3暖通空调水系统... 58 8.3.1合理确定公共建筑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空调冷热水系统 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 58 8.3.1审查要点.... ? 8.3.2公共建筑暖通空调水系统的水泵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节能型产品,并应 采取措施控制水泵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58 8.3.2审查要点.... 58 8.3.3公共建筑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节水技术。 8.3.3审查要点... 8.4暖通空调风系统... 59 8.4.1合理确定公共建筑集中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 59 8.4.1审查要点... 59 8.4.2风机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节能型产品,并采取措施控制风机、风管和风 口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59 8.4.2审查要点.... 59 8.4.3采取措施降低公共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60 8.4.3审查要点.. 60 8.4.4重要区域气流组织合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室内潜在空气污染源对室内环境 的影响。... 60 8.4.4审查要点.... 60 8.4.5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 8.4.5审查要点.

    8.5.1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时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系统。 8.5.1审查要点.... .62 8.6.1废气应达标排放,合理布局建筑物的废气排放口及数量,避免因排气口设置 不当而产生的环境影响。. 62 8.6.1审查要点.. 8.6.2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设有监测控制系统并进行冷热量计量。...62 8.6.2审查要点.... 62 电气设计.... 9.2供配电系统.... 9.2.1对于三相不平衡、采用单相配电和谐波超标的供配电系统采取相应的技术 9.2.1审查要点... 63 9.3照明.. 63 9.3.1控制夜间的夜景照明产生的光污染。 D3 9.3.1审查要点.... 9.3.2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以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为目标,综合考虑经济 性和技术先进性,合理选用高效光源和节能灯具,并符合下列要求..4. 9.3.2审查要点.. 64 9.4电气设备节能. 65 9.4.1电气设备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并符合下列要求:65 9.4.1审查要点... 65 9.5用电计量... 65 9.5.1大型公共建筑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并实现能耗的在线监测。..65 9.5.1审查要点.... 65 9.6可再生能源利用.. 9.6.1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时采用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9.6.1审查要点... 66 件《节约用水措施方案》编制提

    1为规范和指导昆明市绿色 作,明确审查内容,统 审查尺度,编制本要点, 2本要点适用于昆明市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审查。 3本要点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范编制。 4本要点依据《昆明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的场地与室外环境、建筑设计与室内 环境、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设计、电气设计六个章节分类说明各条文的 审查要点,审查要点编号与导则条文编号对应。 5本要点由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由编制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 6绿色建筑设计文件除满足本要点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规 定。 7特殊项目或特殊情况下不能满足审查要点要求时,建设单位应出具经相关行政 主管部门核实的情况说明

    1为规范和指导昆明市绿色 作,明确审查内容,统 审查尺度,编制本要点, 2本要点适用于昆明市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审查。 3本要点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范编制。 4本要点依据《昆明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的场地与室外环境、建筑设计与室内 环境、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设计、电气设计六个章节分类说明各条文的 审查要点,审查要点编号与导则条文编号对应。 5本要点由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由编制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 6绿色建筑设计文件除满足本要点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规 定。 7特殊项目或特殊情况下不能满足审查要点要求时,建设单位应出具经相关行政 主管部门核实的情况说明

    4.2.1场地应安全可靠,避免自然灾害和危险源的威胁,环境质量应符合有 关标准的规定。 4.2.1审查要点 1审查文件 (1)建筑设计说明 (2)建筑总平面图 (3)土壤浓度检测报告 (4)噪声模拟报告 2审查标准 (1)建筑设计说明应以环评报告、地勘报告和土壤氢检测报告为依据,写明场地内自 然条件,有无自然灾害(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和危险源(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品), 如有特殊条件(如有防洪、防氢、防电磁辐射等需要避让的潜在危险源),需特别写明,并 满足下列要求: 1)场地的防洪设计应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 范》GB/T50805的规定; 2)抗震防灾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及《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 3)电磁辐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的规定: 4)场地土壤中氢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的规定。 (2)噪声模拟报告应明确噪声预测值,建筑设计说明中应说明场地周边噪声情况及噪 吉预测值,且场地噪声的预测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对各类声 不境功能的规定。建筑总平面图中应标明场地周围主要噪声源情况(如道路、交通干线、固 定设备噪声源等)。 3审查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时只对建筑设计说明进行形式审查,但审查要点所列支 撑材料须齐备

    4.3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4.3.1场地规划与设计时应进行自然资源调查,保护场地及周边的生态平衡 和生物多样性,应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 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4.3.1审查要点 1审查文件 (1)建筑设计说明 (2)建筑总平面图 2审查标准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场地规划是否结合现状地形地貌,并满足下列要求: 1)高差较大的场地,没有进行过度的地形改造; 2)本来较为平整的场地没有进行过度的堆土设计。鼓励利用凹地做地下室或下沉庭院, 利用高差为地下空间提供采光通风,利用高差形成不同高度的入口空间,利用高差形成景观 微地形,借助地形组织场地排水等措施。 3)应符合《云南省山地城镇建筑设计导则》(试行)的相关规定。 (2)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是否保留和利用了原有场地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等自然 资源,如有保留和利用,需在建筑总平面图中标明。对场地的水体和植被进行了改造的项目, 应说明改造原因,以及拟采取的生态修复和补偿措施。 (3)建筑设计说明中对收集并利用原有场地的表层土提出要求。 3审查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时只对建筑设计说明进行形式审查。 4.3.2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的场地 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4.3.2审查要点 1审查文件 (1)建筑总平面图 (2)给排水设计说明 (3)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说明(场地大于10hm的项目提交) 2审查标准 (1)在建筑总平面图技术指标表中写明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 地和水体的面积,并计算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 占绿地面积的比例;建筑设计说明应硬质铺装面积、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并计算硬质铺装 面中透水铺

    证的透水铺装材料。 (2)给排水设计说明中需写明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并明确引导雨水 进入地面生态设施的措施。 (3)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说明应包含有场地径流减排、污染控制、雨水收集回用等内容, 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3审查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时只对建筑设计说明进行形式审查,但审查要点所列支 撞材料须齐备

    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时只对建筑设计说明进行形式审查,但审查要点所列支 材料须齐备。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4.4.1场地规划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 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与公共交通应有便捷的联系; 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3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4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5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6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4.4.1审查要点 1审查文件 (1)建筑设计说明 (2)建筑总平面图或公共交通示意图 (3)地下室平面图 (4)关于项目容积率/绿地率相关情况的说明 2审查标准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对场地区位、原主要用途、原地形进行简要的介绍,写明规划 也的性质。场地的开发建设应符合《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自然保 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文物法》和《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等国家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或公共交通示意图中标明场地周围公共交通设施情

    4.4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1场地与公共交通应有便捷的联系; 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3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4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5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6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2)建筑总平面图或公共交通示意图 (3)地下室平面图 (4)关于项目容积率/绿地率相关情况的说明 2审查标准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对场地区位、原主要用途、原地形进行简要的介绍,写明规划 用地的性质。场地的开发建设应符合《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自然保 护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文物法》和《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等国家 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或公共交通示意图中标明场地周围公共交通设施情 况,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场地出入口步 行距离800m范围内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及站点停靠的公交线路:

    4.4.3应从建筑规划布局及建筑设计着手,提升光环境和风环境质量,改善 热环境质量,并符合下列要求: 1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避免产生光污染。 2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3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

    (1)建筑设计说明 (2)建筑总平面图 (3)建筑立面图 (4)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 (5)日照模拟分析报告 2审查标准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建筑自身日照要求,以及周围有可能影响到的有日照标准 要求的建筑(住宅、幼儿园生活用房、医院及老年人用房等)及其日照要求。项目内所有建 筑应满足有关日照标准,且不降低周边的日照标准。建筑总平面图中应标明项目中建筑单体 之间的间距,以及与周边相邻近建筑的间距。对于新建项目的建设,应满足周边建筑及场地 有关日照标准的要求。对于改造项目分两种情况:周边建筑及场地改造前满足日照标准的, 应保证其改造后仍符合相关日照标准的要求:周边建筑及场地改造前未满足日照标准的,改 造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 (2)若建筑为玻璃幕墙建筑,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 建筑立面图应标明立面主要材料,不应采用镜面玻璃等高反光材料。 (3)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完成的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应对不同季节典型风 向、风速可对建筑外风环境进行模拟,其中来流风速、风向为对应季节内出现频率最高的风 向和平均风速,可通过查阅建筑设计或暖通空调设计手册中所在城市的相关资料得到;室外 风环境的边界条件和基本设置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且应满足下列规定:在冬季典 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过渡 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 (4)建筑总平面图中应标明户外活动场地的遮阴方式及范围,且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 场地有乔木、构筑物遮阴措施的面积比例应不小于10%。 3审查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时只对建筑设计说明进行形式审查,但审查要点所列支 掌材料须齐备。 4.4.4场地景观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2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4.4.4审查要点 1审查文件 (1)建筑设计说明 (2)建筑总平面图 (3)建筑立面图 2审查标准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场地内无障碍设计的内容,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相关规定。建筑总平面图中标明场地内人行道、 室外活动场地、停车场、建筑出入口的无障碍系统,以及场地内外人行通道的无障碍衔接 (2)居住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对景观设计提出要求:种植适应昆明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 且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等特性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 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常绿乔木率不低于80%,树木覆盖 率不低于80%。 公共建筑应优先选择屋顶绿化方式;屋顶可绿化面积不大于30m的项目可不做屋顶绿 化,但应选择一种垂直绿化方式(包括建筑立面上的绿化平台、墙面垂直绿化和围墙/栏经 化等)。建筑设计说明中明确应所选择的绿化方式及其具体做法。对于屋顶绿化,应明确屋 预绿化面积、屋顶可绿化总面积并计算屋顶绿化占可绿化屋面的面积,屋顶绿化面积占建筑 屋顶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应不小于50%。建筑总平面图中应标明屋顶绿化所在的位置及面 积,建筑立面图中应标明垂直绿化所在的位置及面积。 3审查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时只对建筑设计说明进行形式审查

    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时只对建筑设计说明进行形式审查,但审查要点所列支 撑材料须齐备。 4.4.4场地景观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2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5.2.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5.2.1 审查要点

    5.2.1审查要点 1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施工图 2审查标准 建筑设计说明应明确不使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其中所用墙 本材料应经省、市墙改主管部门备案或认证。 3审查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5.3天然采光 5.3.1保证主要功能房间的天然采光,改善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5.3.1审查要点 1审查文件 (1)建筑设计说明 (2)建筑总平面图 (3)建筑平面图(或户型详图) (4)门窗表 (5)窗地面积比例计算书 (6)室内(公共建筑和地下空间)自然采光模拟报告 2审查标准 (1)居住建筑应在平面图或户型平面图中注明主要功能房间窗地比。卧室、起居室的 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6,审核时应根据门窗表和窗地面积比例计算书进行校核。 (2)公共建筑应在室内天然采光模拟报告中注明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主要功能房 同采光系数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要求的面积比例不小于60%。 (3)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时,室内天然采光模拟报告中注明地下空间采光系数,地下空 同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比例不小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5%。 3审查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5.4.1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合理确定外窗和玻璃幕墙的可 开启部分面积,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5.4.1审查要点 1审查文件 (1)建筑立面图 (2)建筑平面图(或户型详图) (3)门窗表 (4)门窗大样图 (5)外窗(包括阳台门)、幕墙可开启面积比例计算书 (6)室内自然通风模拟报告 2审查标准 (1)建筑立面图中应标明外窗或透明幕墙的可开启位置及方式;门窗表中应统计各朝 向外窗(包括阳台门)或透明幕墙的实际可开启面积(包括阳台门)与外窗或透明幕墙总面 积的比值。 (2)各朝向透明幕墙部分可开启面积与透明幕墙总面积比例达到5%,各朝向外窗(包 括阳台门)可开启面积与外窗(包括阳台门)总面积比例达到30%,同时设有外窗和透明 幕墙的建筑应分别满足要求。居住建筑中设置外窗(包括阳台门)的卧室和起居室的外窗(包 括阳台门)可开启面积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应达到5%,公共建筑中设置外窗(包括阳 台门)或透明幕墙的自然通风房间外窗(包括阳台门)可开启面积或透明幕墙可开启部分净 面积不得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4%。公共建筑室内自然通风模拟报告应明确过渡季典型工 况下,不少于60%的主要功能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 注:有严格的室内温湿度要求、不宜进行自然通风的建筑/房间,或建筑层数大于18层 时的18层以上部分此条可不做量化要求。 3审查阶段

    5.5.1加强屋顶和东西外墙的隔热性能,控制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

    5.5.1加强屋顶和东西外墙的隔热性能,控制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 5.5.1审查要点

    5.5.1加强屋顶和东西外墙的隔热性能,控制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 5.5.1审查要点

    粉煤灰标准(1)建筑设计说明 (2)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 (3)围护结构露点温度计算书

    2审查标准 建筑设计说明应明确热桥的保温隔热措施。《围护结构露点温度计算书》应明确在室内 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不得室内空气低于露点温度,非采 爱房间无须提交《围护结构露点温度计算书》。《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应明确在房间自然 通风情况下,建筑物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不得高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3审查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5.6隔声降噪 5.6.1提高墙体、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保证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声 环境。 5.6.1审查要点 1审查文件 (1)建筑设计说明 (2)建筑材料做法表 (3)构件隔声性能计算书 (4)室内噪声级计算书 2审查标准 (1)建筑设计说明和建筑材料做法表应写明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门窗和楼板 等构件的做法及隔声性能,构件隔声性能计算书应明确构件隔声性能达到《民用建筑隔声设 十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2)室内噪声级计算书应明确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噪声级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3审查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5.6.2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千扰。 5.6.2审查要点 1审查文件 (1)建筑总平面图 (2)建筑平面图 2审查标准 (1)建筑毗邻城市交通干道时,可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影响: 1)将走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设于毗邻干道一侧。 2)合理利用建筑裙房或底层凸出设计等遮挡沿路交通噪声,且面向交通主干道的建筑

    面宽不宜过宽。也可使用声屏障等设施来阻隔交通噪声。 (2)应将主要设备噪声源设置在地下。 (3)配电房、水泵房、制冷机房等设备用房的位置不应在重要房间的正下方或正上方。 (4)电梯机房及电梯井道应避免与有安静要求的房间紧邻。 (5)产生噪声的洗手间等辅助用房应集中布置,上下层对齐。 3审查阶段

    5.7.1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5.7.1审查要点 1审查文件 (1)建筑立面图 (2)纯装饰性构件比例计算书 (3)装饰性构件设计情况说明 2审查标准 (1)建筑立面应避免设置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 格栅、构架和塔、球、曲面等纯装饰性构件。 (2)如不能避免采用装饰性构件,居住建筑纯装饰性构件造价应小于工程总造价的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纯装饰性构件造价应小于工程总造价的0.5%招标投标, (3)纪念性或传承文化等特殊建筑,须提供《纯装饰性构件比例计算书》。若不能满足 审查标准的要求,应提供《装饰性构件设计情况说明》,说明所用装饰性构件的合理性。 3审查阶段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5.7.2公共建筑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和卫浴间。 5.7.2审查要点 1审查文件 (1)建筑设计说明

    (1)建筑设计说明 (2)厨卫详图 2审查标准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厨房或卫生间采用精装修整体化设计和施工;厨卫详图应 本现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或卫生间。旅馆建筑的厨房可不做要求。 (2)厨卫详图中体现以下内容即可视为满足整体化定型设计要求: 1)对于卫浴间,天花板、墙面、地面及各类卫浴器具均进行了整体集成并可一次性安

    装到位; 2)对于厨房,在考虑建筑功能及使用对象的前提下,对各类炊具设备进行整体集成, 并对天花板、墙面、地面等进行模数化设计或整体化集成。 3审查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
  • 相关专题: 绿色建筑  

相关下载

专题: 计算机标准 |航天标准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电镀标准 |化工标准 |

常用软件